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腐败分子为什么再也不敢到西方国家定居了?

关于喝水的17个误区 16、勤补水不明智

身体处于稳定状态的时候,每天正常补水1000~2000亳升,让小便保持清亮充沛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大量饮水,这其中就有问题了。首先,说明你的身体可能处于脱水状态,身处高温环境,大量排汗或大量进食盐分都可能千百万这种情况,那么补水是必要的;其次,如果存在高血糖、垂体或肾脏功能异常的情况;或者处于感昌、发烧等感染性疾病中;又或者有泌尿系统炎症,甚至是一名高尿酸血症患者,那也可以主动大量饮水。而一个健康人在不感觉口渴的情况下饮水超过2000毫升/天就实在没有必要了,那只不过是一再考验自身的肾脏功能罢了。

: 2009-01-10 ▲◆★◇●■☆□

解放军报文章: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是军队核心任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回国探亲一直在思索和担心的几个问题     

http://www.chubun.com/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9674&forum=4

中国的腐败分子为什么再也不敢到西方国家定居了?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20905-1-1.html

印度对巴何以先凶而后忍?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us090108.shtml

《非诚勿扰》是把狗肉摆上正席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1/09/content_877167.htm


解放军报文章: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是军队核心任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北京 2009年1月9日电/解放军报文章指出,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重点,大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和重要指导方式,是我军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战略任务重千钧。人民军队按照中央军委既定的决策部署,向着军事斗争准备新征程阔步迈进。

  ★ 走军事斗争准备理性化发展之路

  新中国走过近60年历程。几十年来,国家一度强敌环伺、危机四伏,却始终屹立不屈,不断生息壮大。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全面扎实的军事斗争准备。可以说,正是有了人民军队“时刻准备着”,才铸就了祖国安全的钢铁长城,守护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回顾几十年军事斗争准备的风雨征程,在成绩的荣耀光环背后,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不够科学的地方。比如不少单位抓军事斗争准备,在指导思想上过于强调具体威胁,过度依赖“情况刺激”,造成战备水平忽强忽弱,战斗力建设忽高忽低,军事斗争准备没有保持自主、健康地持续发展。

  时异则事移,事异则备变。当前,军事斗争准备又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安全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一方面,我们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都在增加,世界主要大国在我周边地缘战略竞争不断加剧,周边国家政局持续动荡,地区安全环境存在诸多隐患,国内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猖獗,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军事斗争准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国际上单边主义受挫,金融危机拖延了全球霸权扩张,台海形势明显缓和,我主要战略方向压力有所减轻,军事斗争准备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个机遇既是战略性的,也是历史性的。怎样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乘势推进,是当前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回答的现实命题。

  经过30年改革发展,我军建设出现质的跨越,部队合成化、信息化程度更高,科技密集型、质量效能型特征更加明显,军事斗争准备有了可资利用的丰富成果和推进跃升的基础条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着眼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殊要求,赋予军队“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强调“我军必须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调整了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拓展了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内容。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指导方针的确立,对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好中求快的更高要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标准来衡量,还有很多思想需要解放,很多工作需要创新,很多方面需要提高。

  新形势下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因势求变、因情定策,立足新的起点,谋求新的发展。应基于威胁抓准备,强化全方位的“威胁意识”和“敌情观念 ”,充分认清战争并不遥远且不只一种的严峻现实,坚定不移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应基于任务抓准备,军队的根本任务是打仗和准备打仗,仗可以百年不打,但准备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按照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标准,全面系统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应基于能力抓准备,跳出被敌情牵着走的被动应急准备模式,主动设计未来战争,有规划有计划地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稳步科学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 以重点突破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

  没有重点就没有战略,没有重点就难以突破。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重点内容谋求突破,既是遵循军事斗争准备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提高部队实战能力的迫切需要。

