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 日 本 将 向 东 海 派 先 进 潜 艇 / 对 抗 中 国 海 军 ★

今 日 看 点 :2006-7-11
(01):★ 美 国 五 角 大 楼 情 报 网 急 剧 扩 张 ★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6/06/21/2420@3254635.htm
(02):★ 日 本 为 东 海 军 事 行 动 准 备 预 案 ★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6/7/1011/4343856_page0.html
(03):★ 俄 罗 斯 不 再 严 制 尖 端 武 器 售 中 国 ★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6/7/1011/4345242_page0.html
(04):★ 日 本 将 向 东 海 派 先 进 潜 艇 / 对 抗 中 国 海 军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7/10/content_4812956.htm
(05):★ 按 打 赢 要 求 全 面 严 格 训 练 部 队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7/10/content_4813006.htm
(06):★ 朝 鲜 导 弹 危 机 考 验 中 日 影 响 力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3/forum_jp060710c.html
(07):★ 英国军情五处挫惊天阴谋/英三王子险遭恐怖暗杀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6/07/sznews060710.html
(08):★ 美国首邀中国加入G7 是“馅饼”还是“陷阱”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6170194313216/20060710/839741.shtml
(09):★ 朝 鲜 试 射 导 弹 事 件 到 底 意 味 着 什 么 ?★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7-9/211629.html
(10):★ 多国调查表明中国形象上升/世界看中国眼光柔和 ★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6/07/09/2420@3292545_2.htm


★ 美 国 五 角 大 楼 情 报 网 急 剧 扩 张 ★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6/06/21/2420@3254635.htm
http://www.qianlong.com/据美国战略网页报道,近期,五角大楼专门设立了一个专司情报的助理国防部长职位,并将这一职位提到国防部四大重要职位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美国国防部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蜜月关系”已经结束。五角大楼要摆脱过去50年来依赖美中情局的局面,以自己的方式和手段来获取所需情报。
  报道称,美国国防部目前正在对它的情报系统进行大翻修,涉及范围从上至下一直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执勤的前沿士兵。这一计划相当有野心,而且部分计划已经实现。其基本思想就是利用电脑、可利用的网络的优势,将尽可能多的部队、车辆以及战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情报搜集系统,首先由计算机软件对最初的海量情报进行过滤,而后让情报分析专家来处理。
  五角大楼的情报官员称,长期以来,国防部对于来自美国国家勘测局、中央情报局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大量情报感到难以应付,而且因为一直没有自己的情报分析资源而苦恼。而新的情报系统将更致力于解决这些内部问题,提高自己的情报分析能力,那么当很急切需要有分析结果时,对于那些送来的诸如卫星照片等情报就不用等很长时间了。国防部同时还计划耗资数十亿美元购买了大量的无人航空设备,并为其装备通讯设备,这样当前线战斗部队需要情报支援的时候,就可以很快接收到清晰有效的情报分析结果。
  从目前的情况看,美中央情报局正在被美国防部放弃。而且美国防部也正逐步加强自己的地面间谍机构,其中大多数人员来自特种部队。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不久,拉姆斯菲尔德就签署了一份书面命令,结束几乎完全依靠CIA间谍情报的局面,使用计划外的资金,建立了一个秘密机构“战略支持部”,为他提供“全方位人员情报操作”的自主运行的工具。2003年3月,他让自己的左右手斯蒂芬•卡姆伯恩主管五角大楼的情报工作。此人现在经常被称为是五角大楼的“情报沙皇”。拉姆斯菲尔德授意他改组五角大楼的情报操作,特别是扩展到CIA的间谍活动领域,从那些有可能成为战场的地方获取情报,而有些他们派出间谍的国家还很难看出会成为战场的迹象。
据美国媒体报道,对于五角大楼的做法,估计刚上任的中情局局长海登将会很不高兴。在议院的质询会上,海登曾将攻击矛头直接指向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并不留丝毫情面地称拉姆斯菲尔德在入侵伊拉克之前成立的特别情报机构的工作方式让他很不舒服。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前下令成立“特别计划办公室”。“特别计划办公室”一度取代中情局和国防部下属的国防情报局,成为布什在有关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以及与“基地”组织存在往来等情报方面的首要来源。▲
★ 日 本 为 东 海 军 事 行 动 准 备 预 案 ★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6/7/1011/4343856_page0.html
 自2004年5月以来,在日本右翼势力操纵下,日本国内一些媒体不断载文抨击中国“侵占”日本领海,污蔑中国“偷采”日本海上油气资源。在日本媒体和政客误导下,日本国内群情激愤,大批群众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手段。日本政府某些要员也趁势推波助澜,制造舆论攻势,广泛散布日中东海“军事对峙”消息,鼓吹要做好“文攻武吓”准备,为日本军事介入“未雨绸缪”。
  ▲为“武吓”提供法律基础
  为在东海海域加强警戒监视中国,为更方便自卫队在东海使用武力,日本防卫厅本着“最有利动武”原则,目前正在研究重新解释
  队法》。新解释将恢复航空自卫队战机海上巡逻期间的空中交战权,赋予自卫队前线官兵白行决定开火的权限,赋予航空自卫队战斗机“火力支援”海上自卫队舰艇的权力。必须指出,防卫厅重新解释《自卫队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定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的“防空识别圈”。所谓“防空识别圈”是日本单方面划定的,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不仅如此,日本还竞然将“防空识别圈”外沿划到了连日本都承认是中国海域的东海“中间线”以西纵深海区,将春晓、天外天等气田设施都划入“防空识别圈”。援引新解释,日本自卫队有权攻击进入“防空识别圈”的外国飞机。因此,重新解释后的《自卫队法》将复活日本陆海空三军交战权,为日本自卫队实施“先发制人”军事攻击提供“合法”依据,为日本派遣战机护卫东海能源开采行动奠定法律基础。
  为使日本海上保安厅也能参与中日东海大陆架争夺,日本已提出要制定完善的相关法律。2005年11月,日本自民党“海洋权益特别委员会”公布了《海洋建筑物安全水域法》草案。同年12月,该委员会同日本内阁官房、外务省、经济产业省、法务省、防卫厅、海上保安厅、警察厅以及水产厅等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究和讨论了关于《海洋建筑物安全水域法》草案。2006年3月,日本国土交通省表示,预计自民党近期将向国会提交草案进行审议通过。草案涵盖东海、日本专属经济水域及整个大陆架。根据草案,日本国土交通大臣有权下令在“日本专属经济区”实施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调查。草案规定,凡擅入日本“安全水域”者将受到惩处。 “海洋权益特别委员会”委员长武见敬三的政策秘书牧尾暗示:“如果没有这项法律,海上保安厅只能等到设施遭攻击后才能出动。有了它,他们无需被动等待了。”因此,该草案实际是授予日本海警“先发制人”军事攻击权。
