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世界氢弹仅两种:美国T-U构型和中国于敏构型★★★★

名人名言:7、婚姻家庭篇:爱情是花,婚姻是果实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恋爱犹如生病,结婚犹如吃药。--张乃光
☆恋爱的双方是对手、是观众,婚姻的双方却是同事加战友。--素素
☆没有爱情的婚姻与没有婚姻的爱情都是可悲的。--刘吉
☆凡是自始无爱或今已忘爱而犹营着婚姻生活的,不是曾间的喜剧,便是人间的悲剧。--陈望道
☆爱情是不能够靠结婚来保障的。--苏青

今 日 看 点:2015-01-10▲◆★●■☆

不应把八项规定与职工合法权益对立★★★★
http://news.stnn.cc/china/2015/0110/171895.shtml
人民日报罕见曝光 “国师”王沪宁20年前日记★★★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1/09/3935739.html
中共渐丢权威 新生代逆流难挡★★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1/09/3936064.html
央视台长疑将换人 习近平老部下接任★★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1/09/3936055.html
中国国家安全部大地震 传副部长马建遭双规★★★★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1/09/3935118.html
世界氢弹仅两种:美国T-U构型和中国于敏构型★★★★
http://news.ifeng.com/a/20150109/42896427_0.shtml

不应把八项规定与职工合法权益对立★★★
http://news.stnn.cc/china/2015/0110/171895.shtml

2015-01-10 国际在线

原标题:全国总工会称不应把“八项规定”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对立

星岛环球网消息:中华全国总工会9日召开201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工会有关负责人就工会员工福利发放等相关规定做细节性的解释,明确了过年过节工会怎么发福利、慰问品。此外,还就落实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提出具体办法。

国际在线报道,去年7月,全国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合理有效利用资金。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对于相关的补充通知做出了详细解释。补充通知规定,基层工会可以用会费组织看电影等活动,当会费不足时,基层工会可以用工会经费予以适当的补充,但组织春游、秋游等活动应该严格控制在所在城市,当日往返。

补充通知还规定,基层工会可以逢年过节向全体员工发放少量节日慰问品,“逢年过节”的定义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慰问品”是指符合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以及一些生活必需用品等,关于“少量”的标准问题,则由各省级工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另外,补充通知还对基层工会可以在员工过生日时发放蛋糕券、对参加工会工作而耽误吃饭的员工给予现金的或者食物补助等情况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王晓峰表示,不应该把中央要求从严治党、落实八项规定等措施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对立,难点在于具体操作层面并不好掌握,所以这次又发了补充通知。“全国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各个部门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在落实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注意搜集,带有共性的问题我们将进行研究。总的来讲中央的精神还是为了让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此外,王晓峰还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落实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意见的具体办法。据了解,建筑业是工伤风险较高的行业,建筑施工事故的90%以上为职业伤害。为解决建筑业工伤保险参保率低,工伤认定调查取证难等问题,日前由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有关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王晓峰表示,该意见提出了扩展企业参保覆盖面、落实工伤保险支付政策等13项要求,下阶段建筑业工伤维权将更加注重工会组织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建立项目工会、联合工会等努力将建筑施工一线职工纳入到工会组织,同时提升基层工会工伤维权能力,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工会设立工伤保障专员,介入工伤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工伤待遇支付进程,监督工伤职工各项权益的落实。”

王晓峰在会上同时指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对于广大劳动者素质提升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现在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80、90后逐渐占据主体,未来各级工会要加强对青年职工培训。“对于这些青年职工如何加强培训,如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提高他们的素质,来提高他们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我认为是当前各级工会组织和各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人民日报罕见曝光 “国师”王沪宁20年前日记★★★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1/09/3935739.html

多维 2015-01-09:身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被外界冠以“国师”的称号,而鉴于其身份的特殊,王沪宁极少曝光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不过,1月8日,人民日报社下属的微信号却罕见推送文章,掀开了王沪宁20年前的日记。

回顾1994年,主导改革年代历次政争的“双峰”政治行将结束:“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帕金森症在这一年恶化,从此不在公开场合露面,“副总设计师”陈云的生命也进入倒计时,于翌年春逝世。1994年,千岛湖游船起火,24名台胞遇难;朝鲜金日成逝世;朱镕基的分税制改革开始推行。

微信号“人民数字”1月8日援引“政商内参”写道:20年前的日记中,在10月8日的日记中,王教授写道:和平养无限天机。幸福之事,可欲而不可求,可求而不可执。修炼了这么多年,有足够的空间在心中,无所谓幸福。

