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激辩卫星发射成败、美日韩趁机破解朝鲜四大机密

邓小平影响中国30年改革开放最为经典的十句话

http://bbs.voc.com.cn/topic-1849800-1-1.html

 

  (三)最著名的论断:“发展才是硬道理。”

 

  【点评】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87岁的邓小平挺身而出,掷地有声的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句话朴素、深刻,官员一学就会,百姓一听就懂,用“硬”来修饰“道理”二字,极为新颖、有力,可以说是过去、现在与将来引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指导方针之一。

 

今 日 看 点 : 20090412 ▲◆★●■☆

 

国际社会激辩卫星发射成败、美日韩趁机破解朝鲜四大机密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9-04/11/content_2618919.htm

 

英国公布绝密档案 曾想提前30年归还香港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9-04/429788.html

 

文革中敢对毛说“不”字的宋庆龄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075&msg_id=247

 

中国不应靠展示威力解决领海问题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12/1138548501.html

 

新北约组织的新格局、新战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4/12/content_908077_2.htm

 

北约战略新观念与老分歧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4/12/content_908077_2.htm

 

国际社会激辩卫星发射成败、美日韩趁机破解朝鲜四大机密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9-04/11/content_2618919.htm

2009-04-11 :本报主笔 邱永峥  4月5日,朝鲜火箭发射升空后(本报4月7日06~07版曾报道),卫星是否成功入轨成了国际社会极力想弄清的谜团。美日韩三国更是借此“良机”,从不同角度破解朝鲜的军事机密。

  ☆ 金正日观看中落泪

  英国《泰晤士报》7日的报道说:“在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卫星两天后,国际社会仍未能就朝鲜到底发射了什么而达成一致。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发布了首批关于朝鲜此次发射的照片,这些照片清晰显示火箭拖着浓烟腾空而起,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

  而朝鲜主要媒体7日都称,“光明星2号”发射取得了“完全成功”。朝鲜中央电视台罕见地播出了火箭发射的场景,观看发射的金正日感动得落泪。《泰晤士报》的解读是:朝鲜通过卫星发射成功来展现国家实力,也传递出金正日健康状况良好的信息。

  ☆ 美称发射是“失败重演”

  美国坚持朝鲜此次发射是“失败重演 ”。美军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官员透露,朝鲜此次火箭飞行的路线与1998年和2006年相同,都是瞄准夏威夷的,但包括这次发射在内“全部以失败告终”。美国参联会副主席卡特怀特上将透露,朝鲜火箭的问题应该是发生在第二、第三级分离技术上,这是一项关键的技术。

  韩国航天研究中心主任、负责韩国卫星研发的首席科学家霍穆罗(音)说:“朝鲜发射的不可能是真正的卫星,因为他们根本造不出卫星。”韩国《中央日报》8日援引一位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朝鲜导弹上升至太平洋上空485公里处,由于推力不足未能成功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485公里连朝鲜公布的“光明星2号”的最低轨道高度(490公里)都未能达到。此外,卫星进入地球轨道的速度应为7.9公里/秒。但朝鲜发射的火箭推进器的平均速度只有1.19公里/秒,速度小当然推力就不足以把卫星送入轨道。

  ☆ 有专家不赞成“失败说”

  然而,美韩日专家对“失败说”也不完全赞同。韩国《东亚日报》报道,朝鲜此次发射显示,朝鲜的远程火箭能力大增,因为第二级火箭坠落地点距离发射场3192公里,相当于1998年的两倍。美国军事专家维克也认为,朝鲜最快将在今年初夏试射性能堪比美国“大力神”洲际导弹的新型导弹,朝鲜此次发射在火箭性能方面很成功——发射的地面准备时间从2006年的20天减少到12天,加注燃料时间从过去的3天减为1天。韩国国防分析研究所专家金大宇说:“不论从军事还是政治角度来说,它都不能说是失败。朝鲜展示了远程打击能力,还以导弹射程能涵盖美国而跟美国‘叫板’。”

