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公布2008年度10大语文差错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06news/society/s/20081231/u1a4079869.html
2008年12月3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金鑫 选稿:王逾婷
东方网12月31日消息: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七、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
八、容易用错的成语: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意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
今 日 看 点 : 2010-01-24 ▲◆★●■☆
中国军方放狠话,中美军事发展美军必须让步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65876
美国看不懂了心虚了:中国若干大动作想干嘛
http://js.blog.china.com/201001/5767905.html
俄军内部暴露严重问题 竟消耗1/3国防预算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ews2/03/11078240/20100122
美国以谷歌要挟打错了算盘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1/18/content_1039833.htm
中纪委为啥锁定“一把手”的监督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1/22/content_1042994.htm
中美就谷歌问题僵持不下 两国矛盾升级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0/01/23/20100123000004.html
中国军方放狠话,中美军事发展美军必须让步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65876
最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马晓天在《学习时报》发表了署名文章。文章主要概述了中美双方的军事关系和军事交流方面。
马晓天指出,中美军事关系历经2009年的发展已经初步转圜,然而双方的军事发展依然有许多矛盾和阻碍。例如双方在美台军售方面仍然僵持不下。若想要中美双方的军事发展正常化,友好花,美国军方及其政府必须做出让步。美国军方不得介入台海事件,不得干涉中国内政。同时这不是让步,而是美国必须遵守的。只有美方履行这些诺言,中国军方才可能和美军和平友好健康的发展。
美售台武器、美军舰机擅自进入中国专属经济区活动、两军交流法律障碍以及美方对中方缺乏战略信任这些问题随时可能把中美的关系打入“原始状态”甚至是敌对状态。
台湾问题和美军军舰进入中国专属经济区活动这些行为都是侵犯中国领土的行为,是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这些行为不可能被中国人接受。其实我们不需要为马副总的文章“叫好”,因为这些内容的基础都是在中国的最基本的基础之上,这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尊严所必须拥有的,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是绝对不允许其他任何国家队中国内政和军事的干扰及介入,美国屡屡介入台海问题上是对中国主权的挑衅,是对中方领土安全的威胁。
在文章的最后还指出,2009年中国和俄罗斯以及欧洲也都有了更稳健更加深入的发展,这些事情对中国而言其实都是好事情。
马副总的这篇文章首先是对美国的警告,在告诫美国不要以军事对抗的方式和大陆作对。另一方面,文章强调友好发展,在刚过去的09年,中国军队和俄罗斯的发展有了更高一层次的深入,俄两国签订“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的协定”,这意味着中俄双方的军事友好程度随着时间的推荐而稳固。同时中方在积极的和外界发展友好关系,欧洲国家便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中国军方不希望中美双方因为台海等问题而干扰大家的共同发展。要想双方友好发展必须做到互相尊重互不侵犯的原则。 ▲
美国看不懂了心虚了:中国若干大动作想干嘛
http://js.blog.china.com/201001/5767905.html
一向顺风顺水的美国在遭遇到中国的强势抵制后开始心虚了。把中国列为最主要竞争对手的美国所害怕的就是这样一种转变。旁观者清的说法在地缘政治领域未必适用,更多却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因此,在没有决心彻底扼杀中国的情况下,美国在战略上处于某种意义的被动地位。
中国变了,美国在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深切地感觉到了。难得一见的针锋相对将一次原本谈论环境问题的大会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联合国大会和八国集团领导人峰都未必有如此之高的关注度。究其原因,中国的强势姿态和中美对抗才是重量级看点。
这种改变的发生并不是在气候大会才有的。如果说09年的国庆大阅兵是题中应有之义,那么海军60周年阅舰式则显示了中国的一个崭新姿态。甚至于如果更上溯得遥远一些,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已经是个崭新的开始。
很多人对奥运会之前发生的事情不是很理解。认为为了办一个奥运会就当了“缩头乌龟”。这么说从字面上来理解倒是没有错。可是事实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西方为什么对奥运会百般诋毁和阻碍?甚至曾经作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友谊典范的中法关系也因为奥运会的到来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在西方国家眼里,奥运会可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体育赛事这么简单。对于中国来说,也同样如此。从长远来看,北京奥运会是一个风向标。中国用自己承办赛事的能力和最后的结果来宣示自身的信心和力量。举办奥运会所能够带来的负面作用,申办之时即便没有完全的把握也会有个大体的估计。既然中国敢于面对风险迎接挑战,那对于西方来说何尝不是一个冲击呢?
