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2006-6-15
(01):★ 美破译伊拉克密件/指萨达姆与基地组织联系密切 ★
http://news.qianlong.com/28874/2006/06/13/2502@3233627.htm
(02):★ 美 国 何 以 愿 意 放 陈 水 扁 一 马 ★
http://www.zaobao.com/yl/tx060613_502.html
(03):★ 美 媒 体 恶 炒 中 国 间 谍 / 其 目 的 不 可 告 人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6/06/99sky060613.html
(04):★ 中 国 要 超 越 摸 石 头 过 河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6191669149696/20060613/817618.shtml
(05):★ 西 方 媒 体 眼 中 的 胡 锦 涛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615658&typeid=14
(06):★ 德方拒绝融资沪杭磁悬浮/不会转让核心技术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6170194313216/20060614/818598.shtml
(07):★ 美 官 员 称 美 出 现 本 土 滋 生 的 新 恐 怖 组 织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615822&typeid=14
(08):★ 美 两 大 实 验 室 竞 相 开 发 “ 更 安 全 核 弹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615822&typeid=14
★ 美 官 员 称 美 出 现 本 土 滋 生 的 新 恐 怖 组 织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615822&typeid=14
环球在线消息:美国官员6月13日透露,美国情报和执法当局已经发现了新的在美国本土发展壮大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网络。这些极端组织获得了基地组织的精神鼓励和道义支持。
据路透社报道,与近来在加拿大和欧洲出现的地方恐怖组织一样,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极端组织基本人员构成都来自青少年以及20来岁的叛逆青年。他们通过互联网联络,计划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
美国国家反恐中心主任雷德在一份写给参议院的书面声明中称,本土恐怖组织的出现对美国当局构成了“真实的挑战”。声明说,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必须了解是什么刺激了本土恐怖组织的成长。第二,必须发现这些极端组织发动袭击前的迹象。(韩榕华)▲
★ 美 两 大 实 验 室 竞 相 开 发 “ 更 安 全 核 弹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615822&typeid=14
人民网6月14日讯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抗衡前苏联,制造了数千枚大大小小的核弹头。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当年不可一世的核武器逐渐进入了“暮年”。为了让美军的核武器“永葆青春”,从一年前开始,美国的两大核武实验室就投入了研制下一代“更安全核弹”的工作。有关方面宣称,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美国“20年来首枚新型核弹”。这样,美军的核武器将可以长期保持可靠的战备状态。一些人宣称,拥有高质量的核武器是美国今后削减自己核弹头储备的先决条件。外界粗略估计,美国现在可能拥有大约6000枚核弹。
《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正在研究的新一代核弹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因此,这种武器即便被犯罪分子盗走也不能被其引爆。同时,新研究的核弹将减少由于事故诱发的爆炸。此外,新部署的核弹当量与其将要替换的核弹相同,双方所要打击的潜在目标也完全一致。一些专家担心,美军建造新型核武器将引起新的一轮全球核军备竞赛。并且让国际社会劝说伊朗朝鲜等国放弃核武器的努力付之东流。更重要的是,研究新型核武器可能要让美国恢复终止了14年的地下核试验。不过,美核武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对开发新型核弹“热情极高”。
