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30件大事之一:13、1995年 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
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决定》的出台,开启了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大门,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的确立,其最大意义在于稳步推进公有住房的出售,通过向城镇职工出售原公有住房,逐步完成了我国住房私有化的进程。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是由于此文件废除了住房实物分配的制度,为商品房的发展扫清了“竞争对手”,从而确立了商品房的市场主体地位。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将调控方向由调市场转向调保障,首次明确廉租房取代经济适用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中心。
今 日 看 点 : 2008-02-01 ▲◆★●■
默克尔表示出席亚欧首脑会议,并改善中德关系
http://topyl.com/view.php?fid=SSTT&id=2697840
2008暴雪的警示:未来战争如何保卫运输生命线?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130/14645988.html
对我空军信息化建设现状的猜想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129/14644339.html
中、美联合研究增加三峡过水量可行性
http://junshi.blog.china.com/200801/1841299.html
中国炮轰政治化奥运意图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01/t20080130_722959.html
从大雪灾看中国军队应变机制
http://phtv.ifeng.com/program/jqgcs/200801/0130_1650_384221.shtml
中国公安部去年缉捕五十六名外逃贪官
http://topyl.com/view.php?fid=SHBT&id=2697857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北京奥运是安全的
http://topyl.com/view.php?fid=DBXW&id=2697788
读 “2007年高科技指标“ 报告有感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us080131.shtml
默克尔将出席亚欧首脑会议,并改善中德关系
http://topyl.com/view.php?fid=SSTT&id=2697840
http://www.topyl.com Top娱乐网 2008-01-31: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日表示,她将来华出席亚欧首脑会议,并表示愿意改善中德关系,希望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香港《信报》28日对此评论称,看来默克尔这两三个月所受的压力不小,不得不借亚欧峰会再度去北京,以求打开和北京的僵局。
《信报》称,"德国媒体低调处理这么一条重大新闻,说明中德两国之间就此事必定经过多次商谈,可是一贯对中国非常敏感的德国媒体竟然对此表示沉默,岂不很怪。这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总理府未发布这条消息,二是德国外交部要求媒体低调处理。在外交政策上媒体还是得听政府的意见。德国政府是不愿意把此事炒大,因为这太丢面子了。"
默克尔在年前还振振有词地表示,她会见达赖喇嘛没错,她爱在哪里见,什么时候见,这是她的自由。《信报》由此推断,看来这两三个月来,默克尔所受到的压力不小,现在不得不借亚欧峰会再度去北京,以求打开和北京的僵局。
《信报》评论认为默克尔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中国方面纷纷推迟与德国要签的合约,取消一些重要的双边高峰会议,大大刺激德国经济界的神经";二是来自政界的压力,"先后来中国做友好访问的是法国、日本、英国和印度等国首脑,美国的最高军事代表团也来华和中国大谈友好,还有澳大利亚新选出来的总理又是中国的老朋友,恰恰德国,新选出来的总理把意识形态差异的冷战期间的老问题拿出来和中国较劲,岂不太欠考虑了。"
《信报》引述评论家穆勒教授的话说:"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日子不好过,压力太大了。默克尔自己提出来,亲自再次去中国,就是一种要求缓和关系的姿态,这对她来说是很难堪的。长此拖下去会降低老百姓对她的支持率。" ▲
