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解放军战机绕飞台湾震慑”台独” 美国又跑来”关切”★★

今 日 看 点:2018-0421▲◆★●■☆

美国封杀中兴在中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19/7176835.html

中兴事件背后的芯片迷思★★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19/7176835.html

除了关税,美国还在考虑对华用这个狠招★★★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19/7177115.html

美国高官确认”将动用紧急法对付中国”属实★★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19/7176785.html

解放军战机绕飞台湾震慑”台独” 美国又跑来”关切”★★

http://news.stnn.cc/glb_military/2018/0420/541073.shtml

中企欲收购格陵兰岛美军废弃基地被丹麦叫停

http://www.stnn.cc/kzg/2018/0420/541217.shtml

一台美国发动机就足以掣肘中国科技(五)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17/7169714.html

美国封杀中兴在中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19/7176835.html

FT中文网 2018-04-19:美国政府对中兴的一项制裁措施令中国方面十分不满。但是,英媒分析认为,美国人封杀中兴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封锁。

《金融时报》4月20日题为《中兴事件背后的芯片迷思》的文章称,美国人封杀中兴,但并未封杀华为、小米、OPPO等,可以看到这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封锁。然而,这仍引发了一种虚幻的屈辱感,于是事情变为:美国封锁中国。

文章称,这几天,中国各层面舆论都群情激奋的大谈芯片。很多人甚至迁怒与其他行业,说国与国的竞争靠共享单车、外卖是不行的。言下之意,国人浮躁,只看重短期赚钱,忽略了技术积累。 文章最后指出,此次中兴被封杀,如果激发芯片迷思,并不是国之幸事。产业政策,财政补贴,不可或缺,但是,过犹不及,中国未来的各产业赶超战略,仍需尊重市场机制,不能以狂热推动,不能牺牲民生福利。国家竞争,终究应该为国民服务,给人民以芯片,而不是给芯片以人民。

据路透社报道,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有许多对中兴公司表示同情的声音,同时中国绝大多数的新闻报纸都将该企业所面临的麻烦主要归咎于中国对外国半导体制品的严重依赖。▲◆★●■☆

 

中兴事件背后的芯片迷思★★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19/7176835.html

FT中文网;美国封杀中兴,中国舆论场中,芯片元帅升帐。

美国人封杀中兴,但并未封杀华为、小米、OPPO等,可以看到这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封锁。然而,这仍引发了一种虚幻的屈辱感,于是事情变为:美国封锁中国。这几天,中国各层面舆论都群情激奋的大谈芯片。很多人甚至迁怒与其他行业,说国与国的竞争靠共享单车、外卖是不行的。言下之意,国人浮躁,只看重短期赚钱,忽略了技术积累。

国家竞争?

这种国家竞争的说法在一定角度上是成立的。但同时也暗藏前提,有偏颇之处。瑞士、丹麦、冰岛、新西兰、加拿大,当下的国际分工中,都没有自己的手机芯片。然而,这些国家,人民安康幸福,二战后的世界秩序,也保证了他们不会受到外界威胁。他们不是国家竞争中的失败者,而是优胜者。在现今的国际贸易体系中,他们并不需要完整的拥有这一切,依靠国际贸易即可,他们并不感到屈辱与失败。

实际上,中国远胜这些国家。战斗机、武器、导弹、汽车、高铁、光伏,乃至互联网的商业创新模式,已经可以说占据了国际产业的高端。所以,很大程度上,当下舆论迷恋的所谓往产业链高端走,与其说指的是高端,不如说指的是高端、且全面。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毕竟,英法德这些发达工业国家,也没有完整的技术树,即便是美国,其芯片也依赖于国际分工。

渴望获得完整的科技树,这是国人特有的迷思。

改革开放前,中国与西方对抗,用道义向中国人解释世界关系,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非正义与正义区分国家。改革开放后,这一套不用了,改用丛林法则向中国人解释世界。在这套理论中,国与国之间不存在任何道义,只有弱肉强食。实际上,当下国际关系,虽仍然有丛林法则的色彩,但也并不是野蛮的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的时代。所以,两种对世界的阐释都不真实,但潜在的,都指向中国与世界的对抗,渲染一种并不真实的屈辱感。这正是国家竞争这种说法暗藏的危险前提。

