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19、2001年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世贸组织成员在乌拉圭回合作出的所有承诺都是中方的权利,中国将享受多边贸易体系多年来促进贸易自由化的成果,享受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享受的权利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但入世也给中国政府和企业带来挑战,对政府加快转换职能,依法行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今 日 看 点 : 2008-03-17 ▲◆★●■
被遗忘的旋律、中、印、俄铁三角面临解体
http://zzh1125.blog.china.com/200803/2103134.html
美国远程轰炸机关岛出事故 泄露幕后机密军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黄植诚当年驾机归来、如今官拜少将
http://topyl.com/articles3/2708626.htm
铁杆台独李登辉为何突然“转性”了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6&view=1&id=85026919
从马克思东渡、到中国人西游
http://www.stnn.cc/default.html
朝鲜为何开始抨击李明博政府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8-03/15/content_2104316.htm
美国拉拢中国周边各国建对华军事封锁圈
http://mil.qianlong.com/37076/2008/03/06/3782@4335790.htm
“三位一体”是中国核武器未来目标
http://news.ifeng.com/mil/4/200803/0316_342_443259.shtml
被遗忘的旋律、中、印、俄铁三角面临解体
http://zzh1125.blog.china.com/200803/2103134.html
2008-03-13:俄《文化战略基金》3月11日文章,原题: 中国-印度-俄罗斯:被遗忘的旋律 20到21世纪末,中印俄不止一次被称为“战略铁三角”,那么现在情况如何呢?
● 印度:俄学中国指责印度
2007年秋传来俄印关系不和谐之音,印外长普拉纳布?慕克吉拒绝与俄罗斯总统进行会晤,之前还从未发生类似事情。12月,在印度海军日前夕(12月4 日)印度海军参谋长苏里什-梅赫塔(Suresh Mehta)公开反对俄罗斯大幅提高 “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 号航母售价。之后,印又对俄制飞机质量表达不满,但印政府出面澄清说:“与俄关系不会由几个军事合同来决定。”寥寥数语很难打破这样一个事实:双方矛盾日益加深,并非仅仅“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 号这一件事。
印政治分析家英德尔?马尔蒙特拉(Inder Malhotra 尼赫鲁-甘地家族的传记作者)分析了俄采取“强硬”立场的真实原因不是经济或技术层面的,而是政治因素。近来,普京决定对美国的反俄行动给以回击,在一次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普京曾指出印度过分拥抱美国。英德尔说,其实很多印度人也是这么想的。不仅印政治家,就连普通印度百姓也发现俄罗斯几乎原封照搬中国的批评论调,指责印、日、美、澳的“民主四重奏”,还指责这四个国家在亚太地区的一些活动。
● 俄印关系未能重修旧好
俄印(之前的苏联)彼此之间对安全利益历来持谨慎小心态度,不论是在中苏冲突之前还是和解之后。现在,就像德里一些专家指出的,作为战略三角的第三方——印度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不抱积极态度。印度总理辛格希望借访俄之机修复印俄关系,但情况却更加恶化,原因有三:一、访俄时间过短,不利重建相互信任;二、辛格拒绝出席俄政府为他举办的晚宴带来不良后果,因为俄方想对俄政权进行重组,藉此机会加重“总理制”分量。三、也是最重要的,辛格访俄未达成任何能与美印“核交易”协议媲美的“核能合作”协议。美国人曾在辛格出访前提议不要与俄罗斯签署任何协议,不要对印美“核协议”造成破坏。
一些专家认为,由于当初辛格相信印国会将支持印美核协议,所以打算访俄时与俄签署协议的。但该协议遭到印国会各阶层人士的反对(很多印度人认为这份协议限制了印度主权)。但为什么这么明摆着的事实没有促使印度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通知给莫斯科?英德尔认为这只能成为印外交政策的又一个“秘密”了。
● 中印问题也不少
北京没有忘记印度1998年试验核武器是对中国的一个回应。而且双方对彼此意图总是揣摩不定。对印度来说,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过于亲密,更让印度人不安的是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兴建战略港口瓜达尔港。对于中国来说,印度已成为美国“包围中国”战略思想的一部分;而且印度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框架,很多专家认为是美国希望加重印度在亚太地区分量以制衡中国。
但中印贸易狂风暴雨式的迅猛增长帮助了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如果说90年代初贸易额为1亿美元,那么现在接近300亿美元(包括香港)。每年30% 的递增速度,让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但中印之间仍有矛盾。很多印度人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经济如此引人注目,它将如何分配,印度可以获得怎样好处?西方似乎希望中印彼此打能源争夺战,以此保证欧洲——大西洋集团在世界的优势地位。