据介绍,今年年底前,五角大楼将从现有的两种新核弹设计方案中选择一个优胜者。因此,竞争双方的众多研究人员都在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疯狂工作。最终,美军将以每周至少三枚的速度更新自己的核武器库存。不过,根据2002年美俄两国首脑签署的协议,双方将在2012年将自己的核弹库存数量减少到1700到2200枚。部分美国科学家担心,如果不及时对现有的核武器进行更新换代,那么到了15年后,美军的霸主地位以及所谓的“战略遏制能力”都将受到严重挑战。他们认为,建造新核弹远远比维持庞大的既有装备更加重要。
美军研究人员宣称,新一代核武器投入使用后,将确保美军在2025年前保持绝对的核武器战略优势。不过,也有很多防卫专家表示,美军现有的核弹能在今后几十年内让白宫“高枕无忧”。因此,五角大楼完全没有必要开发新一代核武器。更重要的是,一旦美国决定,不经过地下河试验,仅仅通过超级电脑模拟试验就让新型核武器装备部队,这些弹头的可靠性到底如何仍然将是个未知数。可是,只要美国首先恢复地下核试验,那么其他拥有核武器是必将采取“随后跟进”的措施来予以抗衡,结果是大幅度提高这些国家核武器的性能质量。
除了新型核弹头外,美国研究机构还提出了专门用来炸毁敌人地堡的“迷你核弹”,以及“核弹钻地机”等武器。这种现象不禁让人们担心,今后美国可能会将核武器作为其先发制人战略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继续让其充当必要的遏制力量。由于现在美国不能带头恢复地下核试验,有关方面因此调集了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和其它电子设备模拟核弹爆炸后的效果和场面。其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这点上与美国差距相当大,并且无法通过恢复地下核试验的方法来奋起直追。美国就是利用这个办法将自己拥有的核武器优势维持了下来。
据介绍,今后首先得到更新换代的是W76型核弹,这种弹头主要配置在通过核潜艇发射的三叉戟战略核弹道导弹上。这种弹头于1979年加入美军现役,其当量为40万吨TNT炸药。根据制造核弹使用材料的衰变期,美军现有核弹的使用寿命大约为45到60年左右。这样,今后15年中,美军将开始需要更新现有的核弹。统计数字显示,美国制造一枚核弹头平均来说需要花费至少600万美元。这样,更换全部的6000枚核弹头最少也需要耗费360亿美元的资金。美国会在本财政年度为上述项目拨款2500万美元,作为新一代核武器研究的必要启动经费。
在美国积极研究下一代核武器的同时,俄罗斯方面也强调,俄军方不准备同美国就战术核武器问题进行谈判。俄国防部官员说,没有任何国际条约和协议对发展战术核武器作出限制,俄不准备同美国或其他国家就这类武器问题进行谈判。他说,俄不会首先动用战术核武器对任何国家进行攻击,但拥有不可剥夺的合法自卫权利。近年来,美国希望获得更多有关俄战术核武器的情况,却避而不谈美方拥有这类武器的真实情况,只是泛泛宣称美国战术核武器在最近几年比冷战时期减少了90%。俄罗斯认为,美方这种说法完全是出于宣传需要。(高轶军) ▲
▲ 评《美官员称美出现本土滋生的新恐怖组织》。
与其说美国确实存在本地滋生的新恐怖组织,不如说这是美国反恐部门的一种幻想,一种担心。因为,美国反恐官员没有提供出任何证据证明他们的说法,他们只是表达了一种担心。为什么有这种幻想,这种担心?源于美国对自己的现实敌人一无所知,只能想象那些现实的敌人。这是美国的弱点。美国将被迫和自己“幻想”的敌人不断地真实地战斗下去,直到自己精疲力竭为止。
▲ 评《美两大实验室竞相开发“更安全核弹”即将更新弹头的美军核导弹》
这篇文章反映了美国的这样一个幻想:即美国的敌人将按照美国设想的样子和美国战斗。例如,美国用“更安全的核弹”和它的敌人战斗,而没有“更安全的核弹”的美国敌人们,将无法和美国战斗。其实“更安全的核弹”,美国的意思是引爆更可靠,杀伤力更大的核弹,不是什么可以完全爆炸的核弹,不是没有核辐射、核污染的核弹。若美国开发出无核辐射、无核污染的核弹,那不是“更安全的核弹”,而是“更差的核弹”,不如传统杀伤力的核弹。这样的话,美国追求的不是核“强”国,而是核“弱”国。实质上,美国不是这个意思。美国的“更完全的核弹”是提高核力量的一句隐语,与提高核弹数量是同一意义,即提高核弹爆炸的可靠性。如果美国采取提高质量的方法来加强美国的核力量,你完全可以采取提高数量的办法来平衡美国的核力量,当然不妨碍你同时采取提高质量的办法。
