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 : 2006-10-12▲
(01) ★ 新 闻 分 析 :朝 鲜 核 试 爆 有 何 后 果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50086&typeid=14
(02) ★ 以强烈措辞谴责核试炸/中国制裁朝鲜在所难免 ★
http://www.zaobao.com/zg/zg061010_501.html
(03) ★ 朝 核 危 机 检 验 中 国 大 国 责 任 ★
http://www.zaobao.com/yl/yl061010_501.html
(04) ★《瞭望》:中央部门“权力衙门化”增添国家风险★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55594&typeid=14
(05) ★ 美军将举行核战演习 以中朝俄伊为假想敌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55350&typeid=14
(06) ★ 美国怀疑是假的/朝鲜核试验三大谜团/难道是骗局?★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638
(07) ★ 传 美 国 提 出 13 项 对 朝 制 裁 提 案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4900311.html
(08) ★ 绝密文件揭秘炮击金门/周总理对美干涉有准备★
http://junshi.daqi.com/bbs/00/818431.html
(09) ★ 美海军成立“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10/10/content_1533320.htm
(10) ★ 传 安 倍 7 月 已 派 密 使 赴 京 商 访 华 ★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2/2/6/2/100226269.html?coluid=45&kindid=0
(01) ★ 新 闻 分 析 :朝 鲜 核 试 爆 有 何 后 果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50086&typeid=14
◆ 刺激日韩也搞核武 影响地区安全环境 ◆
2006年10月09日人民网特约评论员 张卓: 朝鲜发出将进行核试爆的表态之后,国际社会一片哗然。中国政府也在第一时间表示关注,呼吁朝鲜保持克制。人们担心,朝鲜进行核试爆,不仅将完全颠覆现有的东北亚秩序,而且可能引起整个世界格局的动荡。分析认为,朝鲜一旦核试爆,将使地区局势处于危险的境地。
◆从政治上讲,美朝关系将严重敌对,朝鲜会更加孤立无援
分析认为,朝鲜一旦核试爆,美国一般会有两种选择:通过武力推翻朝鲜现政权;对朝鲜采取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将其完全封闭起来。日本则会跟随美国的做法。而韩国期待通过接触政策劝说朝鲜的做法也将落空,被迫对朝采取强硬政策,届时诸如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等朝韩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将被迫停止。朝鲜可能与美日韩陷入严重敌对状态。如此一来,中朝关系、俄朝关系无疑将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中国,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外界也对中国充满了期望。朝鲜此举实际上也是对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挑战。
◆从安全角度讲,东北亚的安全平衡将被打破,可能引发地区性核竞赛
日本早已有发展核武器的野心和实力,其所缺乏的仅仅是理由。而朝鲜一旦进行核试爆,无疑给了日本绝好的机会。韩国的情况同样如此。
日前,韩国高丽大学教授南成旭在分析朝鲜核试验带来的后果时指出,”核武器会使其他所有武器变得无力,韩国对朝鲜遏制力将下降一半以上”,”以后无论哪个政府上台,都难以处理来自国内的’我们也要拥有核武器’的压力。
”对国际社会而言,朝鲜的举动无疑给那些有意发展核武器的国家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刺激他们紧跟朝鲜的脚步,这无疑将使《核不扩散条约》成为一纸空文,全球将再次笼罩在核阴云之中。如此一来,中国将不得不应对更多的核邻国,战略安全环境受到破坏。
◆从军事角度讲,东北亚地区将很可能成为重兵云集的潜在冲突策源地
美国防部一名高级官员曾明确指出,若朝鲜进行核试验,美国将派出航空母舰封锁朝鲜,驻日、驻韩的美军以及两国的部队都将保持高度警戒状态,朝鲜半岛可能重新回到50多年前的军事对峙状态。大兵压境之下,中国来自周边的军事压力徒增,并可能形成链式反应,不仅台岛内的”台独”分子可以此为依托,做出跨越”红线”的举动;日本在侵占钓鱼岛以及东海资源问题上也可能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从经济角度讲,东北亚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将受到影响
近年来,东北亚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一旦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因朝鲜核试爆遭到破坏,目前良好的经济势头无疑会戛然而止。韩国海外投资公司TCD的副总经理、朝鲜专家董龙升不无忧虑地指出,”资本将动荡不安,暂时投机性外国资本将像退潮一样离开”,韩国经济将因此遭受致命打击。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竭力营造的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也会受到冲击。
◆从环境角度讲,朝鲜半岛的生态系统也可能遭到破坏
通常来讲,地下核试验应当在至少面积为50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带进行,以避免污染地下水。然而朝鲜境内并无沙漠,而且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如果朝鲜在境内进行核试验,由于地形狭小,放射性污染物极易渗透进地下水中,可能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水力资源形成污染,其周边海域也不排除被污染的可能。