  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军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战斗力生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军事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军事训练摆到战略位置,真正在部队形成大抓军事训练、大力推进训练转变的新高潮。应抓住联合训练这个战斗力生成的关键环节,强化联合意识,提高联合素质,健全联训法规,完善联训机制,推动军事训练从形式到实质的联合。应以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为重要切入点和抓手,积极探索组织指挥训练、战技术对策研练和武器装备操作使用训练的有效办法,加速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应以使命课题训练为载体,积极构设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探索以对抗训练、野战化训练和基地化训练、模拟化训练、网络化训练等为主要方式,以真、难、实为检验标准,以考、比、拉为落实机制的实战化训练路子,增强训练实效。应积极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提高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专业技能,增强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人是战斗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人才准备是军事斗争准备中最重要、最艰巨的准备。战争胜负决于战场,但决定胜负的环节却在平时的竞争之中,其中的重点就是人才。当前,关键是要突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两个“战略抓手”,牵引和推动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整体发展。突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重点建立健全战略战役层次指挥员培养提高模式,围绕完善联合作战人才培训体系、改革联合作战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大指挥军官岗位轮换和交叉培训力度、加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应急培训等,加强和完善有关措施。突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抓住龙头、带动整体的原则,重点培养能够跨学科领域谋划组织重大项目攻关的科技领军人才、能够指导推进学术技术创新发展的学科拔尖人才、能够解决装备技术保障复杂难题的技术专家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兵贵神速是战争指导的铁律,信息化条件下更强调“速度优势”。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衡量一支军队战备水平和实战能力的重要标志。应健全灵敏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在总结梳理近年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抓好相关成果的固化和转化,建立应急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完善机构设置,制定应对预案,组织相关研练,确保一旦有事能快速反应、高效指挥、正确行动。应建立先进可靠的指挥信息系统。按照互操作性好、反应灵敏、安全保密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网络和综合一体、层级简捷的指挥系统,依靠信息技术提高应急指挥与快速反应能力。把握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特点规律,重点发展战略运输机(舰)、军用直升机和新型航行器,统筹考虑交通战场建设,探索建立顺畅高效的指挥管理机制,整体推进战略输送能力建设。

  保障也是战斗力。现代战争中的任何一次作战行动,都是体系的对抗,对综合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全面提高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和装备保障等综合保障
能力。我军历来注重协调推进作战力量与作战保障力量建设,侦察预警、指挥通信、测绘导航、气象水文、工程防化等保障能力总体实现了同步提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战场空间的不断拓展,作战保障能力体系开始出现新的“短板”,必须尽快补齐,以形成全维战场的联合作战整体优势。后勤保障重点是提高现代化水平。按照时代发展要求,稳步实施后勤改革,将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推动后勤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装备保障重点是加强配套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型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不断优化我军武器装备结构体系。注重装备的体系配套、系统配套和保障配套建设,提高装备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水平,逐步推进装备成系统成建制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加快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和维修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发展装备的路子。

   ★ 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军事斗争准备路径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思维方式,探索创新军事斗争准备的发展路径。

  继续解放思想,在军队改革大潮中整体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军事斗争准备越深入,触及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越多,推进的难度也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解放思想、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军队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与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是一致的。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改革的龙头和牵引,军队改革则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和优化条件,二者目标一致、互为促进。因此,新形势下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与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结合起来,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改革思想,衡量改革措施,检验改革成效,在改革中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加强科学统筹,在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协调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个大系统,军事斗争准备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军事斗争准备做好了,就能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提供明确具体的需求,提供实实在在的抓手,形成巨大的牵引力量。必须站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高度,切实统筹好主与次、远与近、建与用等关系,把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变成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变成服务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使二者互为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信息主导,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创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战斗力生成模式,也在改变着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敏锐地适应这个新形势,主动跳出机械化思维定势,强化信息主导观念,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探索创新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军事理念、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和军事管理,着力提高军事人才培养、武器装备发展、人与武器最佳结合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军事训练转变,逐步确立新型战斗力生成与提高的有效机制,推动军事斗争准备实现质的跃升。

  突出实战牵引,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国际局势如何演变、军队的职能使命如何拓展、多样化军事任务多么繁重,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维护和平始终是我军职能的重中之重,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永远是我军的核心任务。只有具备了核心军事能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才有坚实基础。必须始终把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瞄准根本职能推进全面准备,做到多手准备而不“单打一”,分类准备而不“一刀切”,深入准备而不“表面化”,努力使部队具备适应各种条件、应对各种情况、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回国探亲一直在思索和担心的几个问题    
http://www.chubun.com/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9674&forum=4

上次回国一些时间,短短时间作学术讲座,走亲访友!日程的是很紧张,在国内的时侯因为要赶飞机,应酬朋友,还要和亲人一起欢度时光,几乎没有静下心来的时侯,回到美国才缓过来写一些感想!

回到国内,一切都很亲切,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景,人,事和物,也惊喜众多的变化,好的变化,让我欢喜,让我开心,不好的变化,让我痛心,担忧和焦急不安!下面把我担心的一些感受写出来:

      ☆ 1. 男性吸烟无处不在,吸烟者肆无忌禅,既不考虑自已的健康,更不去理会朋友,亲人,同事,别人的健康和心情。

吸烟有害健康是很清楚了的事,许多流行病调查研究都证明吸烟和肺癌有关,中国男性60%的人吸烟,中国人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肺癌,过去20年中,中国人的癌症发病率蹭长了340%,多麽惨酷的现实呀!这与美国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血癌不一样!大家想一想,不能不与大批中国人吸烟无关!在旅行的途中,我也看到了有的机场侯机室有专门的吸烟室,总算是有点小改进了。可是很多地方,尽管不让吸烟,很多人照吸不误,让人头痛不已!

