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中蒙俄国际道路试运行:打通南北大通道,直达贝加尔湖★★★

名人名言:15、美丽健康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顷刻的美感经验往往有几千万年的遗传性和毕生的经验学问做背景。--朱光潜

    ☆求美如同求爱,心诚者灵! --徐刚

    ☆美,首先是为了自己,其次才是别人。--王英琦

    ☆优美能使人和霭、安静,对于一切能持静,遇事不乱,应付裕如。--蔡元培

    ☆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朱光潜

今 日 看 点:2016-0820▲◆★●■☆

多数人无知和少数人无耻带来灾难★★

http://pit.ifeng.com/a/20160818/49798714_0.shtml

“金砖国家”巴西,到底是让什么给搞穷了?(上)★★

http://pit.ifeng.com/a/20160818/49798846_0.shtml

“金砖国家”巴西,到底是让什么给搞穷了?()★★

http://pit.ifeng.com/a/20160818/49798846_0.shtml

台教授揭露:台独主体是混在台湾的400万日裔皇民★

http://bbs.wenxuecity.com/taiwan/488569.html

昂山素季亲近北京而疏远美日的信号释放★★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8/18/5513129.html

中蒙俄国际道路试运行:打通南北大通道,直达贝加尔湖★★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819/14775546_0.shtml

中蒙俄国际道路试运行:打通南北大通道,直达贝加尔湖★★★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819/14775546_0.shtml

多数人无知和少数人无耻带来灾难★★

http://pit.ifeng.com/a/20160818/49798714_0.shtml

2016年08月18日 凤凰国际智库

作者:张维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 、教授

来源:财经凤凰网

我这几年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会犯错误?我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无知,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们无耻。

好心干坏事就是由于无知,不知道我们采取某种行动后果是什么而犯的错误。也有大量的是坏心干坏事,就是由无耻导致的行为,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且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人类历史上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导致的灾难是非常多的。

比如义和团运动,全民的无知,他们以为喝了神水以后就可以刀枪不入了。对慈禧太后来讲,既包含着无知的一面,也更包含着无耻的一面,她利用义和团的运动加强她自己的统治。还有我们的大跃进,可以说发起大跃进是无知的表现,但是大跃进当中,那么多的浮夸、虚报,亩产一万斤、十万斤,那不仅是无知,而是无耻的。

人类历史上由于无知导致最大的灾难是什么呢?就是在那么多的国家、世界人口比重高的国家所实行的制度,这种制度我们叫它计划经济。

我们现在很难想象,为什么当时那么多聪明的学者,那么多的政治家,居然能够相信中央集权集中的计划机关能够告诉全社会应该生产什么,应该怎么样生产,应该为谁生产,应该定多少价格呢?那些人深信不疑。我们仔细想一下,老子所讲的明明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知道,由此导致我们这些灾难。

特别想提醒一点,当时的计划经济,理论依据不仅仅是来自政治家,更多来自于经济学家,包括兰格在论证计划经济可行性的时候,他用的是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模式。新古典经济学有好多的假设本身被当做一个现实,所以被认为兰格的市场社会主义击败了反对计划经济的人的理论。

我们仔细想一想,真的太可笑了。计划机关要收集好多的信息,我想问一下,iPad没生产出来的,怎么统计它的需求呢?我们现在做的好多事情,我们真的不明白我们在做什么。

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怎么样正确对待科学?科学总的目标是减少人类无知,但是科学的进步同时有时候也会增加我们的无知。

一直到十九世纪早期的时候,欧洲的医生、社会学家号召各国砍树,为了改进公共卫生。为什么呢?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好多传染疾病是由于树引起的苍蝇、蚊子传染的,把树砍了以后,苍蝇、蚊子没地方呆了,卫生就可以改善了。这是科学家提的建议。

看一下我们,这个问题更为严重。那么多的工程,这个工程那个工程,如创新工程一类的软科学、硬科学。我们以为科学的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可以通过像工程师那么设计出来,本身就是一个无知的表现。

回顾一下我们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1983年下半年开始准备硕士论文,研究价格改革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都认为正确的价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神奇在什么地方呢?按照生产价值计算?很少有人怀疑价格本身不能计算。

政府也深信这一点,买了大型计算机,在1981年成立的国务院价格中心,找了50多位研究人员,全部的投入产出数据统计出来,算出投入产出表。确实有一点不可思议,但是当时大家很虔诚,相信肯定能计算出来,中央领导等着,什么时候理论价格计算出来了,我们就可以改革这个价格了。大家知道一直计算不出来,即使计算出来没人相信它。这是我当时看到基本的情况。

对我来讲,价格怎么靠计算出来呢?这是我当时的反应,我花大量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究竟一个正确的价格怎么样形成?我的基本结论是说,只要是政府制定的价格就不可能是价格。我当时用了一个比喻,政府定的价格,类似于温度计,即使定的时候温度是合适的,今天室外零下八度,定完之后外边的温度怎么样变化,温度计本身是不变化的,已经没有意义了。

要真正解决中国价格问题,无论大调和小调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我当时提出一个思路,唯一的办法就是放。怎么放价格呢?通过双轨制的方式。

双轨制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我要放,但是我不可能一下子都放。当时形成一个历史情况,将计划指标固定下来,不再扩大,按照官价交易,计划外全部放开,这就是双轨。接下来的工作用各种各样的措施,怎么样使得计划内的逐步消失,那是技术性的问题。

