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情报系统如何分析中国?
麦克阿瑟的一招绝棋
美国之音报导/布什总统签署了情报系统几十年来最大的改革法案,美国情报系统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是今年媒体报导的重点之一。解决方案可能是新的,但情报收集过程中的问题却由来已久。最近解密的文件显示,美国情报机构在冷战期间难以获得确切情报,尤其是针对中国的情报。
50多年前,解读隐秘和孤立的中国对于美国情报界来说决非易事。今年10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把1948年到1976年期间关于中国的大量最高机密文件解密以后,当时情报界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过失才被公之于众。
71份国家情报评估的时间跨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去世的30年间。
乔治城大学的唐耐心教授说,中美当时没有外交关系,这是美国情报界无法获得关于中国的第一手准确情报的原因。她说:“在这些情报评估的涵盖时期,美国人没有实地经验。因此他们完全依赖别人为他们提供的情报。”
*两个重大错误*
美国和中国到1979年才正式建交。唐耐心教授说,由于缺乏直接情报,国家情报评估作出了一些相当不确切的判断。她说:“两个最重大的错误反映在对当时中苏矛盾和对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进度缺乏了解。国家情报评估认为中苏矛盾不象实际上那么严重,而且低估了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能力。”
布鲁金斯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卜睿哲在1995年到1997年期间担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亚洲部主任。他说,美国情报界关于1958年中国和台湾的冲突是为了试探美台的关系的结论是准确的。
卜睿哲说:“这是中国的内政吗?是支持其它地方的反美力量吗?还是为了试探美国和台湾的意图呢?我谈到的最后这种可能性,也就是‘试探’,在当今的学术领域并不被看好。但是根据我们所了解的来自中国方面关于毛泽东的想法,‘试探’一说实际上是对的。因此从判断来说,情报界看来是正确的。”
解密的文件只代表了美国对中国情报分析的一小部份,但是维吉尼亚大学的陈兼教授认为,被公开的内容足以揭示中美两国的思维方式。
陈兼说:“从这些公开的国家情报评估中,学者们可以试图了解一些因素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在冷战期间导致那些错误观念的。通过了解和最终理解错误观念形成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而且还有助于理解中美关系的现在与未来。”
*技术进步情报分析更困难*
现在,象卫星照片这样的技术进步是美国情报收集的重要构成部份之一。虽然各种手段能产生许多数据信息,但情报分析却没有变得更容易。
惠廷在60年代担任国务院东亚情报负责人。他说:“情报分析更困难,更复杂,我可不羡慕那些要在一大堆信息中整理出卫星资料的人。”
乔治城大学的唐耐心教授说,技术和情报来源的扩大,确实使美国的情报分析比几十年前更为复杂缜密。但是她同时谈到了今年早些时候美国911调查委员会提交的的冗长报告,报告分析了911恐怖前后的情况。唐耐心说:“情报分析不是严密的科学,我认为911调查报告表明,我们可以而且应该采取行动来改善情报工作。”
唐耐心教授认为,美国情报界的工作基本上是好的,但是她提醒说,对于象中国这样的国家,情报永远不会象美国官员希望的那样可靠。
美两大情报机构争中国线人 尤关注军事科技情报
“做情报工作要做到深入虎穴、知己知彼,最好由同宗同种的华裔担任。”――曾派驻北京工作的前CIA特工、美国国会美中安全检讨委员会成员沃策尔。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李雨桐报道据消息人士透露,当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正在美国国内大力招募外国人充当海外间谍,引发了它与中央情报局(CIA)之间的新矛盾。这两个美国传统情报部门都把眼光瞄准了华人人才并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纽约时报》报道称,CIA认为FBI的这一举措使CIA的传统职权范围再度受到侵犯。
FBI锁定目标更宽泛
CIA早在2003年就率先推出了招募华人的广告。在当年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夕,CIA的招募广告同时刊登在华人比较集中的东、西海岸十家华文报章杂志之上,广告篇幅巨大,开明宗义,诚聘双语(英、汉)情报人员和资料分析员。
