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2019–11–16▲◆★●■☆
多个中国访问团突然被取消 中印交流亮红灯引猜测★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14/8855052.html
罕见!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 现场播放了这部警示片★★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14/8854159.html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 计划明年择机实施★★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14/8854356.html
多个中国访问团突然被取消 中印交流亮红灯引猜测★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14/8855052.html
多维 2019-11-14: 在第8届印中商业论坛被取消后,印度媒体11月13日披露,近期多个中国访问团签证遇阻,尚无法确认原因。在这之前,印度刚刚拒绝加入中国支持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合作协定” (RCEP)。
11月4日,RCEP的15个成员国已经结束了所有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准备2020年签署协议。这是覆盖世界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自贸协定。(Getty)
据《印度斯坦时报》11月13日报道,近期至少有5个中国代表团因签证问题无法如期到访印度。这些代表团主要来自中国各省级政府,其中也有大学访问团,原计划在11月访印。
自2018年12月,中印两国在高级别文化和人际交往机制下举行两次会谈,双方提出要增进交流。作为该建议的一部分,中印组织了上述访问。
目前尚无法确认签证延迟发放的原因。有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向外国代表团发签证必须遵循特定程序,这些中国访问团2019年能否成行是个未知数。
另外,一支由70人组成的中国商业代表团原计划参加11月13日至14日在新德里举行的第8届印中商业论坛,但该活动也由于签证问题临时取消。
这次年度论坛由设在印度的国际商业链接论坛(IBLF)与印度工商协会(FICCI)联合举办。IBLF在其网页上发出简短信息称,“由于无法预见的情况”这次论坛被告知取消,希望很快能宣布新的举行日期。
印度快报(Indian Express)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中方代表团在数星期前申请印度签证,但没有获得签证。会议主办方为推动发放签证努力到最后一刻,但最后被告知目前不予核发。该消息人士称,印度外交部11月8日通知主办单位,没有得到印度内政部的批准,无法核发这些签证。
据悉,这次年度论坛原本预定在新德里举行两天,邀请了印度政府内阁部长为与会贵宾,并请首席经济顾问以及印度政府智库“国家转型委员会”(NITI Aayog)的成员担任主讲人。2018年的印中商业论坛在印度浦那举行,那次活动由马哈拉施特拉邦担任东道主,有多达200多名中国代表与会。
《印度斯坦时报》提到,中国此前对印度在克什米尔成立直辖区表示不满和坚决反对。不过中印两国领导人在10月举行了第二次非正式会议,聚焦改善贸易关系。双方还决定,将2020年定为印中人文交流年,将以2020年双方建交70周年为契机深化所有层次的交流,包括立法、文化、青年组织和军队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印度不予核发中方签证的几天前,印度拒绝加入中国支持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合作协定” (RCEP)。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11月4日表示,由于在关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和非关税壁垒等方面存在分歧,印度决定不同意目前的条款。
印度担心,根据RCEP中逐步取消关税的条款,印度要开放市场,这会让大量廉价中国商品以及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农产品涌入印度,从而损害印度当地生产商。▲◆★●■☆
罕见!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 现场播放了这部警示片★★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14/8854159.html
综合新闻 2019-11-14: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的公开活动不少。
11月9日至11日,韩正在海南调研;12日,他又在安徽马鞍山主持召开了一场会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现场会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多位省级常委参加。这场会议,还播放了警示片。
现场共同看警示片
据新华社报道,韩正出席这场会议时还有一个身份,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组长”。
公开资料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2014年9月,这个小组成立也是在2014年,当时的组长是张高丽。
2018年4月,韩正以小组组长的身份,出席相关座谈会并讲话。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在马鞍山的这次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安徽省长李国英也在现场。
另外还有部委一把手,现场画面显示,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台上就坐。
《新闻联播》披露,韩正会前要求生态环境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再次组成联合调查组,历时近8个月、深入长江经济带11省市、行程约14万公里,进行暗查暗访和明查核实,进一步查问题、找病根、寻病源,编辑形成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
会上播放了警示片,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警示片反映的问题作了发言。
韩正提了几点值得关注:
其一,长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其二,一些地方对高质量发展认识不到位、自觉性不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其三,严肃追责问责,对工作进度缓慢的地区要约谈,加大行刑衔接力度,严惩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五年
先来介绍下地理知识。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约6亿人口,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GDP占全国45%。
一直以来,长江经济带都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金腰带”、中国经济的脊梁,事关国家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五年前(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其中提到:
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
背后的重点是区域发展战略。
2016年1月和2018年4月,习近平在重庆和武汉召开了座谈会。
在2016年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沿江省市和国家相关部门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
在去年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高层对长江经济带的评价是:
在强化顶层设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要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挑战和突出问题,如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仍存在一些片面认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有关方面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
在12日的会议上,韩正强调,要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这个要求的背后是什么?是经济转轨、科学发展。
重大信号补一个背景。
