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习近平批准专项整治解放军房地产管理 纠治6类问题★★★★

名人名言: 8、生活篇:生活本身也就是艺术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瞬间的洞察力其价值有时相当于整个一生的经验。--奥立弗•霍尔姆斯
☆经验是最佳的老师,只是授课费太昂贵了。--卡莱尔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申涵光
☆经验又教导可教的人。--赫克斯利
☆人最大的不幸之一,就是他的优良品质有时甚至也会于他无益,正确运用这些优点的艺术常常是经验的最后果实。--尚福尔

今 日 看 点:2015-06-26▲◆★●■☆

王岐山与朱镕基的政治关系极其微妙★★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6/14/4344535.html
围观周永康 西媒认定习近平真反腐★★★★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6/14/4343660.html
中共党务系统内部通报 证实周永康涉政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6/14/4343664.html
习近平批准专项整治解放军房地产管理 纠治6类问题★★★★
http://news.ifeng.com/a/20150615/43979264_0.shtml
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案件触目惊心★★★★
http://news.ifeng.com/a/20150615/43979722_0.shtml
美对华“建设性接触”共识瓦解★★
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5/0615/818039.shtml
中国版的“老戈”没有出现让美国非常失望★★★★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506/68931/13860.html

王岐山与朱镕基的政治关系极其微妙★★★★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6/14/4344535.html

明镜新闻 2015-06-14:1982年,王岐山在陪同中央农研室领导在福建莆田调研,为起草中央一号文件做准备。

在领袖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官场公敌王岐山》一书,作者莫一潭把王岐山的仕途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为十年。在三个十年中,王岐山都有不同的人脉关系,也培植了不同的人马。

第一个十年,王岐山主要在政策研究部门当幕僚。从70年代末的历史学者,到80年代初的农村政策研究员,王岐山的这一角色转变,为其后来的仕途奠定了坚实基础。1982年后,他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当到处长、副局级研究员、联络室副主任;1986年,担任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正局级研究员、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主任,兼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主任,最后当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所长。

在王岐山的第一个十年,作为一名在中央研究机构工作的学者型官员、高级经济师,贡献主要在于通过调研推出一系列改革方案,尤其重要的是以经济的视角来分析农村建设——当然,这项工程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领导的,但王岐山率领了一批人具体操作执行。

1988年开始的第二个十年,王岐山转到金融业,有了一系列显赫头衔:中国农业信託投资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建设银行行长、党组书记兼中国投资银行董事长、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

干到1997年底,开始了第三个十年:当地方党政领导: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中间有一段任国务院体改办主任兼党组书记,但干不到两年。他还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金融学院研究生部的兼职教授。

从1988年到1997年这十年中,王岐山在中国金融业干得风生水起。组建中农信,但不到一年就转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然而,作为国务院直属的五大公司之一的中农信,却因经营亏损于1997年关闭解散,总经理翟新华入狱。有趣的是,破产的中农信最后由建行接管,而此时的建行行长正是当年出任中农信首任总经理的王岐山,可以说中农信又重新回到“老东家”怀里。

王岐山凭藉其在银行金融领域的能力和经验脱颖而出,赢得了1993年3月接替姚依林出任副总理的朱镕基的赏识。这年6月,时年45岁的王岐山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副行长,当时朱镕基开始兼任央行行长。因此,王被外界视为朱镕基的“门生”。

王岐山升任央行副行长期间,正值朱镕基主导中国金融改革,他被视为是朱镕基的得力助手,加上他行事作风似朱镕基,也被誉为“翻版朱镕基”。▲◆★●■☆

 

围观周永康 西媒认定习近平真反腐★★★★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6/14/4343660.html

茅岳霖 2015-06-14:周永康在6月11日的突然露面不止让中国人感到惊讶,也让西方人顿感唏嘘。曾经在镜头面前叱咤风云的“政法沙皇”满头白发,一脸憔悴,已经看不出当年风头正盛时的威风来。几个月前,多家媒体已经预告了周永康的“死刑”,这就让他的无期徒刑显得出人意料起来,但西方世界对此并没有显出一种预料中的惊讶。如果说在11日前后,西方对于北京的判决还是猝不及防的话,那么到了次日,西方仍以如此态度应对,却不再把“权斗”摆上台前。这恐怕就意味着他们比起 2014年终于有了些变化,开始认定习近平反腐的诚意了。

必须承认,当周永康被突然宣判,获无期徒刑后,西方媒体的猝不及防早就溢于言表。《纽约时报》就指出,这份判决书出来之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最高检查机关既已宣布要审判周永康,对他的审判会这么快地进行”。毕竟,外界都在等着北京的权威发布,也就在2015年3月,中国最高法院就曾有官员披露称 “对包括周永康在内的高层官员的审理将会公开进行”,这样做是不是坏了规矩,让实情和预告存在了偏差呢?

