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形状有结论了 然而或许一场危机要来了…(图)★★

今 日 看 点:20191108▲◆★●■☆

宇宙的形状有结论了 然而或许一场危机要来了…(图)★★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06/8832163.html

加拿大民众奔走相告”我们终于被中国解禁了!”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07/8834848.html

可怕的“殭尸蜜蜂”现象 成群奔向死亡★★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07/8834227.html

宇宙的形状有结论了 然而或许一场危机要来了…(图)★★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06/8832163.html

时代周报 2019-11-06: [摘要] 研究人员称,最新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现在的宇宙一致性模型(Concordance Model)可能需要被彻底反思了。文/时代财经 卢洁萍

宇宙微波背景

以往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宇宙形状的看法可能都错了。11月4日,一篇刊登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论文指出,我们的宇宙可能并不像纸那样平坦,而更像一个巨大的膨胀气球,是封闭且弯曲的。

在分析了欧洲航天局普朗克卫星2018年的数据后,该论文作者Eleonora Di Valentino、Alessandro Melchiorri 和Joseph Silk在宇宙微波背景(CMB,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的功率谱中发现了增强的引力透镜幅度,而这与标准λ-CDM模型的数据是有出入的。

这就意味着引力对CMB的弯曲作用似乎比现有物理学所能解释的要大得多。

宇宙微波背景(下简称“CMB”)是宇宙大爆炸时期遗留下来的热辐射,这是宇宙中存在的最古老的光芒。

而普朗克卫星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测CMB温度的微小波动,对CMB温度涨落的研究是解锁有关宇宙学模型和参数的关键,正是这些信息定义了宇宙的膨胀、组成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Large-scale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的起源。

论文作者们用“封闭的宇宙”来解释这一异常的效应。“一个封闭的宇宙可以为这种效应提供物理解释,CMB光谱现在更倾向于是一种大于99%置信度水平的正曲率。”他们写道,“在这里,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封闭宇宙的证据,表明正曲率可以解释引力透镜的异常振幅。”

根据论文,如果宇宙是弯曲的,那么它是在缓慢地弯曲的。虽然这种缓慢的弯曲对我们在地球、太阳系甚至银河系中的移动都并不重要,但如果我们超出银河系,往银河系以外、往更远的深黑处一直向前直线走,我们最终就会绕一圈回到我们最初的出发地。

论文作者之一Melchiorri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就举例,“这意味着,如果你有两个光子,它们在一个封闭的宇宙中平行传播,它们将(最终)相遇。”

事实上,这种发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关于宇宙到底是不是平的争论也早已有之。早在200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人造卫星就检测出了波动异常的CMB温度。当时就有专家认为这表明了人们生活在一个不均衡的宇宙中,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或许只是一个系统错误。随后在2013年,普朗克卫星的检测结果又再一次指向了宇宙的不对称性。

不过,这种现象并不符合现今的宇宙理论。作者们就在论文中表示,以往关于“宇宙是平的”的假设掩盖了一个宇宙论危机,因为现在所观察到的宇宙特性都是相互矛盾的。“现在的宇宙一致性模型(Concordance Model)可能需要被彻底反思了。”

根据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宇宙暴胀理论,宇宙是平的,其暴胀主要由名为暴胀的量子场所驱动,暴胀有两方面的作用:它触发了宇宙初期的快速膨胀并产生微小的密度波动,密度更大的区域会吸收更多物质并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团和星系。

但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宇宙的不均衡性,只能作为一种统计学上的大概。暴胀理论创始人之一Paul J Steinhardt将结果和观测不符的加速膨胀阶段称为“坏暴胀”,并把和观测相符的膨胀称为“好暴胀”,他就曾在其2011年发表的论文中表示,“不但坏暴胀比好暴胀更有可能,而且没有暴胀的宇宙比两者可能性更大……整体来说形成平坦宇宙的可能性很低。”

当然前文作者们还谨慎表示,关于这些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这异常的观察结果究竟是因为还有其他系统因素没检测到,还是这确实是新的物理结论,抑或只是统计上的波动。

