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聚 焦 伊 英 “ 水 兵 事 件 ”

至理名言 (四)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和平年代》里的话: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真正的爱情是不讲究热闹不讲究排场不讲究繁华更不讲究嚎头的。
今 日 看 点 : 2007-04-01 ▲◆★●■
伽利略计划怕被中国北斗系统赶上发最后通牒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8936
习近平调任背后:中央曾在上海做罕见调查
http://news.phoenixtv.com/mainland/200703/0329_17_94998.shtml
对美军依赖太大 韩军对朝鲜情报工作漏洞百出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3/29/content_5910054.htm
聚 焦 伊 英 “ 水 兵 事 件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5540359.html
临终身边无亲人:毛泽东为何不再保贺龙?
http://topyl.com/content.php?fid=PGLT&id=2569163
中国边界谈判50年,无法回避的历史伤痛
http://topyl.com/content.php?fid=PGLT&id=2569162
中国准备好迎接台海雨,不再惧怕美日介入!
http://topyl.com/content.php?fid=JSHT&id=2568993
代 理 书 记 韩 正 怎 么 了 ?
http://topyl.com/content.php?fid=DBXW&id=2569094
金日成党内大清洗:71名老委员只剩28人
http://bbs.hnol.net/dispbbs2.asp?boardID=49&ID=536669
波斯湾密集军演、巧合还是预谋?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8/57661/5545195.html

伽利略计划怕被中国北斗系统赶上发最后通牒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8936
    文章提供 于 2007-3-29:核心提示:国际舆论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将形成美、俄、欧、中在该领域“四强争霸”的格局。欧洲某些人士担心,“北斗”系统的加速开发和伽利略计划的进展不力将使欧洲在全球卫星定位领域的竞争中大大落后,从而在21世纪高科技阵地争夺战中丧失有利位置。
    ◆ 伽利略计划卫星
  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曾雄心勃勃想超越美国的GPS,但在计划启动5年后,各企业却为利益分配问题陷入严重内斗,严重阻碍了系统的开发进度。
  连日来,已经启动5年之久的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由于参与该计划的欧洲空间企业巨头们围绕利益分配问题的内斗导致这一工程进度一再延迟,忍无可忍的欧盟理事会于3月22日发出了“最后通牒”,限期有关参与企业完成合同谈判,否则将可能失去游戏资格
 
