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喝水的17个误区 15、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运动补水要掌握以下原则:
a.不能渴时才补。因为感到口渴时,丢失的水分已达体重的2% 。
b.运动前、中、后都要补水。运动前2小时补250—500毫升;运动前即刻补150—250毫升;运动中每15~20分钟补120—240毫升;运动后按运动中体重的丢失量,体重每下降1千克需补1升。
今 日 看 点 : 2009-01-09 ▲◆★◇●■☆□
中央决定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7/225716997829.shtml
胡总在内部场合对马英九评价:我们把他看得太高了!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19513-1-1.html
故宫盗宝案:涉及毛泽东老师 蒋介石回避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73803
国台办:希望民进党对胡锦涛对台讲话作出回应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73819
官方媒体警告 中国今年或是骚乱高发年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73808
长江三峡库岸稳定至少需8年 滑坡阴影笼罩巫山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8/032116998942.shtml
三峡坝首第一镇命运随三峡大坝而变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8/032116998943.shtml
中央决定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7/225716997829.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意见》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情况下,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
《意见》提出,要分层次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做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同时,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本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意见》强调,要坚持重在使用,切实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良好条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破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理解、充分信任、热情关怀、放手使用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环境和氛围,努力做到待遇招人、事业留人、情谊感人、服务到人,使他们能够全力以赴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做出成绩。
《意见》提出,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胡总在内部场合对马英九评价:我们把他看得太高了!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19513-1-1.html
【明报专讯】2008年的12月,是两岸关系的关键月,既有加强双方整合的趋势,但也有导致双方关系突变的因素。经过12月的密集互动,北京已把球踢到了台北这一边。2009年,将是马政府在两岸关系上的考验年。
去年12月,从15日起,短短9天内,两岸出现3项大突破,分别是15日的大三通;20至21日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北京对台湾释放出十大利多政策;接覑又有23日熊猫团团圆圆的抵达台北。这三大突破涵盖了交通、经贸及金融、情感交流等各个层面。它代表了两岸交往更紧密、更趋整合的大方向。
但就在「9天三大突破」后,31日胡锦涛在北京的「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谈话,此即所谓的「胡六点」。这六点里,具体的部分有两岸可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愿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以及就台湾的国际空间、建立军事互保机制等皆做出响应。但真正重要的其实是下述内容﹕
——胡表示﹕「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对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胡表示,「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通过务实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至于两岸和平问题,胡表示﹕「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下的政治关系展开探讨。」
上述引用的原句,若任何人对两岸近半年多来的政治语言保有敏锐度,都当能体会到胡的谈话都是针对马英九而来。如果说得坦白点,那就是经过半年的互动,胡对马的所言所行两面性已有了清楚的掌握,北京已深刻理解到,马政府其实正走在「两个中国」(即所谓B型台独)的模糊在线,北京已必须对此做出适时的警告,胡的谈话即因此而发。
马英九为了大选,他的两岸立场由「终极统一论」转向「台独选项论」,最后停留在「不统不独论」上。据了解,当时北京对他的善变即颇多疑问,但穿梭两岸间的说客宣称这是「选举语言」,北京也就姑且相信。据个人所知,北京为了避免马在选举时受到独派攻击,还默许马对北京做出各式各样的抨击。
而北京对马开始真正有所怀疑,乃是在马当选后,马特派萧万长出席「博鳌论坛」。当时胡萧会面,萧代马说了16个字,第一句4个字即「承认现实」。在马的意识形态里其实与独派无异,独派认为两岸分立即「台湾已独立60年」,马也认为两岸分立是「现实」,必须「承认」;但北京认为两岸其实有两个「现实」——一个是内战的历史现实,另一个才是两岸目前对立的现实。前者代表了「一中」,不谈前者只论后者则是「两国」。也正因此,稍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北京「胡吴会」时,胡才会也提出16个字。他的第一句4个字是「建立互信」。他所谓的「互信」,即是「一中」这点必须考虑到,始可能再谈其它。由「承认现实」与「建立互信」,双方这一轮交手,可谓底牌已现,马如何回应遂受到各方注意。
讵料就在11月间陈云林访台,马在「两会」结束后接见双方代表,他又说了16个字,前两句还是「承认现实,互不否认」,这代表了他对胡的「建立互信」拒绝理会。他的「承认现实,互不否认」,其实已和「两个中国」无异。陈云林返回北京后,据个人所知,北京已将马定位为「两个中国」、「独台」、「B型台独」了。
除了马政府无思想,整个话语权完全操之在民进党手中,他们只会剽窃别人的语言词鏳,除了A型B型外,两者并无二致,真正让北京对马开始觉得恶感,甚至完全失望的,乃是另外一些新的表现﹕
——例如,就在两岸论坛举行前后,马政府一方面期盼利多,但又怕被民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