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真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吗?

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26-30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26、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27、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28、最快乐的人并不是一切东西都是最好的,但他们会充分享受自己已有的东西。

 

29、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30、假如一千个人从我身边踏过的,我也能听出你的脚步声,因为999个人的脚是踏在地上,只有你的脚步声是踏在我的心上。

 

今 日 看 点 : 2009619 ▲◆★●■☆

 

印度为何如此“嫉妒”中国?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3207

 

专家解读印度增兵中国藏南地区缘由

http://www.stnn.cc/glb_military/200906/t20090618_1048923.html

 

中国已经被22500余枚核弹头包围

http://www.stnn.cc/glb_military/200906/t20090618_1049016.html

 

安理会决议为和平解决预留空间、朝核危机还没见底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9-06/16/content_2714853.htm

 

让朝鲜拥有核武器又如何?

http://www.zaobao.com/yl/tx090618_002.shtml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有新意

http://www.zaobao.com/yl/tx090618_001.shtml

 

朝鲜真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吗?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90616/15524552.html

 

印度为何如此“嫉妒”中国?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3207

    2009-6-17 印度总是抱着一种复杂心态看待中国:恐惧、担心、羡慕和嫉妒。印度这一情绪其实源自于多重因素的影响。

  ◆ 首先,1962年的中印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印度人仍然无法接受当年的失败,依然将其视为一种耻辱。印度一名军官认为,“其实印度人对中国抱有的这种情绪,与中国永远无法忘怀日本帝国主义二战时期在东亚地区的所作所为有些相似”。

  ◆ 其次,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947年,在印度宣布独立的时候,其工业实力位列世界10强之内,远远超过当时的中国。如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印度的3倍,人均收入是印度的两倍。这些都是印度人无法接受的。

  ◆ 第三,西方国家的挑拨。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西方世界准备了一套不怀好意的宣传手段,目的是赞扬印度,同时贬低中国的进步,并把印度评价为一个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中国的具备潜在力量的民主大国。这样做帮助了西方笼络印度,却也被印度的外交政策所利用,试图借与西方的“友谊”来遏制中国。最后,印度总是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良好关系表现出不满。受到“敌人的朋友亦是敌人”思想的影响,印度对中巴关系采取了指责的态度,认为要不是因为中国的援助和支持,巴基斯坦绝没有能力与印度对着干,因为巴不具备研制和生产核武器和远程导弹的能力。

6月15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见印度总理辛格

  印度媒体的宣传更加深了印度人对中国的不满。要想瞭解中国的印度人大有人在,但是他们当中很少有人真正到过中国,大部分人都是借助当地媒体的报道。直到 2005年,印度还仅有1名常驻北京的记者,印度媒体习惯于转载缺乏一定可信度的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而一些印度媒体非常热衷于报道所谓“中国威胁论 ”,以此来煽动国民的不满情绪。这些报道混淆了视听,加深了印度人对中国的错误理解。

  表面上看,印度政府对中国的看法与其国民的态度一致,总是有意地宣传“中国威胁论”,甚至采取对中国不友好的外交政策,以此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和博取国民的支持。印度政府恰恰是以“中国威胁”为藉口,在1998年进行了一次核试验。不过,近年来印度政府逐渐采取了越来越务实的对华政策,目的是扩大双边合作。来源: 中国政策观察 ▲

专家解读印度增兵中国藏南地区缘由
http://www.stnn.cc/glb_military/200906/t20090618_1048923.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6-18 星岛环球网消息:印度媒体6月10日报道,印度近日在中印边界“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增兵 6万余人,并将战机基地迁至东北部,以对抗中国的“威胁”。与之相呼应,6月15日,印军加紧向中印边界东段派遣4架苏-30MKI战斗机,并着手增派两个师驻防,每个师约有2.5万至3万人。对此,中国前APEC高官王嵎生大使和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叶海林教授都分别做出评论。

  《中国日报》报道,王大使认为,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16日胡锦涛主席已经跟印度总理辛格会面了,当前中印关系里我们最需要防止的就是挑拨离间。

  王大使说,这几年来拉拢印度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在这个地区的重中之重,挑拨离间是他们36计中最重要的一计。举个例子,在一个印度洋沿岸国家,我们帮助他们建了一个港口,完全是基础建设,包括商业上的运作,当然也有商业利益,马上就有人大肆宣传中国要搞军事基地、建海军基地,其目的是要遏制印度。法国在阿联酋要搞军事基地,它是真的建军事基地,却没有一家媒体报道。印度跟我们搞军事演习不报道,跟美国、日本一搞,矛头就指向中国。

  王大使进一步说,媒体的挑拨是很厉害的。因此我觉得要十分注意。印度总理跟胡主席会面讲得非常清楚,印度把发展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摆在最重要的地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绝不允许任何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反华政治活动。

  谈到中印关系,叶教授认为,中印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用三个“C”来代表,就是竞争、合作、挑战。中国看重的是合作,更多的希望与印度在国际区域和双边层面开展坦诚的合作与对话。但反观印度,在三个“C”当中,竞争是他比较强的心态,但这可以理解,印度2007年GDP才超过1万亿美元,在长期的竞争趋势中中国仍然占有优势。相对来说实力较弱的一方希望跟实力较强的一方竞争,这是可以鼓励的,只要不以损害对方的利益为原则我们都鼓励。印度也主张跟中国的合作,但在这些方面之外,中印其实是有存在冲突的可能的,比如在西藏问题上。印度在印度洋上的一些举动对中国也并不是一个善意的信号,中印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概念。

  在谈到印度在中印边界增兵问题时,叶教授认为,这个事情已经有相当长的铺垫了,直到去年的时候印度总理、外长先后去了中国的藏民地区,今年印度总理又一次去这个地区。也就是说,印度从2007年、2008年以来对中印领土边境的态度正在日趋强势,这次动员了6万军队,两个山地步兵师的实力进驻藏民地区,是离中国最近的印度最大的空军军事基地,部署了最新的歼击轰炸机。这样做有三点原因:

  ◆ 第一,印度要强化对争议领土的控制,这种实际控制是为他将来在中印边境谈判当中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做准备。

    ◆ 第二,印度和美国同为民主国家,存在“天然”关系。对于中美两国的接近,印度是颇具戒心的,因此不能排除其采取制衡中国的做法,以使相应的地缘战略态势有所改善。

  ◆ 第三,在解决金融危机这个问题上,印度能对美国做的贡献并不很大。但在美国主导的全球政治安全秩序下,印度却能通过遏制中国给美国帮大忙。所以印度出于国家利益方面的考量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一些主动性的行动,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显然会伤害到中印双边关系。从1998年低谷到现在,中印关系这10年间的恢复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导致其倒退,是很遗憾的,希望印度能认识到自己的单边行动不可能只有单边的后果。▲

中国已经被22500余枚核弹头包围
http://www.stnn.cc/glb_military/200906/t20090618_1049016.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6-18 星岛环球网消息:核作为“武器”,在人类历史上只被使用过两次;而核作为“政治”,却日益直接地影响到中国的利益。朝鲜核试验,似乎正在不可逆转地引发东北亚核军备竞赛。而如果回顾印巴核试验,就发现:中国已经被各个“核大国”与“核小国”包围,而这个包围圈,总共拥有22500余枚核弹头。中国需要怎样的核战略?这已经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国际社会需要怎样调整既有的核安全机制,以真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