国外媒体聚焦中国论文造假

《咬文嚼字》公布2008年度10大语文差错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06news/society/s/20081231/u1a4079869.html

 

2008123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金鑫 选稿:王逾婷

 

东方网1231日消息: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九、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混为一谈。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客户提现和资金清算,按照规定必须将吸收到的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存款准备金”缴存到中央银行。前者是指提取准备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对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十、《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和供检索用的“索引”是两回事。

 

今 日 看 点 : 2010-01-25 ▲◆★●■☆

 

国外媒体聚焦中国论文造假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0-01/23/content_3054874.htm

 

中国九年来首次召开西藏工作会议

http://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china/MEETINGTIBET-20100123-82507557.html

 

美空军定中国为头号假想敌 寻技术优势摧垮其意志

http://news.ifeng.com/mil/4/201001/0124_342_1523265.shtml

 

朝总参谋部:韩方言论等同宣战 或采军事行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央将出台重大政策稳定新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数千驻京办半年内将撤销 腐败引高层关注

http://news.stnn.cc/china/201001/t20100124_1258456.html

 

中国计划大批裁撤各地驻京办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0/01/100124_china_beijing_office.shtml

 

 


国外媒体聚焦中国论文造假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0-01/23/content_3054874.htm

中国离“科技诚信大国”还有多远 2010-01-23:本报特约记者 姬贺礼

  国际著名医学期刊、英国《柳叶刀》杂志,1月9日发表题为《造假:中国需采取行动》的社论。社论第一句话就直指最近曝光的中国学术论文造假事件:2009年12月19日,英国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E辑)的编辑们提醒科技界,该刊于2007年刊登的论文中存在可耻的造假行为。中国江西省井冈山大学教师钟华和刘涛,同意收回发表在该刊物上的70篇论文。

  这不是国际知名学术期刊首次曝光中国学术造假问题。2006年5月31日,英国《自然》杂志也曾刊发题为《在中国查找欺诈》的社论。文章称,要解决学术欺骗问题,就需要新一代科研人员接受良好的科研规范教育。今年1月5日,英国广播公司也在一篇报道中指出,中国学术造假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术失范。

  学术造假源于诱惑太大?

  英国《柳叶刀》杂志在1月9日的社论中称,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要想获得研究资金,研究者需要尽可能地在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根据科学引文索引(SCI)和其他材料统计,中国2008年发表论文27.1万篇,大约占世界总数的11.5%。井冈山大学教师造假事件并不是中国首例学术欺诈。由于6例引人注目的科技造假行为,2006年中国的科技部曾宣布确立监督科研资金项目的规章制度(即《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2009年3月19日,中国的教育部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学术不端者将会面临警告、解雇或法律制裁,科研资金和奖金会被收回,荣誉被撤销。

  记者登录井冈山大学网站了解到,该网站已经贴出了对两名教师的处理意见:自2009年12月23日起,对两名当事人予以停职调查,由于钟华正在外地学习,要求其立即回校接受调查;撤销当事人有关学术成果,追缴已发放的相应奖励;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进一步处理。

  《柳叶刀》杂志社论称,广泛的学术造假让人失望,这不仅是浪费研究时间和金钱,也会损害研究者和科研机构的声誉,同时也会让刊发论文的期刊受到连累,无论事后如何进行惩罚也于事无补。社论建议,中国应以此为契机,重新设立教育研究的道德规范和研究规范,提高处理这类造假事件的透明度,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社论最后建议,中国到2020年要想成为值得信赖的科研大国,就必须在科技诚信方面加大管理的力度。

  英国广播公司随即于1月9日当天,发表题为《〈柳叶刀〉敦促中国处理科研造假》的报道。报道称,《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认为,中国政府并没有在学术打假方面作出过多,并称发表论文的压力以及工作提升的需要,导致这类问题的发生。他说:“不幸的是,在中国学术造假有很多诱因。所采取的措施也没有将导致科研人员撒谎的诱因根除掉。一旦体面的工作和巨额资金与发表论文紧密挂钩,学术欺诈这一问题就浮现了。”英国广播公还引用专家的话说,如果中国在科研领域不被信任的话,这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遭到沉重打击。

  早在1月5日,英国广播公司就发表了题为《中国学术界捉刀现象普遍存在》的报道。报道称,据中国武汉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每年论文代写生意涉及金额10亿元人民币以上。中国学者和学生经常买卖论文,以增加论文发表的数量。而许多所谓的作者根本就没有动过笔写论文。过去3年来,中国的论文买卖市场竟然扩大了5倍。报道称,中国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世界第二,仅屈居美国之后。据该媒体的中国分析师陈世荣(音译)说,对于在科学技术方面急于赶上发达国家的中国来说,论文的数量堆砌已经给其长期的创新潜力蒙上了阴影。报道称,一些手头拮据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靠代写论文赚钱,而另一些人则靠大批量的论文从他们所在的机构获得奖赏。