● “铁三角”如何达到共赢
这一切让俄罗斯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如何摆平与亚洲这两个大国的关系:一、俄罗斯绝对要向“高精尖科技”经济转型,永远排在欧洲后面当“老二”的尴尬局面。二、以“工业为基础”发展经济,利用天然优势在“铁三角”内发挥影响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投资。三、平行发展中、印、俄之间的关系,以“多极中的统一”为原理,形成多极化世界雏形。这样,如今的“铁三角”才能获得最大成功。▲
美国远程轰炸机关岛出事故 泄露幕后机密军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15 近日,美国远程轰炸机B-1B在关岛发生撞击事故,引起许多人的关注。B-1B是在参加新加坡航展返回途中出事的,其参展本身便留下许多谜团。此外,作为世界惟一仍在实战的远程轰炸机,其实战能力也充满疑团。
● 借机扩大在东南亚影响
据美国《空军时报》近日报道,本月8日上午,美国空军1架B-1B远程轰炸机,从西太平洋关岛的安德森基地起飞,准备返回美国本土基地。然而刚起飞不久,轰炸机液压系统突然发生故障,不得不返回关岛。地勤人员发现漏油后,要求机组人员关闭发动机幷离开轰炸机。然而,没人为轰炸机起落架轮子安放防滑垫。轰炸机不知何故开始滑动,正好与前面两辆消防车相撞,导致左翼受损。B-1B造价达2.8亿美元,撞击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据报道,出事的B-1B不属于关岛部署的轰炸机,而是参加新加坡航展后临时降落关岛的。然而,B-1B参加新加坡航展的许多秘密至今无人知晓。
新加坡航展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航展。在航展上,B-1B是惟一实物展示的远程轰炸机。一般而言,各国飞机或者导弹参加航展,主要是为了销售,但美国现役三大远程轰炸机历来不外销。显然,B-1B“不远万里”参加新加坡航展是有其它考虑的。
参加航展的B-1B,来自美国中部的南达科他州第28轰炸联队。为了向亚太有关国家“炫耀”其远程作战威力,该机一口气飞了21个小时,直接从美国飞抵新加坡。在航展上,美军为了给亚太有关国家留下深刻印象,特意允许观众近距离观摩B-1B。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空军在东南亚一直没有基地。其远程轰炸机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或者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均无法在东南亚进行停留补给。因此有分析认为,美国空军希望通过B-1B参加新加坡航展的方式,扩大在东南亚的军事影响。同时,B-1B可以乘机熟悉东南亚空域天气等方面的情况。其中,B -1B进出新加坡,均经过马六甲海峡附近空域和南海空域,影响极为深远。众所周知,南海和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水域。
● 经常找借口停留他国
B-1B作为战略轰炸机,主要部署美国本土基地,很少停留他国基地,以免引起有关国家的不满。然而,近年来,B-1B利用航展等各种机会,想方设法在亚洲一些国家停留。迄今,在中国周边地区,B-1B至少在三个国家停留过,即日本、新加坡和阿富汗。2005年9月,日本航空自卫队在三泽基地举办航展,B-1B第一次参加。2007年8月,一架
空袭阿富汗的B-1B借口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降落阿富汗坎大哈机场,停留一个多月时间。
近年来,B-1B经常飞到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空袭,成为世界惟一仍在实战的远程轰炸机。本月10日,美军中央司令部透露,美国空军8日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出动1架B-1B,轰炸了阿富汗南部地区卡拉特的反美武装,使用GBU-38和GBU-31等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了1座武器库、1辆军车和一些阵地。
B-1B在阿伊空中作战时,主要根据事先获得的情报或者地面部队的空中支援呼叫,使用精确制导炸弹,对地面点状目标进行攻击。其中,GBU-38是美军新部署的卫星制导炸弹,只有225公斤重,误差范围只有几米。
● 新闻链接/LINK 遏制亚太的空中堡垒
美军拥有60多架B-1B。伊拉克战争前,美军曾在关岛秘密部署8架B-1B,以加强对中国等有关国家的牵制。2004年以来,美军开始在关岛长期驻扎一个中队的远程轰炸机,由B-2、B-1B和B-52轮流进驻。
美军认为B-1B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强大的战略轰炸机。它配备4台涡扇发动机,可运载60吨炸弹,是美三大远程轰炸机中载弹量最大的。
目前,美军正为一些B-1B安装红外雷达和电视相机,可在6000多米高的夜空看清地面移动目标,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或者卫星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实施夜间攻击作战。预计B-1B在2009年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地面目标实施夜间空袭。(稿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黄植诚当年驾机归来、如今官拜少将
http://topyl.com/articles3/2708626.htm
悠悠网 www.topyl.com 2008-03-07:黄植诚这个名字,在台湾空军人人皆知,因为他在1981年驾驶F5F战机叛逃,投奔大陆,东森新闻独家在北京查找黄植诚,他现在官拜少将,还是政协委员,或许是心中有愧,面对来自台湾的媒体,黄植诚尽是闪躲。
