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 台 湾 当 局 密 切 关 注 中 非 论 坛 ★

今 日 看 点 : 2006-10-31
(01) ★ 台 湾 当 局 密 切 关 注 中 非 论 坛 ★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10/27/content_5256267.htm
(02) ★ 俄售大型气垫船提升解放军两栖战力 ★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10/03/content_1550006.htm
(03) ★ 中共高层人事布局引人关注 强调用人要公开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2476
(04) ★ 揭密历史:契丹王朝神秘失踪之谜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2505
(05) ★ 中 俄 决 定 共 同 制 造 航 空 母 舰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9170
(06) ★ 布 什 为 何 调 整 对 伊 拉 克 策 略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8
(07) ★ 达 赖 向 北 京 提 回 藏 条 件 ★
http://blog.phoenixtv.com/user3/garden/archives/2006/421376.html
(08) ★ 美国计划在东京上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0/29/content_5262610.htm(09) ★ 发现苏军秘密调动 中国记者亲历古巴导弹危机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29/content_5261844.htm
(10) ★“打虎”一个月:上海官员倾全力挽回民心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2402&page=2


(01) ★ 台 湾 当 局 密 切 关 注 中 非 论 坛 ★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10/27/content_5256267.htm
新华网 2006-10-27 国际先驱导报:5个非洲“邦交国”是否列席将于11月初举办的中非论坛,再度令台“外交部”本已脆弱的神经高度紧张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司马获稻报道;“无论台湾当局在短期内能够提供什么好处,与中国这个崛起中的超级大国建立外交关系都符合非洲国家的长期利益。”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主任伊丽莎白•西迪罗普洛斯如是说。
日前,台当局“外交”处于风雨飘摇之际,5个非洲“邦交国”是否列席将于11月初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再度令陈水扁和台“外交部”本已脆弱的神经高度紧张。
◆台湾“友邦”会否奔向北京
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许镜湖10月18日表示,中国已邀请非洲的5个未建交国派出部长级官员,率领代表团列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由于报名还没有结束,这些国家是否会派代表与会,尚未有确切的消息。
这5个未建交国是布基纳法索、斯威士兰、马拉维、冈比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他们均与台湾保持所谓“外交”关系。
据媒体转引大陆官员的话说,目前5国都表示有意愿派遣外长或副外长率代表团到北京,外交部成立了特别接待小组,成员包括商务部、卫生部、文化部等部委官员。
台“外交部”对此迅速作出反应。其发言人王建业10月20日称,台湾会密切注意中国大陆的举动,也会提醒5个非洲“友邦”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并不适当。他说,目前信息显示台湾5个“友邦”不会前往北京参加此次峰会。
大陆邀请未建交国派部长级代表参加会议,是沿袭前两届中非合作论坛的惯例。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台湾“邦交国”马拉维、利比里亚以观察员身份列席。2003年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第二届会议,马拉维、斯威士兰也以观察员身份列席。
◆台湾在非陷入四面楚歌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将于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和来自非洲4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领导人将出席会议。前两届中非合作论坛均为部长级会议,本届论坛恰逢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在原有的部长级会议之后,将举行最高级别的元首峰会。
中国驻贝宁大使馆商务参赞李朝胜透露,在北京峰会上,贝宁共和国总统博尼•亚伊将呼吁西非国家乃至整个非洲地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反对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不与台湾进行任何官方往来。预计这个动议将得到其他与会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积极响应,并可能以书面形式发表。
偌大的非洲,台湾目前仅艰难维持着5个“友邦”。这些“友邦”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布基纳法索也不过27.4万平方公里、1300万人,最小的圣普只有1001平方公里、14万人。除斯威士兰外,其他国家人均GDP均在400美元以下。
◆非洲国家“弃台”大势所趋
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外交”局面江河日下,“邦交国”不仅在数量上滑落,“质量”也在下降。在曾经的非洲“邦交国”中,三个实力比较强的国家——利比里亚、塞内加尔和乍得都选择了“断交”。特别是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乍得宣布“断交”后,全球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只剩下24个。
台湾在非“邦交”的凋零,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近年来,随着安哥拉内战、苏丹南北冲突、刚果(金)冲突三大热点问题得到解决或缓和,非洲总体政局趋于稳定,发展经济成为各国政府的首选。而要发展经济,就很难撇开正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迅速崛起的中国大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贸易持续高速增长,2004年双方贸易额为295亿美元,2005年猛增至398亿,增幅达35%,2006年更有望突破500亿美元。
形势比人强,随着中国大陆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提升,台湾的“银弹外交”已经走到末路。眼见非洲“邦交”朝不保夕,恐怕陈水扁再怎么急火攻心、剜肉治疮,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02) ★ 俄售大型气垫船提升解放军两栖战力 ★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10/03/content_1550006.htm
2006-10-03 本报主笔 邱永峥: 据新华网9月28日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中俄两军的交流合作已取得巨大成就,两国军事合作正呈现级别高、数量多、领域宽、重务实等四大特点。他概括了双方军事合作的4个方面:高层交往密切;战略磋商成果显著;专业交流务实有效;联合演习举世瞩目。
  就在中俄两国不断深化军事合作之际,近日,日本、菲律宾和美国的媒体都转引美国《国防新闻》9月11日的一篇报道称,俄罗斯将于2007年向中国出售6艘大型气垫船。如果中国获得该型气垫船,台海地区、东海和南海的战略态势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俄明年售华大型气垫船
