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30件大事之一:30、2007年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今 日 看 点 : 2008-02-18 ▲◆★●■
一百多中国教授在英国让人“刮目相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瞭望》文章:大部门循序渐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瞭望》文章:大部门体制的国际借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改革再次转型需“忧患意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习近平已接任北京奥组委主席
http://www.zaobao.com/zg/zg080216_508.shtml
俄轰炸机逼近美航母内幕:曾让美军十分难堪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16/0934485609.html
美国逻辑:中国太空试验有罪美军击落卫星有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16/0934485609.html
为安全打卫星 没人会相信
http://www.newssc.org/gb/Newssc/meiti/cdsb/gjxw/userobject10ai1377648.html
台湾担忧大陆已经掌握其绝密军事情报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11052771/20080216/14674635_1.html
青藏铁路推动中印谈判进程?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4/62/20080215/14673120.html
一百多中国教授在英国让人“刮目相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08年2月16日电/中国驻英大使傅莹称,旅英学者是海外中国学者当中一支非常突出的队伍,现在有一百多位中国教授活跃在英国学术界和科研界,“让英国人刮目相看”。
据新华网报导,中国使馆十四日晚举行春节招待会,邀请旅英华人教授做客。根据有关统计,目前有一百多位来自中国的学者被英国大学聘请为教授,其中一位教授被聘为皇家学会院士,一位被聘为皇家工程院院士, 还有不少教授被聘请为英国大学的副校长、系主任、科研中心主任等。
傅莹说:“我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英国留学,知道能在英国做一名教授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竞争很激烈。”她引述英方统计称,在英国的外籍科研人员当中,中国人最多,在英国大学的非英籍教学人员中,中国教师的数量居第四位。
另外,英国首相布朗上月访华时表示,二〇〇一至二〇〇五年,英国学者与中国学者合着的论文达到五千五百篇,超过英国与任何一个欧盟国家的合作数量。傅莹说:“我知道这些合着中中国学者的创意和贡献是比较大的,实际含金量很高。”
布朗希望到二〇一〇年中英学者合着论文的数量能够翻一番。傅莹表示,已经向英方主管官员建议,中英两国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包括鼓励更多的中国学者来英并与英方同行开展联合科研。
傅莹称,中国学者在英国的成就,是大家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对中英关系的贡献,为中国和华人社会赢得了荣誉和尊敬。她还表示,“每一位旅英中国教授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大家可以向英国朋友介绍客观和真实的中国。” ▲
《瞭望》文章:大部门循序渐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激起党政官员、专家学者、社会民众、新闻媒体等众多阶层的多重想象与期待。
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以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先导,依托大部门体制重构政府权力结构和组织体系。最后的方案虽然只有等到3月份的“两会”才能公开,而各种信息已将可能要组建的“大部门”勾勒出了一个梗概。种种迹象表明,大部门制的改革,将按循序渐进原则,逐步解决当前行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 大部门体制改革将循序渐进
从目前来看,大部门体制不会一步到位,只会是选择试点部委,积累经验,逐步推进。经验可以积累,改革不容试错,否则引发政策回潮,容易导致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步伐受阻或者使大部门机构改革方案半途夭折。因此,以大部门体制为核心的政府机构改革需要目标明确、通盘规划、稳步推进。
▲首先,大部门体制变革一定要自上而下进行,对于任何的自下而上方式进行的试验都要慎重。行政管理体制是纵横交织的职权分配,要求的是统一、协调,如果中央没有进行部门整合而地方先行,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势必造成政策执行上的上下不一致、政令中梗阻的状况发生。
▲其次,构筑大部门体制需要对政府机构设置进行通盘考虑,充分考虑管理要素、行政任务和实际需要。大部门的设置要把破除部门利益、裁撤冗余的议事协调机构、减少部门行政副职等问题作为统筹的要点,放在重塑政府权力结构的大目标下进行衡量。
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组成部门大多都维持在15个左右,基本上都是按照管理要素将密切相关的行政事务划分并设置为一个部门。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所面临的行政任务是不同的,更何况执行这些任务的方式还受政治体制的影响。任何政府机构的规模与组织都必须与其面临的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历史趋势相适应。部门职能整合、机构裁撤只是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手段,不是最终目的,部门的数量也不见得就是衡量机构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尺。部门的数目多少,取决于政府事务的范围和部门设置的组织方式、行政程序以及规模大小,这些都与职权划分的原则有关。部门设置要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不能惟“大部门” 是瞻,而应效能型与协调性相统一,不能顾此失彼。
▲第三,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职能整合、权力集中可以带来高效的行政决策,但是必须与机构分权、组织分权、地方分权相结合。
大部门体制改革也需要同事业单位改革同步推进,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进行。
同时大部门内部可以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的行政分权原则进行职能机构的配置和设计,重构政府组织体系,适应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目标。
▲第四,处理好大部门改革的通盘规划与分步骤推进改革方案的关系。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是政府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应当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整体方案,明确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而不能采取没有明确的整体方案和目标的“先进行试点”的操作方法来推进,避免大部门体制改革在与部门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半途而废。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大部门体制推行的复杂性,克服部门利益膨胀的弊端,同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等制度,制定出一个先易后难、先整合后精简的分步骤推进的改革计划。
▲第五,发挥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促进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程序要公开、透明,摒弃过去若干次机构改革决策的神秘主义做法,充分吸收专家和相关人员参与,进行民主商议和科学论证。行政过程的透明化实际上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避免利益集团的干扰,从而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正当性。
此外,政府机构改革应当循着法制的轨道来开展,不仅应将“大部门模式”的机构改革成果法制化,更应当加快行政组织法制建设的步伐,适时修订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为建构法治政府奠定基础。
● 破除部门利益牢笼
当前我国已经历史性的步入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全球化的格局之中,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病已经暗示了机构改革的难题,为此必须未雨绸缪,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开展运筹帷幄。
改革从来都不是在和风细雨中进行的,无疑是充满了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激烈的权力角逐。部门利益、个人权力乃至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都可能成为大部门体制改革的阻力。实际上,目前政府管理中出现的职能交叉、决策成本高、协调困难等问题,除了机构设置本身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以外,背后则是现实的部门利益在作祟,即所谓“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的现实格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几乎所有的改革都由政府主导和推动。政府主导往往就是部门主导,比如国企、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