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2019–12–28(上午版)▲◆★●■☆
新三国演: 一张欢颜照背后的各自算计★★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26/8973760.html
山东舰再穿越海峡 2020台湾或成“火药桶”?★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26/8973686.html
两艘美舰通过台湾海峡,第7舰队耍了个小动作★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8/25/8617869.html
中国高层正式发文 户口制度开始全面松动★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26/8973927.html
新三国演: 一张欢颜照背后的各自算计★★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26/8973760.html
国际观察 2019-12-26:“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用之来概括中国在朝代更替中分裂与统一的周期性规律。
鉴于成都是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蜀国都城,不少舆论将这次的中日韩峰会比作”三国演义”。
中日韩领导人峰会12月24日在中国四川成都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就未来十年三国合作展开讨论。
作为本次峰会的东道主,李克强也用了《三国演义》的桥段,他说:今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召开,而成都让人联想到中国名著《三国演义》。
不过,他强调,《三国演义》所指的是中国内部纷争,而非当前中日韩现代国与国的关系。他说: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讲的是中国内部的纷争,不是中日韩三国今天这样一个在现代世界的国与国的关系,我们没有这样的误解,并不想利用《三国演义》里面有些你争我斗、尔虞我诈的办法,但是《三国演义》里面所显示的智慧,显示的诚信,这是我们愿意共同吸纳的。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说,中日韩三国并非三国时代的魏、吴、蜀,不是相争关系,并称希望携手共筑“新的三国时代”。
据悉,李克强、安倍晋三及文在寅当天在会议中,讨论经贸合作及地区等议题,三国同意定未来10年的合作展望,争取尽快签署东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并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此次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面,是在中美摩擦不断的背景下举行,也是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建立后的第八次会议。三人上一次会面是2018年在日本东京。前往成都前,文在寅和安倍晋三于23日分别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会谈。
李克强提出,三国应确保明年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中日韩自贸区(FTA)谈判取得进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支持,指要力争早日签署。
他们还承诺,将通过对话方式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
中日韩三国长期受历史遗留问题困扰,近年三国关系反复不定。中日韩能否通过此次峰会化解彼此分歧,推进共同合作,尤其是实现RCEP的成功签署,以及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是很多人的疑问。
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并肩而行走出会场,神情愉悦。(微博@日本国驻华大使馆)
对于这次峰会,很多人原意拿一张峰会期间三国领导人的合影照片,来形态展现中日韩关系的良好前景。这张照片是会议结束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并肩而行,脸上露出欢笑,这么意气风发的合影在领导人会晤中很少见。中国资深媒体人“牛弹琴”用“中日韩历史上最喜感的一张照片,没有之一”来形容。
这张照片是由日本首相官邸提供,发布在日本驻华大使馆的官方微博上,并配文,“第八届日中韩领导人会议番外篇,会议结束后三位领导人并肩而行,神情愉悦。”此举无疑表明,日本方面对于中日韩会谈的结果颇为满意。
但显然,仅凭一张照片并不能说明问题。“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无疑,中日韩彼此之间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中日韩产业链紧密相连、经济结构高度互补,如果可以尽快签署中日韩FTA,无疑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产业互补性,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
中日韩联合研究项目的研究表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可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提升1.1%至2.9%,日本提升0.1%至0.5%,韩国提升2.5%至3.1%。
相信三国也愿意基于利益建立紧密关系,甚至不排除在未来一段时间三国关系进入“蜜月期”。
但也要看到,中日韩之间并非只有共同利益。回顾过去20年的合作历程,三国合作虽起步早却进展缓。自2008年以来,三国首脑会议只举行了八次,在此期间,有四年首脑会议停摆。首脑会议不能按时召开,召开后又难以达成共识,达成共识后又不容易履行,这是中日韩存在分歧的写照。
2012年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日韩正式签署投资协定,并一致同意在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但随着当年钓鱼岛、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相继发酵,中日关系、日韩关系双双遇冷,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未能如期启动,首轮谈判比预期推迟了一年。
接下来的2013年、2014年,中日韩未进行领导人会议,自贸区谈判也没了政治推动力。而此后,2016年韩国部署萨德导弹、2017年韩国乐天集团支持部署萨德,中韩关系自贸区谈判的进度再次被延缓。2016年、2017年也未进行领导人会议。