搞完这个以后,我自己还是比较兴奋的,这篇文章应该在1984年4月21日写的,84年6月发表在国务院经济技术中心能源组的专家建议内部刊物上,大概在莫干山会议之前的4个多月。在莫干山会议之前,我有了第二稿,第二稿发表在内蒙古经济研究1984年第四期,那是公开的刊物。

我总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认识到人类本身的好多无知,解决体制问题的办法就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如果我们以为我们自己知道得很多,以为我们非常的聪明,我们实际上在花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那些面对的问题没有答案的方面。

今天也是这样的问题。根据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好多人认为我们对货币、就业、通货膨胀知道得很清楚,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降低利率,什么时候提高利率。是那样吗?过去几年的历史,证明不仅是中国,全世界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很无知。

无知的情况下最好的政策是什么?以不变应万变,不要那么瞎折腾,一会儿看着经济有问题了,大量放水,一会儿看着通货膨胀来了,猛抽,这些都带来巨大的代价。

再看产业政策。好多的政府部门仍然相信,政府可以知道未来什么是核心的产业、主导的产业,我们应该怎么样发展。

从历史来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犯了太多太多的错误。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究竟未来什么是核心的主导的产业。宁波市出钱培养一千个乔布斯,更表现出我们太无知,以为我们自己知道,回到老子的话,我们有病。

为什么要市场经济呢?其实很简单,有市场经济才可以避免由于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相结合导致人类的灾难。如果市场经济可能有大跃进吗?可能死那么多人?

市场经济有贫富差距,但是在市场经济情况下,除了地震可以死人,不会因为粮食短缺而死人。我并没有认为美国就是最理想的市场。

市场经济其实也减少好多的无知。在市场当中,知识、对未来判断准确就决定输赢,这就给企业家一个动力,怎么样减少自己的无知。市场是企业家不断地探索发现的过程。

市场经济也使我们的行为不变成伤害别人的行为。你在市场当中,谋求自己的利益,首先要给别人创造价值,给消费者创造价值,要给客户创造价值。这就是我们需要市场经济的原因。

我怎么保证我说的不是由于自己的无知才这么讲的呢?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不是自己说自己正确,需要竞争,需要思想的自由。

任何一种思想,无论是哲学的还是宗教的,无论创始人多么伟大,无论在创造时多么正确,一旦变成垄断的思想,就会助长无知和无耻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所以我们的希望在于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能够有自由,如果我们能有竞争,我们就会变得无知少一点,无耻也少一点。

以上为张维迎于2011年11月26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行的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金砖国家”巴西,到底是让什么给搞穷了?(上)★★

http://pit.ifeng.com/a/20160818/49798846_0.shtml

2016年08月18日 凤凰国际智库

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迟玉德

“今天,我比其他任何一天都更自豪我是一名巴西人。今天是摆脱过去附在我们身上最后一丝偏见的一天:巴西已经走出二流国家队伍,步入一流国家行列。”

2009年10月2日,时任巴西总统卢拉在里约申奥成功后发表了上述感言,这句话今天听来犹如梦呓。在过去的半个月,我们看到的巴西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盗匪横行、赛事管理混乱的“可怕世界”,一个失败因素的集合体。

“金砖国家”巴西,到底是让什么给搞穷了?

可是巴西并不是从来就是这幅样子,在2010年,其GDP达到21439亿美元,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总人口约为1.95亿,人均GDP达到11094美元,被列为“金砖五国”之一,而且是其中的优等生。

一个金砖国家,在短短几年间,竟败落成今天这幅样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要想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梳理清楚巴西经济发展的轨迹,而这需要从军政府时期说起。

【1】“巴西奇迹”

巴西于1889年由一个将军发动政变结束帝制,其后在1930年和1964年又发生过两次政变。对当今巴西经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是1964年建立的军政府,该军政府提出了一个旨在建立民族工业的“进口替代战略”。

其实,1930年上台的那届军政府就开启了这一战略,后来由于二战等因素被搁置了,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再次兴起,本届军政府则打算继续扛起这杆大旗,创造一段更加辉煌的功绩。

对于军政府而言,这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因为国际大环境有利于它。当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进入高增长阶段,储备了大量资本,需要对外投资,而巴西正是他们的投资目标之一。

除了资本之外,要建立民族工业还需要消费者,而军政府选择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产阶层。在军政府之前,巴西实行的是奴隶制大种植园经济,这种体制在1888年才被废除,不过,其造成的“巨富+赤贫”的社会结构却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在巨富和赤贫之外,还有一个依附于巨富或政府的中产阶层,这个阶层在整个社会中的占比不高,消费能力有限,本不足以成为推动大规模工业化的基础。为了让这个阶层有能力花钱,军政府决定通过多种政策手段补贴他们消费。

总结来讲,巴西军政府的“进口替代战略”就是先通过吸引外资的方式建立工厂,然后补贴中产阶层去购买国产工业制成品,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这套发展模式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在现实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华商韬略掌握的数据显示,1968年到1973年,巴西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高达11.2%,在1973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4%,被媒体誉为“巴西奇迹”。

【2】繁荣的背面

不过,“进口替代战略”也有明显的制度缺陷,主要表现为三条:

其一,政府补贴中产阶层消费会造成更为严重的贫富分化,因为刺激消费必然加剧通货膨胀——到1973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4.9%,这让那些原本就处于破产的边缘的赤贫阶层更加贫穷。

其二,中产阶层的人数是极其有限的,即便有消费补贴,也不足以支撑工业如此高速的发展,一旦市场饱和,就会出现经济停滞。

其三,产业资金始终掌控在欧美等外资手中,一旦外部环境有变,整个经济立马崩盘。这种情况出现在1979年,当时世界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那些支撑巴西工业的外部资金突然大举撤离,同时,巴西之前欠下的各种债务也面临偿还的巨大压力。

数据显示,到1982年,巴西的外债余额达到913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30.84%,经济增长率转负,低至约负的3%。

到这时,“进口替代战略”已经基本破产,因为这套战略的基础——资金和消费者双双锐减。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通货膨胀率却在军政府的刺激政策下,飙升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最后出现了超级通货膨胀。

这样的困难局面让整个国家处于沸腾状态,军政府自然成了众矢之的,而它又找不到脱困之道,于是只好在1985年选择还政于民。

【3】“雷亚尔计划”

民选政府开始后,真正收拾军政府留下的烂摊子的是第二任民选总统卡多佐,他于1994年和1998年两次当选总统。卡多佐在任期内主要干了一件事情,就是推行了“雷亚尔计划”。

雷亚尔计划的主要宗旨是消除超级通货膨胀,将国家经济带回可控状态。该政策的要点主要有三:首先,全力消减政府支出,不再执行军政府时期的经济刺激计划,另外严格控制贷款;其次,尽可能多的增加政府收入,包括出售国有企业、整顿税收以及强制各州、市政府归还拖欠联邦政府的债务;最后,将政府投资调整到农业、民用建筑、道路修建、能源等能吸引广泛就业的领域。

以上三项政策中,第一项政策是最重要的。有评论总结,军政府时期的政策是不惜一切代价保增长,卡多佐政府的政策则是不惜一切代价降通胀。

那么,卡多佐降通胀的目标达到了吗?

答案是达到了,而且非常迅速,政策出台仅一年多,巴西通胀率就从超级通货膨胀状态降到了个位数。华商韬略掌握的数据显示,以1994年为例,通胀率在6月份还是50%,到7月份就降到了6%,到12月份就又降到了1~2%,而且持续了下去。

政策效果之所以这么明显,在于雷亚尔计划打到了降通胀的“七寸”——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被压下去了,通胀率自然也就起不来了。

不过这么做也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就是企业尤其是在军政府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搞不下去了:一方面它们很难贷到款,也就无法生产,而即便能生产出来,产品也会因为消费补贴的取消而很难卖出去,最终的结果就是经济低迷和失业率高企。

数据显示,从1998年开始,巴西的失业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到1999年,全国贫困人口达到了541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4.9%,其中赤贫人口1360万人,占总人口的8.7%。

在赤贫阶层经济恶化的同时,巨富阶层却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数据显示,到1999年,占人口总数1%的巨富阶层拥有全国53%的财富,而占人口总数20%的赤贫阶层则仅拥有2.5%的财富。

显然,雷亚尔计划并没有解决巴西经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它只是防止了经济崩溃。到2002年总统大选前,民众对于雷亚尔计划的认同感已经当然无存,他们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就业、摆脱贫困的增长计划,于是将一个有志于此的左翼政治家——卢拉,推上了总统宝座。

【4】卢拉的转变

卢拉1945年出生于一个落后地区的贫困家庭,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7岁时跟随母亲移居圣保罗,10岁开始上学,并边上学边做小贩、擦鞋工和报童,14岁时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后去一家五金厂做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其间因一次事故失去了左手小指。25岁那年,他因拿不出医疗费而眼睁睁看着怀孕8个月的妻子病逝。

卢拉的命运几乎就是那个年代巴西赤贫子弟命运的写照,总结起来就是:你很努力,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卢拉彻底走向左翼是因为妻子病逝,但那年(1970年)并非巴西的萧条时期,而是“巴西奇迹”时期。你可以想见,一个有上进心也肯苦干的年轻人,眼见国家GDP屡创新高,自己却穷到连医治老婆的救命钱都掏不起,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从那以后卢拉就彻底走上了反对军政府的道路,而他最为反对的,是军政府从经济政策选择上就抛弃了赤贫阶层。

既然军政府指望不上了,那就只能靠自己,卢拉开始投身工人运动,并逐渐成为左翼领袖。1980年,羽翼渐丰的卢拉与一些工会领袖和知识分子成立了“劳工党”,并以推翻军政府为政治目标。1985年他们的目标达到了,军政府倒台。1988年,卢拉参加了总统竞选。不过,由于其政策主张过于激进,所以无法获得广泛支持,他最终落选了。落选之后的卢拉并没有认输,而是在后来又连续两次参加总统竞选,对手都是卡多佐,结果都失败了。

三次连续竞选失败让卢拉开始反思自己的经济主张,开始朝务实和温和的方向转变。

反思之前,卢拉是一个极端左翼人士,崇拜卡斯特罗,反对全球化,拒不承认部分外国债务,甚至主张将已经私有化的部分企业再国有化。反思之后,他则决定放弃这些主张中的大部分,不再反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改而效法英国工党,利用现存的经济制度为中下阶层谋求福利。(未完待续)▲◆★●■☆

 

“金砖国家”巴西,到底是让什么给搞穷了?(下)★★

http://pit.ifeng.com/a/20160818/49798846_0.shtml

【5】“补贴兴邦”

2002年卢拉当选为巴西第40任总统,2006年又成功获得连任,任期为2003年到2010年,前后8年。在这8年间,他推行了一套有别于军政府以及卡多佐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卢拉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刺激经济增长,为此,他就必须放松通胀预期以及利率水平。华商韬略掌握的数据显示,卢拉在任期之内,推动基准利率由24.9%下降到了10.67%。

向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必然会推动各产业发展,但问题是新增的产品和服务能卖给谁呢?