民国70年,空军少校黄植诚驾驶F5战机投奔大陆,当年在台湾是禁忌的话题,但却是中共大大宣传得好题材,事隔27年,东森新闻在北京政协的会议上,查找了黄植诚,现在他已升到少将,还是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不仅位高权重,而是所有投共的飞行员中官阶最高的一位。
看到东森新闻的镜头,黄植诚有点惊讶,也想闪躲,因为自己身分敏感,面对来自故乡台湾来的媒体,显得不知所措。
黄植诚说:「我觉得这个事情(叛逃),都已经过了这麽长时间,既然你们要讲这个事情,我觉得现在都已经28年,27年了,时间也过了,过很长,我想过去就过去了,我们甚麽事情都向前看。」
过了这麽久,黄植诚不太想多提往事,只说自己现在过得很好。这或许也是命运的巧合,在分组会议上,坐在他对面是晚他8年、同样驾驶F5战机投共的林贤顺,林贤顺说:「我们在一个单位,我们挨在一起,他是我的直接领导,我是他的兵,在台湾过去,他是我的长官,现在是我的首长,我们两个办公室挨在一起,斜对面。」
两个人一前一後,驾驶同样的战机,选择同样的路,在解放军中升官加爵,但相较起这20年来,空军为了捍卫台海,牺牲奉献的老战友,叛逃还是起义来归,两岸有不同评价。 ▲
铁杆台独李登辉为何突然“转性”了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6&view=1&id=85026919
2008-03-13 最近,台独 “精神教父”李登辉出来表白自己,说他从未主张“台湾独立”,是被人们误解了。同时,李登辉又对胡主席唱起了赞歌:认为胡主席很有智慧,是台湾可敬的对手。一生朝三暮四、反复无常,曾背叛过共产党、国民党,但对“台独”一直矢志不渝的李登辉,为何突然“转性”了?
李登辉上台后,错误地估计了国际形势和中国走势,一是认为有美国人为台独撑腰,二是认为中共、中国短时间内会分裂垮台。所以,他统治台湾期间,玩弄祖国大陆的诚意,视祖国大陆的平等相待、宽容忍让为软弱可欺,侮辱拥有七千万党员的中共的智慧,不断挑衅,肆意煽动仇共仇中,恶化两岸关系,媚日媚美,直至推出“两国论”,一次次把台海局势推向危险的边缘。在大陆的口诛笔伐下,李登辉名声大噪,在岛外,俨然跻身于“世界政治家”行列;在岛内,争来了台独 “精神教父”的宝座。无赖混混陈水扁上台后,也想东施效颦、跟样学样,在攻击谩骂大陆,煽动仇共仇中,挑拨两岸关系、族群关系上,一点也不亚于李登辉,企图继续刺激、激怒大陆,以此继续博取所谓的“国际名声”和岛内地位。
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井底之蛙的台独分子外,还没有人敢轻视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手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认真总结对台工作经验,以我为主,牢牢把握台海局势的大局,占据两岸关系的制高点。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那你压根不配做对手,不再与台独跳梁小丑逞口舌之利,一切按照既定方针办。软的更软,出台惠及广大台胞的一系列政策,积极争取反对台独的政党和人士,不断掏空台独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硬的更硬,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的形式为台独“画地为牢”,战争的“红线”、“高压线”真真切切地摆在世人面前。台独的后果,台湾同胞看到了,台独的后台老板美国人看到了,当然李登辉也看到了。所以,这些年虽然陈水扁台独恶性发作,但台独能量被限制在在岛内空转消耗、进而不断衰竭,台独”思潮迅速从顶峰滑落,在国际上,台独也成了各国惟恐躲避不及的“病毒”。自以为聪明透顶的李登辉,终于真正领教了中国共产党和胡主席的智慧。
任何政治人物都要考虑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李登辉也不例外。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己的梦想化为泡影。这些年来,李登辉看到祖国大陆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看到“台独”的梦想渐行渐远,看到自己正在被边缘化和被世人遗忘,他陷入了极度痛苦中。是一条路走到黑,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去何从,李登辉也在犹豫彷徨。
最近,胡主席说,对于那些曾经“台独”抱有幻想、主张过“台独”甚至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也要努力争取团结,只要他们回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我们都将热情欢迎,以诚相待。胡主席雍容大度的这番话,让正在苦思冥想、急欲“解套”的李登辉不禁“喜出望外”,他前面的表态,既有试探的意思,恐怕也是发自内心吧。
风烛残年,日薄西山;回头是岸,犹未为晚。脱掉“台独”这张皮,摘掉“铁杆汉奸”这顶帽子,李登辉的个人历史总算还有点亮色,也给李氏后人留下更大的生存空间。趁着头脑还没完全糊涂,希望李登辉先生不要再反复无常了,珍惜这最后的机会吧。▲
从马克思东渡、到中国人西游
http://www.stnn.cc/default.html
来源:德国之声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 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125周年。1883年的这一天,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庄严肃穆。就在这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发表了他那篇后来举世闻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演》。这位受祭奠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那位首次提出“历史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伟人——卡尔?马克思。而他的名字,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如雷贯耳。德国之声记者为您撰写了以下相关报道:
