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10、意志欲望篇:最会原谅自己的是最没出息的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最会原谅自己的是最没出息的。--老舍
☆一个人有了复杂的阅历,才会更多地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才 会真正地看到自己的渺小。他怀着弱小的孤立无援的真实无误的感觉走向未来的生活,是完全正常的,所以他懂得了生命之间互相维护的重要。--张伟
☆生活的磨炼,会使一部分人的眼睛渐渐进入自觉状态,能透过平凡琐细的表象,有所发现。--刘心武
今 日 看 点:2015-10-20▲◆★●■☆
500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对国际局势做出5点最新判断★★★★
http://pit.ifeng.com/a/20151016/45201411_0.shtml
俄罗斯正在筹五国联军 空袭掩护伊朗参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6/4639666.html
习近平批8种文艺怪象 句句到肉针针见血★★★★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61596/c90
日本是不是敌人,习近平微笑破冰★★★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8/4642660.html
14位民国精英留在大陆后的结局★★★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8/4642109.html
交通部有社团组织依托权力充当红顶中介★★★★
http://news.sina.com.cn/c/sz/2015-10-18/doc-ifxivsce6906789.shtml
中国经济增长 中美关系与世界未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8/4642579.html
500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对国际局势做出5点最新判断★★★★
http://pit.ifeng.com/a/20151016/45201411_0.shtml
2015年10月16日 凤凰国际智库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建广、杜文明、邱耀洲、冯慧文
最近,关于中国的国际大事挺多。上月,习近平主席刚刚成功访美。下周,习近平又将启程访问英国。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一个不包含中国的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取得实质性突破。奥巴马放出话,不能让中国书写全球经济规则。
在习近平启程访英的节骨眼上,1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举行了第27次集体学习,学习的主题正是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听起来似乎跟你没啥关系,但对中国和平崛起来说,可能至关重要。
国际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国际社会上,中国该如何定规则、定方向?习近平在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上都做出了系统论述。看完他的这5点最新判断,你就明白国际大势走向了。
判断一: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
“全球治理体制”就是世界上的事情该怎么管、如何办。在习近平看来,这种治理体制正处于数百年以来的大变局之中。
过去几百年里,国际秩序都是由西方国家主导,世界上的事多是他们说了算。但近年来,国际事务的实力天平已更加平衡。习近平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这一“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所带来的自然是治理方式的改变。习近平指出,“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也就是说,现在很多问题、很多挑战,不是一国两国所能应对得了的。比如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即使强大如美国也不再能凭一己之力搞定,换句话说,谁也不能独霸天下了。
判断二: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
TPP贸易协定一出,坊间便出现了“困住中国”的担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TPP所制定的贸易规则不太利于中国。
谁来制定规则,这个问题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习近平在会上明确,“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便事关规则制定权。接下来,习近平连用4个“事关”来论述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重要性。他说:“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
“定规则、定方向”,显然,中国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角色已从“学习适应”向“改革促进”转变。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牵头筹建“亚投行”?为什么要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实,这些都是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都是在布局长远。
判断三: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
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些西方国家再次抛出“中国威胁论”,指责中国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
毫无疑问,现在的国际秩序是在二战胜利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战后诞生的联合国及其宪章正是现存国际秩序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都有表态,中国不但不会挑战国际秩序,还是它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反观世界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巴以冲突、阿富汗问题、南苏丹冲突,哪一个不是因为有关国家未能有效履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才造成的?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习近平表示,“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在出席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宣布,中国将率先组建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化解危机、维护世界和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他还强调,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通过回应世界的期待,中国也是促进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履行。