☆ 2. 车和人不理会红绿灯,在国外是车让人,在国内却是人让车。

国内的司机基本上不让行人的,很理直气壮的,因为行人撞不过我车,你得乖乖给我让路。这是所有西方发达国家来中国后看到的恶像,可是人人都是如此,好像很无奈!行人也不太看红碌灯的,只要没车,就冲过马路,年轻人动作快还能应付险情,老人和小孩就处处有生命危险!

☆ 3. 乘客座车不系安全带,很多人嫌麻烦。最较人担心的是出租车里都没有安全带,有的司机干脆把后座的安全带去掉,我好几次打迪上机场,后座都没有安全带可系,座在车上让我提心掉胆的。安全带在出车祸时常常能保命,这是国外各汽车制造商特别是VOLVO车厂从血的教训中得出来的体会,为什麽我们中国人就不把生命当回事呢?

     ☆ 4. 很多人在街上随地吐痰,若无其事的丢垃圾,大家的公德素质真需要好好提高。

     去过一些朋友家,住宅走廊里,楼梯里脏乱差,可是家里却时尚,整洁和温馨,感觉屋里屋外反差很大。

     ☆ 5. 城市空气污染很重,污染源之一就是街上汽车太多,尾气排烟造成了空前的污染。

拿北京和洛杉矶比较,洛杉矶有800-1000万辆车子每天在路上,而且洛杉矶夏天有6个月不下雨,北京的车辆数大概只有洛杉矶的一半吧,为什麽北京的污染看起来比洛杉矶严重呢?我认为北京的绿化密度远小于洛杉矶,而且北京的车子相对密度太大,汽车排烟很集中。

虽然数落了这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凭心来说,国内这些年的变化是真大,很多地方都非常好和先进,殷且希望能改掉恶习,让国家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两方面都成为世界上的先进国家!
&nbs
p;
回国探亲访友几次都一直在思索和担心这几个问题:

☆ 6.国内住宅不合理,隐患不小!

国内城市里的高楼(一般有20几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所为的楼盘都是这种结构,个人的感觉很不爽,也很不喜欢,我们为什麽非要选择这样的建筑来安排我们人生三分之一将要在那里度过的时光呢?这种楼,北京人叫塔楼,搜高高的立在那里,每家每户都像了小鸽笼似的,这种楼看起来好像节省地皮,向空间发展,可是运作和保养成本很高,需要电梯,很好的供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傻瓜都能看得出,这种楼,消防,安全隐患很大!一旦发生地震,火灾,损失会很大,战争的话,也是无法想像的损失!我走过欧美很多的地方,以塔楼的方式安居民生的国家还是不多,另外两个地方除外,就是香港和新加坡,也就是说,住这种塔楼,在火灾,地震和战争面前都十分脆弱的房子的还是以华人据多!看着那些难看,有安全隐患的塔楼,心里真是有难以挥去的担心啊!

我主张住宅建筑应该新殷,环保,绿色和安全,如果建10层左右连体大厦可是一个选项,安全性,空间利用率和抗震性能都要好很多。

☆ 7. 很多大城市环保还是人工!

好几次早上5电钟起床,打迪去飞机场,路过城市和市去高速公路,还是看道很多路面都是人工清扫,清洁工人多半是中年妇女,其实都是很多人的妈妈!看到这些,我的心在流泪,这么辛苦的工作,为什么要用人工呢?用清洁车干就行了!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很多大楼,商场早比欧美的豪华,市城建局拿出些钱来使各大城市的道路清洁机诫化岂不更好!城市清洁工作其实很辛苦,很危险,每个人都有妈妈,难道我们要把这样的工作交给母亲去做?!

     ☆ 8. 文化流行着很多佣俗,低档的东西

回到国内,有一个爱好,跟学生时代一样,就是狂书店(城),国内的出版业还真是发达,虽然价钱也要跟国际结轨了,但是好书却很多很对,特别要提的是出版印刷质量也变的非常好,彩色印刷,漂亮的封面,让人喜欢的不行!美国那廖廖无几的那几家书店是无法跟中国可比的。再看报纸,我们的好报纸也很多,《环球游报》《南方都市报》上面很多文章写的非常精彩,知识性, 专也行,可读性均属一流!