2008暴雪的警示:未来战争如何保卫运输生命线?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130/14645988.html
2008-01-30中华网论坛 作者:yes413aa
▲《2008暴雪的警示:未来战争我们如何保卫运输生命线?》▲
--2008暴雪对未来战争及和平建设的五项重大警示和启迪
--遭遇暴雪,电网断–>电气化铁路断–>电煤运输断–>经济发达地区部分供电断–>经济、生活受威胁,暴露了严重问题。电气化铁路严重依赖电网、经济严重依赖铁路及过度依赖外来资源,是我们的重大隐患。未来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资源储备战略及储备状态、“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地区”必须要认真向资源贫乏国日本学习资源储备的解决方法,未来必须加强“电气化铁路抗灾害抗战争能力配套建设”,未来必须加强要地防空之外的“交运干线防空”战略的考虑和建设。我们不可以幻想只会打高科技局部战争;我们可以自恃的只有:“我们的铁路建设、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资源能源储备、防空能力、反恐能力等等方面,足够应对一场2008暴雪规模和范围的战争”。
2008暴雪,造成全国诸多铁路路段停运、百万计的旅客滞留。对于未来可能的战争、提供了启迪。本次暴雪,范围广、时间长、影响大,主要暴露了我们经济中的 大弱点,对未来战争反干涉反侵略提供 点启迪。笔者叶剑下文就此展开--
★ 第一部分、一场暴雪至少暴露我们经济的三大弱点,早暴露是好事,贵在引起重视加强对策及时根治
▲(一)暴露了电气化铁路的严重依赖电网的弱点
电气化铁路的最大弱点,就是严重依赖沿线的电力线路。在暴雪压塌了沿线输变电线路的铁塔之后,铁路中断、铁路售票中断、旅客滞留、货物积压、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等等的铁路运输中断,就呈现我们面前。可以说,本次暴雪,首先暴露了电气化铁路的弱点。对于我们未来要建设的中国-巴基斯坦铁路线、对于我们未来战争中的铁路运输线的保卫、对于我们未来高铁和磁悬浮铁路的建设,都提前提供了必要的教训。
▲(二)暴露了中国经济的“煤电油”资源依赖型经济弱点、及对于铁路网的严重依赖性
这场暴雪,一下子中断了铁路运输,尤其是中断了“电煤”的运输,直接影响了南方火电厂的发电、供电能力。直接导致了南方诸省的拉闸限电。直接影响了春节期间的人民生活。这对于中国经济的一部分弱点而言,起到了曝光的作用。那就是:
1、中国经济发展对于资源的依赖性过大;一旦资源供应收到运输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立马影响全局。呈现脆弱性。
2、各地的资源配置不佳、资源能源结构不佳;南方自身的供电能力不够。一旦出事都需要外调才能保证供应。
3、各地的资源储备不够。一旦出事,很难应急。
▲(三)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导致流动人口过多,一旦交运受到影响,全局的社会稳定的压力就增大
★ 第二部分、2008暴雪对于我们未来和平建设和战争状态下反干涉、反侵略提供的 5 点启示
▲(一)2008暴雪对于未来铁路建设的启示--电气化铁路必须有抗灾害抗战争能力配套建设
电气化铁路,必须有下列抗灾害抗战争能力建设:
● 1、沿线供电设施,必须达到“抗暴雪设计标准”,重新设计、建设或者修缮。例如电线、电力塔架到底能够承受多大厚度的暴雪覆盖、能够抗多少级别的地震、能够抗多少级别的飓风,等等,都必须重新综合考虑了。
● 2、电气化铁路的铁路局,应对电路和电力可能中断的状况,必须具备“内燃机车”运力储备、弥补电力机车遭遇灾难状况的停运。
同时,必须研发“高速内燃机车”。作为防暴雪、防电磁脉冲弹、防石墨炸弹破坏电气化线路的补充措施、储备措施。否则,战争期间,一旦遭遇石墨炸弹、电磁脉冲弹的攻击,我们电气化铁路停运,对于等待运输的燃料、弹药、兵力、其他后勤补给等等而言,将构成致命的影响。这是不能允许的。
● 3、未来要建设的中国-巴基斯坦铁路线、未来的电气化的高铁和磁悬浮铁路,其建设必须考虑防暴雪、防自然灾害、防战争状态的要求。否则,磁悬浮铁路也好、高铁也好、高原线也好,怎么应对营运中的突然断电乃至电力断网等等意外状态。
▲(二)战争状态下,除了重要干线的电网保护之外,重要干线及其桥梁的防空保护、抗炸及快速修复能力,是我们维护交通畅通、经济较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防空和反导系统,不能仅仅是要地防空。还必须有沿铁路线的防空网或者预警网。这个问题,非常巨大,但是,不能不考虑。否则,铁路中断,则经济正常运转就中断。
&
nbsp; ▲(三)南方的能源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
南方不能只依赖电煤的供应,南方必须发展多重能源。包括核能、沿海风能、太阳能等等。弥补对于电煤等等资源的严重依赖。否则,战时交通运输设施一旦遭遇空袭等等打击导致中断,则南方经济面临停止运转的威胁。尤其是沿海风能、更尤其是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必须及早提到议事日程。
