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生活总是错敲了谬误的门(16)酒精会杀死神经细胞?19世纪末的禁酒运动使这种说法流传开来。酒精破坏大脑组织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只发生在患病多年的酗酒者身上。科学家们发现,适量饮酒不会对神经细胞造成伤害。
今 日 看 点 : 2008-01-12 ▲◆★●■
以色列承认失信于中国就意味着自断后路
http://topyl.com/view.php?fid=DBXW&id=2690832
中共因何掀起解放思想新运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现有常规力量足以粉碎任何分裂阴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大陆不会对台湾使用核武器
http://news.ifeng.com/mil/2/200801/0110_340_359377.shtml
对朝核危机恶化 中国已有应急方案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3610
巴拉迪预言“核灾难” 恐怖分子将尝试袭击核设施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3559
美国总统大选常识详解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3611
2008年总统候选人初选日历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3611
大陆对“两蒋”归葬很宽容 宋美龄有三点指示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200801/0111_335_361121.shtml
以色列承认失信于中国就意味着自断后路
http://topyl.com/view.php?fid=DBXW&id=2690832
http://www.topyl.com Top娱乐网 2008-01-10: 据以色列主流媒体《国土报》报道,由于在以色列对华军售问题上以、美两国存在分歧,以国防部长莫法兹取消了原计划的华盛顿之行。
● 美国围堵中国军事发展
由于美国的阻挠,以色列政府已经取消了帮助中国升级"哈比"无人机的协议。原本这一军售风波应该就此结束。但美国并不满足于就事论事,还想进而提出附加条件,对以色列未来的军工业进行严格控制。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华盛顿不仅要求以色列国会在18个月内出台一项加强本国防务产品出口监控的议案,还要求美以之间就此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除此之外,美国还要求以色列政府以及国防部长莫法兹本人就此做出书面道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问题专家陈双庆对《?望东方周刊》说:"看来,美国想借此机会给以色列的军火买卖立规矩了。这与最近美国抛出《中国军力报告》渲染所谓‘中国威胁"的背景有关。可以看出,美国准备四处围堵中国军事发展。"
很显然,美国这种得寸进尺的做法惹恼了以色列。2000年,以色列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取消向中国出售雷达设备的违约行为,到现在还被重诚信的以色列商人所耻。现在不但签不成升级"哈比"无人机的协议,还要严格限制与中国的所有军火生意,以色列人的忍耐达到了极限。
陈双庆说,虽然以色列可以从美国那里得到相应的补偿,双方最终达成妥协。但以色列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涉及重大利益的情况下,还是不会轻易让步的。这在历史上有过先例。
● 以色列不能失去中国
据海外媒体报道,最新一期美国《国防周刊》指出,大多数以色列企业界不赞成以色列政府这种态度,因为中国市场潜力很大。但由于美国不断施压,而且以色列企业界本身也有诸多疑虑,因此以色列的军火工业正逐渐告别中国市场,转向美国、西欧发展。
旗下拥有七家军火公司的苏尔坦集团即为一例,其董事长葛拉特说,"对我们而言,中国市场已经关闭。"
失去一笔生意,对于商人来说,仅仅是经济利益的损失,但对于国家来说,则是经济、政治的双重损失。
"四面受敌"的以色列有一个很大的生存之道:军火生意。虽然美国每年会向以色列提供近20亿美元的国防援助,但主动拓展自己的军火市场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以色列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武器出口国。据悉,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以军工贸易,在过去的10年里已经达到15亿美元的贸易额。
但是以色列同时与美国有着密切的军事合作,许多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是美国提供的,因此美国担心以色列会通过贸易把美国的高新军事技术传到中国。
2000年,以色列被迫撤销了向中国出售空中预警雷达机的合同,致使中以关系陷入低潮。这次无人机升级协议泡汤后,如果以色列再答应美国提出的进一步封锁对华军售的要求,恐怕将更难得到中国的信任。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当下,以色列人不会忘记"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在更早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犹太人为了摆脱沙俄压迫逃到中国,以色列副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的祖父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渊源无法割断,如今的经济和政治合作更为以色列所重视。目前,以色列已经把中国列为重点发展的4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去年以中两国的贸易额为 21.6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了6亿美元。中国纺织品和化工产品深受以色列人喜爱,以色列也为中国提供了许多高科技产品。
