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不怕与美国一战
★中美交战,中国胜算几何?
★美国为何自沉美国号航母?
★中法蜜月与中国的转型
★日本争常为何腰杆又硬了
★日本“入常”机会有多大?
为预防和威慑美国军事干预台海局势
–美国专家称中国军队正在快速现代化
★解放军不怕与美国一战
⊙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美国《NewsMax》杂志2004年8月10日。作者亚历山大•尼蒙兹博士1955年出生于莫斯科。他曾就读于俄罗斯钢与合金学院,精通汉语和日语。1986年到1992年,尼蒙兹博士作为中日经济技术发展方面的专家前苏联科学院常务委员会工作。1989-1993年,尼蒙兹博士曾7次到中国。1994年他移民美国,1995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工作。1996-2000年,尼蒙兹博士担任美国科学应用国际公司的顾问,期间发表了关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数百篇研究报告。2000-2002年,尼蒙兹博士担任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以及位于华盛顿其它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顾问。他是美国《NewsMax》杂志的专栏作家,近年来曾著文《中苏军事关系/台湾的命运和新地缘政治》、《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以及它们的战略含义》等。
本文主要从军事装备现代化的角度,阐述了作者对近年来中国强化军队建设的一家之言,认为中国军事装备体系现代化离不开前苏联国家的大力支持,同时内部不断提升的自主研制能力也为解放军在21世纪最初10年内取得对台湾海峡地区的军事控制权起到关键作用,而这一切措施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预防和威慑美国对台海局势采取军事干预手段。本刊特组织编译此文,并不表示支持其观点或证实其材料,仅供读者参考。
本文作者提到,在最近的几个月里,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媒体多次暗示两岸之间有可能爆发冲突,他们认为战争的可能性显然要比西方认为的要大很多。一些战略家们暗示,2008年将于中国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将成为两岸关系一个关键的临界点,奥运会之后,战争就迫在眉睫了。然而,很明显的是,两岸双方都在做好准备以应对近期可能发生的冲突,2008年并不象一些专家认为的那样关键。
事实上中国大陆媒体上的新闻报道一直都在不断的宣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一场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军事冲突作准备,以求在可能的战争中赢得胜利。中国的战争策划者们已经非常仔细地研究了最近进行的美伊战争,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家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美国的军事力量来自于其科学技术上的优势。
本文作者认为,在美国发起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中国的军事专家们也曾进行了同样的研究。之后,两名中国上校曾撰写了一本名为《超限战》的军事著作,在文章中他们俩暗示中国是不可能在技术力量上与美国抗衡的。于是,他们提出中国不得不研究如何运用非对称战争在可能的冲突中打败美国。有意思的是,这本军事书在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9.11事件”之后席卷中国大地,迅速成为畅销书。在这本著于1998年的书中,两名中国现役上校显然暗示类似本•拉丹成功轰炸美国世贸大厦是这一新型无限制战争概念的范例。很明显,在去年的伊拉克战争过后,中国感觉好了很多,他们准备在技术层面上与美国争个高低。
根据公开报道,2003年5月,伊拉克战争结束不久,中国国家主席兼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就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阐述了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必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需要进一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变革中去,要动用中国所有的科学和技术能力来为中国国防现代化服务。
原文作者称,正因为中央的高度重视,人民解放军在多个领域的现代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即中国版的军事革命。2003年9月1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发表演讲,正式宣布了这一项目。他强调,人民解放军应该变革成为一支规模小但更加干练的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军队。江泽民主席将人民解放军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目标阐述如下:
