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3-4)温家宝奥马巴两度谈判中美摊牌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16762/c104
http://www.stnn.cc/fsxh/200906/t20090626_1053654.html
● 3、品箸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 4、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今 日 看 点 : 2009-12-19 ▲◆★●■☆
温家宝奥马巴两度谈判中美摊牌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16762/c104
国务院侨办报告:侨团内耗严重 损华人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朝欲与美签和平协定 美朝均希借力中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国为何此时公开对台军售问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拆解中美的哥本哈根峰会困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急不统,那外交还休兵吗?
http://www.zaobao.com/yl/tx091219_002.shtml
胡锦涛强调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http://news.stnn.cc/china/200912/t20091219_1235830.html
温家宝奥马巴两度谈判中美摊牌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16762/c104
日期: 2009/12/19 明报 全球两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领袖——中国总理温家宝与美国总统奥巴马,昨日在哥本哈根会面,就减排透明度、发达国援助发展中国家及减排幅度这3大核心议题举行会谈,争取为陷入僵局的峰会破冰,美国官员形容会谈「有进展」。但截至本港时间今晨1时,即峰会原定结束时间,谈判未有最终成果,各国需「加时」谈判。到今晨1时15分,温家宝与奥巴马第二度开会。
温家宝与奥巴马昨日会面近1小时,美国官员透露,谈判取得进展且有建设性。两人就减排透明度、发达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及减排幅度3大议题商讨,并同意由谈判代表就这些议题作讨论。其中减排幅度虽被视为本次峰会核心问题,但各国均抗拒在此问题上作更大承诺,令舆论担心今次峰会成为空谈。
奥巴马昨抵哥本哈根后便马不停蹄开会,与多国领袖进行闭门会议。原定当地时间10时开始的领导人会议,更因此而延迟了逾1个小时才开始。奥巴马与温家宝分别在峰会上发言。温家宝重申发达国要履行责任,并为中国减排努力辩护。他总结称﹕「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麽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卫报》分析认为,温家宝或在暗示中国可能在减排目标上作出妥协。
奥巴马发言时重申要求发展中国家减排增加透明度,但同时说﹕「这些措施不应侵犯主权。」这似乎是在回应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忧虑。美国环保人士菲纳莫雷(Barbara Finamore)说﹕「温家宝和奥巴马都发出了信息,他们愿意缔结有意义的协议。我们认为仍然有达成协议的空间,但相信要由谈判代表商讨细节。」
中美领袖「摊牌」之际,会谈一度亦似乎露出曙光。欧盟环境专员迪马斯 (Stavros Dimas)昨晚一度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各国领袖多留一晚,但联合国发言人否认。英国《卫报》及多家传媒昨日引述一份由英国与澳洲有份草拟的峰会草案文本,内文显示发展国及发达国在融资及国际监察各作出让步。
发达国要求发展国减排接受国际监察,但《卫报》等取得的文本仅要求发展中国家每两年汇报减排成果,由国内自行评估核实,未有规定要接受监察。在气候融资上,文本包括此前同意的「发达国在2010年至2012年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资金适应气候变化」建议,亦包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周四提出的 2020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文本更提出成立「哥本哈根气候基金」,但未有细节。
但文本未明确表明把全球温度上升限制在2℃以内,只提出「应该」有此限制,令环保人士感失望。绿色和平成员加曼(Joss Garman)批评有关文本,「这不能救地球,一份所谓有政治约束力的协议,只是花巧地说『相信我,我是政客』。各国领袖只剩数小时终止这闹剧,但他们仍可以。我们需要更大幅减排,这并不複杂,但若他们现在不行动,这峰会就永远被标籤为哥本哈根之耻」。▲
国务院侨办报告:侨团内耗严重 损华人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北京 2009-12月18日电/中国国务院侨办近日发布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海外侨团林立,不团结现象严重已成为影响海外侨胞文明形象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部分国家,华侨华人文明形象“危机”也正上演。报告称,中国有关涉侨部门应逐步探索海外侨团评估机制,协助加强侨社间团结,为维护海外侨胞文明形象建立重要的机制保障。
● 五国华人形象“危机”最严重
北京青年报报道,这份题为《树立华侨华人文明形象专题调研》的报告指出,除侨社之间内耗加剧外,目前华侨华人文明形象存在的主要问题还包括:经济领域的不规范竞争,文化差异、生活陋习以及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不够。
该报告是由中国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撰写发布的。报告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华侨华人的地位也迅速提高,一个经济实力更强、文化素质更高的新华侨华人形象正逐渐形成。但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文明形象“危机”也正上演。
报告指出,目前华侨华人遭受形象“危机”最严重的是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及南非等较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新华侨华人较多,有关华社负面报道不断,华侨华人生存发展环境恶化。
● 一个国家竟有两个统一促进会
报告称,侨社之间内耗加剧,在当地产生负面影响,引起住在国政府的关注。海外侨团林立,不团结现象严重,一直以来是海外侨社和有关涉侨部门关注的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仅温州籍侨团就有227个之多。在同一地区、同样的服务人群,众多的侨团之间、侨领之间矛盾冲突不断。有的一个国家和平统一促进会就有两个,和平统一促进会内部就不“和平”、不“统一”,甚至相互打架,被当地台湾省籍侨胞当作笑话。在侨社内部、侨胞与当地其他族群产生的矛盾时,侨团协调能力比较弱,往往不能很快达成一致意见,采取有效行动,多数时候显得力不从心,予人以“中国人”不团结的印象。
部分侨团内部为争权夺利,矛盾甚至达到公开化、白热化的程度,在当地社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前不久法国华侨华人会改选,败选方与胜选方不仅发生肢体冲突,双方还不择手段打击对手,互相到法庭控告对方偷税漏税,目前法国司法机构已介入调查,引起法国政府和主流媒体的关注,已对海外侨胞从事商业经营和进出口贸易构成严重冲击,十分不利于海外侨胞在当地的长期生存发展。
一些侨胞争当侨团负责人,就是为了在国内能享受种种礼遇、光宗耀祖。在海外真心实意为侨胞服务、做事情的侨领有时因为名额限制(大多是各侨团平均分配)请不进来,骗的、虚的、钻空子的,反而请了进来。有的侨团为了与国内涉侨部门搞好关系,甚至不在国外活动,而是专门在国内参加各种活动,请客送礼,被侨胞戏称为开会“专业户”,这样的侨团内外影响反差很大。
● 侨社内耗问题出在侨领身上
南非福建同乡会会长李新铸估计,华侨社团中至少有20%是“一人会”。“一人会”就是指注册的社团中只有他一个人。他还说,有的人还把社团名头做得很大,动不动就是“全非洲……会”,国内的人不了解情况,觉得他是全非洲华侨的领导。
他建议,中国有关部门应该对侨社制定标准,考核社团是否真为当地华侨履行义务。那些嘴上总喊“祖国万岁”却没有实际行动的,只会走关系却不干实事的社团及侨领都应被排除在外。
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和欧洲华侨华人妇女总会会长邱爱华则表示,法国华侨华人会内部长期争斗的确产生了负面影响。
西班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