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条生理常识(81-90)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5387/201310/7565.htm
81、 馒头比米饭更益补锌、82、煮粥和烧菜不能放碱、83、粽子的营养全面、84、饭菜不宜”趁热吃”、85、多吃黑色食物可补 肾、86、多吃玉米好处多、87、不宜吃开口的糖炒板粟、88、多食核桃有益心脏、89、花生具有抗衰老作用、90、常吃 花生可预防胆结石.
今 日 看 点:2016-01-23▲◆★●■☆
英国突然挑战中国领土,万人集结针对大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21/4897776.html
习近平指出中国面临的重大风险★★★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22/4900638.html
中国在印尼建高铁,要防范哪些风险★★
http://news.ifeng.com/a/20160122/47182425_0.shtml
台湾人压倒性拒绝”一个中国” 中美必须面对现实★★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21/4898828.html
为什么伊朗对中国很重要?★★★
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777180.html
习近平访中东三国要下一着什么棋?★★★
http://bbs.wenxuecity.com/financenews/5160.html
全球最佳国家排名出炉:德国居榜首 中国第17★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601/65329/526869.html
英国突然挑战中国领土,万人集结针对大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21/4897776.html
多维 2016-01-2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新中国成立之初,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前提条件便是要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中英建交多年,相关立场是清楚的,然而,近日英国却有万余人集结支持台独是何意欲?
台湾“中央社”1月21日大肆炒作一条消息:“英国公民发动联合请愿要求英国政府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联合请愿人数突破1万,英国政府日内将启动响应程序。”
2011年,英国政府推出请愿网站,根据英国法律,请愿人首先必须是英国公民,若人数超过1万,英国政府就必须有所回应,如果人数超过10万,则国会将考虑进行辩论。可是英国政府当时恐怕不会想到,这个收集民意的平台有一天会为他们提出这么一道“偏题怪题”。
中英出现大难题 台湾横卧其中
英国政府请愿网站显示,这项请愿由一位名叫柴普曼(LeeChapman)的“英国”公民18日发起,目前联合请愿人数超过1万,21日英国政府须启动相应程序,而响应内容需要数周时间。
该请愿文的标题为“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RecogniseTaiwanasacountry)”,内文称,由于一个中国政策,英国无法承认“中华民国政府”,造成英国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必须建立在非官方的基础上。
“中央社”称,英国政府已注意到联署人数超过1万人的门坎,并将于日内启动响应程序,响应内容约需要数周时间,主要由外交部准备响应内容。
关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1949年与中国共产党的内战中战败的国民党逃到台湾以来,中国大陆一直主张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台湾问题大陆虽然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但也绝对不会吞下台湾独立这颗苦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王洪光日前发表评论称,人民解放军对台作战已经做好前所未有的准备。他表示,“前线部队如虎添翼。蔡英文和她的独立部队不可逃避。一切台独行径都是使台湾灭亡的毒药。▲◆★●■☆
习近平指出中国面临的重大风险★★★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22/4900638.html
多维 2016-01-22:北京时间1月21日,陆媒公布了一份内部讲话,该讲话是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讲,指出了若干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
习近平称,“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暴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
习还着意强调,“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
有分析人士表示,作为一个观察中国各类社会现状走向的窗口期,如果不能够适度适当地应对化解风险,一直徘徊于迟疑和等待中,不但会丧失窗口期的宝贵机遇,更有可能透支未来。
习近平指出中国面临的重大风险
经济风险自不必说,目前中国的工业增长下滑,产业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一些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而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却明显不足。经济的转方式调结构已经势在必行,行差踏错都会动摇根本。
此前中共党媒在谈到周郭薄徐令等案时,曾指出查处这些人使得中共免于陷入政治风险,且表示尽管反腐的高压态势已经形成,但反腐根源远未根除,如何避免再次出现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等人,应成为中共着力的关键。
