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俄罗斯为何大规模炫耀军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30件大事之一:192001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011110,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世贸组织成员在乌拉圭回合作出的所有承诺都是中方的权利,中国将享受多边贸易体系多年来促进贸易自由化的成果,享受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享受的权利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但入世也给中国政府和企业带来挑战,对政府加快转换职能,依法行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 2008-02-07 ▲◆●■

外媒关注中国补助核试验人员

http://topyl.com/view.php?fid=DBXW&id=2699218

世界有关专家对中国雪灾成因看法不一

http://topyl.com/view.php?fid=DBXW&id=2699232

东海油气资源 中日考虑平分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4914

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未曾见报的两句话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4919

越南脚踏中苏两船 埋下中越反目祸根

http://www.stnn.cc/reveal/200802/t20080205_728294.html

军队新一届政协委员 多熟悉台海事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深度分析:俄罗斯为何大规模炫耀军力?

http://news.ifeng.com/mil/4/200802/0204_342_392905.shtml

《卓依婷 恭喜发财 专辑 MTV

http://www.56.com/w34/play_album-aid-849973_vid-OTA1MTI2Ng.html

恭喜你发财刘德华

http://www.56.com/p78/v_NDIyODIxMzE.html

 

外媒关注中国补助核试验人员
http://topyl.com/view.php?fid=DBXW&id=2699218

  这则来自中国国家新闻媒体的报道很快就引起了境外媒体的关注。路透社、《纽约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等媒体称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公开承认这项新的福利措施。

  路透社表示并不清楚是什么推动这项声明的发布,也不清楚这笔补助是否包括受到核试影响的军民的医疗成本。路透社在报导中暗示最近几年,中国退伍军人在离开部队之后对于工作机会和福利并不是很满意。《纽约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认为中国政府对自身核武器计划高度保密,对进入罗布泊核试验场和周边地区进行了严格限制,二者在报道中均指出,美国政府向因为核试验放射性尘埃导致健康问题的人支付赔偿金,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退役军人也在争取类似的补偿。《国际先驱论坛报》还引用了中国官员的表述,称政府在2007年拨款10多亿元用于建设伤残退伍军人住宅并帮助退伍人员寻找工作。

  印度媒体对于这则消息同样很感兴趣。《印度时报》网站在报道中称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政府向受核试验影响的军民发放补助反应强烈。该报道指出中国官员并未说明受到核试验影响的具体人数,但据知情人士提供的信息,至少有数以千计的人受到影响。《印度时报》网站称尽管国际研究机构曾多次打探详情,但关于中国的核试验及其崛起为核大国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

  ● 西方国家也有类似问题

  正如境外媒体所指出的,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参与核试验的国家也面临着如何补助受核试影响的人员的问题。美国向由于放射性尘埃导致健康问题的人支付赔偿金,而英加等国的退役军人也在争取获得补偿。

  一次非官方调查发现,约有22000名老兵亲眼目睹了从1952年至1967年的英国历次核试验,在他们中间仅有3000人得以幸存,其中多数人患上了各种与辐射相关的疾病。而这些受害老兵后代的畸形出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0倍。然而一直以来,英国政府对于当年核试验对老兵们的伤害却矢口否认。

  据英国媒体去年12月底的报道,1957年5月15日,英国投下了本国第一枚空投氢弹,皇家空军少校斯蒂芬•普雷曾亲自驾机穿越蘑菇云,收集辐射尘埃样本。由于受到核辐射,斯蒂芬患上白血病于1996年去世。他的家人日前在整理遗物时,从其留下的绝密报告复印件中得知当年他从事核试验的真相。这份封面上写着“最高机密——仅供英国参阅”的报告详细记录了1957年5月间,斯蒂芬是如何将12桶核原料从英国本土护送至南太平洋圣诞岛的,以及他又是如何驾机穿越核爆炸云提取辐射尘埃样本的。对此,首相戈登•布朗公开表态称如果确有证据表明核试验对当年的老兵们造成了伤害,那么政府将欠后者一份“荣誉债”。

  2007年早些时候公布的一份报告则披露了加拿大士兵参加核试验的细节。根据报告,加拿大军队当时一共参加了29次核弹试验,地点分别在澳大利亚、内华达州试验场以及太平洋地区。共有约900名加拿大士兵在这些核弹试验和上世纪50年代加拿大乔克里弗核实验室事故中受到了辐射。当时的防护措施非常不到位,而很多士兵在强辐射地区一呆就是几个月。来自加拿大国防部的消息称,政府将考虑给这些执行特殊任务的士兵进行补偿。▲

