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陷阱在前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今 日 看 点:20191223(上午版)▲◆★●■☆

脱欧成功,英国终于不和欧盟玩儿了!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1912/69934/23785.html

三大陷阱在前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21/8963529.html

中印边界问题会晤 陆军联训 印军用筷子吃中餐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21/8963342.html

脱欧成功,英国终于不和欧盟玩儿了!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1912/69934/23785.html

2019-12-21:英国人算终于想明白了!英国议会2019年12月20日投票表决,以358票对234票通过首相约翰逊达成的脱欧协议!英国在明年1月31日正式脱离欧盟。

英国自从于1973年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973年加入欧盟以后,进了又退,就应了当年法国戴高乐总统的那句预测“英国骨子里对欧洲一体化有抵触,与美国关系过于密切,加入欧盟会导致扩大美国在欧盟的渗透”!话又说回来了,这个欧盟的建议还是人家英国首相丘吉尔最早提出来的,其想法就是欧洲联盟避免战争!可这想法被德意法西几个国家主导以后宗旨就变成了联合暗地抗美的欧洲集团!话说英国自从加入欧盟就一分钟也没打消过退出的辗转反侧,一届一届总统的支持和反对、一次一次的议会和全民公投!折腾得全世界都跟着闹心!那英国到底为啥这么闹腾着非要推出欧盟呢?

其实英国自己看欧盟就是个鸡肋!除了对欧盟178亿入盟费的负担感觉日堪沉重和不值以外,其实英国人最担心的还是潮水般涌入的包括叙利亚难民在内的中东难民!如果任由欧盟派发这些伊斯兰难民,英国就会很快成为已经被伊斯兰化的法国。况且英国也越来越难以忍受欧盟对贸易规则的凌霸和那些无所不在的条条框框……

其实吧,英国所能用来公投的那些理由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最重要的理由是见不得人的!啥理由呢?纵观欧洲千年以来风云变幻不断变化的版图,欧洲就是一个战争连绵不绝的大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没有什么不变的敌人、更没有任何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各怀鬼胎的野心!随着欧盟对抗美国的意图日趋明显,强调与美国抱团取暖理念的英国也日渐心冷!与其面和心不合的呆在欧盟,还不如旗帜鲜明地脱欧站队美国……

还有更见不得人的脱欧理由!那就是英国对德国为首的欧盟未来的担心!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德国在欧盟内部的领导力早就远超英国,英国早就在欧盟内惨变拎包客和吃瓜群众。德国,这个在一战和二战中不屈的战败国,表面上对战争悔过自新幡然改过,但回头看看历史上的雅利安人吧,恐怕那种称雄欧洲的大帝国野心之火一天都没有熄灭过!当吃人的老虎把自己装成宠物猫的时候,嘿嘿,您可别真把它当成宠物……▲◆★●■☆

 

三大陷阱在前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21/8963529.html

新加坡学者郑永年: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这无疑是当今世界不得不直面、也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基辛格博士最近两次就中美关系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为严厉的警告,或者说,同一个警告说了两次。一次是在纽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年度晚宴上的讲话;另一次是在北京召开的由彭博社主办的新经济论坛上。基辛格强调了相关的两点:第一,美中正行走在冷战的山脚下了;第二,中美一旦发生冲突,将比摧毁了欧洲文明的两次世界大战更为糟糕。

无独有偶,《纽约时报》发表了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署名文章,认为中美之间的冷战已经在2019年开始了。这不是弗格森表达类似观点的第一次,他已经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这个观点。

弗格森是几年前“中美国”(Chimerica)概念的炮制者,他以这一概念来形容中美之间的高度互相依赖关系,言下之意就是中美两国不可能发生冲突。但没有多长时间,弗格森180度大转弯。在美国甚至整个西方,抱有这种悲观情绪者绝非少数,而是普遍存在。当然,在中国,持这种看法的人也大有人在,只不过不好表达罢了。

中美关系三个主要“陷阱”

这种观点也并非空穴来风;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些经验观察之上的。在很多人看来,自贸易战爆发以来,在学术界和政策界一直流行有关中美关系的三个主要“陷阱”,似乎在一一浮上台面。第一个是“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即认为崛起中的中国必然会挑战现存大国美国;而美国也必然惧于自己的霸权地位会被中国所取代,从而发生战争。

尽管中国方面一直强调中国不会因为“国强而霸”,但美国方面对中国的恐惧变得越来越显性。尽管没有多少人认为今天的美国有能力围堵中国,但中国方面也惧于被美国围堵。两大国之间的这种互动似乎已经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两国能够逃避这个恶性循环。如果这样,最终的冲突就会不可避免。