  据美国《国防新闻》9月11日刊登温德尔•米尼克的文章称,俄罗斯与中国将于2007年签署新的军购合同。根据合同,俄将向中国出售6艘“野牛”级气垫船。
  自重达540吨的“野牛”级气垫登陆艇是当今最大的攻击气垫船,最高时速为60海里,续航300海里。能搭载500名武装士兵,或者3辆中型坦克,或者10辆BTR-70运兵车。“野牛”气垫船自带两具MS-227导弹发射器,两门AK-630六管30毫米近战火炮。
◆说中国将会自制大型气垫船
  迈阿密大学亚洲防务专家简•德里亚说:“6艘气垫船不足以对台海发动什么攻势,这只是开始。中国可能是购买大型气垫船做实验,然后会自行研制,或者购买专利生产。”
  美国战争学院的中国海军专家科勒称:“近10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开发两栖部队投射能力,其中包括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研发高速双体船和各种型号的气垫船。”
◆称东海南海战略态势将改变
  《国防新闻》称,如果中国真的购买到俄罗斯的大型气垫船,那么会对台海、东海和南海的战略态势产生影响。
  德里亚表示:“就在几年前,我们还乐观地说,解放军不可能用气垫船将大量的部队投射到台湾岛,但现在不敢这么说了。”
  华盛顿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的副总裁理查德•费舍尔说:“6艘大型气垫船可能也没有什么,但如果解放军空降到台北机场,然后配以大型气垫船登陆,那么问题就大了。”除了台海之外,大型气垫船让中国海军对南沙群岛和钓鱼岛的控制能力加强。费舍尔表示:“大型气垫船用在上述地区最合适不过了。”日本退役海上自卫队少将村山表示:“‘野牛’气垫船是最理想的东海和南海巡航平台。”
  然而,也有军事分析家认为,这些担忧其实毫无必要,靠气垫船一种武器平台不足以说明中国会对东海和南海造成什么威胁。因为光靠气垫船不可能长时间行驶在这些海域。在日本和韩国较强的两栖战力面前,说中国两栖威胁显然“言过其实”。
◆参考辞典
  气垫船
  又叫“腾空船”,是利用船上的大功率风机把空气压入船底使其与水面(或地面)之间形成气垫,将船体全部或大部分托离水面(或地面)而高速航行的船只。1959年,英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
  气垫船一经出现立即为各国海军所关注,继而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并集中研制用于两栖作战的气垫登陆艇(也称攻击气垫船)。目前已经有十几个国家的海军将气垫船列入正式装备。▲
(03) ★中共高层人事布局引人关注 强调用人要公开★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2476
文章提供 于 2006-10-28 文章作者: 于泽远
◆中共高层人事布局引人关注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前天再度当选为辽宁省委书记。北京分析人士认为,李克强续任辽宁省委书记只是暂时过渡,他将在明年十七大后进入中共政治局,甚至可能进入政治局常委会,成为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的接班人。
  今年51岁的李克强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和辽宁省委书记。他和相同年龄段的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以及商务部长薄熙来被视为中国政坛新星中的“四大天王”。
  据官方媒体报道,在前天闭幕的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当选为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骆琳当选为省委副书记。其中,共青团系统出身的骆琳成为辽宁“第三把手”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
  今年51岁的骆琳曾长期在辽宁共青团系统工作,曾任共青团沈阳市委书记,1993年至1995年任共青团辽宁省委书记,而当时李克强是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
  上海市前天也出现一些高层人事变动。中共上海市委代理书记韩正的得力助手杨定华前天被提拔为上海市副市长,原副市长杨晓渡出任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原统战部长沈红光则调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表明中央对韩正相当信任
  北京观察家指出,这些人事变动表明中央对韩正相当信任,并放权让他重组上海市领导班子。这意味着中央可能不会往上海空降“一把手”取代韩正,而可能只空降一名市长作韩正副手。同时,由于韩正现在是身兼代理市委书记兼市长两职,如果调走韩正,意味着在陈良宇因腐败落马后上海再度面临更换“一把手”,将不利于上海政局的稳定。因此,韩正可能在明年5月前后举行的上海市委换届中正式出任上海市委书记。
  今年56岁的杨定华出任副市长前是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据了解,此前杨定华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安排市长韩正的活动日程。因此,她深得韩正的信任。
  杨定华前天刻意向公众表示自己“生长在普通家庭”,她要自觉恪守勤政清廉的准则,牢固确立胡锦涛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做让党放心、受人民欢迎的公务人员”。另据了解,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张宝顺也将在近日续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今年56岁的张宝顺1980年代中期曾是胡锦涛主管团中央工作时的副手,去年7月才出任山西省委书记,预计他可能会在十七大后继续留在现在的位置上。
  官方媒体昨天也宣布,中共中央任命郭庚茂为河北省委副书记。今年56岁的郭庚茂现任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消息人士对本报说,郭庚茂将出任目前空缺的河北省长。此前有中国境外媒体推测,共青团出身的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赵勇可能会填补河北省长空缺。但有关人士指出,赵勇在共青团中央工作时因“冰点”事件而口碑不佳,目前在河北省委常委中的排名也比较靠后,他在短期内获得提拔的可能性不大。
◆《瞭望》周刊署名文章:中共用人问题“要公开”
  随着各省市党委换届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地方人事变动也引起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下属的《瞭望》周刊近日刊登署名文章,呼吁中共在用人问题上“要公开”。
  文章说,把人事安排问题当成核心机密,这种做法弊端不少,与民主监督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用人是党内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买官、卖官、跑官现象就是用人问题上暗箱操作的结果。
  文章指出,中共近年来实行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是用人公开的良好开端,但仅靠这样的公开还远远不够,因这只是最后一个环节的公开,也可以说是“生米煮成了熟饭后”的公开。要清除吏治腐败,就必须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实行全面公开。▲ www.TopChineseNews.com来源: 联合早报
(04) ★ 揭密历史:契丹王朝神秘失踪之谜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2505
文章提供 于 2006-10-28: 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让我们——追寻远逝的民族。
“天书”之谜
  1922年6月21日,一位名叫克尔文(Kervgn)的比利时传教士,在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一座被盗掘一空的古墓中,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满了奇怪的类似文字的符号。当时,没有人能识别这犹如天书的符号。这些符号公诸于世后,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天书”究竟来自何方,它们又给世人传达怎样的信息呢?
