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25、2005年 农业税条例废止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一个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税种宣告终结。自2004年开始,国务院就实行了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
2005年岁末,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废止农业税条例,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九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废止农业税条例,使解决“三农”问题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今 日 看 点 : 2008-05-02 ▲◆★●■
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http://www.stnn.cc/life_op/200804/t20080430_772129.html
美国媒体称中国目前无意发展战略空军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30/0925497958.html
波音与空客正试图联手遏制中国大飞机计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a0e390100934a.html
全球粮荒:又是布什搞的鬼?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9183
中情局最值钱的间谍 他让苏联损失惨重
http://www.milchina.com/news/2008/0422/article_3116.html
美国环太平洋军演没请中国 防止机密泄露
http://www.dajunshi.com/int/MilInfo/200804/22747.htm
美军召集太平洋多国举行大规模军演意在中国
http://www.dajunshi.com/int/MilComment/200804/22754.htm
中国开门建军显自信,突破西方独家披露的新闻阵地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425869.html
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http://www.stnn.cc/life_op/200804/t20080430_772129.html
来源:人民日报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各级政府将迈向一个信息公开的新时代。
保密多、公开少,曾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一大特点。长期以来,我们只有保密法,而没有信息公开法,致使公民无法了解政府信息,因为“不公开是惯例,公开是例外”。在改革开放之前,即便是像唐山大地震这样的重大自然灾害,公开发布的信息也仅限于抗震救灾。
然而,一个国家的秘密越多,并不意味着就越安全。因为在信息化社会,公众的信息越闭塞,行动的风险就越大。让一部分国家秘密进入公共领域,反映了政府的开放与自信,体现了对人民的信任和尊重。一位名人说过:“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国家必然安然无恙。”尽管任何国家的信息公开都有一定的范围和限制,但是,作为人民的政府,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同时,也应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
从本质上说,政务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和社会财富,而不是一种垄断资源。在一个封闭的社会,政府往往将政务公开作为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公民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人敢要求政府公开什么;而在一个开放的社会,政务公开是政府的一种法定义务,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除了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外,公民可以依法申请公开其他公共信息,政府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要受到追究。因此,“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将从根本上改变政府部门的工作思路和方式。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扩大了公众了解政府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扩展了公民的知情权。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是以对政府信息的知情为前提的。只有政务公开,让公众获取充足的信息,才能激发公众的社会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过去,有的官员担心公众知情太多,会引起社会恐慌和混乱。例如,在非典灾难、松花江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中,有的官员错误地隐瞒事实真相,结果引起了更大的恐慌。事实证明,政府只有最大限度地公开信息,重大事情让人民知道,才能唤起民众的力量。
信息公开也是最好的政治“防腐剂”。政府秘密越多,信息越垄断,权力寻租的空间就越大。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欺诈失信等腐败现象,大都是“暗箱操作”所导致的。过去,很多官员习惯于能不公开就不公开,原因就在于此。而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除了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以外的政府信息,原则上都应向社会公开。这就意味着,在政府决策的过程中,所有阴暗的角落都将被阳光照亮。这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契机,在法治力量的推动下,我们的政府向透明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迈进的步伐将更大。
当然,信息公开只是迈向民主政治的第一步。如何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公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才刚刚上路。(文/白剑峰)(原标题: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美国媒体称中国目前无意发展战略空军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30/0925497958.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 军事文摘
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目前有120多架轰六。其载弹量比美军B-52、B-1B、B-2A要小很多,航程也近一半。
声明:本文为《军事文摘》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林亦立 编译
1999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军50周年纪念会上,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国将“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这标志着中国战略的重大转变。自从建军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机采购、人员培训以及作战条令等,都是围绕国土防空展开。为了落实江泽民提出的攻势作战,中国空军需要实现战机装备的现代化,修改战略、战役和战术准则,并重新调整训练科目。近年来,中国军队为了发展其空中作战能力,正迅速走向现代化。
本文审视中国空军的空战能力,力图揭示中国空军进攻型力量的实质。此外还推断,中国正在发展有限的进攻型空中力量能力,作为对周边邻国和美军在太平洋行动的威慑。中国无意贯彻战略空军的指导思想,而是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进攻型空中力量”,即运用传统的战术平台来开展对中国周边的战略行动。本文首先检视导致中国进攻型空中作战发展停滞的历史因素,然后分析中国空军进攻型力量的发展和可能意图。最后,本文论证中国空中力量对美国意味着什么,美国能够采用什么方式抗衡中国的发展以维持亚洲的区域稳定。
★ 中国进攻型空中力量发展的历史
中国空军历史上的某些事件致使其现代进攻型能力明显落后于其它世界强国。进攻型空中力量建设原本不符合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上世纪60年代中苏分裂又导致苏联撤除其军事援助,使中国无法获取新技术和发展攻势空战思路,从而妨碍了中国战略空中力量的发展。
在80和90年代,即在修改一系列作战准则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抗衡技术上更先进的敌人,希望能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中得到指引。这种思想就是通过使用大量以低技术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用数量而不是人员素质和武器质量来战胜敌人。在这种战争中,军队以及准军事力量将和人民一道进行传统战和游击战,使敌军疲于应接,然后正规军实施各个击破,伺机攻击和消灭孤立的敌军小股部队。
在本质上,发展进攻型空中力量跟人民战争格格不入。毛泽东的战争思想是基于本土防卫,中国空军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国家的领空。从韩战期间成军以来,中国空军的装备和人员培训目的就是执行空中优势任务,仅将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战略能力的发展上。1951年11月,中国空军在第一次轰炸南韩情报设施过程中遭受重创之后,决定把用于轰炸南韩目标的轰炸机从常规行动中撤除。从那以后,中国将精力集中在发展空中优势上。
一个希望有效使用战略空中力量的国家需要技术先进的飞机,需要指挥、控制、情报、侦察和预警系统,并要进行大量的飞行员训练,但这些都和人民战争的低技术本质相悖。人民解放军克敌制胜用的是低技术武器,而不是诸如战略轰炸机这样的高技术系统。因此,毛泽东时代的空军获得的是韩战时期的“苏”式战术飞机,而没有发展用于远程攻势任务的现代武器系统。苏联向中国提供的飞机和训练等军事援助,在初期帮助刚刚组建的中国空军具备了战斗能力,但是中国对苏联的依赖限制了中国自行研制飞机和本国军事思想的发展。苏联对中国空军的援助始于韩战,直到60年代的中苏交恶。这种物质援助的中断和苏联顾问的撤离,留给中国的是落伍的空军和有限的现代化资源。中国空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