美国的核战略有一种“糊涂”思想:即美国将采取他们的办法打击敌人,而美国的敌人只采取美国设想的办法还击美国。这是不可能的。美国的敌人没有义务要采取美国认可的办法。既然已是美国的敌人,那这些“敌人”们,将不会理睬美国的想法的,他们必然要寻找美国的弱点,尽量采取美国没有设想到的办法。美国怎么能设想,它采取核弹攻击别人时,别人只想用菜刀还击美国。作为受到美国核弹攻击的美国敌人们,他们肯定想采取一切办法获得核弹,用核弹还击美国,这难道不是“美国敌人们”的正常理智吗? ▲
★ 美 国 何 以 愿 意 放 陈 水 扁 一 马 ★
http://www.zaobao.com/yl/tx060613_502.html
6月5日早上,正当陈水扁被家庭丑闻案纠缠得危机四伏时,台湾中央社从华盛顿发出一则报道称:“美国国务院消息来源今天透露,美国政府对于台湾近来政局急速变化感到忧虑,美国希望台海稳定,也盼陈水扁总统能顺利完成剩下任期,政府更不要空转。”
同一天,台湾《联合报》驻华府特派员张宗智显然在看了中央社上述报道后向美国国务院查证,并发了报道称:“华府消息人士表示,绝无此事,美国仅希望台湾政局稳定,不会介入台湾政局。”
近几年来,几乎已成台湾执政当局的“御用”通讯社的中央社上述报道明显作假,因为:
一、通常这种“内幕”、“独家形式”的报道,都会由该社记者署名报道以邀功,但这则报道却只用“中央社”名义发表,显然该社驻华府记者不愿为此捏造新闻背黑锅以免贻笑同行之间;
二、这则报道中称,希望陈水扁政府“不要空转”一词,是台湾社会惯用词,美国政府、媒体很少用“空转”(idle)一词。
▲ 台湾各方奈何不了陈水扁
陈水扁在面临“罢免”、“倒阁”,乃至于“弹劾”危机时,仍居于“不败”之势,是因为过去由蒋家创下的体制及由李登辉修改后的宪法,已使台湾的“总统”在任内具百毒不侵的地位,理由是:
一、宪法第52条规定:“总统除犯内乱或外患罪,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
二、修正之后的台湾宪法规定,台湾立法院需经三分之二立法委员通过才能成立总统罢免案交由全民表决,由于目前泛蓝阵营在立法院席数不到三分之二,除非民进党立委有至少29人倒戈,否则罢免案过不了“三分之二”的高门槛;
因此,只要陈水扁执意“耍赖”,即使其妻吴淑珍涉及受贿或其他罪状,陈水扁执意食言,台湾各方人等都奈他不何。
对陈水扁来说,此时他所考虑的只是如何快速把民怨压力削弱、降温,只要民怨不升温到“革命”的程度,陈水扁对台湾的民意还是拿捏得相当准。
且看这阵子台湾各报的民调:虽然目前希望陈水扁自动下台的民意已有近七成,但是,赞成及反对罢免他的民意迄今都不过五成,换句话说,台湾民众要么认为门槛过高,罢免他几乎不可能,要么担心罢免行动会分裂台湾社会,人民因此宁可希望他自动引咎下台。
问题在于,陈水扁一旦下台,就少了宪法第52条的保护伞,他岂愿意下台?因此,为了避免民怨继续沸腾,美国成了他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央社那则报道是陈水扁向台湾民间送出的信号之一,意在向一般不明就里的台湾民众表示:“美国还是支持我的。”此外也间接告诉美国:“我若下台,台湾会乱。”
就在陈水扁面临此困局时,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薄瑞光“按原先的规划”到台湾访问。
▲ 美国务院网站罕见的声明
6月8日,薄瑞光同陈水扁晤谈和进餐,前后约三小时。在会晤中,陈水扁以近哀号的口气向薄瑞光表达了:不管压力多大,时局多困难,过去对美国总统布什所作的承诺,不会有丝毫改变。
第二天(因时差,事实上是美国时间同一天),美国国务院罕见的在网站的“新闻及声明”栏目上发表题为《台湾——陈水扁关于两岸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政府乐于听到“陈水扁总统”在6月8日重申其2000年及2004年的(“四不”)承诺。
有趣的是,除了以此罕见的声明,逼陈水扁“立此存照”之外,美国当局还细心的作出以下安排:在薄瑞光和陈水扁会晤时,本来严禁记者采访,但是,事后,陈水扁当局发布了电视画面,在画面中,陈水扁除了重申上述向美国的保证,也近乎哀号的痛责在野党对他进行“政治干预司法这种“株连九族”的作法。
美国政府显然借此镜头,要陈水扁向台湾民众及大陆现身说法重申“四不”,至于他那套“哀号”,只是连带的副产品,美国政府并不在意,因此,当陈水扁不断痛责在野党时,薄瑞光的翻译曾对着镜头作了个鬼脸。
到6月9日,薄瑞光会晤台湾媒体时,轻松地表示他不认为当前台湾局势有值得忧虑之处。而且,在他四处约见台湾政坛人士时,唯独不见副总统吕秀莲。更有趣的是,为此,陈水扁的秘书处还唯恐不为人知地在当天发了新闻稿,表示是薄瑞光认为不须要见吕秀莲的,以此向台湾民众传达信息,暗示美国不希望吕秀莲依宪法继任总统。
因此,美国政府存心放陈水扁一马,已明朗化。
从外交策略来分析,美国政府有意让陈水扁干完他的任期,有其高明的考虑。
过去一年,无论在“终统”、“过境”等问题上,陈水扁一直显示出其“桀骜不驯”的态度,而且一直固执地相信,不管他如何行动,美国最终还是会支持台湾。此外,美国也担心,若认为有必要,陈水扁可能铤而走险,宣布独立,导致两岸发生冲突。
▲ 让吕秀莲继任风险更大
