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 毛 泽 东 为 何 决 定 新 中 国 定 都 在 北 京 ★

今 日 看 点 :2006-9-08
(01):★ 毛 泽 东 为 何 决 定 新 中 国 定 都 在 北 京 ★
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6/08/15/2501@3367556_2.htm
(02):★ 韩国媒体披露美国四套台海战争应对方案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058
(03):★ 我军首次举行陆军部队远程机动实兵检验演练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934732&typeid=14
(04):★ 中国准备六中全会 调研组赴各国取经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6/09/siongpo060905.html
(05):★ 收服国军王牌间谍 陈赓在中央特科的秘密生涯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5/104844.html
(06):★ 解 放 军 如 不 强 大 国 人 别 想 挺 胸 抬 头 ★
http://junshi.daqi.com/bbs/00/745358.html
(07):★ 中 国 在 欧 盟 眼 中 的 战 略 利 益 定 位 ★
http://junshi.daqi.com/bbs/00/743260.html
(08):★ 中国大使刘玉坤披露中国驻非外交官鲜为人知经历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935357&typeid=14
(09):★ 绝密情报:中央特科打入”剿共”总部 ★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79/40480/4784928.html
(10):★ 陆 军 首 次 远 程 机 动 演 练 六 大 看 点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6/52970/4785632.html


★ 毛 泽 东 为 何 决 定 新 中 国 定 都 在 北 京 ★
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6/08/15/2501@3367556_2.htm
  “整整三十年了!”毛泽东感慨万千当年是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如今重返旧都,再整河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变化万千!毛泽东对北京信心十足:“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于是,毛泽东带着他的班子“进京赶考”了。他说:决不当李自成,要“考个好成绩”。他的愿望实现了。四十八年过后,北京雄风依然,稳如磐石!
  ▲北京,中国历史的落脚点和归宿。
  北京,是华夏文化的北端地带,“一墙之外,逼近大虏”,它背靠南部广阔的汉文化区域,北视北狄,西拒西戎,东抗东夷。
  北京,是华夏文明的出击站,从这里,中华文明走向全国;北京,又是华夏文明的凝聚场,全国各地的精英文化汇聚于此,在此碰撞、融汇。
  北京有北京的优势。历朝都有自己的北京优势论。金元明清定都北京都是依据了各自的北京优势说。
  ▲金人认定,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中原,若坐堂隍,俯视庭宇,是看中了北京的地理环境。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确独特,它为中原北方门户,有人讲它是中国的“龙眼”所在。它面平陆,负重山,南通江淮,北连溯漠,可称得上是“财货骈集,天险地利”,实为汴(开封)、洛(洛阳)、关中(西安)、江左(南京一带)皆不及也。
  ▲元代在辽金的基础上建立大都,这是蒙古贵族认识到北京位于东西地势的交汇点上,又君临南方,进可以扼控全国(事实也是如此,从北京南进的军事、政治行动基本上都是成功的:蒙古铁骑的南下,燕王朱棣的南下,清兵的南下,袁世凯的南下等等),退可以依托故地漠北,卷起首饰,骑上马,一溜烟就会遁入故地,这是以地利人和的建都原则为依据的。
  ▲明代建都北京,在老北京人的传说中是件有神秘色彩的事,徐达在刘伯温的授意下以射箭定都的传说,仿佛说明北京之成为首都是很偶然的。其实,明代迁都北京,有极为充分的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经济、个人情感的原因。它是中国文明从西向东迁移变动的结果。明开国定都南京,赖以推动全国,是符合明代人定都原则的,但蒙古势力返回并峙持于漠北,随时可以卷土重来,如不全力守卫边疆,可能出现北宋第二。北京的地缘位置属交通要冲,占住北京,就挟制了西北到东北、北方到南方的四条关口(这是四条生命线),北京城外有太行山、军都山、燕山,地势高峻,明代人认为“以燕京而视中原,居高负险,有建瓴之势”,“形胜甲天下,层山带河,有金汤之固,诚万古帝王之都”。
  ▲清朝建都北京,自是出于弹压中原、雄霸九州的胸怀和眼光,也是出于退可出关的战略考虑。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廷的远见卓识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迁北京。皇太极的迁都北京是要占据这个关口从而统一全国,“以建万年不拔之业”。1644年8月20日开始,清朝大迁都,10月10日正式定都北京。
  三百多年以后,当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决定把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选定北京,这里边有着太多的理由和依据。而且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见微知著的远见卓识,对新中国首都的选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统一全国的作用,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所考虑定都的历史背景。毛泽东熟悉中国的历史,熟悉北京的历史,从历史的作用来看,定都北京无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北京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所起的先导作用,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考虑定都的现实背景。1919年在天安门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第一页。这场革命取得了胜利,人民和人民领袖自然忘不了革命的发祥地。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进北平城,由涿县乘火车到北平清华园。火车经过北平城墙时,毛泽东看了看窗外萧条的景象,对身边的同志说:“你们来过北平吗?我来过,整整三十年了!那时,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我到处奔波,在路上连裤子都被人偷走了,吃了不少苦,现在三十一年后还旧国,真是‘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翻天覆地,翻天覆地哟!”是的,正是北京的革命传统带来了历史的天翻地覆。这里出现过戊戌变法,在黑漆漆的封建旧制度的天空中划过一道亮光;这里发生过反帝反封建的滦州起义,发生过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产生于此,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土壤也存在于此。在北京定都,是革命发展的合理结果。