  ▲强化武备为冲突提供物质准备
  日本防卫厅已决定:在东海海域增设无线电探测系统以加强监视中国军舰。2008年前在冲绳县宫古岛兴建侦听据点,加强对中国情报信息搜集和处理。向宫古岛配备无人侦察机,在那霸基地以F一15战斗机更换F一4战斗机,为日本舰艇提供空中支援;向与台湾相邻的下地岛派遣战斗机,增强东海方向的防卫能力。针对中国潜艇作战特点,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将引进适合东海海域作战的新声呐装备、改良护卫舰和反潜直升机,为P一3C飞机安装先进的探测系统。为警戒监视周边海空域以及应对领空和岛屿“侵犯”事件,日本~2005~2009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提出,为航空自卫队配备KC一767空中加油和运输机以及F一2战斗机,为海上自卫队配备大型直升机驱逐舰、多用途驱逐舰和sH一60K反潜机。
  与此同时,日本也在积极加强海上保安厅实力。目前,日本海上保安厅已拥有1.2万名海上保安员,各类舰艇50多级700多艘。其中,载直升机巡逻舰4级1 3艘,大型巡逻舰9级45艘,中型巡逻舰6级41艘,小型巡逻艇5级27艘,消防船5艘,其他巡逻艇200多艘,以及相当数量的测量船、设标船、航标维护船和教育实习船等。此外,日本海上保安厅还拥有75架飞机,其中固定翼飞机29架,直升机46架。固定翼飞机包括3型8架大型飞机,4型21架中型飞机;直升机包括4型42架中型直升机,1型4架小型直升机。日本海上保安厅武器装备规模不仅庞大,而且性能先进。 “敷岛”号载机巡逻舰标准排水量650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巡逻舰。航速25节以上,最大航程超过2万海里,装备有2座双联装35毫米舰炮以及2座20毫米炮,可搭载2架“超级美洲豹”中型直升机,可对日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的海域进行巡逻。总之,日本海上保安厅实力强大,其武器装备规模世界上屈指可数,实为日本标准的“第二海军”,已成为周边国家海上安全的重大隐患。但日本仍不满足现有实力,为进一步加强在东海海域的“保护”行动,从2006年起,日本计划未来7年斥资3500亿日元为日本海上保安厅更新军事装备。目前,该厅已经要求2006财年预算拨款约300亿日元,购买、改造27艘巡逻舰船和1 1架新战机,以提高其作战性能和效率。
  ▲调整军事部署
  冷战刚结束,日本就开始调整其军事部署,逐步将传统的北重南轻军事部署态势调整为南北平衡。新世纪,随着俄罗斯亚太战略收缩、中国迅速崛起和朝核问题爆发,日本开始视朝鲜为其直接威胁,中国为其主要威胁。依据新判断,日本将其军事部署调整为南重北轻。2002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宣布,创建一支约600人的“离岛特种部队”——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军步兵团。该团驻扎在日本南部最大的军事基地佐世保,主要任务是“防止武装游击队突然袭击”西南海岛。该团编制人数虽仅约600人,但基本是军官和士官,一旦需要可迅速扩编为一个师。此后,日本又提出,要在驻守冲绳陆上自卫队“第一混成团”基础上,增派约850人的步兵团,形成2300人规模的旅团,并为这支部队配备40辆轻装甲车,以增强其机动性及军事打击力,他们主要负责执行东海方向的作战任务。日本防卫厅已提出,要向目前兵力薄弱的宫古岛增兵。日本还提出,在东海和太平洋方向部署2~3个驱逐舰编队,在日本海和东海方向部署3个警备舰编队用于海峡防御,1~2个警备舰编队用于岛屿防卫,1~2个警备舰编队用于港湾和沿岸防御。日本正通过调整军事部署,来巩固强化其西南海域军事攻防实力。
  ▲为军事行动准备预案
  在加强军事部署的同时,日本防卫厅早已开始研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东海作战问题。据海上自卫队官员透露,在部队高层,已经就针对钓鱼岛作战计划问题开始“非正式”研究。2004年,日本防卫厅在一份正式报告中称,中国正“越来越成为日本安全的一大威胁”,中国在三种情况下可能攻击日本:台海两岸发生严重军事冲突,中日领土争端加剧,东海资源争端激烈。早在2004年11月,日本防卫厅已针对钓鱼岛争端及冲绳以西其他岛屿争执制定了一套“西南岛屿有事”对策方案。
  根据方案,若西南诸岛“有事”,自卫队将分三个阶段进行作战。第一阶段,在有迹象表明外国军队可能“入侵”西南岛屿时,迅速从日本本土出动战斗机和护卫舰奔赴西南岛屿,派出包括特种部队和中央快速反应部队在内的5.5万名陆上自卫队官兵,并加强警戒和搜集情报,做好反击准备。第二阶段,海上自卫队巡逻机以及航空自卫队空中预警机在西南上空待命、搜集情报。从日本本土派出的护卫舰、潜艇以及战斗机将兵分两路,一路负责阻止外国军队登陆,另一路绕道外国军队后面,切断其补给线以及阻击其后援部队,将“来犯之敌”阻挡在海上。第三阶段,在未能阻止外国军队登陆情况下展开反击。在后方支援部队配合下,陆上自卫队西部军区的特种部队以及中央快速反应部队夺回被外国军队“占领”的岛屿。
  ▲强化日美军事同盟
  2005年,日美“2+2”会议决定日美应共同军事干涉台海问题。为加强军事合作,日美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在《美日同盟:为了未来的改革与重组》报告中提出,加速日美军事一体化进程,提高日美军队联合作战能力;大幅提高日本军事作用,加强日美在防空、弹道导弹防御、防扩散、反恐等15个领域的军事合作;确认“有事”时制定共同作战计划,强调日本“不问断支持”美军。为全面提高自身实战能力和日美军队联合作战能力,近期以来日美频繁举行军事演习,其演习指向十分明确,针对性十分强烈。
  2006年1月初,日本派遣125名自儿队员远赴美国本土,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共同举行代号为“铁拳”的“夺岛”两栖登陆作战演习。2006年2月6~10日,日美两军在靠近中国东海油气田的台湾海峡附近海域举行大规模海空联合军事演习。日本十分重视此次演习,派遣了大批精锐部队和动用了许多先进装备参加演习。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此次演习明显是以中国为假想敌,以中日东海争端为背景,目的是提高日美两军应对东海紧急事态的联合作战能力。2006年2月底~3月初,日美在模拟军事演习中,专门针对钓鱼岛争夺举行了模拟军事演习,以提高两军联合登岛作战能力。2006年3月20日,台湾“国安局长”薛石民证实,日美两国要在今年夏天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他们将以钓鱼岛海域的赤尾屿和黄尾屿为靶岛,进行火炮试射。虽然日美保持低调,但他们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鸣枪放炮”,进行实弹演习,很明显就是炫耀军力,震慑中国,威逼中国就范。
  为强化日美军事合作,为便于日美军事合作,也为提高快速决策能力和危机快速反应能力,2006年3月,H本设置统合幕僚监部(总参谋部),设立统合幕僚长(总参谋长),以“实现决定和命令的迅速化”,并对危机形势采取“迅速、有效的对应”。 ▲
★ 俄 罗 斯 不 再 严 制 尖 端 武 器 售 中 国 ★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6/7/1011/4345242_page0.html
中国军事方面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万里之外美国人的神经。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一行刚结束了对俄罗斯的访问,尽管中俄对此报道都较少,但美国一些媒体仍捕风捉影地报道称,“中国和俄罗斯正酝酿一笔新的军火交易”。对于俄首次安排外国军方高级将领参观俄太空部队基地——“红旗勋章城”,美国更是视为“非同寻常的事件”。“美国之音”称,这预示着“在对华军售问题上,俄军方态度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不再严格限制将尖端科技和武器装备出售给中国”。近年来,中俄军方高层的每一次互访都会引起美国媒体的关注,美国军方对此更是紧盯不放,美国于23日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也专门有一节讲述俄对华军售情况。
据俄塔社和俄新社报道,5月24日,俄航天兵司令波波夫金上将在“红旗勋章城”指挥控制中心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红旗勋章城”至今属于军事禁区,不允许普通俄百姓特别是外国人接近。“红旗勋章城”集中了俄罗斯太空科技的精华,那里控制着目前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130多颗俄罗斯军用、民用和军民两用卫星,俄间谍卫星每天搜集到的大量情报资料、其他国家卫星在太空轨道上的运行状况等,也都通过这个基地汇总分析,最后传送给俄军总参谋部和俄军情报分析机构。