今年6月,以色列副总理奥尔默特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以色列很快将与中国开始正式谈判,并正式达成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框架。
与此同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中国,在以色列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室主任李伟建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从这个意义上看,以色列现在的反抗不仅表现了它的愤怒,也表明了以色列对中国的重视。在军售问题上,不能再顺从美国、得罪中国,失信于中国就意味着孤立自己。"
● 以色列的军工业
以色列只有1.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就是这么一个弹丸之地,一个人口不足500万,资源贫乏的国家,控制着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军火贸易。军事工业已成为以色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本国工业总产值的四成以上。
以色列已经形成了人员齐整、设备先进、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全国从事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公司达250多家,并涌现出如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以色列武器发展管理局、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拉法尔公司、以色列造船厂等十几家规模巨大、举世闻名的军工企业。
媒体报道说,以色列的军工业能够如此发达,一方面是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以色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出于谋求军事上的优势和安家固国的本能而奋发图强,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周边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巴勒斯坦,为以色列提供了真实的武器实验场。
军工业除了能为以色列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外,还在外交、劳动就业和退役军人安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外交方面,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色列就利用"军售外交"打开印度大门,成功化解了自己在外交方面的孤立局面,两国的关系更由于2003年签订的"法尔康"机载预警系统合同而达到巅峰。此外还有与新加坡、土耳其的军售外交,可谓以色列的另外两个成功典范。▲
中共因何掀起解放思想新运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9/中评社香港1月9日电/美国《世界日报》1月8日载文《中共筹谋新解放思想运动的来因去势》,摘要如下:
2008年是中国大陆的大事之年,这一年除了要完成从上到下政府和立法机关的大换届,除了要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外,中共正筹谋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掀起一场解放思想的新运动,这场运动的来因何在,又有何去势?
开年前后,广东省开始有组织地发动解放思想的运动,引起广泛的关注。对广东方面解放思想热潮初起,有人认为,这是面临发展困境的广东必然的表现,也有人相信,因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在这里点燃新的解放思想运动,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确实,中共领导层正在部署,在2008年这个改革开放30周年,要对改革开放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其成就和经验,还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过去近30年间,大大小小思想解放浪潮不断,30年间有二三轮大思想解放运动,第一轮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前后,围绕真理标准讨论,确立解放思想,开始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第二轮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和发表系列讲话,结束“姓社姓资”之争,思想解放运动由之而起,改革开放得以坚持,确立了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折;第三轮思想解放运动,有不同说法,体制内的提法,是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新的思想解放,但以其内容和成果,这种说法至今仍未取得共识。
三轮思想解放划线,至今仍存争议。现在要发动思想解放,暂且称之为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筹谋中的思想解放运动,除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性回应因素,还与中共十七大密切相连。
具体而言,中共领导层有意透过“继续解放思想”,来落实、扩展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的政治成果,推动改革开放的升级,为新的发展道路定型。
筹谋新一轮思想解放,其中一个重要关节点,是去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讲话,首度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有新的发展实践,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为新思想解放作出理论铺垫。