外界对于这样一场速战速决的宣判是有些抱怨的,譬如路透社在11日的报道里就表示,押送周永康上堂接受审判的就是“军人”,这其中恐怕就会有些难以马上弄清楚的细节。但是,外界对此倒也沉得住气,环顾6月12日后的一系列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已经大多把镜头聚焦到了面对审判满头白发的周永康身上,《华盛顿邮报》更老老实实地表示,看着他的一头白发,或许泄密之处就在此间。

总的来说,既然外界提供的信息的确如此,这比起半年前周永康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后的反响就大不一样。当时BBC的中国总编辑很快也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习近平反腐抓住大老虎》的专文,不仅认定周永康本人是中国安全体系之下的一个作法自毙的“奥威尔式”的受害者,更饶有兴味地把北京与奥威尔笔下的“大洋国”形成了类比。《纽约时报》等媒体更称周永康本人“已经成为了法治缺乏的受害者,因为他的案子也在经由他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处理”。

很显然,外界对于习近平“整党保洁”的决心是一直有些怀疑的。在他们眼中,北京对周永康的审判“将是对党的领导人是否真心致力于司法改革的考验”,而这一点也让他们认为这桩诉讼不会“遵循国际惯例”(从某种意义来说,因为涉密而闭门的审判也的确部分符合了他们的判断)。当《卫报》驻北京记者在2014 年12月特别强调了周永康与薄熙来之间的关系时,类似的一种类比也出现在了半年后的《华盛顿邮报》上:但此时的报道就变成对两人头发的调侃了,周永康比起受审时的薄熙来,显然头发白的更厉害些。

其实,周永康受审的细节早在当初被逮时就留下了伏笔,媒体曾经不止一次强调他所涉重罪“包括收受巨额贿赂、泄露党和国家机密、滥用职权、通奸以及其他”。其中的见不得人之处自然是可想而知。当《纽约时报》采访到周永康案的辩护律师,并得到了对方“我希望你们能在新华社通稿的基础上作报道。新华社的文章已经很清楚了”的答复后,加之连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们也在社交网络上一时无话可说,此番的寂静就显得理所当然。西方媒体继续以案情为基准展开报道,这就证明他们在中国总算是下了点功夫,也有了能揣摩上意的一点小心思。

不可否认,面对本案的某些细节,出于一种文人的刁钻,某些西方媒体还是想写上两笔买个俏皮,譬如周永康与“国师”曹永林的交往就被《卫报》当成了报道的主题词,似乎周与“国师”的交往就因他“政法沙皇”的身份而带上了俄国沙皇和拉斯普金的意味。《金融时报》也借半年前一位鼓吹“权斗”的学者之口谈及了 “事情并不完全像党希望的那样顺利”的牢骚。但总的来说,当外界对此信息有限时,在这场属于中国的公众奇观之下,西方能做的也无非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展开合理的推测,并对没能见识到“世纪大审判”而偶尔抱怨一下。

其实,西方媒体对于习近平态度的变化恐怕不仅局限于反腐一点,对于其形象也有变化。毕竟,这位西媒眼中非同凡响的领导人,正努力向外界展示其政治能量,比如以大改革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治理,以强有力的反腐治理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基于世界力量的重构与中国走向强势的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如何报道中国的问题上正主动或被动地悄然生变,首先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对习近平这一最强有力领导人的报道上。想在短期内彻底褪去西媒身上的意识形态外衣固然不可能,但在半年里有些变化就在情理之中了。

多维新闻曾经指出过,西方正在应对习近平的一场反腐运动,周永康、徐才厚等案带来了“目无组织、目无纪律”,“把纪律当摆设,视纪律为无物”,“把违法当作一种魄力、一种胆量”等风气,北京对此就要来一次矫枉过正式的处理。北京要“下猛药、出重拳、用重典”,这样一来,即便西方仍然认为中共或北京的体制在本案后仍未变化,或许此后的发展就会让他们有所改观。

半年后的情况就基本印证了此前的猜测。当初西方如果不能跟上北京节奏,认清此番反腐的用意,那么当下他们恐怕就已经相信习近平的反腐应该是真功夫了。即便他们仍然漂在中国社会的水面上,没有沉下去,但比起以往站在岸边,已经很有进步。这或许也就意味着西方人士已经亲自投身于中国变革的浪潮,展开记录历史的进程。(茅岳霖 撰写)▲◆★●■☆

 

中共党务系统内部通报 证实周永康涉政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6/14/4343664.html

博讯 2015-06-14:中共中央前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11日被宣判的罪名仅受贿、滥用职权和洩密三项,外界盛传的策划政变的罪名未见宣布。但消息人士13日说,中共在党务系统传达周永康的罪行,特别提到他的「政治方面的错误」。

法国广播电台报导,中共通过党务系统于6月12日下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周永康违法犯罪案及教训的通报」,目前这份文件已经传达到了县、处级。

.根据各地官方的表态,至少湖北省、云南省、甘肃省、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均召开了类似的「学习会」。有列席学习的内部人士透露,除官媒公开报导披露的周永康的三条罪名的细节外,上述官方通报还指周永康策划参与「非组织」政治活动;个人野心膨胀,谋求改变党组织决议;并且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等等。

根据中共18大之后中纪委多次强调的政治纪律和党内法规的说法,周永康涉及的这些问题,均属于党纪问题。

此前有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多家海外媒体均指出,周永康传言与薄熙来、令计划等组成朋党,互为奥援,更有说其策划所谓「政变」,试图推翻目前的接班格局的说法。此番党内通报指其策划参与「非组织」政治活动,个人野心膨胀,则几乎是向全党中高层正式证实了这一传言。但出于维护党的声誉和团结的考虑,这一结论至少在目前并未向基层党员和党组织披露。