如王沪宁所说: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间均用来做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致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

经历了狂飙突进的80年代,1994年的中国显得有些沉寂。上海的大街小巷播着毛宁的《涛声依旧》,贾平凹的《废都》风靡全国,各类盗版之作闻风而起,以至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王沪宁教授的书桌上,也多了好几本:《帝京》、《新镇》、《畸人》……

写得不怎么样,都是《废都》拙劣的仿作,主打禁忌和性描写,动不动就是删节符号,王教授边看边叹息说,“真想写一本书,前面写百来字,然后是作者删去四十万字。”

这是王沪宁教授在复旦园内的最后一年,依旧是悠闲的书斋生活:白天上课,和学生们讲尼采、波普尔,晚上看小说或法国电影,同新晋的博士生们喝啤酒谈学术,偶尔出国访学,或者被上海的官吏们征召去问计……

王教授喜欢在夜里看书,大致是三类,一类是消遣性的小说,包括了上述《废都》的跟风之作,也包括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一类是政治八卦,如《圣坛下的林彪》、《走下圣坛的周恩来》、《邓小平在1976》、《毛的秘书们》等等;还有一类是学术书,包括了《旧制度与大革命》、《停滞的帝国》等等。

不看书的时候,王教授爱看电影,当时大概是用录像机,日记中提及的影片包括:《辛德勒的名单》、《最后的诱惑》、《浴室血案》、《轮回》、《十天的困惑》等等,基本都是国外电影,每部看完,王教授还会对影片的主题、叙事艺术进行一番点评。

王教授调教出来的弟子,在前一年(1993年)的新加坡国际大专辩论赛上夺魁,炫丽的辩论词也被编辑成《狮城舌战》一书,在全国热销,连盗版都卖得很火,为此,王教授和同事在这一年又写了一本《狮城舌战启示录》。

先锋派的他这一年已经能够熟练操作电脑了,根据其日记显示,王教授已有点轻微“技术控”,其电脑所使用的系统为DOS6.0。大年夜,王教授沉浸于一款名为“大富翁”的游戏,游戏中,他又是买地又是炒股,最后破产了,输给了一个叫“大老千”的人,被狗追得到处逃,落到阴沟里。

不过,王教授并没有离开他所钟爱的政治研究,上述的所有种种,不过是白纸青灯之外的消遣。这一年,他给《瞭望》杂志写了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模式的文章,题为《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学》,同时开始着手写《民主的困惑》、《革命后社会的政府》(写这本书,王教授尤其关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一系列著作。

1994年10月8日,友人来信询问王教授,是否还是在“撞钟”?几年前,这位代号为L的友人曾问过王:“你每天读书,有意义吗?”王的回答是也是一个问句:“你知道和尚为什么要念经吗?”

这位叫L的友人,大概不知道,两个月前,王教授已坐上了从北京去北戴河的火车,迎接他的汽车,把他从站台直接拉到了一个树水茂盛的地方,在警察的指挥下,他住进了一幢西式的小楼。

在北戴河的海水里畅游后,他赋诗云:“世间久有沧桑水,洎古默纳猎鱼帆”。

北戴河期间,王开始撰写关于腐败问题的文章,日后他关于党的建设的相关论述,从中亦可窥见一斑。北戴河之行后两个月,中央召开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日记最后一则是1994年12月1日。王写道:1994年,在喧嚣和繁忙中即将过去。所有的年头,都在这样的气氛中过去。日记没有写到的是,他的复旦书斋生活已近尾声,4个月后,他被调往北京,任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

离沪之前,这本名为《政治的人生》的日记,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自序中,王教授说:之所以愿意把这些思想“沉淀”积累起来,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别的价值,而是因为它们是在宁静的外界和宁静的内心状态下形成的。“宁静致远,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境界。”他说。

宦海又是二十年。这篇文章末尾称,作为普通读者,惟期待王教授的归来,将1994年之后的日记,一一整理出版,与门生故旧们一道,再叙这政治的人生。▲◆★●■☆

 
中共渐丢权威 新生代逆流难挡★★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1/09/3936064.html