在这个问题上,卢拉给出的方向是卖给赤贫阶层,而他推动政府为赤贫阶层提供消费补贴。

卢拉一上台就推行了一系列面向赤贫阶层的补贴政策,具体方式大概有以下四种:

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强穷人的基础购买能力;

二、推行“家庭救助金计划”,直接向贫困家庭发放低保;

三、推行“支持青年计划”,资助贫寒子弟接受教育培训;

四、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教育,让穷人看得起病和上得起学。

以上政策的受益人群非常广大,以“家庭救助金计划”为例,该计划的资助对象在2003年~2009年从360万增加至1240万,覆盖全国所有州,对于贫困地区意义尤为重大。

这么庞大的补助计划需要耗费大量政府开支,那么资金从哪儿来呢?

起初,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境外金融机构,主要是国债形式。但后来巴西政府逐渐摆脱了对IMF等的依赖,因为它发现了两颗新的摇钱树——巴西石油和淡水河谷公司。

巴西本来是一个石油进口国,在20世纪70~80年代,90%的石油都要依赖进口。不过这种局面在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生了改变,1974年,巴西在坎普斯海域发现石油,到1982年,该海域日产原油已经达到50万桶。1997年,巴西政府推行垄断石油经营的政策,具体经营者就是由政府控股的巴西石油公司。到2003年年底,巴西石油已探明储量为11.6亿吨,日产原油达到153.6万桶,不仅可供应国内石油消费,更开始出口到全球,尤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

不得不说卢拉是一个点儿正的总统,刚一上台就碰上这么一个大好局面。更美妙的事情是,国际原油市场也于此时蓬勃发展,让巴西石油赚得盆满钵满。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从2003年年初的30美元/每桶一路飙涨,到2008年7月份创下了147.27美元/桶的历史高点。

淡水河谷公司的情况也是类似的,其产品主要为铁矿石、球团和镍等金属矿物,因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巨大需求而快速崛起。目前,淡水河谷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金属和矿业公司,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私营企业。巴西政府在淡水河谷公司拥有“黄金股”,享有一定否决权。

除了这两颗摇钱树之外,巴西还生产咖啡、蔗糖、大豆、肉类等大宗农产品,其出口量常年稳居世界前两位。这些农矿类大宗产品的出口,使卢拉政府获得了巨大的财政优势,因此能够执行以上针对赤贫阶层的消费补贴计划。

而在消费补贴计划之外,巴西政府还在维持一个相当奢侈的养老金计划。在巴西,只需缴费15年,女性到60岁,男性到65岁就可领取全额养老金,而如果缴费30年,男性53岁就可退休。有评论称,这一制度比发达国家还要奢侈,是“世界上最慷慨的养老金制度”。

“金砖国家”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从左至右以此为巴西、俄罗斯、南非、平均值、中国和印度

这些补贴计划发展的结果是,巴西出现了由消费繁荣带来的高增长。在卢拉执政的8年间,巴西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06%,是近30年历史中发展最快的8年,其GDP也从5044亿美元增长至21439亿美元,由世界第12大经济体跃升为世界第7大经济体,使2000万人摆脱了绝对贫困,以及约30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

这样的成就让卢拉受到民众爱戴,其支持率在卸任前攀升至87%,是巴西历史上支持率最高的民选总统,甚至被媒体誉为“巴西之子”。

【6】萧条来袭

罗塞夫于2010年当选为巴西总统,得票率高达56%,是巴西的首位女总统。而选民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位女总统,是因为罗塞夫是卢拉指定的接班人——她是卢拉任内的矿业及能源部长、和总统府办公室主任,并且在竞选时承诺不改变卢拉时期的经济及福利政策。

上台之后,罗塞夫兑现了自己的政治承诺,然而等待她的却不是经济增长,而是严重衰退。造成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近年来持续大幅下跌。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从2008年7月的147.27美元/桶的高点,暴跌至目前的46.58美元/桶;而国际铁矿石价格则从2011年的180美元/吨,暴跌至目前的不足40美元/吨。

这么严重的暴跌让巴西政府吃不消,它的财政收入不断恶化,从而难以维持庞大的消费补贴以及养老金计划,进而导致整个经济陷入困境。数据显示,巴西自2011年进入衰退通道以来,GDP连年下跌,失业率高企,通货膨胀率飙升,目前后两项数据都已突破10%。

为了防止重蹈军政府后期的覆辙,罗塞夫采取了不断加息的政策,希望能首先抑制通货膨胀。而加息导致了个人和企业贷款更加困难,从而加剧了衰退。巴西中央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2015年的经济衰退率达到4.08%,而据瑞信预测,巴西今年还将维持类似的衰退率。受此影响,标注普尔将巴西的信用评级调降至“垃圾级”,这将导致巴西政府融资更加困难,融资成本也更高。