  据考证,这是一座900多年前的契丹人墓葬,那么,那些符号会不会是契丹文字呢?据史书记载,契丹人建立辽国后确实曾经创造契丹字,然而,契丹文字早在700年前就失传了,后人见都没有见过。专家们断言:“天书”无疑就是早已被岁月掩埋的契丹字。
  结论一出,人们兴奋异常,也充满期待,这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会不会由此显现出来呢?
  此后,在当年辽代的疆域内,又陆续出土了更多的契丹文字和文物,通过对文字的破解人们或许能更多地了解契丹。1986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发现一座契丹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它是迄今为止出土辽代文物最多的墓葬。墓穴丧葬制度明显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虽然墓中的尸骨已经风化,但包裹他们全身的银丝网络和盖在头上的黄金面具记录了主人生前的雍容华贵。墓中的陪葬品从金器、玉器到生活用具精美绝伦,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骑马打仗之外的契丹。显然,这个贵族墓葬是了解契丹人所建立的丰富多彩的辽朝的一扇窗口。
  那么,一个消失的王朝,会通过这扇窗口显现出它的本来面貌吗?
  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契丹王朝在中国北部持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在此期间,中国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至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时至今日,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杨家将》,讲的就是1000年前,宋朝军队在杨家将率领下与强大的契丹军队激战沙场的故事。
  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强大的军事王国,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辽寺和辽塔就是其文明程度的体现。至今在黄河以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古佛寺和佛塔,有的始建于辽代,有的在辽代翻修过。它们巍峨雄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挺拔。尤其山西省应县的释迦塔,是全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历经多次地震而不毁。不难看出,创造如此辉煌文明的民族,一定有着相当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工程技术力量。同时,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汉族人才以外,还通过和宋朝的贸易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这个马背上的枭雄,确实在中国北方开创过一派繁华的时代。
  然而,如此一个强大的民族,竟如同过眼烟云一般在天边的地平线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大辽灭亡
  契丹王朝的灭亡不难从史书中查到。据记载,大辽和北宋对峙长达160多年,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灭掉大辽的却是曾经归附于契丹的女真人。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在大辽的疆域内攻城掠地,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10年后,完全取代了盛极一时的契丹王朝。一部分幸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带领下被迫向西迁移,在今天的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又称哈喇契丹国。这个帝国也一度强盛,但最终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之后,契丹的残余势力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儿漫王朝,但不久还是在黄沙弥漫的异国他乡销声匿迹了。
◆契丹文化的消失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改朝换代频频发生,但原有的文化传统总能代代相传。然而契丹王朝灭亡后,整个契丹文化也随之消亡了。
  分析发现,从契丹王朝建立到1271年元朝建立,在这短短的3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和元等朝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由于取得政权的统治者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因此朝代更迭也导致了整个民族的地位和相关文化都发生了转换。女真人的金朝取代契丹人的辽朝后,曾下令清除那些反抗的契丹人,其中一次见于史书的杀戮就持续了1个多月。很有可能契丹文化也在这时遭到舍弃。
  另外,金朝刚建立时,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好沿用汉字和契丹字。当女真文字参照汉字创立后,金朝皇帝就下令废止了契丹字,契丹文字可能由此失传。以此类推,契丹文化的衰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耶律楚材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刘凤翥,在破解古老的契丹文字方面造诣深厚。他是目前全世界认识契丹文字最多的专家。
  刘凤翥说,关于契丹文字有两个缺憾:一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契丹文字都是在碑刻上发现的,都是墓志铭。二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用契丹文编写的书籍。因此,不仅解读契丹字还有许多困难,而且从已经破解的文字中也很难找到足以反映契丹全貌的描写。针对有学者推断契丹文字并不成熟,还不足以记载历史的观点,刘凤翥认为契丹文字已经比较完善,只不过它失传得太久了。
  在北京的颐和园,有一座耶律楚材祠,耶律楚材墓就在其中。耶律楚材是契丹人,在他出生时大辽已经消亡65年。当时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统治着中国北方,种族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契丹人在4种等级中排行倒数第二,处处面临歧视。但耶律楚材却非比寻常地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曾经担任相当于宰相的高职。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契丹人,却在辽代灭亡仅仅几十年之后就忘却了本民族的文字,以至于耶律楚才要重新学习契丹文字。
  在耶律楚材撰写的《湛然居士文集》中,曾经提到他在西辽学习契丹字的经历。耶律楚材的努力可谓用心良苦。他学会了契丹字,却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在他去世后,史书中有关契丹人的记载也只剩下了片言只语。耶律楚材成为契丹人最后的亮点。
◆契丹人哪去了
  契丹文化消失了,那么,契丹作为一个民族,为什么也在历史中渐渐消失了呢?