地处摩泽尔河畔的德/卢边境小城特里尔,虽然只有十万人口,但每年却能吸引来自全世界数万名观光旅游者。除了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卡尔?马克思的诞生地,也是这位闻名于世的思想家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头17年的地方。
● 从律师之子到改变世界之人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特里尔的一个律师之家。而仅仅在30年后,他的名字就与《共产党宣言》一起带给整个世界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其影响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甚至在他逝世125年之后,仍称得上是伟大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正如恩格斯在 1883年那篇著名讲演中所预言的那样,“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在今天这个时代,全球化早已取代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成为了时代主流,但马克思那些在经济学上的理论分析仍具有现实意义。正如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博物馆的教授比崔克斯?波维尔(Beatrix Bouvier)所评价的那样,在这个“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洪流”中,仅仅只有资本和利润还拥有话语权,这就像马克思当年所批判的那样,“经济优先于政治”,一个“新的阶级社会”,“蝗灾”,“一切生活领域的经济化”等等;当人们在这个繁复不清的世界中感到无能为力,需要某种确定的解释时,就又会回到马克思那里“取经”。
她又接着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分析家,其分析方法虽然并非就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但至今仍具有实用性”,“马克思没有去设想,一个社会可能怎样怎样。只是在他之后,人们用他的学说,构建了自我封闭的理论体系而已,这是对其学说的滥用”。
然而,世界上本就不存在那些所谓的“永垂不朽”的理论。一个理论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它的正确性,更在于其可批判性。对马克思来说,也不例外。
在他耗费了长年心血而著成的《资本论》中,他设立了一个“无阶级社会”的目标,在这个社会中,能保证“所有的人都实现自己的自由发展”,并且,他坚信,资本主义将由于其自身不可消除的矛盾而走向末途。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政治系教授托马斯?迈尔(Thomas Meyer),在一次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中就指出,马克思的有些理论的确是过时了,主要就表现在对现代世界的总体解释上,“他的乌托邦式的想法,认为什么都能实现,但却指不出这种理想的状态在一个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如何组织起来,如何能够正常运转。现实证明,如果没有市场和作为生产资料的财产的突出地位,复杂的经济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建构。”
上个世纪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柏林墙倒塌,都证明了建设共产主义乌托邦的失败,同时也说明了,如果长时间地奉某个人对马克思理论的阐释为圭臬的话,也注定是败局一场。
● 特里尔–中国人的圣地麦加
去年,到特里尔来参观马克思故居的游客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超过了42000人。在这么个庞大的朝圣队伍中,就有12000名游客都是来自中国。为了满足中国游客的需求,于3年前改建后的博物馆增设了中文路标,并提供中文讲解器,以便他们能跳过语言障碍,更全面地去了解这个远在德国的,但却耳熟能详的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居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各式各样的方块字随处可见,中文留言超过了70%。为此,特里尔大学还专设了一个研究项目,来研究中国游客的留言。
特里尔大学的邕良(音译)教授,在这一领域从事了30多年的研究工作。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人明显变得更善于思考了,其思想也比从前更解放了”。他说,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上面的留言主要是些泛而无物的政治口号,如“马克思主义万岁!”,以及诚挚邀请,如“中国是你的家园,欢迎去看看!”而在2000年之后,就开始出现一些类似与马克思进行私人交谈般的留言,甚至还可以看到一些批判性的观点,如“你让13亿中国人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但总的说来,邕良教授认为,对中国人而言,来特里尔参观就像是一次朝圣之行,一次实现幼时梦想的旅程。
中国大批旅游团的到来,也给特里尔带来了无限商机。为了吸引这些远道而来的东方来客,这个城市里的许多店铺外都贴着中文的广告:“欢迎光临!祝您购物愉快!”。名为“卡尔?马克思”的红酒,以及马氏半身塑像,都是那里备受游客青睐的畅销品。
● 马克思主义东渡中国始于何时?
