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危机严重程度前所未有

邓小平影响中国30年改革开放最为经典的十句话

http://bbs.voc.com.cn/topic-1849800-1-1.html

 

  (一)最正确的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点评】这是邓小平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今 日 看 点 : 20090420 ▲◆★●■☆

 

为什么选择青岛作为海上阅兵的活动场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水危机严重程度前所未有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2437&msg_id=1303

 

美国为什么无法击败索马里海盗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79568

 

美国欲加强美中海军联系、两国海军目前的关系是积极正面的

http://www.chinese.wsj.com/gb/20090420/bus082203.asp?source=whatnews2

 

从范曾先生的傲慢与偏见谈起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1857&msg_id=2000

 

美前陆军中校凌晨被神秘暗杀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9-04/17/content_2629165.htm

 

为什么选择青岛作为海上阅兵的活动场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北京2009年4月19日电/4月23日,青岛奥帆中心附近海域,迎来一场海上军事演示的国际盛会,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首次举行国际性的大规模海上阅兵庆典仪式。针对相关问题,新华军事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李大光博士。

  新华军事:李教授,您好!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选择青岛作为此次海上阅兵的活动场所?

  李教授:好的。这个问题提得好。当今人们普遍关注我海军在4月23日举行盛大阅兵时,将出动哪些最新的海上武器装备等问题,对为什么选择在青岛举行阅兵思考的并不多。

  之所以选择青岛为此次海上阅兵的场所,我想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的。一方面是从青岛的海军情结考虑的。青岛是我海军重要的基地。青岛与中国海军的成长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海军的多个兵种都在此诞生起步、发展,直至走向全国和世界。1950年初,经中央军委批准,第一所海军航校在青岛筹建完成。不久,海军第一支高射炮兵部队也在青岛成立。当年10月21日,在青岛团岛组建了海军第一个岸炮团。2年后开始在青岛修建中国第一个潜艇基地。1954年6 月,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

  另一方面是从青岛海域的海况、海情考虑的。我们知道,此次阅兵是在青岛奥帆中心附近海域。举办海上奥运会帆船赛,首先要选择风平浪静或风浪相对较小的海区,海上阅兵也不例外。

  新华军事: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在陆地上已经举行过13次阅兵,在海上仅举行过3次。那么请您解释一下海上阅兵与陆上阅兵有什么不同?

  李教授:好的。这又是一个很在意思的问题。我们知道,阅兵是展示我海军现代化建设水平,向世界展示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和平之师精神风貌的窗口。海上阅兵与陆上阅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 一是、阅兵的场地不同,陆上阅兵是在陆地,海上阅兵是在海里。这是最大的不同,由这个不同又可衍生出许多不同,如观礼台、观众、活动范围都不同。

  

    ◆ 二是、陆上阅兵,海军只能以水兵方队和海军航空兵的形式展示海军建设的某些方面;海上阅兵可以出动水上、水下、空中等所有海军武器装备。

  

    ◆ 三是、陆地阅兵与海上阅兵的阅兵式和分列式不同。在阅兵式上,陆地阅兵,阅兵首长是乘车检阅部队;而海上阅兵,阅兵首长是乘舰检阅部队。在分列式上,陆地阅兵受阅队伍是以方队的形式迈着正步通过检阅台;海上阅兵受阅部队是以军舰列队通过检阅台,并以不同的队形变换向阅兵首长展示海军部队的风貌。▲

中国水危机严重程度前所未有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2437&msg_id=1303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缺水问题在中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可怕。而中国大量财政补贴以保持水价低廉的做法,导致严重浪费,大大恶化了水供应问题。但提升水价却无疑会给本已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穷人“当头一棒”。

据4月15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在过去的一年中,很多中国人为获得洁净水而用尽心思。

2009年2月,50年一遇的最严重干旱袭击中国北方,对河北、河南和北京附近地区的500万人口和250万牲畜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而在距上海300公里远的江苏盐城市,因为当地一家化工厂往河里倾泻石炭酸,导致超过20万人连续三天被切断干净水源。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两个月,帆船比赛地青岛近海爆发大规模绿藻污染,原因也可能是水污染所致。

历史上,中国就长期受洪水和干旱袭扰,但现在中国面临的水危机严重程度或许前所未有。经过30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和数以亿计的村民迁徙到城市,中国在确保水需求方面捉襟见肘:本身水资源就缺乏,而工业污染又大肆破坏水源,当然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比如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根据我们国家基本用水的情况,(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中国副总理回良玉09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水资源大会上说。

中国水危机严重程度前所未有。

应对水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每年平均1530万公顷的农田面临干旱考验。在农村地区,大约还有3亿人至今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这几乎占了中国13亿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而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正面临水资源短缺——这其中又有100个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

《中国水危机》一书的作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中国每年将需要额外400亿立方米的水供应,以满足所有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马军说:“在水供应上,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废水。工厂和城市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和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去。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仅在2006年一年,排放的污染物就高达5370吨。

中国环境监管机构认定,48个国内主要湖泊污染严重。对中国最大的两条河流长江和黄河沿岸水取样测试发现,四分之一的水体已经严重污染到无法农业灌溉。城镇自来水系统也并非安全无虞。2008年,当局应对的大型饮用水和环境紧急事故高达48起。

世界银行“能源、运输和水”部门的主任Jamal Saghir说:“大范围的水污染当然对水供应带来严重影响,在中国尤其是这样。”

中国的人均水占有量只有全球平均量的25%,这一短缺问题又因中国区域差异巨大而变得更加复杂。

中国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每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而北方城市北京和天津两地的年平均降雨量仅在200到400毫米。

“中国北方平原的降水非常有限,”马军说,而这个地区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主要制造业基地和粮仓”。

《商业周刊》的文章称,中国大量财政补贴以保持饮用水价格低廉的做法,大大恶化了水供饮问题。专家称,这种做法导致了巨大的浪费。尽管过去20年里,中国平均水价提高了10倍,但价格仍然远远低于全球市场价格水平,仅为美国平均水价的零头。

全球金融危机令中国水价改革更加困难。“对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来说,水的价格可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Saghir说:“让已经在贫困线挣扎的穷人承担所负担不起的水价,是会出大问题的。”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大约65%的中国总用水量用于农业,但只有不到一半真正灌溉到农作物,其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