   据俄塔社报道,波波夫金专门向中国客人介绍了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特点、功能、未来的发展前景等。“美国之音”称,梁光烈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到该基地参观访问的外国高级将领。报道还猜测,“中国很可能向俄罗斯采购太空军事科技和相关设备,以建立自己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此之前,中国在最近两三年内可能会使用俄军方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据报道,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同美国GPS以及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类似。该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首颗卫星于1984年发射,苏联解体后曾一度处于停顿状态。直至1998年,俄再度开始对“格洛纳斯”进行更新升级。据俄媒体报道,“格洛纳斯”系统除了民用之外,还可用来探测空中、海上、地面以及太空中的军事目标,定位精度最高将可以达到1米,能让现役武器在不用花大价钱的情况下把威力提高一个等级。比如,俄军“物美廉价”的LGB—1500精确制导炸弹就是在普通炸弹上安装了“格洛纳斯”信号接收器,命中精度不亚于美国用GPS制导的同类型炸弹。
   最让美方担心的是,“格洛纳斯”能提高战略导弹的打击精度。在导弹飞行过程中,“格洛纳斯”系统可不间断地进行路线精确测算和数据修正,将导弹的命中误差大大缩小。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戈尔茨因此把“格洛纳斯”系统称为“除核武器之外,前苏联留给俄罗斯最珍贵的遗产”。
   ▲“中国购买俄武器对美国是一桩大事”
   事实上,美方一直在紧盯俄罗斯对华武器贸易。美国国防部5月23日在向国会提交的2006年《中国军力报告》中,再度对中俄军事合作表示严重担心。该报告称,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的武器进口花费达130亿美元,其中95%的军事进口都来自俄罗斯。中方向俄罗斯购买的武器包括苏-27、苏-30战机、“基洛”级潜艇,以及各种防空、反舰导弹等。另外,中国在自行研制一些武器系统时一直借助重要的俄制部件,而且还在一些项目上获得了俄武器系统生产许可权。与此同时,中俄还在继续推进军事技术、设计、材料工艺等领域的合作。
   《莫斯科时报》曾以“武装中国让美国神经紧张”为题报道称,“华盛顿对北京的军力扩张以及俄罗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担忧日甚,一直想极力说服俄限制对华军售”。据报道,前美国驻俄罗斯大使不久前在莫斯科附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出售大量武器给中国,经济上的理由可以理解,但这会不会使亚洲更不稳定?如果台海爆发战事,将导致俄东部边界出现严重不稳定的局面。”
   美国兰德公司中国问题专家柯瑞杰更直接说出了美国担忧的真正原因:“中国近几年强劲的武器购买能力对美国来说是一桩大事。美国重视中国购买军火的原因不是担心同中国在一场可能的军事冲突中失败,而是担心这将使美国在冲突中付出更高的代价。”
   美方最担心的是在太空方面。与美政府部门关系密切的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把中国大力发展太空技术列为对美构成十大威胁技术的第三位。早在中国参与欧盟“伽利略”计划时,美国就极为警惕。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美国有人声称,如果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被敌对国家,例如中国使用,美国将有可能对该系统进行攻击。
   更重要的是,美方将此次俄中加强军事合作视为“俄罗斯放开对华武器出口限制,进行战略武器合作的一个开端”。5月27日,俄联邦航天署称,俄海军用核潜艇成功进行水下发射,将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美国军方认为,一旦俄中在这样的战略力量领域展开合作,美国的威慑力量将可能受到严重威胁。
   ▲俄对武器出口仍然很严格
   国际上多数军事专家认为,中俄之间武器贸易,主要是中俄政治关系日益成熟的一个表现,但也有俄自身的考虑。《莫斯科时报》评论认为,俄希望通过与中国的武器交易来牵制美国,以减轻自身的战略压力。俄军总参科学院院士科列林克也表示,俄目前的国际政治环境十分孤立,这促使俄军方同中国进一步接近。他认为,俄在西方无法同任何国家存在盟友式的关系,很自然需要重新恢复同中国的友好关系。
   另一方面,俄罗斯对外出口武器也可以为其军事科研赚取宝贵的外汇。美《商业周刊》曾报道称,目前世界上800多颗各类卫星中,美国有400多颗,俄罗斯只有100多颗,只有苏联时期卫星数量的一半,根本无法满足本国需要。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俄目前的航天资金少得可怜,与印度持平,只相当于美国航天拨款的1/20。因此,俄想重振航天大国雄风可能是个难以企及的梦想。“美国之音”称,如果中国军方想租用“格洛纳斯”监测台湾海峡的话,中国甚至可能需要自己掏腰包让俄罗斯向台湾海峡上空再发射几颗卫星。
   尽管俄罗斯十分热心对外军售,在武器出口对象的选择上似乎没有美国那么严格,在出口的武器方面也包括较为先进的战术和战略武器。但是,俄对外军售并非没有限制。去年10月,普京在俄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各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对外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的各项规定,因为“武器买卖不是一般的生意”。
   实际上,俄罗斯对各国的军售都有相当的保留。首先,俄军售基本上只限成品不售技术,以避免未来的市场受到“潜在威胁”。其次,俄对外出售的武器在关键性作战系统方面往往被“精简”。如俄在向印度出售“卡卢加”号潜艇前,曾对该潜艇进行过“翻新”,“敏感”或者机密的武器系统都被拆除了。第三,俄出口型的武器装备与自用型的质量有较大差别。以俄售给印度的米格-29为例,在俄飞得非常出色,到了印度却“严重水土不服”,发动机问题尤其大。当时进口的188台备用发动机中有139台质量不合格!另据俄《新消息报》去年5月的一则报道,俄联邦安全局制止了一宗向中国出售废旧“华沙人”型潜艇的交易。显然,这些都是俄武器出口的规定在起作用。
▲中国国防建设必须靠自己
  虽然一些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正越来越依赖从国外进口的军事技术,但多数军事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在军事技术方面仍然采用自主研发为主、引进为辅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许多国际军事媒体还注意到,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25日颁布了《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报告称,在未来15年里,中国国防科技工业要实现五大科技发展目标,完成八项重点任务。美国克莱蒙研究所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林长盛认为,中国从俄罗斯引进军事技术和装备的高潮已过。林长盛说:“在过去50多年里,中国的教训很惨痛,曾受过苏联的武器禁运,也受过美国的制裁。所以中国现在很清楚,一方面尽可能从国际上引进这些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独立自主。现在基本上讲,中国的军事装备是以自己研发为主,以引进为辅。这个情况也基本上符合现在的战略形势。就俄罗斯来讲,中国向俄罗斯购买的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基本上已经过了高峰期,能够买的基本上都买了。买不到的,要么俄罗斯没有,要么俄罗斯不卖。所以,未来中国还是要把重点放在自主研发上。”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亚太研究室主任姚云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是除了西方国家以外最好的武器生产国。在西方国家普遍对华实行武器禁运的情况下,俄罗斯是在对华军售方面唯一不受美国控制的国家,对中国的武器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姚云竹同时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对抗,而且又是邻国,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俄罗斯毕竟对中国还怀有一定的戒心。现在,中国一方面从俄罗斯引进武器技术,但从根本上来说,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国防建设必须靠自己的力量进行。 ▲