2015-01-09:中共文宣人事调整不知是否会当真带来“变天”。这一本属于中共与民意之间的缓冲地带正在丧失弹性,造成中共与民间的关系紧张甚至直接冲突。尤其是与当下政经空间中异军突起的青少年力量的对撞,这对中共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动作不断的广电总局和网络宣传机器是如何在与网络空间遭遇不约而同的集体围剿的。从年中强令下架美剧,到当下抓住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这根救命稻草,这民间惯常的反感与揶揄声音“积重难返”。

80、90年代正在成为一种社会参与的中坚力量,但这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互联网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它不仅消解了传统的政治权威,而且推演放大了这个年轻群体的反理性主义、碎片化的价值信仰和行为方式。

总而言之,这是一种被互联网深刻改变的力量。借助于网络,他们正在完成反政治权威、反理性主义的自组织动员,并有可能随时因为一次不大的导火索掀起激愤。而可悲的是,中共粗暴、自大等等复杂情绪让一切的转变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中共包括它的宣传机器有意无意地忽略或者说漠视着这种转变,结果导致整个政治权威的塌陷。

根据中国官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16日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 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而早在2012年从20到29岁网民所占比例逼近全部网民的六成。这意味着,在当下拥有相当话语主导权的青少年力量是由互联网“组织”起来的。无论从价值体系、政治观点还是思维习惯都是带有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而完全不同于寄既往的高度组织化的权威化的体系的。从突尼斯颜色革命到“太阳花运动”、香港“占中”,被网络改造的年轻一代反权威、反理性的理想主义和多变特性暴露无遗。

而对于中共来说,互联网的狂飙突进至少造成两种直接影响。

第一,它瓦解了执政党的信息垄断,相当程度上摧毁了一党制条件下的威权统治的力度。在传统时代,执政党利用其执政地位和信息技术优势,几乎能够毫不费 力地垄断全部信息,公民对信息的接受是被动的、无选择的,政党决定了公民应该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很容易完成对信息流通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政治权威的维护。比如,在毛泽东时代,当局控制了一切宣传机器也就控制了除熟人联系之外的所有信息,于是很轻易地能够完成对一个权威的塑造和民间 “信仰意识”的整合垄断。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完全垄断信息与信息技术已经是不可能了。

第二,失去控制和垄断地位,意味着中共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风险,加剧中共的紧张反应,甚至条件反射式的错误自保方式的可能性。近两年间,中共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围剿西方意识形态,反反复复声称抵御“颜色革命”的动作都可以视为这样的反映。

而面对这种变化,要说中共无动于衷,那还是很冤枉它的。毕竟习近平也下令要对新闻稿进行简化操作了,中共也尝试性地改变主持人形象,“与时俱进”设立微博微信账号,甚至还树立起澎湃新闻这种“非典型新媒 体”探路,也许最近的一应人事变动也确乎与之有莫大关系。所以说,中共仍然在极力挽救权威地位的沦陷,但这些挽救和努力如果不是完全漠视便是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理解当下的年轻一代价值观多元而善变,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讨厌什么。实际上,它非但不能实现与民间群体有效的沟通,甚至还将自己的粗暴与蛮横暴露得更为充分,并招致更大的反权威主义的盛行。

可以判断的是,中共的宣传机器从命令下架美剧,到惯常的影视剧审查、删改从未都是被调侃的对象,究其根本不外乎简单、粗暴、蛮横的官老爷心态,傲慢自大到从来不肯俯身倾听民意。在古代,王室尚且摇木铎而采风于民,而中共的宣传机器却在一意孤行。

想想看,2014年广东东莞扫黄曾触动网络嘘声尽管令人匪夷所思,但难道不是也有别样的原因的吗?2月9日上午,央视播出长达24分钟、题为《屡禁不绝的东莞黄流》的暗访报道。该报道曝光了广东省东莞市多处高档酒店涉嫌色情服务。该报道称,东莞这些涉黄场所提供的色情服务,名目繁多,明码标价;记者暗访后报警,却没有警察出警。当晚,《焦点访谈》再次播出《管不住的“莞式服务”》,深批东莞色情业泛滥。该报道一经播出,引起广泛关注。

但与之相对的是无论官方喉舌如何力挺央视,但是在网络上,央视完全丧失了舆论风向的主导权。“东莞不哭”“东莞挺住”“今夜我们都是东莞人”“出卖灵魂的人一般都瞧不起出卖肉体的人”等迅速淹没了央视的“道德高地”。尽管钟新文在《人民日报》的《文明底线不容亵渎》以刻薄的言辞反击“你这么同情卖淫嫖娼,你如此支持色情产业,你家里人知道吗?究竟有几个人,愿意让自己的亲人去涉足这一行业?”,但是仍然无法挫败民间舆论的进攻。这次事件被视为民间舆论在对抗官方舆论的斗争中首次取得绝对优势,暴露了中共数十年舆论主导 权威的瓦解。