这种衰退的民间表现则是近年来巴西国内爆发了多起大规模反罗塞夫游行,而其为国际社会切身感知始自2014年巴西世界杯。彼时,有报道称,来自中产阶层的球迷在赛场上向罗塞夫呛声,其间使用了该国最污的一个词汇。而此后大规模游行纷纷登场,而且愈演愈烈。

受到反对的不光是现任总统罗塞夫,前任总统卢拉也被揪了出来。2015年7月,巴西检方决定正式调查卢拉于总统任期内涉嫌巴西石油公司腐败丑闻一案,而涉嫌此案的还有一大票政府高官。

就这样,巴西从一个令人羡慕的发展楷模,转瞬成了一个国际上的负面教材。

【7】“荷兰病”

巴西经济崩溃的原因大体可以总结为:卢拉催生了一个依靠政府补贴的消费经济,这种经济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大宗商品的出口,而主要支出则是优厚的养老金和各类消费补贴。

这一发展模式的关键是大宗商品的价格要持续上涨,对于巴西政府而言,大宗商品就相当于一个货币池子,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则相当于不断向市场增加货币,而有了新增货币,卢拉的补贴经济才能搞下去。

可悲的事实是,这种补贴经济虽然能搞下去,但却无法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因为钱都被消费掉了,而商品主要来自于中国等制造业大国。卢拉当政时期的巴西,工业化水平较之于军政府时期更低,有学者甚至干脆称其为“去工业化”时期。而没有发达的制造业,也就没有新的财政来源,政府就会更加依赖大宗商品的出口,也就更无力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造成的经济衰退。

此外,在去工业化政策的引导下,年轻人也不愿意从事制造业,因为去金融、零售、房地产、大宗商品贸易等行业能赚到更多钱,工作也会更轻松而体面。平心而论,年轻人做此选择也没有什么大错,因为在消费补贴的刺激下,物价和房价水平双双高企,这就逼着年轻人必须去赚快钱。这样的社会风气导致外资更不愿意到巴西投资制造业,因为已经雇不起年轻人了。

一个例子是,华商韬略多次报道的企业富士康曾于2011年决定在巴西设厂,计划在六年内投资120亿美元振兴巴西科技产业。然而这个项目在一期工厂试运行期间就遭遇了麻烦,受雇佣的3000名巴西员工多次罢工,称“工作太单调,缺乏升职机会”,要求富士康改善工作条件和提升工资。富士康最终没有屈服,而是选择退出巴西: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这种发展悖论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荷兰病”,也就是一个国家因为某种初级产品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工业部门衰落。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家也存在,比如房地产行业的异常繁荣就加剧了制造业的困境,因为它使资金和人才很难再进入制造业,唯一能跟房地产行业PK的是被冠以“互联网+”噱头的所谓“科技产业”,而如今这些科技产业中的相当一部分做的都不是科技,而是营销,有的冒着“煎饼”的味道,有的则演变成为“非法集资”。

得了“荷兰病”的巴西尽情享受了一段繁荣时期,但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而已经被惯坏的国民还不思改弦更张,还要求政府继续补贴他们过好日子,否则就大规模游行,并让政府在整个世界面前难堪。

巴西衰退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某种以资源为支撑的行业,可能会因市场需求旺盛以及政府的扶植而快速崛起,甚至成为支柱型产业,但其在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侵蚀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得需要资金和人才的制造业难以展开,因为在利润上短期之内PK不过资源行业,而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去工业化”,巴西的衰退已经证明,这是一条危险的歧途,会将整个经济带入深渊。

你认为巴西衰退的最重要原因是? (单选) 0人 0% 贫富悬殊,限制了工业发展 0人 0% 政府把民众惯坏了,最后养不起了 0人 0% 资源太丰富,陷入了荷兰病困局 0人 0% 卢拉和罗塞夫不行,换我来 ▲◆★●■☆

 

台教授揭露:台独主体是混在台湾的400万日裔皇民★

http://bbs.wenxuecity.com/taiwan/488569.html

童眼 2016-08-16:台湾楊振明教授惊爆:台灣竟然還有那麼多日本人。

二戰結束後,有30萬日本人和30万投降的皇军留在台灣,變更姓氏為台灣人,台獨就是混在臺灣內部的日本人之陰謀。現在他們在台灣後代估有400萬人之多,真正的臺灣人不可不防。

以前我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臺灣有激進親日分子,自去(民國 103)年6月間,高中歷史教科書微調案引發後,不少台獨學者抗拒,只准使用「日治」不同意用「日據」… 等,進而除「中國化」、除「台灣化」、推行「皇民化」…這些激進親日份子,其背景沒有人去追究。在台灣這麼自由、民主的社會還迷戀日本,擁抱日本,當然有他民族的特質;表面認定他們是在玩弄政治搞台獨,壓根兒就沒有人去想他們原就是日本人,這不是胡說,也不是扣帽子,有史實可考,戶籍事務所應可驗證,政府接收時外交、內政部都應有公案文書可查。