意识形态方面近期同样端倪频现,此前中纪委官员表示要加强对大学讲师课堂言论的监督检查,更早前则是规定大学辅导员必须为党员,加之屡屡强调党校姓党、政治学院姓党,其一体现本届政府重视党建,但当下中国思潮横流,意识形态建设出现危机也是重要原因。
而在国际上,虽然中国崛起的态势不减,但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风险仍然会长期存在并且不断衍生新的情况。有文章就表示,总体来看,中国的周边局势比之以往并没有多大程度的改善,之所以中国人的对外观感好转主要是因为中国更强大了,而非外界更友好了。
习近平在讲话中就直言不讳的称,这些风险往往不会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
就经济风险而言,有关人士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要大得多,但向新增长模式的转型还未真正开始,目前对于外汇市场和股市的不当应对已经折损了民众的信心。
该观察人士指出,中国需要的是对经济结构的审慎调整,让信贷助推的投资占GDP的比重下降,消费占GDP的比重上升,但目前来看该趋势的发展并不明显,投资所占比重只略微有所下降,而负债率仍在爆发式增长。
现实情况是,中国经济并没有向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转变,而是依然严重依赖于以债务为资金来源的投资,中共近期主推供给侧改革,不得不说正是看到了其中的症结。
习近平在该内部讲话中表示要转方式,补短板,“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言谈之笃或也侧证了形势之艰。▲◆★●■☆
中国在印尼建高铁,要防范哪些风险★★
http://news.ifeng.com/a/20160122/47182425_0.shtml
作者:梁孙逸
虽然中国赢得了印尼高铁项目,但舆论似乎对此过分乐观,也未能理清其中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问题。
1月21日,雅-万高铁在万隆市瓦利尼县进行奠基仪式,中国向印尼推销的高铁项目确定能顺利开始建设。中国与日本同时竞标印尼高铁最终以中国胜出,然而过程却是异常激烈,也在数个月内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中国这次赢得印尼高铁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撼动日本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虽然中国赢得了印尼高铁项目,但舆论似乎对此过分乐观,也未能理清其中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问题,如下:
印尼民主制度与政党轮替
印尼上一任总统苏西洛于2004年当选后,2009年成功连任,直到2014年下台,统治印尼长达十年。在此期间,印尼华人企业家曾向政府提出建设连接印尼最富裕的两个岛屿(位于印尼西部地区的爪哇岛屿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达海峡大桥。这座桥将连接印尼60%的人口以及印尼80%的GDP。根据计划,大桥高度将在海平面以上八十到一百米之间,不会影响大桥下方的航行。
2004年,该企业已经与相关地方政府达成谅解,一起合作推动巽达海峡跨海大桥建设,并于2011年成功获得《巽达海峡战略开发区建设》的第86号总统令。2012年,苏西洛政府成立由财政部长、公共事业部长、国家建设计划部长、内阁秘书、国家秘书、法律与人权部长以及工业部长组成的“七人小组”,并由苏西洛的政治盟友经济统筹部长哈塔担任七人小组的指导委员会主席[1]。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都表示希望参与大桥的建设或融资[2]。苏西洛政府似乎有决心推动该大桥的建设,但是其财政部长阿古斯表示不支持该项目,直到2014年苏西洛下台那一年,大桥项目仍然没有实质进展。
2014年当选的现任总统佐科宣布政府不支持大桥建设,理由是该项目不符合他的“世界海洋轴心”发展理念,而主张印尼应当着重发展欠发达的东部地区[3]。巽达海峡大桥建设因此确定被叫停。实行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里经常发生的“执政党否定上届政府的政策”可以说明这个现象。以此为例,中国承建的高铁也、是否也会因为受印尼政权更迭或者政党轮替导致的政策变化而被叫停呢?因为这次中方承建的高铁项目并不要求印尼政府提供担保,是属于企业对企业的合作模式。
印尼政府内外的政治漩涡
佐科所属的斗争民主党由印尼第五任总统梅加瓦蒂所领导。梅加瓦蒂是印尼首任总统苏加诺的女儿,也采取其父亲过去的政策,即反帝国主义、同情发展中国家并且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佐科也持有相同理念。2015年3月,佐科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后,中国迅速着手雅-万高铁的可行性报告,令原本于2011年已经开始着手可行性报告的日本企业感到错愕。中国后来居上,成为雅-万高铁最有可能的承建方。
2015年10月6日,佐科总统发布了关于“加速筹备雅加达-万隆高铁”的第107号总统令并指示十二名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首长必须积极协助推动该项目,其十二名首长中包括国企部长、经济统筹部长、国防部长、三军总司令以及相关地方政府首长等[4]。可见佐科对雅-万高铁项目的高度重视。
但是,也不能忽视中方确定获得雅-万高铁项目之前的一些杂音。佐科总统的副手卡拉的顾问团主席林绵坤指出,印尼应该邀请包括德国与法国在内一起竞标雅-万高铁,使中日竞标印尼高铁复杂化。[5]副总统卡拉原本是印尼专业集团党的资深成员,而林绵坤经常在公开场合与佐科内阁唱反调。除此之外,反对党里也有部分政客质疑佐科选择中方方案的正当性。
土地私有制与印尼地方政府利益
印尼实行土地私有制,这也是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障碍。任何需要大面积土地的公共建设无法绕开这个难题。开发商与拥有土地的当地民众之间的协商或讨价还价是耗时费力的过程。因此,开发商经常需要相关的地方政府协助征地工作,从而产生了新的问题。牵涉其中的地方政府可能会要求从该开发项目当中“分一杯羹”并直接参与项目的利益分配,考验开发商的智慧。
2015年12月16日,印尼西爪哇省投资协调与许可综合厅厅长马苏恩表示,西爪哇省政府希望能获得承建这次雅-万高铁项目的企业联合体的30%股份。其理由是雅-万高铁的大部分线路将建设在印尼西爪哇省(万隆市是西爪哇省省会)境内,西爪哇省政府计划通过省属企业入股参与高铁项目。[6]雅-万高铁项目承建方对外宣布将在三年内完成高铁项目的时候是否已经考虑到这些因素?