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对这句话,想必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确,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对近代中国还是现代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一个在东方的中国与远在欧洲的马克思,究竟是如何结缘的呢?
这就要追溯到20世纪初。中国有学者认为,在中国,提到马克思的第一人是梁启超。在他发表于1902年10月出版的《新民丛报》上的一篇题为《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的文章中,首次提到了马克思,并称其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但还未对马氏理论作进一步阐述。
真正论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当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先生。他在1902年发表了一篇长约5000字的文章,题为《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在这篇论文中,他首先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了比较,之后给了马克思"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这么个身份定位,并对社会主义作出了自己的评价,认为社会主义是真理,社会主义社会其乐无穷,但要实现它,则需要大智大勇,需要坚持进步的观点。(作者 xiao wan)▲
朝鲜为何开始抨击李明博政府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8-03/15/content_2104316.htm
—公开称其为“独裁政权的后裔”
本报特约记者 张万伟 最近,朝鲜与日、韩两国的关系越来越冷淡。朝鲜不仅高调批评日本提出的“经济合作”方针,还特别对韩国批评朝鲜人权“猛烈炮轰”。然而,与此同时,朝鲜却要与美国在瑞士直接谈一谈,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奥妙呢?
● 首次抨击韩新政府
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3月11日发表了一篇评论,对日本试图以“经济合作”作为向朝鲜施加压力的手段提出严厉批评。日本外务大臣高村正彦最近在电视上发表讲话称,如
果朝鲜履行自己的义务,日本将与其进行经济合作,并认为“所谓清算历史,就是巨额的经济合作”。《劳动新闻》的评论说,这是“严重刺激朝鲜人民感情的、极不妥当的妄言”。
评论提到,日本以“经济合作”为条件要求朝鲜在核问题上“履行自己的义务”,实际上是企图破坏朝鲜的形象,引诱国际社会对朝施压。这句话点出了朝鲜愤怒的背后动因。
朝鲜对日本在六方会谈和核问题上的立场一直不满,甚至几次提出日本不应该参加会谈,因为日本总是把绑架问题牵扯进来。
在抨击日本的同时,朝鲜对韩国总统李明博的新政府也“毫不留情”。
据韩国的《朝鲜日报》报道,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3月6日就韩国批评朝鲜人权做出了激烈回应。该机构的发言人称:“(韩国新政府)是通过上世纪令世人惊讶的法西斯统治,把韩国变成残酷的人权不毛之地、民主的废墟地带的独裁政权的后裔。”《朝鲜日报》称这是朝鲜第一次在表明正式立场时,称呼韩国新政府为“保守掌权势力”并予以谴责。
● 朝鲜在静观其变?