而中国与朝鲜接壤,地下水脉相连,领海交接,不排除东北地区地下水也遭到污染的可能。如果朝鲜核试爆失败,引起大气污染,环境破坏将更加严重。
此外,朝鲜的核技术是否真正成熟还成问题。一旦在核试验中出现疏漏,朝鲜的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所以舆论认为,朝鲜进行核试验,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其一个国家,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来源:世界新闻报)
(02) ★ 以强烈措辞谴责核试炸/中国制裁朝鲜在所难免 ★
http://www.zaobao.com/zg/zg061010_501.html
韩咏红(北京特派员)中国外交部昨天以史无前例的强硬措辞,严厉谴责朝鲜核试炸。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中方的强烈措辞预示着中国对朝鲜进行经济等方面的制裁,已是在所难免。
一些专家认为,随着朝鲜继续其极端主义路线,原本有着“鲜血凝成的友谊”的中朝两国将越走越远,东北亚的安全格局也将面对严重挑战。
本次朝核危机凸显于2002年,2003年以来相关国家在中国的斡旋下,进行过五轮艰难的六方会谈,但朝鲜终于还是走到核试炸这一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项目主任朱锋受访时指出,中国传统上对朝鲜苦口婆心、循循劝导的方式已证明不起作用。
他说:“中国一直对朝鲜有幻想,现在中国不得不认真思考金正日政府到底是一个怎么样性质的政府,金正日统治下的朝鲜是个怎么样性质的朝鲜。”
朱锋估计,中国制裁朝鲜恐怕是必行之事。中国当前的重要考虑,可能是究竟要进行由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通过的制裁,或是中国单方面宣布对朝实施制裁。
有国际舆论称,朝核危机的演变暴露出中国对朝政策的失败。在经济上濒临破产状态的朝鲜长年依靠中国的能源与粮食援助。中国是朝鲜的主要援助国,也是金正日政权得以维系的关键因素。一些评论家称,中国容忍朝鲜的流氓行为,是默许后者对美国和日本形成战略牵制。
与此同时,中国一再呼吁国际社会通过外交斡旋和谈判来解决朝核问题,避免激化矛盾。因此,本次朝鲜将核试付诸实现,让中国陷入极尴尬的境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战略研究中心王湘穗教授受访时说,中国可能会修订中朝之间的友好互助条约,解除两国的安全条款,卸下对朝鲜的军事义务。
他认为,中国有必要避免被动地卷入与其他国家的对抗环境中。
朝鲜核试炸
◆与核试“诈”
王湘穗也指出,朝鲜以核试炸来挑衅国际忍耐度,以拥有核武的既成事实来作为与美国谈判的筹码,外界也不要排除它是核试“诈”的可能。
王湘穗及一些军事分析家指出,朝鲜的核能力没有达到发展军事武器的水平,因此目前还无法对地区安全构成直接的军事威胁。
然而,对中国来说,朝鲜核试炸的危险信号是在于朝鲜表明了其走极端主义路线的决心。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几天前公开警告,如果朝鲜一意孤行,“将不会有人保护它”。当朝鲜“连中国的话都不听”时,才是中国以及区域安全隐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教授受访时指出,中朝关系今后可能进一步下滑。
国际社会也担心,朝鲜如果不能被制止,将导致东北亚其他国家在骨牌效应下,纷纷发展核武器。
另外,昨天有外电报道说,朝鲜曾在试炸的20分钟前通报中国,中国立即通知韩国等其他国家。不过,中国外交部没有证实上述消息。▲
(03) ★ 朝 核 危 机 检 验 中 国 大 国 责 任 ★
http://www.zaobao.com/yl/yl061010_501.html
朝鲜中央通讯社9日报道,已于当天上午成功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此前不久,朝鲜就已发布声明宣布将在研究领域进行核试验。声明称是美国的战争威胁和制裁活动使朝鲜“不得不进行拥有核武器所必需的核试验”,核武器是“遏制战争的力量”,“完全是针对美国的侵略威胁,是为了保卫朝鲜的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安全,也是为了防止在朝鲜半岛发生战争”。
朝鲜发布要进行核试验的声明后,有关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和韩国马上作出强硬反应。韩国认为“不可容忍”,日本认为是一种“威胁”,而美国表示,朝鲜的举动会导致美国等方面实行更加严厉的制裁,甚至是军事行动。联合国安理会也强烈要求朝鲜取消其核试验。但都未能奏效。很多年来,在核武器问题上,朝鲜一直是虚虚实实,让外界摸不着头脑。尽管人们不知道朝鲜是否拥有核武器,但有一点实际上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朝鲜在进行核武器项目。现在,人们可以确认了,朝鲜说的是真的。
在朝鲜危机酿成过程中,中国有关方面对这场危机可以给中国核心国家利益所能构成的威胁的认识并不深刻。朝鲜宣称,这场核武危机的起因是美国。从表面上看,这些年来,在这场核危机上较量的主角的确是当事人的朝鲜和其“敌人”美国。但从实质面来看,尤其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朝鲜核危机问题与其说是美国问题,倒不如说是中国的问题。无论怎样,这场核危机首当其冲受到挑战的不是美国,而会是中国。
◆朝核试将引发东北亚核竞赛
朝鲜说得没有错,其发展核武器是要自卫,是“防御性的”。就朝鲜和美国的关系来说,当然是这样。朝鲜相信,有了核武器,美国就很难来侵犯了。但一旦把核武问题置于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中,那么性质就不是这样了。对中国来说,朝鲜的核武器就会是进攻性的。尽管就所谓中朝传统友谊来说,很少会有人相信,朝鲜的核武是针对中国的。但是在任何两个国家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是永恒的。没有人会预测得到,五年后或者十年后,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会怎样。不过,朝鲜拥有了核武器,很可能就是永久性的。还没有任何国家在发展了核武器之后加以放弃的。
