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46-50)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46、爱情是以微笑开始,以吻生长,以泪结束。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47、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48、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
49、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50、有些人也许很可恶,也许很卑鄙。而当设身处地为他想的时候,也许他比我们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今 日 看 点 : 2008-12-10 ▲◆★◇●■☆
纪念改革开放盛会下周四召开盛况空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共改革开放30年纪念有玄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央决策层如何布局明年宏观经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年是中国经济的一道生死坎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lx081209.shtml
中国国家安全凶险交织 军人须有强烈忧患意识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2-09/0738533850.html
改革开放30年的得与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纪念改革开放盛会下周四召开盛况空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08年12月9日电/有关人士透露,中共中央将于本月1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常委以及其他党政军要员料悉数出席大会。香港、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也将赴京参会,胡锦涛总书记料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规模、规格之高可谓盛况空前。
文汇报报道,今年12月18日亦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的30周年纪念日。北京政情分析人士指出,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拨乱反正”的开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伟业的发轫点。因此,在该历史性盛会开幕日的30周年之际,中共召开隆重纪念大会,梳理过去 30年的历史,展望未来10、20年的走向,意义重大。
外界普遍预期,在此次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料发表重要讲话,届时他如何总结既往的改革经验,如何描述未来的改革蓝图,如何制定改革攻坚期的行动纲领及步骤,已引起全国以至全球关注。
消息人士透露,早在今年2月,中央就向全党发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通知,各地接此通知后已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各种形式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 各地纪念活动 内容丰富多彩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相关部门已经展开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今年2月,中宣部办公厅和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决定组织出版一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点图书,展示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今年3月,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以及内地百家新闻网站已为此展开系列宣传活动。
中央统战部4月初发布《关于开展统一战线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统战部门通过组织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举办文艺演出、制作播放影视作品、参加征文和刊发纪念文章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中央党史研究室启动了涵盖1978年至2008年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出版工作。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工作局今年4月启动开展了《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30年》征文活动。
纪念活动也走进军营,总政宣传部、解放军报社联合解放军出版社、解放军报社文化部,已经举办“我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活动。 ▲
中共改革开放30年纪念有玄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 2008年12月8日电/美国《世界日报》12月7日载文《中共改革开放30年纪念的玄机》,摘要如下:
除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来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共今年最后一件政治大事,是内定12月8日,在北京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而这个大会上,胡锦涛将发表的讲话,又被确定为指导未来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这次大会的定调以及这份讲话的内容,因之受到关注。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11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中共“拨乱反正”的开始,也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在过去30年间,中共由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中国由政治专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转型走向政治上有限民主化和经济上全面市场化的社会。值此30周年之际,对过去30年的历史重加梳理,对未来10、20年的走向重新展望,对中国的发展,实有裨益。
自中共17大后,当局就开始筹备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除了中央的筹备安排外,地方和部门也各有举动,特别是以广东、湖南等地方为代表,发出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活动,中央部门方面,近期也在陆续展开思想解放的讨论。与之同时,不同的政治流派、不同利益团体,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试图影响决策层方面,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能有相应的表现。
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活动,主要涉及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过去30年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价,对过去30年来思想理论和执政道路的定位;
◆ 二是、对未来中共和中国政治道路,将有何新的导引。
这两大内容,要认真梳理,对今天的当政者来说,均非易事。而各流派和利益团体,当然也要为之奔走呼唤。
