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公布2008年度10大语文差错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06news/society/s/20081231/u1a4079869.html
2008年12月3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金鑫 选稿:王逾婷
东方网12月31日消息: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狙击”应为“阻击”。
六、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盈利。“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
今 日 看 点 : 2010-01-17 ▲◆★●■☆
中国“北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国对台售武 中国发力时机成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谷歌想干什么?自绝中国市场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3255
《时代》周刊:南海博弈,中国“刺痛”越南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3270
中共反腐败手法须改进
http://www.zaobao.com/yl/tx100116_002.shtml
Google风暴扩大 美向中提外交抗议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0/01/taiwan100117k.shtml
为中国阻挠气候协议喝彩
http://www.zaobao.com/yl/tx100116_001.shtml
中国“北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中评社北京2010-1月17日电/新华网消息:在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之际,刚刚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将在环境、交通、物流、水文、测绘等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发挥巨大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年已八旬的孙家栋院士介绍说,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结合国情,科学、合理地提出并制订自主研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三步走”规划:第一步是试验阶段,即用少量卫星利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来完成试验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人才,研制一些地面应用基础设施设备等;第二步是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据了解,200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成运行,并成功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顺利完成“三步走”的第一步。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处于第二步的关键阶段。孙家栋说:“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对于既定目标,我们更加胸有成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空间组网卫星和地面应用两大部分,是一项复杂庞大系统工程。孙家栋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它将在环境、交通、物流、水文、测绘等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发挥巨大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再过几年,人们会发现一些今天没想到的新的应用领域。他希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相关单位以及有兴趣参与的企业能及时起步,加快速度研发保证用户应用的完整的卫星导航地面支持设备,促进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尽快形成。
作为我国权威航天专家,孙家栋说,后续组网卫星的研制正按计划推进,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设备研发,已是当务之急。只有“天上地下”统筹发展,才能发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大效益。但与空间部分相比,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建设部分,目前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地面应用要研发许多设备,还要建设一些基础配套设施来保证相关设备使用。
孙家栋表示,国家应尽快出台支持卫星导航应用这项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应政策、法规、制度,以引导、鼓励和吸引中国更多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的产业链建设,让天上的卫星和地面的应用协调配合起来,“推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尽早、尽快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美国对台售武 中国发力时机成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北京2010-1月16日电(评论员 余永胜)美国对台军售是个困扰中美关系的老问题了。从道理上说,这个问题的是非曲直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因为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向一个与自己有着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的一个行政区出售武器,其荒谬性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尽管可以搬出《与台湾关系法》作挡箭牌,但以国内法对抗国际法,这在法理上也是说不通的。否则,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在签署国际条约后,再制定一个国内法,以此逃避国际义务,那世界还有什么国际规则和秩序可言?
但正如西哲所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这在国际政治中也是一个屡试不爽的铁律。多年来,尽管中方强烈反对,中美关系也一再因此受挫,但美国就是不肯放弃对台售武。而中国为了维护大局,虽然做出了诸如中止两国军事交流之类的反制举措,但总的来说,态度和做法还是较为忍让和迁就的。这其中显然有深层的战略层面的原因。
美国对台售武有诸如国内法、国会因素、战略平衡等多方面的考虑,但其最根本原因仍然是中美间相互战略需求的差异。由此导致美国在售台武器上,与其它国家有着本质不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荷兰政府也曾做出过向台湾出售六艘潜艇的决定,但此举遭到了中国的强烈报复,两国关系被降为代办级。经此一变,荷兰政府从此变乖,不要说重蹈覆辙,就是原先计划的另外四艘售台潜艇也胎死腹中。1992年,法国政府宣布向台湾出售60架幻影—2000战机。中国政府一怒之下关闭了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并停止了一切对法采购和经济交流。法国从此不敢胡来,以至今天台湾的幻影战机急需配件,也无法从法国采购到。这次美国拟售台的柴电潜艇,实际上美国已停止生产多年,一度想委托欧洲国家代工,但荷兰、德国等国谁也不敢接这个单子。欧美对台军售的态度之异,可见一斑。
之所以如此,根子就在于美国自恃国力强大,认为中国对美有更多的战略需求,不敢把中美关系闹翻。可以说,对台售武一事表明,美国仍然没有在战略上将中国视为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伙伴或者对手。事实上,这样的判断也大致符合事实,多年来,中国在此问题上确实也是以大局为重,隐忍不发。
但问题是,现在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巨大变化,中美间的相互战略需求明显地呈此消彼长之势。在经济复苏、美元稳定、防核扩散、气候变暧等全球性重要问题上,美国都急需中国的合作与帮助。正如《华盛顿邮报》指出的,10年前克林顿访华时,美国欠中国的钱还少于欠西班牙的钱,如今奥巴马主政下的美国,却已向中国举债高达8000 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崛起”被公认为过去十年间全球最重要的事件。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不过是二十年左右的事。与此同时,美国《新闻周刊》上个月发表文章认为,美国已进入“后帝国时代”,突出特征就是外交战略全面收缩。
一边是崛起后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全面扩张,另一边是国力衰落后的外交战略全面收缩。在此情况下,后者竟然依旧循着原先的模式,向前者的一个行政区出售武器,其荒唐性是不言自明的。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反制思路与手段也不应再延续过去的模式,而应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坚决反击。须知,类似于对台售武这样的恶劣事件,美国冷战期间是绝对不敢加诸苏联身上的,道理很简单,美国视苏联为平起平坐的对手。
就目前而言,至少有两点中国是可以做到的。
一是、把“八.一七公报”的“逐渐减少”原则设定为红线,一旦美国过此红线,就必须让其承担两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