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考虑击毁失控卫星 军方称是绝佳练兵机会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30件大事之一:141995 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

1995925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将朝着深化体制改革、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 2008-02-02 ▲◆●■

美考虑击毁失控卫星 军方称是绝佳练兵机会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4685

台湾是日本生命线 要联美保卫台湾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4676

中国首倡“亚洲联合国”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01/t20080131_723805.html

如何理解‘软的更软,硬的更硬’?

http://www.zaobao.com/yl/tx080201_501.shtml

新加坡反贪机制优越 促成国家政府廉洁

http://www.zaobao.com/zg/zg080131_501.shtml

误了几代中国人的六大名言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281829.html

原高岗秘书赵家梁谈高岗自杀内情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midang/200802/0201_2664_387154.shtml

耶鲁大学公布环保国家排行 中国列第105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2/0201_17_387012.shtml

章含之密报毛泽东:主席,有人诬告江青

http://www.stnn.cc/reveal/200801/t20080131_724311.html

细数中国污染 称雪灾是环境在报复

http://www.stnn.cc/china/200801/t20080131_724485.html

交通大乱铁道部道歉 承认没有能力解决问题

http://www.stnn.cc/china/200802/t20080201_724616.html

2008年的这一场雪

http://www.zaobao.com/finance/pages1/comment080131.shtml

美考虑击毁失控卫星 军方称是绝佳练兵机会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4685

    2008-1-31韩墨: 美军北方司令部兼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维克多•雷纽厄特29日说,美报废大型间谍卫星可能撞向北美陆地。它的坠毁存在泄露美国军事技术的可能性。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军方可能使用导弹摧毁这颗失控卫星。

  数周后,天文爱好者的望远镜或许可以捕捉到天空中的一个亮点,如一辆小型中巴大小、包裹着火球高速冲向地球。或许,此时美军某个基地发射的导弹会迎面撞向火球,火球瞬间化散成一缕青烟消逝于空中。

  ● 动态、或撞北美

  美军北方司令部兼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维克多•雷纽厄特29日说,美报废大型间谍卫星可能撞向北美陆地,这颗卫星预计于2月底或3月初坠入大气层,军方正加紧研究应对措施。

  雷纽厄特29日接受美联社专访时说,军方已注意到那颗卫星可能坠入大气层,它形成的大块碎片可能不会被大气层烧尽,进而撞击地球表面。他说,“现在看来,它可能坠落于北美地区。”

  他说,美军相关部门正在展开分析,以确定卫星哪些部件可能经受住大气层高热摩擦考验,最终撞向地球表面。不过,在卫星坠入大气层并开始分解前,科研人员恐怕难以获取用于确定碎片坠落时速和地点的充足数据。

  ● 导弹摧毁

  目前,美国政府内部正在讨论如何应付这颗失控的间谍卫星,使用导弹击碎是选项之一。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戈登•约翰德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美国政府正在监控这颗失控卫星,并且正在考虑选择不同方式“减少危险”。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军方可能使用导弹摧毁这颗失控卫星。对此,约翰德罗守口如瓶。但是美国国防部一名高级官员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明确否定了这一说法,理由是摧毁卫星会制造很多空间碎片。英国媒体则说,如果美国政府不用导弹摧毁这颗失控卫星,那就有可能动用拦截导弹的激光武器。

  ● 解读、专家谈“打”

  到底有没有必要使用导弹,各方消息莫衷一是。美国情报专家认为,卫星在失控状态下坠地可能会泄露美军机密,使用导弹将其彻底摧毁是万全之策。一名要求的军方人士表示,这是美军检验太空战反卫星手段的绝好练兵机会。

  接受路透社采访的美国国防部官员说,美国军队目前没有专门用于打击卫星的武器,但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拥有这种能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定计划摧毁卫星。不过,他还说:“考虑到反卫星试验可能在全球造成的恐慌,美国不太可能使用导弹摧毁卫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军事专家说:“美国的确具有使用导弹摧毁卫星的能力。”如果美国决定摧毁卫星,一定会用拦截导弹进行“硬摧毁”,不可能使用激光武器。因为激光武器只能“照瞎”卫星,而不能达到完全摧毁的目的。至于为何美国军方难下决定,这位专家指出,如果真如媒体所说,美国军方目前还无法确定失控卫星的空间位置、坠落轨道以及可能的落地点,那拦截的不确定因素会很多。另外,留给美国军方的时间有限,他们能否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部署,这些都值得怀疑。

  ● 代号“L-21”

  据美联社报道,这是一颗雷达成像间谍卫星;

  主要承担图像侦察任务,能侦察到地球上南北纬50度之间的广大地域;

  造价数亿美元;

