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美国优先”下的联合国大会★★

今日看点:2018-10-03(上午版)▲◆★●■☆

“美国优先”下的联合国大会★★

https://known.ifeng.com/a/20180930/45185242_0.shtml

美国背弃全球主义的时候 中俄成承诺捍卫者★★

http://www.stnn.cc/kzg/2018/1001/580534.shtml

又有日本人获诺奖说明什么?

http://news.stnn.cc/guoji/2018/1002/580770.shtml

“美国优先”下的联合国大会★★

https://known.ifeng.com/a/20180930/45185242_0.shtml

2018年09月30日 凤凰网知之 作者:卡特中心

在今天的多极世界中,华盛顿越是自行其是,其他国家就越感到自己同样有权这样做。这使得今年的联合国大会危险重重。

01、永远将美国放在首位

联合国大会一向就不仅是推动共同目标的论坛,也是民族主义者哗众取宠的传统阵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周的联合国大会将没什么不同,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有机会卖弄自己那一套。有可能让他们搞出事情的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将主宰这个舞台,因为美国不仅是东道主,而且得益于轮值主席国制度,美国眼下还是安理会轮值主席国。

去年联合国大会召开之际,特朗普已开始单打独斗:他退出了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议;他在上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争吵加剧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但是,让人们感到宽慰的是,当时他只兑现了自己在竞选过程中发出的部分威胁;伊朗核协议当时仍然完好无损,全球贸易战还没有踪影;外界甚至还对特朗普可能回归更为传统的外交政策抱有希望。

然而,特朗普确实在去年的大会上发出了明确的信号,透露了他即将要做的事情。他向与会的世界各国领导人表示:“我会永远把美国放在首位。”自那以来,此言落实到行动上的效果是,美国日益自我封闭,而不去巩固自己的对外影响力。即使是法国和加拿大等美国传统盟国的领导人,现在也在大声质疑华盛顿是否已由无赖当道。“美国优先”日益变成“美国单干”。除非特朗普忽然改变性格,否则他本周的表现将只会强化这一点。

特朗普曾希望主持安理会有关伊朗问题的会议。在欧洲人反对之后,这件事应该是没戏了。与德黑兰的对峙有可能让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分歧公开化——欧洲决心与俄罗斯和中国一起继续履行伊朗核协议中的承诺,而美国已背弃该协议。

02、利用联合国制裁别国

华盛顿还希望利用本周的大会来争取其他国家对以下问题的更大配合:通过执行联合国制裁来维持促使朝鲜无核化的压力。在这方面,特朗普的策略也适得其反。中国被推向俄罗斯一边,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特朗普就职前很久就对联合国不屑一顾了。

与此同时,在其他紧迫问题上——特别是叙利亚和缅甸的危机——联合国因几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而无法发挥作用。除了冷战后大约15年的时间以外,情况始终如此。在那段时间热火朝天的大部分自由主义议程,包括成员国对保护受种族灭绝和民族清洗威胁的人们的义不容辞,后来已被认为是一厢情愿。

在特朗普放手让美国官员自由行事的领域,联合国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在改革其和平与安全架构领域。此外,当美国需要国际社会认可其合法性时,它仍然求助于联合国。但在今天的多极世界中,华盛顿越是自行其是,其他国家就越感到自己同样有权这样做。这使得今年的联合国大会危险重重。对于那些相信国际合作的人来说,联合国大会也是一个挺身而出、捍卫国际合作的机会,毕竟眼下是最需要国际合作的时候。▲◆★●■☆

 

美国背弃全球主义的时候 中俄成承诺捍卫者★★

http://www.stnn.cc/kzg/2018/1001/580534.shtml

2018-10-01 星岛环球网

美媒称,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向世界领导人谴责全球主义几天后,中国和俄罗斯将自己定位为国际主义的捍卫者。在华盛顿背弃它们的时候,中俄两国正在兑现承诺。

据美联社9月28日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俄罗斯也面临美国对其干预美国选举的指责,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谴责称这是“毫无根据的”。报道如下:

王毅诘问道:我们应该寻求维护世界秩序的架构,还是听任它被侵蚀和瓦解?中国的答案很明确……中国将信守承诺,继续做多边主义的捍卫者。”

王毅强调,中国庞大的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他说,中国的贸易政策不仅捍卫了本国利益,而且捍卫了全球经济交流体系。