此外,由于北京方面宣布的“对台动武三原则”之中,包括了“台湾一旦发生动乱”在内,美国政府也不希望台湾的政局发展到群众动乱的地步。
因此,目前陈水扁既然已面临“令不出府”,他的任何大动作都已无法获得台湾民众认可,甚至不被行政部门执行,陈水扁已等于处于无法制造两岸危机的地步,对目前受困于内政及外交危机的布什政府而言,“台海之火”暂时无法点燃。
此时,若任由陈水扁下台,换上吕秀莲,布什的风险是:
一、吕秀莲从李登辉时代每年赴联合国叫嚷要让台湾进入联合国到现在,其“独意”和“独心”并不亚于陈水扁,此时此刻,陈水扁既然已被美国稳稳困住,何必让吕秀莲上台,面临一个未可知的麻烦?
二、吕秀莲涉及的弊端少,美国政府在短期内还找不到可以箝制她的金箍咒,如果她胡来,造成两岸危机,美国还会面临危机,对此,美国一动不如一静。
因此,一旦逼陈水扁再度重申“四不”,终结了“终统”的危机,美国自然要放陈水扁一马,对于陈水扁家人所涉及的弊案,美国政府并不在乎,因为这个危机不会延烧到布什政府。
美国政府一旦决定放陈水扁一马,相信,台湾泛蓝阵营“倒陈水扁”的热潮很快会降温。一方面,马英九、宋楚瑜都是和美国政府往来密切的人物;二来,从体制面分析,罢免陈水扁实际上无法实现,泛蓝方面对此无计可施。
因此,既然美国已放扁一马,除非今后几周的发展,揭露出陈水扁过分的违法失职证据,否则,陈水扁或许可以再“赖活”两年。▲ 作者: 阮次山 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
★ 美 媒 体 恶 炒 中 国 间 谍 / 其 目 的 不 可 告 人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6/06/99sky060613.html
▲ 一天冒出两起 案情听着离奇/美又炒作“中国间谍”
(中国)荆楚新闻网(2006-06-13): 李文和案刚以美国政府和媒体的赔偿而告落幕不久,6月7日,法新社和美联社这两大世界通讯社又分别发了一条有关“中国间谍”的稿件,巧合的是,两条新闻电头都是“洛杉矶”,而这两个有关“中国间谍”的案情则一个比一个离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说,所谓的中国通过多种渠道从美窃取军事秘密的指控是出于不可告人目的的、毫无根据的谣言。
法新社报道称,一个名叫丹尼斯•吴的华裔美国人已在法庭上承认了自己向“中国间谍”提供帮助的行为。丹尼斯曾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工作人员,FBI指控她在工作期间向正在接受FBI调查的“华裔间谍”提供机密情报,泄露了FBI对这名“中国间谍”的调查情况。
就在同一天,美联社报道了更离奇的一出“中国间谍案”。FBI指控一名华裔美国工程师向中国出卖有关美先进军舰的情报,来自两个家庭的多名成员被卷入其中。据称,“来自中国”的这一间谍案缘起上世纪90年代,美一家电力投资商前往中国准备收购中国发电厂。谈判中,中方“忽然提出要求在发电厂设备中安装一种消声设备”。美媒体称,“这种消声设备在军事用途上效果显著,所以这引起情报部门极大关注”。
报道称,2002年初,美军事机构发现,“中国潜艇已用上类似技术”,于是,美政府秘密调查。上世纪80年代从中国大陆来美留学,后在从事军事技术开发的私营企业任技术主管的麦大志及夫人赵丽华就落入了FBI的视线。在麦大志被调查期间,其弟麦大泓和妻子从中国来美。尽管他们是为团聚而来的合法移民,却也成了FBI的目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学者郭晓兵认为,这显然是对“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炒作。2004年,美右派的《华盛顿时报》就曾载文说中国的094潜艇构成威胁。正是由于一些保守派的不断炒作,才使得美出台《中国军力报告》过度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而且案件细节也经不起推敲。目前美允许对华出口的一些技术设备也都是出口到在华外资企业中,实际上仍在美掌握中。至于所谓的消声技术,中国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发。
一天两起间谍案,且同“来自中国”,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倪世雄教授认为,这两件偶发性案件其实说明了中美关系中隐藏的一些必然矛盾。