世界有关专家对中国雪灾成因看法不一
http://topyl.com/view.php?fid=DBXW&id=2699232

http://www.topyl.com Top娱乐网 2008-02-05

  据英国《金融时报》2月2日报道,中国气象学家说,是拉尼娜现象导致了该国的极端降雪天气。迄今为止,雪灾在中国已造成至少60人死亡,全国大片地区交通瘫痪,而下周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国家气象中心主任董文杰说,拉尼娜天气会持续到2008年夏天。

  拉尼娜是一种循环性的全球天气现象,近年来大西洋的飓风、非洲和南亚的洪水等灾害都与这种现象有关。

  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位负责人鲁帕库马尔?科利说,对于中国冬季雪灾与拉尼娜现象的关系,气候专家有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他说:“拉尼娜现象造成东亚寒冷天气是一种教科书式的预测。但是要把过去几周来的天气情况都归咎于拉尼娜其实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就目前来看,我们没有充足的理由支持任何一种论断。”

  2月3日,安徽黄山市军民1500多人行进在白雪皑皑的深山中,参与破冰除雪。当日,驻安徽黄山市的解放军、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以及黄山市公路部门和休宁县干部群众共1500多人,在205国道茶子岭段的深山中奋战10多个小时破冰除雪,确保这条连接安徽与浙江两省的交通要道畅通。自1月24日以来,由于连续降雪,位于休宁县的205国道茶子岭段盘山公路全线封闭,地面积雪最深达50多厘米,大面积结冰和积雪对公路交通造成重大影响。

   瑞士气候变化专家皮埃尔?埃克特说:“中国的天气当然可能与拉尼娜有关。不过在很短时间内就下结论是不对的。要下定论还需要再过10个极端寒冷的冬季。”

  中国最近的极端天气并不是拉尼娜被指控的唯一罪状。有气象官员也把澳大利亚的洪水归咎于拉尼娜现象。上个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范围的洪水泛滥造成了巨额的损失。

  澳大利亚国家气象中心气候分析负责人戴维?琼斯说,拉尼娜现象还造成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西太平洋的极端降雨天气。他说,“拉尼娜效应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表现也不一样,我们应该警醒的是,尽管全球在变暖,今年在北半球还会出现更加多雪的天气”,原因就是拉尼娜现象的回归。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则乐观地认为,寒冷的天气对中国的水稻等一些重要粮食作物反而有利,因为严寒有助于防止作物在下一个收获季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东海油气资源 中日考虑平分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4914

    2008-2-5 作者: 宋鲁郑  中日两国有意结束东海探油争议,尝试共同勘探分享收入。日本《日经产业新闻》昨日报道称,中日考虑平分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所得,以解决两国的分歧,但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町村信孝却表示,报道的内容很多不正确。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昨日首次向华人祝贺春节,并预祝胡锦涛访日成功。

  报道称,中日双方将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春访日前,致力克服长期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东海天然资源争端,日本方面将承担较靠近其水域天然气田开发的逾一半费用,而中方也将同样承担较靠近其水域天然气田的开发逾一半的费用。日后两国再依据投入的成本,分配收益,这是化解争议的第一步,两国最终目标是平分全部获利。

  报道并指,中日自2004年以来已举行过11回合谈判,但未能取得任何突破。双方可能会在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春天访问日本前,达成协议,以营造友好气氛。但法新社引述日本政府相关贸易官员称,目前尚未取得报
道所提及的进展,而町村信孝也表示,报道的内容很多不正确。

  ● 全新历史背景下的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的长河中,既曾数次兵戎相见,也曾世代友好。上世纪七十年代双方建交后,关系也是起起伏伏,时晴时阴。尤其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关系持续恶化,双方的最高领导人甚至数年不见。尽管两国关系是双方也是亚洲甚至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全球的稳定有着相当的影响。

  在经历了长达多年的不断恶化后,2007年中日关系迅速全面回暖,特别是日本首相福田对中国的访问更使两国关系回升至一个新的高点。而福田本人也在中国获得超乎寻常的礼遇和超规格的接待:在不足36个小时的时间里,中日两国总理三度会面,共同出席活动6场,频率之高令外界瞩目。双方共进午餐后,按照常规,温总本可以在宴会厅门口与福田握手言别,但温总却首次打破惯例,一路将福田送到人民大会堂门外,并亲自陪同他走下大会堂门前的十几阶台阶,直到车门前!其在北大的演讲也通过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这是其他访华政府首脑所不曾享受过的礼遇。在国宴上,使用了礼宾接待改革后久未露面的中国名酒茅台。而其从北京到天津、到山东的4天时间里,中国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王毅和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全程陪同福田出席所有活动,这在中方接待外国元首时,也可以称的上是前所未有。而此前温总在日本的访问,也是受到了日方超规格的接待。从中也可以看出,双方对中日关系重视的程度。

