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2019–12–21(上午版)▲◆★●■☆
中美两国第二次冷战的前景 令人生畏★★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19/8958356.html
认识中美第一阶段协定的三大误区 中方让步过多?★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19/8958748.html
买岛不成又生一计 美国要求设立领事馆丹麦批准★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19/8958650.html
清华博士被羁押1277天后无罪释放 成最高法典型案例★★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19/8958780.html
清华团委办公室主任朱小亮传深夜自主坠河身亡★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19/8958212.html
中美两国第二次冷战的前景 令人生畏★★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19/8958356.html
法广 2019-12-19 中美关系 网络图片作者:香港特约记者 张文中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所谓“新冷战”隐然启动,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议题的分析评论。
美国《纽约时报》署名尼尔·弗格森 (NIALL FERGUSON)的评论称:“转折点: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在2019年加剧,使全球市场陷入不确定状态。第二次冷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是2019年。一些人会坚持认为,2014年莫斯科向乌克兰派兵时,一场与俄罗斯的新冷战已经开始。
但是,与过去几年来不断升级的中美对抗相比,俄美关系的恶化相形见绌。尽管美国和中国大概能避免一场热战,但第二次冷战的前景依然令人生畏。”“其他人可能会提议把新冷战的合理起点定在2018年10月初,当时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谴责了北京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宣传的手段来推进自己的影响力’。然而,直到2019年,川普政府对中国的对抗做法才得到了两党政策精英成员的有效支持。川普的敌意以引人注目的速度,从一种个人外交政策癖好变成了大多数人的看法。甚至连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也开始呼吁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北京《环球时报》的社论称:“中美关系的确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美国一些人表现出要彻底毁掉建设性中美关系的强烈意图。中国要劝说那些人改弦更张是很难的,我们如何通过我方的行为来影响中美接下来的互动模式,不让那些极力想把美中两国引向‘新冷战’的势力得逞,成为颇具挑战性的课题。”“同时也要看到,美国这些行为造势的意义更大些。对华强硬在美国精英中已有相当共识,但强硬政策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仍有些含混不清。在贸易战到底是要多获得些好处还是要用它在战略上搞成压垮中国的问题上,美方也是有些患得患失的。”“我们认为,美国当下总的来说不冷静,一些把持了权力或者有号召力的政治精英有点逞能。但是我们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把中美关系引向美苏那样的对抗不是他们就能做得了主的,只要中国对美挑衅采取得当的周旋策略,就能够做到既坚决维护我们国家的核心利益,又让那些人与中国‘打冷战’的图谋落空。”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美中近日关系剑拔弩张,川普签署两个香港有关的法案,国会参众两院3日再通过‘新疆人权法案’,要制裁侵犯新疆人权的中国官员。中共八个机关和官媒‘连发12箭’臭骂美国、召见美使节抗议,并将祭反制措施。”“北京在美国再三‘挑衅’下,开始采取多项反制措施。过去一年多,中方仅以拒购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对美国750亿美元货加征关税回应,近日的反制裁相对而言,态度更强势。”“北京开始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反映习近平当局的强硬立场。此举中国须付出经济代价,但可激发民族主义者赞赏,转移大陆内部对经济下行、肉价飞涨、处理香港失策等质疑” 。
“美中是否已进入新冷战?贸易战开打17个月来,许多评论认为,川普发动贸易战、科技战,加征中国货关税、遏制华为、禁止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指控中国操纵汇率,清查中国‘千人计划’学者、严审中国留学生签证、到处抓中国商业间谍窃密等,各方面作为比冷战时期对付苏联更全面、更严厉。即使美中在南海也常军事对峙,进入热战的机会很低,但美中军备竞赛加剧,关系比当年美苏关系糟糕,即使不是‘冷战2.0版’,也早有‘准冷战’意味。”▲◆★●■☆
认识中美第一阶段协定的三大误区 中方让步过多?★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19/8958748.html