  据史书记载,辽灭亡后,至少还有两大部分契丹人留了下来。一部分是契丹末代皇帝的追随者,另一部分是聚居在辽代南京城附近的契丹人,再加上散居各地的契丹军民,数量决非少数。不断出土的文物就是他们留下的脚印,说明有的契丹人被女真人降服,有的向北回迁到契丹的发祥地,也有人和北方其他民族逐渐融合为一体。进一步考古证明:在整个金代,契丹人不断举行起义。当蒙古族兴起后,契丹人纷纷投靠,想借助成吉思汗恢复本民族的地位。也就是说,到元代初期,契丹人的势力仍然十分强大。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自明代以来,契丹人却销声匿迹了,时至今日,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却没有当年响当当的大契丹。
  那么,几百万契丹人到哪里去了呢?史学界推测大致有三种可能: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
  ◆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时,散落到了全国各地。
◆契丹人后裔
  就在人们寻找契丹人蛛丝马迹的时候,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当地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从此便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
  但这些只是间接的证据,是不能给出定论的。
  与此同时,在云南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本人”宗祠里,人们发现了一块牌匾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本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
  历史上确有记载,阿苏鲁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后裔,他的先祖曾参加西南平叛战争。但如何证明这些“本人”就是阿苏鲁的后代呢?毕竟漠北和云南相隔万里,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学术界始终未能给这个自称契丹后裔的族群“正名”。
  专家们决定利用DNA技术揭开这千古之谜。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而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根据这次测定结果,结合史料,历史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召殆尽,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作为“分子意义上的后裔”零星分布在各地。▲ www.TopChineseNews.com来源: 中华网科技
(05) ★ 中 俄 决 定 共 同 制 造 航 空 母 舰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9170
本报驻香港特派记者 宋义达 (2006.10.27 ) 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合作正在加深。继去年8月首次实施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后,两国正在推动通过共同制造和生产航母、进行尖端武器交易等方式建立准军事同盟关系。
香港《文汇报》26日援引俄罗斯媒体的报道表示:“中国计划在2010年以前制造第一艘航母,在2016年以前与俄罗斯共同制造3艘航母。”该报报道说,中国还在协商向俄罗斯购买50架能够在航母上起降的SU-33战斗机,12月将在北京签署引进武器合约。
这些战斗机的购买价格共达25亿美元(约2.5万亿韩元),在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历史上属第二大规模。《文汇报》补充说,在SU-33战斗机方面,俄罗斯决定向中国提供相当大的技术支持,因此在尖端武器开发领域,两国间的合作将变得更加紧密。” ▲
(06) ★布 什 为 何 调 整 对 伊 拉 克 策 略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8
  中评社香港10月28日电/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刊登文章说,10月尚未过完,却笃定已成为白宫最不幸的一个月份:截至目前,美军在伊拉克死亡90多人,伤近800人,创下了一年来的最高纪录。10月25日,布什举行了盛大的记者招待会,解释其伊战政策,并宣布了对伊新策略。
  
  文章说,布什的新策略分为三步:首先,敦促伊拉克政党与宗教领导人采取措施,约束其追随者,以制止派别仇杀。其次,要求伊政府领导人拿出勇气解决一些迫切问题,如解除民兵和敢死队的武装;均衡石油收入的分配;修改宪法以满足逊尼派的诉求等。最后,求助于阿拉伯国家来说服逊尼派武装放下武器,参与到政治进程中来。
  
  与此同时,在军事上改进对伊军警的培训战略,也分三步:第一步,完成培训325000人的伊拉克新军警任务(现已培训277000人),并提供更好的装备与火力。第二步,让伊新军警过渡为作战主力,辅之以美军支援。第三步,使伊拉克新军警有能力独立执行作战任务。
  
  文章指出,其实,最惹人注意的还是白宫第一次向伊拉克政府提出了一个尽快“自理、自立、自卫”的期限与警告。不过,这一资讯是委婉通过驻伊美军最高司令凯西将军之口于24日在巴格达道出的。凯西说,上述三步走已经完成了75%,再有12至18个月,伊拉克安全力量就可以完全有能力负起治安责任。布什总统于25日也表示,“我已催促伊拉克领导人采取大胆措施以挽救他们的国家;我们已清楚明白地(向他们)表明,美国的耐心并非是无限度的。”显然,伊拉克现已成为布什政府急于甩掉的包袱。
  
  布什一向坚决反对提撤军问题,当民主党人要求白宫拿出时间表时,被他扣上了“打了就逃”的失败主义帽子。现在,布什因何放弃了在伊拉克“坚持既定路线”不变的立场,而来了一个急转弯呢?这似有如下两个原因:首先是,美国此前的对伊战略连遭挫败。白宫本寄望于伊拉克新政府能够推动民族和解进程,做出解除非法民兵武装决定,以重兵改善巴格达治安环境,然而这些盘算全部落空。布什在讲话中坦承,美国人民对伊拉克局势不满,他自己也不满意,并表示他已吸取了教训,他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做出相应的策略改变。
  
  更重要的是,面临国会中期选举共和党可能失去多数党地位的局面,他不能不向选民做出新的姿态,以图挽回下滑的民意。最新的民调显示,不仅60%多的选民现在认为伊战是个错误;更有高达76%的人认为伊战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73%的人认为美国应该考虑从伊撤军。面对如此民意,伊战和布什本人都已成了共和党人的一笔负资产,一些共和党候选人不得已同布什的伊战政策拉开距离。初选情况表明,候选人在伊战上的立场有可能决定他们是否能够当选。因此,一些共和党候选人尽可能地避谈伊战,或顾左右而言他。然而,面对美军每天浴血异域的电视画面,伊战毕竟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布什政府发动的这场宣传攻势意在告诉选民,他有一个在伊拉克取胜的新战略,也有一个功成撤军时间表,胜利终会来临的。不过,他的这一竞选宣传策略和对伊新战略能有多少成效,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07) ★ 达 赖 向 北 京 提 回 藏 条 件 ★
http://blog.phoenixtv.com/user3/garden/archives/2006/421376.html
garden 发表于 2006-10-28: 东方日报报道说,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吴英杰五日证实,达赖曾经向中央政府提出一些回藏条件,包括要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所有有藏民居住的地方都归纳入一个大藏区,由他来管辖。
但从历史上看,自西藏土蕃年代开始,从未管辖过这些地区,北京当然无法满足达赖的要求。吴英杰强调,达赖喇嘛近期主动提出想回西藏,但能否回藏取决于达赖自己。
◆老百姓并不欢迎他回来?