多个省级党报的公开报导,对这份通报内容语焉不详,但均有「强化绝对忠诚观念,树牢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类似表达。此外,中共将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 ▲◆★●■☆

 

拿下薄熙来 乔石的角色非常关键★★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6/14/4343769.html

东网 2015-06-14: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当年拉薄熙来下台,据指乔石起了关键作用。(资料图片)

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于2012年倒台,当年北京称是中共中央的决定,但有消息指薄的倒台,其实是当时已退下来的前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在乔的促使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才作出拿下薄的决定。

此前有外国传媒称,乔石虽已退下来,但政治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薄熙来倒台后,美国传媒曾有一篇题为《薄熙来被免职是担心法制受损》的文章,其中指出当时的领导人曾向元老级的前领导人请益后,作出拿下并调查薄及其家人的决定,而被谘询的元老级前领导人之中,关键人物之一便是乔石。

文章指,这些元老级前领导人虽已不在位且退居二线,但仍有很大的影响力,还能为现领导「保驾护航」,而且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不希望文革复辟,捲土重来。文中指以乔石为代表的中共元老,其思维方式首要强调集体领导,任职要有期限,权力要能唐平移交;其次是要建立法制,防止有人滥权专权,还要弱化阶级斗争观念。因此将薄熙来拿下,正好符合乔石等人追求多年的法制精神。

另外,1997年十五大召开前,江泽民以年龄原因,由中共元老薄一波出面逼退乔石。此后,薄一波儿子薄熙来在辽宁一路升迁,直至04年上调商务部。但实际上江泽民比乔石退休时年龄还要大,因此一直有传乔石与江泽民、薄一波有心结。

而早前在中共前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前书记周永康受查后,有传媒披露周永康因妄图升任全国人大委员长,计划软禁某个已退休的前领导人。文章虽未透露该退休前中共高层的姓名,但有分析认为是曾掌管中央政法委工作的乔石,外传乔石曾对周主管的中央政法委极度不满,常有批评意见。 ▲◆★●■☆

 

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案件触目惊心★★★
http://news.ifeng.com/a/20150615/43979722_0.shtml

2015年06月15日求是 作者:刘源

核心提示:刘源上将在求是撰文谈及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案件。他指出,“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触目惊心,腐败病毒已渗透党的肌体甚至中央高层,“吏治腐败”尤烈。这是最要命的。就军队来讲,徐才厚掌管政治工作十年期间,对选人用人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是全局性的、致命性的,明明不称职的人还占着位置“拼命干”,群众公认的正派干部、有能力的好干部用不起来,对党和军队事业损害破坏极大。”

原标题:努力向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

要点提示:

■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要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从严选好管好干部。坚决清除干部队伍中的贪腐分子,坚决纠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整肃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陋习积弊。

■ 抓作风、改作风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要下大力清除作风之弊,下大力传承优良作风,下大力践行“三严三实”。

■ 全面从严治党要落到实处,前提是把各级党组织搞坚强。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用好,把基层党组织建强。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制度笼子扎得更紧、执行尺度把得更严。要严肃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厉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执行群众路线,真正把我们党造福人民的举措送到基层、落到实处。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接过历史接力棒的第一天起,就发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铮铮誓言,在团结带领全党继续“赶考”的征程中,坚持管党治党不松懈、反腐肃贪不停顿,提出并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以应对“大考”的高度自觉和责任担当,把我们党建设好,交出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

一、坚持思想教育从严,切实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要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定盘星”要紧紧把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我们党治国理政重大方略作出新概括,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出新回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作出新揭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首要任务,学深悟透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总开关”要始终拧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综观贪腐分子违法犯罪的轨迹,思想政治上的蜕变是堕落的起点。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从反面证明,不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就一定会出问题。要毫不放松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培育思想之源,固牢信仰之根,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传家宝”要薪火相传。“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根本”和“命脉”。这个“红色基因”,必须接续传承、发扬光大。丢掉了这个,党和军队就将失魂落魄、变质变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二、坚持干部管理从严,切实抓住“关键少数”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从严选好管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必须切实确立起“严”的标准,真正使干部管理严肃起来、严格起来。

坚决清除干部队伍中的贪腐分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运用霹雳手段,保持高压态势,铁腕反腐肃贪,100多名“老虎”级贪腐分子相继落马。军队连军委原副主席都揪出来审判,还有谁不敢整肃?要继续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存量增量一起除,既要拔出“萝卜”又要洗去“泥巴”,对贪腐分子严惩不贷,坚持职务无上限、时间无起止,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以严查严惩的坚决行动回应民声、赢得军心民心。

坚决纠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触目惊心,腐败病毒已渗透党的肌体甚至中央高层,“吏治腐败”尤烈。这是最要命的。就军队来讲,徐才厚掌管政治工作十年期间,对选人用人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是全局性的、致命性的,明明不称职的人还占着位置“拼命干”,群众公认的正派干部、有能力的好干部用不起来,对党和军队事业损害破坏极大!纠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必须坚持好干部“五条标准”,突出考察真品德、真能力、真政绩,切实把那些德才兼备、既廉又勤、能够担当强国强军重任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好干部用到重要岗位、发挥重要作用。

