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6、1987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十三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今 日 看 点 : 2008-06-13 ▲◆★●■☆
中国调动15颗卫星为解放军抗震救灾提供情报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6-12/0627504890.html
是否特赦林毅夫 马英九遇难题
http://news.ifeng.com/mil/taiwan/200806/0612_1569_592968.shtml
瑞典研究机构称2007年中国武器进口世界第一
http://news.ifeng.com/mil/4/200806/0612_342_592889.shtml
美国首次明确暗示不排除武力阻止伊朗研发核武
http://news.ifeng.com/mil/3/200806/0612_341_593717.shtml
国开行副行长王益被“双规” 涉嫌重大违规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1467
李克强与他的七个引路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 国学大师李诚的得意弟子
★ 到农村去,插队“帝王之乡”
★ 恢复高考,第二志愿才是北大
★ 老师称他们是“黄埔一期”
★ 从主掌“学生人大”到始建“政治代表队”
★ 终身难忘“马、季”两师
★ 王照华的点将与两位经济学家的点拨
中国调动15颗卫星为解放军抗震救灾提供情报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6-12/0627504890.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于春光 王卫东在这次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上,我军启动装备应急保障机制,按照实战要求,最大限度地为13万救灾大军提供精干顶用的装备器材,一批批新技术装备在救援的实践中作用不凡,彰显了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进步,折射出机制创新对于提高我军装备保障效能的重要意义。
十八般兵器齐上阵。拥有的技术装备种类之多、科技含量之高,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
这是一次13万大军的联合出征,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紧急救援。
三军出征,装备技术保障先行。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调度“风云”、“资源”、“北斗”等15颗卫星,绘制气象云图,进行地貌普查,提供导航服务;军地遥感飞机、无人机飞临一个个“信息孤岛”,获得珍贵的重灾区分辨率很高的彩色图像,哪里山体滑坡,哪里水势陡涨,一目了然,为救灾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与此同时,一架架军用直升机在灾区上空穿梭,运送物资,抢救伤员;一支支深入灾区的救援部队,靠“北斗一号”卫星系统引导救生之路……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当年救灾,官兵们全靠手工作业。而今的汶川灾区,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破拆顶撑器材……十八般兵器齐上阵。
5月18日,重灾区绵竹,2小时之内展开了一所拥有200张床位、4个手术台的野战方舱医院。这是我军新一代野战医疗方舱首次实战应用。开设这座野战医院的,就是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救援的255医院。从唐山到汶川,如今14个医疗方舱,平均每8分钟即可救治一名伤员。
三军挥师战汶川,仅现代化后勤装备,就有201种10万台(套)之多,囊括了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饮食保障、供水保障、淋浴保障、宿营保障、油料保障等7个系列。
军队战斗力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子系统人装高度融合,才能构成战斗力的牢固链条。这次抗震救灾,我军战场感知、信息传输、搜索救援、医疗救助等各种装备,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装备体系,显示了整体威力,在危难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从大兴安岭扑火,到九八抗洪;从抗击非典,到战胜冰雪灾害,一个结构合理、精干高效、整体优化的现代化装备体系,日益成为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坚强保障。
储备在手方能遇事不慌。
我军形成了品种齐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布局适宜的战略储备体系
大震袭来,通信中断。保持信息畅通,成为救灾部队迫在眉睫的需求。总参通信部当即启封库存,震后两天之内,就向救灾部队空投、配送卫星电话 2000多部、对讲机4000多部、手摇发电机3000部、手机2000多部,动用库存之多、装备之先进,均刷新了军队抢险救灾的纪录。
兵马未到,装备先行。
地震刚刚发生,总装备部就紧急启封了总部库存和战储装备器材,20辆洗消车、12万把土木工具、300余吨消毒剂等地震救援急需的装备物资,通过铁路输送等方式紧急送往灾区。部队一到,即可启用。
铁流滚滚,驰援汶川。济南军区、空军部队,采取边开进边保障、就近就便保障、直达保障、跨建制保障等方法,动员各级库存,快速补充了大批搜救工具、工程机械等急需装备。
到5月底,我军已向灾区投入总价值4亿多元的储备物资,其中包括18辆医疗救护车、200台发电机、200台切割机和4.17万顶帐篷。
储备,用在应急,备在平时。
近年来,我军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修订完善了《军队战备物资储备管理规定》,逐步形成了品种齐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布局适宜的战略储备体系,确立了储备物资器材维护、保养、轮换的一整套机制,战储物资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战术状态和较高的战备水平。
在救灾紧急关头,根据总部的指示,北京、浙江、成都等省市的代储企业,迅速将代储物资器材运抵灾区。近年来,我军创新战备物资储备方式,军队不断探索实物储备、资金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军队储备和地方企业代储相结合的储备路子,大大增强了我军战略储备能力,使战略储备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让生产能量喷涌而出。依托雄厚的国力和采购体制改革,我军形成了较强的装备应急采购能力
特殊的战争,呼唤特殊的装备。
搜寻工具告急!破拆工具告急!发电机组告急!救灾展开后,各种装备需求信息纷至沓来。
其实,地震刚刚发生,总装备部有关部门便展开了抗震救灾装备需求研究,并开始从全国范围内征集便携式生命救助设备。接到采购指令后,陆装科订部连夜派人兵分多路组织货源。21小时之后,价值860多万元的120套便携式多功能钳、液压顶杆、破拆工具、内燃切割锯等配发一线部队,伴随新装备到达部队的,还有各厂家的使用培训人员。这次采购,开创了总装应急采购用时最短、装备部队最快的新纪录。
应对规模如此之大的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大量军队体制外装备,唯有依托军地生产能力进行采购生产,把生产能力快速转化为应急装备,才能做到一线急需什么装备,就迅速提供什么装备。同时,总装备部紧急组织30多家军工企业开足马力,全力生产。截至5月24日,已生产702442套(件)工程装备, 82辆修理、喷洒、淋浴车,16万副防毒面具、手套、口罩等,并全部及时投入一线部队。空军、海军、第二炮兵、成都军区和济南军区装备部门,也分头组织应急采购、生产、配发,向救灾部队源源不断地提供装备物资。
危难时刻爆发的功力,得益于我军装备采购机制的高效灵敏。
近年来,按照中央军委转发四总部《关于深化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我军装备采购领域积极引入竞争、评价、监督、激励四大机制,不断提升装备采购军事经济效益,加快探索军民融合式装备采购路子,数百家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陆海空军装备的承制单位,大大强化了我军装备的应急保障能力。
让保障伟力植根于社会。应急动员机制的确立,使社会保障潜力得以迅速转化成保障实力
军民戮力,共纾国难。
当灾难骤然降临、无数生命在呼救的时刻,我军首次大规模征用民航运输力量,成千上万子弟兵飞越关山奔赴重灾区;当灾区通信中断、信息传递梗阻的时刻,部队又紧急征用地方通信资源,构建起军警民一体的通信保障体系;当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危急、官兵开挖泄流渠缺少工程装备的时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