再者,一旦朝鲜拥有了核武器,东北亚的核竞赛和扩散变得不可避免。如果处理得不好,日本和韩国也会走上发展核武器的道路。尤其是日本,本来就一直在叫嚷要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并已经为此作了很多的努力。朝鲜拥有核武器之后,一个“无核”的日本更会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正常国家”了。一旦日本和韩国拥有了核武器,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被核武器所围堵和包围的国家了。到那个时候,中国的国家安全,尤其是周边国家安全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中国对此也并非没有认识。中国一直非常清楚地强调朝鲜半岛必须无核化,并在促成“六方会谈”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作为一个大国,并且是意识到自己要履行大国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努力远远不够。至少在外界看来,在六方会谈中,中国似乎仅仅充当了把美国和朝鲜拉在一起,提供一个平台的角色。中国实际上的努力或许更多,但从结果来看,中国的努力并没有足以促使朝鲜或者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妥协。朝鲜和美国之间,除了恶言和敌意行动升级外,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指向问题的解决方向。
◆朝拥核威胁中国核心利益
朝鲜发展出了核武器,或许是凭借其自己的能力,但这个机会是大国之间的不同利益所给予的。中美两大国之间的不同利益尤其给朝鲜提供了莫大的空间。中国和美国有共同利益,即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实际上,如上所说,中国在这方面比美国具有更大的利益。美国和朝鲜没有太多直接的地缘利益之争。只有当美国利益深入亚洲的时候,美国和朝鲜才会有利益冲突。美国如果能够调整一下自己的利益,和朝鲜的冲突很容易减少,甚至消失。
但中国则不一样。中朝是邻居关系。朝鲜拥有了核武器,就是中国永远的伤痛。换句话说,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对中国核心国家利益(地缘政治意义上的)构成永恒的制约甚至威胁。
但中国和美国的利益也有不同。美国不仅要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而且也有实现朝鲜“政权变更”的企图,说穿了就是要推翻美国所认为的朝鲜“邪恶政权”。在这一点上,中国有截然不同的立场。中国对朝鲜的政体变更没有任何兴趣。更进一步,如果美国的作为要威胁到朝鲜的安全,那么中国则相反,就是要为朝鲜提供安全保障。
现在,朝鲜终于如愿。这样的局势发展下去对中国核心国家利益非常不利。这次中国终于加入其他国家的行列,对朝鲜表示强烈反对。但很显然,所有相关大国,言词已经远远不够,所需要的是行之有效的行动。尤其对中国来说,朝鲜大力发展核武器,其原因或许是美国,或许是日本,或许是其他什么。但不管怎样,中国都要面临最直接的挑战。
在这样复杂的区域国际关系中,要找到一种大家皆大欢喜或者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并没有很大的可能性。如果最终的目标是朝鲜半岛的无核化,那么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就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方法的有效性。
作为大国,中国不仅要在国际舞台上尽到责任,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认清并保护本身的核心国家利益。在朝鲜核危机问题上,尽大国责任和保护核心国家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几乎是这个区域内所有国家的利益。
现在,危机已经酿成,中国是否能够改变以往的被动立场,掌握主动权来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这既是对中国能否捍卫核心国家利益的考验,更是中国能否尽到大国责任的考验。
▲ 作者: 郑永年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04) ★《瞭望》:中央部门“权力衙门化”增添国家风险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55594&typeid=14
(2006-10-10) 来源: 新华网: 核心提示:《瞭望》周刊发表文章,称中央政府机构中的部门利益问题日益突出,有些部门过多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过于强调、维护与谋取本部门利益,影响了决策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增添了国家经济及政治风险。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机构中的部门利益问题日益突出。在决策或履行职能过程中,有些部门过多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过于强调、维护与谋取本部门利益,影响了决策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损害了社会公正与大众利益,增添了国家经济及政治风险。
▲一是部门利益最大化。
部门利益是指行政部门偏离公共利益导向,追求部门局部利益,变相实现小团体或少数领导个人的利益,其实质就是“权力衙门化”与“衙门权力利益化”。过去,部门利益多体现为政治利益。市场经济发展,使部门(包括一些虽已“公司化”但仍有行政管理权的机构)不仅作为一个行政主体,而且还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由于中央政府各部门没有完全落实职权法定原则,相关职权又处于调整之中,一些部门便从“部门利益最大化”出发,努力巩固、争取有利职权(如审批、收费、处罚等),冷淡无利或少利职权,规避相应义务。集中体现为超编(部门领导通过扩张政府部门来扩张自己的权力)、超支(突破财政预算、拓展预算外收入)倾向,极端体现是部门领导个人或集体腐败。
