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对马英九有求必应 这是为什么?

被现代人误读的五句著名诗词之一

(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 2008-12-21 ▲◆★◇●■☆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10329-1-1.html

温总理谈四川地震时关于直升机的惨痛教训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10331-1-1.html

大陆对马英九有求必应 这是为什么?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72819

中国为何大力军援巴基斯坦?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940901.html

俄罗斯担心强邻不愿向中国出售核潜艇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20/0933535702.html

美印秘密联手:世界屋脊外谍刺探中国机密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8-12/316900.html

印度威胁要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报复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8-12/319800.html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10329-1-1.html

中新社记者 孙宇挺: 在出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举行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闭幕式活动之后,二十日下午三点五十分许,温家宝总理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了该大学的图书馆内。他与围坐在身边的百余名同学话大飞机、直升机,说软件发展,聊经济和信心,让冬日校园暖意浓浓。

    ★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都干什么呢,读书呢?”落座伊始温总理便问。翻着同学的书本,一个学生对他说,“我学的是北航的老专业,发动机。”

温总理闻之答道:“发动机是飞机最重要的部分,我们现在造大飞机,主攻方向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发动机。飞机的几个重要系统:发动机、材料、电子,如果是军用飞机还有一个火控装置。”温家宝的“专业”发言引得同学们频频点头,他接着问同学们,“知道我们要造大飞机么?”“知道!”同学们响亮回应。

一个同学说,“我们很多同学毕业后都去了大飞机公司,北航还专门有大飞机班呢。”

温总理高兴地说,“是不是啊?非典的时候,我来过北航一次,那时候我就讲,我们要造自己的大飞机,我们还要实现绕月飞行,这两个项目都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温家宝说,造大飞机是国家意志,这是个战略考虑,它体现了我们这个国家科技的兴旺发达,它是个标志,它也有很直接的科技意义和经济效益。你们是否读过我发表在人民日报的《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坐在温家宝正对面的一位同学对大飞机一直关注,他希望自己研究生毕业后能进入中国航空业,他告诉温家宝说,他们的研究生论坛还常常邀请大飞机专家来讲课。

温家宝接着说,中国实施大飞机专项以后就组建了大飞机公司,我相信这对北航是一个鼓励和机遇。很多优秀学生会报考北航。

这时候,一旁的北航校长李未介绍说,北航为了大飞机,专门组织了高等工程学院,我们每年一共招收三千名新生,其中专门选出一百人学习航空专业知识,从二00四年开始,办了大飞机高级进修班等一些举措。

     ★ “软件专业还是很有前途”

看着鬓角露出丝丝白发的温总理,一位二00三年当时见过总理的北航学生深情地对总理说,“您瘦了!比您0三年的时候头发白了。”

  “我瘦了五斤,一直长不上来。”温家宝说。他示意同学们继续座谈:“我们坐下来谈会心,我是没有准备的突然袭击。”话音刚落,引得同学们一阵欢笑,现场气氛轻松异常。

一位软件学院的学生对总理说:咱们国家这些年对软件工程比较重视,但与印度比,我们在软件行业上还存在差距。

温总理接着这个学生的话头说,“我曾经到班加罗尔去过,参观过印度的软件公司,当时他们叫我讲过话,我就对他们讲,软件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第一是人的大脑,第二是市场的需求,这两个因素在软件的发展历程中都是不可枯竭的,市场需求对软件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人的智力的开发,我以为也是无穷无尽的,即使在目前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软件业需求还是比较大的,我希望学软件的学生,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必须有创造思维,如果搞软件没有创造思维就没有出路,就没有竞争力。这就不能仅满足于书本,要注意了解研究各方面需求,软件开发重在开发两字,其实许多制造业产品都离不开软件,所以学这个专业还是很有前途。” ▲

温总理谈四川地震时关于直升机的惨痛教训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10331-1-1.html

    一个陆航部队正在北航学习的在职研究生问起温总理对直升机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说起直升机,温家宝说自己有一肚子的故事:“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无法进到地震中心,所有的路都中断了,从都江堰到汶川有几十公里,但是却进不去,当时我下令要尽快打通这些路,但是我没想到这个路是很难打通的,因为当时所有山体塌方把路全堵住了,当时我就对空军讲,要派飞机到震中,我要去。”