相关政要的个人倾向和影响力
印尼这次选择中国方案的最主要因素是认可中国“企业对企业”的合作模式,无需印尼政府担保。因此统管印尼国有企业的部长莉妮的态度和倾向起重要作用。莉妮在促进两国企业联合体共同承办雅-万高铁项目中可以说是关键人物,多次代表佐科政府对外说明政府采用中国方案的理由和目的。莉妮力排众议并且大力支持中国承建印尼雅-万高铁方案,因而引发了日本方面的不满。[7]
除此之外,莉妮也受到了来自内阁里其他部长的非议。交通部长称这次高铁项目还未完成相关空间规划程序,也不理解为何交通部未能获得相关计划和信息并要求高铁方案的沿线地区提交相关空间规划方案等。[8]最近又传出印尼斗争民主党国会议员指控莉妮在延长同香港和记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当中的违法程序并要求她下台。[9]莉妮的个人强势作风加速中国高铁方案获胜、阿古斯反对巽达大桥导致该项目停滞以及林绵坤试图把高铁项目复杂化等,都可以说明印尼政要如何影响政府的决策和项目的进程。
印尼社会舆情
印尼大众传媒普遍把中国称之为“Negeri Tirai Bambu”(竹幕国家,而冷战时期的苏联被称之为铁幕国家),暗示中国是封闭的国家,这是一种落伍而充满歧视的说法。再加上西方媒体如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之音长期同印尼当地媒体合作,他们对中国的偏见也长期影响到印尼社会大众对中国的观感。[10]
除了印尼国内的因素,还有一些国际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合作。比如,苏西洛总统时期所推动的巽达海峡大桥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建设项目,而影响到国际航运和区外大国在印尼的利益。美国军舰每年必须经过巽达海峡,而如果巽达海峡大桥是由中国公司承建,是否会吸引美方的关注?中国参与承建的雅-万高铁项目是否属于单纯经济建设项目,还是已经触碰到区外大国的利益,进而影响到该项目的进程?这是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
中方能赢得这次高铁项目,打败日本的过程可谓精锐尽出,从两国政府高层到中国驻外单位、中国企业举办的推介会等,但是并不表示中方已经成功取代或削弱日企在东南亚或印尼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日本从二战后开始实现工业化,落实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也进一步重视东南亚作为产品出口目的地和市场。19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日本品牌如汽车业的丰田、本田、大发、铃木、三菱和日产等目前占有印尼大约90%的汽车市场。日本的家电品牌如索尼、东芝、日立、夏普等,以及其他工业产品如摩托车、工业和机械设备、相机、化学品等等都长期经营东南亚市场。日企除了重视产品质量、创新研发,也重视售后服务和长期经营与当地分销商的关系,确保良好的利益分配能满足多方相互之间的合作需要。
但日企在印尼经营也非一帆风顺。印尼于1974年发生了针对来访印尼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一·十五灾变”(一月十五日)群众流血事件,对印尼和日本的关系造成阴影,而后也让日本方面痛定思痛,开始通过政府的《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官方开发援助”)和在印尼的日本企业和工商组织积极经营非经济领域的政治社会关系,日本在印尼的形象大幅改善,而其工业和消费品市场占有率急剧攀升到今天的规模。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才在近年开始获得政府鼓励而走出去,未能摸索出像日企的发展路线和成功经验。
除了这次中国向印尼推销的高铁项目,两国在更高层次的合作领域可能是中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俗称“一带一路”。该倡议的“一路”最早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访问印尼时提出,显示印尼在“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位。而印尼总统佐科于2014年10月提出实现印尼成为“世界海洋轴心”的发展宏图,与中国的“一路”中发展海洋运输通道战略不谋而合却高度契合。但跟中国“一带一路”发展宏图相比,中国对东南亚和印尼的研究还不够细腻和深刻。
观察者网特约撰稿人王晋在一篇文章称:中国“一带一路”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战略层面与宏观视角上,而缺乏对个别国家的国情研究。文章也指出,中国很多机构和学者把“一带一路”所经过的二十二个阿拉伯国家视为一个整体,严重忽略阿拉伯国家的特性。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对东南亚的“一带一路”研究。