所以,说到底,意识形态对抗导致了技术封锁,从而使得完整获取技术树成为必要。另一方面它渲染出屈辱感,由此生产自力更生的产业链迷思,而芯片迷思则是最新的一个例子。

赶超!赶超!自力更生,本质上是产业赶超。

赶超有多种途径。最市场化的比较优势战略,一般都是从产业链低端开始慢慢爬升,速度慢,更重要的是,比较优势战略,理论上并不通向全面、完整的工业体系,不能满足全面抗衡的目标。所以,市场化的赶超,并不能满足中国短期、全面的大国崛起的赶超目标。

另一种是弯道超车,即在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利用对技术同样的不确定性,或仅是成熟技术的组合,或商业模式,一举超过。在这一点上,不管是电动车、太阳能板,还是各种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中国做得很好。

还有一种就是,以补贴等产业政策,去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甚至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提高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把资源廉价的、密集的投向某个行业,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形象地说,是直道强行超车。某种程度上当下舆论呼吁的,似乎能满足芯片迷思、似乎能成就短期大国崛起的,就是这一种。

太阳之下无新事,直道超车,早已有之。

上世纪20年代的苏联工业化比重很小。苏联政府采取了不允许市场机制,利用国家垄断地位,扭曲工资、能源、原材料等要素价格,进行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用低利率政策、低汇率政策、通货膨胀、牺牲当前消费、进行强制性的工业化积累,发展重工业。苏联的赶超取得了成功。但却同时造成工业体系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曾有这样一个苏联政治笑话:苏联可以造出最好的客机,西伯利亚的人就可以赶到莫斯科去排队买面包,然后当天返回。在不断的赶超战略之下,苏联误判,被美国诱导进入军备竞赛的赶超之中,终于崩溃。

中国的赶超历史更加沉重。

1949年之后,原本既定的长期的新民主主义时期被快速结束,通过农产品统购统销,农业集体化,扭曲要素价格,压制消费,使产品与要素流向重工业部门。在百花齐放,继而反右扩大化的阳谋压制了不同言论之后,1958年底,中国的赶超战略开始了令人惊惧的一跳。

在1958年,周恩来和陈云指示报纸社论提出反冒进,这激怒了毛泽东,在严厉批评反冒进并勒令周恩来写检讨,周恩来泪洒检讨书之后,毛泽东发动了旨在使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大跃进。在赶美超英的口号中,钢铁元帅升帐,以钢为纲,把钢作为工业化的赶超基准,用工农群众运动的狂热,去推动大跃进赶超战略,实现工业化的神圣目标。几乎就在同时,大饥荒出现,大跃进失败。这不但导致了彭德怀与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的决裂,也导致了刘少奇与毛泽东矛盾,文革接踵而来。文革中,中国工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爬行主义、洋奴哲学、造不如仿,仿不如买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坚持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作为这个路线的成果,国产万吨风庆轮成功远航欧洲返回后,被大肆宣传,20多万人上船参观,更被用来批判洋买办、崇洋媚外、洋奴哲学、卖国主义,影射攻击周恩来与邓小平提出的买船政策。不过,邓小平则说,我去法国的时候,就是坐的万吨轮船。

某种程度上,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就是一部充满血与泪的赶超史。直到改革开放,中国才从赶超战略中走出来。

放弃赶超战略之后,中国用市场化机制理顺要素价格,更强调民生、老百姓的经济自由多了,消费也多了起来,随后,中国加入WTO,融入国际体系。此后,仅仅20年不到,中国钢铁产量在90年代末达到世界第一,并从此一直保持,其产量比2-8位的国家的总量还要多,产能过剩反而成为头等难题。2012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这3大世界造船指标,达到世界第一。

历史与中国人开了一个极其沉重却充满反讽意味的玩笑。

在计划经济时期,赶超战略之下,即便砸掉铁锅,饿殍倒地,也未能获得如此产量。而放弃赶超之后,中国却快速发展。实际上,如果不是这种赶超战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其实可以更快一些。历史并不远,可人们已经在迫不及待地忘记。

补贴是有效的吗?