1. 通过进一步精简人员,主要是裁减地面部队,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再减少20万人;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其它先进的技术,包括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电磁武器技术等,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
3. 改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的教育和训练质量;
4. 将人民解放军变革为一个整体,走数量少但质量高的精兵之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
5. 购买、研制和装备最先进的武器系统。
☆ 中国军队现代化离不开俄罗斯
本文作者认为,在2003年到2004年间,俄罗斯同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主要的先进武器来源。
根据俄罗斯最大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俄罗斯武器出口公司(Rosoboronexport)提供的官方数据,俄罗斯在2003年的总武器出口金额达到了57亿美元,使俄罗斯成为美国之后出现的第二大武器出口国(这儿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在武器出口数量上也是领先其它国家的,因为中国的武器系统相对来说比美国的便宜)。在俄罗斯的57亿美元的出口额中,中国占到了38%,也就是在22亿美元左右,假如考虑到从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进口的武器数量,另外还加上俄罗斯提供给中国的“两用”核技术以及空间技术,中国来自前苏联国家的实际武器进口量估计为40亿美元。很明显,俄罗斯以及其独联体盟友已经成为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快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帮手。
☆ 中国武器现代化的三向战略
本文作者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遵循三向的先进武器采购战略。这一三向战略要求中国军队通过三个方式来获得技术先进的武器系统,一是进口,二是联合(中外)进行武器研究开发(R&D),三是中国独立进行武器研究开发。
这一战略的具体情况在一篇名为《中国军事2003》的文章中有具体阐述,该文发表在中国台湾一本名为《中共研究》的杂志上,时间是2004年2月。根据台湾专家的说法,虽然武器进口和联合研究开发仍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的主要手段,但独立研究开发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年增加。2003年3月被任命为中国国防部长的曹钢川上将(以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他亲自负责着这项工作。曹钢川上将一直在试图降低中国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程度,增加从德国、法国及以色列的先进武器进口份额。
中国还在致力于同欧盟以及北约国家进行联合武器研究开发,其中包括中程空空导弹以及高精度卫星定位(“伽利略”计划)的研究开发。“伽利略”计划是中欧双方最大的科技合作项目,“伽利略”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在2008年前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无线导航系统――称为“伽利略”系统。该系统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民用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由30颗中轨道卫星组成,可直接为用户提供误差不超过10米的全球定位服务。该计划总共投资约33亿欧元,按照中国和欧盟15个国家以平等地位参与合作的原则,中国将出资两亿欧元左右。
☆ 中国空军现代化改造
本文作者认为,中国大陆认为在可能的海峡冲突中,空中优势将成为快速赢得胜利的关键一环。因此人民解放军已经在有意识地加强空军(PLAAF)和海军航空部队的力量建设。
据传闻,截至2004年2月份,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已经从俄罗斯购买了76架苏-30MKK战斗机。苏-30MKK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由阿穆尔共青城航空制造联合企业生产的多用途战斗机。该机是苏-27UB的改进型。苏-30MKK具有结构先进和一机多用等特点。除空战外,苏-30MKK还具备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可以攻击地面雷达、指挥控制中心、地空导弹、海上目标。此外,它还能完成预警指挥机的任务,能同时引导4架同型号飞机或苏-27系列飞机作战。