印尼是东南亚地区最大国家,其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舆情、人口规模、宗教信仰以及种族关系等构成了今天复杂的国情。印尼第二任总统苏哈托于1998年倒台之后,印尼整个社会环境对华人和对中国大幅改善。印尼历任总统如瓦希德、梅加瓦蒂、苏西洛以及今天的佐科都希望同中国发展友好互利的关系,但却在如此开放的政治氛围之下,印尼于2015年8月17日国庆节当天成立了新政党“原住民党”,公然敌视华人[11]。西爪哇省部分官员想从雅-万高铁项目分一杯羹,但同时也有官员希望同中国重庆市发展成为姊妹市并且希望获得中国银行融资建设万隆市内的轻轨,结合雅-万高铁。日本已经长期经营对印尼的关系,但是日经新闻网也指出,日本对印尼90%的投资都集中在首都雅加达,而中国对印尼60%的投资都在首都以外,实实在在帮助印尼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这一切表明中国企业在印尼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也考验着当事人和当事企业或机构的应对方式。▲◆★●■☆
台湾人压倒性拒绝”一个中国” 中美必须面对现实★★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21/4898828.html
美国之音 2016-01-21:2016年台湾选举民进党大获全胜的结果给华盛顿带来一个紧迫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确保北京和台北能够持续对话以维持地区和平稳定。为此,奥巴马政府特别在选后立即派遣特使前往两地传达信息。另外,一些观察人士也注意到,通过支持蔡英文与民进党的大量选票,台湾人民已通过选举表达拒绝中国对“一个中国”的定义,北京和华盛顿都必须面对这个事实。
对于选后蔡英文在不接受“九二共识”的原则下如何与北京互动,民进党与中国是否有沟通管道等问题,星期二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演讲的民进党秘书长吴钊燮都不愿答复相关提问,态度相当谨慎。吴钊燮甚至还带点抱怨地表示,无论他如何强调两岸关系并非这次选举的焦点,但媒体似乎只关注民进党胜选与两岸关系的走向。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布鲁金斯学会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在台湾选后发表的一篇评论中表示,选举结果给了蔡英文自由行动的政治资本,北京应该看到民进党胜选背后所代表的巨大民意基础,重新评估选前关于“九二共识”和“一中原则”所坚持的强硬立场。
卜睿哲认为,如果北京能够调整策略,蔡英文也愿意对习近平做出相应的妥协,双方要取得相互包容的可能并不是不存在,不过这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罗达菲(Dafydd Fell)认为,蔡英文在整个竞选期间发表的有关两岸关系的言论都非常谨慎,她已经将自己的立场调整得更为温和,也没有任何反中的言论。
罗达菲对美联社说:“蔡英文在整个竞选期间对于与中国有关的问题都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她将自己的立场朝向维持现状移动,没有提到台湾独立也没有任何反中的言论。”
北京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员李保明认为,只要蔡英文不搞台独,两岸关系可能得以维持低度发展。
李保明说:“她能不能承认‘九二共识’,能不能跟过去台独纲领和台独划清界限或者冻结台独?如果能这样做的话,我想两岸关系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可能。第2种可能就是现在蔡英文讲的维持现状、模糊的维持现状,如果这不会破坏九二共识,不公开的搞台独,不再有台独言论,不搞台独,那么两岸关系可以保持在一个低水平的运行。”
华尔街日报星期二也在一篇评论指出,无论是否喜欢或支持,拒绝接受北京“一个中国”原则的民进党如今已经得到大多数台湾人民的支持,华盛顿必须正视台湾人民通过选票所要表达的心声。
评论说,一直以来对北京而言,没有任何事情比坚持台海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信条更为重要,而美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都对北京这个立场表示默许,不过这次选举中民进党得到总统和议会的压倒性胜利将迫使美国体认到,原有的政治方程式已经有所改变。 ▲◆★●■☆
为什么伊朗对中国很重要?★★★
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777180.html
2016-01-21:习近平主席1月23日抵达德黑兰,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14年来第一次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将掀开中国、伊朗两个亚洲文明古国交往的新篇章。笔者过去一年曾 四次调研伊朗,23日当日,笔者所在机构还与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承办首届中伊智库“一带一路”对话,深刻感受到伊朗正在处于发展潜力的“释放前 夜”。
许多年来,中国对伊朗都显得相对陌生,忽视了目前伊朗正在成为中东头号区域大国的趋势。中国社会需要知道,当传统意义上的中东大国埃及、伊拉克、沙特、叙 利亚、土耳其等国均因诸多变故对中东的主导能力被大大削弱的时候,长期保持国家稳定的伊朗,借中东对手们实力衰退之机,推进什叶派势力的扩张,大幅提升在 中东地区的话语权。伊朗的国际影响力达到了霍梅尼革命35年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度,堪称“被崛起”。
王文:为什么伊朗对中国很重要?