企业是以利润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没有企业愿意搞芯片,从业者工资低,不是因为没情怀,中国人太浮躁,而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全球自由贸易分工,科研体系,乃至长期产权安排,都不倾向于自己搞芯片。

经济自有规律,当中国技术、经济,制造到了那一步,自然就会做。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半导体生态逐渐建成,设计制造封测三业发展日趋均衡。当然,市场机制下的产业升级,是相对缓慢的,远不如倡议产业政策那么激动人心,那么能扩大部门权力与预算。所以,林毅夫提倡政府识别产业优势、因势利导的新结构主义,成为政府的座上宾,而张维迎的市场理论总有着微妙的危险。

补贴、产业政策当然是有用的,但效率始终存疑。当然,以中国当下的经济体量,有限度的向芯片行业输血,不会伤筋动骨,但如真要在CPU、GPU、模拟芯片等领域全面直道赶超,并不见得毫不吃力。芯片不是空间站,火箭,导弹,这样的国家工程,而是讲性价比、良品率、利润的市场行为,在这些目标之下,美国的芯片也是全球分工的结果。中国完全独立的芯片体系大概率的会遇到性能低,良品率低,成本高等问题,需要政府补贴,且需要长期持续,而研究上也需要大量基础研究作为依托、也需花钱。那么,挤占其他领域的民生预算,也必然难免。

更重要的是,扭曲本该按市场化原则配置的要素效率到底如何呢?可以肯定的是,一批人要发财了。用砂纸抹掉外国公司logo的汉芯丑闻不远,新能源汽车大规模造假骗取国家财政补贴,已不了了之。显然,没有补贴,私人资本投资的企业断不会这样自己骗自己。

芯片行业仅仅跟随性发展,就涉及巨大的投资。若要站在世界领先水平,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这些研发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且充满风险。显然,这需要给企业家以长远而稳定的预期;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透明、公开的科研体系,远非一蹴而就之事。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涉及更加基础的制度。所以,某种程度上,如果说芯片如果是工业的皇冠上的明珠,那么,它同样是一系列制度的结晶。

产业政策、补贴必然陷入另一个恶性循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思,必然包含着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用非市场方式,试图快速的掌握完整的科技树,往小处说,是小农意识在国际关系、国际贸易领域的体现,往大了说,体现出的是中国对和平与发展的不信任,必然会引发外界的进一步反弹。

国与民

饥荒结束之后两年,也就是1963年,一个男孩出生了。他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处于赶超战略阶段,物质贫乏、充斥着各种票证;他成年后,则经历了快速丰裕起来的生活。或许正是这两种对比,使他在自己风靡世界,描述人类与外星人抗争的小说《三体》中,这样描述人类的技术赶超:在技术赶超带来的大萧条之后,人类放弃了赶超,转而专注眼下的生活,但技术进步却飞快的出现了。是的,即便刘慈欣可以看做是工业党,有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情怀,但他仍然写出了著名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毕竟,经历过物质贫乏才能明白,人的岁月静好,才是一切的根本目的。

外卖、共享单车、网约车、街边的小餐馆,这些东西,在一定角度,并不比芯片等而下之。它们是市场经济模式导向下的典型例子。市场经济带来了人民的安康幸福,提供了长治久安的绩效合法性。中国这40年的快速发展,在于以市场配置资源,也就是说,是放弃重工业赶超的结果。实际上,抛掉宏大目标,关注日常生活,寻求个人幸福、自我实现的动机,才是经济发展,技术经济的真正动力。美国60年代半导体初起之时,是如此;美国芯片产业的鼻祖仙童公司的八个叛逆者,也是如此;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是如此。

所以,芯片迷思、赶超战略背后的本质问题是:如何认识国家与人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在并不真实的屈辱教育之下,中国舆论已经丧失了从个人、老百姓、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动辄的大国视角,家国情怀。

爱因斯坦永久放弃德国国籍72年后,德国这个当初被爱因斯坦抛弃的国家,决定将2005年命名为爱因斯坦年,并决定将爱因斯坦的政治信条刻在政府大楼上: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

所以,此次中兴被封杀,如果激发芯片迷思,并不是国之幸事。产业政策,财政补贴,不可或缺,但是,过犹不及,中国未来的各产业赶超战略,仍需尊重市场机制,不能以狂热推动,不能牺牲民生福利。国家竞争,终究应该为国民服务,给人民以芯片,而不是给芯片以人民。把国家奉献给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而不是把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奉献给国家,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国家竞争中真正胜出。▲◆★●■☆