  当然,定都北京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上的考虑。蒋介石反人民的政权定都南京,毛泽东把人民的政权定都北京,这种针锋相对既反映出毛泽东的伟人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毛泽东明确地讲过:“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从政治上考虑定都北平,毛泽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召开了“九月会议”,这是从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进程,提出了大约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日程表。对彻底推翻国民党政府后,中共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明确阐述:“我们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政权不仅仅是工农,还包括小资产阶级,包括民主党派,包括从蒋介石那里分裂出来的资产阶级分子。政权制度采用民主集中制,即人民代表会议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也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的根本对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同于蒋介石独裁专制的国家政权,所以,在国都选择上不能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作为新的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在这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当时负责一兵团在山西作战的徐向前进行过谈话,谈话中透露出毛泽东和平解放北平与定都北平的心愿。
  毛泽东对徐向前讲:“如果阎锡山同意和平解放太原,那么,请他把军队开到汾孝一带,我们的部队开进太原,麻烦就少了。”
  徐向前答道:“恐怕不太容易。我们曾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和平解放太原,还动员阎锡山的老师带了以我的名义写给他的信,进太原找老阎。结果他不但不听劝,反而不顾师生情谊,把那位年近八旬的老秀才给杀了,可见他顽固得很。”
  毛泽东听后缓缓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讲:“看来太原不打是不行了,最好北平不要打。”“北平不要打”,目的是完整保存北平,以做未来人民共和国的国都。
  为了实现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指示要动员一切力量,积极做好北平守军长官傅作义将军及上层军官的统战工作。在中共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下,傅作义于1949年1月30日宣布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古老的北平得以完整保存。北平所有名胜古迹,都受到了保护,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城市里的生产和生活一切正常。这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定都北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式决定定都北平是在1949年3月5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乡村移到城市,提出要进行广泛的城市经济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提出定都北平。他讲:“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在北平成立中央政府是当时许多民主人士共同的想法。新中国第一任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向毛泽东汇报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情形。说到北平和平解放后,很多民主人士来信来电给我们,表示他们坚决拥护共产党,要与共产党更好地合作,并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府。
  毛泽东听后,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说,看来这些民主人士还不知道我们已经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把北平定为首都了,慢慢他们就会知道的。但是要最后决定还得开政协会议。
  定都北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格局作出的一个必要的选择。
  1949年年初,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抵达西柏坡的当日,就与夫人朱仲丽一起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拿起一支烟递给王稼祥,自己也点了一支,然后问:“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历朝皇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还有石头城南京或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呢?”王稼祥作了片刻的思考,然后回答说:“能否定在北平?”毛泽东要他谈一下理由。王稼祥分析说:“北平,我认为,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离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所以,我认为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有道理有道理”。毛泽东一边笑着,一边不住地点头。王稼祥的看法与毛泽东以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的看法是完全相同的。这种一致正是建立在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家安全战略上的。
  在那时,按照薄一波同志的说法就是,“我们党要取得革命胜利,主要靠的自力更生,也离不开国际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定都北平正好可以更为方便、直接地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实际上,“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和接受苏联的帮助,是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后的一个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直接影响到了我党对定都的选择,而且在定都上,我党也与苏联领导人交换过意见。
1948年9月的政治局会议上,
毛主席指出:“关于完成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准备,苏联是帮助我们的,首先帮助我们发展经济。”会后,9月28日,毛主席关于九月会议向斯大林的通报中提到,有许多问题要向斯大林和联共中央通报,准备11月底赴莫斯科。10月16日,毛主席致电斯大林:“召开政协,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待我十一月到你那商定。”12月30日,毛主席又电告斯大林:正召集高岗、饶漱石、薄一波、陈毅、罗荣恒、林伯渠诸同志来中央所在地开会,讨论1949年整个战略方针问题和准备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这个会开完即去莫斯科,然后回来召开二中全会。后因交通不便,接着毛主席又要指挥淮海、平津战役而未能成行。斯大林委派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于1949年1月31日飞抵西柏坡,听取我党中央的意见。毛主席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同志,就战略方针、军事部署、和平谈判及其发展前途、政治协商会议、联合政府及其纲领、建都问题、经济政策及建设计划、外交根本政策及目前策略,以及中苏关系、两党关系等问题,同米高扬交换了意见。显然,在建都北平问题上,苏联是同意中共意见的。因而,在随后不久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共正式决定定都北平。
  当然,把新中国的首都定于北平,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共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把一个封建的帝都变为一个人民的国都。这是一次严峻的考试。