2001年以来,美西部华人聚集的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就成为美认为“中国间谍”辈出的城市。先是第一代侨领熊德龙被美司法部追究,不得不流亡。紧接着,第二代侨领罗文正又因“经济”问题遭到FBI调查,最后不得已流亡他国。此事未平,第三代侨领、来自中国广州的陈文英又遭FBI指控,成了全美新闻头版头条的“双面间谍”案主角。美许多华人团体认为,这是某些敌视中国的人为制造“中国威胁论”,故意在“中国间谍”问题上大做文章,甚至人为地给华裔美国人设陷阱,诱使他们成为所谓的“间谍”,然后利用这些事件大做文章,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专家认为,从李文和案到陈文英案,都被FBI闹得沸沸扬扬,看上去似乎证据确凿,但都是“光打雷不下雨”,最后不是没结尾就是低调放人。但美如此行为,不仅给在美华人带来巨大压力,也将给中美间的正常合作和交流带来障碍。▲
★ 中 国 要 超 越 摸 石 头 过 河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6191669149696/20060613/817618.shtml
2006年06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能在未来几十年里维持经济增长率吗?除了政治因素外,其经济战略方面也有若干课题。
中国要做出许多重大抉择,为了自己,也为了世界其它地区。
中国的经济增长战略有三个显著特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渐进转型、非同寻常地紧密融入世界经济,以及高水平的投资及投资增长率。
中国制订政策的方法往往被称为“渐进式”。但世界银行(WorldBank)驻北京代表处的赵敏表示,用“经验主义”来定义可能更合适,即中国在政策制订方面依赖试错法(trial-and-error)*。
但其方向仍是朝向市场化的,尤其是就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而言。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贸易额已上涨了70倍,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例增加了5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例也从0.8%激增至7.7%。
去年,中国贸易额占GDP比率几乎与韩国持平,尽管韩国人口只相当于中国的4%。同时,中国的贸易比率是日本或美国的3倍多。此外,其经常账户顺差2005年达到了GDP的7.1%。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全球规模最大。
中国不仅比日本在贸易上更加开放,而且远比日本更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日韩两国培育了自己的世界级企业。而中国则依赖于世界各国的领先企业。去年,中国的外资企业创造了58%的出口额。
为绕过效率相对低下的国有企业造成的障碍,中国一直将依赖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主要手段之一。尽管总投资占GDP的比率上升至45%,而中国经济增长并未加速,其部分原因就在于公共部门能优先获得信贷。
在一份值得注意的新报告中,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GlobalInstitute)指出,私营和外资企业创造了中国GDP的52%,但只得到了27%的银行信贷**。鉴于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这是一种严重的扭曲。该报告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前5年,中国每增加1美元收入,需要3.3美元投资,但自2001年以来,这一数字是4.9美元,“比亚洲小虎经济体在高速发展时期所需的投资金额高出40%”。
中国的增长不仅依赖高投资率,而且依赖投资率的不断增长。但中国已非常之高的投资率能上升到什么程度?在某个时刻,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投资增长快于消费增长的格局必将终止。
中国的活力也依赖快速增长的出口部门的效率。过去10年,中国出口额的年趋势增长率比世界贸易快11个百分点。出口增长速度必将在某个时刻大幅减缓。
此外,如果不是油价在近年上涨,去年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将达到GDP的10%。鉴于中国具有强大的出口竞争力和令人惊叹的高储蓄率,不难预见,其年度经常账户顺差将在不远的将来达到3000亿美元。
因此,中国将面临艰巨的经济挑战:在国外,中国必须与其它方面合作,管理其崛起的影响;在国内,中国必须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一个相当大的危险是,中国出口激增、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以及庞大的经常账户顺差,激起对抗情绪,尤其是在美国。然而,同样重要的旨在提高私人消费和投资效率的改革,目前私人消费只占GDP的45%。