  卫星可能搜集了美国敌对国家和恐怖组织的图像信息,包括可疑核设施或军事训练营;

  2006年12月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进入近地轨道后不久即发生不明故障,丧失推进力,最终与地面失去联系。官方认为是主电脑系统故障。

  ● 主角、让人忧心

  美国媒体曾指出,卫星在无法预知的状态下坠落地球,重大军事机密可能因此外泄。

  但雷纽厄特说,关键技术落入敌手的可能性不大。

  路透社说,卫星升空不久就停止工作,所以它携带的火箭燃料没有耗尽。燃料的有毒物质具有腐蚀性,可能污染环境。对于这种担心,雷纽厄特说,卫星并没有装载太多助推燃料。

  ● 天天向“下”

  各地天文爱好者架起高倍望远镜,时刻关注卫星一举一动。

  英国业余天文学家约翰•洛克说,他参考了其他爱好者提供的观察数据,认为卫星长宽在4米至5米之间,正运行于距地约280公里的轨道上,比原来高度下降约70公里。

  洛克说,受地球引力影响,卫星所处高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每日大概下降500米。一些欧洲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则认为,卫星某个时段将出现加速下降,日降落高度将达8000米。

  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赖恩•惠特曼出面安抚人心。他说,过去50年间,超过1.7万个人造航天器坠入地球大气层,均未发生任何重大灾难,卫星伤人毕竟是小概率事件。▲ 来源: 北京晚报

台湾是日本生命线 要联美保卫台湾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4676

     2008-1-31 张翀:日本《产经新闻》发表的日本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平松茂雄发表文章,对中国统一的前景表现出极大的恐惧,称“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鼓吹“日本有必要配合美国航母保卫台湾周边海域”。

  “由谁来保卫台湾周边海域?台湾位于日本航路上重要的位置。如果台湾被中国大陆统一了,南海将变成‘中国的海’……”1月30日,日本《产经新闻》发表的日本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平松茂雄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平松茂雄对中国统一的前景表现出极大的恐惧,称“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鼓吹“日本有必要配合美国航母保卫台湾周边海域”。中国外交学院日本问题专家周永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台独势力在台湾的逐渐失势,日本某些军事专家感到紧张,开始挑拨日益走暖的中美关系,不仅不会让亚洲其他国家警惕中国,反而会让亚洲人民开始警惕日本。

  ● 挑拨——“中国保有对美国的核打击能力”

  在这篇题为《民进党败北以后》的文章中,平松茂雄写道:“以保持对华盛顿、纽约、洛杉矶等美国主要城市的核攻击威慑来阻止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介入。本世纪初,中国成功实施载人火箭的发射成功让我们更加明确一点:中国有能力对美国进行核攻击。”

  平松茂雄挑拨说:“作为遏制和对抗,美国展开了导弹防御计划(MD)。但中国在07年1月,却成功将一颗使用该防御系统的侦查卫星破坏掉(编者注:模拟实施了一次对MD系统的侦查卫星的攻击),假如精度再提高,MD系统将作用尽失。”

  &ldq
uo;实际上,美国在1996年3月的台海导弹危机中实施军事介入时,运用在横须贺和中东的航空母舰封锁了中国大陆的渡海作战,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南海、东海、西太平洋利用潜艇、水雷对峙。”

  平松茂雄更是炒作解放军潜艇,称“虽然实态并没完全披露仅仅是报道,但我们了解的是,2003年11月,解放军‘明’级潜艇浮出海面并通过我国大隅海峡;04年11月份,解放军‘汉’级核潜艇在我国先岛诸岛的领海有侵犯举动;06年10月份,正在太平洋举行军事演习的美国航空母舰不经意的进入了解放军潜艇的鱼雷射程……可见,中国潜艇的活动范围已达台湾周边、日本近海,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 哀鸣——“日本的生命线如何保护?”

  平松茂雄在文章中对“日本的生命线”“忧心忡忡”。“布什总统具有先见之明,宣布在2001年4月向台湾出售了8艘潜艇和12架反潜预警机,为了确保航空母舰的安全航行,要求台湾对周边海域要严密加强防守。美国本希望德国和荷兰也能将更多的潜艇卖给台湾,但是由于中国大陆的阻挠以及台湾在野党国民党的反对并未成功。如今,国民党在‘立委’选举中获胜,台湾将对可能获得新潜艇近乎绝望。”

  平松茂雄对中国统一的前景感到极为恐惧。“由谁来保卫台湾周边海域?台湾位于日本航路上重要的位置。如果台湾被中国大陆统一了,南海将变成‘中国的海’。中国的影响力将一直覆盖到中东以及东南亚诸国。在日本的西南诸岛和东海区域,中国的影响力也会大大提升。失去了东海这个进出口,黄海也将变成‘中国的内海’,那么,朝鲜半岛估计也将在中国的支配下。”