  有批评人士称,造成这种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官方要求将发表论文与学位及工作升迁挂钩。但是在陈世荣看来,其根源在于学术规范遭到腐蚀。他说,当中国还在讨论为什么大陆没有学者获得诺贝尔奖时,武汉大学的最新研究起到了唤醒中国规范学术的作用。

  上述种种现象对中国的形象造成损毁,美国《赫芬顿邮报》1月7日发表题为《为什么中国这么富?因为他们欺骗》的文章,该文声称中国公民在各个方面都敢大胆行骗,也拿每年高达1亿美元以上的论文代笔产业作为“例证”。一个署名“zjemi”的网友在该文后发表评论声称,“中国人在他们的孩子刚开始学步时就教其数数。他们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了很多钱,在其他见不得人的事情方面也投不少钱,以便让后代和其他国家的人相比占据优势。”这些过激言论当然是片面和缺乏善意的。

  各国都关注学术造假

  当然国外媒体也关注自己的学术打假问题。

  美国“达拉斯博客网”1月7日发表文章称,通过虚假论文来获得职位升迁,不光是一些中国人这么干,一些美国人也搞学术造假。该文列举了一个典型案例:2003年8月25日,媒体曝光美国芝加哥市一个牧师的博士论文就是伪造。官方学术搜索引擎并没有找到他所声称他写的博士论文。韩国也出现过恶名远扬的学术造假丑闻,并让韩国形象一落千丈。韩国教授黄禹锡涉嫌编造胚胎干细胞论文,申请并挪用研究经费而被检察机关起诉。首尔地方法院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2年,缓期执行3年。

  刚刚过去的2009年12月9日,美国《自然》杂志还发表了题为《伊朗滋生剽窃丑闻》的文章。文章称,该杂志发现伊朗政府部长和高级官员作为共同作者的论文明显剽窃。文章提出,全球科技界人士必须支持伊朗科学家反对剽窃的行动——“不能容许少数人的行为玷污伊朗大多数科学家的声誉”。在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也出现过类似的学术造假活动。

  应有监督机制确保科学质量

  英国非营利组织“科学与发展网络”负责人大卫·迪克森,早在2006年5月31日就发表文章称,如果深层次的问题——从报酬制度到监督机制——不能得到恰当修正的话,中国的科学欺诈行为不太可能消失。文章称,中国学术欺诈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学术成功能带来重大回报。但中国并不是惟一奖励拥有卓越论文记录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论文记录是一种衡量学术成就的方法,但没有几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全力以赴,以一种让任何西方国家都难以想象的速度增加“科学生产力”。按照成果给予报酬是促进高质量科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必须有监督机制来确保科学的质量。

  《自然》杂志还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学术
造假现象。文章认为,中国社会非常讲究“顾全面子”,不可能像西方那样能对学术不端者当面讨伐。另外,该文也指出,中国缺乏有效保障举报者的法律条款,所以很难指望有人有勇气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

中国九年来首次召开西藏工作会议
http://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china/MEETINGTIBET-20100123-82507557.html

记者: 钟辰芳 | 华盛顿 2010年 1月 23日
 
中国当局召开西藏工作会议,希望发展西藏经济,维持地区稳定。但有西藏流亡政府议员说,北京只注重发展经济,并不能解决藏人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心灵渴求。

中国最高层星期一聚会,讨论西藏问题。中国媒体报道说,政治局九个常委全都出席了会议。这是中共执政60年来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

*胡锦涛:发展经济防范藏独*

中国新华社援引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话说,要努力工作,让西藏经济能够快速发展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胡锦涛还说要,“深入持久开展反分裂斗争”,“切实防范和打击‘藏独’分裂实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海外藏人:未顾及藏人心里需要*

西藏流亡政府国会议员格桑坚赞对美国之音说,中共领导人的确对西藏的经济发展做了相当的规划,但是一昧注重发展经济,并不能解决藏人对上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以及传统宗教信仰上的心灵渴求。

格桑坚赞说:
“它对制定西藏政策主要的思想就是发展和稳定,它是以这条线来贯穿。他们以为西藏发展后一切就会齐全,但这里面忽视了西藏这个民族它本身对宗教的信仰,和对宗教领袖的一种崇拜和信仰。”

*汉藏矛盾可能加深*

格桑坚赞说,中共要加大西藏经济的发展力度,势必要引入更多资金和汉人移民,而这又会进一步加深汉藏之间的矛盾,这对西藏的稳定并没有帮助。

格桑坚赞说:“虽然国家投资比较大但是由于投资和建设,外来的移民来了以后与当地的民族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深,其实它根本上还是没能解决西藏的根本问题。”