再者,两大国之间的这种恶性互动来源于第二个陷阱,即“塔西陀陷阱”(Tacitus Trap),即两国之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缺少基本的信任。人们注意到贸易战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只是因为双方没有信任度而得不到解决,而不是不能得到解决。更为糟糕的是,现在双方尤其在官僚层面,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情绪化,缺少理性。当双方的关系被情绪所主导时,就很难进行有意义的沟通,甚至没有了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信任度无从谈起。

第三个“陷阱”即所谓的“金德尔伯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认为当今世界秩序危机并不在于中美之间的争霸,而在于中美两国不能合作提供维持国际秩序的足够的“国际公共品”(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在一些学者看来,美国和其盟友已经没有能力提供足够的国际公共品,但中国或者没有意愿,或者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替代美国提供这样的公共品。

不过,问题并非如此。在当今如此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有能力独自提供国际秩序所需要的公共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中美不能合作,国际公共品的缺失是必然的。

更为严峻的是,中国并非没有意愿和能力来提供这样的公共品;恰恰相反,中国具有强烈的意愿和强大的能力来这样做,问题是,每当中国这样做的时候(例如“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被美国(和西方)视为是对现存国际秩序的威胁。

美国需要中国提供的是美国所定义的国际公共品,在美国的权力构架内以美国认可的方式来提供。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本身对国际公共品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提供方式,中国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国的定义和规定的方式来提供。这种不同不仅阻碍了中美两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上的合作,更容易导向两者之间的冲突。这种不同又可归因于两国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

不管人们以何种“陷阱”来描绘今天的中美关系,实质上都是在指向日益恶化的双边关系,及其对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战显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摩擦,而是很快从贸易领域向其他领域延伸,包括技术、军事、意识形态等。

美国各方面对中国的批评、攻击,甚至妖魔化,也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程度,无论在香港问题还是在新疆问题上,美国无所不用。可以预见,美国在其他很多方面也会制造新的问题,例如台湾和南中国海问题。美国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要求盟国和它站在一起应付中国。因此,有人声称,北约因为中国重新找到了方向。自然,北约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中美关系如何发展

美国官员早已经强调,应付中国必须是“全政府的”和“全社会的”,而通过联盟战略,美国意图在世界范围内应付中国。美苏冷战结束以来,因为没有了共同的敌人,美国和其同盟之间的关系的确在失去方向,但美国如果想通过把中国塑造成敌人的方法,再次强化和其同盟的关系,西方的确会再次陷入一战和二战的逻辑。

一旦中美发生冲突,诚如基辛格博士所言,结果会比一战和二战更为糟糕,全世界都会遭殃。一战、二战起源于欧洲,主战场也在欧洲,但今天中美两国的影响已经遍布整个世界,两国间冲突的影响必然会是世界性的。对这一点,没有多少人会怀疑。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尽管两国间并没有爆发一场全面贸易战,但越来越多国家已经深受贸易战的影响。

不过,不管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有三点是非常清楚的。第一,美国(或者西方)内部矛盾“外在化”不仅解决不了其内部问题,而且会加深和恶化这些问题。美国声称西方自由民主受到了来自中国等威权主义体制的影响,甚至威胁,但这只是美国因为国内诸多严峻问题而失去了信心的表现。实际上,除了那些具有意识形态偏见的人,没有多少美国人会这样认为。

西方自由民主所受到的威胁来自西方内部,并非外部。从经济上说,它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福特工厂时代的工业经济,帮助美国把工人阶层转化成为庞大的中产阶层,这个中产阶层便是美国民主稳定的产物。如今,以苹果手机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则造成了美国内部收入分配的高度不平等和社会的高度分化,社会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社会正义。更为严峻的是,中产阶层大大缩小,民粹主义乘机崛起。

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政治。随着中产的萎缩,两党政治已经失去了稳定的社会基础。从前,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充当了两党“共识”的社会基础,因为不管哪一个政党,如果要执政,就必须照顾到中产阶层的利益。现在,当中产不足一半的时候,社会分化加重,两党“共识”的社会基础不再,反对党为了反对而反对,成为了“否决党”。民意碎片化,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自然崛起。

党争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不能形成一个有效政府。当一个社会面临如此严峻社会经济问题的时候,有效政府就变得非常重要。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或者说经济结构失衡,可说是市场失败的产物。市场失败了,政府就必须有所作为,但党争意味着有效政府的不可能,意味着政府的失败。在市场和政府双重失败的情况下,美国(和西方)内部的情况只会继续恶化。

也没有人会认为,美国能够通过内部矛盾“外部化”解决其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历史上,西方国家的确经常向国际社会转嫁内部矛盾,但每次转嫁的结果是国家间的战争;国家间的战争导致了互相摧毁,互相摧毁之后,便是各国的重建。不过,国家间的关系如果进入了这个逻辑,重建的代价也太大了。

美国今天把矛盾往外转嫁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下,选票便是权力的基础,也是唯一的合法性来源,政治人物不敢得罪任何社会群体,更不敢得罪具有影响力的既得利益。内部改革维艰,甚至改革不动,只好向外输出矛盾。不过,在全球化状态下,各国之间已经形成高度的依赖关系,向外输出矛盾变得很不容易,经常导致“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

尽管美国的各类强硬派不断在中国问题上喧嚣,但没有人去提问这种喧嚣的理性是什么?最后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更没有人去问这样做到底能够解决美国的问题吗?