先看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过去30年,特别是前15年,中国风云变幻多端,重大事件不断,政治人物起落莫测。其中大多数事件有不同的定论、不同的臧否。到了今天,各方面提出要求,客观判断这些事件,重新评价相关的人物,在所必然。以人物而论,其中包括对胡耀邦等人的评价;以事件而论,经济改革的阶段性转折,“高消费”和“大进大出”之争,价格改革冲关等等,无不成为争论焦点。
再看对思想理论和执政道路之争,也是五花八门。有人以当今官员之腐败,社会之分化,认为应重归毛泽东时代,重提阶级斗争;有人认为,当今陈腐的意识形态,已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全面政改;有人认为经济体制出现问题,国门开得太大,私有制发展过快,应当有所收缩;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已经成型,公民社会要随之建立,到了开启民主化大门之时。各种观点论调,以不同形式发出。
面对方方面面的意见要求,中共领导层将如何办30周年纪念大会,胡锦涛将作何讲话,自然是个重大悬念。这个悬念的破解其实也易,那就是依这一届中共领导层的风格和手法,在一定的安全线下,对历史只作有限度的突破,但对未来的展望,充分灌入自己的东西。
因此,中共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对过去的成功经验,包括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理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等,将高高举起,对历史的争议将轻轻回避,对未来执政的理论思维,对未来的发展的蓝图勾勒,则将浓墨重彩,大书特书。
更进一步地说,中共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要打的是“理论创新”这张牌,而“理论创新”的重点内容,就是胡锦涛为突破前人而提的“科学发展观”。从理论上来说,是继续回应甚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共如何长期执政两个核心问题;从实践内容上来说,是继续解决要甚么样的发展、怎样去发展两个实质问题。
在这种考量下,中共改革开放30年纪念和胡锦涛的讲话,总结历史上,已成不可能顺利完成的任务,但能否面对现实,在“科学发展”的大旗下,更多地解决民众关心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发出新一轮改革的呼声,还是留有想像余地。▲
中央决策层如何布局明年宏观经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09 在中国11月宏观经济数据本周陆续公布之前,外界已普遍看低该月经济运行,甚至有分析判断出口7年来首现负增长。
中评社香港2008年12月9日电/美国《
侨报》12月8日载文《经济决策的陷阱》,摘要如下:
较往年推迟数天后,中国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天起在北京召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短短三天内,胡温决策层会如何布局明年宏观经济?中外政经学界普遍关注。
当前形势显然不容乐观。在中国11月宏观经济数据本周陆续公布之前,外界已普遍看低该月经济运行,甚至有分析判断出口7年来首现负增长——这加剧了各界对经济恶化的焦虑;另外,伴随着一个个利好兑现却见效甚微,中国决策层手中的“大牌”已越来越少——晦暗的前景更易加深市场恐慌。
已被视为国际经济稳定器的中国,能在有限空间中有何作为?联系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频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来看,是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打出的政策组合牌,极可能与市场普遍判断相去不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将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的基调。
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基调今年已出现四次较大变化,从年初的“双防”(防止通胀和过热)到年中的“一保一控”(保持增长和控制通胀),再到9月的“全面保增长”、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每一次变化背后,都是宏观经济面临多舛命运的关键时刻。
毋庸置疑,这一年,国际经济领域产生的冲击足以让心理脆弱者无所适从:似乎就在昨天,全球的主题还是稀缺,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一飞冲天;而在今天,与经济衰退一同到来的还有对价格狂跌不止的叹息。国际经济在2008年的转变规模与速度,放大了世人担忧——从全球至中国,都身陷其中。
危机总是引发指责,各国(包括部分当初乐于与美国同行者)都在埋怨华尔街的无节制,声讨自由资本主义的放纵。政府行动成为全球普遍的迫切要求——各界对是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盼,其心态相信也不外乎此。
但呼吁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可能给市场经济埋下的陷阱。在经济寒冬,除了抱团取暖,更要认识到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动态性和非线性,重新思量过往“借助庞大的模型和足够的处理速度,就会使经济预测更加精确”的观念。
而且,对普罗大众而言,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比不上肉价粮价升降来得贴近。作为一国决策者,从人性层面挖掘经济故事的寓意,传递社会温情,可能较之冰冷的经济决策更加有效。▲
2009年是中国经济的一道生死坎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lx081209.shtml
(2008-12-09); 一般认为,中国出现了经济危机,但大多数观点认为,这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其实,除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在国内的经济机制。国内的经济机制,突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占有率过度膨胀导致的涌堵(90%以上创造成果的人口,无权分享创造成果,或者说只分享了不到30%的创造成果,不创造成果的10%,却占有了70%以上的财富。这种收入结构,必然会挤死经济发展的动力:消费),二是房地产的疯狂利润引发的疯狂发展,在完成掠夺式财富聚集后,呈现出滞降的趋势,三是股市掠夺。这三股力量加起来,对于严重依赖型经济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致命的打击力度。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典型特征是:
◆ 一, 房地产和出口,成了中国经济的火车头。
◆ 二, 二,本来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在房地产和出口两股力量的挤压下,消费能力之弱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足可以击垮整个中国经济。
就目前中国采取的救市措施看,我个人认为,不仅不能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发展问题,而是相反,因为,在所有的措施中,都是以刺激生产为主。但中国经济偏偏不是个生产不足的问题,而是生产过剩,消费能力不足。如果采取刺激生产的办法,只会在暂时获得生产能力后,造成更为严重的生产过剩。就目前看,中国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一旦花光现有的积蓄,在生产过剩的基础上又猛增过剩的生产,中国经济崩溃必不可免。
一旦经济崩溃,到时必然是没救的,因为,那时必会激活累积了近三十年的社会矛盾。现在怎么设想都不为过。有人认为,中国民众能忍,不会出现多大的问题,但正是这个能忍,积累得时间越长,一旦暴发就一发不可收拾。我为此写过无数文章,旨在引起为政者的足够重视,采取消化产品,用消费救市的办法,但是,现在看,得不到社会的响应。
由此,我倍感无奈,也更感到2009年是中国经济的一道生死坎。
因为,如果一脚踏进投资加救房市加刺激生产,中国经济就踏进了死门。写到此处,我不由想起了由“奇门遁甲”构成的八卦阵,其中说,破阵如果进了死门,必将全军覆没。所以说,应对经济危机,也有不同的组合阵,比如,如果说投资加救房市加刺激生产这套组合拳是死门的话,那么,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助推提升消费能力就是生门。背生救死,一救就活,入死救生,岂不是自找麻烦、抱薪救火?