接下来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在政治报告中,把解放思想定位为中共的“一大法宝”,以之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幷呼吁“继续解放思想”,以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之后,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的安排中,也强调继续解放思想。
但正像改革开放热情渐消,解放思想已乏新鲜感。对中共党内来说,是思想解放资源耗尽,政治发展已现停滞,主动性消失;对社会上来说,积累问题太多太杂,理不出清晰思想模式,找不到解放激情。可以理解,领导层有意以意识形态禁区较少、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广东为先导,发起局部性思想解放运动,如成功再推及全国。
以过往的经验看,成功的思想解放运动,要有官方和民间良好的互动,不是有由下而上的自主冲动,就是有上点火、下添柴的合力,纯民间的发动,完全自上而下的组织,都不可能成功;其次是一场成功的思想解放运动,或要有众矢之的矛头,或要清晰的目标,比如两轮思想解放运动,目标所指都是“左”,发动思想解放,至少要有明确的解放对象。
而目前要发起思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将是官方行为,就算广东先行先试,也是由中共省委全面发动,地方和部门在响应落实,民间不是在等就是在看。同时,现在要解放的思想仍然太多,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都有要打破的框框。因此,这场欲动待起的思想解放运动,还需选准目标,敲定对象,着眼于解决现实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事关重大的现实问题,那些重大的体制机制改革问题,由之牵动民心、鼓动民意,再上下结合,纲举目张,方能趁势而起。 ▲
中国现有常规力量足以粉碎任何分裂阴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08年1月9日电/中国军控协会副秘书长、军事专家滕建群日前撰文指出:中国(大陆)不会对台湾使用核武器。滕建群表示,中国(大陆)的核战略以及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已经决定了中国(大陆)不会对台湾使用核武器。
中通社报道,滕建群指出: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上台以来,不断踩踏台独红线,使两岸局势不断趋紧。但中国不会像西方国家推论的那样,在无对策之际对台湾动用核武器。
滕建群说:“因为中国政府已公开声明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当然也包括台湾地区。而且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不可能用非人道武器对付自己的同胞。另外,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现有常规力量足以粉碎任何分裂阴谋。”
滕建群指出,用核武器打台湾,完全是外界的炒作和妄意推想。
有关台湾研发核武器的消息,早前闹得沸沸扬扬。早前更有消息称,陈水扁当局有可能以发展核武以作为巩固政权和军事安全的“撒手锏”。
一般而言,国际军事专家均将台湾列为“有能力研发”。由于台湾研制核武的关键设施“重水反应堆”,早已遭拆除,研制能力已大不如前。尤其是核武最重要的“铀”原料,在国际监督下,台湾已很难取得。1996年起,“国际原子能总署”针对核能反应炉的管制范围扩大,在美国监控下,台湾的核能反应炉已被列管,很难私下转换用途。
其实,台湾已有能力研制“雄风-2E”导弹、“石墨炸弹”等“先制打击”传统武器,可中长程破坏及瘫痪敌军城市的电力、通讯、交通等系统,不用花费大量预算,已足以战术吓阻、甚至报复敌军攻击,实不需研制难度甚高、又不切实际之核武。 ▲
中国大陆不会对台湾使用核武器
http://news.ifeng.com/mil/2/200801/0110_340_359377.shtml
2008年01月10日 法制晚报: 中国军控协会副秘书长、军事专家滕建群日前撰文指出:大陆不会对台湾使用核武器。滕建群表示,大陆的核战略以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已经决定了大陆不会对台湾使用核武器。
● 滕建群:中国军控协会副秘书长、军事专家
核武器由于其巨大杀伤力,一直也是政治武器。自核弹进入武器库以来,只有美国在二战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此后,尽管美苏剑拔弩张,几次走到核战边缘,但双方都在最后时刻刹车,原因之一是谁也负担不起核大战的后果。
中国核力量是面对核诡诈勒紧腰带发展起来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的核力量成为西方炒作的热点:
◆ 一说随着核力量的现代化,为防止西方大国干涉包括台海危机在内的行动,中国会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以此来威慑对手介入;
◆ 二说中国竭尽全力仍不能控制台海局势时会用核武器;
◆ 三说中国核力量不透明,对诸如弹头数量及部署情况保密,不利于互信。
▲ 炒作一:使用核武器“先发制人”。
照此推论,中国会放弃1964年10月核试验后宣布的“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时候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核武器”的承诺。推论明显把中国核政策简单化,因为“不首先使用”是最道义的,也是最经济的。
从道义上看,核武器是非人道武器。据美国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模拟测算,一次向俄罗斯发射1300 枚核弹打击其军事目标,伤亡可达到1200万-1700万人;若打击城市目标,伤亡则会达到5000万人。从经济上看,核力量从后发制人变成先发制人,需要改变部队结构、导弹和弹头部署态势及保障体系,代价极高,而且国际形势也没必要让中国进行如此巨大的转变。
▲ 炒作二:用核武器打台湾。
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上台以来,不断踩踏台独“红线”,使
两岸局势不断趋紧。但是否像西方所推论的那样,在无对策之际,解放军会动用核武器?