  “到那时,中国将以台湾为跳板将势力延伸至太平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将开始更加关心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太平洋上的航路。”

  “‘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有必要配合美国航母保卫台湾周边海域。这不是不现实或过激的言论。”

  ● 专家周永生:台海局势趋缓令日本某些人很紧张

  “日本国内一直有少数学者存在敌视中国的论调,把中国的和平统一、两岸接近看作对日本的最大威胁”,中国外交学院日本问题专家周永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右翼学者鼓吹,如果中国和平统一,日本通往波斯湾的航路将面临危险,东海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日本也会趋于被动,换句话说,如果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日本将失去在台海问题上可供渔利的经济和政治筹码。”

  “不难看出,这篇报道还有更多用意”,周永生分析说,“随着台独势力在台湾的逐渐失势,台海问题趋于缓和,本应对世界的和平是个好消息。但这位军事专家却人为地给亚洲各国制造紧张气氛,并暗示‘和平统一后的中国将更多的插手太平洋事务’,挑拨日益走暖的中美关系”。

  “这篇报道不仅不会让亚洲其他国家警惕中国,反而会让亚洲人民开始警惕日本”,周永生说,“这篇报道中,平松茂雄赤裸裸的声称:‘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 ’,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二战时期日本军部宣称的‘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论调。这种把别国领土看成是本国生命线的军国主义思想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整个亚洲都是危险的”。周永生对《环球时报》说,中日关系已经进入春天,这种逆势思想在日本国内也不会有多少人赞同,希望这些日本学者用真正负责任的态度来做研究,不要让日本重蹈覆辙。▲ 来源: 环球网


中国首倡“亚洲联合国”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01/t20080131_723805.html

朝鲜日报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中国政府智囊团提出了组建由中国主导的“亚洲版联合国”的构想。

  中国科学院通过28日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提议以自2001年起在中国海南岛博鳌市举行的亚洲论坛和亚洲国家之间的亚洲合作对话(ACD,Asia Cooperation Dialogue)等为基础,组建“亚洲版联合国”——亚洲国家联合会。

  中国的想法是,将亚洲国家联合会的秘书处设在海南岛,将海南岛建成一个亚洲国家国民自由往来并开展贸易的巨大的自由贸易区,而中国就站在其中心。中科院还建议在海南岛自由贸易区实行进出口零关税政策、对于亚洲国家公民赴海南岛旅游实行信息化落地签证政策、对于亚洲国家公民在海南岛的学校学习实行国民待遇政策、对亚洲国家在海南岛的环境友好型投资企业实行免交企业所得税政策等。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媸启表示:“如果按照上述理念推动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海南岛未来会成为亚洲的一个‘生态型自由岛’,成为亚洲国家联合会的理想会所,成为亚洲的‘海上明珠”。

●“和平鸽”战略蓝图

  中科院主张,亚洲国家联合会构想是为了在未来20~50年内,使中国实现国际现代化的新外交及经济合作战略构想“和平鸽”的一个环节。“和平鸽”战略是中国政府的“和谐世界”理念的发展和延伸。即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地区的纽带和积极介入国际纷争,将国际秩序主导权由以美国为中心的“一边倒”转向“多边主义”。

  中科院主张,根据“和平鸽”战略的概念结构和地理结构,联合国是“和平鸽” 的头部,“和平鸽”身体前部是未来由博鳌亚洲论坛和亚洲合作对话等为基础组建的亚洲国家联合会(亚洲版联合国),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西翼是未来由亚欧会议(ASEM)升级和扩建而成的亚欧经济合作组织,身体后部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

● 中国正在试图全方位中国外交

  近年来,中国活跃开展旨在改善与各国间关系的全方位外交,将“和平鸽”战略运用到实践当中。中国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去年年末访华为契机,与日本建立了“蜜月”关系。而今年年初更是邀请30多年来因国境纷争矛盾频发的印度总理辛格访华。另外,对于去年因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问题关系一度恶化的德国,也在试图改善关系。(作者 李明振)(原题:中国首倡“亚洲联合国”欲推多边主义)▲

如何理解‘软的更软,硬的更硬’?
http://www.zaobao.com/yl/tx080201_501.shtml

(2008-02-01)● 陈子帛: 使用“软”或“硬”来形容某种政策内涵,在中国大陆已习以为常。“一手硬、一手软”,或者“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与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一样脍炙人口。胡锦涛主掌大陆对台决策主导权之后,人们对其政策诉求也有“软的更软,硬得更硬”的归纳。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四点主张,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绝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