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6-10)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6、眼泪的温度有530℃,只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太冷,流出来的时候才会降到53℃。 7、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8、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10、只需一分钟能碰到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花尽一生的时间却难忘掉一个人。
今 日 看 点 : 2008-07-23 ▲□◆★●■☆
中国对美国的技术优势及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22/0935512591.html
境内外差价悬殊致中国形成粮食走私产业链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1/144615970497.shtml
境内外粮食走私链条已经成型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1/144615970498.shtml
美国暂停对台军售的战略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军迷无意中向国外泄露大量军事情报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3940
中国对美国的技术优势及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22/0935512591.html
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智库)《中国简报》最新一期文章,原题:北京的间谍网说起冷战时期窃取美国公司和军事机密(特别是技术机密),没有哪国的情报机构比得上苏联的克格勃。不过,情况已变。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中国已经取代苏联,并在借鉴克格勃工业间谍方法的基础上更胜一筹。如今,中国是最有潜力对美国的技术优势及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之一。
与冷战时的克格勃相比,中国享有一大优势:拥有进入美国科研院校和工业界的空前机会。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的中国公民超过10万人。这里要强调,这些人未必就是间谍,但考虑到中国公民的身份,他们很可能成为中国秘密工业情报收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招募广泛人群和组织来当“白手套”,帮其在国外从事肮脏勾当,包括科学家、留学生、企业高管甚至设立幌子公司或收购美国公司的子公司。
中国军事———工业复合体的紧密联系可用“16字方针”概括,即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这些方针同样被应用于中国的工业和经济间谍计划:军工企业通过采购或合资形式取得两用技术,并以商业为幌子。同时,直接为中国工作的间谍以各种身份作掩护,奉命窃取由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开发的高技术工具。
据联邦调查局估算,目前美国境内有超过3000家公司与中国及其技术收集计划有联系。这些公司许多都是中国公司设在美国的子公司,过去它们相对容易识别,最近的调查显示许多公司已经改名,为的是与背后的中国老板保持距离。
中国针对美国技术的间谍活动数十年前就有。但中国间谍手法迅速完善,构成的挑战会令西方许多人措手不及。例如,联邦调查局最近调查的一个案子涉及一户美籍华人,这导致调查局在旧金山湾区报纸刊登广告,敦促美籍华人报告可疑活动。此外,中国针对美国技术的间谍活动显然着眼长远,部分间谍甚至潜伏数十年之久。
当美国致力于全球反恐战争时,中国正悄无声息地发起一场全球间谍战。从许多方面看,来自中国的间谍活动构成的威胁更大,理应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当务之急。极端恐怖组织被逼入绝路,不太可能发起全球范围的协同袭击,但中国的间谍活动不然,它资金充足,并且有成千上万的“步兵”参与。更重要的是,它的目标不是防卫森严的政府设施和标志性建筑,而是防护糟糕的商业技术机密,而这正是美国经济和军事优势的源泉。这些零碎的信息似乎不足为害,但从数年甚至数十年里收集的数据来看,那些零碎的信息会迅速变成未打磨的钻石。▲ (作者丹•弗顿,汪析译)
境内外粮食走私链条已经成型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1/144615970498.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 新华网
● 走私链条已经成型
走私渠道如此“通畅”,这是因为打通了“天地线”!
“天地线”是走私链条里的行话。陈启荣解释说,“天线”是大米采购商找到了从大陆内地粮食企业手中获得粮食的渠道,“地线”是向境外市场销售的环节。
中国内地几乎每个省区都有所谓的“产粮大县”、“商品粮供应基地”。由于粮食收购实行市场方式,以农业局、粮食局为代表的官方粮食部门,无法左右农民是否将粮食销售给它们。农民们更加愿意按照市场方式,将粮食销售给出价更高的民营企业。
记者在广西全州县、象州县等商品粮生产基地采访时,种粮大户均表示,优质稻销售给粮食部门得非常少,因为粮食部门的保护性收购价很低。一位姓梁的种粮大户说:“我们送到粮站去,粮食才是每斤9毛,企业上门收购,都要每斤1元5角,卖给民营企业当然更划算。”
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当然不会知道,民营企业从他们手中收购的粮食,转手给粮食加工企业,售价就番了番,比如卖到珠三角,价格就达到了每斤6元钱;而经销商通过“暗度陈仓”的办法,将粮食运往境外,价格甚至可以飙升10倍。
常年在广东二级批发市场上销售大米的经销商董震说:“境外大米价格那么高,谁都想悄悄偷运些大米出境,多赚点钱。”
记者调查发现,大型批发市场经销商是打通这条“天地线”的关键一环。收购商一般在当地区域市场中,如商品粮供应基地;加工企业是收购之后进行初步加工的企业;而大型批发市场经销商属于较大范围的区域市场,如珠三角的区域市场。从调查情况来看,真正意义上能够直接走私的只有大型批发市场经销商。
董震证实了记者所了解的上述从“农民——粮食收购商——粮食加工企业——大型批发市场经销商——越境走私分子——境外经销商——境外市场”的粮食走私“产业链”。他说:“产业链越靠后,赚取的利润越高,几乎每个环节都有50%~100%的利润,只有出于生产端的农民,无论粮食价格涨多少,到目前为止他们能够分到的利润还是很小。”
● 走私南北并进 打击亟待形成合力
海关执法人员用“南北并进”来描述目前粮食走私形势。
6月2日,地处中蒙边界、地理位置十分偏远的阿日哈沙特口岸,海关缉私警察在6辆出口至蒙古国的“水泥”货车中,截获了350吨走私粮食。
爬上满载出口“水泥”的货车,揭开车箱上厚厚的苫布,“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字样明显地标在整齐的编织袋上。而当金属制的“粮食探子”伸进“水泥”袋时,流出来的却是白花花的面粉。
经最后清点,6辆车共装有涉嫌走私出境大米176吨、香米104吨、白面70吨、挂面0.5吨,用于掩盖走私货物的水泥80吨,涉案货物总量430吨,总案价值110万元。涉案的走私货物均逃证、逃税,涉嫌偷逃关税10万元。
而在中国东部的青岛,6月22日上午,青岛海关在对一批以一般贸易方式申报出口到泰国的“氧化锌”进行查验时,发现这些“氧化锌”没有按照常理溶于水,却产生了面筋,经报相关部门进行成分鉴定,实货为小麦粉。
后经查证,2月至今,犯罪嫌疑人将小麦粉伪报为形态、比重、包装相近的氧化锌,先后分22批出口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总计2288吨。
位于中国西部的新疆阿拉山口,海关近日竟在出口的卫生纸和石膏板中查获走私出境的大米。据悉,乌鲁木齐海关年初至今已经查获了37起粮食走私出境案。
本报记者在暗访中,从走私分子口中了解到,在珠三角一带的口岸,走私分子大部分采取将面粉、小麦当作水泥、元明粉等,装入集装箱偷运到境外出售。面粉、小麦与这些产品都比较相似,如果不是开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