为什么说伊朗在“被崛起”
第一,伊朗经济处在“喷发前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伊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48.21亿美元,居世界第23位,也是中东第二大制造 业强国。伊朗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资源国。石油和天然气综合考虑,伊朗是世界第一。伊朗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联合储量,数据显示,伊朗当前的原油出 口量为130万桶/天,预计明年恢复至2012年初210万桶/天的水平。
伊朗有“世界矿产博物馆”美誉,占全球矿产资源总储量的7%。目前铁矿石已成为伊朗对华出口增长最快的资源品种,显示油气资源之外中伊能源领域合作的新潜力。
伊朗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美国制裁下压抑了36年。现任总统鲁哈尼执政以来,美伊双方频频释放改善关系信号,随着伊核谈判获得重大进展,任何国际形势缓和都能 使伊朗发展“触底反弹”。较为扎实的工业底子、年轻而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结构,使得伊朗具有巨大的发展势能,只待合适时机喷薄而出。
第二,伊朗的“中东枢纽”地位正在变现。伊朗除了处在整个亚欧大陆中心以外,在现实经济和人文交往当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枢纽角色。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 势和潮流,就是亚欧大陆真正成为这个世界秩序的中心,而不是继续由海洋国家来扮演领导这个世界的角色,在亚欧大陆成为世界秩序中心的过程当中,伊朗的作用 非常的重要,并且不可替代。伊朗和土耳其有着友好的往来,并且伊朗和俄罗斯是邻国,伊朗和中国又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友好交往的国家,随着制裁的解除, 伊朗的“中东枢纽”地位正在逐步“变现”。
伊朗在中东有很大影响力,随着伊拉克什叶派政府上台,以及美国逐渐撤出中东,这种影响力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伊朗认为“伊斯兰国”是重大的恐怖主义挑战,并 已经出兵帮助叙利亚打击恐怖组织,也支持也门的胡塞武装。随着形势的变化,伊朗在也门、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伊拉克西 边接壤的是叙利亚,东边是伊朗,从而构成了一道什叶派新月带。随着两伊关系改善,这一新月带要道将贝鲁特、大马士革、巴格达和德黑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三,伊朗的体制具有高度稳定性。根据宪法,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的政治体制,最高宗教领袖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宪法还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 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权力不容更改。在最高领袖之下,还有总统、议会和司法相对独立。这种特殊的制度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利,同时又使得精英 阶层能够高度统一,增强对整个社会的控制能力。
为了应对西方国家的颠覆和制裁,伊朗自我衍生出了基于石油非美元结算的独立金融服务网络以及完全自主的根服务器,减少了外部环境对伊朗社会的影响,同时,对希望保持战略自主性的中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为什么伊朗对中国很重要
由此看,中国需要以务实、战略、全球与长远的视角重新审视伊朗的至关重要性。
一是伊朗的资源对我国非常重要
如果伊朗生产和开采的石油、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中亚和中国,中国可以享用世界上最稳定,最大的能源,这样也不需要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来得到能源,就摆脱了现在的困境。
中国可以从伊朗进口石油化工以及高分子产品,扩大进口资源的规模。随着全球油价走低,中国一直在东部沿海积极寻求填充新开发的战略性石油储备。即使经济增 速已经放缓,这些新储备仍有助于支撑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而伊朗能源出口的复苏,毫无疑问使伊朗的石油成为中国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选择对象。
二是伊朗是“一带一路”的枢纽
从地理位置上看,“丝绸之路”的北、中、南、海四线当中,伊朗几乎都是必经之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棋盘中贯穿“一路一带”的枢纽,是该战略的关键一环。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西亚、中东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交界点,而伊朗是西亚和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国家。而且伊朗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外交上和中国 有巨大共同利益,有伊朗这么一个战略支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就有了坚固的支撑。
三是伊朗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也很重要
伊朗是维护中亚稳定及保证中国新疆安全的重要伙伴,“伊斯兰国”(ISIS)近期以来的兴起,也在提升伊朗的全球地位。伊朗与“伊斯兰国”的天然敌对性, 使伊朗跃升成为阻隔快速变异式蔓延的各类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首要屏障,是“中东反恐桥头堡”,对中国新疆形势及防范宗教极端势力浸透的战略意义重大。在反 恐问题上,伊朗跟中国有着同样立场,伊朗希望中国能参与到地区反恐事务上来。
总之,当前伊朗仍处于“国家势能估值”的低位期,伊朗的“估值预期”正在走高。此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伊朗,可谓恰逢其时,在对伊合作上“低价加仓”,定将开辟中国外交的新格局。
中国对伊朗能做什么?