▲二是部门利益法定化。
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制及政权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中央机构广泛存在借法律规章来巩固、谋取部门利益的现象。如通过“职权法定”、“行为法定”与“程序法定”使部门利益法定化。由于立法机构本身的因素,导致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多由政府部门起草。近20年来,在人大通过的法律中,由国务院各相关部门提交的法律提案占总量的75%~85%。此外,还有大量由行政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
有些政府部门利用政策资源优势,在制定有关法律草案时,千方百计为部门争权力、争利益,借法律来巩固部门利益,获取法律执行权,进而获得相应的机构设置权和财权。
▲三是部门利益国家化。
部门代表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本应维护国家利益。但是,在现行体制下,有些政府部门在制定决策过程中,为积极巩固、谋取本部门利益,将部门意志(其实往往是部门领导或小团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或将国家意志歪曲为部门意志,以部门利益取代国家利益,借维护国家利益之名,强化行业管理之由,行谋取部门利益之实,使部门利益出现比较严重的国家化倾向。
▲四是部门利益国际化。
随着开放日渐扩大,有的中央机构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利用增进对外交往、加强对外合作等时机,以“接受国际惯例”、“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资源控制力”等为借口,挟洋以自重,巩固、谋取部门利益;有的中央机构的部门利益与境外集团商业利益的交织正日趋紧密,在一些重大涉外政策上,有时甚至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成为境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 带来的隐性危害 ◆
▲降低行政效率,助长行政腐败。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的突出特点是,决策与执行不分,机构设置偏多,职权交叉重叠。在具体行政过程中,凡是能巩固、谋取部门利益的,则积极“作为”;凡是与部门利益相抵触、难以谋取部门利益的,则消极“不作为”。这使得一些能维护、增进国家利益的重大决策(如《反垄断法》、燃油税、内外企统一税率、数字电视标准等)迟迟未形成共识而难以出台,而一些对国家利益有消极影响的重大决策(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行业垄断、外企“超国民待遇”以及很大一部分出口退税等)迟迟难以取消或调整。行政执法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督管理,这也是矿难频发的重要原因。
部门利益膨胀不仅降低行政效率,而且助长行政腐败。
部门职权与资源配置结合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审批(特许与垄断经营权等)。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审批必然引起“寻租”盛行,导致行政腐败。如国家某“委”本应是一个主管中长期规划的超脱部门,但实际上,既承担宏观调控,又负责项目审批,权力过度集中。实践证明,部门利益必然使之忽略宏观趋势把握,重视具体项目审批;借宏观调控之名,强化行政审批。例如2004年全年审批20万元及以下项目高达800个,与该“委”职工数相当。这不仅造成宏观调控手段的错位(以行政手段代替经济手段),而且引发与其他中央政府部门职责冲突,并和相关地区、行业利益紧密连在一起,成为中央政府部门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焦点。
▲增加经济运行成本。
部门利益膨胀使得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隐形超编”(从外部“借调”)普遍,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开支50%以上用于“养人”(发达国家一般在20%左右)。某教育机构年招收学员约1200人,而在册工作人员1400多人,农民工1500多人,退休员工800多人,教职员与学员的比例约为3:1,效率明显低下。部门利益膨胀使得行政收费难以清理取消,损害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借权谋利正使公权部门向自利性组织演变。研究显示,各级政府部门每年收费总收入约为8000亿元。若能够规范清理收费,全国每年将增加60万~80万户中小企业,可新增600万~800万个就业岗位。能源、电信、铁路等行业,借助垄断,维持垄断高价,获得垄断利润,造成财富分配扭曲和资源配置恶化,“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与行业垄断存在紧密关联。
▲增大国家经济风险。
长期以来,先部门利益后国家利益,重部门利益轻国家利益,以部门利益取代国家利益,甚至为部门利益而不惜牺牲、损害国家利益等行为,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大国家的经济风险。部门利益的一个重要外在体现,就是机构超编、预算超支,由此造成财政开支压力不断增大,使得政府本应承担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得不到有效实施。正是由于部门利益作祟,外企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未能适时调整,这不仅不利于中资企业与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且加重我经济对外依赖。更不利的后果,是制约我有关产业的长远发展,使得国内比较完善的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严重受损,尤其是作为“工业之母”的装备制造业面临严峻态势,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排头兵”有些为外资企业所控制。由于行政力量保护,垄断企业内部治理普遍存在严重缺陷,隐含着重大经济风险,“中航油”、“中棉储”以及国有银行大案要案不断等,就是集中体现。