回答是不会。因为中国政府已公开声明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当然也包括台湾地区。而且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不可能用非人道武器对付自己的同胞。另外,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现有常规力量足以粉碎任何分裂阴谋。因此,用核武器打台湾完全是妄想。
▲ 炒作三:中国核问题不透明。
这种指责是没有道理的。
▲ 首先,军事透明的前提是不损害国家安全利益。如把仅有的看家本领都告诉对手,有害国家安全。
▲ 第二,透明是多方面的。在核力量上,西方追问的是多少核弹及部署在何处。对弱方来说,这是不现实的苛求。核武器功效至少有进攻、防御和威慑三种,其中威慑是最被广泛应用的。把多少核弹和放在哪告诉外人,等于把家里的宝藏告诉强盗。
中国核透明是政策透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中国就把政策告诉了世界。2005年10月,为满足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好奇心,中国还向他开放了第二炮兵指挥所。
总之,关注中国核力量,必须全面理解中国核政策,不可妄下结论。▲
对朝核危机恶化 中国已有应急方案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3610
2008-1-9: 美国专家指出,中国已备有应急方案,可在朝鲜核危机恶化造成不稳定局势时,派遣军队到朝鲜维持秩序。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美国和平研究所和亚洲基金会的专家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北京会在展开任何干预行动之前,尽量同联合国磋商,不过,中国并不排除单方面采取行动的可能性。该报告说:“如果有必要,人民解放军将出兵朝鲜。”
这批专家去年6月访问中国,同中国军事研究员举行会谈后,撰写了一份名为《警惕不轨的邻国:中国如何看朝鲜的稳定和经济改革》的报告。该报告说:“中国非常希望在这个问题上获得正式授权,并同联合国密切协调……不过,如果国际社会没有在朝鲜局势迅速恶化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中国将采取主动恢复朝鲜的稳定。”
报告引述中国军事研究员的话说,已准备妥当的应急方案主要是在朝鲜完成三项任务,这包括:人道救援、维持和平以及环境控制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清理因为攻击(中朝边界附近)朝鲜核设施所造成的核污染,以及安全处理核武器和易裂变材料”。
美国智库的报告还指出,如果朝鲜陷入动荡,中国的首要任务是预防朝鲜难民涌入中国,而这项任务将通过确保食品供应充足和加强边界管制来完成。
该报告说:“人民解放军强调,他们将尝试关闭边界,不过他们坦承没有信心可以成功这么做,因为边界长达866英里(1394公里),很容易被渗透。”
尽管发表了这份报告,美国专家强调,核危机只是中美智库学者就朝鲜课题展开对话时所关注的其中一个课题。美国和平研究所的朴姓韩国专家说:“双方讨论的课题范围很广;针对假定情况进行讨论,能让各方对不同的观点有更好的了解。”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专家格拉泽也指出,中国对朝鲜核危机以及当地局势感到关注,并非什么新鲜的话题。她说:“正如美国关注巴基斯坦核武器可能会带来不稳定,中国对朝鲜陷入动荡时如何管制和安全处理核设施与核武器感到关注,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格拉泽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这次的讨论加强了中美专家对于双方如何看待朝鲜问题的了解。” 来源: 法新电 ▲
巴拉迪预言“核灾难” 恐怖分子将尝试袭击核设施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3559