不久前,美国CIA的官方网页上甚至出现了招聘中国问题专家的启事,日薪高达175美元。其中开列的聘用条件包括:必须是美国公民,具有亚洲专题研究生学历,其研究课题是有关中国军事、国家安全和经济领域,而且在校平均学分(GPA)不低于3.2(满分为4);具有外语(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征者须对中国情报分析有浓厚兴趣,拥有在外国、尤其是在华语地区生活和从事有关工作的经验;非常了解地区性问题。所有职位均要求雇员搬到首都华盛顿居住。
FBI也已经开始面向美国华人招聘。据内部人士透露,与CIA不同的是,FBI锁定的目标是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不局限于美籍华人,对象更宽泛,条件更宽松。这是因为FBI认为“这些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中国政府收集美国情报的重要力量”。
也有观察人士指出,FBI上月底在北京成立办事处后,是否会在中国发展更多的“线人”还有待未来的进一步观察。据FBI国际执行局局长托马斯在北京表示,北京办事处的FBI探员不会在中国开展调查活动或进行秘密活动,他们的职责只是在中美执法合作中发挥联合联络作用。
FBI侵入CIA海外情报收集权限
FBI把自己变成搜集海外情报单位的努力使CIA感到不快。FBI与CIA的这一裂痕反映了美国情报界的大变化。原来在美国,只有CIA拥有在海外行动的权限。只有CIA能够聘用和培养海外情报人员;FBI只能招募和培训执法人员。
然而现在FBI一反它历来的做法,希望他们在美招募的外国人回国后继续归他们控制。CIA则希望在招募及控制这些外国情报来源方面居主导地位。
FBI官员说,美国目前面临的威胁形形色色,而且非常严重,不能仅仅让一个机构负责情报收集。因此FBI着手大力招募在美国的外国学生、科学家和公司人员,重点目标包括中东国家、中国、前东欧国家、印度、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和中国台湾。
尤为关注军事科技情报
CIA大势招募华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来美国的情报机构备受国会、舆论及民间的抨击,批评者认为CIA对中国的情报工作基本上是失败的,或谓“非常薄弱”。尤其是国会指责政府内部的情报分析员低估了国家面临的安全问题,之前一份有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情报分析甚至忽视了中国大力发展战略导弹的动向。
于是,经费充裕(每年大约300亿美元)的CIA于2004年年底又收到巨额的联邦拨款,以加强搜集中国情报的活动。这包括动用数千万美元招聘更多的双语情报分析员及一线情报人员。现在,国会对CIA刊登广告、招募华裔情报人员的做法表示满意,认为它已认识到需要改善针对中国的情报搜集工作。
至于FBI的大力招募动作,也是希望恢复“9·11”之后FBI的名声,重振FBI在人们心目中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地位。此外,FBI尤其关注中美复杂多变的经济关系,尤其是在技术领域。美中两国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中国每年都自美国购进数亿美元的科技产品,中国许多学者和企业人士都是美国商界的重要伙伴,使得美国政府十分担心科技产品贸易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
掌握中国的尖端科技成果如何形成,会在多大程度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成为美国情报机构的重要任务。FBI的官员直言不讳:“我们想要吸收的对象主要是攻读核子物理学、纳米科技、航太动力学等领域的中国留学生,而不是历史系或英文教学的学生,这些人选还要有管道知道中国想获取的科技是什么,未来如果回到中国有可能够继续帮助我们。”
看不见硝烟的战线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的情报工作一直没有松懈。尤其是共和党政府派遣的驻华大使都清一色的具有CIA背景,最为人所知的两位就是老布什和李洁明。几年前,李洁明曾公开向国会透露说,80年代末,CIA在中国的工作网受到过一次破坏,但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网络基本恢复并且有很出色的成果。鉴于问题的性质,他不便说明是哪些成果。
从这个层面看,目前美国两大情报机构大规模招募华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过,也有人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美国前驻台湾代表、现为布鲁金斯研究所学者的卜睿哲表达了他的担心,“虽然我对FBI吸收中国学生的做法不太了解,但FBI的反情报工作一向不怎么样,因此在做法上要特别小心,万一吸收的中国留学生又被北京当局反间回来,那可能满手都是假情报。”