▲增大国家政治风险。
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如果不代表人民利益,而是代表集团或个人利益,损害大众利益,必然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与权威,损害党与政府在人民中的形象。一些部门决策往往反映的是强势集团的利益,社会大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利益被严重忽视。因为部门利益,政府袒护地产开发商,被拆迁户利益得不到保障,“抗法”与“上访”不断;火车票每年到点调价,而且总在普遍反对声中“听证成功”,引发大众不满;工商、质检等肆意收费,导致创业艰、就业难等。部门利益使一些改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严重偏离社会公正方向,威胁社会稳定与和谐。
◆部门利益膨胀的缘由◆
▲公共权力市场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部门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自成体系的“条条”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的部门中仍多多少少存在或新生一些下属企事业或中介组织。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部门本位主义由此而不断增强,主管部门与下属企事业逐渐演变为利益共同体,主管部门给予下属企事业以行政垄断或特许经营,而下属企事业则向主管部门输送经济利益;
经济改革激发了人们的利益观念,一些“利益觉醒”的政府部门成为了事实上的利益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开始用手中的权力主动牟取利益,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政府职能也处于转变中,各部门的职责难以清晰、科学界定,部门关系还有待理顺。因此,有的“利益觉醒”部门趁机不断强化、扩展职权,巩固、谋取部门利益。
▲利益集团施加影响。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以及政府拥有广泛资源与强大干预能力,我国的各种“利益集团”迅速产生和发展起来,对政府的决策以及政策的执行施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众多境外与涉外利益集团,如各国在华商会以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商务部下属的行业协会),通过母国政府或政治游说,或收买、利用高干子女、亲属,或聘请一些部门领导与职员做咨询师(拿咨询费),或将相关课题并配以丰厚的课题经费,给予各大部委研究机构与学者等途径,对我相关部门决策与立法施加巨大影响。这是我大量政经信息外泄、经济高度对外依赖、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受损、外企长期保持“超国民待遇”不变以及内外企税率未能统一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是金融(四大银行、一大保险)、能源(电力、石油)、邮电(邮政、电信)、运输(铁路、民航)、基础建设等领域的国有垄断企业,长期依托行政垄断,拥有强大的博弈能力。为维护龙头地位、持续获得垄断利润,有些垄断企业在政界、学界、传媒界网罗代言人,影响甚至操纵话语权,为其垄断地位辩护,极力排斥行业竞争与民营经济介入,抵制《反垄断法》等于己不利的法律政策出台,或以本行业的特殊情况(如自然垄断、国家安全、为政府赚钱等)为由要求从相关法律政策中得到豁免,维持垄断。
▲三是众多行业的一些民营企业家或通过显形与合法途径,争当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利用人大与政协这两大政治舞台,来声张、谋取其利益;或私下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独立董事,为其摇旗呐喊(即所谓“黑嘴”);或通过行贿等不正当的利益输送直接影响行政决策。自中央推行宏观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的政策出台后,有的房地产开发商迅即与一些专家学者、房地产研究机构、部分媒体、甚至官员联手,强占行业话语制高点,并形成一个行业性的“话语链”,以对抗宏观调控。
▲财政制度不健全。
现有的财政体制缺失强化了部门利益。至今,我国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公共财政”制度。西方国家很早就实行“零基预算”,每年在制定预算时,皆从零开始,重新编制。如今一些国家采用更为先进科学的“绩效预算”。我国名义上引进“零基预算”,实质仍按“基数预算”运作,即确保上年预算基数,并逐年上升。因此,有关财政政策可以说是建立在对既得利益的确认上,导致财政开支刚性,部门机构超编超支。
▲立法体制不规范。
一方面,我国立法机构存在缺陷,人大在立法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尚待确立,人大代表不是职业化,相关专家比例低,不能或难以自主立法,只能委托行政职能部门代为起草。另一方面,对行政部门制订法律及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有时监督不力。国务院有关法制机构在相关人员数量与素质上难以保证;而在立法的公正性与执法的便利性上,难免向部门倾斜。因此,“部门立法”与“法出多门”情形突出。
