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孔子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意义是什么?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十一感悟: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要沟通必须诚信待人,将心比心。沟通缺少了真诚,一切都会变得虚伪,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交流都因没有力度而难以让人信任。

 

今 日 看 点 : 2011-02-14 ▲◆★●■☆

 

台湾当局应继承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孔子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意义是什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铁道部长落马内幕 刘志军手握九千亿建设费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7620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鲜为人知的故事

http://blog.ifeng.com/article/9958613.html

 

高铁和高速无线网成美国经济新引擎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7654

 

 

 

台湾当局应继承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11年2月13日电(特约作者  王名舟)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都将纪念发生在1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那场伟大革命。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的思想和功绩将再一次被两岸人民隆重缅怀和颂扬。

  在孙中山先生为中国奋斗的一生中,支撑他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精神境界,是建立民主共和、统一大中国的理想。

  ● 一、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树立了统一大中国的理想

  清朝未年,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失败,使孙中山满怀忧愤,走上革命道路。1905年8月,经过多年努力,孙中山领导成立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总理。成立同盟会的宗旨,就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一个建立统一的中华共和国的思想。

  确立了革命目标,孙中山团结了一大批革命先驱志士与之共同奋斗。这些革命者包括黄兴、宋教仁、蔡元培、章炳麟等人。他们与改良派梁启超、康有为等激烈论战,坚持推翻满清建立统一中国的主张。从1907年开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然而均告失败。著名的第十次广州"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4月27日,由革命先驱黄兴直接领导,有72位志士壮烈牺牲。

    ● 二、辛亥革命成功是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初步成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被称之为辛亥革命。当时孙中山不在国内而在美国丹佛为革命筹集资金。当年12月25日孙中山回到上海,随即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誓言“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这就是要使统一的中国团结强大,“卓立于世界之林”。

  此后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与袁世凯、段祺瑞、张勋等人斗争,先后发动“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粉碎了他们称帝和复辟的美梦。

  孙中山主张新建立的中华民国应当是一个由大中华各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他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 :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可见,建立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大中国是孙中山魂牵梦萦的奋斗目标。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他向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前进了一大步。然而他没有停止,还在继续努力。

     ● 三、提出“新三民主义”为实现统一的现代中国指出方向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在宣言中重新解释了他过去提出的“三民主义”。他说,民族主义,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人民有选举权,有创制、复决、罢免权;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孙中山还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原则基本一致,使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认为,为了“振兴中华”,坚持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处共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他的这种“五族共和”的思想,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自主,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友好亲睦,反对媚外辱国和盲目排外。

  他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提出为实现统一的现代中国指出了方向。

  孙中山说: “我们推翻清朝,承继清朝的领土,才有今日的共和国。为什么要把向来统一的国家再来分裂呢?”

    ● 四、海峡两岸分裂的历史应当尽早结束

  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孙中山倡导的统一大中国的理想至今尚未实现。

   从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已经六十多年。六十多年来,中国大陆政府和人民作出许多努力以促进和平统一能够实现。从1979年1月1日,叶剑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到2008年12 月31日,胡锦涛出席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发表两岸关系重大谈话(即胡六点),为大陆今后两岸政策定调。大陆政府秉持先经贸后政治的原则,力争和平统一。大陆不断释出善意,出台政策,惠及对岸台湾人民。

   现在,海峡两岸局势虽然在一天天缓和,三通实现,ECFA签订,经贸发展,但台湾当局在对待统一进程的问题上,始终没有正面立场;台湾当局虽然也承认“九二共识”,却只大谈其中的“一中各表”的部分;近两年来,台湾经济在大陆人民帮助下,从衰退走向恢复,台湾当局对反台独的立场也模糊起来。这使人们产生忧虑: 台湾当局是否只要和平,只要与大陆经济交流,而不要中国的统一大业?

   因此,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台湾当局是否应该认真检讨对孙中山先生遗愿的继承问题。人们希望,口口声声尊称孙中山为“国父”的人,不要将“国父”的思想,特别是“国家统一思想”置之脑后而不理。(作者是旅美学者)▲◆★●■☆

孔子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意义是什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孔子的巨大塑像树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

  中评社台北2011年2月13日电:(特约作者 李华球)孔子不会自己回来站立在天安门广场,这个举动提醒世人应该注意中共此举究竟所为何来?其中的意义涵盖有哪些值得深思与细索的新思路或新境界呢?这是一个既有意义与前瞻的作法,殊值观察其当前进行中,以及未来后续的背景动机与实质效应。

  先来窥探当前中共极力推动的“孔子学院”运动,其所望达到的目的为何?就目的而言,中共推行此运动的目的,应该有以下几点可以推敲其端倪:

  ● 一、重塑儒家思想与中华文化的关连并标榜其重要性。

    中共建政六十几年之后,现在是最辉煌与最兴盛的时期,中共领党阶层有感于经济日见起飞,国力足见强大,国际地位跃升,但却遭来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质疑和羞辱。而中国国力虽强,国际地位亦举足轻重,但始终不得人心,不得跻进文明大国之林。其根本的原由,就是因为“文革症候群”所产生的“文明癌症”吞噬了中国的壮大与跃升。这就是中国难登文明大雅之堂的理由和堂奥。

  所以,中国惊觉此因之后,大力亟思改善突破之道,以振大国之威。而能够挽回与重抱文明大国之路,即在于如何找回孔子的儒家思想与孔子的身教和言教,以振兴中华文化,开创大国声誉和信赖,赢得世人的肯定和支持,重回礼仪之邦,再创文明风范。

  ● 二、以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