FT中文网 2019-12-19: 2月13日,中美先后表示就第一阶段经贸协定文本达成共识。综合两国声明,原定于12月15日上调的中国输美商品关税暂缓加征,10月针对约12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减半,中国方面则将加大自美农产品采购力度。协议本文还将包括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金融服务、汇率和争端解决等部分。
中美达成一致,标志着前期迅速升级的中美贸易战按下暂停键。但笔者发现,外界的反应好坏参半,不乏悲观和批判论调。笔者认为,这些认识存在三大误区,低估了协定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意义。正确看待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应当避免 “零和博弈”的短期视角,着眼于中国的长期利益。
误区一:经贸协定仍有反悔可能
波折反复贯穿到目前为止的中美谈判。2019年5月2日,随着特朗普宣布单方面提升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原本向好的中美谈判形势突然生变。8月1日,就在大阪“习特会”促成的中美第十二轮磋商结束后,特朗普又对中国3000亿商品施以关税。有诸多观点认为,鉴于之前的跌宕起伏,此次中美能否最终签署协定仍有不确定性,不能排除双方最后一刻反悔的可能性。
但笔者认为,此时经贸协定的签署,对中美两国都具有关键意义,应当相信两国尽早签字的诚意。对中国而言,贸易战恰是过去两年最大的宏观风险,达成协议远好于无协议下贸易战持续升级,中国在升级和缓和交替的局面下仍然不断明确放出谈判信号便是明证。分阶段削减关税以及停火,至少消除了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防止中美摩擦滑向科技战、金融战甚至意识形态领域。
在“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及“六稳”,但高层对于避免通过放松房地产来短期刺激经济的态度仍然坚决。中美达成协定短期内无疑能够避免中国外贸规模萎缩,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传导至生产和就业,在近期是否“保6”引发广泛争论的情况下,使得动用强刺激保增长的必要性大大降低。而就中长期而言,“缓冲期”内外部环境企稳,有望恢复企业信心,提振沉寂已久的制造业投资。
对美国而言,中国购买美国农产品对竞选连任的特朗普是一个重大利好。前期关税战引发中国报复性停止进口,对美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冲击,美国豆农承受了巨大损失。七月以来,特朗普曾多次抱怨中国未采购美国大豆。而中国增加美国大豆和其他农产品的采购,一直是特朗普连任诉求下争取中西部豆农的利益关切所在。
而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经济牌也是特朗普连任的王牌。近期美国消费、就业数据强劲,三大股指屡创新高,成为特朗普频频夸口的“政绩”所在。通过中美协定换取明年稳定的经济环境,提振消费和市场信心,也是特朗普愿意看到的。倘若中美经贸关系再生波折,特朗普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将严重影响他的连任前景。
误区二:美国关税减让幅度小
12月13日市场发生波动的一大原因是,美国关税减让幅度较小。美国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25%关税维持不变,市场有预计这部分税率下调至15%或20%。曾预言中美无法在美国大选前言和的高盛更是表示,美国降低关税幅度仅为其基准预测水平的一半。
在笔者看来,“低于市场预期”看法的主因是11月贸易谈判利好消息频出,导致乐观情绪高涨。但事实上,美国不少政治人士认为,此次美国关税减让的幅度不是太小而是太大。例如,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民主党人查尔斯•舒默公开批评特朗普“为了让中国作出购买一些大豆的暂时、不可靠的承诺而出卖自己”;而同属共和党的参议员马可•鲁比奥则认为,不宜过快与中国达成协议,应当节省关税“弹药”,作为后续国企补贴、市场准入等制度性问题的谈判筹码。
分析美国关税清单构成可以发现,美国对3000亿商品清单的关税减让,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恰恰最显著。根据笔者基于2017年美国贸易数据的计算,500亿清单商品(加征25%关税)美国对华进口依赖度为8%,2000亿清单商品(加征25%关税)对华依赖度为18.8%,3000亿清单A商品(10月15日加征,税率已减半至7.5%)对华依赖度为24%,3000亿清单B商品(原定12月15日加征,已暂缓)对华依赖度高达86%。笔记本电脑、手机、玩具、游戏机均是美国极度依赖中国出口的消费品。
贸易摩擦爆发以来,美国自华进口呈现出关税税率越高、进口降幅越大的规律,这一方面因为高额关税提升商品成本,超出进口商承受能力,一方面因为低关税商品往往也是美国依赖中国的商品,其他国家无法在短时间内取代。美国减让这部分商品的关税,不仅使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受益,还可避免中国产业链长期受到更严重的冲击,对两国都构成利好。
误区三:中方让步过多
有观点认为,中国增加自美进口、扩大知识产权保护、遏制技术转让、开放金融服务,有过度让步之嫌。特别是,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声明,未来两年中国自美商品和服务贸易进口将在2017年基础上新增2000亿美元。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和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自美国商品进口1539亿美元,服务进口870.8亿美元。假设每年新增1000亿美元进口,那么中国从美国进口需要比2017年增加四成,这一规模的进口承诺能否消化?