解放军海军航空兵还从俄罗斯获得24架更加先进的苏-30系列战斗机。它们属于苏-30MKK的第二阶段改进型,取名苏-30MK2,是专门为中国海军航空兵设计的。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苏-30MK2还新增了C4ISTAR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智能、监视、目标获取和侦察一体化系统),该机能承担空中指挥平台的功能,可以同时指挥10架战斗机进行编队作战。在2003年莫斯科航展上,俄罗斯专家也证实说,苏-30MK2可用作袖珍型早期预警与控制飞机,这样中国海军航空兵反舰能力将大幅提升。
目前还没有数据表明俄罗斯未来还会向中国交付多少架苏-30战斗机,但中国飞机制造业或多或少已经能够制造苏-30以及其它属于或者是接近第四代战机的战斗机。中国装备的第四代战斗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歼-11/苏-27SK重型战斗机 该战斗机由位于辽宁省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制造,使用了俄罗斯生产的部件。2003年,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继续在运用俄罗斯提供的配件生产着苏-27SK(歼-11)重型战斗机,每年出厂速度为25架,其中中国产的配件已经超过了70%。
苏-30MK战斗机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于2003年初获得生产苏-30战斗机的许可证,目前正在准备苏-30MKK(歼-11A)战斗机的生产。
歼-10中型多用途战斗机 歼-10战斗机的发展过程相当漫长,并得到俄罗斯和以色列的技术支持,由位于四川的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生产。
FC-1轻型战斗机 它可能是以前苏联流产的米格-33战斗机及与之相配套的RD-93发动机(圣彼得堡的克里莫夫设计局生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自己“自主研制”的框架下,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具备了中型歼-10战斗机和FC-1轻型战斗机的系列生产能力,这些飞机据称能与美国的F-16战斗机媲美。
FBC-1战斗轰炸机 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已完成新一代FBC-1远程战斗轰炸机的大规模生产工作,该机又被称为歼轰-7飞豹系列。
据媒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准备从2005年开始研制第五代战斗机。发展第五代战斗机的目的在于抗衡甚至超越美国的F-22猛禽空中优势战斗机,打击和压制美国的F-35战斗机。
下面是中国空军部队取得的其它一些进步
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KAB-500制导炸弹和多种空空及空地导弹的生产能力。贵州飞机制造公司研制成功性能先进的山鹰战斗教练机。
到2003年底,中国新一代飞豹――歼轰-7A已经完成了测试工作。歼轰-7A战斗轰炸机携带的武器包括新型空空和空地超视距导弹,制导炸弹等。该机能够进行反雷达侦察,能够针对敌海上大型军舰进行低空攻击,还能够对陆基和海上目标实施一般性打击。
到2004年底,中国国内各飞机制造公司的战斗机生产能力的提升,再加上俄罗斯方面提供的战斗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以及空军各型先进的战斗机的数量将超过预计的400架,其中将包括苏-27(歼-11)、苏-30(歼-11A),歼-10、FC-1、山鹰、FBC-1(歼轰-7)以及歼轰-7A。
非常有意思的是,上面提到的这些中国航空工业企业――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成都飞机制造公司、贵州飞机制造公司、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等,它们不是绝对的竞争对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业务和技术联系,实际都从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AVIC-1)。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在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它联合了全中国最优秀的航空工业企业。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1-2004年间的迅猛发展对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现代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有4家主要的飞机制造公司具有研制生产喷气机的能力,每家公司早些时候都进行过快速现代化升级改造。这儿需要提出的是。中国曾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获得一些先进的设备,据称此项援助是为了进行客机生产方面的合作。