“我还不想说我相信宇宙是封闭的,我是更倾向中立的。”剑桥大学的宇宙学家George Efstathiou则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更想说的是,让我们等等新的数据并看看这些新的数据会说些什么。现在确实有些差异,我们必须更为谨慎地去找出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

 

加拿大民众奔走相告”我们终于被中国解禁了!”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07/8834848.html

参考消息 2019-11-07: 这两天,中国又成了加拿大媒体热议的话题。11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确认,中国政府已经允许恢复从加拿大进口猪肉和牛肉。耿爽在回应此事时,还对加拿大在肉类产品输华问题上“有错就改”的态度予以肯定。这句“罕见”的表扬,同样引起了外媒的注意,表扬背后的深意,也正被多方解读。此前,当地时间11月5日,特鲁多已先在推特上迫不及待地宣布:加拿大对中国的猪肉和牛肉出口将得以恢复。

激动之余,特鲁多不忘感谢加拿大新任驻华大使鲍达民和本国肉类产业从业者。小锐注意到,特鲁多11月以来所发的推特,大多只有几十的转发量,但这条推文却在短时间内便被转发了一千多次。

加拿大网友对加中两国关系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这个当之无愧的“热点”,引来了加拿大“全球新闻”网站、《全国邮报》网站、加拿大电视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面对难得的“好消息”,不少加拿大网友也难掩喜悦。加拿大国内反应之所以如此激动,或许与此前所吃的“苦头”息息相关。

此前,由于中国海关部门查验一批加拿大输华猪肉产品时检出莱克多巴胺(俗称“瘦肉精”)残留,随后发现加拿大输华肉产品卫生证书签发系统存在漏洞,中国要求加政府6月25日起自主暂停签发对华出口肉类证书。

据加拿大“全球新闻”网站11月5日报道,4个多月的禁令,让加拿大肉类行业出口损失3亿至5亿美元(1美元约合7元人民币)。报道称,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猪肉产品市场,也是加拿大第五大牛肉产品进口国。“禁令一直在让加拿大农民付出代价。”报道说。因此,中国“解禁”加拿大肉类进口以及对加方的“表扬”,也让加拿大肉类委员会感到振奋。该委员会强调,“与中国的长期贸易关系非常重要”,并称中国解禁加拿大肉类输华“对两国都是重要的一步”。

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网站5日报道称,艾伯塔省一名牛肉生产商克里斯蒂直言中国的决定将对整个牲畜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另一名猪肉生产商菲茨杰拉德则称这一消息为“了不起的新闻”。“我们期待着与中国的新关系。”他说。

外媒提醒“破冰关键”还在加方行动

对中国恢复进口加拿大猪肉和牛肉的决定高度关注的,并非只有加拿大媒体。在11月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与此相关的问题被提问了3次。

耿爽表示,近期,加方提出关于证书签发和传递的整改“行动计划”。中方评估之后认为,加方整改“行动计划”基本符合保证安全的要求,同意恢复接受加政府主管部门签发的输华肉产品卫生证书。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肉类产品输华问题上,加方能够做到有错就改,中方对此予以肯定。”耿爽在昨天的记者上说道。

在中加关系遭遇困难期之际,中国外交部的点名表扬,实属罕见,而这也引发了德国媒体关于“中加关系是否有所改善”的猜想。

11月7日,德国之声网站在报道了耿爽的表扬后,紧接着关注起耿爽接下来所说的话。

耿爽说,“我们敦促加拿大新一届政府认真对待中方严正立场和关切,立即释放孟晚舟女士,让她平安回到中国,以实际行动来推动中加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报道指出,中方称加方“有错就改”,但“破冰关键”还在于加方能否解决中方所关切的问题。加网友提醒特鲁多:“你只是修补了一个由你自己造成的问题”事实上,在欢呼之余,加拿大国内也出现了不少反省的声音。

在特鲁多高调宣布猪牛肉恢复输华后,不少加网友立刻指出,这件事虽然值得高兴,但此前之所以陷入窘境,正是由于特鲁多政府没能处理好对华关系。

还有网友指出,加拿大政府还没能解决油菜籽问题。显然,在不少网友眼中,加拿大政府做得远远不够。

不过,旅加学者陶短房告诉小锐,猪肉和牛肉的进口问题与油菜籽进口有所不同,肉类生产的技术问题比较好解决,但加拿大油菜籽含杂质超标的技术问题解决难度更大,这是由其生产模式决定的。他强调,正如中方所说,肉类进口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宜与其他问题混为一谈。但他也指出,“如果每件事都这么圆满解决,加中关系自然也就改善了”。