与批评韩日两国相比,朝鲜对美国方面则“宽容”很多。刚刚送走了访问平壤的纽约爱乐乐团,就与美国开始在日内瓦会谈。
美国国务院官员3月11日透露,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计划于3月13日在瑞士日内瓦与六方会谈朝鲜代表团团长金桂冠举行会谈,主要讨论朝鲜申报其核计划的问题。有韩国媒体透露,朝美代表在日内瓦接触时可能会谈及中国提出的折中方案,即“同时记录美国和朝鲜立场”的核计划申报方案,朝美对此基本上“接受”。
3月7日,希尔在参加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会议后对记者表示:“朝鲜完全有能力履行我们提出的所有要求,并且已同意全面申报核计划。”希尔的言外之意就是,朝鲜不履行协议是在“静观其变”。
朝鲜与美国接触,却抨击日本,这明显是在提醒日本,“你还不够资格说三道四”。
另外,朝鲜对李明博政府的抨击也有同样的用意,更像是一种试探性的进攻。美国驻韩国大使弗什博认为,这是朝鲜在进一步观察李明博政府。
● 大棋局的小变化
朝鲜撇开日本和韩国,独独对美国伸出橄榄枝,这种谈判战略的用意是想抓住美国这个西方世界的带头大哥,做到“擒贼先擒王”。由于布什政府对朝鲜已经是以胡萝卜为主,所以朝鲜与美国也还能谈一谈。与此同时,布什的父亲——前总统老布什也于11日抵达韩国,开始3天的访韩之旅。韩联社推测老布什会访问朝鲜,充当“破冰”特使。不过,也有美国议员对朝鲜失去耐心,在申报核计划问题上不断抨击朝鲜,要求美国政府“不要对朝鲜客气”。
有意思的是,东北亚的大棋局其实这一年来变化不小。日本在2007年中把福田康夫推上了首相的宝座,韩国的李明博刚刚当上总统,俄罗斯选出了梅德韦杰夫接普京的班,美国也将在今年年底举行总统选举。朝鲜当然有再观望一段时间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外务省发言人3月8日发表谈话,谴责台湾当局试图进行“入联公投”,并表示坚决反对台湾以任何形式加入联合国。▲
美国拉拢中国周边各国建对华军事封锁圈
http://mil.qianlong.com/37076/2008/03/06/3782@4335790.htm
http://www.qianlong.com/2008-03-06 环球网: 从澳大利亚到印尼,再到印度,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环绕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访问连日来引发了各种议论和联想。尽管盖茨公开否认针对中国,但多方不以为然。
美联社认为盖茨通过访问向中国传递出了微妙而肯定的信号:美国不会放弃它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和外交利益;俄罗斯《独立报》则直接认为“盖茨在亚洲建立反华屏障”。与此同时,美国媒体称,美国已将菲律宾视为在东南亚制衡中国的“枢纽”,并通过军事演练等方式正在那里精心增强军事存在。
● 菲律宾:美国制华的“龙潭”?
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网站2月26日的文章称,美国的分析家和战略家将菲律宾喻为“龙潭”,因为美国的多种研究得出结论:任何与中国可能的对峙—无论是长期的竞争还是突然对抗,菲律宾由于其地理位置都可以作为枢纽。报道对比了其他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可用价值:新加坡比别国更容易接纳美国,但国土面积狭小限制了美国的选择;印尼和马来西亚已拒绝美国要求驻军和军事行动的要求;美国的亲密盟友泰国,也拒绝美国在其领土上驻扎军舰、部署部队。
报道说,“不管对美国的态度如何,该地区多数国家不把中国简单视为一个威胁,因此拒绝可能激怒中国的战略”。
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1991年被关闭,但菲律宾媒体透露,美国正在菲律宾南部设立秘密的军事基地,那里设备齐全,菲律宾的军队都不能进入。
2002年11月,美国和菲律宾签署后勤相互支援协定,“答应美国将菲律宾作为一个在该地区军事行动的供给基地”。近年来,美国以训练演习、工程项目、人道救援等为名,向菲律宾派驻越来越多的军队、战舰和设备。仅2006年,就安排了37次军事演习,包括了6000多名美军。美军还在菲律宾修建军民两用设施,在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修建了机场、码头、道路以及其他设施。
在桑托斯将军城,美国修建了深水码头和菲律宾最先进的机场。“外交政策聚焦”认为,“美国在一个乘客和货物都较少的小城市修建这个现代机场,如果说不是为了潜在的军事用途很难解释得通”。报道称,从近年美国官员针对中国的言论可以看出,美国正着手用军事基地和其他形式的军事存在包围中国,谋取拉拢多个国家组建一个事实上的亚洲反华联盟。
菲律宾人对美军基地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敏感,时至今日,美军在菲律宾演习时还会出现示威活动。不过,民众对菲美军事合作的抵制正逐渐减弱,因为菲美联合军演、人道援助、义诊和工程活动等让普通人得到了好处,并且不需花费地方政府的资金就能帮地方发展。2006年,美军士兵史密斯因强奸罪被菲律宾法庭判刑,这在菲律宾历史上是第一次。分析家认为,美国担心如果涉案美军士兵坚持回国,会使菲律宾人认为畏罪潜逃,引发反美浪潮,进而危及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活动。