坚决整肃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陋习积弊。管住管好干部,既是对干部本人负责,也是对党的事业负责。要坚持从严管理不放松,注意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对一些蛛丝马迹刚刚露头的问题及时提醒,早打预防针;敢于动真碰硬、坚持原则,严肃查处巡视、审计、信访举报、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开启干部监督全天候探照灯,确保党员干部始终处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永不脱离人民群众。

三、坚持作风要求从严,切实搬掉“无形的墙”

抓作风、改作风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要树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

下大力清除作风之弊。经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作风问题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烧退病灶还在,有的还有隐形变异的迹象。要打好攻坚战,铁腕肃纪、除恶务尽,对上级点明、自己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人逐项过账清账,推动整改见底;打好持久战,对“四风”问题保持警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防止反弹;打好歼灭战,发动群众参与,彻底铲除滋生“四风”的土壤,让各种歪风无所遁形。

下大力传承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要注重从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汲取营养,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先辈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真抓实干、造福人民。要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发扬“钉钉子”精神,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努力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

下大力践行“三严三实”。当前,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军队团以上党委机关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要坚持以上率下,强化问题导向,贯彻从严要求,针对不严不实问题,建制度立规矩,强化刚性执行,努力把“三严三实”要求贯彻到营造良好从政环境之中,落实到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养、考核评价、监督管理之中,体现到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之中。

四、坚持组织建设从严,切实保持“肌体健康”

全面从严治党要落到实处,前提是把各级党组织搞坚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内生动力和健康活力,必须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前些年,一些地方和部门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有的是搞家长制、独断专行,以至于一些人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是非判断十分模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落实好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确保各级党委班子成员都在组织的管理监督和关心爱护之中。

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解决党内矛盾、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央军委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和军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要求彻底肃清徐才厚的影响,深挖教训,深刻反思。全军上下闻令而动,坚持刀口向内,勇于“自我开刀”。实践证明,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要经常用,越用越灵活。“一把手”要放下架子,树立标杆,起好带头作用;班子成员要放下包袱,自觉参与其中。既要善于扯扯袖子、咬咬耳朵,也要敢于大喊一声、猛击一掌,真正使之成为习惯、蔚成风气。

把基层党组织建强。基础牢则政权稳,基层治则天下安。要从严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工作薄弱的问题,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要着力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联通党群干群关系的主干线、凝聚党心民心的主渠道。要严格党员队伍管理,把紧“入口”、全程掌控,使党的肌体每一个细胞都纯洁健康。

五、坚持制度执行从严,切实做到“没有例外”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价值在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治党要“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制度笼子扎得更紧、执行尺度把得更严。

严肃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加强纪律建设,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检验对党忠诚度的重要尺度。要进一步强化对守纪律讲规矩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严格按照“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的要求,规范言行、管住小节、尽好责任,坚定自觉地维护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一生命线。

严厉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面从严治党,重在落实责任。要明确责任清单,把管党治党细化到人、量化到岗,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制度刚性,严格执纪执法,使纪律真正成为不可逾越的禁区、不可触摸的“高压线”;健全问责机制,加大对落实责任的经常性检查督办力度,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尊重党外群众意见,遵守党内纪律,充分发扬民主,紧密依靠群众,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形成常态、见到实效。

严格执行群众路线。毛主席说过:“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面从严治党,根本目的是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前,我们党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说到底就是要回应时代关切、实现人民福祉、建设现代中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付诸实践。要牢记并恪守根本宗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建立健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真正把我们党造福人民的举措送到基层、落到实处。(作者: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习近平批准专项整治解放军房地产管理 纠治6类问题★★★★
http://news.ifeng.com/a/20150615/43979264_0.shtml

2015年06月15日 中国军网 原标题: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

全军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专项整治全面展开

集中纠治计划外工程、“三超”项目、擅自建设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超面积、军用土地纠纷、擅自处置房地产、违规租赁房地产等6类突出问题

中国军网-军报记者北京6月15日电(崔西强、解放军报记者张晓祺)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全军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专项整治,集中纠治计划外工程、“三超”项目、擅自建设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超面积、军用土地纠纷、擅自处置房地产、违规租赁房地产等6类突出问题,推动基建营房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了解到,凡是与行业不良风气形成紧密相联、影响部队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问题,均被纳入此次专项整治的范围。以“三超”项目为例,列入军队工程建设计划的单项工程,凡建筑面积超过计划规模5%、装修及设备超过规定标准、竣工决(结)算投资超过计划投资的项目,均在专项整治之列。再如,凡是未批先租、越权审批,以及多租少报、长租短报、瞒报漏报和租赁期限超过18年的项目,均属违规租赁房地产,必须依法进行清查整治。

总后勤部日前印发实施方案,对全军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专项整治作出部署,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整治范围、整治办法、实施步骤和有关要求。据悉,此次专项整治坚持于法有据、于法可为,采取拉单挂账方式,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对于十八大之后仍顶风违规违纪的项目,立即停止实施,从严从速查处。对于十八大之前的违规项目,按规定限期纠治。对于多年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按计划分步骤整改落实。凡是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弄虚作假、包庇袒护、干扰阻挠的单位和个人,将曝光警示、从严追责。