中華民國34年接收台灣時,那時約有30多萬日本皇民,放棄日本國籍,歸順為中華民國國民,落地生根。我們沒有以異族相待,視為「同胞」,與我們共用台灣繁榮生活。二戰結束後,日本國內百廢待舉,國窮民貧,原住台灣日本人民,他們自知遣返日本難以謀生,當時有部份日人要求自願留在台灣,放棄日本國藉,變更姓名為台灣住民,這些日裔皇民,多為日據時代大、中、小學校教職(教授)人員,公私營機構技術人員或從事商務人員,還有社會浪人、流氓 … 等行業。他們教育程度、經濟生活都比台灣人優渥得多。

這批人在政府遷台初期,兩蔣政府統治下,不敢妄動。待至李登輝、陳水扁執政後,在政治、學術、商業各行業竄出。至目前更是囂張,目無法紀,竟敢說「支那男女滾回支那」,「支那外來種滾蛋」!我們不能再沉默,應全民奮起,清理門戶。光復台灣才70年,戶藉資料應清楚記載,更改姓名是可查鑑,凡叛製造事端者,查清身分後,依法究辦或遣返日本,除去害群之馬,以安我家邦。

台灣光復至今已70年,那時台灣住民約500餘萬人,現約有4.5 倍成長,那時歸順日本皇民約30餘萬人,至今也約100多萬人。其部分知識份子與經濟富裕子弟還投入政治體系與民意代表,從事政治活動,搞台灣獨立。如李登輝就是皇民代表人物,在他與陳水扁執政 20年,錄用不少搞台獨分子,進入高等學術單位與政府機構。他們以不當言論,歪曲歷史事實,誤導人民視聽,醜化中華民國政府,去「中國化」、去「台灣化」,推行「皇民化」,擁抱日本者大有人在。

台灣光復,日本皇民遣返時,臺北市街道只有衡陽街、成都路和延平北路、博愛路比較像樣,周邊都是農田。這八條街商人多為日本人經營,日本商人被遣返,其不動產店面房屋無法帶走,只得廉價轉移給台灣人,(附民國38年8月16日掃蕩報刊登台灣省日產清理處第二批日產移轉案件審查決定公告報紙佐證是實)或贈送給本省人,無法攜帶的東西就送給本省人。還有日本人知道返回日本生活艱苦,將自己親生幼年小孩送給本省人收養,我的鄰居就收養一個女孩,現年已70多歲。在日本人離台時,有不少本省人接收日本帶不走東西,這些受益者,還有曾在日據時為其工作的二鬼子,當然稱讚日本好,與台獨唱和,高喊台灣獨立。我們的公營事業機構及民間社團員工,每年都有組團赴日本旅遊,到達日本後,日本政府設有專職單位接待,將台灣旅遊人員納入會員發給會員證,返台灣後與其保持連絡,視為親信友好。曾有人狂言,日本要統治台灣,只要來一個領導人就可治理,也就是說在台灣這些旅遊會員就是他們將來治理台灣的成員。留台灣第一代皇民多已過世,第二代正當時,第三代初啼上街,無視法紀。

民國36年政府遣返日本皇民,那時我才14歲在學,學校帶領學生到基隆碼頭為他們送行,我也參加了那雜亂淒涼的場景,時隔70年,如在眼前。我現年82歲,本可平靜渡過餘年,不涉國家社會煩擾之事,近日見新聞報導台獨人士製造事端,我只本良知,將上述歷史事實,提供參考。

日人遣返與留住台灣皇民改姓名歸順之事,70歲以下的人不會知道這個史實,85歲以上者可能知道一二,但為數已不多。若是查訪當時遣返日人情況,從早期的《台灣新生報》合訂本,或政府檔案資料,還有年長者應該知曉。我年老體衰,看到不公平事會影響情緒,這篇東西我寫寫停停,寫了好幾天,我不是在投稿,我只是在提供歷史事實,喚起國人記憶,揭穿在台日本皇民餘孽背景,披著羊皮狼的面紗,使現在的台灣人認清他們的真相,使他們無處遁形。

這份資料旨在提供媒體參考與歷史學者作深入探討,發揚光大,媒體是可作有計畫的深入報導。

早年台灣志士楊逵,他是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省不能分割,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雖然有些不愉快的歷史宿命,但事實真相就是如此。很可惜美好的台灣就被這些皇民餘孽分子搞亂了,怎不叫人痛心 !▲◆★●■☆

 

昂山素季亲近北京而疏远美日的信号释放★★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8/18/5513129.html

多维 2016-08-18: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外交首访选择了中国,外界普遍解读认为这是昂山素季亲近北京而疏远美日的信号释放。然而,有媒体报道称,昂山素季2015年以缅甸反对派领导人访华时,曾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时迟到20分钟,这可能昂山素季对华保持警惕,以防中国太过专横有关。

《纽约时报》8月18日报道,作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被认为推动缅甸从军事独裁政权走向了民主。她在17日晚间抵达北京,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她的外交政策将对中国更加友好。后者也渴望巩固自己在缅甸的地位。

中国隆重欢迎昂山素季的姿态,与她上次以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来访时的待遇形成鲜明的对比。2015年,昂山素季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时晚了20分钟。

而随着中国竭力使自己成为在缅甸影响最大的势力,北京正为那番指责做出补偿。中国在为缅甸量身定制投资项目,还试图在本月举行的敌对族裔群体与缅甸政府之间的和平谈判中扮演一个有影响力的调解人角色。