那么,重要的问题在于,渐进主义是否仍是迈向未来的最佳方式。在最近一份颇有创见的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和拉古拉姆•瑞占(RaghuramRajan)对这种假设提出了挑战。
摈弃渐进主义的理由之一是,国际环境不可能长期保持默许态度:要求中国在汇率和经常账户方面加快改革的压力肯定会增大。同样重要的是改革的政治层面:既得利益的反对,令改革举步维艰。某种“一步到位”的方式可能更有效。
中国经济的变化,也使渐进主义更加危险。随着经济更具市场导向,已推行改革的某些经济领域,会因其它领域改革不力而面临风险。例如,汇率控制比10年前更为松动。在资本流入国内之际,对外汇市场大规模干预,有可能造成金融体系内资产负债表严重失衡。
同样,随着自由化的发展,由政府支撑的银行业承担另一轮坏账的风险将上升。而且,正如上述麦肯锡报告中所指出的,金融系统高效率运转的许多制约因素是互相关联的。因此,改革需要一个综合方法。
简言之,中国需要更加均衡的增长:增加消费并减少投资(并降低投资的浪费程度);减缓出口增长率,缩小经常账户盈余;建立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缩小外汇储备;以及建立效率高得多的金融体系。
中国在近30年里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应坚持试错法,但应采取更大胆的尝试。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两位作者所主张的:“现在可能该超越摸着石头过河了,而是应在改革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 译者/李裕
★ 德方拒绝融资沪杭磁悬浮/不会转让核心技术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6170194313216/20060614/818598.shtml
▲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在上海乘坐磁悬浮列车
2006年06月14日环球时报: 今年5月下旬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中德两国曾就沪杭磁悬浮项目达成了初步协议。正当人们翘首盼望磁悬浮沪杭线及早开工时,却从德国传来了谈判陷入僵局的消息。
▲ 德媒体称德国不会以资金和技术为代价换取项目
近日,据英国《金融时报》驻德国记者报道,德国联邦交通部长沃尔夫冈•蒂芬泽已经拒绝了中国国家磁悬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祥明提出的、由德国政府提供融资的要求。德国政府一位官员表示:“如果我们要把纳税人的钱投入一条磁悬浮铁路,那么这条铁路将是在德国。
”这名官员还否认了一些媒体的报道,称德方并未同意向中国转让磁悬浮技术的“核心方面”来换取沪杭磁悬浮铁路的建造权。
据德新社透露,其实在默克尔访华期间,德国本来期待的是一份“最终协议”而非“初步协议”,但“尽管进行了整夜整夜的谈判,但在建磁悬浮新段方面仍然未能突破”,主要障碍就是“德国政府不愿从国库里掏出数以亿计的钱来补贴这个路段”。一些德国媒体甚至攻击中国“在硬逼外企交出技术”。据德国媒体说,德方倾向的方案是:由中方付费,购买德国磁悬浮技术的使用权,然后由中国自行建造。
而据记者从参加谈判的中方官员处了解到的消息,德方在磁悬浮技术上的要价太高,中国方面实在难以接受。谈判就此陷入胶着。
▲ 德方一直对拿到沪杭项目很有信心
一位德国专家直言不讳地表示,“事实上,双方僵持不下的实质还是价格问题,德国不过是以尊重知识产权为由,给谈判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德国媒体一直认为,“上海磁悬浮线路的建设只是为德国技术扩大了国际影响,并没有给其带来多大经济效益,因此这次希望在沪杭项目上‘昨亏今补’,获得更大利润。”但在谈判陷入胶着状态后,中德媒体纷纷报道了吴祥明主任在德说的一句话:“再不行这条线就不建了。”这显然和德方最初的预期相差很远,一时间让德国媒体有些“吃惊”。
今年3月,当沪杭磁悬浮项目通过中国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在德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德国媒体纷纷报道,认为德国西门子、克虏伯公司手握一把“好牌”:中国“十一五”规划中已经立项;中国“迫切”希望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建成;中国虽然已有能力独立生产磁悬浮列车,但核心技术还不过关;而德国磁悬浮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试验,成熟且安全,尤其在电子系统控制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而这一核心技术还并未运用在上海磁悬浮项目中等。加上之前中德在磁悬浮列车方面的合作,德国媒体普遍对德国企业拿到这一项目很有信心。