 

除了关税,美国还在考虑对华用这个狠招★★★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19/7177115.html

观察者网 2018-04-19;放风近一个月后,多家美媒20日又跟进了一项对华策略的进展情况:美国政府正在评估针对中国投资启动《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案》的可能性,目前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

根据这部1977年通过的美国国内法,总统特朗普可以宣布全国紧急状态以应对不寻常的国际威胁,该法案允许美国政府阻止国际交易或扣押外国资产,甚至冻结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等。

就在3月27日,关于中美贸易战相关舆论最风高浪急之际,美国方面也曾挥舞过《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案》这把尚方宝剑。当时特朗普签署备忘录,要求财政部长努钦在60天内拿出对中国商品额外征税的具体措施。

但随后中国商务部、外交部多次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从未谈判,也不可能谈判。

在近日美国祭出制裁中兴的所谓精确打击后,中国商务部19日仍明确告知美方不要自作聪明,并再次重申,双方尚未就美国301条款调查和美国对中国征税产品建议清单问题进行任何双边谈判。

彭博社4月20日报道,因特朗普政府希望惩罚中国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美国财政部正在考虑通过一项紧急法律限制中国对敏感技术的投资。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办公室助理部长希思塔尔伯特(Heath Tarbert)表示,目前该部已有独立的办公室,专门评估《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可能使用的情况。

塔尔伯特表示,根据这部1977年通过的国内法,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有权宣布全国紧急状态,以应对不寻常及极其严重的威胁(unusual and extraordinary threat),他有权阻止交易,并扣押资产。

特朗普正敦促其政府打击他认为的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为反制中国的滥用知识产权和强制技术转让,威胁要对价值高达1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中国政府采取对等报复,提议对价值5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并承诺如有必要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在美国政府上月公布了对中国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调查结果后,特朗普要求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考虑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限制。

根据3月22日签署的总统备忘录,努钦将在5月21日前敲定增收关税具体落实方案。

彭博社称,在投资者持续关注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増税计划之际,新的限制中国在美投资的措施可能会损害美国企业的融资能力。

迄今为止,投资者一直关注特朗普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的计划,但自特朗普上任以来,新的限制可能会加剧中国在美国的投资放缓,损害了美国企业筹集资本和压低估值的能力。

美国政府3月27日已经威胁过对中国动用紧急状态法

彭博社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在美并购规模已从前年的530亿美元降至318亿美元。

美国政府官员表示,特朗普对外国投资限制的指示只针对中国。

据四名匿名知情人士透露,财政部官员正在就禁止中国企业投资领域制定具体的计划,比如半导体和所谓的5G无线通信。

除了应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美国财政部官员还在研究如何依据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的立法,对中国企业施加更严格的条件。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专门负责审查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交易。

财政部官员塔尔伯特19日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表示,财政部还在支持一项扩大外资审议委员会授权的两党议案,即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案,目前,该委员会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对案件进行一一审核(vets foreign takeovers on a case-by-case basis)。

塔尔伯特还对记者表示说,财政部有一个专门负责限制中国投资措施的特别办公室正在分别考虑这两个做法,他说,我们在财政部有不同的办公室,他们正在分别明确评估那两个问题。

第一财经网站3月曾报道称,除了在并购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外,《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的可怕之处还在于,该法案规定在美国国家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遭受重大威胁时,美国政府可冻结、没收外国持有的美国资产。也就是说,在非常时期美国可据此法冻结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甚至一笔勾销美国对中国的欠债。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前任贸易官员、乔治城大学贸易和商业外交副教授罗伯特罗高斯基(Robert A. Rogowsky)曾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的最坏状况,就是使用《紧急权力法案》。

对此,有多年对美谈判经验的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周世俭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也没有经历过《紧急权力法案》。

他表示,对于敏感技术的并购有壁垒相对可以理解,但至于最坏的状况,特朗普真会走到那一步?如果真这样,谁还敢买美债?▲◆★●■☆

 

美国高官确认”将动用紧急法对付中国”属实★★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19/7176785.html