昂山素季2015年访华与习近平会晤

缅甸学者丹敏-吴(Thant Myint-U)分析称,“不管中国有多警惕,它肯定觉察到了改善两国关系的可能性,会全力以赴让这次访问取得成功。这将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可能决定中缅两国未来多年的关系走向。”

中国将缅甸视为一项战略资产,其程度如此之深,乃至一些决策者将缅甸长长的海岸线看作中国的西海岸。缅甸毗邻印度洋,可为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提供捷径。再加上缅甸矿藏丰富,与中国接壤,令它理所当然地被列入中国在东南亚大陆上的势力范围。

尽管中国最近建起了从缅甸海岸延伸至中国南部的油气管道,也可以出入孟加拉湾上的皎漂港,但两国之间的贸易在2015年有所下降。在缅甸从中国支持的军政府统治走向去年的民主选举的五年间,两国关系也冷却下来。

《纽约时报》分析,中缅双方在试图修复这份友谊,尽管昂山素季很可能会保持警惕,以防中国太过专横。她一直对古老的中立外交政策传统表示赞赏。▲◆★●■☆

 

中蒙俄国际道路试运行:打通南北大通道,直达贝加尔湖★★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819/14775546_0.shtml

2016年08月19日 澎湃新闻网

8月18日,由中国交通运输部、蒙古国交通运输发展部、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共同组织的“中蒙俄国际道路货运试运行活动”在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天津港启动。

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启动暨发车仪式上表示, 此条国际运输道路将为“中蒙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提供道路运输服务保障,为在其他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开展国际道路运输活动提供示范。

三国车队将在18日启动仪式开始后,从天津港出发,沿亚洲公路网3号公路,一路向北经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至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全程2152公里。

比铁路节省三倍时间

刘小明表示,此次试运行活动旨在推动实现中蒙俄三国间的过境道路运输,为三国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体系、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奠定基础。

交通运输部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自2014年起,交通运输部与俄罗斯联邦运输部、蒙古国交通运输发展部就沿亚洲公路网方向开展过境道路运输问题先后进行了多轮磋商。此次试运行活动将推动中蒙俄过境运输协定的签署和实施。

三国车队由9辆货车组成,从天津港装卸货物并参加发车仪式后,18日上午从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出发,途经北京、河北、内蒙古,从二连浩特口岸出境进入蒙古国扎门乌德口岸,再经乔伊尔、乌兰巴托、达尔罕,从阿勒坦布拉格出境进入俄罗斯恰克图口岸,终点到达乌兰乌德,全程历时7天。

其中,中国境内段900公里,几乎全程高速公路;蒙古境内段1012公里;俄罗斯境内段240公里。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现场了解,三国共9家运输公司参与试运行活动,包括中国大连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交通集团所属塘沽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南宁鑫金航物资有限公司,蒙古过境汽运有限责任公司(Montransauto LLC)、TAV有限责任公司(Tav LLC)、蒙古速运有限责任公司(Mongolian Express LLC),俄罗斯RUSTA物流有限责任公司(RustaLogistic LLC)、Sovtransavto公司、Rostransnadzor公司。

刘小明在17日晚出席试运行活动时表示,“从天津到乌兰巴托有1500多公里,铁路运输货运需要10天时间,公路运输货运点对点直达只需要三天时间,这条国际道路线路的开通,对于冷链运输、肉制品、海产品运输是非常有利。这对于蒙古国来讲,也将成为非常便捷的出海通道。”

蒙古国交通运输发展部副部长朝格图格尔勒表示,“蒙古国正计划在天津建立一个物流中心,将天津作为出海口。”

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亚历山大罗夫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开通了一条中蒙俄的线路,也是开通了一条联系亚洲与欧洲的通道。”

天津港到乌兰巴托工厂一站式

今天的启动仪式在“中蒙俄国际道路货运试运行活动”在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天津港启动。

据主办方介绍,天津港是我国连通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中蒙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重要起点。在铁水联运方面,“十二五”期间,天津港累计完成过境班列运量超过57万标准箱,其中经二连浩特出境超过45万标准箱。

天津港集团集装箱业务部副部长孔维东在启动仪式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天津港处于海上丝绸之路和思路平台的最佳交汇点,我们原有的三条铁路过境线今天又开通了公路的试运行,正好和我们沿线形成一个互补和互动,这条国际运输道路在北京有平谷、朝阳无水港,在河北有张家口无水港,在内蒙古有二连浩特无水港,这些无水港和国际通道正好形成互动和业务上的支持,通过海铁联运和陆海联运更有利于打造这条中蒙俄国际运输通道。

孔维东表示,海铁联运的优势是高效、节能、减排、低成本,缺点是沿途需要换装,比如说在扎门乌德、二连浩特换装,公路运输是门到门服务,直接形成了天津港的堆场到乌兰巴托工厂的一站式服务。

据交通运输部介绍,蒙古和俄罗斯是最早与我国在国际道路运输领域建立合作关系的两个邻国,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与我国签署双边国际道路运输协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蒙、中俄之间已分别开通了21条和74条道路客货运输线路。

打通南北大通道

澎湃新闻了解到,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国际道路客货运量逐年递增,2015年,我国与蒙古和俄罗斯之间完成客运量370万人次、货运量2461万吨,分别占中国与所有国家完成的国际道路客货运输量的52%和65.7%。