      ◆“伽利略”的民用信号精度达1米,精度指标已与美国GPS的军用信号相当。
  ◆ 欧盟向“伽利略”发最后通牒
  在22日举行的欧盟交通部长理事会会议上,举步维艰的伽利略计划成了焦点议题。会议认真研究了欧盟委员会负责交通事务的副主席雅克•巴罗本月14日提交的有关伽利略计划开发阶段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发出“最后通牒”,责令参与伽利略计划开发阶段工程项目的各私营企业在5月10日前就组建单一联合母公司及公司总裁人选达成一致,以保证有关签订伽利略系统开发和运行许可权协议的谈判得以继续。
  与会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雅克•巴罗表示,欧委会不会中止伽利略计划的实施,但如果现有的中标企业不积极回应,欧委会将考虑所有可能性,包括对系统开发工程重新招标。不过他同时缓和了语气:“我们还没走到这一步,我想各家企业会充分重视我们设定的这个最后期限的。”
      ◆ 中国于2000年投入使用的“北斗一号”系统
  ◆ 伽利略计划搞不清谁当头
  然而,就像曲折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本身一样,作为“欧洲工程”的伽利略计划在从政治雄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利益纷争的掣肘。早在计划启动之初,欧盟各国就围绕如何分摊启动费用龃龉不断。由于德国和意大利在“谁当领头人”的问题上互不相让,伽利略计划一度面临搁浅的危险。
  这一问题解决后,伽利略计划很快又陷入新的危机。按照原计划,伽利略系统应由以欧洲航天局为代表的公共监督机构和由私营企业组成的一家联合母公司共同开发,后者享有为期20年的伽利略系统开发运营特许权。经过复杂而艰难的招投标程序,欧洲航天局选定了8家空间行业集团,包括欧洲最大的航空航天和军工企业、空中客车公司的母公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法国泰雷兹公司和阿尔卡特-朗讯公司、总部设在英国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意大利机械工业投资公司、西班牙AENA公司和HISPASAT公司以及德国电信公司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组建的联合企业(TeleOp)。根据双方2005年12月签订的合同,各参与企业应在2006年底以前结束有关特许权分配协议的谈判,并组建一个单一的联合母公司并任命一位可代表各企业做出最高决定的公司总裁。但随后的进展却让人大跌眼镜。
    ◆ 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
  由于各企业迟迟未能就伽利略系统开发阶段的利益分配达成内部妥协,欧盟委员会负责交通事务的委员雅克•巴罗本月14日同时致信欧盟主席国德国、欧洲议会以及8家公司,警告各方务必认清伽利略计划所面临的危机并呼吁各方加紧行动。信中没有说明造成工程进度一再延误的具体责任者,但据有关人士透露,许可权分配协议谈判受阻的直接原因是西班牙HISPASAT公司对任务分配提出了更多要求,包括得到已经分配给法国、德国和英国公司的工程项目,在本国增建地面控制中心以及获得更多系统运营权。此外,一些参与方还对未来的伽利略系统能否给欧盟带来足够利润产生疑虑。巴罗的发言人承认,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伽利略系统实现商业运行的时间已经被推迟到了2011年甚至更晚。
   ◆ 欧盟怕被中国甩在后面
  作为一个大型战略性国际合作项目,伽利略计划的实施进展关乎多方利益。到目前为止,欧盟已经与中国、以色列、美国、乌克兰、印度、摩洛哥和韩国分别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并正在与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挪威、智利、马来西亚、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合作谈判。中国是最早与欧盟签订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的非欧盟国家,承诺的投资总额达2亿欧元。可以说,作为欧盟日益重要的全球合作伙伴之一,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是中欧双方共同的经济和战略利益需要。
     ◆ 俄罗斯Glonass(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
  不过,在大力参与伽利略计划的同时,中国始终没有放弃开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努力。自2000年10月至今年2月,中国已成功将4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送入太空,由其组成的“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工作稳定、状态良好,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勘探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建成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国的交通运输、气象等行业提供高效导航定位服务。按计划,该系统将于2008年前后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的卫星导航定位需求,此后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国际舆论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将形成美、俄、欧、中在该领域“四强争霸”的格局。欧洲某些人士担心,“北斗”系统的加速开发和伽利略计划的进展不力将使欧洲在全球卫星定位领域的竞争中大大落后,从而在21世纪高科技阵地争夺战中丧失有利位置。
2007年3月22日,欧盟委员会就伽利略计划举行新闻发布会 欧盟怕被中国甩在后面
 
  ◆ 新闻背景“伽利略”帮你找到车库门
  为打破美国十几年来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市场一统天下的格局,欧洲自1994年就开始酝酿开发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经过数年探索和论证,2002年3月,当时的欧盟15国交通部长在西班牙巴塞罗纳会议上正式决定启动“伽利略”计划。按最初构想,该计划将投资32亿至36亿欧元,分评估、开发、部署、运行4个阶段实施,最终建成由分布在高度2.4万公里、倾角56度的3个轨道面上的30颗高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于2008年投入商业运营。
  
