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改革为何那么费劲?

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46-50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46、爱情是以微笑开始,以吻生长,以泪结束。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47、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48、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

 

49、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50、有些人也许很可恶,也许很卑鄙。而当设身处地为他想的时候,也许他比我们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今 日 看 点 : 20090827 ▲◆★●■☆

 

中国医疗改革为何那么费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共当加快“民富国强”的战略调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国庆阅兵 大陆邀台湾各界观礼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09/08/taiwan090825i.shtml

 

胡锦涛骚乱后首赴新疆 慰问官兵访维族家庭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09/08/hongkong090825h.shtml

 

重庆:铁腕打黑引商界恐慌 奔驰宝马被弃街上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6949

 

大开眼界 美国禁书竟这样描写毛泽东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6948

 

政治改革:以空间换时间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6985

 

反腐新期待:官员财产申报再受聚焦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6986

 

中俄多个军事合作项目因“仿制苏27”停滞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9-08/558522.html

 

韩俄就“罗老号”发射失败互相指责

http://feature.stnn.cc/news/Vehicle/2/200908/t20090826_1100437.html

 




中国医疗改革为何那么费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 医疗改革举步维艰,根源何在?

  中评社香港2009年8月25日电/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24日载文《中国医疗改革太费劲》,摘要如下:

  作为中国新医改的五个目标之一,在推迟了大约四个多月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于8月18日正式启动。理论上,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有可能控制流通环节过多以及医疗机构药品加价带来的药价虚高,但医疗机构仍有变通空间,比如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基本药物和增加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等。更何况,据官方透露,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只是在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要全面实施还要等到2020年。

  其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只是新医改的细枝末节,而这都要推到10年之后才能全面实施,那么新医改的核心和关键──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公立医院改革要推迟多久呢?

  自从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出过去十年“医改基本不成功”来,中国新医改是要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的争论就不绝于耳。2006年9月新医改协调小组成立后,十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提出了自己的医改方案,由于各方争论不休,导致本应2008年初就公布的医改方案,到了当年9月才公布了征求意见稿,而且由于含混其词还被指责为“天书”,直到今年4月,新医改方案才在两会后正式公布。有意思的是,虽然一再推迟,但医改方案对于学者争论的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而且这场争论还让中国的新医改显得不伦不类,给未来医改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其实,医改的政府主导和市场化不是绝对的,要从需求方(医疗保障体系)和供给方(医疗服务体系)区别看待。许多发达国家中的医疗保障体系由政府主导,政府负责组织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体系则一般更偏向市场化,至少是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并存,而且公立医院也逐渐走向法人化和民营化,当然实行“公费医疗”的英国是例外。政府对于需求方和供给方只要补偿一方就可以了,或者“补需方”组织全民医保,或者像英国一样“补供方”经营公立医院。

  但是无论上述哪种模式都有各自的弊端,中国选择的模式是二者兼而有之:既要“补需方”,比如,通过完善和对接现有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来实现全民医保;又要“补供方”,比如要取消“以药补医”制度加大对公立医院补贴。这其实是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的杂糅。

  如果政府不下决心增加医疗支出,按照新医改方案中供给和需求“双补”的思路很有可能导致需求方和供给方都不满意。一方面,由于资金不足只能通过降低报销比例或参保标准来维持一个较低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如果政府补贴不能弥补药价下跌的缺口,那么药价和医疗服务收费只会是此消彼长,看病贵还是难以解决。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场有关医改应由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的争论不仅没有给中国新医改找到合适的模式,相反政府为了左右逢源还钻入了死胡同,因为目前的模式反而需要政府拿出更多的钱,这也客观上导致了中国医疗改革未来会更加“费劲”。

  此外,不少官员和学者还常常以“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作为托辞,认为医改之路注定将路漫漫。医改之所以是世界性难题,其本质是因为没有绝对完美的模式,一方面没有政府可以拿出足够的钱为其埋单,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政府的政治意愿。对于中国的医改而言,需要尽快确立一种明确的模式,到底是要补需方,还是补供方。然后,在财力有保障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开源节流拿出真金白银,因为医疗是最基本的人权。 ▲

中共当加快“民富国强”的战略调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09年8月25日电/美国《世界日报》8月24日载文《中共当加快“民富国强”的战略调整》,摘要如下:

  中共已着手两件大事的前期准备,一是中共18大的筹备,一是起草“十二五规划”草案。前者是领导层大换届的铺垫,后者是发展战略大调整的酝酿。中国大陆的组织人事与发展规划,在时间上基本配合,都是中共和政府换上一届新班子后,透过新的五年发展规划,确定新的发展战略,展开新施政。

  中共已组织力量,开始起草2011至2015年实施的第12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二五”)。五年规划来自1953年起的五年计划,为体现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到“十一五”改计划为规划。而每个计划、规划中,都有一个基本方针,由一个关键性词来体现。已开始起草的“十二五”,关键词是“民富国强”。

  “民富国强”不是五年规划中的新词。在此之前的五年计划中,由改善人民生活,转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再到“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国强民富”的政策目标。这次是将两个关连词易位,把“民富”置于“国强”之前。

  由“国强民富”到“民富国强”,词语的小变将带来政策的大变。按起草班子的意见,政策目标的改革要求,是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完善民生保障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机制上保证人民分享到更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作为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规划,拿出这一政策目标的调整,首先是经济现状的催迫。新五年规划的起草制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滑,各类矛盾和问题充分暴露的背景之下,其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发展模式的缺陷和经济的失衡。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中国经济过分倚重投资和出口,以之换得高速增长。现在发展模式要改变,要走主要依靠内需之路,经济结构要调整,要解决消费失衡的问题,不能不强调“民富”。

  有意强调“民富”方针,还因社会矛盾加剧的压力加大。中共建政60年,30年吃社会主义“大锅饭”,30年改革开放。目前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国已开始强了,但民还不大富,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果,被国企垄断集团、资本利益集团、权力腐败集团瓜分,人民生活水平虽有提升,但没能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拉大,现在已进入矛盾高发期。再不调整政策目标,问题更大。

  因此,由“国强民富”到“民富国强”,看似两个词组的小小换位,实则反映出中国大陆经济、社会、政治亟待变革的核心问题。但真正着手做起来,“民富国强”不仅要作为新词写进新的“十二五”规划中,还当在这个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里,有全面的政策性配套。

  具体而言,在“十二五”规划中展开的“民富国强”新旗下,理当在收入分配、民生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政策性措施,建立起一整套保障民生的机制。与之同时,也要有相应的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