★ 日本将向东海派先进潜艇/对抗中国海军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7/10/content_4812956.htm
2006年07月10日/国际在线:近期,日本再次在东海海域大做文章,日本主流媒体大肆炒作中国调查船在钓鱼岛附近的科考活动。更有甚者,据日本右翼媒体《东经急速》透露,日本将在东海海域增加部署两艘最新的潮字级潜艇。可笑的是,竟说是为了“对抗来自中国海军力量极度膨胀而带来的威胁”。
观察家指出,潜艇作为一种纯粹的攻击性武器,其使用已经超出了单纯防御的范围。此次日本借口中国威胁增加部署潜艇是其惯常的伎俩,是给自己进行军备扩张找一个牵强的理由。
▲日本拥有16艘潜艇 潜艇数量居世界第五
由于受到“无核三原则”的制约,日本目前还不能发展核潜艇,但其常规潜艇的研制水平和作战能力绝对称得上世界前列。日本潜艇发展真正的高峰期,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起,日本为了对付苏联日渐增长的“威胁”,出于保卫其东南、西南两条海上交通运输线安全的目的,决定建造一级新型潜艇——“夕潮”级。该级潜艇被誉为日本现役潜艇家族中的“第一剑客”,而且很快在世界各国潜艇中崭露头角,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潜艇。
由于日本基本上按每年退役一艘旧艇,服役一艘新艇的方式进行新旧潜艇的更新换代,因此从数量上看,日海上自卫队常年维持一支由16艘平均艇龄不足7.5年,且排水量均在2200吨以上的大型远洋潜艇组成的潜艇部队。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4艘最新型的“亲潮”级、6艘“春潮”级和6艘“夕潮”级潜艇。
这三级潜艇也被人们称为日本潜艇“三剑客”,潜艇总数居世界第五、亚洲第三。日本的所有潜艇归属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两个潜水队群,第1潜水队群(下辖第1、3、5潜水队)以吴港为基地,第2潜水队群(下辖第2、4、6潜水队)以横须贺为母港。以吴港为基地的潜艇主要在东海海域巡弋。▲
★ 按 打 赢 要 求 全 面 严 格 训 练 部 队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7/10/content_4813006.htm
2006年07月10日 解放军报:强军必须兴训,治训务必从严。要按照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胡主席提出的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规律,为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指明了努力方向。
在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的技术密集程度日益提高,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整个作战体系更加复杂,无论是作战还是平时管理,无论是大部队协同动作还是单兵单项操作,都要十分准确。这种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和管理所要求的准确性,必须靠严格的军事训练来养成。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生成和发展部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对于确保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增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全面严格训练部队,以此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全面严格训练部队,必须强化全员全要素全系统训练的观念,从士兵到将军人人都要受训。
信息化战争是在陆海空天等有形战场和电磁空间、认知领域等无形战场同时展开的较量,官兵的技能、智能、体能、意志等个体素质和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将面临全面考验,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更加强调人机系统的整体性和技术战术的有机融合。我们必须着眼实战要求,把战斗力生成全过程全要素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训到、训全、训实、训精、训深,全面打牢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当前,要着重抓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训练,深化技战术基础训练,突出首长机关训练,加强战时政治工作研练和后勤、装备保障训练,坚持逐级训练、逐级合成、逐级形成战斗力。
▲全面严格训练部队,必须大力加强实战化训练。
要确立军事训练的高标准,加强复杂战术背景、复杂电磁环境、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针对性、适应性、对抗性训练,把部队放到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磨砺摔打。对抗训练,是贯彻从难从严要求、推动军事训练向实战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军各部队的“蓝军”分队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要强化专业技术对抗和首长机关对抗,积极开展部队实兵战术对抗,逐步推开联合对联合的体系对抗,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
▲全面严格训练部队,必须强化军事训练全过程全要素精细管理。
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与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相比,训练内容和组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训练组织管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要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军兵种专业复杂、技术含量高、保障任务重等特点,努力探索正规化训练的新路子。要进一步优化训练程序,把确定能力需求和质量评估作为必要环节,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要求的训练法规和训练标准体系。要进一步强化法规意识,坚持依法治训、按纲施训,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不断提高训练的正规化水平,确保人员、内容、时间、质量“四落实”。▲(解放军报评论员)
★ 朝 鲜 导 弹 危 机 考 验 中 日 影 响 力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3/forum_jp060710c.html
[739](2006-07-10):最终,朝鲜没有听从中国政府的劝告,于7月5日(美国时间7月4日下午)发射了7枚导弹,其中有一枚据说可以达到美国的长程导弹“大浦洞2号”。
  紧接着,日本就发动了对朝鲜包括禁止出口机械在内的第一轮经济制裁。并声称朝鲜发射的导弹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了日本海内,使日本受到了最直接的威胁。并因此,于7月7日,日本不顾中俄两国的反对,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对朝鲜进行制裁的决议。
  虽然决议表决被推迟了,但是日本在朝鲜导弹危机发生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展示了其想借助此次机会展示其政治抱负的一次机会。尤其是在中俄两国明确反对对朝鲜进行严厉制裁的情况下,日本仍旧将决议案提交安理会,其中意味就更值得玩味。