  温家宝说,次日抵达汶川地震现场,许多受伤群众都躺在地上,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直升飞机把他们运出去,越快越好,早一分钟得到救助,他们就越有希望保住生命。

  温家宝说,我当时不知道国家有多少直升飞机,我就给胡锦涛总书记挂电话,要直升飞机,要越多越好。后来我知道部队解决这些直升飞机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而且还得到了民航的协助。

  温家宝说,在救援中这些直升飞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才意识到高原直升飞机非常重要,而它的性能要求也很高。

  处理堰塞湖的时候,需要调运推土机等大型设备,但是我们只找到一架米二十六,但是飞了一天多就坏了,我们后来又向俄方租了一架米二十六的直升飞机,后来就是用这架飞机往返调运大型物资设备到现场,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知道,米二十六这样的载重直升飞机我们不能生产。”温家宝顿了一顿说,一个高原直升飞机、一个“米二十六”,这两件事很刺痛我的心。

  温家宝对大学生们说,“希望你们听了以后记住这件事情,我们应该立志,让中国自己的直升飞机能够制造出来,不管什么型号,普通的、高原的、载重的,我相信,能在你们手中实现这一目标,让中国有足够的用于各方面的直升飞机。” ▲


大陆对马英九有求必应 这是为什么?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72819

    2008-12-20  马英九上任以来,对大陆提出过不少要求,大陆似乎并没有什么拒绝的意思,几乎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作为长期观察两岸关系的本评论员,也为这罕见的现象感到吃惊。这个中的原因,是什么?

  马英九曾经多次提出两岸签订综合性经贸协议的主张,贾庆林昨天上午在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致词时表示,“对台湾方面关于商签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议的设想,我们十分重视,也愿予以认真研究。只要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建立起具有两岸特色、惠及两岸同胞的经济合作机制,为全面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此,国台办主任王毅表示,这是大陆方面第一次、也是最高层级的回应。这代表的是一种善意,也是在为实现两岸经贸正常化排除障碍及限制。贾庆林的这篇演说,可以说是为两岸今后经贸往来提出了近期、中期、长期的目标,也打开了两岸金融交流的大门。

  王毅的补充解释非常重要,说明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 一,马英九关于经贸发展的提议与主张,已引起中共最高层的高度关注。

&nbsp
;   ◇ 二,大陆愿意呼应和推动落实两岸签订综合性经贸协议的主张。

    ◇ 三,希望与马政府合作,通过落实这一主张,构建长远的两岸经贸合作体制。

  看来,假以时日,马英九的有关主张势必又会得到有效的推动和落实。

  马英九上任之后,在两岸关系方面提出了很多主张,大陆当然并不是全盘接受的,但是却几乎有求必应。很多事情是6个多月之前,根本不可以想象,更不可以涉及的问题,结果在马英九或马政府的要求下,都获得了比较妥善的解决和处理。试举例如下:

  ◆ 第一,关于“两岸外交休兵”问题,马英九提出的“外交休兵”主张,未必符合两岸关系的现状,更未必符合大陆的既定政策,两岸最终如何达成“外交休兵”,仍需要深入接触与磋商。但是,大陆至少做到了第一步:6个多月来“按兵不动”,未必是“休兵”,但是,“按兵”也是前所未见的。这其实已经在善意回应马英九了。

  ◆ 第二,关于“提高国际待遇”问题,马英九反复强调大陆需顾及台湾感受,给予提升国际地位。结果,大陆同意连战参加在利马举办的 APEC峰会,大陆允许台湾的前任“副总统”出席,其层级之高是历来所没有的。过去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大陆只允许台湾派出经济官员与会。所以,大陆的政策奇特变化,令国际社会大吃一惊。

  ◆ 第三,关于“直航截弯取直”问题,两岸要实现大三通,最重要的一环是两岸航空运输必须 “截弯取直”,可是,“截弯取直”当然就会触及军事战略利益的问题。当马政府希望大陆让步、大陆军方让出更大的空中区域来的时候,大陆二话不说就做了。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还没有谈,没有触及,“截弯取直”应该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但是,大陆完全愿意与台湾互信合作。

