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怕中国在北京奥运办完后解放台湾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30件大事之一:242004 保护私有财产入宪

2004314,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写入宪法。它适应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客观需要,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加强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2008-02-12 ▲◆●■

中国应有国家应急机制

http://www.zaobao.com/yl/tx080211_502.shtml

中国与乌克兰研发安70另有深意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291294.html

抗击雪灾、中国可学习西方做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国怕中国在北京奥运办完后解放台湾

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135/35/73/1_1.html

反潜战力不足 台军担忧解放军潜艇近海出没

http://www.stnn.cc/glb_military/200802/t20080210_729267.html

喜闻卸任省级官员发挥“余热”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84714785

中国应警惕冲击性事件影响经济增长目标

http://news.sina.com.cn/c/2008-02-10/171814921913.shtml

学者分析官德失范六表现:"官场病"败坏社会风气

http://times.voc.com.cn/CommonFiles/Go/?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8/02-05/1158041.shtml|-|1142912|-|280|-|8

一九六九年,北京高干大疏散:苏联大军压境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5203

中国应有国家应急机制
http://www.zaobao.com/yl/tx080211_502.shtml

(2008-02-11)● 解滨(堪萨斯)全球关注的中国特大暴风雪所造成的空前破坏尚未结束,许多学者已经开始找原因,归纳教训,提建议了。有人指出:中国的基础设施还是太脆弱;有人批评说,这一次天气预报实在是很糟糕,缺乏预警能力;还有人愤怒地指责:各地政府的反应太慢。

  笔者并不完全同意这些说法。笔者认为,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经济建设成果卓著,但这次特大暴风雪却暴露了一个问题:中国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应急机制。确切地说,国家应急系统似乎还停留在许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现在是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时候了。  

● 科学高效的应急机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的目的并非防止任何特大自然灾害的发生,而是要在对这些特大灾害事先做好准备,一旦灾害发生,将其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人类目前对于许多自然灾害都无法去预防或避免,有的甚至无法准确预报。像特大洪水、雪灾、旱灾、火灾、海水突然上涨、疾病大规模流行等灾害在各国都有可能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但是,任何国家,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都可以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破坏。那么,中国应该如何去做这件事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 一、基础设施如铁路、高速公路、电网、水坝、能源供应、水源供应、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行业,要按照各自行业的特征进行详细的灾难风险评估,找出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建立各自的服务持续计划(BCP)和灾难恢复计划(DRP)。各个基础设施行业中的各个企业或事业单位,也应该建立各自的BCP和DRP。这些计划不但要建立,而且要定期测试,并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加以充实、修改。

  ◆ 二、在战胜大规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往往要牵涉到跨企业、跨行业、垮省市的协同努力。这就需要一个机构来协调。如果这样一个机构总是在灾难出现后成立,其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中国应该成立一个类似美国FEMA那样的国家应急管理中心。这个应急管理中心平时的功能是经常性地进行国家大范围的风险评估,找出对国民经济和民生具有重大影响的行业和企业、事业单位,协助和指导这些行业或机构提高预警能力,建立BCP和DRP,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级的BCP和DRP。

灾害发生后,这个国家应急中心的作用,就是为中央政府提供最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方案,具体领导和协调各地、各行各业的抗灾和应急工作,迅速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及时处理各种难题。临时指挥中心虽然也会奏效,但往往会把最宝贵的时间浪费掉,而且效率也欠理想。  

● 考虑各种灾害的可能性  

  ◆ 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慎重考虑各种灾害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出现“一失皆失”的那种布局,提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规划建设每一个基础设施工程时都要留有余地,预防万一。

  比如说,在“春运”的计划中一定要事先考虑好各种可能的意外,规划高速公路时要充分考虑万一公路中断后车辆通过其他局部公路绕路或疏散方案,避免成千上万车辆滞留数日,城市供应中断的局面发生。在建造煤电厂时要考虑万一供煤发生障碍情况下的电力供应问题。一个区域要至少有两种不同的电力生产企业,比如说水电、核电并存,防止一种电能中断导致该区域彻底失去电源的情况发生。银行的中心数据库要在几百里外设立数据备份中心,防止由于火灾或风灾摧毁了数据中心,而失去所有用户数据的情况发生,等等。

  ◆ 四、从上至下建立全民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比如说,在龙卷风高发区定期在学校和企业、事业单位拉警报演习;在各地电视台、电台定期测试紧急讯号;在地震高发区确保各大建筑物的基本抗震能力,在各大医院定期测试紧急供电系统,等等。

  也许有人会说,建立这样一套国家应急机制一定要花不少钱。中国还在发展,钱应用在“刀刃”上。实际上,在灾害未发生之前对于灾害进行充分准备,不但不会浪费钱,反而更能省钱。我们知道,花钱买保险并不等于浪费。这道理是一样的。

中国有能力养活13亿人口,有能力举办奥运会,有能力把宇航员送上太空,就一定会有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在任何规模的灾难面前保障基础设施的运转,保障老百姓的基本需求,避免出现最坏的局面。▲   ●作者是美国斯普林特(Sprint)通讯公司信息安全专家

中国与乌克兰研发安70另有深意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291294.html

    08/02/2008: 长久以来,中国解放军快速投射军力的水平一直为西方所诟病。最近创刊的台湾某军事杂志重点报道「运–9」等大型运输机发展计划,展望「运–9」飞机将可以有每年二十架的量产;而乌克兰研制的「安–70」可能请中国加入合作研发,甚至加大其载运能力。以上述两款大中型运输机为基础,再积极引进较熟悉的俄国「伊尔–76」,解放军第十五空降军将获得投射到境外二千公里范围的战略进攻能力。

不过,鉴于台湾海峡只有不足两百公里的宽度,航程六、七千公里的「安–70」和「运–9」未必有用武之地。

据公开资料显示,共军空运主力靠二十架「伊尔–76」、约五十架仿造苏俄「安–12」的「运–8」战术运输机和二十余架「运–7」。即使倾尽全力空投也就是一个旅的水平。在「和平使命2005」的中俄联合军演中,落力表演的「伊尔–76」立即获得三十四架定单,不料俄罗斯却不能按合约交货,更坐地起价。

一厢情愿的亲俄派也被迫另找出路。幸而前苏联有相当部分大型飞机生产力在乌克兰境内,包括性能比「伊尔–76」更优越的「安–70」,本来由乌克兰与俄国合作研发,但由于经济及政治等等原因,普京集中力量改进「伊尔–76MF」。渴望挤进欧洲市场的乌克兰又有当地「A–400M」中型军用运输机已经大量生产服役,「求机若渴」的中国同乌克兰一拍即合大有可能。

「安–70」续航距离达六千六百公里,比「伊尔–76」远一千九百公里。据称中国想将其发动机换为四个大推力涡扇式引擎,第十五空降军的快速反击能力将有质的飞跃。台湾专家还暗示「安–70」采用先进的线传操纵系统和数字化航电系统,并配备先进电子对抗设备,善于仿造的中国航空界不会「入宝山空手回」。▲

抗击雪灾、中国可学习西方做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0: 中国人常说要“放眼世界”,误读世界就无法融入世界,唯有正读世界才能加快中国的国际化进程。

  当下,逾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雪,令重灾区湖南、安徽、贵州、江西、广西、湖北的灾情持续,更朝着华东地区江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