  去年日本在申请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道路上受挫,但是这并没有挡住其在谋求政治大国道路上的努力。而此次朝鲜试射导弹,却正给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对朝鲜施加强硬措施,不但是对朝鲜的惩罚,也是对中俄展示其在东北亚影响力的一个绝佳的手段。在国际社会看来,这次朝鲜不顾中国的反对试射导弹,显示了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已经影响力大不如前,而俄罗斯虽然大部分在亚洲,但是与日本之间并无太大的政治利益冲突。韩日之间虽然矛盾重重,但是政治上与日本并无太大的竞争力。日本对朝鲜导弹问题的迅速反应,在国际社会上为其赢得了不少的分数。
  尤其是坚持要安理会就制裁朝鲜的决议进行投票这一立场,更是有向中国显示的意思。日本也知道,中国国在此之前是反对制裁的,而只要他投反对票就不可能通过。但是,现在日本的决议案已经得到了美英法的支持,无疑中国无论投什么票都在这一问题上落于日本下风:
  如果按照中国国坚持的立场投反对票,则是将对朝鲜的偏袒摆上了明面,会失去其意志所标榜的在对外政策上的公正立场。
  如若投赞成票,则违反了其先前的声明,而且更加失去了对朝鲜的影响力。
  即时一贯的投弃权票或者不投票,某种意义上,在国际舆论上也失去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而且在政治上也逊了日本一筹。
  朝鲜导弹问题队中过的负面影响,远不止中国在朝鲜的影响力减少那么简单,他也在考验一个政治大国的真正的影响力与决策力。▲ 姓名:张恒 《联合早报网》
★ 英国军情五处挫惊天阴谋/英三王子险遭恐怖暗杀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6/07/sznews060710.html
(中国)深圳新闻网 (2006-07-10): 据英国媒体9日报道,英国军情五处和反恐警察最近逮捕了一名上月抵达英国的恐怖分子,成功挫败了一起恐怖分子企图暗杀英国王室成员的可怕阴谋。
  据英国警方消息来源称,这名恐怖分子显然企图在英国“7•7”恐怖袭击一周年纪念日当天,用炸弹或炭疽炸药袭击女王的三个儿子查尔斯、安德鲁、爱德华以及查尔斯的妻子卡米拉。如果恐怖袭击阴谋得逞,那将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王室遇袭事件。
  ▲“炭疽炸弹”回国
  消息来源称,一名英国出生的极端分子上个月回到英国,他带着一个手提箱,里面据信装着炸弹和制造炭疽炸弹的设备。手提箱中还装着三个英国王子的家庭地址以及前往他们家的路线地图,包括一份查尔斯王子位于格洛斯特郡的哈格罗夫庄园的地图。
  当这名男子被捕后,警方又在英国北部某处住宅中搜出了一些和袭击案有关的计算机设备,警方随后又逮捕了一系列涉案嫌犯。
  ▲及时挫败阴谋
  英国军情五处和警方反恐官员相信,这名被捕男子显然和“基地”组织核心圈有联系,一个高级警方消息来源说:“我们相信这是我们的反恐战中,在英国土地上实施的最重要的逮捕行动之一。恐怖分子显然试图在伦敦7•7恐怖袭击一周年纪念日上制造最大的伤害和冲击。这是一起邪恶的恐怖阴谋,但它却被挫败了。”
  ▲警方拒绝评论
  去年7月7日的伦敦恐怖袭击事件后,英国警方至今还无法指控任何和“自杀炸弹”有牵连的嫌犯,尽管全世界的搜索行动已经花去了数百万英镑费用。
  针对恐怖分子此次试图袭击三个王子的阴谋,一名英国警方发言人说:“我们拒绝对正在调查的案件发表评论。” (沈志真)
★ 美国首邀中国加入G7 是“馅饼”还是“陷阱”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6170194313216/20060710/839741.shtml
2006年07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本周末将再度应邀出访,参加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八国集团(G8)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议。与此同时,在上周五,美国财政部发布了一份报告,首次提议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加入西方七国集团(G7)。一时间,中国加入G7集团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国经济影响力使然
在7日发布的这份名为《G7的进化与经济政策协调》报告中,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办公室的专家指出,中国对于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力是巨大而不可否认的,而诸如印度和巴西等快速发展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因如此,G7近年来才频频邀请该组织以外的国家出席首脑圆桌会议。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圆桌’到底应该大到什么地步,还应该邀请些什么人,以使G7能取得更有意义的成绩,”报告指出,“有必要向G7以外的重要经济体开放。”
此前,尽管包括日本、法国以及德国等G7成员表达了希望中国加入的意愿,但美国一直对此并不是很热心,甚至有意要划清G7与中国的界线。
“将中国排除在外,作为国际经济协调机构的G7或是G8显然是缺乏含金量的,”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沈思玮表示。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也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美国对加入G7的标准似乎有所松动。
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显示,在1985年至2005年期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7成员国占全球GDP的比重,由48.9%下降至41.9%,而同期中国、印度和韩国共同占全球GDP的比重则上升了13个百分点。
王勇表示,以往美国为加入G7设置了两个“门槛”,一是要市场经济国家,二是要支持并推行美国所倡导的所谓西方民主政治。而现在看来,美国也开始逐步接受中国提出的“发展模式多元化”的倡议。
▲是“馅饼”还是“陷阱”
对于美国态度的改变,有关专家指出,G7的政治色彩仍相当浓厚,在加入这些组织的同时,中国除了获得西方国家眼中的所谓“特权”,还可能被要求承担更多的不合理义务。因此,对于加入G7,中国需要权衡利弊,循序渐进。
“加入G8不一定意味着国际地位提升,反倒可能带来更多麻烦,”上海交大的沈思玮表示。
譬如俄罗斯,在加入G7后,美国便对其从人权问题、能源政策以及市场开放等一系列问题上频频施压。本周末俄罗斯首次作为主席国承办G8峰会,外界也普遍预测,美国会在上述问题上对俄施加更大压力,并可能与俄罗斯的入世问题挂钩。
“(在加入G7的问题上)中国更应当‘无为而治’,”沈思玮表示,“在G7的政治意味依然很浓的情况下,我们未必要急于加入。”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报告中,美国财政部还首次提出了“启动‘第二个广场协议’”的说法,对此沈思玮认为,当初日本正是因为初来乍到,才不幸沦为广场协议的最大牺牲者,中国应从中汲取教训。
北京大学的王勇则认为,相比以往,G7的政治色彩已有所淡化,因此从提高自身影响力的角度来看,中国“有必要”加入这样的组织。但他也提醒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必须权衡相应的权力和义务。
“如果要加入,中国最好要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王勇表示,否则可能因为势单力薄受人欺负。
▲七国集团更应拉拢欧佩克
时隔30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七国集团也不得不考虑接纳更多新成员的现实问题。
经济全球影响力日盛的中国在G7考虑之列,自然不必多说。但除此之外,G7似乎更应该把视线投向产油国。
想当初,正是在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的“阵痛”之后,美、日、英、法、德、意等六大工业国才在1975年一致同意建立G6。后来,随着加拿大以及俄罗斯的先后加入,G8便应运而生。
如今的经济形势跟当初显然不同,但有一点却惊人地相似,那就是火热的油价。上周,纽约商交所基准原油期货再度刷新历史纪录,突破75美元。