▲部门内部制约力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职能部门实行的是“一把手”负责制,容易导致行政监督与制约缺失,往往使得领导个人意志成为部门意志,而所谓“部门利益”往往也是部门领导利益。市场化使行政职能部门作为经济利益主体更加突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多元化,使领导集体易于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缺乏明确的维护力量与衡量标准的情形下,职能部门便从“部门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出发,来制定本部门的方针政策。 ▲(作者:江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瞭望》新闻周刊
(05) ★ 美军将举行核战演习 以中朝俄伊为假想敌★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55350&typeid=14
(中新网) 2006年10月10日: 美国将于今年12月举行代号为“警惕盾牌-07”的核战演习,演习的假想敌包括伊朗、俄罗斯、中国以及朝鲜。这一演习计划的内容被美国媒体曝光。
据报道,“警惕盾牌-07”将由美国北方司令部(NORTHCOM) 与美加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NORAD)共同组织实施,演习时间为今年12月4日至14日。这场核战争的起因是由一个并不存在的假想国(国家名称为Irmingham,代表伊朗)挑起冲突,然后其它三个国家挺身而出,协助伊朗进行防御。这三个假想国分别是Reubek(俄罗斯)、Nemazee(朝鲜)以及Churya(中国)。
◆ 这场核战演习的假想“剧本”如下:◆
美伊争端爆发之后,“俄罗斯”驻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部队应声而动,担负起阻止美国对伊朗采取遏止行动的任务。“朝鲜”则将其洲际弹道导弹提升到高级别警戒状态,同时开始准备进行核试验。
然后,愤怒的“俄罗斯”断然回绝了北约的和平呼吁,并紧急召唤美国驻俄大使。美国总统随后发表全国电视讲话。“俄罗斯”最终失去了耐心,8架图-95战略轰炸机搭载着非核巡航导弹紧急起飞,欲摧毁美国的防空系统。
不久之后,“俄罗斯”又用4枚核弹道导弹对美国领土实施打击。另外3架图-95轰炸机奉命对驻阿拉斯加美空军基地以及加拿大空军司令部实施打击。两枚“俄罗斯”核导弹未能命中目标,而另两枚则击中了位于夏安山脉的北美防空司令部作战行动中心。
在遭到“俄罗斯”核打击的同时,美国还经受了另一场灾难——恐怖分子在五角大楼引爆了一枚威力强大的核炸弹。而“朝鲜”也不失时机地火上浇油,向美国本土发射两枚弹道导弹。美国随后展开还击,向俄罗斯发射两枚核导弹……
在举行“警惕盾牌-07”核战演习的同时,美国太平洋司令部还将举行针对朝鲜的“终极狂怒-07”演习,美国战略司令部也将举行以核武部队与常规部队的指挥控制为中心的“环球闪电-07”演习。
有关人士分析指出,美国在媒体上曝光其秘密军事计划有着多重目的。五角大楼试图以此胁迫、震慑伊朗和朝鲜,同时最大限度地探测俄罗斯与中国的立场。(中新网) ▲
(06) ★ 美国怀疑是假的/朝鲜核试验三大谜团/难道是骗局?★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638
文章提供 于 2006-10-10: 美国官方怀疑朝鲜核爆是假的/据美国传媒报道,美国政府继续对朝鲜所称成功试爆核弹的可信性表示怀疑。
《华盛顿时报》10日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情报官员报道说,美国情报机构继续认为,昨天的爆炸并非核弹引起。地震测量显示,爆炸很可能由大量常规炸药引起。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说,五角大楼不排除朝鲜出于宣传需要谎称核试验的可能性。迄今,有关方面未测出核爆后必然释放出来的任何放射性微粒,这一点同样加强了情报部门的怀疑。另据报道,韩国和日本今天也表示,将对朝鲜试爆核弹的真伪进行验证。
◆ 韩美日正在确认朝鲜核试验真伪 ◆
尽管朝鲜9日发表称已成功进行了核试验,但韩国和美国、日本有关当局表明了慎重的态度。
当天,卢武铉总统在记者会上称:“是否是核试验、如果真的是核试验是否成功,现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性验证。”据悉,政府认为,对核试验来说地质资源研究院检测的3.58~3.7震级过于微弱。据专家介绍,通常的钸核试验会产生4~6级地震。政府高级官员也指出这次核试验的特点称:“有可能朝鲜进行核试验时,水泥里装的不是纯核物质,而是掺杂了很多其他物质。”
能够确认核试验成功与否的证据之一就是大气中的放射能物质。目前,对大气中放射能物质的分析工作还处于准备阶段。国防研究院军备指挥研究室室长金泰宇称: “如果是钸弹,即使在地下进行小规模引爆试验,也能检测出核物质。”政府有关人士称:“要等这些核物质随风飘到我国境内才能对其进行分析,这可能需要 3~4天时间。”
目前,美国和日本还没有给出肯定的说法。美国白宫也对朝鲜进行核试验的主张尚未正式予以认可。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伊吹文明当天下午称:“目前还没有确认是不是核试验。”
因此,一些美国媒体甚至还提出朝鲜核试验失败的可能性。美联社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说:“不是‘砰’地爆炸,应更接近于失败。”据悉,该官员称:“由于震级太小,当局官员很难做出明确的结论。”美国福斯新闻网援引一位政府官员的话报道说:“规模太小了。因此认为朝鲜通过这次核试验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
◆ 朝鲜核试验三大谜团 ◆
朝鲜发表“核试验成功”已经过了一天,围绕核试验及成功与否的“谜团”却始终没有解开。
▲一、真的进行核试验了吗?
首先,美国政府正在延后有关核试验进行与否的最终确认。法新社援引一位匿名美国情报当局相关人士的话报导说:“在朝鲜感知到的震波不足1千吨,不能断定这就是核试验引起的。”
路透社也援引美国一高级官员的话报导,从不足里氏4级的震级规模来看,不一定是核试验引起的,而更可能是数百吨TNT炸弹爆炸的结果。韩国科学技术部报告说,震级为3.9。
尤其是,若朝鲜进行了核试验,在大气层中能够探测到放射能物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播出有关报告。美国和日本正在动员尖端设备进行追踪,但仍没有取得放射能结果。为此,美国仍使用“推定核试验”的用语。
韩国总统卢武铉在9日记者会上也没有断言朝鲜的核试验为事实。卢武铉说:“至于是否核试验、是否成功,我们的科学考证目前仍在进行之中。但是,既然朝鲜正式发表,不能不视为重大事态。”也就是用强调“朝鲜发表”来代替了断定为核试验。
▲二、核试验失败了吗?