吴英杰表示,达赖亦曾要求要在西藏举行选举,把他自己选为西藏的领袖。不过,西藏自五十年代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愈来愈高,老百姓并不欢迎他回来。他说,达赖身为宗人士,一直从事反华和分裂西藏的行为,对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带来很多很坏的影响。「他(达赖)自己不做出积极的争取,怎能回来?」
中国时报引述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土登才旺表示,不可否认,达赖喇嘛在藏人的信仰中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但他在西藏完全没有政治基础。他说,达赖喇嘛的基本立场从没有改变,北京对待达赖的立场也从没改变。
土登才旺指出,达赖喇嘛在海外四十七、八年来,并未改变「西藏独立」的立场,只是说法有所改变。他认为,主要问题不是出在达赖喇嘛身上,而是来自西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强大、民族团结及社会主义经济能有所繁荣这一现象,达赖便成为西方国家破坏这一形势的「突破口」。土登才旺说,现在达赖采取的是不合作、「软对抗」的方式,将境外从事的破坏活动,影响到内地,但他的基本立场并没真正改变。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厅长丹增朗杰说,达赖喇嘛至今仍「说一套,做一套」,只会对西藏自治区的宗教社会生活构成障碍。
土登才旺说,北京对达赖喇嘛的政策一直没有变,未来会如何,「取决于达赖喇嘛的实际行动。」至于记者提问达赖的兄长嘉乐顿珠一直与北京沟通一事,且达赖三番两次表明不主张西藏独立一事,土登才旺并未正面回答。
◆入藏纸将全面取消
此外,吴英杰在拉萨接受香港媒体集体采访时称,随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对台湾籍人士和外国人的「入藏确认规定」(俗称入藏纸)将很快取消,国家有关部门正加紧制定措施,他相信有关措施「年底前应该有消息了」。据了解,本月1日专程到拉萨出席青藏铁路通车仪式的公安部长周永康对此表示支持,有关决定很可能在年底前宣布。倘政策落实,将来外籍人和台胞到西藏旅游即毋须申请入藏纸。
明报引述吴英杰说,青藏铁路通车已使有关的规定变得意义不大,「现在火车票都不是实名制(即购买车票须提供真实姓名)购买的,要来西藏太容易了」。
吴英杰说,港澳回归后已取消了港澳居民须申请入藏纸的规定,而过去对外国人仍实行入藏纸并非是限制他们到西藏,主要是为他们的安全考虑,因为西藏地理特殊、条件恶劣,出问题很难办,过去就曾发生过多宗外国人包车入藏,在藏区内出事而无法追究的案例;甚至有外国人在珠峰扎营,人在帐篷内死了很久都不知道的情。
据悉,西藏自治区政府过去一直对取消入藏纸持非常积极的态度,本月1日周永康到拉萨出席青藏铁路通车典礼后,西藏当局在有关汇报会上专门就此事作报告,获得这位主管政法和公安系统的中共政治局委员首肯,表示回京后将作为议题向政治局提出研究。
目前外国人和台湾籍人士入藏仍须申请入藏纸,外国舆论批评这是「二次签证」,有违国际关系准则。
另据报道,在记者会上,西藏自治区台办主任袁莎表示,迄今为止,台湾游客进藏礼佛或旅游的,已达四万多人次,他相信青藏铁路通车后,有助于台胞入藏旅游或礼佛。
袁莎同时表示,目前为止,拉萨也仅有两家台商投资,一为开旅馆的业者,一为从事珊瑚生意的业者,他希望以后台商能多来西藏考察与投资。▲
(08) ★ 美国计划在东京上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0/29/content_5262610.htm
2006年10月29日来源:中国国日报网站: 据美国媒体援引《日本经济新闻》10月29日的报道称,美国正在考虑在东京上空部署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非正式地向日本政府表示,正在考虑将“爱国者先进性能-3”(PAC-3)地对空导弹拦截系统部署在东京西部的横田空军基地以及东京南部的横须贺海军基地。《日本经济新闻》没有透露从何处得来此消息。
面对来自朝鲜的威胁,日本与美国试图在全国部署“爱国者先进性能-3”导弹防御系统。尽管分析人士认为朝鲜没有能力将核武器装载到导弹上,但在朝鲜7月进行导弹试射后,美国与日本宣布将部署用来摧毁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的爱国者导弹。
美国军方确认第一批用来部署“爱国者先进性能-3”的设备已经抵达日本冲绳。(袁雪)▲
(09) ★ 发现苏军秘密调动 中国记者亲历古巴导弹危机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29/content_5261844.htm
2006年10月29日环球时报: 编者按:1962年,美苏之间发生轰动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期间,后来任新华社副社长的庞炳庵正在新华社驻哈瓦那分社工作,亲身经历了这场险些引起美苏核大战的危机。近日,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回忆了那些曾令全世界为之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
