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硅谷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输给印度人(之二)★★  

今 日 看 点:2019–0922(上午版)▲◆★●■☆

硅谷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输给印度人(之二)★★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461/201909/19980.html

为何任正非敢卖5G技术给西方?★★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9/20/8692278.html

硅谷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输给印度人(之二)★★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461/201909/19980.html

2019-09-20: 语言能力差和对主流文化的不熟悉,显然影响我们在职场的发展。但为什么这些问题一直不能解决,值得思考。刚来美国时英文不如人还情有可原,毕竟人家在英语环境里生活了多年。但在美国居住十几年后,还能用这个借口吗?

为什么硅谷乃至整个美国职场的中国人不如印度人成功,每个人都可以列出很多理由,但几乎人人都同意的一条是,印度人的英语远比我们熟练。

记得刚来美国时,中国同学常常很纳闷,为什么我们说话清清楚楚,美国同学一头雾水;印度同学说起话来叽里咕噜,含混不清,美国同学听起来却毫不费力。其实道理很简单:印度人口音虽重,但语法正确,用词恰当,表达意思清楚完整,英语水平甩了我们十条街都不止。美国同学能无障碍地与他们沟通,毫不奇怪。

跟印度人接触较多、自己英语也略有进步后,对他们优越的英语水平有了更多体会。比如他们的词汇丰富,会使用一些很生动、很贴切的词,这让他们说起话来有一种中国人无法企及的韵味。

午饭后跟印度同事一起出去散步,她说今天的太阳不像昨天的那么“scorching”(灼热);在会上对经常给我们使绊子的兄弟部门表示不满,印度老板说我的观察非常“astute”(敏锐);有一次讨论问题时我中途改变了立场,相熟的印度同事马上私下送电邮问我为什么有这样的“volte-face”(变卦,突然翻脸)。这些词虽然中国同事可能也认识,但我从没看到他们使用过。

当然印度英语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偶尔有一些奇怪的说法,还造了几个英文里原本没有的词,比如用“prepone”(提前)作为“postpone”(推迟)的反义词。但除了这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外,他们的英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表达起意见来绰绰有余,经常还能口若悬河,语惊四座。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的英语问题就多了,可以说是百仙过海,各显神通。公司里很多同事不管是讲英语还是写英语百分之八十的句子都有严重问题。网上聊天时,有些人也会使用英文,但其中不少英文都错误连篇,让人不忍卒读。

有些人以为,我们中国人词汇可能贫乏一点,但语法是过硬的,因为我们都有十多年扎扎实实的语法训练。但我们十多年的语法学习效果其实并不好。或许是教学方法不够先进,或许是练习太少,理论不能和实际结合,虽然语法规则都学过,但是不是完全理解,是不是都还记得,是不是烂熟于胸,是不是能顺手拈来,就很难说了。根据我的观察,回答是“no”。

还有人说美国人自己也不注重语法。但美国人虽然不时刻把语法放在心上,还从没见过一个美国人说英语像有些外国人一样错误百出。科学家早就发现,小孩与成年人学语言的学习机制不同。小孩学语言主要通过模仿,他们的脑子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环境中的各种语言信息,并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但这种能力在青春期之后就消失了。因为这个原因,美国人即使不去特别注意语法,也学到了语法,我们外国人则只有老老实实下笨功夫,否则捷径反而成了弯路。

因为英文不够好,我们中国人对美国文化也不如印度同事熟悉。印度同事对美国的热门电影一般都有所知晓,不像中国同事只在《疯狂的亚洲富豪》上演时才去趟电影院。很多印度同事也爱读英文书。十多年前,我读了Jon Krakauer的Into Thin Air,后来又一口气读了很多他写的别的书。但之所以读Into Thin Air,就是因为一个印度同事的推荐。

有一次去吃午饭,因为没找到熟人,餐厅又挤,便和几个不认识的印度女同事坐在了一桌。这几个印度同事活泼健谈,思维发散,从家中打扫卫生的烦恼,扯到Marie Kondo(近藤麻理惠)的 T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又从这本书的书名,联想到另一本畅销书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我当时就想,我们中国同事是不会有这种谈话的。我们的话题永远是房价和爬藤,如果形而上一点,也是《小欢喜》、《甄嬛传》。