  毛泽东和中共的领导人都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进行迁往北平的准备工作时,毛泽东不断地给身边的工作人员敲起警钟。他对工作人员讲:“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一到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这一天吃过早饭后,毛泽东正要迈步走出门口,周恩来迎了上来,问:“主席,休息好了吗?”
  毛主席讲:“休息好了,我只要睡四五个小时,就有精神了。”
  周恩来说:“多休息一会儿好,长时间坐车也很累。”
  毛泽东讲:“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很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自信地讲:“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考个好成绩”,这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决定定都北平的第一个愿望。
  这是执政党的愿望。
  这更是人民的愿望。 ▲(摘自:《首都中国:迁都与中国历史大动脉的流向》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 韩国媒体披露美国四套台海战争应对方案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0058
2006-9-5/雷怀: 长期以来,国际军事观察家一直认为,美军一直有应对台海战争的作战预案,但因美国各方守口如瓶,因此外界鲜有人知。9月1日,韩国《东亚日报》官方网站以罕见的篇幅,抛出《台海战争预案中美国的选择》一文,首度披露美国有四套台海战争的“剧本”,并有不同的应对方案。
  ▲四套台海战争“剧本” 应对方案各不相同
  据《东亚日报》官方英文网站9月1日报道,一旦中美发生冲突,美国准备了四套“剧本”的预案:
  ▲“剧本A”——解放军特种战部队潜入台湾引发低强度冲突:
约有100至1000名不等的解放军特种战部队,在早先潜入岛内的军事情报小组的协助下,秘密分乘小型舰只、潜艇和直升机登陆台岛。这些特种部队的目标不只是台湾岛内的政客、军方高层,还包括电厂、交通枢纽、早期预警系统、指挥与控制设计等等。战略目的是通过摧毁台湾当局的根基来制造恐惧与混乱,从而为解放军诸兵种大规模进攻铺平道路。
  ▲“剧本B”——中日偶发冲突触发台海战争:
为保卫东海的油气资源,中国向钓鱼岛水域派出了潜艇、驱逐舰和其他舰只。日本也针锋相对地派出了P-3反潜机、“宙斯盾”战舰和F-15战斗机和中国海军对峙。夜里,日本驱逐舰与中国潜艇相撞引发双方冲突,日本战舰打算援救在相撞中受损严重的中国潜艇,但中国海军视日本战舰是想采取“敌对行动”,于是向日本战舰发射了两枚反舰导弹,但日本的“宙斯盾”舰将其成功拦截,中日海军就此发生海战。中国潜艇最终沉没,这使得中日双方向出事海域大量增派战舰。日本驻美国大使恳请与美国总统会面。
  ▲“剧本C”——解放军全面进攻台湾岛:
这是台海战争最可怕的一种预案,解放军陆海空中对台湾发动闪电突袭,从而成功阻止包括美国在内的第三国的军事介入。
  ▲“剧本D”——台湾对大陆先发制人的军事挑衅:
当解放军举行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的时候,台湾当局视演习为对台进攻在即,于是下令部队对大陆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台湾空军和海军还对大陆南方的港口、机场和导弹阵地实施轰炸与攻击,台湾特种战部队消灭了大部分的解放军潜艇。
  上述4种“剧本”任何一种情景发生,美国都将不得不介入,这主要是因为美日1951年签有《美日双边安全协定》,美台1979年签有《台湾安全法案》。然而,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美国很难对台海战争迅速反应,因为其军力仍然身陷伊拉克,并且无法预想一旦动用核武器或者大规模动用军队可能造成的后果。因此,美国对台海战争的因应可分为:威慑、危机稳定、战争和战争中止及评估四个阶段。
▲美国对“剧本B”的反应最为充分:
在该冲突的早期,美国不会迅速介入,这样就为外交解决争取了时间。可一旦美军部署到位后,它将以绝对优势打败解放军。当然,应对“剧本B”的底线就是:防止一场危机演变成全面的战争。
▲“剧本C”最为可怕,甚至可能导致核战争。
尽管美国能够以核武器最快地解决中国,但核战争后的政治后果不堪设想,而只是常规战争的话则意味着美军将长驻台湾。
  “剧本A”同样要美军介入,可一旦美军登陆台湾,那么可能会陷入与伊拉克一样的游击战中。
  “剧本D”的应对同样棘手,除非一方能以压倒的优势打败另一方,否则,美军将不得不长期在台海地区部署大规模的作战部队,从而使得东亚地区长期限于不稳定中。
  ▲美国鹰派 时常幻想中美大战
  《东亚日报》官方网站9月1日的这一长篇报道,并没有交待来源,只表示它引述的是美国的“一份报告”。不过,据《东亚日报》官方网站自己介绍,“东亚.com”是迈向21世纪的互动性媒体,也是网上报道媒体的“新榜样”,而且最为引人关注的是,《东亚日报》有韩、中、日、英4种语言,这篇报道本身则有韩语、英语和日语三个版本,独独没有中文版本。
  无独有偶,《青年参考》记者在9月1日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特别助理道格•班多发表在《台北时报》上的《中美争锋节选》一文中,看到了“类似身影”:
  美国老牌“鹰派学者”杰德•巴宾和爱德华•蒂帕拉克在他们所著的《中国为何要发动对美战争》中,就提出类似预案,将中国视为“长期的威胁”,认为中国“决意要摧毁美国”,而引发中美战争的便是台海战争的“四种可能”。按这两个老牌鹰派的说法:“中国正在发动第二次冷战,或者说是太平洋冷战;接下来就将是武装冲突,而这场战争将在中国觉得时机成熟时就会发动。”
  其实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特别助理道格•班多本人,对鹰派的论点并不苟同。他在9月1日的文章开头便称:“中国官员们太聪明了,他们决不会走前苏联的老路,向美国的来访者说出诸如‘烧死美国人’之类的话。”
  他认为,中美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美国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与国际经济研究所合作进行了一项旨在推进美中相互理解的“中国就是中国”的项目。该项目的学者注意到:“中美关系的方向,将决定未来世界。”
  该学者写道:“中国领导人没有想着让解放军与美军争锋,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跟上美军的发展,或者在几十年内缩短与美军的差距。”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政府从来也不热衷于战争,也没有打算在全球挑战美国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学者多数希望少炒“战争剧本”,多走“理解发展路线”。▲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青年参考
★ 我军首次举行陆军部队远程机动实兵检验演练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934732&typeid=14
新华网沈阳9月5日电(张宝印 李宣良 丁越)远程机动、陌生地域作战、强电磁条件下对抗……解放军首次整建制陆军部队进行的远程机动实兵检验性演练,5日上午在沈阳军区某机械化步兵旅拉开序幕。在演练进行的10多天里,扮演“红军”的沈阳军区某机械化步兵旅,将远程机动上千公里,一路演练“走、打、吃、住、藏、联、供、救、修、管”,并将在强电磁环境下与“蓝军”部队展开对抗。
沈阳军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演练是在全军深入贯彻胡锦涛主席大抓军事训练重要指示和全军军事训练会议精神的形势下进行的,是对解放军新形势下训练方式和保障方式的积极探索和创新。这次演练首开解放军陆军部队远程机动训练先河,将通过演练探索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进行演练考核的新手段,探索装甲机械化部队远程机动训练的新方法、新路子。
参加这次演练的沈阳军区某机械化步兵旅将齐装满员,采取铁路输送和摩托化机动两种方式机动。演练分为应急作战准备、远程机动、作战部署、战斗实施等阶段。联合导演部由陆军几所指挥院校、有关军区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的50余名专家组成,将运用“部队演习评估系统”,对机械化步兵旅“指挥控制、远程机动、火力打击、整体防护、综合保障”五种能力进行全面检验和综合评估考核。(完)▲