“此次专项整治已在驻辽宁某地部队成功进行试点。”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负责人介绍,专项整治结束之后,总部将深化固化经验做法,研究出台加强全军工程建设项目与房地产资源管理的若干规定,推动有关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完善配套,在组织领导、项目审批、计划管理、招标竞价、建管模式、监督问效等方面,建立系统完备的长效机制。从2016年开始,各大单位每年组织自查自纠,总部每年进行重点督查,推动军队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走上正规化、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切实形成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

推动军队基建营房工作形成常抓长治新常态

解放军报评论员

开展全军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这是习主席和中央军委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求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一步加强全军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规范化管理,实现军队基建营房行业风气的根本好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认真贯彻习主席和中央军委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加强作风建设为牵引,扎实开展两项普查和住房清理,在查问题、严规矩、正风气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一些多年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军队基建营房行业中的顽症痼疾尚未根治。这些情况与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求格格不入,全军各级务必以对军队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勇气和担当,正本清源治顽疾,纠风肃纪树形象,坚决打好专项整治这场攻坚仗。
在全军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专项整治,涉及范围广,项目数量多,时间跨度长,纠治难度大。各级要坚决按照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把此次专项整治作为体现党委战斗力凝聚力、检验部队执行力贯彻力的政治任务,坚持严字当头,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逐单位“过筛”、逐项目“拉网”,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项目、不瞒实情,切实做到整治见效、问题归零,强力推进、善作善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开展专项整治,各级要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以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突出问题为抓手,以规正军队基建营房行业风气为着力点,坚持查处问题与检讨反思、整改纠治与建章立制、业务改革与作风建设并重,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推动军队基建营房工作形成常抓长治新常态,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版的“老戈”没有出现让美国非常失望★★★★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506/68931/13860.html

2015-06-15:中国版的“老戈”没有出现让美国非常失望

5月中旬,傅莹刚访问了美国,见了几位参众议员和资深教授,接触了7家智库,还与一些媒体人座谈,先谈谈印象。总的感觉,美国对华看法比较多元,释放的信号相当复杂。观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悲观派”,我最有意思的经历是与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激烈的谈话,他表达了对未来中美关系最严峻的看法,强调只要中国按照现在的速 度成长下去,中美对抗甚至是冲突难以避免。他认为中国正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当今世界秩序,使之符合自身利益。美国与其等待未来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无法控制, 不如现在就联合起来应对。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中国可以等待,但我们不行。”不过,他的观点在美国属于极端的,不少人让我不要太关注如此脱离现 实的言论。

第二类是“乐观派”,主要集中在经济、金融和科技界领域,他们对与中国合作期待很高,认为一个成长起来的 中国带来更多机会,能为双方创造共赢的结果。他们提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30%以上,中国保持增长和中美合作 对于美国、对于世界都至关重要。如果中国能成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为各大贸易国和跨国公司提供巨大机会,而作为中国主要合作伙伴的美国企业将获益良多。

第三类可以称为“谨慎派”或者“焦虑派”,这好像是当前美国智库在对华看法上的主导性情绪。许多人坦诚地表达了对中美关系能否稳定发展的担忧,但并未得 出过于极端的结论。美国所有智库和媒体都在激烈地讨论中国在南海扩建岛礁的意图,他们关注的焦点似乎不在于领土的归属,而是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的势力赶出 亚洲,因而主张美国要坚决顶住中国的扩张。在这个气氛之中,有些常年关注中美关系的资深人士也开始担心:是否大国滑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会重现?

在美国智库和媒体看来,正是因为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做什么都会引发关注和疑虑。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中美双方在南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高科技和军事问题等领域出现的分歧和问题,都容易被放大和政治化。

傅莹再次见到基辛格博士,他在谈话中坚信美中两国合作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主张多沟通,真诚合作。对于未来秩序,他认为世界进入一个共同秩序的前景是存在的,但是会很艰难。

围绕这个情况,傅莹与中国学者也交换了意见,大家的观察是,在这些表面现象之下,存在美国对中国深层的失望:

一是美方所期待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必将带来政治制度变革”的情况没有发生,中国版的“戈尔巴乔夫”没有出现,相反,中国取得的成功和增强的自信使中国道路更加不可逆转。

二是融入国际体系之后的中国,并没有成为屈服于美国意志和利益需求的辅从,而是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设计和塑造国际和地区事务的方向。

三是中国经济进入改革的深水区,美国一些大企业长期在中国获得高额利润的好景不再,他们有些不适应甚至抱怨。

正是这种焦虑和矛盾的心态,使美国对中国在气候变化、海上搜救与护航、全球经济治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是在支持、认可与怀疑、阻 碍之间摇摆,对中国成长的正面和建设性效应喜忧参半。例如中国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亚投行”以来,美方释放的信号 十分混沌。但是形势比人强,这次我在美国听到的各方结论相当一致,都认为美国没有理由不积极支持和参与其中。

以上是一些印象和感受与大家分享。确实,人类历史发 展到今天,大国之间通过协商而不是战争而建立起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和秩序,好像还没有先例。是否美国还是习惯并且希望继续“我主、他辅”的领导世界的方 式?近年美国领导人和学界一再强调,必须保持对世界的领导地位。我在想,美国对“领导权”问题的焦虑,是否源于对自身处境和世界变化的不适应?美国与中国 的关系中出现的起伏是否也折射了这个变化?