凤凰国际 2018-04-19:凤凰国际iMarkets讯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塔博特(Heath Tarbert)在华盛顿的一个活动上表示,政府在考虑根据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案动用紧急法律来针对中国。

负责国际市场和投资政策的塔博特的表态证实了彭博3月底有关特朗普当局考虑动用紧急法禁止中国收购美国科技企业的报道。

彭博社在3月27日援引四名知情人士称,美国考虑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遏制中国在美收购敏感技术。美国财政部正在制定计划,明确将禁止中国企业投资于哪些行业,比如半导体和5G无线通信。

塔博特还透露,美国财政部也在积极推动国会立法,借此扩大财政部审议外国赴美投资的权限。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也曾在3月27日的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确认了美国将展开行动限制中国投资。CFIUS将有新的议案等待参众两院通过,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人也会宣布一些行动。▲◆★●■☆

 

解放军战机绕飞台湾震慑”台独” 美国又跑来”关切”★★

http://news.stnn.cc/glb_military/2018/0420/541073.shtml

2018-04-20 星岛环球网:星岛环球网消息:海外网4月20日电 解放军18日在台湾海峡进行实弹射击演习,同时轰-6K等战机实施了“绕岛巡航”,震慑“台独”。美国国务院又坐不住了,跑来“强行加戏”,对解放军的“战略意图”表示“关切”。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19日发布消息,空军近日连续组织多架轰炸机、侦察机成体系“绕岛巡航”,锤炼提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

申进科称,空军开展的海上方向实战化军事训练,出动了轰-6K、苏-30、歼-11和侦察机、预警机等多型多架战机。轰-6K等战机实施了“绕岛巡航”训练课题,提升了机动能力,检验了实战能力。

解放军进行军事训练检验实战能力,美国却坐不住了。据《中时电子报》等台媒报道,针对解放军空军对台“绕岛巡航”的消息,美国国务院“关切”道,“美国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包括采取武力或其他形式胁迫手段。”

此外,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还将话题拉扯到解放军的军事能力上,声称“解放军日益增强的军事能力和战略意图缺乏透明,美方仍感关切。”

该发言人还声称,“两岸和平、稳定符合美国长远利益”,并扬言“台海两岸了解这些利益的重要性,并为建立和平与稳定的基础努力,这点至关重要。”

事实上,美国国务院已经多次“不甘寂寞”,跑出来“关切”台海局势了。此前,福建海事局公告,北京时间18日上午8时到午夜12时,将在台湾海峡水域进行实弹射击军事演习。当时美国国务院的表态,基本如出一辙。

近期,美国不停打“台湾牌”,小动作”不断。在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后,先有台湾高雄市长陈菊赴美,后有美国国务院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局副助理国务卿黄之瀚到台活动,为台当局带来不必要的错觉。

另外,特朗普政府在对台军售这方面,也开始蠢蠢欲动。日前美国政府批准了向美国制造商核发所谓的对台湾出售潜艇制造技术的营销许可证,引得台当局欢欣雀跃。

美国所打出的“台湾牌”已经不是在单个领域或是针对个别事件了,而是在政治和军事上同时加强,这枚棋子,美国还可能变本加厉地用。

对此,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曾表示,我们坚决反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与台湾发展任何形式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伎俩都阻挡不了的,中国军队有坚定的决心、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也强调,“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两岸同胞都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和言行,任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注定失败。任何人、任何势力不要低估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坚强能力。▲◆★●■☆

 

中企欲收购格陵兰岛美军废弃基地被丹麦叫停

http://www.stnn.cc/kzg/2018/0420/541217.shtml

2018-04-20 星岛环球网;原标题:美媒:格陵兰岛日益依赖中国令美国烦恼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4月18日文章,原题:美国为何应该因格陵兰岛而失眠(想想中国) 若问丹麦人如何看待格陵兰岛独立,很多人可能会翻白眼。但世界最大岛屿如今的真正问题并非独立,而是对中国与日俱增的依赖。报道如下:

一代人以前,没人对这块覆盖着深厚冰层的陆地感兴趣。但如今气候变化和冰层融化正改变格陵兰岛人脚下的土地:岛最南端的农作物长势喜人、冰层后退显露出适合吸引游客的惊人美景和开展采矿业的机遇。