★ 中国准备六中全会 调研组赴各国取经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6/09/siongpo060905.html
(菲律宾)华侨商报 (2006-09-05) 香港中通社记者/白羽: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将于十月召开。为了开好这次全会﹐提出一份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中央决策层不闭门造车﹐而是放眼国际﹐广泛取经﹐借鉴他国管理社会的经验﹐为六中全会做思想和理论准备﹐以期提出一张科学指引中国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路线图。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不仅派出调研组深入各地﹐就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考察﹐为六中全会做理论和谘询准备﹐更是放眼国际﹐拓宽视野﹐积极引进他山之石﹐以充实和刷新中国执政党管理社会的理念和实践。
  据了解﹐从去年以来到现在﹐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先后派出了数十个调研组﹐分赴欧洲﹑北美﹑拉美﹑东亚﹑非洲等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考察这些国家和地区管理社会的经验和教训。这些调研组的目的地选择都有针对性﹐调研题目非常丰富﹐从社会分配到福利制度﹐从民间组织到劳资关系﹐从社区管理到突发应急﹐可谓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每个调研组都会提出调研报告和建议﹐为中央制定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提供鲜活参考。 
  有学者表示﹐中国目前城乡差距拉大﹑区域发展水平严重失调﹑贫富差异过大等﹐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就业难﹑住房难成为城市居民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两大难题。就医难﹑高学费﹑失地农民没保障等问题严重困扰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央已经认识到﹐必须以人为本﹐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支柱。政府要把财力和精力首先投放于最有需要的社会群体﹐解决好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指出﹐从世界政党政治的实践看﹐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一些执政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大自身建设力度﹐取得显着成效﹐其做法和经验十分值得研究。王家瑞认为﹐当今各国国内的社会思潮﹑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各种国内外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局势也变得难以预料。任何负责任的执政党﹐必须建立和强化危机防范与处理机制﹐努力提高自己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化解重大危机的能力。在社会分化组合加快和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些政党在思想理论纲领革新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 收服国军王牌间谍 陈赓在中央特科的秘密生涯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5/104844.html
一个斜仰角镜头推上去:手枪指向角落里的叛徒,陈赓身穿黑西装,拉低帽檐,侧面表情冷酷。这是电视剧《陈赓大将》里的一幕,然而电视剧里的场景并不完全出于虚构。1929年11月11日晚上23点,陈赓亲自指挥中央特科红队击毙出卖彭湃的叛徒白鑫,“子弹由前额洞穿后脑,脑浆迸裂而亡”。尽管没有资料显示陈赓是否亲手杀死了白鑫,但这场被上海各大报纸写成“霞飞路暗杀案”的行动,显然是陈赓情报生涯中最震动人心的一幕。
  历史比戏剧还要精彩。1928年到1931年,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各租界巡捕房、甚至青帮小头目都熟悉的名字“王庸”,从来没有出现在陈赓自己的文字中,更没有留下任何照片。作为中央特科情报科长,陈赓和他的同志们保守了秘密。
  ▲早期特科
  1926年9月,陈赓秘密离开黄埔军校,到上海的中共中央报到。陈独秀派遣他和顾顺章一起前往苏联“契卡”受训。1927年秋,周恩来向党中央提议成立中央特务科,直接归党中央领导。
  初创的中央特科并没有陈赓领导的情报科(二科),它只有两部分:红队,专门负责镇压叛徒;总务科,为党中央办理杂务,比如采买、布置会场、安置同志。由顾顺章领导的“打狗队”当时在上海已经有了名气,它的前身是五卅时期的“上海工人纠察队”。美国记者罗伯特•帕克曾写道:“红队由一批熟练的枪手组成,为上海全党的高级干部提供警卫,并负责各类会议的安全;紧盯反共的国民党特务;但最主要目标是实施惩罚,处置那些叛变投敌的共产党员——这为它争得了‘打狗队’的名称。”在顾顺章领导下,红队的行动能力很强。散发传单之类的活动,几乎可以半公开化。1928年春,25岁的陈赓带着腿伤,奉周恩来之命进入特科,任情报科科长,也是顾顺章的副手。
  ▲情报科长陈赓上任
  陈赓一进入特科,就开办了为期29天的训练班,隔年又为红队专开训练班,训练项目是:熟悉上海各街道里弄的名称、路线和居民住宅情况,熟悉警察、宪兵、特务机关和流氓帮会的情况,学习化装术、监视,学习猜破敌人密码,用隐显墨水写密函,被捕后打开自己的镣铐等等。除了这些,还有枪法训练,心思缜密的陈赓安排租船,到长江口入海学习枪法,陈赓会说几种方言,能根据身份变换形象,有时西装革履,像租界的洋行买办;有时长袍马褂,礼帽缎鞋,扮作巨商。“王庸先生”个性风趣亲和,交游广阔,与国民党特务机关、警察局、党部,巡捕房的探目、包打听,乃至上海各帮会地痞均有往来。
  到底情报科有多少耳目,多少工作人员?谁也说不清楚。在顾顺章后来被捕时为国民党画出的示意图上,中间的圆圈写着“侦探科长陈赓”,向周围辐射的许多小圆圈,分别写着“某通讯社记者”、“上海警备部某女侦探”、“青帮流氓杨安清”、“日本翻译”、“高丽人”等许多联络人,这些人又再辐射更多联系人。除了上海和南京,还有香港、满洲的中共情报团,有些具体姓名连顾顺章也不知道。但是顾顺章向国民党供出:“第二科对于全国政治、经济以及国际方面得来的消息非常敏捷而有价值。尤其是如要破坏他们的机关,他们事先已经知道,因为每天编有一种叫《敏捷飞》的情报出来,所以消息灵通。同时又设法破坏敌方,有时制造种种相反消息,以挑拨对方内部,使其互相猜忌,力量分散。”所有特科侦探都是单线联系,只认识自己的直接领导者。陈赓手下的几个得力的情报工作者,分别联系不同的线人。也是在陈赓主持工作以后,中共发展了几个重要的情报关系。
  ▲王牌间谍
  陈赓手里的王牌是杨登瀛。1928年1月,国民党中央党部成立调查科(“中统”前身),要在上海筹建调查机构,以反共为首要目的,杨登瀛得到蒋介石手谕,成为“中央驻沪特派员”,独立于军警和侦察机关,直属于陈立夫。他同时又是陈赓手下陈养山的旧相识,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与张道藩有私交。陈养山发现,杨登瀛对共产党很有好感,又不愿意放弃做官的机会,于是将情况报告给了陈赓。
  周恩来和陈赓决定借陈养山拉拢杨登瀛。表明身份后,陈赓切断陈养山和杨的关系,自己单线和杨登瀛联系。杨登瀛要求汽车、保镖和活动经费,陈赓请示周恩来,尽力满足他,并要求他和上海党部、市政府、淞沪警备司令部建立关系。上海各种警察机构之间的矛盾复杂,杨却能得到各方信任,他独立的身份又有权参加陪审。政治上,杨登瀛并不可靠,他官架子很大,做事情总是两手准备,心思深,然而秘密工作却需要这样的人。1929年10月,陈赓为杨登瀛在北四川路大德里对面过街楼上成立了一个办事处,挂牌“国民党中央调查科驻沪办事处”。陈赓派女党员安娥去做秘书,杨登瀛一带回情报,安娥就及时抄送陈赓。这里也是杨登瀛和国共两路人马会合的地方,侦探和奸细都会来这里和杨接头,中央特科常会送来一些秘密性不大的文件,配合杨登瀛的工作。