● 盖茨访中国周边国家引发猜想
“外交政策聚焦”披露美国加强在菲律宾军事存在之时,正值美国防长盖茨对澳大利亚、印尼、印度、土耳其进行访问。美国国防部网站2月 28日的文章称,当盖茨的飞机降落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9天的访问之旅已经使盖茨“精疲力竭”。文章说,行前盖茨伤了胳膊,握手都不方便,但盖茨称四国访问
非常重要不能取消。
美联社总结盖茨亚洲行的报道称,随着红色烈焰升空,美国海军击落一颗美国间谍卫星,盖茨以此开始了对亚太地区民主盟友的访问,“在更宽广的视野下,这次访问是一个对中国微妙且肯定的信号:美国不会放弃它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和外交利益”。随着美军新潜艇进驻关岛,其对东北亚的关心程度异乎寻常的高涨。
报道称,盖茨访问的国家处在中国军力发展的阴影下并且正面临中国大规模贸易市场的诱惑。俄罗斯《晨报》称,美国将印度纳入自己的影响轨道是其构建大型亚洲带的步骤之一,这一区域从土耳其经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到东南亚。
在访问中,盖茨公开表示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军事联系并非针对中国,但很多媒体和专家并不相信。路透社认为,中国崛起是盖茨关注美亚联系的因素。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同行的官员表示盖茨访问印度、澳大利亚、印尼三个民主国家绝非巧合”。报道还注意了美国在印度商讨导弹防御,认为这“可能引发军备竞赛”。澳大利亚官员承认与盖茨的会谈中“谈到中国”,媒体还传出盖茨谈及美国向澳大利亚出售F-22的可能性。
在雅加达,美国承诺协助印尼开展国防改革,提高其海空国防能力,印尼国防学院院长穆拉迪接受《雅加达邮报》采访时说,美国接近印尼主要是针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盖茨在印尼发表演讲时表示,“目前亚洲的战略版图出现了新的权力中心,同时也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对美国的国防策略构成挑战”。
《印度日报》的文章称,“已故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如果知道印美成为军事伙伴可能会从椅子上跌下来”。文章将盖茨访印称为“基于利害关系的婚姻”,认为“这是围堵中国的一次努力”。《纽约时报》称,五角大楼官员说盖茨与印度官员会谈中,讨论中国的时间比花在印度的老对手巴基斯坦上的时间还多。
● 营造制华联盟“诱人”但不实用
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所长班讷吉将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盖茨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重新部署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冷战后,美国逐渐把它的全球战略重点东移,从欧洲向亚洲转移,其中东亚是战略转移重点。
在这次部署中,美国不仅巩固与传统盟友的军事关系,还竭力拉拢新的同盟者,印度就是一个重要对象。过去几年,印度虽有和美国结好之举,但在结盟问题上总是态度游移,为把印度套牢,美国此次花了心思,不仅想把“小鹰”号航母送给印度,还想和印度共同开发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印度资深外交官巴德拉库玛在香港《亚洲时报》上撰文称,印美超过100亿美元的战机合同的重要性不只在商业上,还将确保美印军事合作变得不可逆转。
班讷吉说,“这都是印度所急需,但印度不会目光短浅到将自己绑到美国的战车上”。巴德拉库玛提醒印度,美中经济的相互依赖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平:华盛顿任何想伤害中国的意图都将伤害到自身,因此,“盖茨访问新德里将是对印度战略家的一个现实考验”。
2005年以来,美国防部一直在进行全球军事基地调整。在积极调整驻日、驻韩美军的同时,美国大力加强在关岛地区的兵力部署,12架 “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和一个中队的F-22A“猛禽”战斗机也将落户于此。美国的战略轰炸机从这里起飞到朝鲜半岛只要5个小时,到台湾仅需3个小时。
美军核潜艇从关岛出发,到中国大陆沿海、台湾和菲律宾周边只需两到三天。美军14艘能携带核武器的“俄亥俄”级核潜艇中将有多半部署在太平洋,布什政府积极构建的导弹防御系统也采取先亚太、后欧洲的步骤。兰德公司军事分析人士哈洛伦针对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举动评论称,“这些举动许多意在遏制中国。如果中国变得好战,你便处于一个可以对此有所作为的位置上,尤其是这个地方还有潜艇和航母。”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月28日的报道将在邻国组建特别联盟约束、围困快速崛起的中国称为“颇为诱人的想法”,但却对前景表示悲观。这篇题为“遏制中国再次遇阻”的文章称,组建联盟的魅力在于操作简单,它基于一个古老的原则:我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但中国周边国家没有一个说中国是自己的敌人”。