敞开地举行大规模的阅舰式也是一个道理。也许这同样有面子的因素吧。然而,面子也是一种软实力。既然中国要争这个面子,就会引起更大的警惕来。包括派出护航编队进军索马里,也是中国威胁论的一个炒作话题。预料到这样的后果,中国仍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不过,让美国心虚的事情更多还是发生在09年国庆大阅兵之后。在阅兵式上,一些杀手锏类型的武器首次公开曝光。阅兵式后,又先后主动曝光四代机研制进度和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存在。这当然不会是顺应美国的要求来搞军事透明。
当然,即便到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也仅仅认为这是中国的一种战术改变。随之而来的气候大会成为了一个难以忽视的分水岭。美国的紧张程度要远远超过了08年的北京奥运会。美国这次真正感觉到“狼来了”。中国在气候大会上罕见地挑头,大有力拼美国的架势。美国终于觉得,不能漠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也几乎在同时,美国又迷茫了。美国判断中国很可能会改变地缘政治斗争的姿态。而这个改变,究竟到什么样的程度,美国也不清楚。于是,美国打出了第一张重量级手牌——对台军售。
中国明面上的反应很清楚,短时间内多次表达自己的态度。很多人对于外交表态很不屑。只不过,频率原本就是姿态的表现。就在几天之后,中国公开宣布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虽然中国一再声明这次试验的独立性和防御性,但无法阻挡世人将之与对台军售联系到一起。就反导试验本身来说,意义到并不是特别大。毕竟,反导试验是个大工程,不能说哪天心血来潮就能搞。试验本身必然是早有预期,和美国对台军售的关系怕是不大。真正表达了中国强势姿态的就是主动宣布这样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消息。
中国宣布这样一个消息和美国进行类似的消息宣布的意义截然不同。当然,也有人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不用大书特书。问题在于,这个国家是中国而不是美国。船大调头难。中国当然不可能一步迈出就跑到世界各地去打仗。实力不允许,国际环境也不允许。
美国的迷惑至此越来越深。如果说之前他更多认为中国很有可能是虚张声势,做一种战术性改变。那么现在,美国是半点把握也没有。和“无暇”号事件之后的强势态度不同,美国甚至对于自己再进行针锋相对的试探都有些胆怯。其心境大概和华容道前被吓了两次的曹操一个样。
既不想自己在没有一点头绪的情况下继续试探,又不愿意放弃了解中国的态度,美国人当然有自己的办法。日本这个时候挑头出来了,在沉寂了不短时间的东海油气田问题上挑事。美日那点小矛盾也仿佛一夜之间不复存在。借《日美
安全保障条约》修订50周年这个契机,发表联合声明宣示将深化同盟关系。
日本只是美国压力测试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日本之后美国仍然感到不满意,就还会有其他小喽罗为了这样那样的利益跳出来。南海就是这样一个可能爆发新的冲突的方向。去年初的那一轮试探,也是在南海方向。
话说回来,中国态度的转变并非是心血来潮。如果没有金融危机,那么中国现在还不会做出如此重大的转变。毕竟,20年机遇期是一个定调的东西。为什么我们现在把二十年机遇期看淡了?无非两种可能,更大的机遇或者超过机遇收益的伤害。其实,两者并不对立,在中国改变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
自金融危机到来之后,世界各主要势力并不是说去大肆裁军缩减军费。出奇一致,各国都选择了进一步增加军费。历史对这个问题已经做出了诠释。这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危机是一个道理。蛋糕变小了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耐心去等待蛋糕再次做大。这个时候,为了维持原有的蛋糕分量,就需要扩大自身的份额。即便不能扩大蛋糕的份额,转移视线的功能也足以让部分国家兴致盎然。手段无非是斗争,斗争的最终保证则是战争能力。只要有一个国家开头,其他国家往往就只能在军备方面对应升级,应对形势的变化。
美国觉得,崛起中的中国在抢他的蛋糕。因此,打压中国这个主要竞争对手是最为能够释放压力和转移矛盾的手段。当然,那个时候美国并没有太多把握,他还在猜测中国会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在地缘政治斗争策略上有决定性改变。在东南亚国家首先出头之后,美国觉得中国似乎还是那样,这才自己挺身而出,上演与中国的亲密接触,且无视中国的警告。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开始做出自己的对应升级。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蛋糕,中国只能拿起武器,直面斗争。有针锋相对,也有大胆曝光,无论何种手法,落在战略层面就是两个字——强势。这个强势美国以前很少见,短期内他也猜不出来中国的真实意图。他的试探非常谨慎。中国的利益也正在于此。