例如,在亚太安全问题上,美国强调同盟体系,但是美国统领的军事同盟不涵盖所有亚太国家,仅仅依靠同盟这个小圈子、只保障同盟成员的安全利益,如何能 维护亚太整体的和平与秩序?如果把自己和小圈子的安全利益凌驾于亚太所有国家的安全利益之上,如果以为对小圈子的领导地位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是难以为 其他国家所接受的。所以,并非中国或者哪个国家在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而是美国自己需要走出旧的理念和习惯。需要考虑基辛格博士所谈到的,如何构建一个共 同分担责任的世界秩序。需要克服现有的所谓“安全秩序”缺乏包容性的缺陷。

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其核心就是希望中国和美国这两个重要的大国避免陷入大国竞争冲突的老路,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也为世界大国的相处之道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虽然中美之间的分歧总在干扰合作,但并未改变两国全方位交往与合作的大局。我们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合作面最广泛、最深入的两个大国。2014年 双边贸易额高达到5550多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1200 亿美元。去年两国间航空旅客达到613万人次,也就是说,每天都有1.7万人在两国的城市之间飞来飞去。预期这个数字将以15%的速度增长。(1981年 1月7日开辟第一条中美航线)。

去年11月两国签证延至10年的新政策,大大带动了人员往来,中国人赴美旅游和留学呈现新一轮热潮。据说美国使馆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理的签证增加了50%,全年向中国公民发放的签证可能达到260万。

由此可见,中美两国在现实生活中交往与合作是十分活跃的,并不支撑对两国关系悲观的看法。中美两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我们的合作对当今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两国关系中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世界的眼光。

老戈是苏领导,自然是想把苏联搞好。

原来那一套太差劲,必须变。

但办法太急。

今年9月将见证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第一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而双方提前7个月对外公布消息,也体现了重视和对访问做好充分准备的期待。对关 心中美关系的学界人士来说,重要的是把握住大方向,做些扎扎实实的研究,努力回答影响两国关系的大问题,增加“确定性”,减少“摇摆性”。在诸多需要考虑 的问题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首先,中美需要开展更加有效的沟通。目前看,一旦发生分歧,双方都难以说服对 方,有点各说各话,或许有必要及时在不同层次把政策和战略意图阐述得更加清晰。两国官方和民间对话的渠道很多,需要提高对话的效果。我自己的体会是,双方 在宣介自己立场和主张的同时,也要倾听对方观点,最好每次都能有些共识,而且坚持下去,不轻易动摇。考虑到中美关系早已超越了双边范畴,两国不仅需要讨论 双边问题,还需要围绕地区和国际问题开展有效对话,减少误解和误判。

同时,也要让两国民众更多地了解这些对话的内容和结果,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对双方对话的深入和彼此政策的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双方在民间和媒体层面不断累积对立和对抗的情绪,对两国不同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也不可能不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是要避免相互刺激的言论和行为,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加强对风险问题的管理,防止危机的发生和失控。正如最近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谈到的,让CNN记 者登上美国海军P-8A巡逻机,在中国南沙群岛工程上空进行侦察照相的行为,是很危险的。需要看到,这类“边缘政策”很容易给中美关系增添危险因素。

美国对中国在南海的意图充满疑虑,而在中国人看来,美国这些年在南海问题上一直表现出强力介入的姿态,像一只冲进瓷器店的鹰,将这个地区好不容易形成的 对话和搁置争议的格局搅乱了。美方学界一向不赞成把亚太出现的紧张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政策相联系,我们也希望这不是美国的意图。毕竟,冷战后的美国偏向于 使用军事和胁迫手段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的做法,已经导致更多的混乱和贫困。

在全球层面,美国政府为了吸取教训采取了相对务实和慎用武力的做法,但是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效果不彰,需要重新调整,有人主张回归强硬路线。我想知道的 是,这是否意味着美国要在亚太地区采用已经在中东被证明错误的方式?难道,美国不应寻求新的更加符合时代进程的方式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交往?在这些 问题上,中美需要更好地沟通,包括两国学界也需要多讨论,更好地了解彼此。

第三,对中国来说,我们需要更快地适应新型大国的地位,学会及时和清楚地向世界阐明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当然,中国现在还处于大而不强、将强未强的阶 段,我们正在学习成为全球性的大国。现在经常听到美国或者是欧洲人在一些国际性问题上要求中国发挥领导作用。“领导作用”这个词在中国人听起来,既新奇又 陌生,要学习在世界的中央舞台长袖善舞肯定是需要时间的。而我们自身的发展和改革也正在进入难度很大的攻坚阶段,中国关键还是要把自己的事办好。

作为一个学习中的大国,中国人需要多几分冷静和耐心,多几分宽容。我们也可以从对美国这个有经验的大国的观察中学习,趋利避害。我国学界对美国的研究 需要更加深入,美国对华政策似乎不是单一的线性逻辑,有时候会是多重逻辑的叠加。我注意到最近美国智库界普遍主张重审对华政策,中方需要对此重视,更加积 极主动地说明自己的意图和政策,多介绍中国的观点,避免美方在不完整、不准确的信息基础上对中国做出判断。