◆肯尼迪发出战争威胁,中国留学生走上前线
1962年10月22日,古巴首都哈瓦那的生活如常。傍晚7时左右,在与古巴隔海相望的美国,肯尼迪总统突然发表了不同寻常的广播电视讲话。他声称,美国的情报侦察证实,苏联正在古巴部署进攻性的中远程导弹及导弹发射场。美国将对古巴实行“海上隔离”,要求苏联“在联合国观察员监视下迅速拆除和撤退在古巴的一切进攻性武器”。肯尼迪讲话前,美国已进行全面军事动员,组织起25万陆军、1000多架飞机和9万名海军陆战队员和空降兵,随时准备入侵古巴。
肯尼迪的讲话在古巴立即激起强烈反响。面对新的入侵危险,卡斯特罗迅速向全国发出战斗动员令。第二天一早,我走上街头,看到哈瓦那城到处弥漫着战前的紧张气氛:军人在海滨大道上构筑工事,架设大炮;隆隆的坦克驶上了市区要道;荷枪实弹的民兵列队开向营地;街头到处张贴着“誓死保卫祖国”的标语,就连哈瓦那大学的学生们也都穿上民兵制服去上课,把刚刚收到的武器放在课桌旁……我们从古巴方面得知:27万古巴正规军和15万民兵已被动员起来,载运士兵和物资的军用卡车源源不断地开赴沿海前线。当时,我国在古巴的上百名留学生也被紧急动员起来,走上了前线。
针对肯尼迪的讲话,苏联在23日发表措词强硬的声明。赫鲁晓夫下达紧急动员令,部署在国内外的所有苏军核部队和常规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华沙条约组织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格列奇科元帅也发布了战斗动员令。此时,一支由22艘苏联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正装载着中远程导弹和相关设备在加勒比海上驶向古巴,其中“加加林”号和“科米莱斯”号距美国海军的“警戒线”只有几海里了。一场因导弹问题而引起的危机已处在“一触即发”的危险状态。
◆苏联秘密部署导弹,中国记者发现哈瓦那异常现象
其实,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并不是一次突发事件。上世纪60年代初,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认为,如果将核导弹和战略轰炸机运到距美国只有90海里的古巴岛上,苏联就能大大提高同美国争霸的筹码。1962年上半年,当古巴领导人切•格瓦拉访苏时,赫鲁晓夫借机提出了在古巴部署导弹的要求。不久,古巴副总理劳尔•卡斯特罗访苏时,双方就此达成了军事协定。赫鲁晓夫当时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如果被美国发现的话,苏联准备承担最终的后果。
1962年7月起,苏联开始秘密实施这一计划,打算在古巴部署4万多军队、72枚中远程导弹和42个导弹发射架。这一行动虽然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但是,大批的士兵和物资运到古巴是藏不住的。就连我们这些并不知情的外国记者也能发现哈瓦那大街上出现的不少异常现象。在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几辆军用卡车将一批批身着便装的苏联青年送到旧国会大厦广场。这些苏联人下车后,便三三两两地结伴到城里游玩,直到傍晚再乘坐卡车离去。我听一些外国记者说,那些天,哈瓦那海港非常繁忙,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一辆辆重型卡车载着一些庞然大物驶离港区,车上用防雨帆布盖得严严实实。这些反常的情况很快也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所获悉。1962年8月至10月,美军U-2侦察机证实了苏联正在古巴建造导弹基地。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政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频频召集国家安全会议密谋对策。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决定暂不对古巴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而是实行全面的军事封锁。
10月24日上午,美国正式实施军事封锁,大约有200艘美国军舰驶进加勒比海海域,B-52轰炸机在空中昼夜巡逻。美方宣称,将在禁区内检查、阻止甚至在必要时损坏(而不是击沉)所有可能载运导弹或者核弹、轰炸机以及相关设备的船只。此时的古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几家大报当天的头版新闻均是“封锁,我们顶住它!直接入侵,我们打退它!”“反击侵略,我们必胜!”。
◆苏货船碰壁美军拦截线,赫鲁晓夫与肯尼迪频传密信