不管怎么说,美国决心将情报工作尽可能多方渗透到中国,正如在冷战时期针对前苏联一样。随着中国的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日益强盛,中美在“看不见的战线”上的交手,势必更加激烈。
【转自复兴中华军事网 Http://Www.Fxzh.Net】
麦克阿瑟的一招绝棋
中国人民解放军入朝作战不久,侵朝“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情报机构即侦悉了我志愿军司令部总部的驻地–大榆洞,并获悉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就在彭德怀司令员手下当参谋。于是,他们很快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阴谋计划。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声称,绑架毛岸英是政治的需要,而消灭彭德怀则是战略上的需要。
麦克阿瑟的上述阴谋尽管是在绝密状态下策划的,但其上下左右之间来来往往的一些密电,还是被苏联军方先进的侦察机器截收并破译,苏联军方从所破译的密电中得知,美军近期要派飞机轰炸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事关重大,时间紧迫,苏联方面于1950年10月23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拍去一封密码电报,通报了上述情报,并提醒中国方面提高警惕,做好防备。
毛泽东阅罢苏方电报,吩咐道:“立刻给彭德怀发电报,要他转移司令部!敌情变化无常,要防患于未然!”
毛泽东对此事还有些放心不下,于第二天下午又亲自拟写了一封电报,嘱咐用“AAAA”加急形式发了出去,要他设法将志愿军总部转移。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我志愿军总部刚刚部署了将在第二天发起的新战役行动,大战在即,军务繁忙而紧迫,彭总尽管接连收到聂荣臻和毛泽东拍来的两封电报,但未来得及将志愿军总部转移,不幸的事就发生了。
毛岸英险遭绑架
就在毛泽东给彭德怀拍发电报的当天午饭后,麦克阿瑟毫不迟疑地吩咐部下给突击队的莱特森上尉发报,要他马上采取地面突击行动。
同日傍晚,全副武装的毛岸英从志愿军总部作战室附近的宿舍走出来,由彭总的警卫小李陪同,迎着刺骨的寒风,到南山上的各个哨位巡查,最后来到警卫班班长张国祥的哨位。哨位设在一个靠近山沟的坑道,张国祥正警惕在坑道放哨。毛岸英站在坑道前沿四周观察了一下,然后指着远处黑黝黝的山沟说:“进去看看。”
他们三人顺着山沟往里走了一段后,从乱石堆后面突然蹿出七八名美军突击队员和几名化装成朝鲜老百姓的南朝鲜特工,为首的正是美军突击队上尉军官莱特森。他们在此已经潜伏多时。
莱特森用手电照着毛岸英,又与手中的照片对照,禁不住得意地笑了,他下令手下一名美军中士留下来同三名南朝鲜特工一起看押毛岸英等三人,自己则带领其他突击队员直奔志愿军总部去袭击彭德怀。危急关头,张国祥突然一下子蹿到毛岸英身前,两手抓住棉袄前襟用力一扯,露出胸前一排苏制手雷。他一边回头喊道:“岸英、小李快跑!”一边冲到敌人面前拉响了手雷。随着一声巨响,4个敌人全部倒在了沟里,张国祥壮烈牺牲。
毛岸英和小李顾不上掩埋自己的战友,他们牵挂着志愿军总部和彭总的安全,便提枪向大榆洞方向跑去。不一会儿,从大榆洞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他们估计敌人已开始袭击志愿军总部,便加快了脚步。深夜11点20分,当他们走到距志愿军总部还有5公里的一片小树林时,又与从大榆洞败退下来的那股美军突击队员遭遇了。
毛岸英且战且退,突听敌人高声喊道:“共军听着,你的同伴已被我们抓住了!”喊声未落,只见莱特森一边用手电照着小李,一边用枪指着小李。
毛岸英持枪与冲上来的美军突击队员对峙着,突然,只听小李大声喊道:“岸英,别管我!”随即用双手紧抓住莱特森的枪管。这时,莱特森扣动了扳机,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小李瘫倒在地上。
毛岸英突然撞开眼前的一名美军士兵,冲到莱特森面前,将枪口对准其胸膛,一口气将枪中的子弹打光,莱特森顿时栽倒在地。
剩下的两名美军士兵刚想向毛岸英开枪,只听树林外传来一阵呐喊声,原来是一群志愿军战士前来接应,吓得他们只得仓皇地抱头鼠窜,被志愿军战士追上生擒活捉。
毛岸英葬身火海
麦克阿瑟得知自己精心策划的“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计划出师不利,不仅没有抓到毛岸英和干掉彭德怀,而且还损失了数名训练有素的突击队员,包括精明强干的莱特森上尉,这使他十分恼火,急令空军执行第二步行动计划:派轰炸机向志愿军总部投掷大量凝固汽油弹,把大榆洞炸成一片火海,让彭德怀和毛岸英葬身其中!