文章提供 于 2008-1-8: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周一称恐怖组织较之于以前努力得到核武器的行动计划不同,现在行动重点是袭击核设施,而且该行动成功的机会更高。
据俄《新闻地》报道,巴拉迪在接受伦敦阿拉伯报纸《生活日报》(Al Hayat)采访时说:“恐怖组织正在尝试袭击位于人烟稠密地区的核设施,该设施内保存有放射性物质,甚至可能在某国首都进行。这将引起核污染并会造成千上万人死亡。据我们了解,恐怖组织正在进行类似活动,事实上他们有很大的成功机会,而且比自己搞到核武器的机会更大。”
谈到伊朗铀浓缩计划,巴拉迪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并不十分担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并没有看到任何生产核武器的计划在伊朗实行,……我们甚至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有地下铀浓缩设施,我们没有得到任何类似活动的情报。”
“伊朗目前还没有回答我们的某些问题”,巴拉迪说:“但是我不能说他有明显的和直接的危险……所有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谈话都让我很担心。”
《生活日报》(Al Hayat)总结巴拉迪的谈话说,国际原子能机构从1985年就开始对伊朗核计划进行调查。他说下个月将具有决定意义,因为伊朗政府已经同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称有来自伊朗海军的挑衅。5艘伊朗革命卫队快艇在赫尔木兹海峡对3艘美国海军军舰只进行了挑衅,并数次通过广播称要进行袭击。美军称此次事件发生在上周六,1月5日,美国已作好战斗准备,但是伊朗舰艇却撤退了。 来源: 环球时报 ▲
美国总统大选常识详解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3611
2008-1-9: 2008年伊始,1月3日在爱荷华州的瑟瑟寒风中,两党总统大选的首场初选粉墨登场,这场堪称最高级别的政治厮杀,暗箭、黑招乃至肉搏,无所不用其极,空头支票满天飞。
民主党形成希拉里、奥巴马、爱德华兹三驾马车,而共和党则势均力敌,黑马哈克比、摩门教富翁罗姆尼暂居爱州之先。结果,奥巴马和哈克比拔得头筹。先声夺人自然可以抢得有利地形,但最终鹿死谁手,还有待未来11个月漫长的决杀考验。
美国的总统选举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变幻,形成了一整套相当繁复的选举程序,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总统大选热闹背后的种种规则,本报特约循斯撰写了这篇文章。
如果你搞不清楚初选是怎麽回事,不要紧,这很正常。因为在美国本土出生的一般公民对于总统提名的过程也同样感到挫折。
● 初选(primary)的来源
理论上,初选是指选民在选区里投票提名未来选举里的候选人。不过,一般而言,初选是一个政党在提名该党在即将来临的普选中的候选人。在世界其他地方,政党提名候选人是政党的责任,不能用公共设备。但美国初选则不同,允许使用公共设备。
● 美国政党自始就跟选举有关。
根据宪法,总统由选举人团选出,选举人团由各州人民
选举该州的总统选举人(Electoral)组成。这一方式对于选举乔治•华盛顿当总统是有用的,因为他誉满全国。但当时通讯和交通不便,很少人的知名度能跨越州界。一州的选举人容易选举本州的知名人士。结果是选举人的选票不能集中。
于是两党的国会领袖成立国会的“党团会议(Caucuses)”影响选举人团的投票,并跟州的党巨头联系折衷。所以,当时一般选民无法决定谁会被提名。在这种情况下,政治领袖、政党巨头和巨商的利益互相勾结,带来了严重的贪腐问题。
直到20世纪初年,进步运动呼唤“把政府归还人民”,带来了州的总统初选(Presidential primaries),从而改变了这一局面,使一般选民得以参与提名过程,使得官商勾结的利益交换得到一点抑制。