格陵兰岛深知现在当地需要外国投资。对此,中国乐意前去帮忙。北京正按照今年1月公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展开经济投资,在格陵兰岛的经济外交正全面体现其行使“近北极国家”权力的决心。

该岛已受到中国示好的感召。去年10月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访华,以探索深化对华关系的途径。中资企业对扩建该岛的3个机场颇感兴趣,包括延长跑道和开发对当地处于萌芽阶段的旅游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等。中企还在对该岛矿产业进行投资。格陵兰岛已发放50多项勘探许可证,其中许多被授予中资企业。澳中企业正联手在该岛克瓦讷湾地区开发稀土、铀和锌等资源。中国还在该岛修建科研基地和卫星站……来自中国的此类密集示好,似乎正使试探性踏入全球市场的该岛应接不暇。

并非所有人都对中国“突然”表现出的兴趣感到开心。2016年底一家中企试图收购美军在该岛废弃的海军基地时,仍掌管格陵兰岛外交和防务政策的丹麦插手叫停该交易。中国在该岛的大规模存在,或将挑战丹麦与当地的“剩余”关系。

中国在该岛的兴趣并不仅限于经济范畴,还寻求影响北极事务,而格陵兰似乎越来越成为“柔性切入点”。格陵兰岛对北约具有地缘战略意义。作为未来的独立国家,该岛很可能选择松动与一个“索取良多却鲜有付出”的同盟的联系。(对北约来说)这将是严重损失,美国应尽力阻止。

鉴于格陵兰对欧洲示好往往无功而返,中国对该岛的“突袭”更令人忧虑。美国在该岛的历史远早于中国对该岛的兴趣。但美国人应尊重格陵兰拥有选项的现实:该岛能与北美加强关系,也能与欧洲重新结盟,亦能向更远处的中国寻求帮助。▲◆★●■☆

 

一台美国发动机就足以掣肘中国科技(五)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17/7169714.html

国内市场推广难度大 研发成果推广受阻

由于当前中国大多新兴产业都是依靠引进的国外技术,且关键材料都使用国外进口产品。因此中国企业开发出来的关键材料要导入市场就面临先天不足的问题。

首先,关键材料和部件对终端产品性能影响极大,如果质量有问题,会给终端客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一般情况下,客户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导致国产材料替换进口材料的难度很大。即使客户有意愿导入国产品牌材料,验证周期也非常长。有的材料虽然单价非常高,但在整个设备的成本比例比较低,客户更没有意愿去做新产品尝试和替换。比如说间隔物微球,虽然单价很高,但由于用量少,占整个显示屏材料成本不到1%。而这个材料对整个显示屏的质量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客户往往不愿冒险采用国产产品。

其次,国人对国产和进口产品的偏见也会导致国产产品导入困难。长期以来,中国生产厂家习惯于生产中低端产品,对技术和产品质量重视不够,因此普遍的印象是国内产品质量不行,用起来不放心,客户对国产产品导入会非常慎重甚至会提高导入门槛。更有甚者,如果客户使用了国产产品出问题,第一时间会怪罪到国内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如果客户用的进口材料生产出问题,反而会反省自己工艺有什么问题。因此国产产品要导入客户,不仅要有超高的产品质量,还要贴近客户需求,熟悉客户工艺,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要解决国产产品市场推广问题,需要多方结合、达成共识:一方面生产材料厂家确实要做好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效用,要有耐心去培育市场、贴近需求,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累积,国产的产品质量会越来越好甚至有可能超越进口产品。另外一方面,下游厂家也需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与上游国产材料厂家配合。上游关键材料和部件成功产业化会极大促进下游厂家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国家也应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下游厂家使用国产材料。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研发能动性受阻

由于目前国内法律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因此经常出现投入很长时间大量资源开发出的产品和技术被仿造,被偷走,甚至整个技术团队给挖走,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的情况。由于中国知识产权得不到尊重,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严重限制了企业对关键材料和部件开发的动力。因此很多企业都愿意聚焦在短平快的低端制造业上或风险相对小的下游组装上,不愿意投入技术研发长,风险大的高技术产业。有的企业即使想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开发也会因为担心技术泄密而不得不采取一些保密手段。