  随着杨登瀛的地位升高,又得到国民党中央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重用,陈赓一方面加强对杨登瀛及家人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将杨的任务转向协助处理共产党内部的奸细。1928年底到1930年初,向国民党“投诚”的叛徒被杨登瀛“拦截”,再交由红队处理。陈赓主持特科情报工作的时间里,杨登瀛是陈赓最重要的联络人之一。
  除去和国民党的执法机关打交道,共产党的工作需要更高层的政治情报信息。上层的内线更隐蔽,情报工作维系全党安危。1975年,周恩来逝世前几个月,才要秘书到《辞海》编辑部,说明袁世凯的谋士“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杨度,在李大钊被捕后,他变卖居所,换得4500元营救,后来成为杜月笙的挂名“秘书”,多次用雪茄烟盒给中央特科送情报,晚年入党。周恩来要求:如果《辞海》编入杨度,应加入党员一条。上海律师界和新闻界也遍布中共眼线。周恩来和陈赓掌握了多个秘密上层联系人,其中包括“红色牧师”董健吾。
  ▲营救与复仇
  中央特科并不担负营救所有党员的任务。一般同志被捕由郭沫若、沈雁冰领导的“中国济难总会”营救,只有中央负责同志由特科负责。一般做法是买通国民党警宪机关,掩护被捕同志的身份,也会聘请律师。然而中央军委书记彭湃的被捕,却没有具备任何营救的因素。叛徒白鑫曾在彭湃领导的海陆丰政权工作,后调入上海中央军委,做彭湃的秘书,他家常被作为军委会场。
  1929年8月24日下午4点,国民党上海市党部负责人范争波派遣警察驾红皮钢甲车来到白鑫家,一个一个按照姓名和照片拘捕了正在开会的5名中共党员,但对白鑫夫妇置之不问。那天周恩来因故未能出席会议。陈赓得知消息,立刻让杨登瀛调查,当天晚上查明白鑫早在一个月前就和范争波取得了联系,准备将中共军委一网打尽。25日,周恩来部署特科人员住在侦缉队附近。26日,陈赓指示杨登瀛参加对彭湃的审讯,并暗示彭湃,特科将全力营救他们。28日凌晨,陈赓得到消息,彭湃等将被押往龙华警备司令部,特科迅速买来各种器具。当装有驳壳枪的小皮箱运到同孚路集合处时,大家发现所有枪支上都涂着一层保养用的黄油。特科人员用了约有一小时将黄油清洗干净,20人的救援小队这才来到囚车的必经之路枫林桥,分别扮作导演等剧组人员。陈赓当时其实没有去现场,而是在附近的法国公园里接应,等了半天没有听到枪声,才知道囚车早已经过去了。8月30日,彭湃等4位同志英勇就义。
  白鑫被国民党迅速保护起来,陈赓要杨登瀛严密监视。得知白鑫身患疟疾,陈赓通知柯达文做好准备,果然,白鑫带着保镖找到了“达生诊所”,请多年的老相识柯达文为他看病。白鑫并不知道,他的广东老乡柯达文,早年就加入了共产党,是陈赓手下的特科人员,而“达生诊所”是党中央的会议场所,传染病房是高层领导的会议室。尽管白鑫更换了住所,直接住进了范争波在霞飞路和合坊的范公馆,但并没有怀疑柯达文。陈赓将紧靠范公馆后面的房屋租下,派监视哨居高临下俯瞰。大约一个月时间,范家女佣的洗衣妇朋友,弄堂口修自行车的小贩全部换成了中央特科的耳目。白鑫动身的时间,乘坐轮船号,甚至范争波送去码头的细节全部被周恩来、陈赓掌握。11月11日,杨登瀛陪同张道藩前往范公馆,确定了白鑫晚上11点离开上海的计划。下午,陈赓亲自带领十来名红队队员陆续埋伏在弄堂里。到晚上10点多,范争波开着车,并带了另一辆车来接白鑫,停在弄堂口,佣人们开始往车上搬行李。晚上11点左右,白鑫走出范公馆,旁边还有范争波兄弟和保镖共7人,走向汽车。离汽车还有几米远,特科人员突然从黑暗中冲出来,大喝:“不许动!”白鑫被掩护着向北逃走,保镖们和特科队员展开枪战,一名保镖被打死,白鑫一边逃跑,一边掏出手枪准备还击,但还没开枪,就被特科人员逼到了角落里,子弹射穿头部,当场毙命。
  ▲可能改变历史的叛变
  特科领导人顾顺章的叛变,曾经被亲手抓捕他的国民党特务蔡孟坚说成是“可能改写中国近代历史的故事”。比陈赓大8岁的顾顺章,出身于上海贫民窟,他在上海工人运动中多次领导罢工和工人武装,缔造了红队的雏形。后来进入中央政治局,和周恩来、向忠发共同领导特科工作。他自己能徒手无声杀人,作战勇敢。但顾顺章的外表和习性有点像花花公子,周恩来感到不安。1931年4月,周恩来派顾顺章护送张国焘去武汉。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写道:“顾顺章为我服务,十分卖力。”顾顺章对张说因为他曾用化广奇的名字多次在武汉游乐场表演,所以朋友很多。4月8日张国焘得到安全交接,顾顺章却不顾周恩来反对,留在了汉口,在德明饭店公开表演魔术,还到处张贴“化广奇”的海报。4月24日,一个叛徒认出了顾顺章,国民党武汉侦缉处的蔡孟坚逮捕并审讯了顾。蔡曾经写回忆文章说:“顾一进门就说:我不是普通共产党员,是共产党中央常委,和周恩来平起平坐;共产党党务,我掌管大部分,任何秘密机关由我安排。这次我护送张国焘任豫鄂皖边区的主席,你找到我,对国共两党都有好处,我不能多谈,留下重要的问题,请你安排我与蒋委员长商谈。”蔡孟坚决定尽快送他去南京面见蒋介石。
  4月25日,顾顺章供出了中共在武汉的各大办事处和联络点,造成十余人被捕。
  ▲亮出底牌终结特科
  就在这天晚上,南京中山东路5号,徐恩曾的办公室接连收到6封来自武汉的特急绝密电报,每封都写着“徐恩曾亲译”。当晚是星期六,办公室只有机要秘书钱壮飞一人。他手里掌握了徐的密码本,迅速译出所有电报后大吃一惊。第一封电报说黎明(顾顺章)被捕,并已自首,迅速押解至南京,3天之内中共中央将全部肃清。第二封说将用兵舰运送,第三封则改由飞机送,因为黎明认为兵舰太慢,而且绝不能让徐左右的人知道这个消息……
  钱壮飞记下电文,又封好电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翻出“京沪路行车时刻表”,让自己的女婿刘杞夫连夜坐特快到上海,将此事转告李克农,再报陈赓。
  将近30年后,徐恩曾在其回忆录里讲到钱壮飞的时候,还惊骇不已地说:“我得悉捕获顾顺章的消息时,极为兴奋,命令立即将其递解南京总部。顾顺章的自新立即使我得到一些令人震惊的情报。顾说,我的手下有一个最能干的工作人员保管着我们的绝密文件,此人实际上是一个共产党的间谍。他是我的秘书,我在1928年建立第一个商业的无线电台时,便雇用了他,并在我手下工作近3年时间。我过去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工作勤奋、忠诚、有能力的年轻人。他从不多说话,也从不打听他工作范围以外的事情,熟练地执行我的命令。我确实怀疑,这样一个模范职员会是共产党的特务。报告捕获顾顺章的密电是由他译出的,又是他把译出的报文交给了我。我希望顾是在撒谎,但是我派去寻找他的人回来报告说,我的职员已经在前一天早晨偷偷地溜走了,我才相信顾顺章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4月26日凌晨,李克农在上海接到情报,立刻告诉陈赓,陈赓上报周恩来。一天之内,一切顾顺章可能侦查的人员全部转移,上海中央特科人员全部调换。4月27日,顾顺章到达南京,先去徐恩曾中山东路的办公室,一见到门牌,顾顺章就说:“徐恩曾的秘书钱壮飞是中共安插的核心间谍……”随即供出周恩来、瞿秋白等所有领导人的地址和办公网络。尽管一网打尽共产党的计划未能得逞,和盘托出的顾顺章还是让中共受到了损失。当时被杀的领导人包括恽代英、向忠发、邓演达、蔡和森等。周恩来前往广州,上海党中央基本撤离,陈赓隐藏在天津。中央特科由陈云、潘汉年和康生接管,以后几年的工作以处理顾顺章叛变的遗留问题为主。继续留在特科的陈养山曾经著文说:“负责干部大都撤离,党的组织均遭破坏,到1935年,上海的保卫组织已不存在。” ▲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06年第32期葛维缨文
★ 解 放 军 如 不 强 大 国 人 别 想 挺 胸 抬 头 ★
http://junshi.daqi.com/bbs/00/745358.html
  新的忧患是“狼”在威胁着国家的“三海”和海外利益。在东海、黄海、南海我们有大量主权和权益需要维护,“三海“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就不能在世界上站住脚、真正实现崛起。在海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的利益已经遍布全球,尤其是资源市场和战略通道安全,都直接关系着中国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国际公用空间――海洋、太空,我们的行动自由也需要维护。这些都是新的更大的“忧患源”,是国家战略新的逻辑起点,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着眼点
  本刊上期刊出军事科学院战争与战略理论研究部副部长张世平少将对中美关系的解读和评析后,引起海内外读者广泛关注。应读者要求,近日记者就中国军力的发展以及“中国威胁论”等问题,再度对他进行了采访。
  ★ 实现和平统一若无武力支持就是空话
  记者:谋求和平发展的中国,军事力量是否需要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以应对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外来挑战?