没有这个金融危机,美国的布局会更为游刃有余,中国变得强势的阻力会更大。危险的背后自然是机遇。中国看到了,也开始利用了。美国很多时候是没有底气的。无论他叫得多凶,过度透支的事实无法改变。美国就像三国袁绍一样“干大事而惜身”。对于中国来说,美国这个既有强国确实算是“四世三公”。他有家当,还有小弟,不愿意赤膊和中国这个“泥腿子”肉搏。排除掉美国之后,周边美国能够影响到的国家中国在实力层面都不怕,只要美国不敢和中国玩主动对应升级,中国强势背后的底牌就很难被揭穿。
既然美国慌了,说明中国的这些大小动作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已经被逼迫到不得不强硬了,那么就要利用美国对中国态度难以做准确定位的这个时机扩大战果。在与美国的博弈过程中可以适量地漫天要价,并尽力争取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对美国的一个反压力测试。现在这个时机,美国的信心和力量都处于低潮,如果能够建立一个更为有利的双边角力态势,对于中国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风险固然有,可是现在是蓄势的上佳时机,效费比完全可以接受。如果连一点风险都不愿意冒,那这棋也就别下了。虽然美国实力世界第一,但美国的实力也长期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现在并不是去争第一,而只是想要获取更多的正当利益。那么对于美国来说,充满诸多未知和潜力的中国显然是更为值得担忧的。看谁先眨眼睛的游戏,在冷战结束20年后,已然再次拉开大幕……(封立鹤/四代重歼) ▲
俄军内部暴露严重问题 竟消耗1/3国防预算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ews2/03/11078240/20100122/15787803.html
2010-01-22 去年,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十分壮观。5月9日通过红场的阅兵队伍无疑是苏联解体后近20年来最为雄壮的一支。
阅兵庆典在一片号角和鼓乐声中拉开序幕,其中负责鼓乐演奏的是莫斯科军事音乐学院。之后,由军事院校学员和部队士兵组成的9000人阅兵方阵通过红场,方阵每排20人,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自主研制的T-90主战坦克方阵、机动洲际弹道导弹(ICBM)方阵以及数十辆其他装备组成的车载武器方阵。
飞行表演安排在阅兵庆典的后半段,69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从莫斯科军用机场起飞,沿广场中线飞行,准确地依次飞过古姆(GUM)百货商场。最后,由9架“俄罗斯勇士”和“雨燕”飞行表演队的苏-27和米格-29组成的菱形机队拉着彩色烟雾从广场上方呼啸而过,将整个庆典活动推向高潮。
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是为了庆祝二战期间苏联粉碎纳粹德国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然而长期以来,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都以此作为宣扬俄罗斯军事实力和地缘政治野心的平台。今年,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依旧用言辞和行动告诉全世界:俄罗斯引以为豪的军事力量已经复苏。
梅德韦杰夫说:“那些参加过真正的战争、现在在广场上行进的英雄的后代,在战场上展现了俄罗斯军队出色的作战能力。”(他所说的战争是指在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
20年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SSR)解体,导致曾一度令人畏惧的苏联武装力量的瓦解,如今的克里姆林宫似乎决心要打造一支真正的现代化俄罗斯军队。
美国官员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俄罗斯每年都在增加国防开支。俄罗斯已开始加紧武器现代化步伐,并且在逐年提升常规作战能力。在未来十年发展阶段中期,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和战斗机的性能将得到大大提升,并接近美国的相应水准。”
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和前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都决心要对僵化的俄罗斯军队体制进行改革。计划内的改革包括大幅消减臃肿庞大的官员队伍以及引进更具活力的西方式士官制度。
根本性转变
然而,“苏联军事力量”已成往事。如今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正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下发展。
美国官员表示:“克里姆林宫的目的是摆脱苏联解体后势单力薄的状况,并且建造一支能够驾驭邻国军事力量的军队。”无论梅德韦杰夫在庆典上如何夸耀自己的军队,而事实上俄罗斯军队在去年对格鲁吉亚的入侵中已经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
