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46-50)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46、爱情是以微笑开始,以吻生长,以泪结束。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47、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48、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
49、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50、有些人也许很可恶,也许很卑鄙。而当设身处地为他想的时候,也许他比我们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今 日 看 点 : 2008-09-22 ▲◆★●■☆
澄清“神七”的五大“谣传”
http://news.ifeng.com/mil/2/200809/0920_340_794966.shtml
“中国模式”为何不好推广?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2056&page=1
中国将再就医疗改革征求公众意见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09/t20080917_864837.html
俄反击赖斯指责:美无权打“世界旗号”说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媒称中国东风21C导弹可避开标准3拦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云南逾五百官员重温苏共亡党 反思孟连事件
http://www.stnn.cc/china/200809/t20080917_864955.html
真假卖国贼的较量:1979年“渤海二号”沉船事件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y/200809/0919_1567_793445.shtml
林彪被“摘「反革命」帽”的背后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457667-1-1.html
中编办统一部署地方大部制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920/21072434122.shtml
澄清“神七”的五大“谣传”
http://news.ifeng.com/mil/2/200809/0920_340_794966.shtml
2008年09月20日 青年参考
“神七”航天员将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学名为“出舱活动”,Extra-vehicular activity,简称EVA)
国际航天界时刻关注着即将升空的“神舟七号”,对国际航天界的同行来说,他们十分关注中国“神七”发射背后的专业水准:中国的航天技术究竟有多先进?中国航天的收益有多大?中国航天的目标到底有多高……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流传着一些关于“神七”的“谣传”。
★ 1.太空漫步?NO,是舱外活动
澳大利亚中国航天问题专家莫利斯•琼斯博士和美国航天专家雷纳德•戴维,一直盯着中国“神七”航天员此次太空活动的细节不放,他们对中国航天员这么快就能进行太空漫步“感到不可思议”。
对此,香港《大公报》9月17日披露,新近上任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少将表示,“神七”标志性的特点就是航天员出舱,但“说舱外行走并不合适,准确地说,应该是航天员舱外活动”。“神七”共有3名航天员,一人出舱,一人在轨道舱里帮助出舱,还有一人在返回舱。他进一步解释说,飞船外围有很多把手,航天员出舱后,就是抓住这些把手活动,并不是太空漫步。
对于此次“神七”发射的时间定于9月25日晚上21时10分,崔吉俊称:“选择晚上发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证飞船一入轨正好对着太阳,这对飞船的太阳能帆板打开并正常运作及太空人出舱活动,都是很有利的。”对于出舱活动的时间,有关方面表示,9月26、27日两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适合出舱的时间。
与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样引人关注的,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9月1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各项技术指标完全满足“神七”飞行任务的需要。
上一次执行“神舟6号”任务的3个乘员组共6名航天员的新合影:后排左起为吴杰、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前排左起为聂海胜、费俊龙(正选乘员组)。
这位发言人透露,舱外航天服每套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约3000万元人民币(此前国外有专家猜测,中国航天服每套的造价为1.6亿元)。他介绍,舱外航天服可为航天员出舱活动提供适当的大气压力、足够的氧气、适宜的温湿度,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需要;航天服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辐射、微流星和太空碎片对航天员的伤害,保证航天员的工作能力;航天服还能提供可靠的遥测通信保障等。
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将中国发射载人飞船的安保工作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器发射的安保行动进行对比。有外国媒体近日抱怨,采访中国发射“神七”很困难,是“不自由的表现”。美国宇航局相关专家表示,美国飞船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时,国民警卫队、特种部队、反恐特遣队、当地警方和宇航局的保安,布下了“ 天罗地网”,不允许无关人员靠近。
香港《大公报》9月16日报道称,“神七”发射场的警戒和安全保卫任务十分繁重。为加强“神七”外围的安全工作,采取巡逻和设立检查验证点相结合的举措,对通往基地的车辆和人员实施严密管控。这些措施与美国载人航天飞机发射时的安保措施比起来,并没有“过严”之处。
★ 2.行程缩水?NO,聚焦核心任务
法新社9月16日引用中国政府网的消息称,“神七”9月25日发射升空,航天员9月26日或27日出舱活动,9月28日返回地球,全程持续68小时,比外界预料的“缩水”了。
美国《太空电子报》9月16日刊登澳大利亚中国航天问题专家莫利斯•琼斯的文章称,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中国航天员并不是在“神七”升空后数小时实施舱外活动,而是推迟到9月26日或者27日。对此,琼斯认为,这是中国航天决策者谨慎的表现:“可以让中国航天员有时间准备舱外活动的器械,同时调整航天员的身心。特别是,如果航天员在首日飞行中有太空不适的话,推迟舱外活动就更显明智了。”
琼斯博士对“神七”9月28日便返回地面“感到意外”,但他认为行程短有短的好处,比如说,航天员可以集中完成核心任务,减轻对载人飞船的保障压力。“神七”有3名宇航员,比此前“神舟”系列飞船所载的航天员人数都多,这意味它携带的太阳能电池板、食物、饮用水和氧气量都要多得多。按琼斯的测算,要维系3名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得准备10个人的用品,因此,在核心任务能完成的前提下,缩短时间是划算的。
★ 3.走美俄老路?NO,中国式跳跃发展
美国宇航专家雷纳德•戴维今年6月24日在美国太空网上发表长文,详细剖析中国航天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明确表示,中国航天决不是“重复美俄老路”,而是“中国式跳跃发展”。
戴维表示,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是“跳跃式”的:2003年,“神五”绕地14周;2005年,“神六”在太空翱翔5天;这次,“神七”将实施中国首次航天员舱外活动。和美国载人航天相比,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堪称“跨步,飞奔和跳跃”。
对于中国载人航天的迅速发展,有媒体和政客将其说成是“吸引眼球”和“重复美俄老路”,可专家不这样认为。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亚洲事务专家迪恩•陈说:“中国载人航天吸纳了美国与苏联的经验与教训,不必一切从头开始。令人感兴趣的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次数比美国少得多,这种发展经验对其他国家会有很大帮助。”
迪恩•陈还特别强调:“美国和苏联在载人航天发展过程中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中国迄今为止非常完美,我希望中国能保持完美的记录,这对各国发展载人航天都非常重要。中国在走一条完全不同于美俄渐进式载人航天发展的道路。这种跳跃式且安全的发展,对未来人类探索太空非常重要,省钱又安全,这是航天事业跨越瓶颈的关键。”
★ 4.昂贵的面子工程?NO,中国技术应用超前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决策系主任、中国太空政策专家乔恩•约翰逊-弗里兹表示:“据我所知,中国在航天技术应用方面几乎没有……”
按约翰逊-弗里兹的说法,上世纪60年代,美国裁人航天项目引领了“诸多的科学领域”,“这些科技是全新的,并且迅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反观中国载人航天,看不出什么实际运用……”
列昂诺夫出舱行走后3个月,美国也进行了本国的第一次太空行走,1965年6月3日,由搭乘“双子星”4号飞船的宇航员艾德-怀特(Ed White)执行。这次行走持续23分钟,最远达到离飞船8米的地方。
对此,香港《文汇报》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