加拿大前驻华大使赵朴同样持此观点,他在接受加拿大电视网采访时也发出提醒:尽管有一些小迹象表明加中关系可能回暖,但中国解禁加拿大猪牛肉的决定与此关系不大。“希望我们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场面,但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他说。▲◆★●■☆

 

可怕的“殭尸蜜蜂”现象 成群奔向死亡★★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07/8834227.html

RFA 2019-11-07: 中国出现“殭尸蜜蜂”现象,由于滥用农药,蜜蜂中了慢性毒,有如殭尸般成群出走蜂巢。(美联社)

 殭尸蜂现身华东 农药是幕后元凶

中国扬州大学专家目睹丧尸似的蜜蜂大量死亡场景,找上台湾大学昆虫学系教授杨恩诚求救,多年来,他像蜜蜂般孜孜钻研蜜蜂消失和农药的关联性,解开全球蜜蜂大量消失的谜团。“殭尸蜂现象出现在华东地区,从浙江到安徽一带,内勤蜂像殭尸一样不断离家出走,整个蜂巢空掉了,他们找不出原因。”杨恩诚特别前往中国,试图破解离奇事件。

工蜂是蜂群中数量最多的族群,工蜂在年幼期担任巢内工作,这个阶段称为内勤蜂,后半生则负责巢外采集,称为外勤蜂。杨恩诚说明,原来不会走出去的内勤蜂却通通出走了,蜂巢只剩蜂王和少数刚羽化的工蜂,少了大量工蜂来保持巢内温度,蜂巢很快就死掉了,蜂王和幼虫也会跟着饿死,这是很大的危机。

杨恩诚为扬州大学设计实验、探讨原因,他分析,这种情况很类似“蜂群衰竭失调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美国、欧洲也曾发生过CCD现象,农药被认为是主因之一,农药对蜜蜂的影响可分为急性毒和慢性毒,蜂群衰竭失调症候群属于慢性毒,而华东地区殭尸蜂的研究结果显示,蜂巢内残留很低剂量的除草剂、杀菌剂,慢性毒损害蜜蜂的神经系统,导致内勤蜂往外出走。

“蜜蜂中了慢性毒,外观没有任何改变,但探讨牠的行为会发现变笨了。”杨恩诚以科普语言说明研究发现,他解释,工蜂从羽化出来,一直到成虫的外勤蜂,神经数目随着日龄增加,不过幼虫时就中毒,哪怕只是1个ppb(parts per billion,十亿分之一浓度),极低的剂量都足以让神经数减少,使得蜜蜂在学习、记忆等行为测试明显变差了。

幼虫中慢性毒 早熟出走蜂巢

农药威胁中国养蜂业,不少地区蜜蜂大量死亡。(美联社)

除了神经系统研究外,“今年我们的基因研究还发现,如果幼虫期中毒,10几天日龄的内勤蜂,牠的基因表现类似20、21日龄的外勤蜂,这也就是说牠早熟了,提早变成外勤蜂。”杨恩诚说,这几年他投入分子生物研究,探究农药对基因表现的影响,显示神经发育、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和能量调节都会出现问题。

这个新发现正好进一步解释殭尸蜂现象,杨恩诚表示,内勤蜂提早变成外勤蜂飞出去了,而这些早熟内勤蜂的神经发育有问题,神经数变少,丧失飞行路径的学习记忆能力,因此,离开蜂巢后就回不来了,扬州大学也进行类似研究,检视蜜蜂的基因表现,得到同样的结论。

中国滥用农药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用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但也用了世界47%的农药。”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院院长康乐去年底在健康中国圆桌会议提出质问,“中国的耕地面积与美国差不多,单位面积的平均使用农药量是美国的4倍。”