早些时候,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Robert M. Gates)在《外交》杂志上曾写道:“同那些为历届俄罗斯总统估计本国军事实力的人一样,我敢说,即便俄罗斯当前常规军事力量比90年代末的最低谷时期增强不少,但若同从前的苏维埃联盟相比,还相差甚远。”
共产党统治下的俄罗斯,红军和其他武装组织的分支机构在苏维埃社会上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位。他们因在二战中取得重大胜利而备受尊敬,被视为保卫祖国免受西方侵犯的捍卫者,一句话,军队在官方意识形态和宣传中神圣不可侵犯。
这支神圣的军队规模庞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军队人数将近430万。
之后苏联局势急转而下。自斯大林统治时期以来的“胜利日阅兵”这一苏联宣传自己的主要手段,也被取消了。共产党统治时期的最后一次阅兵日庆典在1990年举行。
随着冷战末期苏联的解体,成百上千的武器装备被东欧的附属国、一夜之间宣布独立的苏联领土内的各个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收回。大规模的预算削减及裁军导致了无数人员在经济萧条中失业。苏联的军队人数骤降到120万左右。
2008年,美国国会研究机构(CRS)的一份关于俄罗斯政治和安全问题的报告指出:“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就停止了武器采购。”
国防开支逐步减少。由于官方提供的数字较为保守,所以确定俄罗斯的军费预算并非易事。但是,到1997年,莫斯科预计国防开支跌到了谷底,据2009年4月的一份英国下议院关于俄罗斯军事事态的研究报告表明,1997年俄罗斯国防开支仅为360亿美元。
随后发生的两件大事扭转了俄罗斯的颓势。首先,俄罗斯的经济复苏,俄罗斯主要的经济收入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所以当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开始回升,俄罗斯经济复苏尤为明显。其次,1999年年底前总统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sin)突然辞职,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
英国下议院的研究中称:“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当选促进了俄罗斯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转变,最终促进其在其军事上的根本性转变。”
在担任了两届总统之后,普京如今任俄罗斯总理,这位前克格勃(KGB)官员,是一名果断自信的民族主义者,他对苏联的解体深表痛惜,认为苏联的解体是历史上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2008年他宣布恢复“胜利日阅兵”的中武器装备检阅,这也许是体现其认为军事实力是国家目标观点的最好例证。
普京做事也极具风格。苏联后期,出于安全考虑,飞机均被排除在阅兵庆典之外。然而在普京和其一手提拔的梅德韦杰夫任职期间,飞机重返阅兵庆典。
普京还逐年提高国防开支预算,据最近一年的可查数据,2007年俄罗斯在国防上的开支为810亿美元,根据英国政府统计,这一数字几乎是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
尽管如此,俄罗斯当前的国防开支仍然远远落后于目前美国以及前苏联的水平。但在总统普京任期,一些大型武器得以重新恢复研制生产,例如SS-27洲际弹道导弹以及SS-NX-32型潜艇发射弹道导弹。
2002年以来,俄罗斯一直致力于第五代战斗机项目的研究,由苏霍伊设计局为主要承包商负责研究设计第五代PAK FA战斗机。据报道声称,这种新型飞机与美国的F-35战斗机大小相仿,但在动力方面,PAK FA采用的是双引擎,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雷达覆盖截面更小,机动性更高。
与此同时,原型由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苏-47“金雕”战斗机,以其独特的前掠式机翼和出色的转向能力在航空展上备受青睐。据俄罗斯媒体报道,PAK FA将利用该测试机型的优势,但仍会延续采用较为传统的翼形。
如今俄罗斯已拥有具备一定能力的防空兵器。根据美国国会研究部的报告,俄罗斯的SA-20导弹可与美国“爱国者”PAC-2导弹相媲美,并且SA-20的射程更远,其雷达“在对隐形飞机的探测方面效果显著”。
一些西方的分析人士担忧,俄罗斯真正的第五代战机,再加上SA-20导弹,对于美国部队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然而盖茨举例告诉人们这些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
盖茨说:“俄罗斯若要使第五代战斗机真正的投入运作,可能还需要6年的时间,而到了那时,估计我们的仓库中已经有1000多架第五代战机了。”
俄罗斯的战备状态已经提升,尤其是在部队的快速部署方面,并且最近俄罗斯军方一再向外界炫耀武力。这其中包括海军军舰访问他国海港以及派远程轰炸机在美国和北约(NATO)领空边缘巡逻。