难道中共所说的话便一无是处么?那倒也未必。同样是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为什么有的就会嗤之以鼻,有的却能险中求胜呢?其实,徐克告诉了中共一个显而易见的诀窍,那就是“会说话”“尊重与平等交往”。其实,当西方大片鱼贯而入中国大红大紫的时候,便已经告诉了中共。但可笑的是,当时中共只是当做奇巧淫工等闲视之,知道被一阵似有幻无的承载西方价值观的 “香精”熏醒,却也只能粗吼一声“滚出去,谁也不许看”。但是,挡得住眼睛,挡得住人心么?防民之口尚且甚于防川,人心思美剧、思大片定然有其原因,中共为什么就不能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的东西为什么就是不能“入脑入心”,让国人朝思暮想,甚至让外国人也像对待中国的丝绸、瓷器一样,魂牵梦绕呢?

也许,中共的确感受到话语垄断地位沦陷的危机正在一步步迫近,尽量想握紧手中的那把不断流出的流沙,但是抓的越紧流失得越快。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意识到沙为什么会流,政治权威为什么会衰落?于是只能在越抓越不稳,越紧张粗暴权威也就沦陷越快的死循环中越陷越深,直到欲罢不能。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一松手,或将不会拥有一粒砂砾。所以,但凡中共依然坚持自己的话 语体系和趾高气扬,动辄耳提面命,僵硬的去说教,理论的去说教,赤裸裸的去说教,手中的沙子早晚得见底。(穆尧)▲◆★●■☆

 

央视台长疑将换人 习近平老部下接任★★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1/09/3936055.html

多维新闻 2015-01-09:中共宣传系统或将再现人事变动。1月8日有大陆媒体消息称,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近期即将离任,而接替其职务的或为现任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慎海雄,慎海雄为新华社最年轻的副社长,长期在新华社浙江分社、上海分社工作,被视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老部下。

腾讯财经旗下的微信公共帐号《棱镜》8日晚透露了上述消息,但暂未获得央视及新华社官方证实。尚不确定现龄62岁的胡占凡将就此退休还是将另有任 用。按照现行的退休制度,副部级干部通常退休年龄为60岁,胡占凡已经超期服役。不过,该消息被大陆媒体广泛转载后,截至多维新闻发稿前,雅虎、新浪均作 了删除处理,大陆知名媒体人罗昌平的转载也被删除。

公开简历显示,胡占凡1970年从黑龙江木兰县干广播站记者、播音员干起,后转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做了七年编辑、记者;1983年至1987年间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跳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任职编辑、记者。

1996年,胡占凡升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分党组成员;2001年其调任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在2010年03月至2011年11月间,胡占凡曾短暂担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2011年11月,胡占凡接任焦利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台长,担任这一职务目前刚刚超过3年。在其任职期间,曾力推央视与新媒体融合,并在2013年提出“央视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中视传媒上市优势,推动现有资产重组,带动新业务发展”。

在胡占凡的任期中,2014年年中开始,央视内部发生较大的人事变动,多位高层、知名主持人卷入反腐案件。央视财经频道(央视二套)总监郭振玺、财经频道副总监李勇、知名主持人芮成钢、央视纪录片频道总监刘文相继被检方带走。

去年9月份,就有香港媒体称,胡占凡因涉贪腐将被调职,继任人内定是现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报道指,胡占凡的女儿女婿去年5月动用多个账 户,大笔买进央视旗下的中视传媒300多万股,到9月底这笔买卖进账近4,000万元人民币,其间正是胡占凡听取中视传媒董事长关于企业重组的“秘密汇 报”之后,是典型“内幕交易”。

《棱镜》从多个信源获得的消息称,接替胡占凡履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或是现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慎海雄。慎海雄为新华社目前最年轻的一位副社长。

接近慎海雄的人士透露,慎海雄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此事,称这仅是传言。

慎海雄1967年4月生,浙江湖州人,系知名调查型记者,曾被破格晋升为新华社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记者。历任浙江分社农村采访室记者、宁波记者站记 者、浙江分社农村采访室主任、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上海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社长、党组书记,新华社副总编辑、党组成员,副社 长、党组成员。