报道称,俄罗斯一直在努力使自己成为抗衡华盛顿全球影响力的力量,拉夫罗夫利用其演讲抨击美国在伊朗、叙利亚和其他地方的政策,并积极捍卫联合国等多边组织。

与此同时,拉夫罗夫强调了俄罗斯在努力结束叙利亚内战中的作用,叙利亚政府将俄罗斯视为最亲密的盟友。他说,尽管美国决定退出伊核协议,但莫斯科将尽“一切可能”维护2015年多国达成的旨在遏制伊朗核计划的协议。拉夫罗夫称美国的举动违反了联合国决议,对中东稳定构成威胁。

拉夫罗夫说:“外交以及谈判和妥协的文化正日益被发号施令和单边”举措所取代。他批评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在海外的活动实施制裁,称西方国家“毫不犹豫地使用任何手段,包括政治敲诈、经济施压和武力”。

报道称,在本周的联合国会议上,王毅和拉夫罗夫不是唯一捍卫多边主义概念的与会者,其他国家包括华盛顿的一些盟友也在大会上呼吁维持多国合作的框架。

德国外长海科·马斯表示:“完全基于民族主义的行动,其目的是‘把我的国家放在第一位’,这种行动在这里达到了极限——尤其是因为我们的气候不分国界。”他指出,德国遵守巴黎协定,以应对全球变暖——特朗普已经宣布,除非达成更好的协议,否则美国将退出这一协定。

与此同时,伊拉克外长易卜拉欣·贾法里感谢国际社会和联合国在打击“伊斯兰国”组织上对伊拉克的帮助。他说,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动荡,“伊拉克故事的新时代”开始了。

现年93岁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也就国际秩序的现状提出了个人看法。他指出,在他退休前不久在该论坛发表的最后一次讲话中,“我曾哀叹世界迷失了方向”,他说,至今世界还没有找到方向,“即使有,世界也比15年前糟糕得多。”▲◆★●■☆

 

又有日本人获诺奖说明什么?

http://news.stnn.cc/guoji/2018/1002/580770.shtml

2018-10-02 星岛环球网 原标题:新闻分析:又有日本人获诺奖说明什么 新华社记者华义

又有日本人获诺贝尔科学奖。凭借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的贡献,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与他的美国同行詹姆斯·艾利森1日分享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世纪以来,算上少数后来取得美国国籍的日本科学家,获诺奖的日本科学家已有18人,相当于每年诞生一位诺奖得主。

细观日本不难发现,日本人连年斩获诺奖,离不开日本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常存的危机意识以及对培养年轻科研人才的重视。

诺贝尔科学奖主要颁发给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而基础研究成果从出现到获得高度认可通常需要相当长时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来,全球诺奖得主取得诺奖研究成果的平均年龄是37.1岁,而他们获奖时平均年龄是59岁,从出成果到得奖平均等待22年。本庶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免疫抗体,他的主要成果是1992年获得的,从出成果到得诺奖等待26年。

因此,那些追热点、快出成果的急功近利式研究也许会有很多论文发表,但可能永远获不了诺奖,因为是建立在别人研究基础上。现年76岁的本庶佑获奖后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他这次得奖能够进一步加速基础医学领域的发展,给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带来勇气。他说,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但研究成果要回馈社会耗时较长,期待社会能够更加宽容地对待基础研究。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虽然近些年来诺奖大丰收,引起世界瞩目,但日本各界却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发布一份《科学技术白皮书》,总结日本的科研实力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全球主要国家进行比较。近年来,《科学技术白皮书》多次声称,日本科技创新力正出现衰退。

2018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提到,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只有日本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减少,从最高年份2004年的约6.8万篇减少到2015年的约6.2万篇;全世界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高质量论文中,日本占比从世界第4位降至第9位;在政府科研预算方面,日本2018年的投入只是2000年的1.15倍,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增长最少。

今年2月,日本《东洋经济》杂志发表题为“大学崩溃”的特辑,多篇幅多角度对日本大学面临的危机予以报道,声称在过去十几年间,日本的科学研究无论从质还是从量来说都在急剧下落。益川敏英、梶田隆章等日本诺奖得主也在专访中敲响“日本科学研究正濒临危机”的警钟。梶田隆章指出,研究资金、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数量是决定论文数量的三大要素,如果日本在这三个方面继续恶化,未来将难以获得诺奖。

日本还有一个担心,就是认为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日本年轻人出现远离科研的趋势。

2016年诺奖得主大隅良典等诸多日本有识之士多次呼吁,日本社会要创造环境,消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地从事科研工作,“不用顾虑眼前,可以安心考虑5年、10年后的事情”,“如果日本不能形成培养年轻研究人员的体制,日本的科学将空心化”。2018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也提出,日本应加强科研投入,并为年轻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来源:新华社▲◆★●■☆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