“除俄罗斯之外,G8成员国基本都是能源需求国,”上海交大的沈思玮副教授表示。因此,“拉拢”欧佩克中的原油供应国,对于G8这样的能源消耗大户显得尤为迫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油价给各大石油出产国带来的巨额石油美元,也正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一点美国财政部在最新的报告中也注意到了。
前世界银行官员、现供职于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林恩和布拉德福德日前就建议,G7未来应该将其成员数目扩大到19至20个。这其中自然包括中国、印度以及巴西等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但同时,欧佩克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亚洲产油大国印度尼西亚以及拉美主要石油出口国墨西哥等“油国”也赫然在列。▲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朱周良)
▲中国与G7
20世纪70年代初,在第一次石油危机重创西方国家经济后,在法国倡议下,1975年11月,美、日、英、法、德、意六大工业国成立了六国集团,此后,加拿大在次年加入,七国集团(简称G7)就此诞生。1997年俄罗斯的加入使得G7转变为G8。
2003年6月,G8在法国的埃维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希拉克总统的邀请,出席了八国集团在峰会前与11个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2004年6月,八国峰会在美国乔治亚洲的锡尔岛举行,但此次布什没有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了G8与中国等5个发展中大国领导人举行的南北领导人对话会。2006年7月15至17日,胡锦涛将应邀出席在圣彼得堡举行的G8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议。▲
★ 朝 鲜 试 射 导 弹 事 件 到 底 意 味 着 什 么 ?★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7-9/211629.html
WWW.MILCHINA.COM/2006-7-9: 近期一些看来不相关联,却又不能不关注的一些事件:
1,美国邀请中国观摩在关岛的军事演习,显露“勇敢盾牌”,意在威慑中国,中国高调纪念火箭兵成军40周年,在军事透明化的外表下展示锐利长矛,其意不言而喻;
2,日本小泉首相到美国谢幕外交,提出“日美全球同盟”, 发布“日美共同声明”,同时美国宣布控制对华高技术出口,俨然准备在亚洲针对某大国严防死守;
3,西方要求伊朗对解决核问题一揽子方案做出答复,并设置了7月15日的最后期限,而伊朗则坚持在8月答复;
4,中韩不顾日本抗议,同时勘探和日本有争议的海域;
5,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将于7月10日至15日率中国友好代表团访问朝鲜并出席《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45周年纪念活动。
这一系列事件及其时间的内在关联,透露了不少玄机,为我们拨开迷雾看本质提供了一些线索,读者们可以自行判读,在下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看看这次事件的主角-朝鲜是如何考虑的?
在任何时候,我们不要忘了朝鲜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而且是一个相对封闭和有着安全危机感的国家,对于发展自己的威慑力量是十分看重的。远的有毛主席“核武器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豪言在耳,近的有印度、巴基斯坦利用机遇一跃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的典范,同时也有不少国破家亡身亦死的教训。作为朝鲜来说,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国之利器,即使存在风险,也是完全必要和值得一试的(前面成功的例子摆在那里)。而且朝鲜巧妙地利用了东亚各国之间的利益矛盾,每次有惊无险地闹事,得了一些甜头,这次即使压力不小,结果也会一样。朝鲜制造和利用每一次危机以争取更多的利益,这是美国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不得不面对一出戏。
其次,朝鲜在利用大国间矛盾的同时,也在利用美国处于多事之秋的机遇,背靠中俄大树,团结难兄难弟相互支援。在伊朗核危机面临摊牌之际高调试射导弹,同时缓解一下伊朗的压力,分散一下美国的精力,为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提供着力点和战略战术支持。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一事件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如外界所说对中国不利,这些导弹也造成了实际的威胁?说明朝鲜不把中国放着眼里,甚至危害了中国本身的利益,中国必须与“国际社会”一道,对朝鲜施加更大压力?我认为恰恰相反。
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从两国间的经济、政治联系可以知道,朝鲜离不开中国;而且,朝鲜的导弹、军事技术,背后也有中国、俄罗斯的影子。这次事件,中国不可能不知道(韩国媒体称朝鲜事先知会了中国),但实际上中国没有真正施加压力阻止朝鲜,甚至默认朝鲜试射导弹。
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中,朝鲜是一颗很重要的棋子,放任这次导弹试射,也隐含了中国以下几方面很深的战略考虑:
▲一、 中国在近十年来,根据国际形势、美国和中国自己的战略态势做了全面评估。
认为美国不会因为中国的和平合作诚意而对中国表现出善意,最为全球唯一的霸主,美国的利益就是保持至高无上的军事、政治、经济优势并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为此,在贸易、军事、导弹防御系统、人权、亚洲“小北约”等等方面对中国采取了全面隐性遏制策略,同时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和国内政治方面也采取了阳奉阴违,损人利己的做法。至于“中国威胁论”也好,朝鲜威胁论也好,都是美国扩大自己优势的借口,即使没有任何借口,也不能阻止美国单方面的扩大各方面优势的行动,而美国国内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等等一些对美国抱有幻想的人们提法,也只不过是口惠而实不至的战略迷雾而已。对此,面对美国的双重选择(合作和遏制),中国同样也要双重应对(套用一句老话,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绝不能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寄托于外部势力与国家手上,这一点也是中国近些年来的战略出发点,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理解我国很多的外交运筹,也可深层体会这次导弹事件的前世今生。
▲二、 基于以上战略出发点,朝鲜试射导弹背后,中国的考虑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对朝鲜自身关注的一些问题(如前所述),特别是核武装问题,中国不一定愿意看到,但在现阶段和可预见将来的战略格局下,中国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毕竟,相对强大的朝鲜(或者以后统一的朝鲜半岛)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威胁(除非它们的领导人和人民全体疯狂),而且中国也会有可靠的防范措施,但是一个强大而反日的朝鲜却绝对是一道日本(妄图“上岸”)无法逾越的战略屏障和缓冲带,尤其在朝鲜拥有核武器的前提下(相对强大的印度原来可以肢解巴基斯坦,但在双方拥有核武器之后,印度却永远不敢再在军事上作此打算了,时不时作茧自缚呢?)。其次,导弹试射对伊朗核危机带来的联动微妙效益也是中国(包括俄罗斯)乐于看到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朝鲜试射导弹的行动上,中朝两国有一定的利益交叉。但对中国来说,意义远远不限于此。
▲三、 与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抗衡。