面对目前的情况,德国中国问题专家弗罗托教授认为,是德方错估了形势:“实际上,中国批准的只是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建议书,并没有设开工时间表,更没有说非建不可”,而且磁悬浮技术并没有像外界渲染的那样神秘,如果谈判拖下去,“并不一定对德国有利”。
▲ 德方还是很看重沪杭磁悬浮项目
对于中德之间在磁悬浮技术上的合作,德国媒体一直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今年年初,有些中国媒体透露中国已开始自己研制磁悬浮技术,德国媒体立即敏感地指责中国“剽窃”,即使德国政府出面澄清,舆论仍未完全平息,直到沪杭磁悬浮项目浮出水面,他们才转为“平静”。
日前面对形势的变化,德国联邦交通部长蒂芬泽忙出面发表声明,称“目前的谈判涉及的只是技术的特殊应用细节,双方正在努力缩小谈判距离。”德媒体分析认为,对于沪杭磁悬浮项目,德方还是很看重的,不会轻言放弃。▲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 西 方 媒 体 眼 中 的 胡 锦 涛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615658&typeid=14
[zxhm] 于 2006-06-13 “胡锦涛穿着黑色西服,看上去比他2002年就任国家主席时放松许多。他神色愉快,从不失态。……在西雅图,他对比尔•盖茨说:‘我每天都在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在华盛顿,他更像一个强硬但开放的领导人。……在耶鲁,他用诗歌般的语言说中国的发展依赖人民,也服务于人民。”
美联社的一篇文章用上述几句话概括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访问。他在美国的行程已于4月21日结束,但此行留下的话题和思考,才刚刚展开。
▲“胡和商界交朋友”
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在牛仔竞技场上出其不意地戴上女骑手送他的牛仔帽,沸腾欢呼声即刻响彻全场。
27年后,中国新一届领导人胡锦涛也在美国戴了顶帽子,不过不是牛仔帽,而是棒球帽。帽子虽换了,但给公众和媒体的惊喜却是同样的。
带有波音标志的棒球帽,是波音公司员工代表向胡锦涛赠送的礼物。当时,胡主席笑着接过帽子,接着就把帽子戴在头上,并拥抱这位员工代表。此时,位于西雅图的波音飞机总装厂里,约有5000名波音员工以及来宾,看到戴着波音帽子的中国国家主席,众人先有片刻的吃惊,随即都“哗哗”鼓起掌来。这一刻,与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戴上牛仔帽的情景,颇有几分类似。
《纽约时报》评论说,胡锦涛对波音公司很熟悉,他能脱口而出波音飞机过去几年的销量以及目前的订单量。“波音在中国家喻户晓,”胡锦涛说,“中国人只要坐飞机,多半是波音飞机。我这次来美国,很高兴坐的就是波音飞机。”
“胡主席和比尔•盖茨以及其他商界领袖晚饭的时间,超过了他和布什总统在白宫会谈时间。”英国的《金融时报》这样评论,并以“胡和商界交朋友”为大标题,总结胡锦涛美国行的核心内容。胡锦涛访美首站放弃了传统访问必先光顾首都,而选择波音公司、微软公司和星巴克咖啡所在的西雅图,让观察家们察觉到其微妙含义。
▲“让人觉得非常亲切”
胡锦涛此次出访,很重视向美国民众传达自己平民化的一面。除了戴上波音的棒球帽,在比尔•盖茨家做客时自称是 “微软之友”,每晚都和微软的视窗软件打交道;他也会幽默地“推销”星巴克咖啡——“因为身不由己啊,否则的话,我也会到星巴克的咖啡店里坐一坐”。
而胡锦涛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后,就有耶鲁的学生表示,以前以为中国国家主席很严肃,结果发现他也有风趣幽默的一面。
▲“适度的幽默与自信”
4月21日,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几十年,我真希望能成为你们中的一员。”这是胡锦涛的开场白。
耶鲁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的中国留学生许静倩清楚地记得,这句话在听众中掀起了演讲的第一个小高潮。