长江经济带自我国内陆通向沿海,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目前还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低端产业比重过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去年4月,上观新闻发文称,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各地根据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环境容量,实现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升级。
在外界看来,这一重大战略,需要“中央推动、地方探索与区域合作的有机互动”。
不妨把视线再放宽一点。
今年9月,在河南郑州,习近平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这个座谈会,首次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如何看待黄河成“重大国家战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孝德称,这是在整个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转型信号。▲◆★●■☆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 计划明年择机实施★★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14/8854356.html
环球网 2019-11-14: 11月14日,在位于河北怀来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 计划明年择机实施
△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塔架
受中国国家航天局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14日赴河北怀来观摩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并参观相关试验设施。该试验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环境下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的过程,对其设计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这既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也是中国务实开展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 计划明年择机实施
火星探测是当前国际前沿的科技创新活动,安全着陆是火星探测任务最艰巨的挑战之一。据介绍,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于2020年择机实施,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本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在亚洲最大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进行,模拟了火星重力环境(火星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1/3)。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 计划明年择机实施
△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塔架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 计划明年择机实施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出席活动并致欢迎辞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出席观摩活动并致欢迎词。他表示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航天发展成果。中国国家航天局愿与各国航天机构、空间科学研究实体及国外空间科学爱好者携手,在后续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中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航天事业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国航天发展六十年来,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已经与4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40余份航天合作协定,与法国联合研制了中法海洋卫星、天文卫星;与意大利联合研制了中意电磁卫星;与巴西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被誉为“南南高技术合作”的典范;在嫦娥四号任务中与德国、荷兰、瑞典、沙特、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开展了积极的国际合作,并于今年4月发布了嫦娥六号和小行星探测上的合作机遇公告。近期在GEO大会上,宣布将高分一号、六号卫星16米分辨率光学数据对全球开放共享。这些举措为扩大更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享空间技术成果,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福祉。
来自法国、意大利、巴西等19个国家的驻华使馆的大使及使节,欧盟、非盟驻华使团、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代表和中外媒体记者约70人参加了活动。
环球网报道2019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赴河北怀来观摩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并参观相关试验设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出席活动并致欢迎辞,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主持活动。来自法国、意大利、巴西等19个国家的驻华使馆的大使及使节,欧盟、非盟驻华使团、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代表和中外媒体记者约70人参加了活动。该试验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环境下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的过程,对其设计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本次观摩活动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也是中国务实开展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
火星探测是当前国际前沿的科技创新活动,安全着陆是火星探测任务最艰巨的挑战之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于2020年择机实施,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本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在亚洲最大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进行,模拟了火星重力环境(火星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1/3)。
中国航天发展六十年来,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已经与4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40余份航天合作协定,与法国联合研制了中法海洋卫星、天文卫星;与意大利联合研制了中意电磁卫星;与巴西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被誉为“南南高技术合作”的典范;在嫦娥四号任务中与德国、荷兰、瑞典、沙特、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开展了积极的国际合作,并于今年4月发布了嫦娥六号和小行星探测上的合作机遇公告;近期在GEO大会上,宣布将高分一号、六号卫星16米分辨率光学数据对全球开放共享。这些举措为扩大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享空间技术成果,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福祉。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航天发展成果。中国国家航天局愿与各国航天机构、空间科学研究实体及国外空间科学爱好者携手,在后续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中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航天事业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