媒体报道说,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但不知道如何决策。我个人以为,在决策前,应该请观点不同的经济学家,分成甲乙组,双方对决高论,决策者在旁倾听,然后综合分析,选择有价值的观点,就好一招就灵。当然,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找同一种观点的人,更不要以为在会场公开争论会出现争斗的问题,既便在会场上出现了争斗,争斗得再厉害,也只是几个人的争斗,有问题好解决,如果把争斗放到社会上,逼迫民众自由争斗,我看麻烦就大了。
不论改革也好,救市也罢,其目标只能有一个,社会各个成员共同创造,并共同分享创造成果,而不能是为了制造社会分裂、社会暴力、社会荡乱和暴力革命。
我的话很刺耳,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如何更好的确保党和共和国兴旺发达。而一些说好话的人,却声称共产党不合法,胡锦涛不合法。我个人认为,这种思想政治斗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共产党内部有人把捍卫共产党、捍卫真理的非党群众视为敌人,而把声称共产党不合法,胡锦涛不合法的人视为治国能臣、座上贵宾。
有人可能以为我扯远了,谈得并非是经济问题。其实,政治本身就是个经济发展观的问题。解决经济问题不解决政治上的经济发展观,无疑找错了门子,走错了路径。
2009年虽然是中国经济的一道生死坎,但如果方向正确、措施得力,也是中国摆脱美国控制,寻求自主发展的良机。但要寻求自主发展,中国就不能不准备打仗。世界历史一再证明,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是打出来的,例如,没有美国的对英宣战,就没有美国的和平发展和崛起。美国是这样,中国也是如此。
打仗也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一种手段,激发武
器装备提升的有效途径,但更是装备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绝好机会。有人认为,战争只是消耗财富的机器,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战争更是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发动机。中国要发展,就必然离不开战争。世界各国成功发展的国家经验证明,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一共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增强内需,另一个是战争。但如果想增强内需,过惯了掠夺生活的资本帝国是不会答应的。解决资本帝国不答应的途径,一是谈判,二是战争,三是以战争促谈判。
又一轮中美谈判证明,中国不用战争解决问题不行了,因为,在经济战略上,中国已经成了美国的一个州了。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再怎么发展成果都是美国的,留给中国的只有贫穷、动荡和环境持续恶化。因此,用战争表达中国人民共同的利益诉求,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我敢断言的是,历史必将证明我的正确。 田忠国 《联合早报网》▲
中国国家安全凶险交织 军人须有强烈忧患意识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2-09/0738533850.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解放军报/马恒辉
一段时期以来,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研讨吸引了人们关注。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与核心军事能力不是非此即彼,前者的日益频发,不会改变军队能力的排序。需要注意的却是,对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最大干扰,不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多了或少了,而是忧患意识的丧失。结果,忧患意识像“狼来了”的口号一样,成了时髦的口头禅,而无法付诸行动。忧患意识淡化虽是个老话题,但它对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所产生的破坏和阻碍,远远大于其它干扰。因此,忧患意识成了永远无可回避的话题。今天发表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这一点有感而发,希望能为这一话题增添新的思路。——编者
今天,人们对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核心能力建设的动力来自哪里?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并未使世界从此太平,各种不确定因素以非传统的面目出现,新的矛盾和挑战接踵而至,可预见和未可预见的风险交织。军队的特殊地位,要求军队宁可把风险估计得足一些,切莫因疏于戒备而在危机面前手足无措。可实际情形却是,形势一好,忧患意识就滑坡,失去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的危机感,淡化了“随时准备出动”这个军队行为的基本准则。
☆ 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军人与生俱来的品质,更是天职所系、使命所需
