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空运能力严重缺乏无法应对真正的战争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222004 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

2004131,《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2008-07-03 ▲◆●■☆

解放军空运能力严重缺乏无法应对真正的战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1/1059508099.html

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大的空中救援行动

有待解决的问题

战略空运是战争重要保障

中国对大型军用飞机的现实需求

国内大运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远景

 

台湾亲绿媒体称大陆要借民航客机偷袭台湾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1/0835508015.html

新华社16年后再发救市檄文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2660

空军上校:常动用精锐部队救灾对中国非常不利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3/0746508470.html

 

解放军空运能力严重缺乏无法应对真正的战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1/1059508099.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 航空世界(仁宣): 所谓航空军事运输,便是指军队利用运输机、直升机等航空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是军事运输的一种方式。航空运输具有快速、机动、运程远、受地理条件限制小等特点。是部队快速机动、运送和补给物资装备、运送伤病员等的重要手段。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纹川县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大地震灾害给我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近7万同胞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失去了生命。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有近13万部队通过各种方式赶往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我人民解放军在此次抗震救灾的决战中不怕疲劳,不顾个人安危全力解救被困群众。他们的出色表现不仅使得国内民众为之动容,也得到了关注纹川地震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赞誉。不过由于地震原因造成通往重灾区的陆路交通几乎全部中断,为了让救灾部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灾区,因此空军和陆航部队便成为了此次抗震救灾的主力。由于道路阻塞地面部队难以火速赶赴灾区,空中伞降部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道路阻塞而又急需救援人员和物资运抵灾区的矛盾,由此显示了运输机独特和难以替代的作用。地震的最佳救援时间是震后的72小时,在与时间赛跑的抗震救灾中,空中运输无疑为救助伤员争取了更多宝贵的时间。然而尽管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中国空军运输机部队和陆航部队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由于被困群众太多,需要投送的救灾部队和物资数量庞大,而执行救援任务的运输机和大中型直升机数量又十分有限,因此在救援过程中我们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如果我们把这次抗震救灾看作是一次在西南山区作战的战略投送和后勤保障任务,那么我们在此次军事行动中的成绩还远不能让我们乐观,这里面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总结。

  ★ 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大的空中救援行动

  此次四川大地震是发生在中国西南部多山地区,此类区域在地缘政治和军事地理学中通常不是重大战略军事行动的地点,交通线的缺乏和进入的困难,是此类地区不是大规模军事行动最适合场地的主要因素。而在威力远超过人类现今拥有的军事破坏力量的8级浅层大地震瞬间形成巨大破坏后,四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是在外部环境对军队的机动能力形成重大障碍的前提下展开的。

  从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地震发生后到13日6时30分,不到一天时间,解放军和武警部分投入抗震救灾的兵力达16760人,其中解放军11760人,武警5000人。解放军在13日将11420官兵空运到成都附近,更创下解放军军史和中国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输送行动纪录。13日,总参谋部下令济南军区、成都军区和空军向灾区紧急增援34000多人,采取空中、铁路和机械化机动方式,多路向灾区开进。由于震中汶川灾区的交通完全被塌方巨石和大裂缝阻断,救灾部队地面机动进展缓慢,接总参谋部命令,驻湖北的空降军某师派出一个伞兵连先搭乘运输机,在四川汶川、理县、茂县、北川等重灾地区选择合适伞降点。与此同时,有“铁军”之称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某红军师所属“叶挺独立团”的180名官兵,于13日13时乘坐中国航空大型客机升空,拉开了中国“铁军”官兵空运四川汶川灾区的序幕。14日13时03分,空军伊尔—76型运输机在汶川境内成功伞降15人。济南军区某红军师5000名官兵,14日上午也通过空运到达四川地震灾区,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空中救援行动。

  ★ 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军队的战争力量主要由两个核心军事能力构成:即军队的火力和机动能力。由于四川大地震并不是真正面对敌军的战争,因此中国军队的火力能力在此次大地震中并没有得到展示,而由于地震灾区位于封闭性山区,交通道路有限以及地震灾害对原有道路和通信系统的毁灭性破坏,这次四川大地震救灾是对中国军队的机动和搜索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因此在此次军队全力参加抗震救灾的初期,对军队能力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对中国军队的各种机动能力,尤其是对空军的大规模战略远程空运能力,以及对陆军的战场空中机动能力的需求。而也正是在这两个领域,中国军队暴露出重大的缺陷;在地震发生后由于急需将全国各地的军队和物资设备尽快投入灾区,因此对空军的远程大规模战略空运能力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而我们看到大批部队和物资只能使用紧急调配的民航飞机来实施运送,这表示中国空军的战略空动能力严重不足,事实上与民航系统相比,中国空军的战略空运能力严重不足,而且核心装备是从俄罗斯引进的上一代大型飞机,且数量极为有限,因此只能临时动员地方的普通民航客机来执行紧急战略空运任务。