可是好的未必就是流行的和受欢迎的,比如网络上芙蓉姐姐就很火,搞不清楚为什麽?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连上十几年,难道神州大地13亿人口再也没有其他笑星?很奇怪新浪博克点击最高的人是个初出道的年轻人- 韩寒,不知国人是不是只喜欢他那种叛逆的性格和敢说敢为的特点的?说起文笔之妙,学识之广,拍照的手艺高超这些条件,他还需要努力半辈子才可能才据备的,不知网民们上他的博客去看什麽?再说说流行歌手,好像是个叫周杰伦最受欢迎,我也是个音乐咪,实在是没听出来周杰伦的声音有任何过人之处,想了好几天,结论就是自己没眼力。说起文化艺术方面,国内比好莱坞强的也就是武侠片和连续剧,可是不明白为什麽《射雕英雄传》要没隔几年就需要翻拍一次?以前的几个版本都很不错的,何必再要浪废资源呢!要拍新的剧目,步飞烟,风歌,沈樱樱的新武侠也很好看,何不去拍拍呢。。。

      ☆ 9. 对女性没有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打开国内的新闻,几呼每天都有咳人惊闻的有关女性受害的消息,比如,小女孩为了证明自己清白-没有偷东西,割掉了自己的手指!跳楼的女博士每年都有!最近的惨案是上海的大学生宿舍着火,4位女生从6层楼跳下逃生全部身亡!让人痛心的不知说什麽好!最让自己生气的是国内的老总权威和二奶文化,实在是非常恶心!国内的企业,鲜有靠高技术成功的,大多数所谓成功的也就是利用了中国旁大的市场,企业高管的贡献也就是一丁点组织管理能力,对企业的作用真的不大,可是我们的社会却给于了他们很高的荣誉和权力。至于二奶文化真是一种赤裸裸的中国特有的男盗女娼现像,因为女性是社会的弱者,很多二奶也是社会逼出来的,好像大家对二奶的谴责不少,但是对老总的指责却不够!对于这样一种丑恶社会现像,还是希望人大能立法惩罚那些涉及包养二奶的不法分子和社会渣子!

     ☆ 10. 就业中的年龄岐视非常严重!

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每年的就业压力是全世界之最!中国的问题有城(市)乡(村)差异,沿海内地的差距,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别,国家现阶段没有医疗保障制度,没有合理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也没有下岗最低社保系统,老百性的主要谋生手段就是就业,可是一惊人的现像就是年龄岐视!在国内翻了翻报纸,招工,招人中的年龄岐视处处皆是!一般的工作要求不超过25岁,大学本科毕业的工作不超过35岁,可笑又可气的是我常在神州学人上看到的招聘海外学者的也要年龄岐视,副教授的年龄不能超过40岁,教授不能超过45岁!真是很皇唐,没听说过科学成果的产出跟年龄相关,整个一个武大郎开店的气度和手段。希望有能立法根除就业中的年龄岐视现像!▲

印度对巴何以先凶而后忍?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us090108.shtml

  去年11月,孟买遭到恐怖分子袭击后,因为印度怀疑恐怖分子和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组织有关。报仇心切的印度一度想越境进入巴基斯坦打击恐怖分子。巴基斯坦态度明确而强硬,强调印方无论以何种理由进入巴基斯坦境内采取军事行动,就等于宣战;即便这样,印度的空军还是技术性地进入了巴基斯坦领空。一时间双方在边境排兵布阵,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日前,印度把审讯抓获的恐怖分子等有关参与孟买袭击恐怖分子和巴基斯坦境内的资料传递给巴基斯坦。表明印度还是隐忍下来,最终还是要依靠巴基斯坦政府来打击和清除境内和孟买袭击有关的恐怖分子。是什么让印度在战争边缘戛然而止,对巴基斯坦的态度先凶而后忍?印度和巴基斯坦短期内的军事、外交关系走向如何?这里有多少中美的影子?

  从印度自身看:孟买袭击事件发生后,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和愤怒。国安局长第一时间辞职也不足以安抚人心、平复愤怒。印度政府此时只能冒着擦枪走火的危险,对巴基斯坦挑衅似地强硬。如果此时不是国际社会及时提醒、劝导,此刻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最大。即使原本不准备打一场全面的战争,但是印方没有准备好的、出气似的定点打击可能招致全面战争的恶果。印度毕竟是一个大国。情绪只是骚动了最初的几日,在综合研判巴基斯坦、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和美国等国际社会的态度之后,已经清楚研判出,主动出击而导致战争的理由不够充分、战争带来的扩大性后果,也不是其目前能够承受的。这就有了加紧审讯犯人、收集与孟买恐怖袭击有关的犯罪线索和证据。希望在交给巴基斯坦的同时,也让国际社会有更多的了解,进而为下一步行动寻求更多的国际支持。

  从巴基斯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