对此笔者有三点思考。一是增加美国农产品购买,表面上是应对特朗普的核心诉求,但实质上,在保证质量价格合理的前提下扩大进口,可以增加农产品供应,平抑今年猪周期下迅速走高的食品价格。此外,由于季节性因素,各国种植农作物的时令存在错位,恢复、扩大从美国进口,也有助于加强农产品进口数量和价格的稳定性。
二是中国其他商品乃至服务领域同样拥有巨大消费潜力。例如,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57亿美元,仅占全部进口的3%。美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出口稳步提高,在中国能源需求稳中有升的背景下,美国原油成为进口的选项之一。而中国经济维持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升,随着消费结构从必需消费品向可选消费品倾斜,从实物商品向服务倾斜,中国居民对国外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进口需求也在增加,扩大进口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的要求。
三是协议符合目前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步伐的方针基调。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2019年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稳步加快,中美协定以及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开放等内容,其实是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符合中国的利益。
综上,笔者认为,第一阶段协定有力回击了“中美脱钩论”,两国尽管存在诸多分歧,但分歧不应当也不至于无限度升级。当然,中美双边关系绝非高枕无忧,两国经贸形势过去一年半以来的反复波折,表明仍应警惕未来出现变化和波折的可能性。下一步,在中美双方诉求明确的情况下,短期仍应当尽力促进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地执行,争取稳定的外部环境。▲◆★●■☆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买岛不成又生一计 美国要求设立领事馆丹麦批准★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19/8958650.html
文章来源: 国际观察 2019-12-19
北京时间19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丹麦已批准美国在格陵兰岛设立领事馆,这发生在该国拒绝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购岛提议四个月之后。
新的领事馆是美国更广泛行动的一部分,试图扩大其在格陵兰和北极的外交和商业存在。
丹麦外长周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与格陵兰继续就北极地区的发展与美国进行对话,并就美国在格陵兰的参与开展密切合作。”
今年8月,特朗普提出了美国从丹麦手中买下格陵兰岛的想法,但遭到丹麦政府拒绝,引发了两国之间的一次外交纷争,特朗普因此取消了对丹麦的访问计划。
在12月的北约峰会上,丹麦总理在与特朗普进行双边会谈后,宣布了与美国在北极地区加强战略合作的计划,同时还承诺加强对该地区的监视。
美国上次在格陵兰岛设有领事馆是在1940年至1953年间。▲◆★●■☆
清华博士被羁押1277天后无罪释放 成最高法典型案例★★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19/8958780.html
文章来源: 界面 2019-12-19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在赔礼道歉现场,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法院副院长王彬向他鞠躬致歉,“在大家的见证下,向孙夕庆同志公开赔礼道歉。为孙夕庆同志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孙夕庆当时的回应是,“我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对造成这起冤案的相关司法人员,尤其是那些罔顾客观事实,坚定不移要将我送进监狱的司法人员,要追究法律责任以及政纪责任。”
慢慢来看。
回家创业的清华博士,在19日发布典型案例时,最高法院的文件中写了这么一句话:
“实践中,有的民营企业家因经济纠纷被羁押,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也引发了一些企业家对于自己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担忧。”
孙夕庆案就是其中一例。
2003年,在美国工作的清华博士孙夕庆,动员7名海外博士回国创业,在潍坊创立了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孙夕庆担任董事长兼总裁。
2014年7月底,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发生董事会纠纷,之后孙夕庆被免去董事长和总裁的职务。
一个多月后,公司一名董事向公安机关举报孙夕庆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
“我当时想法肯定没有想到,就是我能够在里边被羁押1277天,我觉得是他们搞错了,只有警方进一步的调查,根据我提供的线索应该找到事实真相,应该很快能把我放出来。很遗憾,他们没有做到。”
视频|海归博士被羁押三年无罪释放 这个责任如何追?