目前,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石油买家,2014年双方贸易总额高达500亿美元。而中伊贸易最大的问题就是支付不便。在伊朗重返国际市场、尤其是重返国际支付体系之后,中伊的双边贸易迎来扩大的良机。中伊贸易将拥有快捷、方便的支付渠道,大幅加快资金流转。
第一,扩大从伊朗进口资源的规模
伊朗有“世界矿产博物馆”美誉,占全球矿产资源总储量的7%,由于制裁和技术等原因伊朗每年矿产实际产出仅占全球2%。目前铁矿石已取代原油成为伊朗对华 出口增长最快的资源品种,显示油气资源之外中伊能源领域合作的新潜力。中伊双方应将资源合作机制从油气勘探开发升级到全领域综合合作框架。可研究设立伊朗 资源项目数据库,并探讨公私合营模式(PPP),设立中伊资源开发公私合营基金,用于伊朗资源项目开发融资。
第二,加强中伊教育合作
在对伊文化、教育与对外合作领域,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西方特别是德国。伊朗许多高校都有与德国高校的年度互访关系。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对伊朗年轻人影响巨 大,甚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对华看法,对中伊关系的长远未来构成威胁。因此,从长远规划的角度,建立双方高校互派访问学生、学者机制,加强对伊朗各层次人 才、各学科人才的培养迫在眉捷。在这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已做了大量工作。
第三,将伊朗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枢纽国
中国可主动提出帮助伊朗建立一系列“经济特区”,连接中国产业链,使其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作用更加显现。可尝试规划建设“里海沿岸-马什哈德-恰赫巴哈尔 港”纵贯伊朗南北的高速货运铁路,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南、中、北三条路线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部贯穿起来,连接中亚与海湾世界两大油气资源产区,构 筑中国新疆直通阿拉伯海的战略大通道,打造“使新疆成为沿海省区”的客观效果,实质性地延伸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第四,尝试探讨提升中伊金融合作水平
当前中伊之间汇款、项目融资缺位、银联卡无法使用等金融壁垒,日益成为中伊扩大经济往来的基本障碍。长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由于担心美国制裁而拒绝开展对 伊业务。为解决这一问题,双方可参照相关经验,在货币互换、建立独立清算支付网络等方面,探讨绕开依附于美国的贸易结算系统、直接建立双方资本市场互通渠 道,形成人民币直接对伊投资机制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领域,应探索通过适当方式办理现钞兑换、供应及回流业务,现钞防伪技术等合作办法,通过人员互访、培 训、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强金融经验交流,这些金融探讨即便不落到实处,也定将起到警告美国减少西太平洋对华施压的作用。
第五,将提升对伊朗关系与平衡对美关系结合起来
从观念上坚信,发展对伊关系将有助于改进而非危害中美关系。美国将伊朗视为头号敌对国家,以此为基础威胁制裁与伊朗开展合作的国家或企业。事实证明,很多 顾忌美国感受、顺从美国意志、进而忌惮增加对伊合作的国家,并没有换回美国的正向和同等回报;相反,美国通常愿意向外交强势的国家做出让步。发展对伊关系 将有助于在金融治理和地区关系上建立一个美国难以插手的“经济小循环体系”,成为中国可用来平衡美国的一种战略手段。从积极面讲,中国应摆着愿意扮演美伊 关系的调停者身份,化解美国就中国发展对伊关系的不满,进而扭转中美关系的不对称性,捍卫中国国家利益。(作者王文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习近平访中东三国要下一着什么棋?★★★
http://bbs.wenxuecity.com/financenews/5160.html
2016-01-18:新年首访,习近平选择了中东三国:埃及、沙特和伊朗。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几个地方都不算太平。经过阿拉伯之春,埃及还在骚乱和暴恐中挣扎;沙特和伊朗也是刚断交。有人猜,习总这次去这仨国家,莫非是去斡旋?
这个答案并不准确。事实上还有很多原因,岛叔给大家分析分析。之前,沙特伊朗断交时岛叔曾经发文分析中国可能作为的方式,可以点此阅读。
印象:说起中东,大家的会想起什么?