“从广西到俄罗斯以前走海运至少要30天,现在从越南出发直接到乌兰巴托只需要四天。现在我们已经接到水果一类时效性较强的订单,快速消费品和高端农产阿玛尼以前这类订单的运费至少20万,现在走公路运输只需要2万,比以前节省十倍的成本。”南宁鑫金航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俄罗斯木炭、啤酒、皮革类产品、贝加尔湖里的湖产,都将成为我们运输的货物,从俄罗斯运到中国来,这些都是很受中国的消费者欢迎的货品,价格上主要是反映在供货的时间会更快,物品积压的时间也会缩短,所以货品未来价格可能会下降。”郭鑫表示。

“不少科技类高端精密类企业表示对此次国际道路开通表示欢迎,原因是以前走铁路运输,节点太多,很多高精科技产品经不起时常搬运,现在走公路运输,全程一站式到达终点,避免了对货物的损坏。” 郭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天津市交通集团滨海有限公司塘沽危险品运输场党总支书记贾克富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们过去经常走蒙古国的运输,每一次都是到蒙古国下车,将货物转移到蒙古国境内的货车上继续完成下面的行程,换车换司机,中国的货运车辆不能通行。”

贾克富向澎湃新闻记者出示了海关申报单,“现在不用搬运货物,和国内一样,只需要正常的通关手续就可以顺利通过蒙古国的乌兰巴托,直接到达俄罗斯的乌兰乌德。”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国从南到北的通道原本有绥芬河的口岸,从东北进入俄罗斯,除此之外仅有铁路运输。

对于俄罗斯来讲,这次试运行的国际道路并不是唯一通道,但是对于蒙古来讲,这条线路更为重要,打通了蒙古与世界的连接。郭鑫表示,“我们从广西出发,走黑龙江绥芬河的口岸,需要多绕行1000多公里,现在可以直接从天津或者北京出发进入蒙古。”

“这次试运行,我们主要的目的是想知道路线、口岸、天气、成本,我们预估运输成本在4000美元左右,这其中包括15%的税费,包括中国的税费及蒙古和俄罗斯的通关费用。”郭鑫表示。▲◆★●■☆

 

神了!上场承包冠军退役拯救球队 郎平是真正大师★★★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8/18/5515623.html

冠军风云 2016-08-18:郎平率队成就女排奥运首金+三连冠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军团重回奥运大舞台,那届奥运会,中国军团的运动员达225人,其中,中国女子排球队备受关注,作为世界杯和世锦赛的双料冠军,袁伟民主教练带领的那支球队拥有众多出色的运动员,而郎平就是队中的头号球星。

郎平的奥运之路正是从洛杉矶开始,作为绝对核心与当时的世界“三大主攻手”之一,郎平带领中国队在小组赛2胜1负进入4强。半决赛战胜日本女排进入决赛。

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比0战胜美国队,报分组赛一败之仇,并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同时亦成为女子排球三连冠。郎平和队友们名留青史。

1985年郎平退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攻读英语专业,1987年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留学,后赴国外打球。

没有郎平的中国女排在1988年奥运会和1992年奥运会分别获得第3和第7的成绩,中国女排下滑趋势明显。在危难时刻,郎平挺身而出,在1995年首次执教中国女排,同年率队获得女排世界杯季军,但对于郎平来说,她的主要任务就是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

1996年奥运会,郎平手下的主力包括孙玥、李艳、赖亚文、王怡、何琦、崔咏梅,其中包括李艳、何琦都是在郎平的提拔下成长起来的。在质疑声中,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以5战全胜战绩顺利出线。

接着,郎平的球队又在八强赛3-0淘汰德国,半决赛3-1力挫俄罗斯,在12年后再度杀入了奥运会决赛。但无奈的是,中国女排决赛中面对的对手是正处于巅峰期的卫冕冠军古巴队,1-3的比分让中国女排获亚军。

虽然未能登顶,但是郎平首次执教中国女排出征奥运会备受好评,她帮助中国女排重回世界顶级强队行列,2年后,郎平的球队还在世锦赛获得亚军。之后,郎平远赴意大利执教,荣誉满堂后,在北京奥运会前执教了美国女排。

郎平执教美国女排

2008年,北京,中国人最关注的一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陈忠和的带领下重启黄金一代,目标卫冕,同样,老牌强队美国女排志在夺冠,她们的主帅正是郎平。

有意思的是,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同处一组,两队直接遭遇,奉献了一场史诗般的对决,美国女排在1-2落后的局面下,力挽狂澜连扳两局,3-2击败中国女排。

郎平的这场胜利直接将自己的祖国球队最终送到积分榜第三的位置,从而导致了中国队在随后的淘汰赛中提前遭遇如日中天的巴西,结果无缘决赛。

虽然中美都是夺冠热门,但是她们都不如巴西队,中国队半决赛输给了这个对手,郎平的美国队最终也在决赛中告负。郎平两次带领不同的国家队征战奥运会,最终均收获亚军。

郎平再次拯救中国女排

北京奥运会后,郎平回国执教。2013年4月25日,郎平又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二次执教中国女排后,郎平的执教成绩堪称出色,世锦赛第二、世界杯冠军,中国女排又是一次在低谷中被郎平拯救。

2016年里约奥运会,郎平第四次参加奥运会,也是作为教练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作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第二次参加奥运会,她带领中国女排一路晋级决赛,新的巅峰正待攀登。▲◆★●■☆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