美国为了遏制中国,意图在亚洲编织“小北约”,拉拢日本,构建NMD和TMD,对中国实行军事遏制。同样,过了这么些年,中国终于认清了美国的真面目,也不再相信美国出尔反尔的口惠,切实打造自身实力以强者身份争取与美国平等对话(这一点,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在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中深刻体会到了,从来没有靠乞求能到的利益与和平),中国为了国家安全和统一大业,也会针锋相对地做出自己的部署。美国既然要拖日本来抗衡中国,那么中国也就让与日本不共戴天之仇,签订有《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朝鲜拖住日本,射几个导弹吓一吓小鬼子,自己则集中精力对付美国,田忌赛马的典故毕竟出自中国。
▲四、 测试美国和日本的同盟力度和美日应付处理危机的底线和底气。
朝鲜试射导弹之前,美日都很高调对待,一个说是对美国的挑衅(语气够严重了吧,更可气的是朝鲜选在美国独立日和航天飞机升空之时放炮),一个叫嚷着要制裁朝鲜,同时慌慌张张地与中俄沟通,要求中俄施加压力阻止。但当真正导弹出架之后,美日的表象“可圈可点”了。可笑的是,远程导弹的“失败”,让美国大松一口气,忙说对美国威胁不了,为自己找了个台阶;而全在朝鲜导弹射程内的日本有苦说不出,外强中干地带头提出了制裁案,却被中俄一脚踢了回去,而没有中俄的参与,任何对朝鲜的制裁都是隔鞋搔痒,笑话而已。六方会谈 声附和也罢,保持沉默也罢,都无关大局。
至于军事威胁和打击,根本就没有人再提, 更令美日窝火的是,朝鲜竟然得寸进尺、胆大包天地申明制裁意味着宣战!面对朝鲜一个小国的“挑衅”,美日表现尚且如此,那么背后的大国呢?中俄自然是看在眼里,算在心中。
▲五、 显示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在亚洲的领导力,促使美国和日本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全球问题的处理(包括能源安全、反恐、经济贸易、汇率问题、伊朗核危机、朝鲜核问题等等),中国不动声色地告诉了地球人(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在国际上,尤其在亚洲,中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任何问题离开了中国就无法解决,同样,任何问题要想解决,必须顾及到中国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述,而且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取信中国(我认为,对美国来说,言行一致地认可大陆对台湾的主权,放宽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和武器禁运,才是真正中美全面和解与合作的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对一些还抱有冷战思维的美日势力,中国一方面示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示以威慑对威慑,必要时鱼死网破的后果,从而让美国考虑,在亚洲,是与中国对抗还是与中国合作的利益更大?真正的合作伙伴是中国还是日本?同样,促使日本也要考虑,铁心与美国站在一起遏制中国,是更加安全还是更加危险?还用不着中国来威胁日本,一个朝鲜半岛就够日本头疼了,从长远来看,能够约束这两个国家的还只有中国(补充一下,9日的凤凰卫视就导弹试射问题采访日本横滨市长,市长说他本人以及很多日本人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在日美安保条约之外能有一个更好的构架保障东亚其实也就是日本的安全了),另外日本与中国合作得到更多的利益还是失去更多?这一隐含的告诫 同样适用于韩国与亚洲其它国家。
中国的战略考虑和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共同发展的内外环境,同时保护自己的合理合法利益和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不受侵犯,在国际上提倡合作双赢的模式。在另一方面示之以威,显之以能都是为了和平发展,遏制一些国家的非分之想,绝非霸权主义。对美国、日本等强权是如此,对周边小国也是如此。同时,如果有敌对势力意图不轨,中国有足够的实力、谋略和耐力战而胜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以及沉淀下来的战略、战争、谋略已经证明而且也还将证明,朝鲜试射导弹的背后,就含蓄而鲜明地显露出这一点。▲
      柳叶箭 2006年7月9日/欢迎光临个人博客:Lancet.top81.net.cn
★ 多国调查表明中国形象上升/世界看中国眼光柔和 ★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6/07/09/2420@3292545_2.htm
▲多国调查表明中国形象上升
  http://www.qianlong.com/2006-07-06 中国的形象在全球民众眼中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年3月31日到5月14日,美国皮尤调查中心进行了一次全球万人年度大调查。来自15个国家的近1.7万名受调查者分别对中、美、德、法、日5个国家的好感程度进行打分。调查结果表明,其中10个国家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喜欢中国。
  英国方面2月公布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和去年一样,中国在世界大部分人口当中仍然保持积极和正面的形象。在调查进行的33个国家中,有20个国家的民众认为中国对全球有积极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持续攀升,以美国和西欧为代表的西方人对中国的好感也在增加。英国方面的这个调查还显示,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中国有正面印象的越多。
  中国形象近年来的上升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从上述调查与前两年相比的结果就能看出。此外,一些西方媒体和民意调查机构越来越热衷于对中国形象的调查,也说明了中国形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黄靖认为,皮尤调查中心把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跟美、德、法、日这4个西方发达国家放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对中国做出的很正面的评价。
  有专家分析认为,对中国形象的上升,也不应盲目乐观。上述这些调查是近年来中国形象正在发生变化时做出的,因此它带有“转型色彩”。中国正在从一个被西方妖魔化了的国家转变成为一个更加真实而可信的国家。但外国人看中国,仍然是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看待。黄靖博士说,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在发挥越来越积极和正面的作用,在反恐问题、伊朗核问题和朝鲜半岛核问题等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国都做了很多促进和平的正面工作,迄今为止“没有让大家很不满意的地方”。此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造成了一些摩擦,但并没有冲垮其他国家的经济,相反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有利的推动作用。这些都是中国得分的主要原因。
  中国形象的上升,也有着一定的相对因素。伊拉克战争后的多项调查都表明,美国的形象在不断下跌。从美国国内看,许多美国人认为,在这件事情上,美国是失分的,因此他们常会借外国人对美国的批评来说事。对此,经常阅读美国报刊的读者都会有同感,比如,有的媒体说中国的发展削弱了美国的势力,就会有另外的媒体指出,这只能说“中国削弱了美帝国”,而不是“削弱了美国”。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的人们在接受调查时也会做对比。黄靖博士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人们在评价一个大国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把这个大国跟其他大国进行比较。既然是要求受调查者同时给5个国家的形象打分,人们自然会把中国跟美国比,美国搞单边主义不得人心形象下降,相比之下中国自然会得分更多。