判断四: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现在的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际上的问题本应大家商量着来。但长期以来,在一些国际组织中,仍是几个国家说了算。比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美国拥有着超过15%的一票否决权,一些重大决策即使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也有可能被搁浅。
不改革是不行了。但事实上,全球治理体制的改革阻力仍不小。2010年,IMF董事会通过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表示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代表性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份额,怎奈美国国会拒绝通过,5年来原地踏步,这正是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秩序的反映。
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存在的这类问题,习近平明确提出,“特别是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显然,这一论断,既是为自己说话,更是替发展中国家出头,争取一个更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判断五: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
全球治理体制变革该用什么理念引领?肯定不是一家独大。“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一语道破。
在学习中,习近平特别提出,“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这种主动作为的自信与以前大不相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关于国际话题的集体学习,此前往往落到本国如何学习国外经验上。而这次学习,不仅明确了我们要怎么办,还提出要将中华文化有机地运用到全球治理当中。可以想见,随着中国更积极参与国际秩序,国际秩序中将更多地打上“和而不同”等中国的文化理念的印记。
▲◆★●■☆
俄罗斯正在筹五国联军 空袭掩护伊朗参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6/4639666.html
环球网 2015-10-16:伊朗革命卫队最高指挥官苏莱曼尼
与美俄之间的嘴仗相比,真正决定形势的还要看战场。俄新社15日援引叙利亚政府军发言人的话称,叙政府军当天早晨开始在霍姆斯省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他说:“我们开始进行大规模反击。许多村庄已被解放。前线情况非常好。”俄新社称,这一反击是叙政府军自10月初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攻。
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15日宣布,叙境内IS武装分子在俄军空袭与叙政府军的攻击下开始撤退。他称,俄军侦察设备已发现这一状况,“武装分子正在撤退,同时改变现有的弹药、武器、物资补给物流系统”。科纳申科夫称,俄军战机在前一天一昼夜内空袭了IS32个目标,这比此前一天空袭80多个目标的频率略有下降,“主要因为在叙政府军的猛攻下,与IS之间的分界线改变,需要进一步侦察。”
更令西方担忧的是,“伊朗地面部队开始大规模介入叙利亚战争”。美联社15日援引一名与中情局关系密切的叙反对派组织官员的话称,在俄罗斯空袭的帮助下,伊朗革命卫队两周前开始陆续抵达叙利亚,目前人数已超1500人。
加拿大新闻社14日援引西方支持的叙人权观察组织当天公布的报告称,随着伊朗士兵部署到了叙利亚北部和中部地区的还有黎巴嫩真主党士兵。报道称,俄罗斯对叙轰炸的“海啸波”为伊朗军队大规模进入叙利亚提供了掩护。他们在俄罗斯的空袭间隙向叙利亚反对派占据的关键地区发起大胆的进攻,叙利亚内战彻底升级了。
14日,路透社公布了一组据称在叙利亚拍摄的照片。这组照片的主人公据称是大名鼎鼎的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最高指挥官苏莱曼尼。西方媒体纷纷据此猜测,苏莱曼尼现身叙利亚证明伊朗地面部队已经抵达叙利亚作战,而俄、伊朗、叙、黎、伊拉克五国可能正在筹建联军。一旦建成,这将是冷战后第一个由反美国家组成的联军。美国福克斯 电视台称,近来已有两名伊朗军官在叙战死。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阿里·贾法里在其中一名军官的葬礼上说:“叙利亚在未来几天内将看到巨大的胜利。”
对于伊朗地面部队介入叙战争的传言,叙利亚国防部长祖阿比15日接受“泛阿拉伯”电视台采访时予以否认,他称,“关于伊朗,在叙利亚只有他们的军事顾问。叙利亚也没有任何俄罗斯陆军”。
此前一天,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布鲁杰迪率领伊朗代表团抵达叙利亚进行访问。他没有提到伊俄等国将组建反IS联军的问题,但他称,“俄罗斯、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是积极和成功的,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打击恐怖主义是失败的”。
俄罗斯《观点报》14日称,俄罗斯准备在外交和军事两条战线在叙利亚同时发动进攻。美国拒绝俄总理率领的代表团磋商叙问题丧失了外交主动权。在俄罗斯的全面进攻下,奥巴马实际上把叙利亚交给了俄罗斯。普京利用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错误,在叙利亚通过打击IS,迫使美国暂时放弃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下台的计划,从而夺回了在这一地区的主导权。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左凤荣1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形势来看,俄罗斯还不能说在叙乃至在中东取得主导权。俄要想帮巴沙尔完全收复被IS和反对派武装占领的地区,非常困难。不过,俄罗斯这次出面打击IS,符合中东多数国家的利益,在中东很得人心。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发言权很小,无论是伊拉克问题还是利比亚问题,都是由美国人来主导,未来可能这种格局会发生变化。 ▲◆★●■☆
习近平批8种文艺怪象 句句到肉针针见血★★★★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61596/c90
日期: 2015/10/15 央视网
学习大国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一年后的2015年10月14日,这篇重要讲话公开发表,全文1万4千余字。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严厉批评了哪些怪现状?“学习大国”(XXDAGUO)为你一一呈现。
墨盐
1.有数量缺质量: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