▲(四)南方等资源贫乏但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源储备问题,必须向日本学习解决储备的方法,必须将此作为战略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至于无资源地区的资源储备,国家必须有战略性的考虑。资源贫乏的经济发达地区,笔者叶剑认为:必须要认真向资源贫乏国日本学习资源储备的解决方法。
▲(五)经济布局的不合理,导致流动人口压力太大,战时必定成为负担和内乱的源头之一,必须大力发展和振兴内地、华中、西部等地的经济。通过经济的均衡发展,可以让更多居民或者农民工能够就近就业,减少类似春运等等压力。一个大中国,只有少数发达地区好挣钱、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不能证明中国经济的强健。
★ 第三部分、暴雪同电磁脉冲打击、石墨弹打击、同“美国台海战争空袭预案”的比较
● 首先,暴雪同电磁脉冲打击、石墨弹打击的效果有一样的地方:断电、电网中断。以及由此导致的物流、人流中断,影响经济运转。
● 其次,暴雪同电磁脉冲打击、石墨弹打击的效果有不一样的地方:暴雪作用的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而电磁脉冲弹、石墨弹的作用范围和时间,受到载机数量、特工数量等的限制。本次暴雪的作用几乎是全中国范围内的;而电磁脉冲打击、石墨弹打击的范围,如果是台湾方面动手,则主要是区域性的、地方性的,这是载机数量条件、特工数量条件决定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美国方面动手,则全面打击方案,在1999年度的美国兰德公司的台海战争报告里面,是出现过预案的;其中的部分作战思路,就是打断中国的若干条铁路运输干线的桥梁、电网,导致南北运输瘫痪,导致民工滞留南方城市生活无着、形成动乱,导致南方经济中断运转,从而导致台海战争的告负。
我们不可以幻想不会打全面战争,我们不可以幻想只会打高科技局部战争;我们可以自恃的只有:“我们的铁路建设、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资源能源储备、防空能力、反恐能力等等方面,足够应对一场2008暴雪规模和范围的战争”。欢迎拍砖,谢绝漫骂;欢迎善意,谢绝嘲讽。欢迎建设性和理性探讨,谢绝不文明不礼貌言行。欢迎转贴,但是不希望网友转贴中删除本人签名、包括包含在文章中的签名。谢谢。 (叶剑) ▲
对我空军信息化建设现状的猜想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129/14644339.html
作者:why001
▲ 对我空军信息化建设现状的猜想 ▲
空军信息化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到现在建设现状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评估信息化空军的要素,然后再根据这些要素的要点进行的分析得出答案。
目前学术界将评估信息化空军的要点分以下四种:1、信息感知能力(占25分);2、信息对抗能力(占25分);3、快速精确作战能力(占25分);4、一体化作战能力(占25分)。下面笔者将逐一进行猜想与分析。
★ 1、 信息感知能力(占25分);
这一点主要是指雷达对空、对地、对海的目标探测能力和平台对战场态势信息的感知能力。
◆ 猜想一:随着我军JH7A入驻海、空军以及J10战机装备空军。表明我战机雷达已具有对空、对海、对地的目标探测能力,并且已形成一定水平的战斗力。
◆ 猜想二:随着“某空管系统论证与综合集成”工程项目为空军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唯一奖项,且该工程是以国际最先进的通信、导航、监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等技术为主体,通过网络集成、信息集成、业务集成,建成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军一体化自动化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这一成果表明我地面平台对战场态势信息的感知能力已达一定水平。
◆ 猜想三:随着我J7G、J82、J10、J11机背上的刀型天线的展出,表明我空军已经完成战术数据链改装,同时表明我地面集中指挥平台已与战机建成一体化的战术数据链系统,战场的信息感知能力进一步增强。
◆ 猜想四:随着我空军伊尔76大盘子和运八/运九平衡木两种预警机浮出水面,表明我空军已形成空中集中指挥平台与战机建成一体化的战术数据链系统,战场的信息感知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以上四点猜想,我给空军武器装备的信息感知能力打20分。
★ 2、 信息对抗能力(占25分);
这一点是指空军武器装备的信息对抗能力,如装备的抗干扰能力、电子对抗协同作战能力等。
◆ 猜想一:随着前几日央视新闻节目报道的飞豹A战机挂载电子干扰吊舱,但并无真正意义的专属电子战飞机装备方面的报道(笔者认为运八大鼻子专属警戒机,并不属电子战型)。这表明我电子战水平仅属于初级水平。因为干扰吊舱的水平再高也不如专属电子战飞机。