而近期日韩双边关系的恶化,也给中日韩多边贸易谈判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的阴影。
至于何时可能达成中日韩FTA,这必须要等到RCEP达成之后。“虽然三方都愿意让其发生,但现在说具体什么时候能够达成还为时尚早”,观察人士指出。乐观的是,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的成都峰会,释放出来了强烈的积极信号。让很多观察家坚定了对FTA的建立,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未来的信心。
“东北亚过去一年是冲突主导,这个会议本身就显示各方重新希望寻求以合作为基点的关系,”香港岭南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张泊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成做不成是一回事,只要各方都显示出积极意愿,这个做法本身就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当然,中日韩之间也各有算计。美国持续对中国进行贸易打压,虽然中美的第一阶段阶段贸易协议已经接近达成,但谁也不能保证中美之间不会再次出现变数。中日韩FTA,对于中国而言明显能够一定程度上消解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遭受美国贸易打压的不止中国,特朗普政府还不惜提高关税和启动贸易调查等强硬措施,对日韩进行贸易打压,导致日韩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更加艰难。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中日韩急需通过合作加强区域一体化。
对于日韩而言,走进中国无疑也能够成为他们和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韩国和日本在美军驻留军费问题上,都跟美国产生分歧。一个400%,一个300%,华盛顿“狮子大开口”引发韩日的反弹,韩国反应非常激烈,日本则一口拒绝。
这些都促使中日韩重新坐到谈判桌上,相谈甚欢的前提和背景。
目前来看,RCEP基本已经成型,接下来,就看中日韩自贸区了。实现这一点,符合中日韩三国的国家利益,甚至东亚的整体利益。当然,过程中肯定会有波折,这对于中日韩三国的决策者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的考验。中日韩之间的“新三国时代”可能真的要来了。▲◆★●■☆
山东舰再穿越海峡 2020台湾或成“火药桶”?★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26/8973686.html
国际观察 2019-12-26:
12月26日 ,解放军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护卫舰只的伴随下穿越台湾海峡向北航行。目前正值台湾总统大选前夕,台湾外长吴钊燮此前称,北京出动航母意欲干预台湾选举。国台办原副主任王在希则于近日表示,”大陆没必要太关注台湾选举谁输谁赢,因为最终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是大陆”。
法新社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指出,”山东舰”穿越台湾海峡的时机刚好选在台湾总统大选举行前夕。明年1月11日,台湾将举行新一轮总统大选。根据目前的民调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现任总统蔡英文的支持率高于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
稍晚些时间,台湾总统府呼吁,维持两岸、区域间的和平稳定,是两岸双方共同的责任与目标,”北京当局应善尽国际责任,共同为两岸、区域间的安全与福祉做出贡献”。
今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完全国产的航空母舰,同时也是现役第二艘航母正式交付使用,并宣布正式取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舰”,舷号为”17″。
China Hainan | Chinas erster selbstgebauter Flugzeugträger in Dienst gestellt (Imago Images/Xinhua/L. Gang)
上个月,当时还尚未正式交付使用的”山东舰”就曾通过台湾海峡。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新闻例会上表示,”中国的舰艇编队在自己的家门口进行正常的例行训练,没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但当时”山东舰”穿越台湾海峡引起了美国在台协会的担忧。台湾外长吴钊燮在Twitter上发布推文称,北京此举意欲干预台湾选举,”但选民绝不接受恐吓”。
据台湾国防部公布的信息,过去三年间,解放军航空母舰总共6次穿越台湾海峡。最近的两次均由”山东舰”完成。一次是从北向南通过,一次是从南向北穿过。
台湾中央社引述熟悉国安人士话称,中国选在总统大选前2周,让最新的航空母舰”山东舰”穿越台海,周围应有多艘作战舰伴护,舰上并载有多架处于战备状态的歼15战机。这是以”准航母战斗群”的姿态展示武力,高调提醒国际社会不要轻忽台湾选举过程中,中国的态度及角色。这位人士还表示,北京此时”大秀军事肌肉”,也是对台湾选民的一种”威吓”。
不过几天前,《环球时报》举行的2020年年会上,在讨论”两岸大势:2020统一关键节点?”的环节中,国务院台办原副主任王在希表示,”大陆没必要太关注台湾选举谁输谁赢,因为最终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是大陆”。他在会上说:”用什么方式来统一,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实力、我们的决心以及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从宏观来讲,国民党选胜了,两岸关系会缓和,但是统一的时间更长。民进党继续执政,两岸关系会紧张,但有可能加速统一的进程。”
还有报道说,解放军原南京军区副司令、中将王洪光也在上文提到的年会上表示,他认为台独势力已经在台湾占了多数,统派被边缘化,且这个趋势无法逆转。另外,他认为和统的窗口在台湾已经关闭,大陆民众与台湾民众在统独问题上的意见背向而行,渐行渐远。▲◆★●■☆
两艘美舰通过台湾海峡,第7舰队耍了个小动作★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8/25/8617869.html
环球时报 2019-08-25: 23日,美国两艘军舰由南向北航经台湾海峡,这是今年美军舰第7次通过台湾海峡。与以往不同的是,美国第7舰队在社交媒体张贴驶经台湾海峡时相关照片,这被称之为美国首次对外公布经过台湾海峡时的监控画面。