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2.低俗泛滥:把作品当“摇钱树”、当“摇头丸”
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
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
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
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
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
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
3.浮躁之风: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
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要赢得人民认可,花拳绣腿不行,投机取巧不行,沽名钓誉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轿,人抬人”也不行。
4.作风漂浮: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下基层
我讲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5.价值观缺失: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
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
6.崇洋媚外: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7.钻进钱眼:成为市场的奴隶,沾满了铜臭气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8.吹捧奉承: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
习近平手握对日杠杆 微笑破冰★★★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8/4642660.html
多维 2015-10-18: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达成了场“取得积极成果”(中国外交部语)的对话,安倍的特使山口那津男飞抵北京谒见习近平更得到后者的微笑迎接,更传达了“明年请主席来日赏樱”的邀请。伴随着NHK的新闻广播和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大同小异的消息,这就让外界颇感错愕。
的确,北京和东京的某些媒体对于中日高层在南京大屠杀的问题上的口角大为兴奋,但说到底,这毕竟不是中日之间应有的大环境,伴随着中日要人的接触和对话不断增多,当中日之间的历史纠葛继续存在,并让北京和东京偶尔因此躁动不安时,北京为了更大的局面,并免于将中日关系继续置于中美参考项中时,恐怕还会继续以不近人情的实用主义精神采取行动,更有可能在2015年的深秋乃至2016年春引发一场“破冰”。
破冰从北京开始
必须承认,中国官媒对杨洁篪在日本接连两次于安倍和谷内处因南京大屠杀而发生争论的状况还是颇为耿耿于怀的。这就让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很多媒体一面大谈中日韩首脑会晤和“习安会”,一面就称“中日关系的障碍并没有消失”。但既然按照外交部公布的情况显示,“双方现在都希望改善关系”。还强调对话是两国增进共识、管控分歧的重要措施。这就意味着,尽管东京的内阁顾问称“在表象之下,形势并没有多大改变”,但中日在中国推动下处在破冰模式下终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如果观察家们忽略掉两国基于历史、领土等基本不可动摇的原则而作的发言,不难发现即便是被经常北京骂得狗血喷头的安倍首相,在外交部的公布文稿中也不再那样青面獠牙了。当安倍在杨洁篪面前强调“日方愿本着积极构建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思路,保持双边高层对话接触,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鼓励扩大人员往来,处理和管控好分歧,推动日中关系更紧密地发展”,还许诺“日方将同中方和韩方共同努力,使近期在首尔举行的日中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取得重要成果”时,可以相信,如果在未来几个月里中日关系出现突破,那么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迟早会被春秋笔法一笔带过,变成田中角荣式的“添麻烦”。
当然,中国观察家们很清楚,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周永生即称“中日两国的利益以及发展大方向都需要缓和关系、搞好关系”,只是“中日之间又有那么多的刚性矛盾难以跨越”,这就决定了东海两岸恐怕少不了“摩擦和矛盾”。早稻田大学的廉德瑰更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中日间“斗争是斗争,合作是合作。不能因为有矛盾,该合作的就不合作了;也不能因为友好,就对历史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了”。这一点恐怕也和多维新闻近日谈及的中国实用主义外交存在交集。
自日本2012年购买钓鱼岛后,北京和东京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应对直接导致了两国关系的冷淡。安倍政府在历史等问题上的立场与北京相悖,更造成了中日之间的政冷经热非但非能改善,反而不断恶化。但是,自2011年开始,日本对于美国的态度也在发生动摇:由于对美国的依赖不断增加,他向美国暴露出的弱点越来越多,他对于美国的顾虑也正在不断增加,这令日本分析观察家开始担心,一旦出事,美国或有可能将其抛弃。前不久美国对于亚投行机制的支持就让跟随美国拒绝北京的东京颇有背叛感。在这个情况下,日本必须开始考虑不应把对华关系变得愈加僵化。这也就是在美国宣布环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结束后,东京就开始着手准备年末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习近平手握对日杠杆
事实上,有关中日大环境转暖的风声早就不是空穴来风。《华尔街日报》即在14日称,安倍以及中国总理李克强、韩国总统朴槿惠有望在本月末或下月初在首尔进行会晤,如果会晤能够举行,三国领导人预计将讨论经济合作、特别是中日韩三国自贸协议问题。此外,日本还寻求在11月在马尼拉举行的APEC会议上实现安倍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会晤。这或许就意味着北京当下已经有了以战略利益为杠杆与日本对话的最好时机。
其实,北京已经开始尝试跳出单纯被意识形态所骑劫的外交理念,这一点在洞悉美国以钓鱼岛、南海牵制中国在西太平洋的进程后就有所改变。有北京学者指出。在对待中日问题上,中国一方面要看大势、看大局;另一方面又要看破日本的小伎俩、小手段、小考虑。大国有大理想、大任务,放弃自己去追随小国小事是最危险的。
北京需要把中日关系做实,促成整个地区的稳定,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当日本因为人质、历史等枝节影响他与俄罗斯、朝鲜等国的关系时,这对于北京就是极为深刻的教训。虽然在东海、南海以及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等问题上,双方还有许多意见分歧和对立,但中国在面对安倍政府将于日本呈现长期存在时,疏远东京并将其推向华盛顿难道就是明智之举吗?