★ 解放军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张世平:战争年代,我们“没有枪没有炮,自有敌人给我们造”,那是当时的物质条件决定。改革开放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国家还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发展军力。现在,我们有了较为优越的物质条件,特别是在国家财政增长指数比较大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任何国家都会做出的一种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军力的协调增强将是我们所追求的过程,水涨船高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台湾问题的解决要求中国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虽然我们不会主动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但实现和平统一的诉求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持就是一句空话。中国历史上的十次统一都是打出来的,台湾历史上三次回归祖国也都是打出来的,今天的中国人要创造和平统一的奇迹,不使用武力但不能不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能战方能言和”。历史就是这样:当你具备战争能力时,战争往往远远地离开你;当你不具备战争能力时,战争往往就会找上门来!
  ▲第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忧患决定了中国必须建设强大的军事力量。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外辱,忧患意识更加强烈。英国人、“八国联军”先后打过我们,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人侵略我们,六七十年代是前苏联、印度、越南先后侵扰我们。那时,我们的忧患意识主要是“狼来了”。目前,十四个周边国家、八个海上相望的国家都不具备侵略中国的“企图”与“能力”,那么我们还忧患什么呢?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战略选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认为,新的忧患不是“狼来了”,而是“狼”在威胁着国家的“三海”和海外利益。在东海、黄海、南海我们有大量主权和权益需要维护,“三海“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就不能在世界上站住脚、真正实现崛起。在海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的利益已经遍布全球,尤其是资源(能源)、市场、劳务和战略通道安全,都直接关系着中国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国际公用空间――海洋、太空,我们的行动自由也需要维护。这些都是新的更大的“忧患源”,是国家战略新的逻辑起点,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着眼点。
  ▲第三,崛起的中国必须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自己的脊梁。
一个世界强国的基本标志,是政治清明、经济昌盛、科技发达、文化繁荣、军事强大。如果说政治是头脑,经济是双腿,科技是耳目、文化是躯体,那么,军事就是脊梁。头脑再清明,经济再昌盛,科技再发达,文化再繁荣,军事力量不强大,中国在世界上也永远挺不起自己的胸膛!中国要想崛起,必须在这五个方面协调同步发展,不能使自己在某个方面瘸腿。如果我们只考虑经济及其它方面利益,而忽视军事,就会成为一只任人宰割的“大白猪”――你越胖,被人吃掉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 中国目前尚无能力维护自己海外利益
  记者: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能否维护国家利益?
  张世平:以目前中国的军力而言,“保家卫国”绰绰有余,但既要“保家卫国”又要为“走出去”的发展政策服务尤其是为海外利益“保驾护航”则还有差距。主要是海外投送、海外救助、海外防卫、海外撤离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方面,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前一段时间,在所罗门、东帝汶接连发生的动乱中,中国人都是重要的受害者。纵观历史,世界上只要有事,中国人就要遭殃。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海外利益。而那些强国,尤其是美国人却很少遭受伤害,发生动乱甚至战争的国家,不论是政府还是反对派,都争先恐后地保护美国的利益。这是为什么?因为,那些强国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报复和制裁手段,迫使任何国家、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侵扰他们的利益。
  我们维护国家海外利益的能力所以还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改革开放之初,一方面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一方面也是我们在政策选择上有失偏颇,从而导致了国防和军队建设长期处于过分“忍耐”的状态,国防和军事实力大幅下滑。近些年,虽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防和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但国防和军队建设有它自身的“规定性”和“周期率”,一方面有许多高精尖武器是根本买不来的,一方面许多大型武器装备即使能够自己生产,也需要一个研究、生产、装备、形成战斗力的长期过程。因此,着眼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需要,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任重道远。▲
★ 中 国 在 欧 盟 眼 中 的 战 略 利 益 定 位 ★
http://junshi.daqi.com/bbs/00/743260.html
  当前的欧盟与中国,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欧盟如何定位与中国的关系?这是很多人所关心的。
  在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中,中国与老欧盟国家包括英、法、德、意等国的关系还是主体,因为对华政策的动议大都来自这些国家。或者说,如果没有这些国家的支持,很多政策动议不会有实质性的结果。
  但新欧盟国家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因为欧盟内部的一些机制,使得这些新国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制约欧盟的对华政策。
  欧盟与中国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概括地说,欧盟对中国的利益定位是经济贸易利益居首,战略利益居次。这是总体情况,但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各占多少,在主要欧盟各国有所不同。
  欧盟把经贸利益放在对华政策的首位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欧盟国家有悠久的经贸传统,建立商贸帝国曾经是多数欧盟国家的梦想。大英帝国也主要是一个商贸帝国。
  这一传统对今天欧盟各国仍有很大影响。经贸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欧盟的对外政策。在欧盟对外政策中,经济成分占很大的比例,因为很多人相信经贸方法(如经济制裁或援助)可以有效地用来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
▲对华政策与美国协调
  从现实需要来说,欧盟各国大多是福利国家,要维持和发展这个体系,经济发展是重点。实际上,各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表现越来越成为民主政治所关注的重心。
  正因为这样,欧盟对中国的经济崛起表示欢迎,因为中国的发展已经为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经济上,欧盟各国都想从中国的经济崛起过程中获得最大可能的利益。
  实际上,多年来欧盟各国都在努力发展和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但这并不是说,欧盟和中国在经贸关系上总是利益一致。