本来高技术开发需要共享信息,激发大家的灵感才容易促进新的想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但由于保密的原因很多信息无法在技术团队上分享和交流,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展,并限制了技术研发的快速进展和试验成功。因此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法律为自主研发企业保驾护航,才能让中国真正投入研发创新的企业得到回报,让靠投机或剽窃技术的企业得到惩罚,营造企业成长为隐形冠军的良性发展环境。

税收政策局限性导致关键材料研发企业发展受阻

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制备具有技术壁垒高,附加值高等特点,但同时也具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的风险。这种企业的活化劳动成本主要在研发投入、人员工资、产地租金等方面,大大高于传统企业,如果按中国现行的增值税抵扣方式,该部分成本不能抵扣,从而使企业的税负较高,大大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使得企业在前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在更多的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上。其实中国政府也意识到增值税会影响高科技企业发展,因此在一些特殊领域如软件、芯片及生物制药产业都有特殊的增值税政策。而与这些产业异曲同工的关键材料制造企业目前却不能享受这些特殊政策。

因此,国家要解决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问题,就必须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税收政策,拓展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行业范围,切实解决先进材料制造企业面临的税收窘境,为企业减负,为创新添翼,才能有利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才能让有志于与国外垄断企业抗衡的科技研型企业真正走上隐形冠军的强企之路。

培养隐形冠军企业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破局之举

中国要真正完成经济转型,从一个经济大国变成强国,必须把解决好产业的关键材料和部件放在首位,必须培养更多的隐形冠军,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发展的大而强,才能拥有独立自主的话语权。隐形冠军是指那些非常专注、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市场领袖地位的中小企业,他们的产品可能很小,不跟消费者直接见面,不易被人觉察,加上自身低调,公众知名度比较低,但在各自行业内往往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是产业发展无可撼动的霸主。基于此,中国的企业要想成为隐形冠军,需要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坚持长期不懈的研发,用匠心、耐心、恒心和信心,把技术和材料做到极致。

坚持创新占据技术制高点

一个公司能否在全球的竞争中成为隐形冠军,取决于这个公司是否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否占据世界关键材料制备技术的制高点。无论是电子产业的芯片,还是飞机发动机,还是看去简单的圆珠笔芯和高铁的螺丝,都是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而成。要做到一个领域制高点的技术,往往不是靠人多或短期砸钱就可以快速获得的。中国过去那种凭借众多劳动力资源和大量投资来迅速把产业做大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当前,中国最需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创新的科研环境,吸引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可以安下心来,通过长期的创新和技术积累占据技术的制高点,从而解决关键材料和部件的国产化。

坚持专注和坚守做到持之以恒不动摇

中国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资本、人才、市场、产业链,最大的短板是缺乏耐心和坚守。现代产业的发展越来越精密化、自动化、高性能化,这些发展趋势对关键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关键材料和部件对下游产品性能影响极大,因此在材料领域往往赢者通吃的局面,即做得最好的企业逐渐成为产业的隐形冠军,形成独霸一方的垄断局面,做得质量差的企业基本无法生存。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组装能力,只要拥有了关键材料和部件就会迅速做出相关产品,同样,谁垄断了这些关键材料,谁就在产业链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隐形冠军企业就是要坚守一种使命感和民族情怀,不忘初心),一但认准一个目标就持之以恒做下去直到成功。这种专注和长期坚持的精神在当今浮躁社会里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坚持工匠精神把产品和工艺做到极致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精益求精,要把产品和工作做到极致,必须靠一丝不苟和严谨务实的态度,对产品不断改进、创新和优化,必须把掌握行业内最顶尖的技术,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我曾参观过德国一家生产工业风扇的中小企业,为了检测风扇运行时的噪音,特意建造了先进的静音实验室,置身其中,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为提升品质舍得投入,敢于投入,这样的产品无疑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种追求、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诺。我想,这也应该成为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追求,用最好的技术制造最好用的产品。

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瞄准国际标准,弘扬工匠精神,中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已经进入新时代。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强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拓展科技项目,强化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倡导创新文化,等等,国家正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目的就是为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从根本上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而其中的核心就是要培养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掌握相关产业的关键材料和部件,突破发展瓶颈、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全产业链材料、加工自主可控,为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真正变成一个制造强国。(全文完)▲◆★●■☆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