于是,尽管中国各界人士在听闻安倍称“期待在秋季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中,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面”时不免要捏着鼻子,更对习近平2016访日几乎要大摇其头,可既然这样对中国的利益不造成损害甚至还有益,那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交通部有社团组织依托权力充当红顶中介★★★★
http://news.sina.com.cn/c/sz/2015-10-18/doc-ifxivsce6906789.shtml
2015年10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交通部靠交通吃交通
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向交通运输部反馈专项巡视情况(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周哲 摄) 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向交通运输部反馈专项巡视情况(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周哲 摄)
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部署,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向交通运输部反馈专项巡视情况。10月17日上午,中央第十二巡 视组组长王怀臣,副组长刘实、彭文耀、王成波向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反馈了专项巡视情况。之 后,王怀臣同志代表巡视组向交通运输部领导班子进行了反馈,杨传堂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表态发言。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5年7月2日至8月31日,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对交通运输部进行专项巡视。中央巡视组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紧扣“六大纪律” 和“四个着力”开展监督检查,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广泛开展个别谈话,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深入了解情况,顺利完成了巡视 任务。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听取了巡视情况汇报,并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报告了情况。
王怀臣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力度不断加大, 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巡视情况看,一些党组织不重视党的建设,有的单位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四风”案件时有 发生,“靠交通吃交通”现象突出,个别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管党治党不严不实,部分党员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淡薄,对 违纪违法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执纪问责不到位,个别基层单位还发生群体性腐败;违规使用交通专项资金,条子工程、关系项目多,资金监管制度建设滞后, 行业重大违纪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单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层层经商办实体,为小团体谋利,有的社团组织依托行政权力充当“红顶中介”,开展市场 推广、评审或培训等工作,违规收取巨额费用,获取垄断收入,扰乱市场秩序,滋生腐败问题。巡视期间,巡视组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 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及有关部门处理。
王怀臣要求,交通运输部党组要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章党规党纪,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交通 运输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两个责任”,唤醒党章党规意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强化责任担当,从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 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王怀臣代表巡视组对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了七点具体意见建议。
一是认真核查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逐项研究提出 整改措施,分门别类处理,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二是要将巡视整改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民主生活会结合起来,针对巡视发现的问题,联系思想和工作实 际,认真对照检查,深入剖析根源,落实从严从实要求,确保整改实效。
三是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扎实开展学会协会脱钩、违规经商办企业、干部兼职问题 专项治理,推动政企、政事、事企分开,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四是强化责任担当,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进 一步完善部门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部与部管国家局之间的职责关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
五是完善交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相 关规定,健全工程建设、路权转让、公路执法领域的监管制度,从体制机制上遏制交通运输行业腐败问题的发生。
六是坚持好干部标准,将政治表现和党性修养放在 首位,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坚决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
七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充分利用社会监督、信息化等手 段,加强对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监管,推动执法工作的标准化和公开化。
王怀臣强调,交通运输部党组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 治党,切实担负起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担负起巡视整改落实的主体责任,高度重视巡视反馈意见,对巡视指出的问题立行立改,认真研究分析,分门别类 处理。主要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抓早抓小,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交通运输部党组要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干部群 众的监督,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杨传堂在表态发言中指出,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对交通运输部为期两个月的专项巡视,是中央对交通运输部的全面“政治体检”,是对全体党员干部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杨传堂代表交通运输部党组向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对指出的问题和不足诚恳接受 并将深入分析、严肃整改,对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的七个方面的工作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杨传堂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推进“四个交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杨传堂说,部党组是贯彻中央精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领导核心,必须走在前面、当好表率。 要与“三严三实”整改落实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部机关和部属各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扎实推动交通运输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地生根,坚持用好责任追究 这个“利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杨传堂强调,要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进一步加强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