为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国际社会开始紧急斡旋。联合国代理秘书长吴丹致信美、苏、古三方,呼吁停止可能使局势恶化的行动。就在此时,情况出现了变化。24日,赫鲁晓夫提出“举行最高级会议”讨论解决危机的办法。接着,驶向古巴的20多艘苏联船只陆续在拦截线外抛锚停下或者掉头返回。当天下午,赫鲁晓夫又在莫斯科会见美国企业家威廉•诺克斯,私下承认在古巴确有苏联导弹,不过强调这些导弹是防御性的。但是,美国的态度却是不依不饶。肯尼迪在25日强调,苏联必须撤除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他还下令国务院准备一份“入侵后在古巴实行文官政治的紧急计划”。美国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也在会见苏联大使多勃雷宁时发出威胁:“总统至多只能再克制两天了。”
26日那天,哈瓦那城风雨交加。卡斯特罗总理一早就冒着暴风雨亲自赶到苏联大使馆,向苏联大使阿历谢耶夫口述了一封急信给赫鲁晓夫。阿历谢耶夫曾是俄罗斯新闻社驻古巴记者,他高高的个子、皮肤白皙,满头金发,我们私下称他“黄毛”。三个月前,他突然被任命为苏联驻古巴大使。卡斯特罗说,根据古巴的情报和形势分析,美国入侵已迫在眉睫,古巴人民将英勇地抗击入侵者。他强调,“苏联永远不应当允许帝国主义者把第一次核打击强加于她的情况出现”,建议“实行最正当的自卫”。
然而,此刻的赫鲁晓夫已经开始退却,他请吴丹通报肯尼迪,苏联政府“已经命令驶向古巴的苏联船只不进入拦截区”。26日晚,肯尼迪又收到赫鲁晓夫一封私函。赫鲁晓夫在信中公开承认古巴有苏制导弹,保证不再向古巴运送导弹,已在古巴的可以撤除或者销毁。同时,他也要求美国以解除封锁和同意不入侵古巴作为交换条件。赫鲁晓夫的信件措词慌乱而又冗长,最后一页甚至未盖章,并破例由苏联外交部直接送到美国大使馆,可见是匆忙中写就的。
经过一番考虑后,肯尼迪27日复信赫鲁晓夫,表示愿与苏联达成如下协议:苏联在联合国适当的视察和监督下从古巴撤走进攻性武器,并保证不再把类似武器系统运进古巴;美国马上取消隔离措施,并提供不进攻古巴的保证。美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亲自将此信副本交给苏联大使,并私下表示,美国也希望从土耳其和意大利撤走导弹,相信危机之后会采取行动。不过,如果美国在24小时内不能得到苏方的保证,美将在10月30日采取军事行动。
赫鲁晓夫收到肯尼迪的复信后,连夜回信表示同意。肯尼迪立即发表声明,称赞赫鲁晓夫的决定“具有政治家风度”。此时的赫鲁晓夫就像一个吹得圆圆的大气球,突然被一根针刺穿了一个洞,而白宫里紧张到极点的气氛也迅速地缓和了下来。
◆赫鲁晓夫出卖古巴利益,卡斯特罗提前将声明交给中国
就在美苏两国密信频传之际,古巴军民几天来一直顶风冒雨,坚守在阵地上。在前线阵地、兵营、港口、工厂、学校和居民点采访时,我看到古巴民众斗志昂扬,居民们踊跃献血和组织“支前队”,退休老工人回到车间替代上前线的青年坚持生产,艺术家们争着赶赴前线为战士演出。10月28日下午,我们从国外电台那里收听到肯尼迪对赫鲁晓夫复信所发表的声明。不一会儿,古巴政府的一位老朋友来到我们驻地,他告诉我们,赫鲁晓夫做决定前未与古巴商量,古巴事先也不知道赫鲁晓夫信件的内容。为此,卡斯特罗决定发表一个重要的声明来阐述古巴的立场。他把声明的副本交给了我,并说这个声明还没有公布,但新华社可以发表了。卡斯特罗签署的这个声明对美国提出了五项要求,即停止经济封锁、停止一切颠覆活动、停止海盗攻击、停止美国军机和军舰对古巴领空和领海的入侵、归还被美国占领的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10月30日,联合国代理秘书长吴丹来到哈瓦那。我在机场上看到了这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亚洲人。他率领十多位穿军装的和穿便服的联合国人员走下飞机。吴丹同卡斯特罗举行了两天的会谈。会谈中,吴丹告诉古巴领导人,美国建议由联合国在陆地和空中对古巴进行“视察”。卡斯特罗当即表示,古巴政府并不阻挠撤除导弹,但决不牺牲国家主权原则而接受所谓的“视察”。他问道,苏联已做出撤除导弹的公开保证,联合国也高度评价美国不入侵古巴的公开保证,那么为何要对古巴“视察”而不对美国“视察”呢?吴丹被问得哑口无言。吴丹刚刚离开古巴,卡斯特罗就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亲自宣读了他同吴丹会谈纪要的全文,再次重申了古巴绝不接受“国际视察”的严正立场。
两天后,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一行乘飞机来到古巴,继续同古巴领导人会谈。然而,他在古巴呆了25天,却未能说服古巴领导人接受“国际视察”。当时,哈瓦那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米高扬要在风和日丽的哈瓦那度过冬天了。”那段时间,我多次遇见米高扬,觉得他面色苍白,下巴不停地颤抖,显得十分的疲惫。11月26日,古巴政府再次发表声明,重申反对“国际视察”,并表示“在帝国主义面前我们决不变节。”几个小时之后,我在机场上看到,米高扬一行缓缓走上飞机离开了哈瓦那。