1950年11月25日下午两三点钟,天气阴沉,寒风凛冽,突然,从大榆洞上空的浓云中钻出3架敌机,刺耳的怪叫声伴随着炸弹爆炸声和机枪的扫射声,敌机穿梭般轮番向大榆洞俯冲、轰炸、扫射,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在大洞外临时办公的一座房子爆炸起火。毛岸英和高瑞欣当时正在爆炸起火的房子里办公。
彭德怀下令快救人,但不幸被无情的现实所证实:毛岸英和高瑞欣的尸体被战士们从火堆中扒拉出来,浑身上下都被火烧焦了,以至于辨不清原来的模样。
彭德怀心情沉重地来到烈士的尸体前,眼含热泪凝视着两具惨不忍睹的遗体,他特别关注地端详了片刻那位身材颀长的烈士,神情异常严峻而悲痛……
领袖痛失爱子
当天晚上,彭德怀满怀痛悔和歉疚的心情,亲自拟稿向中央军委拍发了一封电报,报告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不敢直接将这封电报呈送给毛泽东,他来到西花厅,颤抖着双手将这封电报交给周总理,并嗫嚅地说:“这是彭总发来的……岸英他……”
周恩来接过电报,只看了一眼便两手发颤,目光发呆,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思来想去,周对叶子龙说:“你到新六所去,先让江青同志看一下电报,听她怎么说。”
江青看罢电报,也被惊得靠在楼道的墙壁上。犹豫了片刻,江青拿定主意说:“你们先别去见主席,过一会儿等李敏、李讷来了,咱们再找机会。”
等了一会儿,李敏和李讷一同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同她们的爸爸说了一会儿话,逗得毛泽东很开心。江青叫来叶子龙和李银桥,大家一块儿吃了顿团圆饭。这时,江青示意叶子龙靠近毛泽东。叶子龙壮着胆子,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轻声对毛泽东说:“主席,朝鲜战场打了两次战役后,美帝国主义进行报复,派飞机用凝固汽油弹炸了志愿军总部……”
毛泽东一听,生气地说了声:“这个彭德怀!我拍了电报让他转移的嘛!怎么,彭德怀同志还安全吗?”
“彭老总来了电报,他很好。”叶子龙说。
“那么,岸英呢?总部的同志们呢?”毛泽东追问道。
“这次有牺牲,总部的作战室被炸……岸英他……”叶子龙说不下去了。
毛泽东手中的烟头一下子掉在了地上,此刻,毛心里早已明白,长子岸英已经不在人世了……
毛泽东伸出左手去拿茶几上的香烟,动了两次竟没抽出一支烟来,李银桥赶忙上前为毛泽东抽出一支烟,又划了根火柴,但毛泽东却又丢下香烟,转脸失神地望着窗外的天空……
沉默了片刻,毛泽东吸了两口烟,叹息道:“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毛泽东担心岸英牺牲的消息会把思齐击垮,所以叮嘱江青:“这件事,先不要对思齐讲,尽量晚一些时间。”
江青点点头:“这事我知道。”
这时,毛泽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慢慢地站起身,开始在房间里踱步。踱了一会儿,毛止住脚步,对江青和仍在抽泣的李银桥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岸英是一名普通战士,为国际主义事业牺牲了他年轻的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出处:《采风报》 作者:刘庆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