一是在加强“六大纪律”教育的基础上,加 强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贯彻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推进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化,对违反党的纪律规矩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严肃处理。
二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彻底解决“靠交通吃交通”问题。
三是完善交通专项资金管 理等制度办法和相关规定,从严监管,刚性执行,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四是结合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保持查纠“四风”高压态势不放松,拿出 “最讲认真”的劲头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
五是推进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健全完善部与国家局之间的职责关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 设。
六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选人用人工作,完善新常态下干部选任和考评机制,加大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交流力度,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 岗设权、分级授权。
杨传堂表示,交通运输部党组将认真落实巡视整改的主体责任,由部党组书记负总责,立即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对反 馈意见逐条研究、逐条制定整改措施、逐条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对移交的问题线索集中力量一查到底,对查实有问题的毫不含糊、严肃处理、绝不 姑息,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以巡视整改落实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交通运输工作新局面,当好经 济社会发展先行官,向党中央、巡视组和广大干部职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以及巡视组、巡视办有关同志,交通运输部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原部领导、部机关正处级以上干部、在京部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在京部属单位领导班子及有关人员、京外部属单位处级以上干部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14位民国精英留在大陆后的结局★★★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8/4642109.html
博客中国 2015-10-18:据资料统计,国共内战后期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共拥有81位院士,仅有10几位院士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而有60余位院士选择继续在大陆。选择离开的知识分子是少数,大多数还是选择留下来。那么那些留在大陆的学人们,等待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本文摘自《博客中国》,作者张东园,原题为《鲜为人知的蒋介石〈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兼述留守大陆学者的结局》。
陈寅恪与傅斯年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1948年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代理部长的陈雪屏,奉蒋介石之命由南京紧急飞往北平,召集北大清华校长梅贻琦、胡适等教授开会,秘密商讨“抢救学人”的实施办法。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解放军的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体操作。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陆的高级知识份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结局
然而,在北平的大多数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人各有志,许多人不准备去南京跟蒋介石赴台,而是愿意留在大陆。1948年12月14日,《抢救大陆学人》的飞机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候了两天时间,才有胡适、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张佛泉等少数著名教授登机,大部分机舱座位都被空闲着。12月21日,第二批被“抢救”的学人也只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以及李书华、袁同礼、杨武之等20几位教授。到达南京后的梅贻琦,当着蒋介石的面似乎该为不能多载几人前来南京而表示惋惜。
据资料统计,当时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共拥有81位院士,仅有十几位院士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而有60余位院士选择继续在大陆。选择离开的知识份子是少数,大多数还是选择留下来。
比如,北大文学院长汤用彤就被列为“抢救”名单,但他没有选择离开,胡适离开后曾写信劝其南下,并派人送来两张机票,汤用彤依然不为所动。
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决心留下来,胡适邀他同机飞走时被他断然拒绝。在致胡适的公开信中,陈垣天真地认为:“在北平解放的前夕,南京政府三番两次地用飞机来接,我想虽然你和陈寅恪先生已经走了,但青年的学生们却用行动告诉了我,他们在等待光明,他们在迎接新的社会,我知道新力量已经成长……”
据中国科学院估算,当时散居海外的中国科学家大约有五千余人,到1956年底有二千余名科学家陆续返回大陆,但后来的遭遇大概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
大陆学人对“新政府”抱幻想的原因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份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舒适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原因之一是,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
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共产党印象颇好,对共产党的统治抱有希望和幻想,那么,这种希望和幻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1947年1月,国共双方在前线打得正欢,《新华日报》却在国统区庆祝了创刊9周年,也无人阻拦,郭沫若、张澜、沈钧儒、黄炎培、陶行知、许广平、陈铭枢等等所谓民主人士纷纷写贺信贺词,说它是“人民号角,民主喉舌”。《新华日报》1939年创刊,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自创刊后一直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针对允许其自由办报的国民党政府,该报采取“愤怒控诉,彻底否定,置之死地”的态度,坚持不懈地骂了近十年,公开号召工人和农民一起推翻国民党,甚至公开号召国民党军队站出来对政府反戈一击。
让我们摘录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的部分内容,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
“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有人说: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制,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和污蔑……只要一有可能,当人民的组织已有相当的程度,人民能否选举自己所愿意的人来管理自己事情的时候,共产党就毫无保留地还政于民,将政权全部交给人民所选举的政府管理。共产党并不愿意包办政府……”——刘少奇,1940。
“人民的自由出版是近代文明的道路。它需要文明的创造,它需要文明的批判和自由研究——健全的文明都容许批评,它没有什么经不起文明批评之理——真正的出版法以人民的自由出版为常道,因为人民的自由出版是思想信仰、良心、学术、言论自由集中的镜。”——《新华日报》1944年社论。