☆中国海军现代化改造
原文表示,中国认为海军的实力将在成功攻台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解放军海军2004-2005年与俄罗斯还有很多合作计划,其中包括:
购买2艘俄罗斯956EM现代II级导弹驱逐舰 有关这两艘驱逐舰的建造合同由俄罗斯武器出口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在2002年1月3日签订,设计工作由圣彼得堡北方设计局承担,俄罗斯北方造船厂生产,总造价14亿美元。根据台湾和香港的媒体报道,在2005年年底以前,这2艘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将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99-2000年期间,北方造船厂已为中国海军建造并移交了两艘现代级驱逐舰。这两艘军舰的建造合同于1997年11月签订,总造价超过10亿美元。
956EM现代II级驱逐舰延续了现代级的总体设计方案,但其排水量略有提高,为7940吨(现代级为7300吨),舰体长156.5米,宽17.2米,吃水深度为5.96米。新舰放弃早期现代级舰艉配备的130毫米口径主炮,改为安装两座卡什坦近程武器系统(CIWS),并加装了相应的对空搜索雷达,该系统包括32枚9M311-1型舰空导弹和两门6管20毫米速射炮,其具体参数为:导弹射程1500-8000米,最大飞行速度900米/秒,毁伤概率0.96-0.99,可同时对付6个空中目标;火炮射程500-4000米,射高5-6000米,射速为10000发/分钟(双管),毁伤概率0.5左右。
956EM型现代II级驱逐舰将装备改进的超音速反舰导弹(SSM)――3M80MBE,射程240公里。本来3M80导弹射程只有160公里。但2001-2003年间,位于莫斯科北部约150公里的彩虹设计局在中国的要求下为中国海军量身定做了这一更具致命性的超音速导弹型号。经过以上改进,956EM的对舰打击能力以及拦截反舰导弹的能力都因此得到大幅度提高。
目前非常可能的一个事实就是,中国将自行系列生产新型超音速导弹,这些导弹将装备中国海军在1999-2000年间从俄罗斯购买的2艘现代级驱逐舰,另外中国自行研制的旅沪和旅海级驱逐舰,另外还包括江卫级护卫舰也将装备装备该型导弹。
购买8艘基洛级柴电潜艇 基洛级柴电潜艇由俄罗斯大名鼎鼎的红宝石设计局设计,装备有先进的3M54E(俱乐部-S)潜射反舰导弹。3M-54E型导弹主要攻击对象是水面舰艇,长8.22米,从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弹量1920公斤,高爆弹头重200公斤,最大射程220公里,巡航速度180-240米/秒。2003年,中国已经获得了50枚该型导弹,这将大大改善中国海军舰艇的打击能力。中国打算组织对3M54E导弹的生产。据称该型导弹还可以用在中国自行研制的宋级潜艇上。新型基洛级潜艇将于2005年或者2006年上半年加入中国海军现役(关于中国驱逐舰和潜艇的信息在2003年1月到2004年2月间多次在台湾的《中国研究》以及香港的媒体报道中出现)。
用俄罗斯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在中国辽宁省葫芦岛造船厂建造093级攻击核潜艇和094级导弹核潜艇 到2005年底,中国将至少有2艘093级和1艘094级核潜艇加入中国人民海军现役。据报道,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俄罗斯将必须对这些潜艇的设计以及武器系统作出重大改进。
除了与俄罗斯的合作计划,中国位于大连、上海、青岛和武汉的现代化造船厂正在建造新一代的驱逐舰、护卫舰和柴电潜艇。一支不断改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能在2008年在台湾海峡附近水域建立绝对的控制权。
另外还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事实,中国空军和海军都将在2008年以前完善军队信息技术系统,更精确的说法应该是C4ISR(指挥、控制、计算机、通信、情报、监视、侦察)系统,这将使中国军队更有效地利用好现有武器系统。
美国人看中国先进武器进口
中国严重依赖前苏联各国政府来获得现代武器、材料和技术支持,以实现第10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国防现代化计划所确定的战略目标。然而,由于这项计划接近完成,所以北京在达到自己的一些现代化目标方面可能会遇到问题,2003年实际的交货相差大约27%,新的协议的签订与2002年的水平相差2/3左右。中国的武器进口正经历有限的下降。这一下跌很可能造成了近年来进口的激增,外加人民解放军在使现代武器与一支包含大多属于60年代的技术的力量实现整合方面的困难。然而,交货的减少可能是一项精心计划的战略的一部分,以便在进行新的采购之前实现这些新武器的整合。在历史上,中国在一次疯狂购买之后看来就会放慢国防开支的速度,以吸纳新的装备的涌入,确保所有新产品都满足自己的国防需要,确保装备能够发挥作用,保障力量基础结构的整合,以及对兵员进行充分的训练,以使用新的装备。