答案中排在第一位的,恐怕非“石油”莫属,然后恐怕就是“乱”了。
的确,从二战结束到今天,这一地区的常态,就是各国一边向世界各地输送着石油,一边用换来的金钱买了武器,要么互相掐,要么关起门来自己掐。如果中东平静了,电视里的国际新闻一定少了不少内容。
为什么这样?最近比较热门的说法,是起源于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当然,如果运用“地缘政治理论”,也确实能较好解释这个现象。
但是种种理论,都脱离不开这么一个现实:世界上各种文明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并且被其影响。中东的石油和世界交通要冲地位,是这个地区的幸运,也是他们的不幸。
先说石油。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中,中东地区储量占全球总量的61.5%;世界原油产量前三的国家,第一是沙特,第三是伊朗。而从一百多年前丘吉尔下令英国海军全部以石油动力代替燃煤动力之后,石油就成了绝对意义上的战略资源。
再说交通。亚欧非三大洲的陆路和重要航路,都从中东过;想想古代一个奥斯曼帝国就能阻断中国和欧洲的贸易来往通道,想想为什么四大发明都得由阿拉伯人带去欧洲,就明白它的战略要冲地位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资源和区位,在过去的历史中,任何需要国际贸易、争霸世界的工业化大国,都会努力谋求这一地区的霸权。一战时,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列强,瓜分了奥斯曼帝国的遗产,将这一地区变成了犬牙交错的格局;其后的美苏争霸,也是如此。而最近的中东动荡,则起源于美国推行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其本质,也是一种本土文明对外来势力干涉的反弹。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世界主要国家都去过中东了。直到今天的中东乱局,背后依然有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身影在博弈。那么,作为再次崛起于世界的大国,中国这一次去中东,会带去什么?
三国:作为大国领导人,习近平首访中东,为什么偏偏选了这三个国家?
答案是,在中东的版图格局里,除了以色列和土耳其,就属这三个国家最重要了。
首先说说阿拉伯国家的领头羊——埃及。对,就是埃及。
许多人印象中的阿拉伯国家,就是戴着头巾喜欢赛骆驼的石油大亨们,可其实,阿拉伯国家的老大是埃及。别的不提,单单就是阿拉伯国家中最大的国际组织“阿盟”,其秘书长一职,除了1980年代一个短暂的时期外,都是埃及人出任的。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奥斯曼帝国时代开始,即便被英国殖民,埃及仍开始了缓慢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历程。二战后中东战争连绵不断时,每一次埃及都是阿拉伯联军对抗以色列的中坚,甚至第二次中东战争还让英法联军严重受挫。埃及当时的领导人纳赛尔提出的“泛阿拉伯主义”和“阿拉伯社会主义”曾经颇有影响,叙利亚和也门还跟埃及搞过一个“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其次说沙特。
自从老萨自己把自己玩残了后,沙特借着“海合会”老大和欧佩克盟主的地位,隐然坐上了阿拉伯国家中的二把交椅。自从当年开国太祖控制了麦加和麦地那两个伊斯兰文明最重要的圣城,沙特在伊斯兰世界的精神方面影响力绝对是举足轻重的。
最后说伊朗。虽然波斯时代的辉煌已然远去,但今天的伊朗仍然是在大中东地区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伊朗可不仅有石油。想想看,在不受苏联待见、又被美国封锁和制裁了30年之久的环境中,同时还跟伊拉克打了10年——即便如此,伊朗不光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独立工业体系,还有能力开发核计划。这充分说明,伊朗的工业和教育文化基础也相当不错,完全具备作为我们未来全面合作伙伴的条件。
从地理位置上看,伊朗地处中东和中亚连接处,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同时,在海上,伊朗又扼守波斯湾这个战略要地。这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重要性,无需多言。
最后,作为伊斯兰世界两大派系之一的什叶派宗主,伊朗对于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毫不亚于沙特。随着计划中的中国伊朗铁路建设成功,我们不单是在“一带一路”的方向上走出去了重要一步,而且还为这条路向未来的远方延伸铺好了路基。
重要:中国为什么看重中东?
首先,当然是中国对石油这一战略资源的依赖程度。从2003年到2014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从9100万吨飙升到了3.08亿吨;在2014年的进口来源中,沙特占了16%,伊朗占了9%——这还是已经分散了的。在过去十年中,这俩国家在中国进口原油中的占比,各自就曾达到20%、18%的比例。习近平今天在沙特的署名文章就说了,每进口6桶原油,就有一桶来自沙特。
同样,这三个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也在迅猛发展中。现在,中国已经差不多是这三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下面岛叔做的三个图就一目了然:
但也不仅仅是石油。中东国家普遍工业发展水平不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与我们少有贸易摩擦,经济互补性非常强。
比如跟沙特,我们的经贸关系就不仅仅是买油和买衣服鞋子那么简单。沙特虽然土豪,可也有土豪的难处,偏偏我们正好还能帮上忙。沙特立国之本是石油工业,其他方面都是短板。为此,沙特将许多卖油赚来的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工业行业中,中国则正好面临过剩产能需要转移的局面。
现在,两国在“产能合作”上初步实现了互利共赢。在沙特的中资企业多达160家,其业务覆盖铁路、房建、港口、电站、通讯等多个领域,承包工程的金额几乎都是以30%以上的速度在涨。
又如伊朗。前天,伊朗刚刚用放弃核开发计划,换取了联合国解除对其持续多年的制裁;这意味着,一方面伊朗可以加大石油出口,成为我们能源安全战略中又一个多样化的来源国,另一方面,伊朗则必然要对遭受制裁多年导致已经落后的工业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补课”,这又是中国的新商机。
而埃及,经历过阿拉伯之春的伤痛,政治和社会环境也刚刚稳定下来,正准备在经济建设上重打锣鼓再开张。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上述三国能够成为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就绝非偶然。
和平:中国,能给中东带去什么?