  然而从历史的大视野看,中日双方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前所未遇。双方都在摸索和调整中试图建立起一个全新历史背景下的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千余年来只有两种历史背景下建立起的相互关系:一是中国强大,日本弱小。此历史阶段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二是日本强大,中国弱小。此阶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末。当中国强大的时候,中国和日本之间是贡国的关系。当日本强大的时候,中国就成了日本侵略的对象。用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的话讲就是:中国强,则日本为妾;中国弱,则日本为盗,堪称中的之语。二战结束后,日本虽然不再拥有军事力量,但仍以世界经济第二强之势雄居世界。

  中日建交后,由于冷战对抗苏联的需要,也由于双方的经济实力对比悬殊,双方保持了友好和稳定的关系。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冷战结束,中国加速崛起,日本却遭遇了十年的停滞期。两种力量终于创造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的历史景观:中日双强并立!这是千百年来从未出现过的历史现象。面对此一新的历史格局,日本于九十年代采取了跟随美国遏制中国的策略,一直到本世纪初年。这应该是中日双方关系急剧恶化的最根本的战略原因。不错,双方存在着历史问题,靖国神社问题,钓渔岛问题,台湾问题,东海油汽田问题等等。然而这些问题在中日建交时也大都存在,却仍然在建交后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都保持了良好的双边关系。日本甚至是八九年后第一个打破对中国封锁的西方国家,而实际上日本也是对中国制裁最不积极的国家。这和日本后来与美国一起屡屡对中国的内政指手划脚,屡屡主动寻衅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中国崛起的日益加速和不可阻遏,中国一方面自信心日益增强,对外交往也减少了“受害者”的心态(也可以认为是二战战胜国心态的恢复。)另一方面日本也开始逐渐适应中日两强并存的格局。这就为双方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所以当小泉卸任这一历史契机出现时,双方都适时的主动采取措施,搁置争议,使得多年停滞不前的中日关系迎来了新的转机。从安倍的破冰之旅、到温总的融冰之旅,再到福田的迎春之旅,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日关系迅速恢复到了近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高度。

  当然,在这一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双方的磨合甚至摩擦仍将进一步持续,但在认清形势、摆正心态的两国之间的友好发展依然是主旋律。双方也都认识到:合则两利,分则俱损!中日两国终将以各自的智慧共同建立起友好、平等、互利、并存的前所未有、新的睦邻关系!来源: 联合早报 ▲

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未曾见报的两句话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4919

    2008-2-5 对于中国人来说,谁也不会忘记1992年令人激动的春天。那个春天,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那是一个真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春天。

  其时,《深圳特区报》已颇具名气,作为该报副总编辑的陈锡添(后被任命为该报总编辑,现为《香港商报》总编辑)更是幸运。当1月19-23日邓小平视察深圳时,这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新闻记者被深圳市指派为当地惟一的文字记者,全程随同采访;是年3月26日,署名陈锡添的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的发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之反响。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再看,陈锡添坦言这篇文章有一个“最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把邓小平的一段很重要的谈话写上去:“邓小平有一段话:‘不要搞政治运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不要影响工作。’这四句是原话,我记得非常清楚。”然而,这几句话临上版之前,陈锡添却把它删掉了,因为当时正在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另外,小平同志还说:‘年纪大了,要自觉下来,否则容易犯错误。像我这样年纪老了,记忆力差,讲话又口吃,所以我们这些老人应该下来,全心全意扶持年轻人上去。’等等,这些我都没敢写。”

  很明显,邓小平的这两段话,一段是反对“形式主义”问题,一段是力主“退休制度”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自明。那么,对于如此重要的两段话,陈锡添为什么 “不敢写”呢?——陈锡添自己的解释是,“不敢写,说明当时我的思想不够解放。”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那个年代,思想不够解放决不是少数人或个别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当然,思想不够解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左”的意识形态的盛行。正如小平同志当时所说的那样,“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譬如姓“社”姓“资”的问题,就是时刻困扰人们并时常引起争论的一大问题。

● 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

  新闻界、理论界,更是敏感,谁不怕“言论”上出差错呢?在我国历史上,“以言治罪”的情况还少吗?人们的“怕”,不是没有道理的。正因如此,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反复地强调,“胆子要大一些”,“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要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