慎海雄也是新华社系统改革代表,具有较好口碑,曾兼任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在其主管之下,新华社在2014年6月推出了“新华社发布”客户端。

慎海雄多次发文倡导改革与创新,2013发表的《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一文,称“回顾35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从来不是月下漫步、沙滩纳凉那样 轻松悠闲,都是体制变革、结构变动、利益调整的过程,有时难免‘伤筋动骨’。”在任职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期间,慎海雄曾以上海市人大代表身份提交“建议公 款消费不准喝茅台酒”的书面意见,呼吁在公务宴请中“封杀”茅台,称喝这种酒是在“滥用公款”。

近期,宣传系统发生了较为频繁的高级官员职务调整。此前,2014年12月31日,原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已调任新华社社长。▲◆★●■☆

 

中国国家安全部大地震 传副部长马建遭双规★★★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1/09/3935118.html

世界日报 2015-01-09:中国国家安全系统传出人事大地震,国家安全部副部长马建传8日被「双规」,「神秘人物」唐朝则被安排出任国家安全部部长助理。

中国国家安全部副部长马建8日被「双规」(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贪腐问题)。据悉,马建是中国国安系统最资深的高级官员之一,原本有望竞争安全部部长一职。报导援引消息人士说,马建是因为贪腐问题被「双规」调查。

马建的官方简历信息不多,只写着他是中共党员、研究员,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担任国家安全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副总警监,中国法学会兼职副会长。

不过北京消息人士表示,今年56岁的马建是西南政法学院1985届学生,江西人,毕业后不久就进入了国家安全系统,是个已有30年国安资历的「老兵」。马建曾负责国安部第十局(对外保防侦察局),职责是监管驻外机构人员及中国留学生,侦查境外反动组织活动。马建2006年由部长助理升任副部长,现为国家安全部负责业务的常务副部长。

消息人士说,马建在国安部崛起,得益于他西南政法学院1968届校友、原国家安全部副部长牛平的栽培。牛平曾任四川省公安厅厅长,是他将马建挑选进入国安部。

另据香港「大公网」报导,国家安全部领导班子近日出现调整,其中唐朝调任部长助理。报导说,比照外交部、公安部等国务院其他组成部门惯例,唐朝应同时担任国家安全部党委委员这一中管(中央组织部管理)职务。报导引述「检察日报」消息,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座谈会,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实施20周年,唐朝首次以国家安全部部长助理身分出席会议。

中国国家安全部是国务院主管国家安全的组成部门,现任部长为耿惠昌。因其特殊性,国家安全部不设对外官方网站。根据公开的新闻报导,国安部现任领导成员至少还包括副部长董海舟、马建,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苏德良等。早前被传因涉周永康桉被「双规」的安全部副部长邱进尚未被带走调查。不过消息人士说,邱进的确卷入周永康桉,还在被调查阶段,可能被指控接受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和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指令,伙同已被捕的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局长梁克,对中共最高层成员秘密监视。▲◆★●■☆

 

世界氢弹仅两种:美国T-U构型和中国于敏构型★★★
http://news.ifeng.com/a/20150109/42896427_0.shtml

2015年01月09日观察者:今天上午,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之一的于敏院士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是此次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于敏是新中国氢弹研究中的关键核心人物。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1965年10月,在于敏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

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核武器的保密原因,于敏的一切长期以来都处于高度保密中。从1976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是保密的,直到1988年以后,于敏才获得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由于工作的关系,于敏首次出国是以某大学教授的身份去美国访问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尽管去了许多地方,但他始终像个“哑巴”:要问也不方便问,要说也不方便说,很不好受。

提出氢弹原理方案

在我国研制第一枚原子弹尚未成功时,有关部门就已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一步。1960年底,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于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

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而中国的设备更无法可比,国内当时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穷人有穷办法,于敏记忆力惊人,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交到了钱三强的手里,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被攻克。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科技人员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1964年9 月,38岁的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抓紧计算了一批模型。但这种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变比低,不符合要求。于敏总结经验,带领科技人员又计算了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于敏高兴地说:“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他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电话。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隐语:暗指氢弹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研究中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并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爆炸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初,于敏意识到惯性约束聚变在国防上和能源上的重要意义。为引起大家的注意,他在一定范围内作了“激光聚变热物理研究现状”的报告,并立即组织指导了我国核理论研究的开展。1986年初,邓稼先和于敏对世界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我国核试验的建议。事实证明,这项建议对中国核武器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