已经有很多大国去过中东。他们留下的遗产中,有民族和国家的独立,也有分治、分歧与战火。现在的中国,能给中东带去什么?
很显然,中国不会带着飞机大炮去,不会以推行自己价值观为名、以提供机枪和炸弹为方式去,也不会以“世界警察”的姿态去。至于西方一会儿说“只顾赚钱不讲是非和道义”,一会儿又说只会砸钱当冤大头”,那就说呗。
其实,答案早就有了。1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个文件:《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这也是建国以来,中国首次对阿拉伯国家发布整体的政策框架。需要注意的是,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
这份文件明确提到,“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方和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提出的中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 ‘合作格局、加强产能合作等倡议得到阿拉伯国家积极响应”。同样,对于非阿拉伯国家的其他中东国家,也不会偏离这一框架。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定位于“和平崛起”的中国,就是要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方式,通过“战略对接”,打破西方国际关系中传统的新兴大国用武力打破现有国际关系格局的魔咒,与中东实现共同发展。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来,持有“文明冲突”论的人士,针对中东困局提出的一个原因就是“中东未来有大量的青壮年,经济发展迟滞,因此无所事事会被极端主义所蛊惑”;而中国显然不这么看。
在《阿拉伯的劳伦斯》中,一战时,劳伦斯就注意到,阿拉伯国家对于西方有种根深蒂固的宗教抵触感;十字军东征的阴影始终在他们的心中挥之不去。中国显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相反,中国历来倡导的尊重当地人民的选择和价值观,和当地文明没有冲突;中国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吸收当地劳动力的建议,为中东改善社会发展提供了帮助,也很难招致“对侵略者的仇恨”(个别如ISIS这种具有“反社会人格”的极端主义团伙另当别论)。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东一向认为,中国是一个中立和公正的伙伴——一直以来,中国都力求坚持客观的态度、引导各方以政治对话和谈判的方式,化解彼此分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推行的贸易、和平,才是真正挖掉“极端主义”温床的最有效手段。
一个经济迅速发展,实现了国家间良性交流合作的地区很少有不稳定的。这一点,欧盟和东盟已经证明过了。
中国既然已经是世界大国了,世界人民都在盼望中国为中东和平做点什么,那么我们就该“当仁不让”,负起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但是,我们不会走前面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老路,即便是新路的成本可能比较高,我们也要趟出来。作为大国,这是中国对世界的责任,更是我们对历史的责任。▲◆★●■☆
全球最佳国家排名出炉:德国居榜首 中国第17★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601/65329/526869.html
2016-01-21:台媒称,1月20日公布的1项美国最新分析报告指出,全球最佳国家是德国。中国大陆被评为最适合展开职业发展的国家,但整体评比排名第17。
台湾“中央社”1月21日报道称,最佳国家”评比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BAV顾问公司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华顿商学院共同汇编。
这项评比以60个国家为对象,对全球1.6万人进行意见调查,以反映他们对各国的观感。
分析评比标准广泛,包括冒险性、公民权、文化影响力、企业精神、遗产、未来GDP及人均购买力走势、对企业的开放性、权力和生活品质等几大类。
德国整体评比排第一,“原因之一在其强势经济、世界影响力和专注于重大的全球议题,如移民危机和欧元区团结”。
日本是唯一挤进前10名的亚洲国家,新加坡排第15、中国大陆第17、南韩第19。
最佳国家前10名为:
1 德国、2 加拿大、3 英国、4 美国、5 瑞典、6 澳洲、7 日本、8 法国、9 荷兰、10 丹麦
最佳开创职涯国家:1、中国大陆。2、德国。3、美国。
最有利于创业国家:1、泰国。2、马来西亚。3、菲律宾。
最佳投资目标国家:1、印度。2、新加坡。3、越南。
最佳教养子女国家:1、瑞典。2、丹麦。3、加拿大。
退休最佳去处:1、哥斯大黎加、2、爱尔兰。3、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