演讲之后的提问由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前墨西哥总统塞迪略主持,塞迪略捧着纸条说:“我接到的问题有78个之多,我要是每个都问,你就走不了了。”胡锦涛立即接上话茬:“如果问题多的话,我就不走了。”笑声从观众席上传来,接着是掌声。
塞迪略提出第二个问题之前,胡锦涛又说:“请塞迪略先生在提问时,不要对我手下留情。”全场掌声中,塞迪略不客气地提了更尖锐的问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改革获得了很大成就,但政治民主不够开放,会否在中国内部形成危机?
塞迪略的问题,也是美国政治家和媒体一直和中国争论的重要问题,许静倩一度担心这个问题会让会场的气氛尴尬。
“坦率地说,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胡锦涛直率地阐述他的观点,“我认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我也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但如果把中国28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仅归于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全面,也不符合实际的。中国的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改革。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也说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基本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胡锦涛也进一步承诺:“今后,中国将根据国情和人民意愿,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丰富民主的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同时,他强调:“中国愿意借鉴国外政治建设的有利经验,但决不会照搬其形式。”
聆听这场演说的耶鲁学生和听众,认为胡锦涛的民主论很有道理。“如果中国愿意参考其他国家的政治的话,我觉得蛮好的。”有耶鲁的学生这样评价胡锦涛主席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讲话。
CNN认为,胡锦涛耶鲁演讲传递的信息已很明确:“他正试图平息因中国经济发展而引发的国际恐慌,寻求和美国持续的合作关系。”而《联合早报》观察家进一步指出:“北京还是有自己的价值选择。”
“胡锦涛在最后的问答过程中,表现出了适度的幽默与自信。”▲《联合早报》评论说。
★ 美破译伊拉克密件/指萨达姆与基地组织联系密切 ★
http://news.qianlong.com/28874/2006/06/13/2502@3233627.htm
http://www.qianlong.com/2006-06-3: 中新网6月13日电据福克斯新闻电视台报道,近日,美国政府对外公布了对萨达姆政府文件的破译结果,证实萨达姆确与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等恐怖分子联系密切。
萨达姆政权倒台时,美军就缴获了大量伊拉克政府的机密文件,提供了伊拉克战前局势的各方面信息。但是这些文件大多是阿拉伯文的,没有相关翻译,而且文件数量巨大,杂乱无章,导致整理破译工作相当困难,美国政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其搁置不提。最近,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市的一位军事分析家雷-罗宾森才将这批资料破解,五角大楼海外军事研究处将其对外公布。
文件证实,1999年萨达姆政府官员就受塔利班之邀前往阿富汗,以伊斯兰教派亲友的身份调解塔利班与北方联盟及俄罗斯的关系。文件中还提到两个同名的人,每个都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在巴基斯坦的圣战训练营–宗教学校有密切联系。
在这些文件资料中还包括一份伊拉克情报机构的笔记。其中提供大量证据证明萨达姆政府高层与塔利班有深入密切的合作,记录了一名基地组织的支持者法孜勒-拉赫曼和伊拉克的前副总统塔哈-亚辛-拉马丹及其他萨达姆政府高官的多次秘密的会晤。
文件破译工作仍在进行中,公开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罗宾森说:“虽然不能给所有对美伊战争的疑问都给出完美的答案。但是至少破译的结果会改变这些问题的结论。” ▲ (章田/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