也有一些人分析,朝鲜进行了核试验,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通常核试验会引爆10千吨左右的弹头。曾于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的核试验都是10千吨左右。在二战时,落在广岛的核弹头规模为15千吨。但也不能排除朝鲜开发了1千吨以下小型战术核弹头的可能性,而研制1千吨级核弹头要比研制10~20千吨级核弹头需要更高层次的技术水平。
由此分析,若朝鲜的核技术没有超乎我们的预想,那么,很可能进行了10千吨级核弹头试验,但以失败告终。即,没能充分产生一系列核连锁反应。如果是这样,朝鲜很可能将问题加以完善,而后再次进行核试验。一些外国大使们也预测,朝鲜为了取得拥核国地位,有可能再次进行核试验。
▲三、或许是朝鲜的骗局?
也有一些人推测说,朝鲜可能假装进行核试验,实则爆破了TNT炸弹。美国《纽约时报》报导,一些专家们称,朝鲜爆破了常规炸弹,谎称为核爆炸。韩国军队相关人士也说:“也在考虑其骗局可能性。”
然而,被指进行核试验的狭窄的隧道中,未被侦察卫星捕捉的情况下装进相当大体积的数百吨炸药并非易事。这种分析还是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而且,考虑到筹备了15年之久的朝鲜核实力,没有足够的证据将其判断为假装进行了核试验。▲www.TopChineseNews.com来源: 综合
(07) ★ 传 美 国 提 出 13 项 对 朝 制 裁 提 案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4900311.html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日本媒体援引多名联合国安理会相关人士透露,在纽约当地时间9日上午安理会举行的有关朝鲜进行核试验的非公开会议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伯尔顿提出了13项对朝措施提案,其中包括对出入朝鲜的船舶进行检查、禁止向其出口军需物资、奢侈品等。
另据韩国媒体消息,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MDA)高官9日表示,为了及时应对任何来自朝鲜的威胁,美军的导弹防御体系(MD)做好准备工作。
MDA计划负责人德利叶斯奈上校当天出席美军协会年例会议,并就“是否具备能应对朝鲜的核试验等挑衅行为的机制”一问表示,美军的导弹防御体系已经证明了可以击落敌军弹道导弹的事实。
美国在上月1日针对朝鲜的弹道导弹进行了导弹防御体系试验,并成功拦截。
德利叶斯奈强调说:“美军的导弹防御体系已经证明了可以击落敌军弹道导弹的事实。目前也正在为进入实战进行准备。” ★ 来源:中国新闻网
(08) ★绝密文件揭秘炮击金门/周总理对美干涉有准备★
http://junshi.daqi.com/bbs/00/818431.html
中国外交部最新解密的一份绝密文件显示,解放军1958年炮轰金门后,苏联曾向中方提供可靠情报称,美国设想给中国一份最后通牒,表示美国要管金门。周恩来就此对苏方表示,如果美国真准备把头伸到绞索中去,“我们也是有准备的”。解密档案还透露,为防止美将蒋介石搞掉,实现台湾自治化和托管台湾等,大陆决定“提前恢复炮击,以联蒋反美”。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外交部最新解密的1958年9月27日《周恩来接见苏联驻华临时代办安东诺夫谈话记录》中写道,据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西罗夫同志转给我公安部信件称,苏方获得可靠情报称,美国设想给中国一份最后通牒,表示美国要管金门。对此,周恩来在谈话中表示,不管怎样,至今这还只是“设想”,而未见于行动。这证明要认真表示管是不容易的。周恩来同时引用毛主席的话说,美国正在犹疑是否把头伸到绞索中去。如果美国果真准备发出这种备忘录,我们也是有准备的。
外交部10日解密的一份绝密文件透露,陈毅副总理1958年10月31日接见苏联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安东诺夫时表示,蒋介石如果从金、马撤走,我们的办法就不多了,因为台湾距大陆有一百里,大炮打不到。如果我们派飞机去轰炸,那就要冒爆发大战的危险,而我们正在大跃进,犯不着这样做。
◆ 陈毅:提前炮击 联蒋反美 ◆
陈毅说,但我们不去炸,美国就会自由自在地在那里呆着,而且就有一天会把蒋介石搞掉,让更忠实的走狗上台,实现台湾自治化和托管台湾等。这样,将来就可以搞个南朝鲜、日本、台湾和南越联合反共包围圈。美国这时甚至可以把日本引到台湾,自己走开,以便叫亚洲人打亚洲人。
档案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决定“提前恢复炮击,以联蒋反美”。陈毅认为,大陆一提前恢复炮击,就使蒋介石振振有词地来抵抗杜勒斯。陈毅说,“我们恢复炮击,就是要把蒋介石吸住,让他留在金、马,从而使台湾地区保持一个僵持的局面,以便不使美国的阴谋得逞。”“我们认为把金、马、台、澎留在蒋介石手里比留在美国手里有利,这样,可以慢慢地最终收回这些地方。”
◆ 赫氏:美不霸台中国不分 ◆
此外,解密档案披露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同期就苏联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威尔的覆信中写道,所谓台湾问题是中国人同中国人的关系问题。纯粹是中国的内政。“如果没有外国对中国内战的干涉。如果台湾没有由于美国用军事支持和保护蒋介石而引起的人为的局势,那就根本不会由于台湾而产生任何国际纠葛。如果不是美国所采取的立场,不是美国的武装力量霸占着台湾和台湾海峡,台湾和澎湖列岛早已获得解放,早就回到了中国的怀抱了。
赫鲁晓夫在信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止一次地向其台湾的同胞们建议开始谈判,以求和平解决目前的局势。不能否认,外国武装力量驻守在台湾地区这一事实,是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09) ★美海军成立“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 ★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6-10/10/content_1533320.htm