总而言之,“俄罗斯正在试图建立一支与其经济实力和政治野心相符的军事力量”,时任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迈克尔?D?梅普尔斯(Michael D Maples)中将在三月份的参议院听证会上说道。
尽管俄罗斯近年来在军队能力提升上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但俄罗斯军队仍旧远不及梅德韦杰夫在胜利纪念日所夸耀的那般完美、高效。
据英国估计,虽然俄罗斯拥有精良的现代化武器,但这些武器只占军队实力比例的10%左右。军队中铺张浪费现象以及欺诈行为依然猖獗,消耗了将近1/3的国防预算。
暴露出的问题
指挥官们往往虚报部队人数,以此获取更多的军饷和装备。应征入伍者仍然占据一半以上的俄罗斯军事人力资源,这些应征入伍者通常来自下层社会,他们迫于贫穷或自身能力不足无法立足于社会才选择服兵役。
据美国国会研究机构(CRS)报道:“俄罗斯军队的备战状态和士气仍然低迷,逃避兵役和开小差现象时有发生。”
复杂武器的维修往往得不到重视。2008年12月,对一架飞越贝加尔湖时坠毁的米格-29战斗机的调查报告显示,导致飞机坠毁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承重结构严重腐蚀。空军飞行安全计划的负责人随后宣布,在对服役期间的米格飞机检查中发现只有30%的飞机机体无腐蚀现象。
这一问题在俄罗斯对格鲁吉亚为期五天的战争中暴露无遗。
尽管俄罗斯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其在战争中暴露的缺点显而易见,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战后视察北高加索军区时对此也是亲耳所闻。
士兵们告诉梅德韦杰夫,车辆在进入格鲁吉亚途中经常发生故障。坦克的反应装甲存在缺陷并且部队中75%的坦克都是旧型号的T-62和T-72。
在作战中俄罗斯第58军指挥官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不得不借用记者的卫星电话同部队进行联络,正是部队军事通信设备的匮乏才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由于地面部队缺少空中管制人员,面对格鲁吉亚的火箭炮对俄占区长达14小时的狂轰滥炸,俄军却毫无还手之力。
“尽管俄罗斯政府在与格鲁吉亚为期五天的战争中竭尽全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然而这场‘胜利’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戴尔?赫斯伯灵(Dale Herspring)在文章中写道,英国坎特伯雷市肯特州立大学军事研究员
罗杰?M?麦克德莫特(Roger N. McDermott)在最近的分析报告中也表明了此观点。
吸取格鲁吉亚战争经验,俄罗斯统帅部对部队编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此次编制改革是俄罗斯自二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赫斯伯灵和麦克德莫特写道:“未来的俄罗斯军队将同苏联革命时期以及当前的俄罗斯武装部队大不相同,将带给人们面目一新的感觉。”
缩减军队规模是主要改革措施之一。预计到2012年军队总人数将缩减到100万。而军官数量将从35.5万人削减到1.5万人。
俄罗斯65所军事高等教育机构将被合并为10所。俄罗斯武装部队将建立士官队伍作为训练和纪律基准,而这些正是当前俄罗斯军队所缺乏的。
依照俄罗斯的改革计划,人员不齐的部队将予以遣散,现有部队一直保持常备状态。地面部队改编成旅的编制,取消师级、军团级以及部队(团)层次。
在空军部队的编制改革方面,师部和团部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飞行中队。
在武器方面,俄罗斯政府表示,到2015年,将在武器现代化项目上投入1900亿美元,并且更换45%的现有装备。
俄罗斯计划的新武器系统包括第五代战机、新型RS-24洲际弹道导弹、一支由八艘新型“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组成的水下舰队、升级的远程轰炸机以及装备有常规精确制导武器的图-160战斗机。
总而言之,俄罗斯有意将军队重新调整使其更为适应解决局部冲突。
国防情报局的梅普尔斯对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说道:“一旦这些改革开始实施,俄罗斯能够提升其部队对局限性、地方性冲突的反应能力,但也相应的降低了部队大规模常规战争的能力,让所有的剩余部队长期处在警戒状态并且建立以旅为单位的基本地面部队体系,有利于这些较小型作战单位对受威胁地区的快速动员和部署。”
然而这些改革真的能被贯彻实施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一方面,世界经济危机给俄罗斯造成了沉重打击。然而蔓延全球的经济衰退并不是唯一的问题;俄罗斯一半的经济收入来自于石油和天热气。如此一来,下跌的石油价格缩减了克里姆林宫预期的经济来源。俄罗斯国防部部长阿纳托利?谢尔久科夫(Anatoly Serdyukov)在2月份宣布,2009年的国防预算将削减15%。
另一方面就是俄罗斯民族不容乐观的健康状况以及黯淡的人口发展前景。在所有工业化国家当中,俄罗斯国民的整体健康指标最差,男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再加之在苏联后期明显下降的出生率,这就意味着预备役的征召年龄将更低。