23日,包括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登陆舰“绿湾”号在内的的两艘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从2018年7月,美国军舰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以过台湾海峡的实际行动展现美国对自由开放印太区域的承诺,至今已经十次通过台湾海峡。
对于美舰过台湾海峡一事,国观智库副总裁兼国际军事行动法中心主任田士臣海军上校(退役)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曾表示,台湾海峡属于国际海峡,在中国领海之外有着宽阔的位于中国专属经济区水域的国际航道,包括美国军舰在内的所有外国军舰在国际航道内都享有类比公海海域的航行自由。
也因此,对于美军舰过台湾海峡,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国台办对此事都是低调回应,而随着美军舰过台湾海峡的常态化,此事的热度持续降温。对于刚刚发生的第7次,没有官方部门对此回应。一贯长于舆论造势的美国却不肯放过这种机会。
24日,第7舰队在脸书上公布“绿湾”通过台湾海峡时,指挥官在驾驶舱监控海面的照片。从画面中可以看到, ‘绿湾’号的舰长和两栖部队指挥官在船舰驾驶舱中,监测台湾海峡海面的情况。有趣的是,这些照片配文表示,“ ‘绿湾’号舰上官兵持续从舰桥监看相关目标。‘绿湾’号隶属第11两栖战队指挥部,在印太区域作业,以强化与伙伴间的作业互通能力,担任一支能因应各种突发状况的备便反应部队。”然而,在编辑记录中却能看到此前文字为“‘绿湾’号直接穿过台湾海峡,兑现美国对自由开放印度-太平洋的承诺。”
美国的这条删改过的贴文引发台湾媒体关注以及台湾网友的狂欢,在这条帖子下面台湾网友对于驶经台湾海峡美国军舰的感恩,并呼吁美国军舰在台湾港口停靠补给。
对于美国这种做法,一位相关专业人士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台湾海峡本来是可以正常通行的国际海峡,美国军舰这两年时不时地用军舰过台湾海峡显示自己存在,达到特殊目的,传递信号。相比,解放军在美舰过台湾海峡时都是低调处理,除了进行常态化跟踪监视,并没有其它更多渲染。现在,美国海军对于中国的“无视”,有点失望,因此每次都尽量变一点花样、比如更换舰艇、张贴照片等等出来吸引舆论关注,这对于中国而言都是无用功。今年3月份,美国首次派遣海岸警卫队“伯索夫”号巡逻舰通过台湾海峡。
美舰这种做法在显示存在的同时,也曝光了其过台湾海峡时的观测手段和等级。这位人士根据美军舰曝光的照片分析,从美舰观察瞭望的器材来看,美军的装备水平和中国舰艇部队相应的观测器材没有什么明显不同。同时,这些照片也说明美舰在经过台湾海峡时保持了高度戒备。这说明美军也明白过台湾海峡是一个敏感行动,遭受到合理的跟踪监视,页次必然提高航行时的安全戒备,提高观测瞭望的等级。▲◆★●■☆
中国高层正式发文 户口制度开始全面松动★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26/8973927.html
RFA 2019-12-26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办近日发文,要求全面取消城市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并放宽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RFA资料图片)
中共高层近日发文,要求全面取消城市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并放宽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学者认为,当局此举是为了加快城市化,增加购买力,以挽救持续低迷的中国经济。
新华社本周三(25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提到,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毕业于北京航空大学的学者马强周四(26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当局的这项新措施不是为了增加城市农民工的就业,而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取消30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不是希望大城市人口流入小城市,也不是解决农民工的生计,主要是解决城镇化的问题。在党国看来,城镇化是解决目前经济困境的出路,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城市,拉动消费。”
对于当局首次使用“取消限制”来调整城市户籍政策,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这是政府顺应城镇化进入新形态的现实需要,他说:“从城镇化的趋势来说,人们还是愿意去大城市、特大城市。这是一个规律。”陆杰华认为,为劳动力和人才人为地设置壁垒,不符合城镇化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情况。
2009年开始,中国GPD增速从当年最高峰的12.2%下跌至2019年约6%,足足下跌五成。今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受进出口贸易萎缩、房地产市场萧条以及停滞性通胀等不利因素影响,引发民众不停地抱怨,比如看病贵,食品贵等。
中国当局正在尝试以各种方式,力求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学者马强说,新政策看似诱人,恐怕行之无效:“这个政策没有先决条件。虽然没有纳税、买房、居住多长时间、工作多长时间等先决条件,但是这个设想最后也会落空。因为大量的农民工在城市失业以后,没有能力再回到城市,去拉动城市消费的。”
今年三月开始,中国不少大中型企业纷纷裁员。首先是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裁减200多名中层干部,裁员比例大概为10%左右,滴滴宣布裁员2000人,为总人数的15%。其次,京东被曝裁员8%,超过一万人 。
江苏网络评论人士孙涛对本台说,当局经济负担最大的,应该是国务院企事业单位,这些部门每年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很大一部分:“他们的收入很高,估计还要加工资,我从来没有听说有公务员下岗,我也没有听说这个集团内有很多岗位撤掉,还不断成立新的部门。按道理来说,如果大批的人已经失业了或者说大批的农民工回乡了,你应该裁减不要的部门。”
面对大量的失业人口,近期中国国务院曾发出有关《意见》。其中规定打算裁员的企业,必须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相关情况。意见还提到,要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各地区要第一时间处置因规模性失业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