弗罗里达州于1901年首次立法实施美国第一个总统初选,该法允许政党人员可以举行投票,挑选参加该政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罗州党代表,但是该州法并未规定把总统侯选人的姓名开列在选票上。而奥勒冈州于1910年成为实施“选择性选举初选(preferential primary)”投票的第一州,使选民可以挑选侯选人。到了1912年,有12州立法设置了总统初选州法。到2000年时有41州举行州初选。
其他无初选的州,则举行州的党团会议(Caucuses)或州党代表大会(state convention),或提名会议。
★ 初选的种类 ★
◆ 1,封闭式初选:选民必须是一政党的登记党员才能在该党初选里投票,如果不是该政党的登记党员就不能在该党初选里投票。
◆ 2,半封闭式初选:如同封闭的初选一样,登记的民主党或共和党党员只能在自己的党内初选里投票。不过,半封闭的初选制度也允许无党派的选民参与投票。
◆ 3,开放式初选:登记的选民不论党籍皆可在任何政党的初选里投票。当选民并未在初选之前预先登记为某党党员,仍能任意在该党初选里投票,这种投票叫做 “挑个党初选”,因为选民可以选择他想在初选那天投票支持的那个党。但是正由于这种开放性质,初选可能发生一种叫做“突袭”的问题,即在理论上说,一党的选民可能到另一党的初选里去投票提名较弱的候选人,以求自己党能在大选时击败那个较弱的对手。但是实际上并没法证明真有其事。
◆ 4,半开放式初选:所有的选民都可以在任何一个初选里投票,例如新泽西州即采用此种初选方式,但是选民必须在进入投票亭之前公开“宣布”自己要在哪个党初选里投票。完成这种“宣布”的办法就是要求他在改变党籍的同一天里投票。
◆ 5,全面式初选:允许选民就每一公职投票支持一个候选人,不论属于何党。现在只有路易斯安那州使用这种初选。
◆ 6,决定式(Run-off)初选:投票不限于一党,得票最高的前2名候选人进入普选,不论党籍如何。
有的州采取“混合式初选”。即该州两党使用不同种类的初选。例如西弗吉尼亚州的共和党采取开放式初选,民主党采取封闭式初选。
● 何为“党团会议”(Caucuses)
总统初选里的“党团会议”是指市镇或郡的地方级党集会。政党的登记党员可以在地方的党团会议里建议支持某个同党侯选人。这些建议汇聚到政党在州或全国的办公室里,综合起来,决定该州的党提名人。党团会议跟党代会(conventions)不同。党团会议是同时在很多市镇或郡分别举行会议。民主党和共和党举行党团会议各有其规章,而且由于初选的州法各不相同,每州的党团会议规章也各有不同。
只有政党的登记党员才能建议党团会议支持己党的某一侯选人,通常独立选民并没有在党团会议里提议侯选人的权利。
● 何为“党代表大会”(convention)
党代表大会是指联邦、州或市郡级政党为党员举办的讨论议题、侯选人和竞选策略的会议,通常历时数天。
在总统选举时期,当各州的政党初选结束之后,虽然人们已经知道何人成为该党的总统侯选人,但该政党将举行一次“党全国代表大会(national convention)”,正式选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通常情况之下,正式候选人就是在初选里胜利,获得全国党代表最多人支持的竞争提名人。
然后,政党的总统侯选人将挑选自己的大选“竞选伙伴”,作为该党的副总统侯选人。挑选副总统侯选人通常是挑选能在大选里帮助自己争取更多选民的人。例如跟总统候选人在地域或立场上不同的政治领袖。
党全国代表大会通常只在选举总统的大选年期间举行。这次,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订于2008年8月25日到28日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举行。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订于2008年9月1日到4日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举行。
● 指派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
选举人团是各州指派本州一群公民代表该州公民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各州挑选总统选举人的程序各异,不过通常是各政党在州的党代表大会里提名总统选举人,或者由党的中央委员会票决。
