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28、2006年 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
2006年10月8日-11日举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今 日 看 点 : 2008-05-05 ▲◆★●■
世界粮荒凸现中国“大跃进”五十年来变化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05/t20080505_773497.html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的衍变及增减的原因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05/0504_2663_520454.shtml
我国首颗中继卫星成功发射引起美军专家担忧
http://news.sina.com.cn/c/2008-04-28/143515443885.shtml
歼10战机泄密案是如何侦破的
http://www.milchina.com/news/2008/0429/article_3411.html
美向中国“宣战” 隐形战争已经打响
http://news.ifeng.com/mil/4/200804/0429_342_514179.shtml
中国军工急速发展 具备挑战美欧权力条件
http://news.ifeng.com/mil/2/200805/0503_340_519607.shtml
中国新型班组支援武器:射程远重量轻
http://news.ifeng.com/mil/2/200805/0504_340_521064.shtml
西方遏制中国的能力正在降低
http://news.ifeng.com/mil/4/200805/0504_342_521096.shtml
央行还没有认识到通胀的严重性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429421.html
世界粮荒凸现中国“大跃进”五十年来变化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05/t20080505_773497.html
来源:德国之声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最近,世界爆发了粮食危机。一开始,世界各地的人们自然想到了“中国因素”,就象牛奶、原料等问题发生的时候那样。渐渐的,人们发现并非是这么回事。巧合的是,今年正好是中国大跃进50周年。1958年的大跃进后,中国进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今天,就粮食而言,中国与50年前有什么不同呢?德国之声记者结合各方面信息分析如下,并提出与农业相关的“另类四化”问题。
● 世界粮荒对中国影响不大
世界粮食危机已是定论。仅以大米而言,世行数据表明,过去两个月里国际大米价格猛涨了75%。柬埔寨、越南、埃及等大米出口国停止或大减大米出口。一些进口国采取限制购买的措施。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联合国粮农组织说,至今已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海地政府更是已在危机中倒台。
同时,粮食价格暴涨,许多国家释放储备粮以取利,导致世界粮食储备降到30年来的最低点,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
然而,让不少人惊讶的是:这次世界粮荒对中国却没有明显的影响。不仅中国的媒体这样说,国际上也是同样的看法。比如,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未来世行副行长林毅夫说:“目前来讲,我们中国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德国一些报纸也有类似说法。原因之一:中国连续4年农业丰收;原因之二,中国的粮食储备占当年粮食消费总量的比例已超过了35%,大大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17-18%的粮食安全线,中国现在拥有1.5亿至2亿吨的储备粮,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原因之三,中国从2000年以来的8年里,除2004年外,已实际成为谷物净出口国,虽然中国还是"农产品进口国”。
● 中国对世界粮荒的影响不仅仅是不大
这几年来,只要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涨价,中国以外、尤其是西方的媒体就会联系到中国,无论是牛奶、钢材还是能源。但是,这次却不是中国在那里说,而是世界上较普遍地表示,中国对这次世界粮食危机不仅没有造成多大影响,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积极的作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阿巴桑说:“国际社会有些人担心一旦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储备减少,中国就会大量进口粮食,并对国际市场造成影响。而实际上,中国的问题一向在自己国家解决,而且中国粮食储备充足,并没有发生大量进口粮食的情况。”
美国媒体报导,爱荷华州参议员查克.格拉斯利说,事实上,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应该对世界粮价上涨负很大责任。中国仅仅不再出口玉米,大豆的进口也在增加。其它方面中国仍在出口。
新德意志报说:“中国充足的粮食和大米储备不仅可以保证自己的供应,而且可以让世界市场上的危机不至于进一步升级。”
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没有成为世界粮荒和粮价上涨的促进者,它反而起到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 五十年前后大不相同
今年正好是中国著名的“大跃进”50周年的大纪念日。1958年的大跃进之后,中国进入了三年自然灾害。三年自然灾害有天灾原因,更有人为原因,1958年的赶英超美、砸锅吃食堂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除了中国国内的因素外,人们是否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为什么这个灾难能够持续三年之久?国际上都在干什么呢?无论世界是两个阵营也好,中苏分裂也好,但人民受灾,世界应该不会坐视不救。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自然问题”:中国人口那么多,如果一旦国内粮食、食品一下子供应塌陷,恐怕集世界的力量也救不了。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从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自然灾害和粮食的严重短缺经常成为改朝换代的起因。
不往那么远处看,仅就1958年至今的50年而言,现在中国的人口比当时的“六万万五千万”正好多了一倍,那么为什么现在世界出现粮食危机,中国却不受什么影响,甚至对全世界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呢?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 大不相同的四大原因
◆ 原因之一自然是:中国经济大发展了。
所谓水涨船高。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中国发展很快,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众所周知的还有:中国农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发展。现象:农民不爱种地了;农民到城里去打工去了;农村土地大量地被征收,变成城市,或者变成工厂了。可是,尽管如此,中国的农业还是发展着的,由于跟农业配套的许多行业的发展(比如食品工业、运输业、化工业)更快,农业的发展不再象几百年前或者五十年前那样完全由老天爷来决定命运了。于是,农业的发展虽然速度远不如工业,但也能保持相当不错的发展。
◆ 原因之二是:随着人们不断地富裕起来,中国人的食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伊始,80年代初,中国发生过一场有趣的论战。有人在报纸上提出要参照西方模式,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比如更多地吃黄油面包,更多吃猪肉,少吃大米等粮食。当时有人嘲笑这是盲目地崇洋媚外,连中国人的肠胃也要西化。但是,30年来的现实却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真的发生了大变化。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有些城市的“大米消费量还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时,“食用油、肉禽蛋奶和精加工食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由此导致油料作物和生产肉禽蛋奶的饲料粮需求大幅增加”。在粮食中,玉米和大豆消费需求不断较大幅度地增长,而稻谷的消费需求则出现下降。"客观地看,中国人对食品需求的这种"结构性变化"确实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对“富人食品”需求的增加导致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增加,对世界市场的这方面价格确实有一定的上导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对“普通食品”(直接食用的粮食)的需求不增而反有一定的降(在人口大量增加的同时),对世界市场上这方面的价格有稳定作用。后者对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在内)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而这两方面的趋势必然都会不断加强。
◆ 原因之三是:中国人的储备意识加强了。
近三十年里,中国人有两大意识获得了极大的加强。一个是冒险意识,另一个是储备意识。股票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中国民众有了钱不再傻守银行,而是拿出来买股票,这既是冒险意识,同时也是储备意识。这笔钱不是用来吃喝花掉,而是希望放在那里变出更多的价值来,这当然也是储备意识。民众如此,国家也一样。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地读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升到了世界第一,又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