今年12月3日,央视《新闻1+1》以《羁押三年无罪释放,这个责任如何追?》为题报道了孙夕庆案,在节目中,孙夕庆接受采访。
“我这个案子就是因为公司的一个董事,他说我拿走了公司很多钱,然后这么引起的。那么我被抓起来之后,其他的几个股东又成立了一个新公司。”
羁押1277天 114次庭审
来看该案的几个关键节点:
2015年2月3日,孙夕庆被刑拘。
2015年3月12日,孙夕庆被检察院批捕,后被公诉。
2017年7月11日,法院一审判决,以孙夕庆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半。
孙夕庆上诉,检察机关抗诉。
2017年11月22日,潍坊中院发回重审。
重审期间,高新法院于2018年8月2日决定对孙夕庆取保候审,期限为2018年8月2日至2019年8月1日。
2019年5月9日,高新检察院申请撤回对孙夕庆的起诉。高新法院准许检察院撤回起诉。
孙夕庆不服,提出上诉,潍坊市中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那么这个案子打了这么久,开了114次庭,干什么不让法院弄个判决书?你干什么要撤回?还提前一天撤回。为什么在审理过程中,我已经多次向检察院提醒他们,打到现在了,你们还认为我有罪吗?”孙夕庆说。
2019年7月18日,高新法院决定对孙夕庆解除取保候审。2019年8月12日,高新检察院决定对孙夕庆不起诉。
孙夕庆自被刑事拘留至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共被羁押1277天。
2019年8月21日,孙夕庆向高新法院申请国家赔偿。
“希望能让亲朋好友、同行同僚都知道我是无罪的”
据最高法院19日披露,高新法院向孙夕庆支付人身自由赔偿金403455.38元;为孙夕庆在侵权行为影响范围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41000元。
“本案中,孙夕庆为高级科研人才,在家乡创办科技企业,因涉及经济犯罪被羁押、判刑,后经司法机关终止追究刑事责任,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法院依法纠错,主动对给民营企业家造成的人身自由及精神损害予以赔偿,并在相关范围内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向其赔礼道歉。”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孙夕庆还说了这么两段话:
“希望法院能够在媒体上给我消除影响,能够让我的亲朋好友、同行、同僚、同学们,都知道我是无罪的、清白的。”
“这个刑事案结束了,但是诬告陷害我的人还逍遥法外,我呼吁有关部门应该依据法律,要给刑事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想说的就是公检法对于民间经济纠纷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介入,不要轻易抓人,我在外边,没关系,你给我立好案,没关系,你就是让我取保(候审)在外边也可以,我还至少能够做点正事。”
最高法院称:
司法机关应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司法的坚定立场和有错必纠、依法纠错的明确态度;
对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应当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在司法的全过程,始终注重实施和传递党和政府关于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明确信号。▲◆★●■☆
清华团委办公室主任朱小亮传深夜自主坠河身亡★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2/19/8958212.html
文章来源: 法广 2019-12-19
12月16日深夜,清华大学一名90后共青团官员 在校园内坠河亡。图为清华大学校内小河一景。(视频截图)
中国北京一公安分局日前接报,证实28岁清华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朱小亮堕河身亡,尸表无外伤,未发现遗书等物品,经现场勘查,已排除刑事案件嫌疑。
据中国时报今天报道说,清华大学共青团干部朱小亮疑酒醉堕河亡。
该消息说,公安分局日前接报,证实28岁清华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朱小亮堕河身亡,尸表无外伤,未发现遗书等物品,经现场勘查,已排除刑事案件嫌疑。
报道引述星岛网消息,经了解,16日17时40分,朱小亮与34岁清华大学团委书记、31岁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鄂炎雄一同到苏州街白家大院,与44岁,中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院校合作处处长范体宇聚餐,22时许结束,期间四人共喝了四瓶白酒,朱小亮、王前、鄂炎雄三人一同乘网约车返校。 
该报道说,朱小亮独自在清华大学中楼一号楼北侧校河河道一无名桥附近下车,后在附近长椅坐着休息,0时9分朱小亮起身自主走向河边,后坠入河中,翌日上午,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铁强在下车地点附近查找该人时,发现该人溺毙并报警。消息没有解释朱小亮深夜自主走向河边及坠河是否是目击者证实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