—专门窥探中国海军现代化动向
2006-10-10 本报主笔/邱永峥:10月6日,美国《国防新闻》编辑克里斯托弗•P•卡瓦兹撰文披露,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一批研究中国海军的精英,日前组建了“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专门搜集、整理、分析有关中国海军的情报。
◆ 据称对中国海军“了如指掌”◆
据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助教、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牵头人雷勒•古德斯坦日前透露,组建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与掌握”中国海军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德斯坦透露,研究所的成员均是中文说得非常流利,对中国海军“了如指掌”的专家与学者。他们将通过公开的讲座、中国出版的军事刊物,搜集、整理、分析中国海军的情况。
古德斯坦直言不讳地说,他对中美海军当下的情况非常关注,因为“中美双方都可能在暗中拟定相互间爆发战争的计划”,而且中美之间的冲突“随时可能爆发”。
◆ 研究领域锁定中国海军现代化 ◆
研究所的研究领域锁定3个方面:中国“非同寻常”地同时开工建造4种型号的潜艇;“相当有创意”的水雷战计划;“正在部署”中的巡航导弹。
古德斯坦表示:“中国在水雷战领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我特别注意到,中国对二战期间德国潜艇在美国东海岸布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得作好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的准备。”
五角大楼中国科科长戴维•哈尔维附和说,美国军方就中国海军现代化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哈尔维重申美国政府此前的立场,那就是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国际伙伴”,并且强调说“中美关系自撞机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中国海军两艘军舰最近对夏威夷和圣迭戈的访问,并与美国海军举行演习,都是为增进彼此理解作铺垫”。
身为中国科科长的哈尔维,还是五角大楼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的重要撰稿人之一。他表示,除了关注中国海军的三大现代化领域外,他本人还特别关注中国军方在以下领域的动态:
——中国正在加强其核威慑能力,开始注重更为精确、高效的核武运载系统。
——解放军正在不断提升其精确打击能力,已经部署了800枚针对台湾的战术导弹。
——正在海岸和舰上安装性能更好的防空系统,从而有效扩大防空空域。中国还在提升其网络战的能力。
——除此之外,中国军方还注重单兵系统的改善,人员在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致力于推进后勤保障系统的现代化。
◆ 称台湾问题是中国海军现代化动因 ◆
古德斯坦和哈维尔表示,中国海军加强现代化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应对台海局势和提高对周边有争议海域的影响力。此外,海军现代化建设也能迅速增强中国武装力量的投射能力。
古德斯坦表示,台海局势是“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动因”,如果没有台海问题,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可能不会如此地迫切。▲
(10) ★ 传 安 倍 7 月 已 派 密 使 赴 京 商 访 华 ★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2/2/6/2/100226269.html?coluid=45&kindid=0
中评社香港10月10日电/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昨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结束闪电般访华行程。安倍于本月8日正式访华,中日官方4日才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宣布之仓促令外界吃惊。
日本媒体称,中日双方直到本月3号才最后敲定安倍访华行程。安倍10月访华传言最早于9月上旬由日本媒体爆出,但中国官方对此一直未有正面回应,许多国际问题专家也相信,安倍10月访华有难度。
文汇报报道,但有消息人士指出,中日间就安倍来华事宜已经秘密磋商数月,至少早在今年7月,日本首相的另一热门候选人福田康夫宣布退出竞选,安倍当选首相已几无悬念后不久,安倍即有派出密使来华,向中方提出当选后的10月访华事宜。
但中方最初可能更倾向于先在多边场合举行双边会晤,之后中日双方又进行了多次秘密协商,除官方公布的两国外交商官互访磋商外,两国间还多次秘密派员沟通。
另据中新网报道,关于本次中日首脑会谈,包括日本媒体在内的外电外报均认为,这标志着中日关系出现转机。日本经济界认为,中日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将促进经济的发展,对此表示了欢迎。日本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北城说,希望以此次取得的成果为基础,能定期举行首脑会谈。
据统计,今年1至8月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1,313.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预计全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