  欧盟一方面想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出口经常设置障碍。欧盟迄今为止还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作为一个整体,欧盟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欧盟对中国的战略利益居次要地位,这里当然有地缘政治的因素。欧盟远离中国,和中国没有直接的地缘利益之争。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欧盟本身。
  欧盟整合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不容易,进一步的整合尤其在政治和战略上整合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近年来欧盟的大扩张,这种整合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不出现一个强大的“外敌”,欧盟的战略一直会处于一种防御的方式。
  只有当欧盟作为整体遇到一个强大的“外敌”时,进攻式的战略才有可能。除非俄罗斯再次崛起,否则这个共同的“敌人”很难寻找。
  从这个方面来说,欧盟对华的战略考量和美、日等国不同。美国既是当今世界唯一的霸权,也在亚太地区有全方位的利益,包括战略利益。日本更不用说了,和中国有直接的地缘政治竞争。
  但是,一旦美国因素出现时,欧盟对中国关系的战略考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欧盟和美国具有相当制度化的战略关系,尤其体现在“北约”这一机制上。
  在后冷战时期,“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一是防俄国,二是防中国。近年来,“北约”试图向亚太地区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英国的角色有些特殊
  在去年中国出台《反分裂国家法》之后,美国和欧盟乘机开始在美欧之间进行中国战略对话,希望在对华关系上,双方能够协调关系和行动。这种协调使得欧盟很难解除对华武器禁运。
  这个对话刚刚开始不久,还处于早期,今后如何发展,还应当需要加以观察。但这已经说明了,一旦亚太地区发生不测,如果与中国有关,欧盟与美国仍有可能找到共同的战略利益。
  在欧盟对华战略上,英国的角色显得有些特殊。尽管英国也把对华经贸关系放在首位,但较之其他欧盟国家,英国更多地关注对华战略。这里既有美国的关系,也有英国本身的关系。就美国因素来说,英和美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战略关系。
  这些年来英国的国际行为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就英国自身来说,英国具有帝国传统,即干预国际事务的传统。同时英国自身认为,在欧盟诸国中,英国仍然有能力干预世界事务。
  这些因素表明,英国较之欧盟其他各国更会关注中国的战略动向,甚至显出干预主义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经常表现在英国对台湾和香港等问题的关切上。
  那么,欧盟和中国的政治关系又是怎样呢?和美国一样,欧盟近来也盛行所谓的“中国不确定论”。根据这一说法,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但中国崛起的内政外交的方向则是不确定的。
  因此,在和中国交往,尤其是经贸交往的同时,必须用各种方式对中国施加影响,使得中国有可能朝着西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即内部的政治民主化和外部事务中全面和西方合作。
  正是在这一总体认知下,民主人权问题经常混杂在欧盟的对华经贸关系和战略关系中。
  对中国来说,要制定有效的欧盟战略,和欧盟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关系,就必须对欧盟对华利益的认知有个清醒的认识。和欧盟发展经贸关系仍然是关键,用经贸关系来逐渐消化欧盟对华的战略关注。
  对欧盟中的“中国不确定论”,也必须加以关注,因为欧盟的中国认知影响其总体对华政策。中国本身正在处于一个大转型时期,外界的担心也情有可原。在这方面,中国和欧盟的战略对话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和欧盟双方间尽管已经有很多方面的政策对话,但大都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层面。要减少欧盟对华的“不确定性”或者增加其对华的“确定性”,战略层面的对话不可或缺。▲ 作者:郑永年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 中国大使刘玉坤披露中国驻非外交官鲜为人知经历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935357&typeid=14
中新网[张火丁] 于 2006-09-06: 在巴黎进行紧急抢救的中国驻几内亚大使刘玉坤,日前在心脏病情稳定后离开巴黎回国治疗。回国前刘大使在巴黎医院接受此间一家华文媒体访问时,披露了中国驻非外交官鲜为人知的经历。
  八月十六日,积劳成疾的刘玉坤大使在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生命垂危。在当地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经由外交部长李肇星的直接关心,中国外交部果断请求国际SOS救援机构将刘玉坤大使送往距离最近、医疗条件先进的法国进行抢救。由于送救及时,终于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刘玉坤的生命。
  刘玉坤在接受《欧洲联合周报》访问时回忆说,他一九七二年进入中国外交界先后在多哥、扎伊尔(今刚果(金))、贝宁、喀麦隆等非洲国家任职,从翻译做起,历任三秘、二秘、一秘、参赞,二00四年被胡锦涛主席任命为驻几内亚特命全权大使。刘玉坤的外交生涯从来没有离开过非洲,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加起来有十八年。可以说,这位有着三十四年外交生涯的大使的人生是“中国一代外交人的缩影”。
  在非洲五十六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三十七个国家设有使领馆,长驻各级外交官达四百余人。出使非洲的外交人员,面临三个最大的挑战是疾病、战乱和孤独。非洲很多国家平均气温为三十摄氏度以上,加之卫生条件差,被蚊虫叮咬后发疟疾几乎是所有驻非外交官的共同经历。甚至有外交官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战乱也威胁着驻非外交官的生命。中国驻几内亚比绍大使高克祥二00三年就曾经在大使官邸遭到持枪歹徒的袭击而受了重伤。出使非洲外交官大多数人都过着夫妻分居的生活,加之交通和通讯条件的落后,使馆业余生活单一枯燥。
  出使非洲的中国外交官在艰苦奋斗、克服生活困难的同时,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工作热情完成各种外交任务,责任重大。非洲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伙伴。中国在自身经济有困难的情况下,对非洲实行了大量援助。中国驻非外交人员的使命之一就是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此外保护侨民也越来越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部分。二00四年十二月发生了“獐远洋一”号拖网渔船喋血几内亚海岸的事件。七名歹徒向中国船员进行勒索,并用自动步枪对中国船员进行扫射,船长、轮机长二人当场死亡。刘大使当即代表中国政府强烈谴责这种袭击无辜平民的强盗行径。在刘大使的交涉下,几内亚方面对这起事件非常重视,几警方、移民局立刻组成调查组,认真调查袭击事件,并对受害家属实行了赔偿。
  《欧洲联合周报》在访问了这位九死一生的外交官后发表了这样的感慨:“为国家外交的使命谈笑风生,说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外交生涯,也显得举重若轻。从他睿智、风趣的语言里,你能深深感受到一个资深中国外交官的从容与镇定,对中国外交事业奉献的无悔和热爱。可你完全想不到他就是那个几天前从死神身边飘身而过的人。”刘大使对记者说“重新选择,结果还是这样”。
  据悉,中国外交部目前正在大力度改善中国驻非洲使领馆的各项条件,以促进中非外交步入一个新境界。▲
★ 绝密情报:中央特科打入”剿共”总部 ★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79/40480/4784928.html
2006年09月06日: 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5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已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一份绝密情报送到瑞金,使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避免了更大的危险,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