学界需要围绕双方的合作关系加强理论建设。40多年来中美合作的实践往往走在理论构建和政策研究的前头,这个状况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现在人们已经 广泛认识到,随着形势的变化,中美合作的重点、排序、形态与范畴都在发生变化,相互期待的落差也在扩大,需要突破旧观念,更加主动地为克服困难、保持和加 强合作设计路径。学界应当有所超越,辅助两国决策者为中美合作规划路线图。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建交35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和世界。

苏联人有个毛病:粗。

知道必须民主,就开始实行了。却不知道,你原来那一套宣传已深入人心,现在一改,必然有人反对,结果造成两派斗争分裂,苏联垮台。
中国是一步一步的慢慢来,叫人有个适应过程,先是分地叫人吃饱饭,又慢慢搞基层民主送举。▲◆★●■☆

 

正本清源话乔石复杂身世再揭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6/15/4346336.html

多维 2015-06-15:2015年6月14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昨日中国政情观察家牛泪的文章《江泽民、乔石的逸闻轶事》引起广泛讨论。博主大道青天在网络社区发表文章《正本清源话乔石》进一步披露了乔石的身世,以下为文章全文。

1998年3月,李鹏当选九届全国人大委员长之后,与乔石拥抱

1.乔石不是团派

乔石是胡耀邦提起来的。1982年乔石进中央书记处,胡耀邦还用了一个比喻:“启用石秀”,启是胡启立,石是乔石,秀是郝建秀。但乔石与胡郝不同,不是团派。

解放初期,乔石在杭州做过青委的工作。青委是团中央的前身。但那时青委的大boss是任弼时。任死后,是冯文彬。冯文彬在率团访苏期间,与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出了作风问题,从此靠边站,这才有了胡耀邦接任。而此时乔石早已转到钢铁战线去了。

耀邦接掌党主席(后改总书记),力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排挤心不服气不顺的文革余孽和凡是派,搞一个高效精干的书记处首当其冲。乔石为人机警干练,处事周全,经多识广,开明磊落,又一直在中联部,交游广阔,年富力强,能见度高,想不脱颖而出都难。

2. 乔石在上海地下党是江泽民的前辈

乔石曾是上海地下党学委的总交通,他的上级是后来的国务委员吴学谦,再上面是刘晓(驻苏大使)、刘长胜(全总主席)。

1948年蒋介石文胆陈布雷因depress精神崩溃自杀,治丧期间,乔石一手安排了被软禁的陈布雷的女儿、女婿,中共地下党员陈琏、袁永熙脱逃,进入解放区。

而当时的江泽民还是个怀抱“科技救国”梦想的中共外围组织的交大学生。江当时一定不知道乔,那是地下党最隐蔽最敏感的职位。乔也不一定知道江——因为解放前江没为中共干过什么事,只是一个小马仔。

这样两个人后来成了政治局常委会的同事,不说对改革开放、四个坚持可能有不同理解,就说这段历史渊源,就够别扭的。

3.六四前后的乔石

以前一直有个传说,89六四前政治局常委讨论戒严,赵紫阳、胡启立反对,李鹏、姚依林赞成,乔石弃权,然后交由邓小平定夺。乔石亲口说的:从来没有开过这样的常委会。调兵戒严的事是邓小平、杨尚昆和政治老人们,在老邓家里开会定下来的,最后才通知政治局常委们,常委们连表达意见的机会都没有,无形之中已被夺权。

赵紫阳辞职,天安门清场后,谁来接总书记?在北京当时的悲愤气氛中,不能让人神共愤的李鹏上位,不能让迫害耀邦的邓力群上位,是中直机关、乃至全北京的共识,所以很多人都寄望于乔石。

当时政法系统还发了一封公开信,拥戴乔石上位。这反而引起了老人们的警觉。乔石几乎把中直机关的职务都干遍了,门生故吏,人脉广布。尤其是他还执掌着政法委、中纪委,尤其他是还执掌过中组部、中央党校,万一他利用当时的形势,利用强力部门,踢开老家伙,另搞一套,如何收场?乔石虽然是胡耀邦提起来的,但廉洁开明上下左右都能接受,万一众望所归不受控制,难道中共还敢冒出第三位自由化领导人的风险吗?

老邓是为了保住改革开放才痛下毒手血腥镇压的,所以邓也不会同意陈云、李先念的人上台,把改革开放否了。至于同意江泽民,也是因为江在北京一点根基都没有,随时可以拿下,不妨做个过渡,先干干看。让江与乔相互牵制,有问题,都还得请示老爷子。

4.乔石久病早已退出江湖

网上传的什么乔石对王立军、薄熙来、周永康案表态,都是讹传。乔石因病,彻底退出江湖,才得以保全晚节,得此崇高评价。你要问他病到什么程度,缺席所有重要场合,每年的现任常委慰问都不配发照片,你就可想而知。▲◆★●■☆

 

美对华“建设性接触”共识瓦解★★★
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5/0615/818039.shtml

2015-06-15 参考消息网 作者:华盛顿报告 责任编辑:雷璟

核心提示:今天,令美国人更加失望的是,尽管美中接触在经贸和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完全没有缩小。