南华大学科技学院院长、养蜂专家陈世雄指出,美国学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痛心疾首控诉DDT等杀虫剂带来生态浩劫,世界各国陆续下令禁用,不过,中国改革开放后,DDT、BHT等违禁农药一窝蜂进入中国,有一段时间中国进口的中草药原料都验出残留。

蜜蜂命丧保护地 农业生产拉紧报

“农药会导致蜂群生态崩解。”陈世雄语重心长说,剧毒性农药足以使蜜蜂立即致死,类尼古丁农药如益达胺(imidacloprid)则是属于神经破坏性,英国曾有研究,油菜种子沾上益达胺,再栽种开花,蜜蜂采集油菜花蜜后,25%的蜜蜂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导航的神经系统被破坏了;此外,除草剂也会间接影响蜜蜂,喷洒后,野花野草枯死,蜜蜂的食物连带消失。

日前,环保组织中国绿发会收到蜂农陈情,位在河南和湖北交界的中华蜜蜂保护地桐柏山,由于大量喷洒农药,造成蜜蜂中毒身亡,根据不完全统计,高达五分之三的蜜蜂死亡。陈世雄提醒不能掉以轻心,“蜜蜂大量死亡,不是蜜蜂牠们家的事,而是和人类息息相关。”

“一但蜜蜂灭绝,人类活不过4年。”陈世雄引述爱因斯坦的话,3年前,陈世雄开始养蜂,目前拥有50几箱蜜蜂,他指出,“每一箱大概有6万只蜜蜂,当中外勤蜂大约有2万5千只,外勤蜂每天大概出勤10次,每次采集500至1,000朵花,一天下来,每箱蜜蜂可为1亿朵来授粉,假如蜜蜂灭绝,粮食短缺、人类生存危机等问题会随之浮现。”

蜜蜂消失危及农作物生产,这件事中国农民并不陌生。过去,四川南部曾因滥用农药而使野蜂绝迹,果农不得不采用人工授粉,来维持农业命脉。陈世雄说,人工授粉效率远不及蜜蜂,以美国的杏桃来说,透过蜜蜂协助授粉,每英亩收成由40磅增加为2,400磅,大幅成长6倍,而当地找蜂农来授粉,每箱要支付150至200美元,因此养蜂在美国是一门赚钱的行业,以饲养2,000箱蜜蜂来说,授粉加上蜂蜜收入,蜂农每年所得可以上看80万美元。

嗡嗡聲成绝响 敲响生态警钟

瑞士学者抽检全球蜂蜜,75%蜂蜜样本验出杀虫剂。(美联社)

一连串的殭尸蜂、蜜蜂大量死亡事件,敲响中国环境警钟。“蜜蜂中了急性毒、慢性毒,难道其他生物不会有影响吗?整个环境生态都面临威胁。”杨恩诚一针见血直指中国的环境议题,他以自己的分子生物和基因表现研究为例,“很低剂量就会影响生物的免疫系统。”

杨恩诚指出,根据知名期刊《自然》(Nature)刊登的最新研究,当农业区大量使用农药,附近水域受到污染,尤其是类尼古丁杀虫剂,会导致水域周边的鱼类、鸟类、爬虫类都很容易生病死亡,他推敲背后原因,这些生物的免疫系统可能受到破坏。

蜜蜂可移动数公里采集花蜜和花粉,所以产出的蜂蜜也被视为当地农药污染的指标。杨恩诚以米歇尔(Edward Mitchell)2017年发表在《科学》(Science)的重磅研究来说明,这位瑞士学者发动公民科学家活动,分析从全球收集来的198件市售蜂蜜,75%蜂蜜验出含有类尼古丁杀虫剂,10%的样本有高达4至5种农药,这项研究结果反映出生态系受到严重的农药污染。

陈世雄9月特别赴加拿大参加世界蜜蜂大会(APIMONDIA),他指出,全世界都相当重视蜜蜂产业,这次不少蜂农提出“达尔文式养蜂法”,利用物竞天择的原理,选育出抗虫害的蜂群。全球蜜蜂产业的年产值高达几百亿美元,中国也鼓励农民养蜂、脱离贫穷,不过,如果滥用农药问题不改善,不只把蜜蜂逼向死路,也损失一门好生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