“中国人民文盲太多,进行选举时非常麻烦,这也是事实。……选举的能否进行和能否进行得好,关键在于人民有没有发表意见和反对他人意见的权利,在于人民能不能真正无拘束的拥护某个人和反对某个人,至于选举的技术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实行民选吗?》新华社1944年2月2日文章。
“首先要说明,候选人决不是指派的,而是由人民提出的,在乡选中每一个选民都可以单独提出一个候选人。在县选中每十个选民可以连合提出一个候选人。选举的方法是分成两种:一种是识字的人,写选票;一种是不识字的人,则以投豆子代替写选票。”——《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社论。
“我们尊重并且愿意接受美国朋友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正如我们对孤立主义提出批评,应受到尊重一样,这也是从彼此激励互求进步以加强两国人民的合作出发的。我们丝毫也不心存疑惧,认为美国朋友的批评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新华日报》1944年3月15日社论。
“我们并不需要、亦不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并不主张集体化,也不反对个人的活动——事实上,我们鼓励竞争和私人企业。在互惠的条件下,我们允许并欢迎外国对我们的地区作工商业的投资……我们相信着,并且实行着民主政治。”——《新华日报》1945年4月19日。
“他们说这一套(指民主)都是外国人的东西,不适用于中国……顽固派还在用80年前用过的方法来反对真理……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更好一样,在外国如此,在中国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民主,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民主。”——《新华日报》,1944年5月17日。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用品来欺骗我们啊!”——《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1945年9月27日《新华日报》二版头条刊登毛泽东答记者问,标题是《毛泽东同志答路透社记者中国需要和平建国》:“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是由普通平等
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们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里不需要橡皮子弹。
“罗斯福总统说过:‘吾人历史上无时不表现美国人民准备作自由人民,且为此权利而奋斗’现在,也只有集合全世界爱好自由的人民的力量来奋斗,才能怀着信心瞻望将来,让全世界所有各国人民,都可以自由生活,不受暴政摧残,而凭他们多种多样的愿望和
自由的良心而生活。”——《新华日报》1945年4月13日。
“一个民主国家,主权应该在人民手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而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这决不是正轨,只能算是变态,就不是民主国家……不结束党治,不实行人民普选,如何能实现民主?把人民的权利交给人民!”——《新华日报》,1945年9月27日。
留守大陆学人的结局
那么那些留在大陆的学人们,等待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限于文章篇幅,这里只摘录部分留在大陆知识份子的结局。
陈寅恪,一代大师,他学贯中西,通晓十余种语言,甚至包括梵文、西夏文和突厥文,被称为“中国最博学之人”;文革开始后,他家被大字报覆盖,远望如白色棺材;红卫兵还把几个高音喇叭放于其床头,使双目失明且患心脏病的他彻底崩溃。去世前一天下午,气脉已竭的他还要“口头交代”,他说“我如在死囚牢中”,留下了“涕泣对牛衣”的诗句。
曾昭抡,曾国藩侄重孙,与妻子俞大絪,都是民国知名学者,1949年两人滞留于香港,蒋介石欲抢救二人去台湾,两人断然拒绝,归来报国。文革时红卫兵将俞大絪教授上衣剥除,用皮带死命抽打,俞教授悲愤难抑,是夜仰药自尽。四个月后曾昭抡也被含冤折磨死,兴盛百年的曾氏传承,至此香断。
胡思杜,胡适幼子。北京沦陷前夕,蒋介石派专机接胡适,胡思杜不愿随行,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他们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1950年,胡思杜发表《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骂胡适是“帝国主义走狗及人民公敌”。1957年,胡思杜被划为右派,“畏罪上吊自杀”。胡适直到1962年病逝也不知其子已先他而去。
吴宓,在一次批判大会上,已经72岁的大师吴宓被勒令下跪,跪了两个多小时。批斗会结束后,有人偷偷问他身体可吃得消,他说“跪着比站着好些”。到批林批孔时,吴宓不肯批判孔子,说“没有孔子,中国仍在混沌之中”,并说“宁愿杀头也不批孔”,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刘盼遂,北师大中文系教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古典文献学家、语言学家。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届招生,以一甲名次考入,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1928年毕业后执教于北京女师、清华大学、燕京、辅仁大学。46年起任北师大教授。1966年8月被红卫兵打死。
王荣璸,潜艇专家、船舶工程专家,第一代潜艇研发核心,曾在英德美三国学习,1949年积极参加“反搬运反疏散反破坏”斗争,留住了许多本想前往台湾的技术人员,1969年被打为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美苏双重特务,关入牛棚,遭残酷批斗和抄家。1938年冒生命危险从德国带回国的潜艇资料底片也被抄走遗失。
丰子恺,漫画大师,1975年9月15日含冤去世。他在文革中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黑画家”,遭严重迫害。如《昨日豆花棚下过,忽然迎面好风吹》一画,被认为是欢迎蒋反攻大陆。“好风”者,好消息也。《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本倡导和平,结果被认为是迎合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需要。
萧光琰,化学家。建国后最早从事石油化学研究的科学家。他1920年就移居美国,读了博士并工作。1949年,他花几千美元购买翻印器材,花一年时间搜集、翻印和整理他认为祖国需要的资料,然后几经波折回到国内,在文革中被关押,遭遇日以即夜的残酷殴打和侮辱,后自杀身亡。三天后,其妻子和15岁的女儿自杀。
董铁宝,力学家、计算数学家,中国电脑研制和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之一。抗日时曾冒着日军轰炸参加抢修滇缅公路桥梁,1945年赴美获博士学位,后参与第一代电子电脑Eniac的设计编程。1956年放弃一切,绕道欧洲,花费三个月辗转回国,任教北大,在1968年清阶运动中被指控为特务,隔离审查,上吊身亡。
周寿宪,1951年26岁时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并留美从事研究工作,1955年冲破阻挠回国,任职于清华,参与筹建电脑专业,是中国电脑科学的创建人之一。文革中被送到江西鲤鱼洲清华五七干校,被长期摧残后患上精神病,但军宣队员说他是装的,常拳打脚踢谩骂侮辱,后因病情严重送回北京,1976年跳楼自杀。
虞光裕,中国航空科学元勋,曾在美国和英国飞机工厂从事设计工作。1949年拒绝赴台,辗转香港和南朝鲜,历时三个月艰难回国。1956年成功主持研制中国第一台喷气发动机,并主持建设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文革遭迫害,在车间劳改,拆卸旧锅炉时被跌落的通风管道砸死。
钱晋,1944年毕业于北大,领导研制成功多种高级炸药、塑胶粘结炸药,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巨大贡献。文革时被打为反革命,被逼交代子虚乌有的“国民党西北派遣军”问题。当时有两个口号:“会英文的就是美国特务,会俄文的就是苏联特务”,钱晋拒不承认自己是特务,结果被活活打死。
詹安泰,古典文学家,书法家,词学造诣最深,有“南詹北夏,一代词宗”称誉,任教于中大。1957年被打为右派,文革遭批斗,多年文稿被烧毁,其子曾每天偷藏几张手稿带出去埋在地下,保住少数心血。1967年4月淋巴癌复发,医院不肯医治,凄凉离世,家人随后被中大赶至集体宿舍居住,其两室藏书后被贱卖。
董坚毅,哈佛大学博士,52年回国,55年支援大西北。57年被定为右派送夹边沟劳教。60年饥荒袭来,董亦不能幸免。其妻顾晓颖(也为留美生)来探视,待寻得其遗体时,周身皮肉已被割食一空,仅剩头颅挂在骨架之上。夹边沟劳教人员2,800多人,饿死2,100多人,死难者掩埋草率,累累白骨外露绵延两公里。▲◆★●■☆
中国经济增长 中美关系与世界未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8/4642579.html
凤凰网 2015-10-18:(此文为本人在2015年10月20日“世界知识论坛——中美G2之争对话”上的讲稿草稿,现场或有删节,提前发布,以飨朋友。原题:中国经济增长,中美关系与世界未来)
很荣幸来到韩国2015年世界知识论坛,与这么多全球政治与经济界的杰出人士,来讨论中美G2之争的话题。
当前关于中国经济的各种预测很多,美联储现在都要看中国的数据,来决定是否加息。这无疑说明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的真实位置。
那么,中国经济能否维持7%增长?中美争的到底是什么?