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12日发表题为《中国能被遏制吗?》的文章,文章称,美中关系已经失去战略政治理由——将美中联系在一起的共同威胁苏联已不复存在。

文章称,1971年,尼克松总统提出对华开放政策,希望借此将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变为美国的外交伙伴,一个接受美国的价值观,甚至可能实行美式民主的国家。

今天,对许多美国人来说,看到中国挑战美国在亚洲的地位,这个前景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遥远。亚洲问题专家白邦瑞(迈克尔·皮尔斯伯里)在其新书《百年马拉松: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秘密战略》中写道,中国“几乎让我们所有美好的期待都落空了”。

政策面临转移

文章认为,美国外交政策到了一个转折点,政界分析人士开始摒弃冷战时期的思维,讨论遏制中国政策的必要性。曾因受益于美中“建设性接触”而坚定的美国政界对华政策共识已经瓦解。

自尼克松政府以来的历届美国政府,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政府都坚信,接触是推动中国自由化的唯一现实途径。卡特将尼克松的这一政策传给里根,小布什又将这一政策传给奥巴马。

文章说,美国对华政策的混乱在最近几个月尤其明显。主要学术机构和智库纷纷发表报告,提出从军事上退让到全面退让的各种建议,但这些建议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即对现在的美中关系感到悲观。

亚洲人也对中国的行为和意图感到担忧。随着中国加强海军建设、扩大舰队远洋航行能力并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日趋强硬,美国的亚洲伙伴和盟友纷纷向美靠拢以寻求保护。

文章称,美国正在阻止这一趋势。美军将把先进的作战舰船部署到新加坡,在澳大利亚部署海军陆战队,并向菲律宾派遣军事顾问,以安抚紧张的亚洲盟友。

而中国则坚信,美国正在寻求遏制中国的政策。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最近在哈佛的一项研究中总结道,中国人认为美国的目的有5点:孤立中国,遏制中国,削弱中国,从内部分裂中国,颠覆中国的政治。

文章认为,美中已开始不再视对方为伙伴或竞争对手,而是敌人。

遏华声音抬头

文章说,那么具体来说,美国应该怎样做?在近来最强硬的一篇智库报告中,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小布什政府驻印度大使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和小布什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阿什利·特利斯写道,与中国接触就是在加强竞争对手的实力。

两人提出,是时候提出一项新的大战略:减少接触,增加“平衡”以确保美国全球主导地位的“核心目标”。他们还提出,美国应该加强在亚洲的军力、阻止中国获得军事技术、加快导弹防御体系的部署并加强美国的网络攻击能力。

但对同为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的迈克尔·D·斯温来说,这样做必将导致另一场冷战,甚至更糟。根据他提出的方案,美国应该放弃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将东亚变为一个由达到平衡的众多力量(包括日本)管理的缓冲区。所有外国力量都应该撤出朝鲜半岛。同时大陆应该保证,不对台湾发动战争。

文章认为,但这样的解决办法即使有可能实现,也需要几十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戴维·兰普顿说,美中关系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他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各自的担忧越来越接近超过自双边关系正常化以来各自的希望。”

文章称,今天,令美国人更加失望的是,尽管美中接触在经贸和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完全没有缩小。现在,中国急剧转向反西方的道路。中国国家媒体严厉谴责“外国敌对势力”及其在中国的支持者。

就连美国商界——曾经在华盛顿最坚定支持美中接触的力量——对华接触的热情也有所下降。中国美国商会前主席詹姆斯·麦格雷戈回忆说,他曾帮助说服美国贸易联合会成员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行游说。他说,这种一致的目标“从此就破裂了”。他说:“今天,他们都认为中国将损害他们的利益。”

合作仍是上策

文章说,尽管对中国存在担忧,但奥巴马政府仍然非常愿意与中国接触。去年,美中就气候变化达成的重要协议就说明,合作仍有可能。

但双方的接触显得越来越尴尬。奥巴马政府一方面试图维持美中接触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增加美国在亚洲的军事选择。而中国也在采取类似的做法。不知道在有意或无意的冲突爆发之前,双方还能将这种局面维持多久。

文章说,中方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目的是打破以往的模式,即一个大国的崛起对现有的大国构成挑战就会引起战争。但美国拒绝了这一提议,因为它不愿接受一种不仅确保美中平起平坐还使美中看上去处于同一道德高度的解决方案。

美中都不希望看到战争。崛起的中国仍然需要美国的市场和技术。对中国而言,与美国的战争将是一场经济灾难。

老布什曾提出,美中关系的重要性使其不容受到损害。时至今日,这一判断同样具有价值。此外,寻求遏制中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失去对方,美中都无法获得经济上的成功。遏制战略对苏联有效,是因为苏联经济实力薄弱,与美国几乎没有商业联系。但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其军费预算的两位数增长是建立在雄厚和多元的工业基础之上的。

文章说,尽管如此,美国仍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即美中关系已经失去战略政治理由——将美中联系在一起的共同威胁苏联已不复存在。

文章最后说,与苏联对立是尼克松对华开放背后的驱动力。但即使是尼克松也不确定对华开放最终会带来什么结果。1994年,尼克松在逝世前不久说:“我们也许创造了一个‘科学怪人’。”▲◆★●■☆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