在大选那天,每一州州民通过投普选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的方式选择总统选举人。候选人获得总统选举人团票数多者当选总统,无论所获选民的普选票有多少。通常侯选人获得这两种票的得票率相近。不过有17次总统选举里面,获胜者并未获得最多的普选票数。这种情况最早一次发生在1834年,约翰•昆西当选总统。最近一次是2000年,乔治•W•布什当选总统。
●“选举人团”选总统
选举人团制度分配给每一州的选举人票数等于该州的国会议员代表团的成员人数。即2名国会参议员加上该州所有应选国会眾议员人数总和。例如,阿拉斯加州有2名参议员,1名眾议员,所以有3张选举人票。哥伦比亚特区有3张选举人票。总统选举人团的总票数是538张,即相当于100名参议员的票数,425名眾议员的票数和哥伦比亚特区的3 票(联邦法已经把国会眾议员的人数固定为425人)。候选人只需要选举人团过半数票的“简单多数”就能当选,所以总统候选人只要得到270张选举人票就能当选。
目前各州在分配州的选举人票方面,除了两州之外,都多采取一种叫做“赢者得全部票(winner-take-all)”的制度,也就是候选人只要在该州获得多数的普选票,就能得到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
通常各州的总统选举人在12月时于州府投票,然后把票送到首都华盛顿。国会在次年1月召开两院联席会议,计算选举人票数。通常在普选结束计票之后人们大略已经知道谁当选总统。
假若总统侯选人没人得到多数的选举人票的话,宪法第12修正案规定,将由国会眾议院决定。在这种情况之下,眾议院将选举总统。眾议院选举时,是以获得选举人票数最高的前三名总统候选人作为候选人。获得眾议院多数票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
假若副总统候选人没人获得
选举人团的多数票,将由参议院选举副总统。候选人是以获得选举人票数最高的前2名副总统候选人作为候选人。获得参议院多数票的候选人将当选副总统。
当美国开国人士设计选举团制度之时,是把它当作州和联邦分享权力计划的一部份。在美国宪法里面所采用的联邦制度之下,全国的普选票并不具法律意义。因此,在州的投票基础上所分配的选举人票,可能跟全国普选投票的结果不相同。尽管如此,市民个人的投票对于每次选举的结果却是重要的。
● 揭秘美国政党与选举关系
美国政党像任何其他国家的政党一样,皆以争夺政治权力为目的。而政党争夺政治权力皆以争夺白宫为首要目标。以下我们就美国政党的特点解说一二。
● 全国性政党组织一架选举机器
从全国党代表大会召开,提名总统候选人的时候起,两大党就动员自己所能动员的一切资源全力投入大选。但是全国党代表大会却就此结束。
大选之后,无论胜负,参加竞选的总统提名人立即成为该党名义上的领袖,但是他们通常在党组织内并没有基础。例如2004年大选结束后,布什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共和党领袖,能靠声望和行政资源影响共和党,但是一旦他的民调支持度下跌,成为“票房毒药”,该党政界人士就竞相避之而犹恐不及,甚至攻击他。
落选的联邦级政党领袖,在党内的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例如2004年的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就是例子。
政党在联邦层面里的组织是“党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例如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NC和共和党全国委员会RNC,它们各由100名委员组成,每州选出男女委员各一人。全国委员会设主席一人,由总统候选人任命。例如现今的DNC主席是前总统候选人克里所任命的迪恩。
党全国委员会实际上仅只是辅助选举的机构。其功能是宣扬政纲,协调政纲、募捐,和决定下届党代表大会的时间、地点。但是对于日常党务,全国委员会完全不能置嘴。
美国政党没有全国的党领袖,通常所谓的联邦级党领袖仅指国会或白宫的立法或行政领袖。他们无法指挥党。
● 坐轿的和抬轿的实权在地方党部
