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日本学者:钓鱼岛确实是中国的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五十八感悟:开怀豁达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人的一生虽然不能一帆风顺,磕磕碰碰,坎坎坷坷,是避免不了,但欢欣、喜悦的日子也会时常光顾我们。我们要想欢欣、喜悦起来,必须学会开怀豁达,要想共同进步,必须齐心协力。

 

今 日 看 点 : 2010-1120 ▲◆★●■☆

 

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哪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目前局势不宜胡锦涛主席明年初国事访美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4564

 

日本学者:钓鱼岛确实是中国的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28959/c10

 

11·15惨剧烧醒高楼梦 上海大火深度反思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28960/c104

 

 

 

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哪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北京 2010年11月20日电/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2009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6.6%,城镇人口增加至6.2186亿。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限制,中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上海证券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徐策文章表示,除此之外,中国城镇化过程中还积累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暴露出来,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不匹配。“十二五”时期,应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中国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

  文章介绍,目前对于城镇化水平是否合理的认识分歧很大。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主要是集中在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比较,中国同国际经验的比较;二是认为前者夸大了城镇化滞后的程度,认为中国城镇化大体合适,略微滞后。理由是参与城镇经济活动的近郊农民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外地农民没有算在城镇人口中;三是认为中国不是城镇化滞后,而是隐性超城市化,主要原因是工业产值中的很大部分是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创造的,应当把农民及其供养的家庭人口也计算进城市人口才比较合理。

  应该说这三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准确,三种说法均是以城镇人口占比即城镇化率为核心指标来刻画城镇化水平的。然而,城镇化是一个极丰富的概念,并不见得城镇化率越高就意味着城镇化水平越高。在一定的统计口径下,农村人口快速地转移至城镇、或者说城镇数量的增长只是从单一的数量层面刻画了城镇化的水平,缺乏对城镇化的质量和健康程度的考量。这种片面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指导下的城镇化将使城镇化逐步偏离其真正含义。

  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以从事甚至参与城市经济活动的人口都计算在城镇人口之内,显然是犯了将城镇化水平的数量层面的单项指标夸大的错误。因此,我们比较倾向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说法,与第一种说法相近,但滞后的原因要远比第一种说法丰富得多。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文章称,城市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和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和促进器,二者相互促进,理想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工业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推进,二者协调发展。

  中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主要是中国长期实行重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较少,再加上户籍制度等制度安排人为地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尽管工业增加值大幅增加,而工业劳动力却增加不多,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农民非农业和城镇化。

  城镇化过程也是非农化的过程,城镇不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同时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转向工业就业,也是农民转向服务业就业。综合衡量,中国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工业化,还滞后于非农业化水平。

  3、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文章表示,城镇化的过程本应是随着市场化、工业化而发生的,从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向一元社会结构转化、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均发生着深刻变化,城镇化实质上是人口与土地两个层次同步转型的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城镇化被狭义地放大了城市(镇)房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乱占耕地现象。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失控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城市以一种粗放地方式快速蔓延,大量占用耕地,也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4、“伪城镇化”、“半城镇化”和“不完全的城市化”

  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之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9年的46.6%,年均增长接近1个百分点。然而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镇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镇)的各类公共服务。这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具体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在这种以“常住的流动人口”为主要推动力的现行城市化模式,由于没有给予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永久定居的选择,因而城乡人口年龄结构被逐渐倒置,在城市人口生产性提高的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

  因此,这种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意味着,城市得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是以农村人口结构扭曲为代价的。在一定程度上,城镇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工的发展为代价而取得的。

  5、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

  文章分析,城镇的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自然环境。城镇化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由于城镇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所消耗自然资源以及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而引起的。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利用资源的相机减少,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或消耗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城镇的土地和淡水两大资源的直接占用或消耗所占的比重还不高,但在人类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诱发的物质消费法则下,全国城镇化发展使用的土地资源占用比例达到20%以上,淡水资源的占用比例达到30%以上。

  其次,尽管能源和矿产两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存在于点、线的空间形式,但其资源消费的80%及以上都发生在城镇系统范围之内。

  第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家城镇化发育的环境基础损耗或被占用程度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存在于“面状”形式(如二氧化碳排放和酸雨),而且存在于“条带状”或“线状”(如河流污染)以及“点状”(如工业和城镇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采掘业的地貌环境破坏)形式。
  因此,城镇化的物质消费需求使得整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基础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6、部分大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ldq
uo;城市病”的迹象

  文章称,城市因人口聚集而提升发展效率,但也因此产生更多能耗,交通、水电气热等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过大和过度集中,将出现“城市病”。中国城市的版图正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延伸。

  当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人们却惊愕地发现,本应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城市正在遭遇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成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居民的热门话题。

  “城市病”是随着城市扩张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病症。但它像幽灵般始终驱之不散,不仅危害市民的身心健康,降低市民的幸福感,同时也影响并制约城市的发展,加重社会管理成本,使城市发展处于两难境地。

  7、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四点建议

  文章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阶段,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继续单纯追求城镇化率快速提高,除了城镇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将向着国际化、群落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注重内涵式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包容性,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城镇化过程要与工业化过程相适应,并形成互动格局;第二,城镇化过程中要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三,城镇化过程中要充分地实现了非农就业的人口在就业、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居住条件等方面福利改善和有效保障,要着力促进了农民市民化;第四,城镇化过程中要避免实现了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资源紧张、生活幸福感下降等“大城市病”。 ▲◆★●■☆