◆ 猜想二:红军与蓝军的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对抗演练,表明我空军在贴近实战情况下电子对抗与信息对抗能力在不断提高。
◆ 猜想三:GPS干扰仪的出台,表明我军电子对抗与信息对抗能力又前进一步。
通过以上三点猜想,我给空军武器装备的信息对抗能力打10分。
★ 3、 快速精确作战能力(占25分);
这一点是指空军武器装备的快速与精确的打击能力。
◆ 猜想一:我空军早已装备空射巡航导弹(包括反舰导弹),说明我们在快速与精确打击能力上还是具有相当的水平。
◆ 猜想二:红旗与S300等型号地空导弹的装备,表明我空军的地空导弹部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确打击能力。
◆ 猜想三:PL系列的超视距空空导弹的装备,表明我空军战机具有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能力,体现出快速的特点。
通过以上三点猜想,我给空军武器装备的快速与精确的打击能力打20分。
★ 4、 一体化作战能力(占25分)
这一点是指空军武器装备的综合作战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水平,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交联程度,与编队友机的战术协同能力,与友邻作战单元的任务协同能力等。
这方面媒体的报道少,我猜想主要还
是我们在这一点上的业绩不多。还需下大功夫努力提高,好在有报道说我空军也正在演练这方面的对抗,我猜想是属初级水平。所以我给打5分。
综合以上四点,加起来,我给我空军信息化建设现状水平打55分。
同志们!任重道远啊!▲
中、美联合研究增加三峡过水量可行性
http://junshi.blog.china.com/200801/1841299.html
2008年01月29日:中国即将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签署协议,对增加大坝过水量、帮助长江水流量恢复季节性波动进行可行性研究。签署合作协议,对三峡大坝的其他管理方式进行可行性研究,这是中国为解决这个全球最大水利项目存在的种种缺陷而采取的最新举措。运用新方法后,三峡大坝的过水量或许能有所增加。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China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Project Development Corp.)目前正在和美国环保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敲定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据大自然保护协会表示,研究的目的在于将三峡大坝的生态影响降至最小程度。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代表中国政府拥有并负责管理三峡大坝。
这项研究是中国政府近期针对三峡大坝产生的影响采取的诸多行动之一。中国建设三峡大坝的初衷是为了提供清洁的电力,并驯服长江洪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长江每年的洪灾中丧生。而参与上述研究计划的人士指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有必要对三峡大坝的调洪功能进行重新评估。
这些研究人士希望让长江水流量恢复自然的季节性波动,并增加大坝的过水量,而不是将江水都拦截在水库内。此举虽然将增加发生洪灾的风险,但能为长江水系严重干枯的湖泊及河流补充水量。
专家表示,依靠三峡大坝来实现防洪目的存在困难。以1998年那场导致数千人丧命的大洪灾为例,科学家指出,三峡大坝下游的长江支流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才是那场洪灾的罪魁祸首。
早在2005年,时任大自然保护协会主席的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就致信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了在三峡大坝工程上开展合作的建议。现任美国财政部长的鲍尔森当时是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的首席执行长。
广告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人士称,如果弱化三峡大坝的蓄洪作用,每年可以增加10亿美元的发电收入,进而可以将这笔钱投入到洪水预警系统、洪灾保险和下游地区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但这项主张与中国目前基本上依靠堤坝来疏导洪水的做法是抵触的。