语言能力差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主流文化的不熟悉,肯定影响在职场的发展,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不必多说。但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不能得到解决,倒是值得思考。刚来美国时英文不如印度人情有可原,毕竟人家在英语环境里生活了多年。但已经在美国居住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不能还继续用这个借口来挡驾。

我们常说,硅谷的中国人不如印度人成功,原因之一是缺乏领导才能。至于为什么缺乏领导才能,一个经常提起的理由是中国留学生的选拔机制决定了这些人都是书呆学霸。既然都是会念书的人,学英语对我们应该是小菜一碟;但实际情况是,虽然不乏成功的例子,整体而言硅谷工程师们的语言水平并没有随着在美国年头的增长而有所突破。

对于这个自相矛盾的现象,我的猜测是,中国的留学生们虽然会念书,成绩好,却并没有强烈的求知欲。事实上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小时候驯服地接受的那些填鸭式教育,反而破坏了我们的求知欲。

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自己的智力活动,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一个讲英语的国家,这里的新闻、娱乐、教育资讯都使用英文,一个有求知欲的人一定希望了解一下它们是怎么回事。

学习语言当然可以增强职场竞争力,但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诱人的目的。

第一, 英语世界里的文化生活,比中文世界的更丰富,提高语言能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享受人类文明和智慧的成就。

由于意识形态的限制及其他原因,中国出产的文化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还不能跟美国相比。前几年《人民的名义》口碑爆棚,我也赶时髦看了。这部剧确实不错,其中有几场戏很精彩,但也有几处拙劣到让人有点尴尬。

同时期我也看了美国有线电视频道AMC的《最好给索尔打电话》(Better Call Saul)第二季。这部电视剧角色丰满,情节发展出人意料,让人拍案叫绝,却又行云流水,毫无牵强和做作,演员的表演和其他方面也都无懈可击,质量比《人民的名义》高出好几个档次。

书就更是如此了。我爱读书,也怀念中国语言。中文书和英文书同时摆在面前,我一定先读中文。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却是,中文书的质量与英文书相比,尤其是在非虚构图书领域,实在有太大差距。

西谚说,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其实人也如其读(you are what you read)。都知道饮食对身体状况有直接影响,既可以病从口入,也可以吃出健康,读物作为精神食粮也如此,也直接影响人的心智、眼光、见识。有些读物让人浅薄、偏执,有些却让人清醒、明智。如果没有好读物,像我们小时候都经历过的,是没办法的事情。但生活在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那么多有营养、有趣味的东西都唾手可得,不去享受似乎是暴殄天物。

近二十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一些一线城市的物质生活似乎已经赶上美国,留在国内的好些同学都成了财大气粗的富豪,这让很多留学生怀疑自己当初出国是否错了。我非常幸运地不怎么遇到张牙舞爪的富豪,我想这并不是因为我的同学朋友不够成功,但万一你碰上某些土豪爱炫耀自己荷包鼓,如果你读了更好的书,看了更好的电影,视野因为读《大西洋月刊》而不是《环球时报》而比较宽阔,如果你这几十年磨练了你的英语,享受了世界上最高成就的文化艺术成果,你可能不是那么容易感到失落。

第二,学英语还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也是我们华人最重视的,就是可以跟孩子有话可说。

对很多人来说,事业并不那么重要,拼不过印度人就算了;买几套投资房,小日子过好也行。但有一件事情比自己的生活更重要,那就是孩子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

牺牲自己的生活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牺牲自己的事业把孩子推进藤校,是华人常见的行为。但孩子上的大学再好,事业再成功,如果跟孩子没有共同话题,跟孩子在精神上越来越疏离,这种成功意义也不大。

养儿育女的最大快乐不是推他们爬藤,然后沐浴在藤校的光环之中,而是和他们一起成长。他们三岁读Good Night Moon时和他们一起读,他们十岁读哈里波特时和他们一起读,他们二十岁读The Fountainhead时还是和他们一起读。当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飞奔时,多陪他们一程,多一些跟他们并驾齐驱、有话可说的日子,是父母们的梦想。对我们这些居住在北美的父母来说,学好英语让这个梦想有了更多实现的可能性。

因为所有这些原因,我一直认为,学英语是我们这些中国留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一件值得终身努力的头等大事。这不仅是为了在职场上和印度人竞争,更是为了抓住生活赐予的一个丰富自己的机会。如果来美国的第一天起就这么做,今天已收获满满;但今天开始也不晚。虽然学语言是慢功夫,不会立竿见影,但假以时日一定会见到功效。