美国政党没有统一的全国性党领袖和党组织,但并不是没有领袖。政党的领袖都在地方。美国政党的领袖或组织全以州或市为中心和基础。
美国政党所以如此,从历史和发展上说,是由于美国建国之后有很长时间仍是农业社会,而且在政治制度上是联邦制。由于是农业社会,地方色彩浓厚的候选人的知名度多限于本州。由于除了选总统之外,在其他选举之中候选人的籍贯全须是选区的,所以政党领袖和组织都以州、市、郡为中心和基础。选举和政治自然也如此。
地方领袖有两类。一类是有志于竞选州长、市长或联邦议员,将来进军华盛顿政坛的地方领袖。这类领袖通常不是地方的党干事。另一类,是有志于地方党组织工作人员。这两类领袖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在政治上充当的角色不同,一个是“坐轿人”,一个是“抬轿人”。美国党领袖很少参选总统。杜鲁门总统则是一个例外,他曾担任过民主党基层干部。
美国多数总统都是州长或联邦议员出身的地方政治领袖。因此州府、市府和国会,是未来总统的训练营。
联邦级的党组织没有“中央委员会”,但地方却设置中央委员会,一副“党中央”在地方的架势。地方的党工作领袖又分为两类,他们都对选举有很大影响。
地方的党工作领袖有一类叫“党魁(party boss)”。他们不具进军华盛顿政坛,从事联邦政治的野心,但他们以地方为根据地,以地方利益为重,能影响地方平民,所以具有操纵选举的能力,形同地方的土皇帝。
那些从事联邦政治的党领袖,就经常需要跟这些地方“党魁”进行政治交易,在华盛顿争取地方的利益。国会法案里面附加的不少地方利益条款就是这类交易的结果。问题不仅是他们想搞政治交易,有时当他们不肯交易之时,问题更大。纽约州村镇法官制度改革极度困难,州长都难撄其锋,即是一例。
另一类地方的党领袖是由党基层干部组成的“党机器(party machine)”。从党街坊干事到州的党委员,都是组成党机器的地方领袖。他们都是政党的“忠贞之士”,跟地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地方上操纵选举的人。党干事在党会里的提名权几乎没有限制,他们既能操纵党的政治领袖,又能操纵选民。所以如此,是由于美国地方党部没有上级党部的监督或指导,他们不是 “天高皇帝远”而是无法无天。
政党地方党部各有其自己的人脉、立场,和经费,它们各自独立,我行我素。虽然在大选时各地方党部都共同为总统提名人大力辅选,但选举一结束,他们就汲汲于利益争夺,自求多福。
如何避免地方党魁和党机器操纵选举,使得选民可以直接提名总统候选人?这是美国政治的重要议题。实施直接的党员“初选”制、市采取经理制,或少数州允许无党籍选民参加政党的初选投票,都属于仍在进行之中的改革尝试。选民直接提名总统候选人仍是一个理想的目标。
● 政党的杂碎式政纲
初选之后,两大政党就举行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名总统,通过政纲。不过人们多不重视政党的政纲。因为美国政党内部各派系、成见,和立场往往互相冲突,美国选民也一样。政纲的用途就是把不同派系的成见和立场汇聚成一盘杂碎,一方面使得各派系都能在大选里有个共同拼搏的面子,避免分裂,另一方面则用于争取选民的支持。
总统上台之后未必会实施党的政纲。总统若在施政时实施某种具有较大争议性的政策,由于党内有派,政党的政治领袖也许会对于争议性的政策互相争议,但政党本身则往往避免对政策发言,以避免政党的公开分裂。
所以在美国政党历史里有两个为人熟知的现象:两大政党之间的差异并不很大,而且,有时两党间会互换立场。
● 初选首战战况
新年伊始的第一场初选,爆出了不大不小的冷门。无论是奥巴马压倒希拉里,还是哈克比压倒朱利安尼等人,都使得爱荷华州的两党初选成为颇为耐人寻味的“开局”。
尽管希拉里在爱荷华州的得票只得第三,但她表示仍会再接再厉,对于8日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感乐观和有信心。而当地华人大多支持希拉里。
● 对初选日期的批评
人们批评现行总统初选的日期安排不适当;把过多的重量摆在较早举行初选的几个州里,那些州在全国其他州能有机会产生影响之前已经为一些领先的候选人制造了声势,会把落后的候选人排斥掉,结果其他州的初选对于总统提名几乎没有多少影响。
例如新罕布什尔举办的初选较早,吸引了国际的注意,常会为一些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