忧患意识即使在今天,使用频率也不低。但是,它常常被放在口头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的是什么呢?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贸总额世界第三,经济总量世界第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无人能阻挡中华民族的强势崛起;
和平与发展浪潮奔涌,大规模战争离我们渐行渐远,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文明,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憧憬和平,而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战争的巨大毁灭力,常常使人恐惧战争,回避战争;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频发,军队使命任务在拓展,一些人陷入误区,以为军队能力的排序在改变,作战能力的位置在后移……
这似乎告诉人们,我们已进入太平盛世,可以高枕无忧了。
然而,认真分析当今安全形势,不难发现,我国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是现实的: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三股恶势力”,蓄意制造分裂、恐怖事件,其破坏活动从未停止;南海诸岛礁主权争端并未平息,东海大陆架归属及油气田开发划界分歧未消,部分边境领土划归谈判尚无结论;世界经济在衰退,我国在金融、能源、海外资产、援外劳工、海外市场等领域安全问题和遇到的挑战愈发凸显;国际战略通道海盗猖獗,我国海上运输险象环生;西方反华势力,把迟滞、遏制中国发展,阻止我和平崛起作为共同目标;战争形态信息化,下一次战争提前在外空、电磁、网络等非传统领域展开……可以说,国家安全不是无忧无患,而是凶险交织,既有急流冲击,也有暗潮隐涌。军人必须头脑清醒,重温使命,唤起自己的忧患意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标准,制定排忧制衡方略。这已经成为新世纪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
☆ 军队最大的忧患莫过于忧患意识的丧失
假如我们失去忧患意识,就会荒于对事业的追求,进而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敢开拓和冒险
忧患意识,即人们应有的防患于未然的清醒与理性警觉。它来源于自觉的危机感和使命感,表现为无所畏惧的坚定意志和卧薪尝胆的奋发精神,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不畏强敌的主体思维以及由此焕发出来的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是推动军队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永不枯竭的思想动力。世界上任何一支有作为的军队,都不会在国家安全面前心存侥幸。相反,始终保持着对可能威胁的高度戒备,没有丝毫懈怠。“
忽视历史的民族是肤浅的,不懂历史的军队是无力的”。忧患意识建立在对民族历史的深刻认知基础之上,是军人生发危机感的底蕴。倘若对历史文化知之不多,对世界主要国家崛起的历史及本国近代史的了解肤浅,甚至连本民族的屈辱史都不甚了了,那么,忧患意识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显然,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强化,教育内容要与国家兴衰史紧密结合,以鲜活、生动的史实启迪人们了解过去,反思现实,思考未来。
长期的和平环境,人们爱听利好消息,喜欢歌舞升平,无论风险多么现实,在潜意识里也会反感或回避,结果是对忧患熟视无睹。这种情绪,随着和平期的延长而蔓延。这个周期越长,忧患意识衰减度越大,“当兵打仗、带兵打仗、任期内打仗”的意识日渐淡化。在这种情绪的渲染下,安逸享乐有了市场,追逐名利风气盛行,形象工程左右决策,成为难以破解的迷思和顽症。这便应验了一位伟人的名言,“太平景象最能带来的一种危险,就是使人高枕无忧,而保持适当的疑虑却是防患于未然的良方”。所以,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说:“21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 对忧患的理解,不能始终停留于意识层面,只有对其本质的深刻认知,才能防止定位偏差
历史反复证明,国富不等于国强。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愈发展,愈需要强大国防提供安全保障。如果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那么,安全保障就是确保发展的第一要务。哪里有发展需求,哪里就有安全呼唤;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军队提供安全的使命就延伸到哪里。当代,国家利益之争不再局限于领土、领海和领空。只有树立符合时代的“大安全观”,提升与国际地位相一致的战略能力,方能实现国家利益安全的最大化。
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15年来,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