  从大到小,还有很多事情可以举证,大陆对马英九有求必应,已经到了非常不一般的阶段。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呢?尽管这个问题很普通,但是值得分析。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有四个方面:

  ◆ 第一,马英九的大陆政策及两岸关系政策是比较正确的,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比较有利的,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大潮流。认真观察,可以用6个字来形容马英九的两岸关系政策:◇ 一,止乱。把过去的民进党当局的制造两岸关系动乱的政策措施加以废除,力度是很大的,效果是明显的。◇ 二,求和。把和平放在两岸关系的第一位,先不论统独,主要是以减少摩擦,维持现状为主,效果也是不错的。◇ 三,增利。在两岸关系政策中,为两岸增加共同利益,有利的先做,不利的搁置,效果非常突出。因此,马英九既得台湾人心,也得大陆民意。

     ◆ 第二,大陆肯定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上所做的努力,评价较高,从贾庆林昨天的讲话中可以知道,大陆对马英九较肯定的评价在这么几个方面:

◇ 一,马英九主政之后,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台独”分裂活动遭到沉重打击,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机。

◇ 二,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制度化协商,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如期实施。

◇ 三,海协会、海基会共同签订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等四项协议,实现了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通邮、通航。这么几个方面的实现,有赖于两岸的共同努力。但是必须知道,若非马英九执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 第三,正如贾庆林说的:“两岸双方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相互释放善意,妥善处理了一些敏感问题,推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目前看来,大陆方面对马英九的要求作了一些与前不同的回应,结果都比较好,负面问题不突出,对增加两岸人民的感情又的确有意义。而马英九及马政府提出的建议与意见,又是合理的,并不会太过分的,而且对两岸建立互信有积极作用。

  ◆ 第四,马英九的要求有国民党的支持和认同,大陆当然就能够信任对待。国共关系自2005年胡连会之后,已经非常巩固,国共已经建立了高度的互信。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说得很清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这几年在重要的会议上拿出担当、勇气和决断力,才开创了今天这个局面。我们必须记得2005年,当时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和平之旅,我躬逢其盛,在与胡锦涛先生的会谈中,双方提出对两岸和平发展的五项愿景,这五项愿景变成中国国民党的党章。所以我们的党章现在很明确,所有努力的目标都是遵照党章的目标来推动。 ”国民党的坚定承诺,是大陆愿意回应马英九主张的重要政治保证。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马英九对大陆提出期盼和要求,大陆其实也在不断向马英九和马政府提出希望和要求。大陆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呢?

◇ 一,必须放弃原来的扁政府的台独路线政策。

◇ 二,需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 三,不要在国际上做不利两岸和平的动作。

◇ 四,重视国共合作关系。还有其它的要求,但是,大陆也做到合情合理,没有过份的要求,不是过份为难马英九的。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马英九也作出了比较正确的回应。至少,马英九正在努力地搁置争议,两岸之间的争议少了,互信才能增加。 两岸关系的发展,谁也离不开谁,两岸各有要求、也必须互相回应。

  连战先生说得好:“我们这一代人要用智慧,合作解决两岸问题,而不要去制造新的问题。这一代人如果不能加速两岸和平发展的脚步,但也不能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阻碍。”事实如此,今后两岸之间只要不去制造新问题,那就没有什么旧问题不可以合力解决的,没有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不可以商量面对的。

  我们衷心期盼,两岸之间互相体谅,和谐互动,有求必应。只要符合三个有利,无论是谁提出的,都应该呼应与配合。三个有利就是:

    ◇ 一,对两岸和平健康发展有利。

    ◇ 二,对两岸人民感情融合有利。

    ◇ 三,对两岸经济共同繁荣有利。    来源: 中评社 ▲

中国为何大力军援巴基斯坦?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940901.html

    2008-12-20 12月16日晚,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访的巴基斯坦参联会主席塔里克•马吉德,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交谈。

李奉先 文:在孟买怖袭击之后,伊斯兰堡发现自己面临着新德里政治和军事压力,此时她只能从中国寻求襄助。巴基斯坦与中国在近日签订了一份防务协议,公开重申两国的军事和安全关系,中国还承诺给予巴基斯坦更多军事帮助。参加本次会谈的中国代表团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为首,巴方代表团则由巴基斯坦参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