  由于民用运输机和军用运输机在设计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民用飞机不但无法使用可能更靠近灾区的野战机场,也无法脱离普通民航机场的地面设施、包括机场装卸设备而独立快速装卸货物,尤其是装运大型的救灾急需的各种机械设备,尤其是军事装备和工程机械。因此由民用客机输送的部队和物资都必须使用了成都双流机场等几个非常少的大型民用机场,因此使得机场的各种能力接近饱和,限制了更多的部队通过空运紧急投向灾区。此次救灾战略空运远程调动部队数量仅数万人,而且不需要空运沉重的军事装备和相应的弹药补给,而空军的运输能力就已经无法全部满足,而一旦发生真正的战争,部队所需要的战略投送规模应远远高于此次抗震救灾,现阶段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能力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中国军队的战略空运能力的缺陷,归根到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规划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不足、而导致中国航空工业无力制造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直接后果。 

  ★ 战略空运是战争重要保障

  大型战略运输机,航速高,航程远,运载量大,不受地理环境障碍和海洋条件影响。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的战略空运力量,战役部署阶段就可以有效补充地面运力的不足,作战实施阶段可以即时完成大纵深、大规模兵力机动和实施快速灵活的战略后勤支援保障。根据资料显示,战略空运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保障。美军的战略机动15%的运输是由运输机来完成的,实施远程作战的战略轰炸机、战术战斗机等也主要依靠运输机来保障。美运输机部队在历次海外战争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1991年的海湾战争,空运了大约全部干货的15%和近54.4万人;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执行11500次任务,运送人员55万人次、作战物资 50多万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执行任务约15940次,运送了97959吨物资和27.6万人,空运的人员总数占美军参战人员总数的79%。

  随着现代军事后勤理论的发展,世界各国非常重视战略空运力量建设。《美国空军2020年构想》把战略空运力量的建设作为美军21世纪空军建设重点目标之一,旨在实现“全球到
达”,确保无可比拟的反应能力。欧盟国家军队也非常重视发展战略空运力量,德国在装备C-130、C-160运输机的基础上,计划添置60架A-400M运输机来加强空运能力。欧盟各国为了在北约框架内克服空运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了一个战略空运组织机构,来寻求购买或共同经营美军C-17大型运输机的可能性。可见,加速发展战略空运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面对新时期军事后勤革命,世界各国纷纷把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作为后勤建设的重要目标。美军把建设高速率后勤作为压缩后勤规模的重要条件,空中投送能力不断得到加强。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依靠强大的空运力量,直赴战场,夺取关键目标:2003年3月27日,15架C-17重型运输机从意大利空军基地起飞,经过9个多小时飞行,把1000名伞兵组成的第173空降旅运进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控制区,迅速占领了伊军北部四个机场;4月13日,美军动用C- 130、C-5、C-17大型运输机来运送第四机步师及其重型武器,配合第三步兵师一举夺取了萨达姆国际机场。

  ★ 中国对大型军用飞机的现实需求

  中国有着广阔的领土和漫长的边境线,周边安全环境非常复杂,中国的武装力量必须依靠高度协同的机动打击来保证国防安全,通过对作战部队进行成建制的快速机动来应付突发的危险。但令人心焦的现实是,中国军队在高技术作战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却无法在所有重点地区都集中足够规模的力量。目前,中国武装机动力量的核心是一支以空中机动为基础的独立作战部队,各大军区也都组织了规模不同的快速反应部队,然而这些部队中只有轻装备的空降兵依靠运输机提供机动运输能力,野战机动部队和机械化战略预备力量主要依靠的还是铁路和公路运输。

  从美军现代作战实践看,要想满足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快速反应要求,必须拥有足以保证部队机动运输要求的空中运输力量。由于民用运输机存在难以运输重装备、机场条件有限和不适应复杂环境的现实问题,因此快速反应部队的人员和装备运输必须以军用运输机、特别是载重能力30吨以上的大型喷气式军用运输机作为运力基础。然而中国现在还不能生产大型军用运输机,外购渠道又远比直接采购民用客机狭窄——现在只有俄罗斯能够向中国提供数量和型号都比较有限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中国近年来向俄罗斯采购伊尔-76运输机的过程说明,中国军用大飞机的获取途径远不像民用客机那样可靠,供应方的垄断性导致大飞机的引进很容易出现“有钱无货”的局面,即使已经引进且进入现役的大飞机也要在数量和后勤保障方面受到供应国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军用大飞机完全依赖进口,导致以军用大飞机为平台的特种飞机的改装、发展速度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严峻的事实说明,军用大飞机已成为制约中国军队作战能力提升的最大瓶颈之一。