目前局势不宜胡锦涛主席明年初国事访美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4564

 (2010-11-18) 每当美国政府宣布某某外国元首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其接待重点一向是包括:

(1)、白宫草坪21响礼炮 (2)、白宫国宴 (3)、外国元首下榻布莱尔大饭店 (Blair House)(4)外国元首应邀在国会发表演说.这是美国对"国事访问"外国元首之传统接待方式,也是对外国元首之最高致敬之表现.缺其中任何一项,则有怠慢,或有名不符实之嫌.美前布希总统在2006曾邀请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

事前中方希望是"国事访问",而美方只愿意给予"工作访问"之接待。在最後妥协之下,白宫草坪21响礼炮迎接中国元首、美国向来爱炫耀其经济及军事实力。在某种情况之下,更会用"国事访问"之殊遇,笼络它国元首(尤其是资源丰富之国)使後者飘飘欲仙而甘心俯首称臣。前任及现任中国国家元首,曾先後正式方美但均未受到"国事访问"之接待。依笔者浅见,原因大致如下:

  (1)、美国政界,媒体,及政经研究机构,迄今未能忘怀美军在朝鲜战争之惨痛失败。对中国之仇恨,长久挥之不去。对其当权位者自然也心存敌意。

  (2)、美国一般人民,尤其要极右派人士,对共产主议恨之入骨,认定在此制度之下,百姓必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毫无人权及宗教自由可言,更无法律保障可依.中国国家元首形同杀人魔王,怎有资格接受"国事访问"之殊遇?

  (3)、美国多年误称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其元首是导致美国负债累累,失业率攀升之策划者,不值得美国以最高礼仪接待之。

  上周美国媒体报导胡锦涛主席将于明年一月中访问美国,白宫慎重其事。从新闻字句上揣摩,不难使人联想到,也许此次胡锦涛主席访美,极有可能将是"国事访问",享受一切最高殊遇。如果这成事实,美国极右派人士,贸易保护主义者,及全国工人总联盟均会联手游行抗议。甚至部份国会参众议员将有可能抵制胡主席应邀在国会发表演说,如此奥巴马政府会感到尴尬而改变接待计划?奥巴马是美国政治史上少有之"怪胎"。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他出国访问,频频向世界道歉美国过去横行霸道之行为;向日本天皇及沙地阿拉伯国王行九十度鞠躬,遭受国人谴责,但他却不以为过;此次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遭受空前惨败,但他却宣称,将继续按自己原有信念(欧洲式社会主议),执政下去。由此可见,为到目的,奥巴马会不择手段。他的智囊团想必会建议奥巴马,中国一向为礼仪之邦,如能以"国事访问"之殊遇款待胡锦涛主席,後者碍于情礼,也许会主动缩小中美间之歧见。美国不就能不战而能屈服中国吗?

  笔者深信,中国目前当政者个个久经考验,千锤百炼,不会轻易被奥巴马所迷惑失措。中国政府尤其不必力争美国按"国事访问"规格,接待胡锦涛主席.因为 2010年之中国与2006年相比,实有天渊之别。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中方虽然力争,但还是被後者降低规格接待。当时中国期盼能借助美国威望,增加中国国际知明度。如今则无此必要.这四年以来,中国历经主办奥运会及世界博览会,汶川救灾,高铁建设,晋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导弹打卫星,建立太空反导弹防御网,每一项成就莫不撼震全球。中国国势更是扶摇直上,如日中天。如奥巴马决定以"国事访问"规格,接待胡锦涛主席,这是大势所驱,别无选择。任何低于"国事访问"规格之接待应该被中国政府严加拒绝。因为全世界,尤其是日本、台湾、南韩、印度、欧盟、密切关注美国将如何接待胡锦涛主席访美。

  目前已接近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美国打压中国非但没有缓和下来,反而变本加厉,大有赶尽杀绝之势态:上周之中期选举,为争取。选票,民主共和二党,剑头直指中国,尽毁谤辱骂之能事;美财长加快强迫人民币升值之呼声不绝于耳;美国国务卿反复重申,美日安全条约将为日本维护钓鱼台主权而战,即使牺牲百万美国士兵也再所不惜:奥巴马更是风尘仆仆,访问印度(并且与达赖喇嘛会面)及印度尼西亚,以求尽早建立围堵中国联盟网.这些敌对挑衅行为,笔者看在眼理,义愤填膺,实在是为胡锦涛主席访美担忧.这情势比当年刘邦赴鸿门宴,更为恶劣.胡主席单刀直赴会,虽无自身安全之忧,但身繫13乙人民福祉,万一有闪失,中敌诡诈,如何是好?

  即使美国将以最高规格("国事访问")邀请胡锦涛主席明年一月访美,後者及中共政治局常委们必然慎重考虑,权衡利弊之所在.笔者不才,但愿大胆进言,明年一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时机不适宜,原因如下:

  (1)、奥巴马施政遭选民唾弃,民调一落千仗.犹如热锅蚂,他必须得尽快找突破口,挽回声誉.否则今後两年,他不但将成为跛脚鸭总统也会步入前卡特总统後尘,成为美国史上极为少有之"一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