与古巴这个小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堂堂的核大国苏联却在公海上接受了美国海军和空军对其船队屈辱性的视察。11月7日,美国宣布苏联已通知美方,载有导弹的船只正驶离古巴。8日至10日,美国军舰对8艘离开古巴的苏联船只进行了“船靠船”的视察。苏联船员还掀开覆盖在导弹上的防雨帆布,让低空盘旋的美国军用直升机拍摄照片。12日,美国防部宣布,已有42枚导弹从古巴装船运回苏联。20日,赫鲁晓夫通知肯尼迪,在古巴的伊尔-28型轰炸机将在30天内撤走。当天,肯尼迪也宣布取消海上封锁。1963年1月3日,美苏两国签署了给吴丹的信件,要求安理会不再讨论导弹危机问题。至此,沸沸扬扬的古巴导弹危机终于平静了下来。(庞炳庵口述 吴志华整理)
(10) ★“打虎”一个月:上海官员倾全力挽回民心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2402&page=2

文章提供 于 2006-10-26: “打虎”一个月,在代理市委书记韩正主政下,上海的各项重大工作均进行得有条不紊,浦江两岸的繁荣景象也并未削弱一丝一毫。韩正,以至中央都似乎要藉此向外界证明:“人事虽变,上海未变”。然而,从稳定局势、重塑官员形象、渐消社保丑闻阴霾种种角度出发,在这段非常时期,上海官员不得不倾全力以自身之改变来与中央和老百姓的要求保持一致。因此,与前“上海一哥”同时下马的,还有“嗷嗷叫”、“华山天险一条路”等带有强烈陈良宇个人色彩的语言,取而代之的则是韩正朴实的用语和众高官的高调亮相。
  官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的“大老虎”陈良宇,被查已足足一月,但是打下“大老虎”,并不意味着上海社保基金丑闻就此结案。有消息称,当年北京陈希同案,仅涉案的局级高官就为数不少,陈良宇所经营的这张腐败网,最终将触及多少上海高官,目前谁也无法预料。
  上海官员向以低调闻名,不过近一月来由于种种传闻遍布街头巷尾,令各级官员一改往日低调作风,纷借各种公开场合高调曝光,以此来否认坊间传闻,并稳定上海官场的局势。
◆要员频亮相以示清白
  上月25日,中共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主持召开党员领导干部大会,中组部长贺国强宣读中央关于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并通报了陈良宇的严重违纪问题。孰料,第二日,境内外媒体除了大篇幅报道陈良宇被免职的消息外,“两名上海市委常委涉案被查”的揣测亦铺天盖地。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在前日这个“如此重要的会议上”,上海市委14名常委仅有11人出席,除陈良宇已被免职外,缺席的还有市政法委书记吴志明和市委统战部长沈红光两人。
  事后证明,缺席会议的这两名常委当日确有工作安排,政法委书记吴志明正在国外访问,而市委统战部长沈红光正在北京中央党校学习,但此事却改变了上海政府行事向来低调的作风。其后一个月,上海各主要政府官员开始频繁高调亮相在各类场合,而在当晚的电视新闻和第二日主要报章上,对这些领导人的活动均有巨细无遗的及时报道。
◆“嗷嗷叫”再无人叫
  陈良宇习惯用“嗷嗷叫”来形容昂扬斗志──“以『嗷嗷叫』的昂扬斗志,抓紧落实各项工作”、“方方面面都焕发出你追我赶,『嗷嗷叫』的精神状态”、“体育项目的教练一定要有『嗷嗷叫』的精神状态”。
  另一个颇具陈氏烙印的短语是“华山天险一条路”。从2002年陈良宇出任市委书记,就用“上华山就只一条路”来比喻上海必须“科教兴市”。此后,“逼上华山”、“华山天险一条路”频繁出现在陈良宇的各类讲话中。然而,原本如此频繁耳闻的两个短语,却在最近一月内彻底销声匿迹。
◆亲民:沪官总动员
  上海多名高官因涉社保丑闻被查,曾经的一把手陈良宇更因此落马,令政府在市民中的威信一落千丈。为重塑政府形象,上海官员在过去一月间主打“亲民牌”,除了出台顺应民心的社保新政策外,走近寻常百姓,为民办实事,成为与市民建立良好关系的最佳途径之一。
◆深入基层足迹遍全市
  韩正在9月下旬召开的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强调,各级官员在国庆、中秋期间应牢记职责,减少无谓的应酬,深入基层为市民解忧排难。于是,今年国庆节下基层慰问的领导干部队伍空前强大,由韩正亲自率领的上海官员兵分六路下基层,慰问足迹遍布全市。
  韩正本人在10月1日来到上海三林镇凌兆菜市场,亲自察看节日食品供应情况。他先是来到蔬菜、鲜肉、生鲜水产、活禽和豆制品类等销售区摊位前,一一与摊主热情握手,并仔细询问食品产地、进货渠道以及价格。由于前段时日上海出现了瘦肉精中毒事件,韩正还悉心叮嘱摊主们:食品供应一定要保证安全,让大家吃得放心。之后,韩正还关切地询问正在菜场买菜的上海市民:“在这里买菜放心吗?价格公道吗?”
  10月1日当日,市政府主要官员全部下基层,慰问在各行各业坚守岗位的基层群众。无论从官员级别还是数目来看,是次10月1日大慰问的规模远超往年,这样的慰问在10月1日之后的几天内仍频繁出现,上海官员树立新形象、挽回百姓心的迫切之情,可见一斑。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香港文汇报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