  中国的国防战略在新时期已经开始向攻势防御和快速反应转变,这就要求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必须拥有强大的大型运输机和特种飞机力量。然而,大型运输机和特种飞机平台获得途径的单一和俄罗斯伊尔-76生产能力的限制,使中国军用大飞机的装备规模始终无法满足国防力量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采用国外引进的飞机作为重点国防装备项目的平台,也严重影响了空中预警机这类重大国防装备的技术保密和型号发展更新。要想改变这种尴尬局面,中国就必须自己发展大飞机,切实保证国防建设对大型航空技术装备的需求。

  此外,大力发展发展战略空军也是应对台海问题和制衡美国霸权的需要,是有效震慑台独及分裂势力的手段。台海战争最终还是要解放军登陆台岛,提升战略投送能力能够提高战略机动速度取得战略主动权,特别是道路崎岖的山地可发挥运输直升机垂直快速输运和大型运输机伞降的优势可有效缓解因路面障碍而又急需大幅需要和急需补充作战人员物资的矛盾,能极大提高军队后勤补给能力,从而有力增强军事实力和威慑力.2007年11月28日在纽约召开的航空航天与防务财经会议上,美空军部长曾对记者说,空中占领正在成为美国用于威慑敌人的主要方式。他说,美军在一些战略要地,如关岛做了一些调整,重新配置了B-2轰炸机,在世界各地的军事要地也是相应增加空中力量而适当减少地面部队。他表示,只要盟国看到我们的飞机就会了解到我们会承担我们的义务。在建设战略空军的工程中,大型运输机作为战略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研制自己的大飞机.我们目前大运输机仍主要是购自俄罗斯的30余架伊尔76运输机,而大型运输直升机也只有一架从俄罗斯租用的米26重型直升机。与美国170多架C-17战略运输机及俄罗斯200多架伊尔-76相比,之间的差距极其巨大,而另一方面,从目前军事潮流发展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安全形式来看,却又迫切需要大规模的运输机群来提高我军的反映速度及机动作战能力,因此装备新型的,大航程,大运载量的运输机迫在眉睫。

  ★ 国内大运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远景

  中国的国防安全需要使得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发展成为了航空工业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而航空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大飞机的发展为研制大飞机提供了相应的基础条件。目前,中国的大飞机已经不再是对“需要还是不需要”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的阶段,而是要从“需要什么”和“按照什么样的方法获得” 的角度进行完善。

  国内军用运输机已经取得成功的典型代表是运8中型战术运输机。目前,运8是中国军事运输体系的主力和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中型特种飞机的改装平台。在前苏联安12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运8已经在型号上形成了系列化,并且正在按军用运输机、民用客货运输机和通用平台的方式进行发展和改进。虽然运8基本型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如苏联的安12原型,但是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其综合性能已得到了明显提高,如现在开发中的运8F600、运9和运8X等型号已经有条件和美国较新型的C-130J相比较。运8的新型号在技术改进方面采用了很多最新的科研和生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安12为原型产生的一些限制,在部分性能指标上甚至超越了前苏联安12的后期型号,在未来10~15年里基本能够满足中国对军用中型战术运输机的需要。

  中国空中力量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中国航空工业必须提供适用且好用的大飞机,这就使中国在军用大型飞机方面处于更新换代和填补空白的关键时刻。中国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具备大型运输机的稳定供应能力,解决航空兵现有大型运输机运力不足和特种飞机在改装中缺乏平台的困境,在条件许可时还需开发性能更加先进完善的战略运输机。中国国防发展的需要是大飞机项目得以成为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的基础,而中国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改善则为大飞机项目提供了资源保障,同时民用飞机的发展对军机的促进作用也是大飞机发展过程中可供利用的一个契机。民机虽然在气动布局和结构设计上与军机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同
样作为大型运输机的民机在材料、工艺和生产管理方面与军机是有相同之处的。由于军机在经济性、乘坐品质和噪音控制方面的要求远比民机要低,因此民机发展中的很多困难在军机开发过程中并不是大问题。中国航空工业系统已经通过自行研制运一10和引进技术生产MD82/90的过程积累了大飞机需要的生产工艺和大规格密封座舱的设计经验,ARJ21的下线和后续发展型号的开展,也在材料、动力和总体设计方面积累了必要的经验和生产条件。中国航空工业对军用运输机的生产改进和民机型号的阶段性成果,从整体上具备了自行开发大型军用运输机所需要的技术基础和生产能力储备。