  ▲敌人绝密情报刚制定出来便落入我军之手
  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军事会议在庐山的牯岭秘密召开了。这是一次部署第5次“围剿”重大军事行动的重要会议。会议在蒋介石的首席军事顾问、德国人赛克特的策划下,制定了一个名曰“铁桶计划”的战略方案:确定以红都瑞金为最终目标,各参战部队在指定时间、指定地域,从四面八方向前推进,形成半径距离瑞金150公里的大包围圈,届时将在瑞金的四周架起30道铁丝网、30道火力封锁线,为防止红军突围还计划配备1000辆军用10轮卡车,快速运送作战部队,予以及时拦截。
  “铁桶计划”的文件差不多有一公斤重,每份地图、表格的封面上,都印有蓝色的“绝密”两字。领取这些文件的每个官员都按收件人编号,签字领取,手续十分严格。但蒋介石万万想不到的是: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铁桶计划”的全部材料就到了共产党员项与年等人的手上。
  ▲中央特科十几人打入敌人“剿共”总部
  项与年等人为何能够如此之快地获取国民党的最高军事机密?事情还得从莫雄说起。
  莫雄曾是孙中山同盟会的一名中坚分子。北伐战争结束后,莫雄被蒋介石冷落,只挂了一个军委会少将参议的虚衔,在上海赋闲。正是在上海闲居几年中,这位素来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的老同盟会员被我党注意上了。中央特科将他列为重要的争取对象,莫雄也有意为共产党工作。
  1934年,莫雄的昔日熟人杨永泰(时任蒋介石南昌行营秘书长),推荐莫雄担任了江西赣北第4行政区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接任后立即想到这是一个让中共派人打进蒋介石营垒中的良机,随即找中共党组织商议此事。特科负责人考虑到党的临时中央机关已经在江西苏区,蒋介石正在调动百万大军对红军进行第5次“围剿”,能够在这种时候打入南昌行营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良机。于是,特科决定派项与年、刘哑佛、卢志英等十几人,随莫雄去江西。
  这十几人中,项与年是负责人。项与年又名梁明德,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被组织上派往国外,在华侨中开展工人运动。1927年11月他回到上海后,奉调进入中共中央特科的“红队”(即行动科)工作,是“红队”的主力队员。
  当时莫雄也参加了庐山牯岭的军事会议。待会议一结束,莫雄就下了山。在德安县城的专署保安司令部,他在经过上百次的反复思考后,甘冒杀身毁家之险,毅然将“铁桶计划”的全套材料交给了保安司令部谍报科参谋项与年。
  ▲项与年为送情报一连敲掉了4颗门牙
  项与年接过莫雄递来的一沓文件,只看几眼,马上感到其中的分量。他跨上前紧紧地握住莫雄的手,声音有些变样地说道:“莫大哥,我代表党感谢你!”等莫雄离去,项与年与刘哑佛、卢志英商定,由他来将这份十万火急的情报尽快送到瑞金。
  当晚,项与年挑灯夜战,用特种药水将各份情报上的要点,一一密写在新买的4本学生字典上,重要的军事标图则描到薄纱纸上。他选择了一条由德安抵达瑞金的最佳路线,即从南昌乘车到吉安,进入泰和,从山区插入兴国县境,再横插于都,然后直到瑞金。
  项与年风餐露宿好不容易通过了泰和的老营盘山区。当他进入兴国县境临近茶园村的地方,发现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封锁得很严,隔几里路就有哨卡,路上缠起了一道道长长的铁丝网,各个村头都筑起了高大坚固的碉堡,上面还有人放哨。一般青壮年根本不可能从这儿通过。项与年回到山林中,用石块一连敲下了自己4颗门牙。很快,他的两腮肿胀起来,面部变得可怕吓人。次日他下了山,身上的衣衫早被树枝荆棘挂扯得破烂不堪,完全成了一个蓬头垢面、让人厌恶的乞丐。他把4本密写字典的封皮撕去,藏在污秽不堪的讨米袋里,赤着一双脚,无精打采地朝前走。就这样,项与年混过了沿途敌军的层层哨卡,于10月7日下午到达瑞金城,在沙洲坝找到了临时中央机关驻地,把4本密写字典交到了周恩来的手上。
  周恩来听了项与年的讲述,望着他肿胀的脸,深受感动。他一方面嘱咐人好好照顾项与年,另一方面指示红军总参谋部作战处组织人连夜复原字典上的图表文字。
  ▲17天后,敌人才发觉红军的主力已经转移
  当时的中央负责人在传阅了项与年送来的“铁桶计划”之后,不由得暗自大惊,并深感中央根据地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若不断然采取措施,再有十天半月,就会完全被敌人围困得难以脱身。10月10日,中央发布了战略转移的行动命令。10月16日,中央主力红军8.6万余人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0月26日,即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后的第10天,按照“铁桶计划”渐向苏区腹地推进的国民党军队已完全占据了宁都、长汀、会昌等地。7天后,敌军的前锋推进到瑞金城外。到这个时候,敌人才知道红军的主力已转移。
  军情报告到正在北平协和医院住院的蒋介石那里。蒋气得七窍冒烟。他精心铸造的“铁桶”最终成了一只裂缝漏水的烂桶。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为中央苏区10万名红军指战员及时脱离险境、提供绝密情报的有功之臣。1956年国庆节前夕,副总参谋长李克农上将派人专程前往福州、广州,将项与年、莫雄接到北京,让他们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国庆典礼。之后,李克农代表中央军委设宴款待莫雄与项与年。叶剑英元帅也设宴招待了他们两人,并热情地赞扬他们的历史功绩。▲ 来源:《中国国防报》
★ 陆军首次远程机动演练六大看点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6/52970/4785632.html
2006年09月06日/ 我陆军部队首次举行远程机动实兵检验性演练
  新华社沈阳9月5日电:(记者张宝印 李宣良)解放军历史上首次组织的整建制陆军部队进行的远程机动实兵检验性演练,5日在沈阳军区某机械化步兵旅正式开始。这次演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看点?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彭光谦少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对一场大规模演练进行观察和评价,是一件相当复杂、需要许多专业知识的事。对于一般公众来说,观察解放军陆军部队首次远程机动实兵检验性演练,不妨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看点。”
  ★一看谋略水平。
战役级的演练,首先考验的是战役决策者的谋略水平。决策者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形势变化,制订企图立案,进行谋略决策。在演练中,还要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作出应急反应。
  ★二看指挥能力。
指挥机关的指挥能力,直接决定着战役和战斗的成败。在这次演练中,“红军”部队要进行远程机动,作战地域生疏、战场情况复杂、昼夜连续实施,对指挥机关和参演指挥员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严峻挑战。指挥机关和指挥员的效率与能力,是演练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看作战方式。
作战方式是作战思想的直接体现。作为在解放军大力推进从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型之际进行的重要训练活动,这次演练是对解放军装甲机械化部队最新的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的一次集中展示,从中不仅可以看出解放军大抓军事训练的成果,还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看协同动作。
这次演练涉及陆军部队中装甲、通信、防化、防空等多个专业化部队,通过观察各部队之间协同动作的情况,可以看出解放军的快速反应能力、协同作战能力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通过这次远程机动演练,也可为下一步不同地区部队间的协同积累经验。
  ★五看武器装备。
这次练习中,参演部队有许多先进武器装备亮相,这些武器装备直接反映了解放军陆军机械化部队现代化建设的程度和成果。
  ★六看士气素养。
这次参演部队,是陆军中的精锐部队,代表了解放军陆军机械化部队的发展水平,他们的作战士气、技战术素养,必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 来源:新华社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