  黄靖认为,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中国有必要做三件大事:第一,在继续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开放度。第二,继续塑造一种负责任、讲和平的大国形象。第三,加强中国国民的素质教育。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印象不好,其实都是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许多到美国来的中国访问团,到美国后不注意起码的礼节,在跟人打交道时往往给人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这些做法都有损中国的形象。
▲中国成就让美国人耳目一新
  随着西方商店里的中国货、电视里的中国镜头越来越多,中国的形象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中国正从一个十分模糊而又灰暗的形象开始变得清晰起来。“3年前,我离开美国回国,那时美国报刊对中国最典型的描写,就是满街行人都戴着白色口罩,口罩上方是一双双带着惶恐的眼睛。”一位曾在美国生活过多年的中国学者这样说。如今,伴随着中国出现的是青藏铁路、三峡大坝这样一些让美国人耳目一新的事物。“正是这样一些变化使美国人有了不少看中国的新视角。”这位学者说。
  刚从美国回来的另一位专家对记者说,中国形象在美国的改变是很具体的。给他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美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信任增加了。他说,以前有些美国经济界人士不愿意主动跟中国人打交道,几乎是“能躲就躲”,而现在他们看到中国是很讲信誉的,所以很多人甚至愿意主动帮中国企业在美国寻找发展的机会。另外,原来美国舆论对华“一边倒”的情况也不见了,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媒体刚说了中国什么不好,就有另外的媒体出来反驳,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事情,尽管这些年来日美同盟关系似乎更强了,但在美国各个领域,认为日本领导人的做法不对的却更多了。再如人民币汇率问题,尽管美国国内有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但认为中国的外汇政策有道理的声音也越来越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峰称,他的一个很深的感受是,从去年开始,美国媒体开始以一种尊重的态度来看待中国,这种尊重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去年都出了中国专刊,报道了中国经济的成就、小市民的生活等,力求表现出公正客观。美国文化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它会永远嘲弄失败者。这两年,美国人看到中国在经济上的确是个成功者,因此他们看待中国的态度才有了这样的转变。而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显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黄靖告诉记者,中国的形象之所以在美国上升还有两个特殊原因:第一,总的说来,中国在反恐战争中比较配合美国。第二,越来越多的美国游客正拥向中国。今年首季度美国旅华人数已达3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19%,这个升幅在所有的外国旅华游客人数中居于首位。去年美国旅华人数达到155万人次,已超过了英、法、德、意旅华人数的总和。“我有很多美国朋友,他们去中国前都觉得中国很差,认为中国很落后,但后来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看,马上就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多国调查表明中国形象上升
  中国的形象在全球民众眼中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年3月31日到5月14日,美国皮尤调查中心进行了一次全球万人年度大调查。来自15个国家的近1.7万名受调查者分别对中、美、德、法、日5个国家的好感程度进行打分。调查结果表明,其中10个国家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喜欢中国。
  英国方面2月公布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和去年一样,中国在世界大部分人口当中仍然保持积极和正面的形象。在调查进行的33个国家中,有20个国家的民众认为中国对全球有积极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持续攀升,以美国和西欧为代表的西方人对中国的好感也在增加。英国方面的这个调查还显示,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中国有正面印象的越多。
  中国形象近年来的上升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从上述调查与前两年相比的结果就能看出。此外,一些西方媒体和民意调查机构越来越热衷于对中国形象的调查,也说明了中国形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黄靖认为,皮尤调查中心把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跟美、德、法、日这4个西方发达国家放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对中国做出的很正面的评价。
  有专家分析认为,对中国形象的上升,也不应盲目乐观。上述这些调查是近年来中国形象正在发生变化时做出的,因此它带有“转型色彩”。中国正在从一个被西方妖魔化了的国家转变成为一个更加真实而可信的国家。但外国人看中国,仍然是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看待。黄靖博士说,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在发挥越来越积极和正面的作用,在反恐问题、伊朗核问题和朝鲜半岛核问题等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国都做了很多促进和平的正面工作,迄今为止“没有让大家很不满意的地方”。此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造成了一些摩擦,但并没有冲垮其他国家的经济,相反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有利的推动作用。这些都是中国得分的主要原因。
  中国形象的上升,也有着一定的相对因素。伊拉克战争后的多项调查都表明,美国的形象在不断下跌。从美国国内看,许多美国人认为,在这件事情上,美国是失分的,因此他们常会借外国人对美国的批评来说事。对此,经常阅读美国报刊的读者都会有同感,比如,有的媒体说中国的发展削弱了美国的势力,就会有另外的媒体指出,这只能说“中国削弱了美帝国”,而不是“削弱了美国”。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的人们在接受调查时也会做对比。黄靖博士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人们在评价一个大国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把这个大国跟其他大国进行比较。既然是要求受调查者同时给5个国家的形象打分,人们自然会把中国跟美国比,美国搞单边主义不得人心形象下降,相比之下中国自然会得分更多。
  黄靖认为,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中国有必要做三件大事:第一,在继续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开放度。第二,继续塑造一种负责任、讲和平的大国形象。第三,加强中国国民的素质教育。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印象不好,其实都是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许多到美国来的中国访问团,到美国后不注意起码的礼节,在跟人打交道时往往给人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这些做法都有损中国的形象。▲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