但如果我们生活在这个到处是英语的地方,却不能从环境中吸取营养,十年后的英语还是和今天一模一样,那么我们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大概都不够强。如果是这样的话,在职场上输给印度人,是不是也不能怪别人呢?▲◆★●■☆

 

为何任正非敢卖5G技术给西方?★★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9/20/8692278.html

瞭望智库 2019-09-20: 美国政府全球抵制华为,这已经是旧闻了,但最近华为又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准备向全世界转让5G核心技术,而且是一次性交易,收购方一次性买断永久使用相关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权利。

9月10日,任正非接受英国媒体《经济学人》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个说法。

这令舆论相当意外。

对大多数人而言,5G技术上的领先,是华为近年来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任正非却宣布华为可以将技术全部进行转让,而且购买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去修改代码,修改代码以后,相当于对我们屏蔽了。”

任正非的这一决定,与大多数企业视核心技术为命脉的认知产生了巨大差异。

任正非并没有就5G技术开价,但这一表态仍不能以金钱的多寡加以衡量。

华为并不缺钱,2019年半年报显示,华为货币资金余额高达2500亿元。华为在国内的融资渠道也非常畅通,刚刚向市场首次发行了总额60亿元的中期票据。

那华为为什么会愿意出售5G技术?

文 | 张弛

1、同意技术转让,是“利益共享”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众所周知,核心技术是科技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将其打包全部出售的做法非常罕见。华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重大决策?这其实源于两个背景和一个理念。

第一个背景是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全球性围剿。

作为中国人,我们普遍认为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是毫无证据的“霸凌”。

但在国外,美国的政治家、企业家想法跟中国人很不一样。他们认为,华为作为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居然要引领全球5G的发展,而5G网络事关国家安全和民生基础,被一个政治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所影响,他们对此心存疑虑。这种价值观和制度上的猜忌是根深蒂固的。

第二个背景是华为的5G技术全球领先,一骑绝尘。

现在5G技术已经尘埃落定,其中华为占据了全球最大的国际标准和技术专利的份额。

但华为并不是一家像高通那样贩卖技术专利的公司,而是要通过5G产品来实现其技术的价值,5G国际产业越兴旺发达,华为的收益就越高。

可现状是,包括爱立信、诺基亚在内的国际通信巨头的5G技术跟华为有很大差距,美国的5G技术更不给力,技术实力的不均衡已经影响到全球5G市场的兴旺,这并不符合华为的利益。

一个理念,就是华为的“利益分享”。

2018年初,华为的5G产品已经初步成熟,业务部门准备推向市场,利用全球独家的5G设备优势大赚特赚。没想到被任正非给拦住了,他亲自在网上唱衰5G,说4G的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5G并不必要。

当时任正非为什么要唱衰5G,甚至阻止华为5G产品上市?

这是因为他认为,市面上只有华为的5G产品,那运营商就不太敢买,买了华为就只能“在这棵树上吊死了”,运营商缺少了选择空间和议价能力,这个产业是做不起来的。

因此,他要让华为等一等,等爱立信、诺基亚的5G产品成熟后再一起推向市场,这就是他一贯坚持的共同做大蛋糕,然后利益共享的理念。

今年5月底,蓝牙技术联盟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之下,宣布开除华为的会员资格。华为马上推出了比传统蓝牙性能高得多的超级蓝牙,通信距离高达130米,速率也有极大的提升。蓝牙技术联盟一看不好,马上恢复了华为的会员资格,华为也借坡下驴,回归了传统蓝牙利益联盟体。

其实还有一个选项,就是用超级蓝牙技术单挑传统蓝牙利益联盟体,但这就是跟国际企业巨头们宣战,并不符合任正非的“利益共享”原则,所以他们宁可将自己的超级蓝牙雪藏。

这一次华为宣布要将5G核心技术一次性打包转让,其实就是“利益共享”这个理念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技术转让,可以让国际友商更快地掌握5G的核心技术,从而主动打破华为5G技术独家领先的态势,形成了技术水准更加均衡的国际市场,这样5G的全球产业才能兴旺发达,也才符合华为的最终商业利益。

此外,一次性转让5G核心技术,甚至允许购买者进行升级改造,这也是向全世界,特别是向美国的政企和公众表达了开放的心态,心底无私天地宽,华为系统没有后门。

都开放到这种地步了,还拿“莫须有”的安全罪名来指责华为,那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了。

2、面对这个更大规模的裸检建议,美国政府恐难接招

华为放出了出让5G核心技术的消息,美国政府会不会接招呢?