这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或许会有不同的结论。这里,我想从中美所处的不同的信用创造周期,来讨论这个问题。
中美所处的信用周期完全不一样,这意味着啥
从需求学派出发,信用创造无疑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不过,有借必有还,当今天借钱创造的财富,无法覆盖未来的还本付息时,信用扩张周期就到头了,信用收缩会来临,通缩不可避免。
因此,判断一个经济体的前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就是它所处的信用创造周期,到底在什么阶段。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信用创造周期,与美日等发达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前,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信用创造周期处于44年来的大顶重压之下。
1971年8月,由于金汇兑本位的解除,发达国家信用扩张缺少了一个关键的制约,内外信用扩张都肆无忌惮。发达国家借钱从国内借到了国外,比如外国人持有美国国债的近40%。总体上,发展中国家是外国国债的净买家,如中国现在持有1.2万亿左右的美国国债。
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借了很多钱,来扩张其信用。而发展中国家落后的金融效率,则制约了信用的扩张。
这让发达国家的整体负债,达到了顶峰。这是一个近50年的累积的债务顶峰,因此,发达国家整体去杠杆的过程会很长。
极端的如日本,当前国债高达GDP的230%左右,利率提升一个点,仅国债负担就增加约2个百分点,很要命;美国也在也面临着这个问题,虽然采用新的GDP统计方法,可以做大GDP基数,提升发债上限,让外国投资者继续有信心借钱给美国。
GDP基数可以虚增,但债务还本付息是真实的,这也是美国不敢提升利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目前的生产效率下,美欧日已经没有太多扩张信用的空间。
而中国目前的信用创造周期,仍然处于大的上升通道,目前国债只占到GDP的约40%。而人民币还没有国际化,当外国人愿意储备人民币时,中国将拥有更大的向外国人借钱的能力。而目前,中国从他国借钱所依赖的可信抵押资产,基本等于外汇储备,而不是你所有的资产。
中国国内借贷还有很大的扩张空间。因为,中国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抵押物,目前并没有动用。那就是农村宅基地与土地,7亿农村人口的宅基地,如果能够用来抵押的话,可以创造约50万亿的信用;而农村的土地,撬动的信用会更大。由于历史与体制原因,这块的资产是死的,没有人能够用它从银行贷到款。
现在,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解放这部分资产,让它活起来。这样的话,农民的信用就会得到极大的增长,它既会创造需求,也会带来投资。
而国有企业改革也是如此,很多国有资产是死的。现在搞混合所有制,就是要将这部分死的资产合理定价,并流动起来,这样它就能抵押,产生新的信用,推动经济扩张。
30多年前的改革解放了人,这回要解放土地与资产
这正是当前中国改革的两个重点,农村土地与国有企业。可见,中国政府还有空间,来推动经济上行。不过,中国政府小心谨慎,他们知道,最终经济的发展是要靠提升生产效率的,因此,政府提出了万众创新,推动经济转型。
1978年的改革,是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民可以进城打工,释放了数亿人口的新需求,这个需求带来了中国后30年的大发展;不过,人自由了,土地并没有自由,包括很大一部分国有资产也没有自由。
这次改革,则是要完成另外一部分的解放,把土地与资产从制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其能够高效率地分配到需要这些资产的人的手中,产生更大的价值。
如何保证公平则是另外一个层面考虑的事情。可以认为,改革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与挑战。
相信这次改革,会带来中国经济效率的提升,效率提升下的信用扩张将是良性的,它让中国进入一个新的中期信用扩张周期,继续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十年以上。这是我们预期的改革红利。
所以,我不太担心中国经济能否达到7%的增长,政府手里有很多牌,达到这个目标并不难,即使稍微低一点,也没大问题。
改革若推进的话,中国经济最大的外部风险来自美国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极其微小,政府有能力避免它。在这种情形下,社会稳定会得到基本保证。
除非外部发生巨大的经济震荡。这方面,我比较担心美国数据的掉头。目前美国的劳动参与率非常低,62%左右,比1978年低,家庭收入中位数也在下降,2000年左右是大顶,2007年次贷危机前,再次确认顶部,构成M顶。
家庭收入中位数现在处于下降通道,迫使美国家庭减少负债,收缩信用。家庭继续去杠杆,是经济下行的特征,而非复苏。
而美国大企业的利润在今年出现了次贷危机后的最大的下降趋势。美元升值会进一步伤害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美股可能会跌入熊市,实际上,它现在距离熊市很近了。
美联储面临难题,不加息,大家会认为美国经济有问题。就会抛售美元资产,美国的对外借债能力会下降,这会压缩国家的信用能力;加息的话,会伤害当前本来就很疲弱的信用扩张,美国银行今年的业绩都很平庸,一是不敢借贷,二是借贷的人少,提升利率的话,借贷者更少。