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比,建成后的伽利略系统将具备至少3方面优势:首先,其覆盖面积将是GPS系统的两倍,可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服务;其次,其地面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精确度要比GPS高5倍以上,用专家的话说,“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系统则能找到车库门”;第三,伽利略系统使用多种频段工作,在民用领域比GPS更经济、更透明、更开放。伽利略计划一旦实现,不仅可以极大地方便欧洲人的生活,还将为欧洲的工业和商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权威估计,该系统将为欧盟创造15万个高技术工作岗位,每年经济收益可达100亿欧元,仅出售航空和航海接收终端一项就可在2020年前实现150亿欧元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欧洲将从此拥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不仅有助于打破美国GPS系统的垄断地位,在全球高科技竞争浪潮中夺取有利位置,更可以为建设梦想已久的欧洲独立防务创造条件。
  当时的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曾评价说,伽利略计划是欧盟的一场新技术革命。伽利略计划的成败关乎欧洲前途,“这是一场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国家利益的外交斗争”。  来源: 国际在线  ▲
习近平调任背后:中央曾在上海做罕见调查
http://news.phoenixtv.com/mainland/200703/0329_17_94998.shtml
    2007年03月29日:习近平调任背后:中央曾在上海做罕见调查  核心提示:习近平出任上海市委书记,事前并无征兆。不过上海一位全国政协委员透露,上海社保案发后,中央对于上海的人事调整,其实一直酝酿,并且进行了范围广泛的调查。“调查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上海近年少有的。”
     ◆ 悬念破解
    “中央认为,习近平同志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是合适的。” 3月24日下午,上海市召开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如是表示。
    贺国强是代表中央出席此次会议,其声音代表最高决策层,他评价韩正,“中央对上海这段时间的工作是满意的,对韩正同志这段时间的工作是肯定的。”
由上海开始的新一轮人事调整已渐入高潮。无疑,上海的人事调整是外界最为关心和最为重视的。
    而习近平也是外界极为关注,并有期待的政治明星。其仕途大部分时间在福建、浙江,如今入主东方明珠,其独特的沿海工作经验将成为其重要履历。此次调任也被外界解读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形象继续得到加强。
    在外界对上海新书记有极高期待的同时,也非常关心,为什么是习近平?
    在此之前,坊间对上海“一把手”的人选问题多有议论,其中不乏多种版本的揣测,一直到3月24日下午,悬念才最终破解。
    对于浙沪两地的高级官员来说,上个周六和周日两天,比较忙。
    3月23日,上海高层官员陆续收到通知,第二天要召开紧急会议。下午,关于习近平要出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消息就开始小范围传播。
     媒体报道说,有记者试图联系当日市委主要官员,但几乎所有官员手机均关机。事后证实,当天下午,上海市委召开了小规模的内部通报会。
第二天,新华社证实了这个消息。种种迹象表明,之前,习近平已悄然抵达上海。
    24日下午,延安西路上海市展览中心三楼,上海市召开党政负责干部大会。在当天上午,宁波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习近平以一封贺信的形式,履行完他作为浙江省委书记最后的公务活动。
    此后,习近平并没有留在上海,第二天(25日下午),他又重新回到杭州,与浙江新任省委书记赵洪祝交接工作。
    同样,在浙江的人事交接会议上,习近平得到他的同事们和中组部官员的高度肯定,直至 3月26日,他又赶回上海,与下属干部交流,开始踏上履新上海的第一步。
一位熟悉当地政情的分析人士认为,有人将习近平的履新形容为“突然”,并没有道理。“在我看来,与各种各样的臆测相比,将习近平的这次调任解读为正常的干部交流更符合逻辑。”
    ◆ 选任前曾做广泛调查
    习近平的到来,此前并无征兆,“在全国开‘两会’,大家也没看出来。”上海市一名全国政协委员说。但他坦言,上海社保案发后,中央对于上海的人事调整,其实一直酝酿,并且早已付诸相应的摸底工作。
    贺国强在上海干部大会上亦强调,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上海市领导班子建设和做好全市当前各项工作又作了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贺国强称,这次上海市委书记的配备,是从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充分考虑上海市的特殊地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交流的精神,“经过认真比选、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决定的”。
    “比选”是中共人事决策过程中的惯例。“大凡都有几个候选人,由党委讨论研究集体决定。”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告诉本报记者,“但在公开场合提比选,还是比较罕见。”“认真”、“反复”、“慎重”三词多少透露出中央此番定夺上海一把手过程中的反复和不易。
    上海市政府一名参事告诉本报记者,2007年1月,中央组织部门就曾专门赴上海对市常委班子履职情况及上海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上海几乎所有的局级领导及上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在沪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因人数达2000余人,无法尽录,便采取电脑派位,随机挑选了20%的代表和委员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除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治安、住房等民生诸多方面外,还听取了各位代表和委员对于领导候任人选的意见。
    这次“调查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上海近年少有的”。该参事说。对于此次习近平的履新,上海一全国政协委员认为,这是继前期市委市政府相关副职人选的调整后,临近终盘的举措。
    这名全国政协委员感慨说,上海的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令人遗憾的腐败现象,“但所幸无碍大局,中央对干部群体及时表达了高度的肯定和信任。”
    习近平的调任,使得前期种种关于候任人选的传言不攻自破。
    ◆ 各界期许
    习近平任职上海市委书记,受到了在上海的中外工商界人士的欢迎,他们亦提出建议和期许(见本期报道《工商界人士谈上海经济与未来》)。
    上述全国政协委员对习寄予期望,“首先应解决新换届后的干部队伍整合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