很早的时候,像韩国这样的中国重要邻国就明确表示,他们不会参与任何遏制中国的联盟。报道还称,“中国自己也有外交眼光,可以预见到被包围的危险并尽一切力量瓦解这种包围”。这也是遏制中国的策略从未得以充分施展的原因之一。(本报驻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特派特约记者 任彦孙天仁 庄铭灯•章名岂) ▲
“三位一体”是中国核武器未来目标
http://news.ifeng.com/mil/4/200803/0316_342_443259.shtml
2008年03月16日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对于中国核武库的真实实力,西方军事界有着诸多猜测。3月6日,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AS)的核问题专家汉斯•克里斯滕森,结合五角大楼刚刚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以下简称《军力报告》),撰文分析了中国核力量近两年来的发展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近日就美“中国军力报告”答记者问时说,美方的这个报告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严重歪曲事实,干涉中国内政,违反国际关系准则。中方表示坚决反对。本报将克里斯滕森的文章重点内容编译如下谨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中观点。
● 陆基弹道导弹稳步增长
文章认为,陆基弹道导弹部队是中国最可靠的战略威慑力量。文章指出,中国的洲际导弹数量目前正以稳定速度增长,大约10~20枚DF-31和DF-31A型导弹在过去一年中投入使用。考虑到前者的射程偏短,“二炮”今后可能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射程超过 1.1万公里的DF-31A上,以确保可以一次性地将大约100枚分导弹头投射到西半球。
由于洲际导弹造价昂贵且数量不足,中国在应对发生在周边地区的事态时,将更多地选择DF-21型中程弹道导弹。据信,这种射程2000公里的导弹主要部署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基地当中。根据商用卫星照片分析,中国在2007年内部署的DF-21总数在 40~50枚之间,其中大约2/3装备核弹头,其余1/3搭载常规弹头。
此外,文章还特别提及了去年下半年现身的某新型导弹的情况。从流传于互联网上的图片来看,该导弹使用 10轮重型越野车作为运载平台,外观也和DF-21有所不同,一些媒体称其为DF-25。不过,克里斯滕森本人对此持保留态度。他表示,五角大楼在《军力报告》中并未提及这种导弹,一些看过资料的情报人员也不愿武断地就此作出评估。文章作者据此认为,所谓的“DF-25”并非全新开发的型号,而只是现有 DF-21的改良版本。在安装特殊的探测设备后,该导弹可能对活动在东亚地区的美军舰队构成潜在威胁。
● “三位一体”将是未来目标
是否拥有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是决定有核国家作战体系完整性的关键。对此,作者引用《军力报告》的说法指出,具有“中国战斧”之称的DH-10型巡航导弹已经形成作战能力。除了陆上发射外,DH-10还有供空军使用的型号。情报显示,中国目前正在对H-6轰炸机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在机翼下携带6枚该型导弹。这也意味着中国空军将摆脱只能依靠老式核炸弹的状况,第一次拥有对2000公里外目标实施远程突击的能力。
文章认为,在海上核力量方面,近来频频出镜的094型战略核潜艇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有些奇怪的是,尽管该艇的清晰照片早在几个月前就已曝光,但《军力报告》仍旧语焉不详,让克里斯滕森感到颇为不解。但也有分析认为,094型潜艇配备的JL-2型导弹同样存在射程不足的问题,在太平洋中部发射才能覆盖美国本土,从而增加了使用的局限性。另外,对于这些潜艇的战备巡逻情况,美国军方也未能获得可靠的情报。所以,尽管中国海军已经具有了相对先进的“硬件”,但能否在短时间内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核反击能力,眼下仍然是个问号。
作为总结,作者再次引用《军力报告》的内容强调:得益于二炮部队的逐步增强和新型战略核潜艇的下水,中国的核武库规模自2006年以来“膨胀了三成之多”。不过,考虑到过分陈旧的第一代核武器将在今后几年内大量退役的因素,应该认为这种增长主要是出于更新换代的需要。从长远来看,一个小而精干、能够满足最低限度威慑要求的核武库仍是中国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