中国现代化无论如何将持续

第二,美国针对中国的作为可以拖慢中国的现代化,但阻碍和中断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简单地说,中国的崛起有其自身的逻辑,这种逻辑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是在全球化状态下展开的,中国也在全球化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利益,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现代化要依赖美国和西方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主要是中国老百姓努力的产物,也是国家开放的产物。

即使中美之间发生了冷战,中国的现代化仍会继续。中国已经形成自身基于文明之上的政治经济制度,这套制度尽管还在改进之中,但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此外,中国的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来源是内需。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大市场之一,随着“一带一路”等项目的推进,中国市场正在急速拓展其外延。

就技术来说,任何一个经济体在早期发展阶段,都会依靠从发达经济体转移扩散而来的技术,在这个阶段过去之后,就会转向创新阶段,就会出现诸多原创性技术。中国走的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在加速度增加。因为环境变化(主要是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压力,这一过程只会加快。

第三,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不会任人摆布,而是具有足够的能力来抵制美国(西方)的诱惑,被动地拖入冷战。一战和二战都是起源于欧洲,波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今天美国强硬派要对中国发动冷战,中国是否有能力抵制?

首先,中国不想主动发动冷战、也不想陷入冷战陷阱的主观意图是明确坚定的。在领导层面,从早期的“永不称霸”“和平崛起”到后来的“新型大国关系”、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等政策目标都表明了这种坚定性。其次,中国具备足够的能力防卫和保卫国家利益。

晚清之后,中国遭受了帝国主义的欺凌和侵略。今天,这种情形难以想象。再者,中国也有能力抵制“大国政治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中国已经是国际大家庭的内在一分子,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开放状态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变成中国发展的“利益相关者”,美国(和西方)没有任何可能性想把中国孤立起来。再者,正因为开放,西方在中国问题上也不再是铁板一块。由于中国利益的庞大,美国的“放弃”只是意味着“转让”,即美国把其中国利益转让给其他西方国家。当然,美国“放弃”中国的意图只体现在强硬派身上,因为“放弃”中国只是行政和政治逻辑,而非华尔街的资本逻辑。

一句话,尽管中美关系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尽管两国的“冷战”潜力也浮现上来,但只要中国以冷静和理性的态度来应付之,中美关系并不会如美国的强硬派所愿。▲◆★●■☆

 

中印边界问题会晤 陆军联训 印军用筷子吃中餐★★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21/8963342.html

国际观察 2019-12-21: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当地时间2019年12月21日,中国和印度在新德里举行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二十二次会晤,由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共同主持。

王毅表示,去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两度举行非正式会晤,明确指出中印互为发展机遇,有力引领了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特代年度会晤既是中印讨论边界问题的主渠道,也是双方进行战略沟通的重要平台。双方应按照两国领导人做出的重要指示,根据已达成的政治指导原则协定,积极推进边界谈判,研究制定解决框架的谈判路线图,争取最终达成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同时,双方也要推进早期收获磋商,加强信任措施建设和边境地区合作,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王毅表示,中印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主要代表,均处于民族复兴和国家建设的关键历史阶段,拥有广泛的共同战略利益。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和公平正义,维护两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明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也是两国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双方应保持高层交往和机制性对话,深化务实合作,办好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多瓦尔表示,印中两国领导人为两国关系发展和边界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愿景和战略引领。双方应全面落实领导人重要共识,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通过对话协商尽早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推动印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双方就边界谈判早期收获交换了意见,就加强信任措施建设达成共识,同意制定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的管控规则,加强两国边防部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两军相关部门之间建立热线,增设边防会晤点,扩大边境贸易和人员往来。双方商定明年在中国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二十三次会晤。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12月11日晚,印度乌姆罗伊军营,“携手-2019”联合训练的队员在中方餐厅就餐。

餐前,中方队员向印方队员介绍晚餐菜品及中餐文化。

中方队员教印方队员使用筷子

“筷子,chopsticks!”餐桌上,中方也为印方队员准备了筷子。语言的隔阂丝毫不影响交流,在中方队员手把手教导下印方队员很快学会了筷子的使用。

一名印方队员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说:“这是我第一次吃中餐,我觉得很好,用筷子吃饭感觉很好。”

联训期间,双方官兵不仅在训练场上进行深入合作交流,还在训练之余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加深双方文化认识了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