美国国家情报局的丹尼斯?C?布莱尔(Dennis C. Blair)局长在2月份的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2018年,俄罗斯符合要求应征入伍的新兵人数将仅为2005年人数的一半。”
内部反对势力
不仅如此,除了在防空系统之类的优势领域,俄罗斯其他大型的国营国防工业中心并没有赶上已经席卷了中国西部甚至整个中国的科技变革的步伐。
一份英国的研究表明:“虽然俄罗斯一直善于研发先进功能的原型机,例如下一代战机和无人机,然而俄罗斯却严重缺乏这种高端武器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最后,俄罗斯本身内部的反对势力强大,通常,国家机构会抵制对其文化的重大变革,军队也是如此。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已经罢免了数名高级将领和国防官员,其中甚至包括军情处处长以及人事局局长,超出了其预期变革范围。
西方分析人士认为,数以万计的由于懈怠而被要求离职的官员也许也是俄罗斯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俄罗斯政府规定,服务期不足10年的官员仅能得到一笔补偿金,而那些超过10年的官员也不过只能得到一套住房或者一笔退休金,并且房子的地址也会在远离市中心的农村地区而不是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等大城市。而且政府在这些官员的再培训返岗方面所做的努力也是令人怀疑的。
赫斯伯灵和麦克德莫特还写道:“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官员们有不满情绪”。
但是,普京一直被认为是自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领袖,所以不能否定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推动俄罗斯变革,促进其向他们预想方向发展的能力。
普京在两年前任命几乎没有任何军事背景的谢尔久科夫为国防部长,这一任命令人震惊。俄罗斯许多将军对这一决策表示是不满。但谢尔久科夫如今仍在任职,并且其报告有力地打击了军中的腐败现象。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政治学家佐尔坦?巴拉尼(Zoltan Barany)在胡佛研究所对俄罗斯军事前景的报告中写道:“如今,虽然现实中的俄罗斯军事实力并没有书面报告上写的如此具有威胁,但是俄罗斯军事、经济以及各个方面的恶化和停滞不前的时期即将结束,复苏的萌芽已经开始成长。” ▲ (作者:彼得·格瑞尔(Peter Grier) 编译:知远/张莉莉)
美国以谷歌要挟打错了算盘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1/18/content_1039833.htm
俟明 刊发时间:2010-01-18 光明网-光明观察 1月17日网上有一则消息,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独家专访时表示,正在与中国政府就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一事进行商谈,不排除继续留在中国的可能性。他同时极富感情色彩地表示,我们爱中国和中国人民。施密特的这句话,尽管是忽悠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但也或多或少地冲淡了中美两国因对台军售和谷歌事件而产生的浓浓火药味。
12日,谷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通过官方博客,声称由于遭受来自中国内地多起有针对性的攻击,以及“网络审查”让其无法接受,谷歌将不再配合中国筛选搜寻资讯,并可能退出中国市场。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轰动。一个跨国企业挟“网络审查”与中国政府谈判,显然不是想通过炒作达到免费广告目的,以及寻找在中国投资失败的理由这么简单。果然,谷歌威胁要退出中国市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一些国会议员马上站出来强硬地指责中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 15日更是向记者宣布,将对中国提出外交照会。希拉里的资深顾问萝丝则一语道破天机:“我们并非纯以商业利益观点看待此事,美国政府已多次向中国表达无限制自由使用网路,与网路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要求中国提出解释。”
本人大胆地猜测,由此看来,正是美国政府一手导演了谷歌事件。
环球网上有一篇文章,大意是希拉里 7日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晚宴,来客都是通讯科技界的重量级人物,其中施密特就是客人之一。联合早报网上也有一篇文章,透露谷歌在采取行动之前,曾向奥巴马政府简报此事,该公司的代表曾与国务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