中国一直对使用清洁的水电来代替燃煤发电推崇备至。目前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水力发电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中国打算未来还将兴建十多座大坝,并逐渐在国际水坝建设市场取得领先地位。眼下,由于天气恶劣和煤炭供应不足,中国出现了大范围的电力短缺,表明经济快速发展与电力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三峡大坝已成为工业化巨大代价的一种象征,它的建设不仅导致140万居民迁离故土、河水污染加重、山体滑坡事故频发,还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去年9月份,主管三峡工程的中国政府官员首次公开对三峡工程生态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引发“环境灾难”提出了警告,其措辞之直率非常罕见。为了减少污染,并解决大坝库区沿线645公里百姓的生活困难,可能还有数百万人需要搬迁。
中国政府最近宣布,将斥资数十亿美元防范三峡地区的滑坡灾害,并兴建十几座废水和垃圾处理厂,净化受到污染的库区水质。这项措施将为中国进行水利开发确立新的标准,但在得到推广之前,仍有许多的障碍需要排除。
除了上述研究计划之外,三峡总公司还与大自然保护协会签署协议,在生态研究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以改进在建或拟建于长江上游金沙江的四座大坝的管理。
三峡总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证实有这份协议,但拒绝进一步发表评论。根据这项合作制定的任何计划都要取得政府其他部门的同意方可实施。
大自然保护协会是美国最大的环保组织之一,舆论对该组织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是毁誉参半。该组织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不支持兴建大坝,但他们承认中国的确需要电力,同时,中国有必要改善对这些项目的管理。大自然保护协会长江项目经理郭乔羽称,这些大坝肯定会建的,我们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减少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国炮轰政治化奥运意图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01/t20080130_722959.html
来源:英国《卫报》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那些想借奥运会来给中国抹黑或迫使中国改变政策的意图终必失败。
对奥运组织者而言,这是不愉快的一周,他们不得不承认之前隐瞒的奥运场馆工地的致死事故,并应对关于达赖喇嘛支持火炬传递期间西藏发起抗议的报道。
从好莱坞到台北,活动家还试图把奥运和达尔福尔、台独、宗教自由和自由表达联系起来,北京当局努力阻止奥运被政治化。
这篇评论表示,当中国“面对来自各方的意见和批评,包括一些误解、嘲讽和十分苛刻的挑剔”,这些对立者莫名的“兴奋”。它认为这样的反华攻击是打错算盘了。“他们的鼓噪会给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带来一些麻烦,却抹黑不了中国。”
文章批评写抗议信的明星——显然是指去法罗(Mia Farrow),她去年呼吁除非中国做更多的事情制止苏丹大屠杀,否则抵制北京奥运。
文章还批评那些梦想借奥运来支持“台独”的人。这显然是指台湾总统陈水扁及其支持者,他们计划在今春举行入联公投。中国认为这是一个迈向事实独立的挑衅性举动,但台湾许多人猜测在奥运之前北京不愿意开始对抗。文章认为这是误解了国家的轻重缓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因为主办奥运会而在自己的核心利益问题上让步”,谴责批评者伤害13亿中国人民感情。
在这篇反驳之辞发表前一天,奥运组织者承认有六名工人死于奥运场馆工地事故,其中两人死于“鸟巢”工地的事故。致死事故数字低于2004年雅典奥运的,但疑问仍未消除:早些时候为什么不报道这些死亡人数。
《人民日报》的评论不大可能标志着把奥运与人权问题挂钩的做法的结束。
中国是奥运为一个展示崛起中的实力、自信与开放的机会。第一个奥运主场馆“水立方”28日揭幕。北京副市长陈刚(Chen Gang)在揭幕仪式上表示奥运场馆的总成本不超过130亿元人民币。(作者 Jonathan Watts)▲
从大雪灾看中国军队应变机制
http://phtv.ifeng.com/program/jqgcs/200801/0130_1650_384221.shtml
2008年01月30日 凤凰网专稿: 今天《军情观察室》我们首先要来重点关注中国的暴风雪灾,这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的头等大事,我们看到中国上下全民总动员,胡锦涛在北京开了政治局会议,也说是“全国一盘棋”。但这样一个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