看来,美国的去杠杆过程,并没有完结,过去几年的复苏,更像是个反弹。从50年的信用创造周期来看,美国仍然要面临通缩考验,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了这个进程,到现在还没有走出来,现在可能轮到美国了。
在2013年的美联储压力测试当中,美联储假设中国经济放缓,会导致美国股市下跌50%,失业率上升到13%,房地产价格下降20%。现在看来,这个最大的触发因素,并非是中国经济放缓,而是人们对美国经济复苏信心的丧失。
现在的美国,非常像1993年前后的日本,为了阻断资产泡沫破灭,以极大的货币宽松与零利率,推升资产价格,维持GDP增长了数年,当他们发现,零利率与货币宽松的效用到头,无法推动GDP的继续增长(实际是无法推动经济进入信用扩张周期)之后,却发现,已经无法摆脱低利率政策了。
因为一旦稍微大一点的加息,就会让经济进入信用收缩周期,系统危机会来临,这是美日政府都极力避免的。美联储加息时机选错错误的话,有可能引发它在2013年的压力测试中,所假设的美国经济最坏情形,所以,它如履薄冰,犹豫不决。
美国担心中国影响了自己的借钱之王宝座,它相当于美国的金融核武器
各国都关心中美竞争,也希望看到中美竞争,因为这会带来机遇。其实中美合作的潜力更大,给中美自身以及其他国家带来的机遇也更大。不过,人们喜欢讨论竞争,那就说一点我理解的中美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天性。所以,中美竞争是天然存在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会为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产品,中美经济领域里的竞争,也会为各国带来更友好的市场,更多的福利、更少的被隐性掠夺。
不过,美国可能在某些方面反感中国的竞争,这和美国反感欧元的竞争是一样的。
我个人是欣赏美国的,美国为世界发展与进步,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我希望中美发展友好关系,也希望中国学习美国的好东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认中美竞争,实际上,中国一直是在同美国的竞争中发展的,也给美国带来了利益,比如廉价借了这么多钱给美国,不过,现在美国则越来越不适应竞争。
美国为什么不喜欢中国的竞争?因为它担心中国最终会挤跨自己的世界借钱之王宝座。这个宝座,过去50年来是美国所独有,它相当于美国的金融核武器,如果中国也有这个能力,那么,就形成了恐怖平衡,这个武器反而难以发挥作用了。
贵金属本位货币被信用货币取代后,谁的借钱能力最强,谁就能维持最长的信用扩张周期。不仅如此,信用扩张周期最长的国家,还能利用其它国家的信用收缩周期,收购廉价资产,从而达到借而无债的目的。
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信用收缩,资产价格下跌,而美国则处于信用扩张周期,美国资本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收购韩国与东南亚的廉价资产,并在后来的高位卖出获利。
据我的数据,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国利用这这个优势,让自己的对外总体债务(民间与国家的)消失了10万亿美元。这是信用扩张周期的优势,给美国资本带来的纯利润,很惊人。
美国学者把这种美国独有的对外债务消失的现象,称作是暗物质,所以借钱之王的宝座,并不是收一点铸币税那么简单,而是更为巨大的利益。
美国借钱之王宝座的垮台,对世界反而更加公平
现在主要是美国在向全世界借钱,欧元区也加入了,不过份额依然比较小。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也会成为能借大钱的国家,因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后,中国有所有的资产都是中国向外借钱的可信抵押品。
不妨想象一下,其他国家如果愿意大规模投资人民币国债的话,那么,买美国国债的人就会相对少一些,美国要继续在外面借钱的话,就得付更高的利息,这决定了,美国不会心甘情愿地看着中国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国际借款人,这是美国不愿意人民币纳入SDR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会增加人民币资产的信用。
可是,对有钱借的人来说,就不同了,如果借给中国一年能赚4%,为什么要借给美国,一年只赚2%?不让人民币进入SDR,阻挡人民币国际化,就相当于美国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这个借钱的竞技场。
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和此前的欧元国际化一样,意味着美国从外面借钱的资金成本提升,有资格的借款人多了,利息自然要上去。
美国所独享的“暗物质”,也可能会因此减少,并消失。美国所失,即其他国家所得,这意味着一个财富分配更加公平的世界的到来。
作为美国人,自然会不喜欢这样的未来,不过,美国之外的国家,应该都更愿意有这样的未来,就像世界欢迎欧元一样,世界也会欢迎人民币给自己多一种选择,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收益。
美国警惕中国的竞争是可以理解的,而其他国家因为这种竞争而受益,也是容易理解的。
其实这种竞争,最终会让整个世界包括中国与美国,去更加努力创新,从而为人类整体的发展,带来更大的进步。
这其实也是美国主张的自由竞争精神的目的所在,美国作为世界领袖国家,应该胸怀宽广一些,接受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的自由竞争,未来比如印尼、印度这样的潜在大国,也会加入到这个竞争行列里来。
我希望中美竞争,保持在一个良性的范围之内,从而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