  ☆ 趁机破解朝鲜四大机密

  当然,美韩日也从朝鲜此次发射中获得了有价值的情报,其中所破解的朝鲜军事与航天机密最有意义。

  朝鲜火箭“路线图”浮出水面。据法新社7日引述美国全球安全组织的研究成果称,朝鲜“大浦洞-2”型导弹至少有3种不同型号,其零部件分别由朝鲜与伊朗生产。最初的型号,也就是“大浦洞-2A”型的第一级火箭由朝鲜制造,第二、三级则由伊朗研发;“大浦洞-2B”型第一级仍由朝鲜设计生产,但第二级却是朝鲜“芦洞”(也称“劳动”)导弹的中间部分,第三级则是伊朗火箭的改型,绰号“伊朗人”;“大浦洞-2C/3”型,第一、二级为朝鲜的“芦洞”导弹,第三级则由伊朗研发生产。

  朝鲜陆上远程雷达和海洋跟踪船性能不行。朝鲜陆上雷达现在不能实现对发射物体的跟踪,其最远跟踪能力不超过日本。而朝鲜此次发射前安排一艘海洋跟踪船出海对卫星测控,但由于发生了机械故障而中途折返。

  战机在发射场附近坠毁暴露维护不足。韩国国家情报院告诉法新社,在此次发射过程中,朝鲜空军战机紧急起飞,对发射场和火箭飞经的空域进行保卫,但其中1架米格-21战机在发射场附近坠毁,主要原因就是战机维护跟不上。

  朝鲜火箭与卫星研发体制不合理。法新社引述韩国专家的话称,朝鲜的火箭与卫星研发机构过于分散,各自为政,一旦发生事故,不能迅速查清原因,极可能导致失败重演。

  ☆ 美日韩“各自想拳经”

  路透社7日报道称,朝鲜这次发射为美韩日提供了“良机”,三方也都开始打“如意算盘”,加强导弹防御能力,韩国还因此想打“攻势牌”,主张研发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导弹,以覆盖朝鲜全境。

  一位美国导弹防御专家说,在朝鲜火箭升空时,美国的许多专家都“各就各位”。当发射结束时,相关分析数据就已经出炉了。这些数据与情报将对研究朝鲜导弹至关重要。这位专家说:“我们记录了此次发射的所有细节,这有助于未来导弹防御系统用上更准确的数据。”该专家透露,这次搜集的所有情报资料交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处理,该机构是专门负责远程导弹数据分析的。

  日本媒体7日报道,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称,政府正在考虑打捞坠落在日本海的朝鲜火箭残骸。虽然具体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打捞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但政府正在做这样的计划,以便弄清楚朝鲜导弹的性能等技术参数。

  据韩国《朝鲜日报》8日透露,要求增加韩国导弹射程的主张在抬头。根据目前的美韩导弹协定,韩国导弹射程不能超过300公里。为此,有韩国专家称,如发生战争,300公里导弹根本无法攻击朝鲜后方的主要战略目标。朝鲜此次发射后,朝韩弹道导弹能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韩国专家和军方人士要求将导弹射程延长到1000公里以上,这样才能保证韩军在济州岛等韩国后方地区攻击朝鲜全境。但也有人分析说,如果射程延长到1000公里以上,东京和北京等地也被纳入射程范围,周边国家会极为敏感,所以必须慎重处理这个问题。▲


英国公布绝密档案 曾想提前30年归还香港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9-04/429788.html

http://www.huanqiu.com 来源:环球时报:英国政府最近公布了一批绝密档案,这些档案显示:上世纪60年代末,英国曾两度考虑提前归还香港。

 ☆ 首提“部分撤离”设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内地爆发后,逐渐波及到香港。许多香港左翼人士学习大陆的红卫兵,手持毛泽东语录,高喊口号,上街游行示威,引起了英国殖民当局极大的恐慌。为镇压工人运动,殖民当局制造了一起血案,造成大量平民死伤。流血惨案发生后,由于担心中国政府会进行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