  结束语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救灾中暴露的空军空运能力低下的问题,势必加速催生中国自己的军用大型飞机投入使用,有了自主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中国空军就能够极大地增强战略空运能力,在未来类似的救灾活动发生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把部队人员送抵灾区,此外还可以把灾区急需的工程机械、野战通迅、后勤保障设备迅速高效地送抵目的地。中国正在发展的大型军用飞机的作战能力,除了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为前线高速输送兵员和装备物资,还能提供理想的大型空中平台,通过提供飞行平台而改装的预警机、巡逻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等装备,极大地提升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台湾亲绿媒体称大陆要借民航客机偷袭台湾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1/0835508015.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 环球时报
 
    解放军演习中希望通过征用民航飞机以解决战时运输机严重不足问题。资料图:参加演习的解放军特种部队和大陆民航运输机

  据6月30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6月29日,台湾《自由时报》无端拿大陆十几天前搞的一场军事演习说事,耸动地称大陆要借民航客机偷袭台湾,攻占机场,对台湾实施“木马屠城”之计。专家认为,在大陆不断释放善意的时候,台湾一些媒体或出于政党利益,或者为吸引眼球而制造两岸对立,是极不负责任的,只会破坏两岸间的缓和气氛。

  据报道,《自由时报》称,解放军与大陆民航部门最近在在河北石家庄机场进行有史以来首次“航空应急投送演练”演练,征用8架民航飞机演练“特种作战部队载运”、“特种作战行动控制机场”。《自由时报》的另一篇文章称,大陆公然举行“民航飞机运兵攻占机场”的实兵军演,“时机敏感,动机明显”,“ 中国利用民航飞机对台湾行木马屠城之计”绝不是天方夜谭。

  《自由时报》是一份亲绿的媒体,对近来的两岸互动多持反对态度,多次对大陆进行攻击和诬蔑。▲


新华社16年后再发救市檄文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2660

  文章提供 于 2008-7-1 作者: 谢登科 赵晓辉 潘清
 
  新华社:中国股市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编者按:昨日晚间,新华社以《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为题,针对近期股市的焦点问题发表了一篇“新华视点”。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6年前的1992年9月27日,新华社同样以《关于股市的通信》为题,发表了一篇关于股市的文章,对当时的中国股市进行了全面点评,对当时市场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其后一个多月,中国证监会筹备成立,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今天,在中国股市跌幅超过爆发金融危机的越南和次贷危机的美国之时,在中国股市自6124点以来暴跌55%之时,市场再现《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的重磅檄文,而且上证报、中证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等纷纷转载刊发,如此一致的步调应该引起投资者高度关注。

  原标题:《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 》

  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股市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在沪深股市的震荡下行中,对股市的议论渐渐多了起来,其中不乏担心和指责的声音。

  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中国证券市场,给人们带来信心和惊喜,也给人们留下惆怅与反思。

  当前,在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复杂局势下,如何客观、真实地认识和理解股市,显得尤为必要。

  在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看好的情况下,股市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股市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现代经济领域乃至社会生活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现象。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面对当前股市的表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我们的宏观经济运行是不是出了问题?对股市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方方面面的情况,摆在每个人的面前--

  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国际油价飞涨、世界经济放缓、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风险加大……

  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经济周期出现的变化、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2008年,即将迎来北京奥运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上正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给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国内一系列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的冲击,给经济的平稳较快运行带来严峻挑战。

  每天,亿万人关注股市,更关注着关于经济发展的一举一动。

  沉着应对,果断决策。

  面对复杂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毫不松懈,一手抓经济发展坚定不移。

  根据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迎难而上,稳中求进。

  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人们留意着反映经济发展的一组组数据:

  --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6%,依然与近5年来的平均高增长率相当。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头号动力,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前5个月完成40264亿元,同比增长25.6%。

  --来自夏粮生产一线的最新消息,连续5年的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我国出口保持20%以上的较高增速。消费实际增长速度与往年相比总体平稳,略有上升。

  当前经济运行依然总体向好,但问题犹存;经济增速虽可能会有所放缓,但渐趋稳定。

  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佐证着上述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处于一个更加可持续的速度,依然保持强劲势头。”

  “在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的形势下,支撑股市信心的基本面就不会改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说。

  如同商品的价格总是要围绕其自身价值和供求关系波动一样,从长远看,股市的运行不可能背离它所依赖的大环境,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