比较难,其实类似的尝试华为早已经搞过很多次了,都没有直接效果。

例如,英国现在有一个政府组织的华为产品安全检查小组,由英国官方负责,华为进行配合,对拟在英国本土应用的华为设备进行裸检,认定安全后就可以在英国市场上应用。

华为曾多次向美国提出类似的裸检建议,但美国政府拒不接招。

原因很简单,进行了裸检又查不出华为的安全问题,势必要给出一个华为产品的安全认证,那以后“安全隐患”这个借口就没法用了。

华为的这次技术转让提议,其实是一个更大规模的裸检建议,美国政府是不会接招的,这个提议的更大作用在于进一步消减美国政企和公众对华为的猜忌和偏见。

那万一美国政府接招呢?

华为已经做了两手准备,如果美国接招,华为将很快把5G的核心技术进行有偿转让,这会帮助美国更快地发展5G技术,但并不会危及华为的技术领先优势。

好比是我的作业让你抄,可以拉近你我的成绩差距,但在考试中你还是超不过我。

现在5G技术的研发创新已到尾声,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很强,新技术过半年就不新了,过一年就落后了,趁着新鲜劲卖个大价钱,咋说咋合算。华为现在的研发重点是6G。

美国政府举国家之力打击一家外国企业,这是人类进入文明史以来从没有过的现象,但却成为今天的拍案惊奇。更令世人惊叹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围剿好几个月了,华为居然没倒,而且还一点没有要垮的迹象。

美国政府选择拿华为开刀,其实算计得很精准,只要华为倒下,就会形成寒蝉效应,大疆、海康威视、烽火……都会笼罩在美国政府的阴影之下。

可要是华为没倒呢?中国科技企业就会信心大增,“两超多强”的国际科技局面就会形成,对中国制造的阻挠遏制就会成为空话。

这是美国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而这个正在发生。

3、屡次延期制裁,其实是美国自己着了急

最近特朗普)再次宣布延期对华为供货的制裁,这是对华为网开一面了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又屡次延期制裁呢?

这事说来有点话长,从奥巴马时代,美国政府就拒绝华为承揽联邦政府的网络工程,但偏远农村地区并没有限制,因为美国政府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毕竟美国运营商都是私人企业,搞不了中国的“村村通”,于是就将偏远农村的网络建设放开了。

华为在美国偏远农村承建了大量网络建设,保证了美国农民的4G网络。如果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向华为供货,那华为就可以宣布“不再维护美国偏远农村的网络”,毕竟配件都没了,还怎么维护呢?

美国农民上不了网了,美国政府又没有能力接手,肯定就会闹事。为避免发生这一幕,特朗普只能咬着后槽牙不断地宣布将停止供货的制裁延期,然后华为就争取到了调整供货渠道的时间。

而那些与华为合作并向华为供货的美国企业巨头,例如谷歌、微软、英特尔、高通,他们比其实华为还着急。

任正非曾公开表示,欢迎谷歌的垄断,欢迎微软和英特尔的技术领先,愿意巨资购买他们的产品。

一旦停止供货,这些美国巨头企业面临巨大损失是倒在其次,关键是会逼着华为拿出替代方案,华为就由以前的合作伙伴,变成了实力超强的竞争敌手,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华为、英特尔、高通、微软、谷歌这些企业巨头早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共享的国际利益共同体。特朗普政府愣要把他们拆开,由共同赚钱变成往死里掐架,不仅华为反对,美国企业也反对。挺好的合作伙伴被逼成敌人了,这多闹心啊。

这些美国企业巨头还有更深层的担心,本国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围剿华为,中国政府还没对美国企业出大招呢。

真有这么严重吗?还真有,高通70%的营收都在中国,苹果90%的手机可都在中国生产。

微软、苹果等老总都在为华为说话,就是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这世界变化快,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屡屡跌破眼球,未来看似扑朔迷离难以预料,但胜利终会属于有道义有后劲的一方。▲◆★●■☆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