*西藏问题本质*

格桑坚赞对西藏未来的安定表示担忧。他说,经过2008年3月发生在西藏的骚乱,中共领导人仍然认定骚乱是由于海外“达赖集团”分裂势力煽动的结果,并没有对骚乱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显示他们并没有认清西藏问题的本质。

格桑坚赞说:“他们的思路方式认为,像寺院和西藏一些乡村,由于它的基层组织非常软弱,所以他们认为‘达赖集团’势力的渗透非常大。这样制定的政策,更加强了藏人的反抗心里。所以它根本没有看到西藏问题的实质。”

*西藏发展目标:2020达小康*

新华社援引胡锦涛的话说,西藏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都非常重要。胡锦涛说,希望能够让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2020年之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达到小康社会的目标。

据设在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报道,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西藏地区大部分负责人,还有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负责藏区的干部,还有全国政协、人大和军队等方面的负责官员,一共有400多人。该中心的报道还说,在这次西藏工作会议之前,西藏下发了[关于做好近期维护稳定工作的紧急通知] ▲

美空军定中国为头号假想敌 寻技术优势摧垮其意志
http://news.ifeng.com/mil/4/201001/0124_342_1523265.shtml

2010年01月24日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资料图:维尔纳.J.A.达姆(Werner J.A. Dahm),密歇根大学航空航天工程教授,2008年9月被任命为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家。

达姆领导的团队,是在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上将授意下展开研究的。图为美空军参谋长施瓦茨上将。

本报特约撰稿 罗山爱

“Wild Blue Yonder”是美国空军军歌,意为“飞向遥远的蓝色深空”,借以展示美国空军的“强大与英勇”,而未来20年的美国空军要想继续保持“傲视全球”的空中优势,只能借助技术创新和超越。

据美国《空军时报》1月18日报道,有“美国空军的默林(西方传说中亚瑟王的巫师)”之称的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家J.A。达姆,详细解读了未来20年美国空军的技术发展重点,其中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和微型无人机中选。

花瓣大小无人机将“改变游戏规则”

《空军时报》用调侃的语调称,这位 “美国空军的‘默林’在用‘水晶球’占卜后,分析出哪些关键技术将用在2030年后的美国空军身上”。

达姆领导的团队,是在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上将授意下展开研究的,该项目会影响美空军在未来20年所进行的新技术投入。

空军高层将在下月得到这份名为《技术地平线》的研究报告全文。提前披露的报告内容认为,时速超过4000英里(约6500公里)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与普通花瓣大小相仿的无人机等新概念武器,将让美国空军具备“改变游戏规则的能力”。

据美国空军的消息人士透露,达姆团队的研究报告重点关注三大技术领域:

①可组合式系统。武器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为完成某类专门目的而制造的,但在军费不断削减的今天,势必要开发通用化技术,让不同作战系统协作,创造出更多作战功能。

达姆以戴尔公司的电脑销售模式为例,买家在戴尔网站上预定符合自己个性化需要的笔记本电脑,几天内就能提货。

他希望未来美军指挥官也能拥有类似能力,如只要战区指挥官觉得有必要,就能在短期内获得控制一颗情报侦察与监视卫星(ISR)的权限。

②微型无人机。随着无人驾驶技术日益发达,开发外观尺寸与蜻蜓相当的微型遥控飞行器已不再是梦想。

达姆说:“我们已研制出10厘米大小的扑翼式无人飞行器(能像鸟儿一样振翅飞行),能深入任何地方。”美国空军某研究室曾发表一份报告,称微型飞行器在2015年就投入实用,将主要用于城市作战。

③高超音速飞机或导弹。达姆团队预计,美国空军部署实用化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速度在6马赫左右,即音速的6倍)已为期不远,它能使打击目标更难逃脱。“想象一下,当你发现目标并准备打击时,它却突然消失了;如果用速度为6马赫的巡航导弹攻击,它的逃脱几率会大大降低。”

目前,能够支持达姆观点的产品已初露端倪,波音公司开发的X-51 “驭波者”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已在去年12月9日首次升空,它只需10分钟就能准确打击1000公里外的目标。

美空军战略司令部称,X-51计划的终极目标,就是发展一种可在一小时内打击地球上任意目标的全新武器。这种装备一旦投入使用,美国可在无须利用盟国或海外基地的情况下,随时对处在万里之遥的敌人发起突然袭击。

美国列出四大假想敌

无独有偶,去年12月出版的美国《C4ISR》杂志披露,达姆的研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