1991年以来中国与前苏联各国政府之间的武器协议的总额达到200亿美元,迄今为止的实际交货估计为120亿美元。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看来是中国武器和物资的主要来源。据报道,1990年以来它们所提供的武器超过中国全部武器进口的95%。在前苏联各国政府当中,俄罗斯显然是中国最大的武器供应国,占10年来前苏联向中国出售的全部武器的90%以上。2003年中国的主要重点是巩固航空航天,仅仅在购买24架俄罗斯制造的先进战斗机方面就花费了10亿多美元。
中俄之间的军事贸易关系的范围一直很广泛,中国采购俄罗斯先进的武器系统装备军队,购买武器零部件用于本国的生产计划,购买军事技术用于其武器开发计划。北京采购俄罗斯先进的武器系统用于出口。这包括苏-27/30战斗机、R-77空对空导弹、S-300、道尔M1防空导弹、3M-54E反舰巡航导弹、基洛级潜艇、现代级驱逐舰以及相关的武器系统。中国还依靠重要的俄罗斯零部件实施几项武器生产计划。在一些情况下,中国购买了俄罗斯武器系统的生产权。例如,中国利用俄罗斯零件组装了苏-27战斗机,预计最终还会制造这种飞机的重要零部件。除了武器零部件以外,俄罗斯还继续与中国合作,为许多武器和太空系统提供支持。
乌克兰是中国的第二大前苏联武器供应国,基辅和北京之间签订的武器合同总金额大约为3亿美元,占这一期间中国武器采购的不到2%。据报道,乌克兰对中国的武器出售主要包括武器系统零部件和装备,以支持中国的飞机和导弹计划。例如,据说乌克兰已经出售了飞机发动机,以用在中国的K-8喷气式教练机上。
除了保持主要武器系统、现代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先进技术的潜在供应国,以便将其融入到北京自己的武器计划之中外,北京还利用武器贸易作为加强与俄罗斯和其它前苏联伙伴国之间的政治联盟的一条途径。从1999年到2003年,北京与莫斯科进行了几项重大的新型武器谈判。这表明,中国将继续依靠俄罗斯作为其现代军事武器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来源。
中国采取一项双轨的武器获取战略,以满足长期和短期两方面的军事要求。俄罗斯在这两条轨道上都处于险要位置。在第一条轨道上,中国所偏好的是在国内开发和生产一个武器系统,以满足特定的长期军事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它利用来自国内外来源的技术和商品。第二条轨道涉及获取先进的外国武器系统和技术,以满足即刻的军用要求,往往还获得相关的制造技术。对技术转让的这一需求作为一项终端产品销售的一部分,被认为是一项“补偿”。据报道,起码自从1993年以来,中国获得了俄罗斯先进的武器技术,以开发空中、地面和海军武器系统,以及与导弹、激光和太空系统的制造相关的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北京对采购额外的俄罗斯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表示感兴趣,或者正在就此进行谈判。这包括额外的基洛级潜艇、反潜直升机和各种飞机发动机。中国对组装或生产俄罗斯武器的兴趣看来仍然是浓厚的。
中国和俄罗斯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一直保持着典型的牢固关系,包括双边的政策磋商和军队之间的专业情报交流。向中国出售武器和军用技术是俄罗斯的对外和安全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的常规武器技术转让会有助于加速开发和增强正在中国开发的每个主要武器系统类别的杀伤力。由于中国努力寻求自给自足,所以这一武器转让的速度并没有减弱。与北京之间的军事一技术合作是收入的一个来源,以充实国库,支持国防工业和造福俄罗斯有影响的个人与集团。这样做还为莫斯科提供了一项手段,以加强与一个新兴大国的关系和为俄罗斯继续做出军事研发努力提供一个主要的资金来源。
据报道,90年代期间,北京平均每年采购价值12亿美元左右的俄罗斯武器,这占了俄罗斯总的武器销售额的30%左右。然而,从1999年开始,中国来自俄罗斯的采购量上升,平均每年达到这一数额的两倍左右。俄罗斯领导人不大可能大大减少其中国的销售活动,即使受到来自第三方的压力也是如此。类似地,美俄关系在“9.11”恐怖主义袭击以后的改善也不大可能会使莫斯科减少对北京的武器转让。
由于在中国对外政策和安全政策的方向问题上持续存在的担忧,所以俄罗斯领导层对向中国出售的武器的类型和先进程度规定了一些限制。不过,武器和技术的出售也使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得到加强。获得俄罗斯武器的机会使北京在与莫斯科合作问题上具有很大的得失关系。俄罗斯领导人大概认为,中俄改善关系尤其重要,因为两国之间有着漫长的边界、还有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口的变化趋势、北京不断增强的国力以及在美国政策问题上,尤其是对美国在中亚不断增加的驻军的共同担忧。(摘自美国国防部《中国军事力量问题2004年年度报告》)□ 张艳明 编译
★中美战争,中国胜算几何?
中美交战,中国胜算几何?这个问题在网上广泛讨论。尽管结论很多,可惜暂时无法以事实验证。本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希望通过历史提供的线索,推理更接近实际的未来。
中国和美国,实际上从1949年到1979年,整整半个世纪处于严重的敌对状态,其间有封锁反封锁、制裁与反制裁,有直接交战,也有以代理人进行的战争,内容丰富、场面宏大。对抗的结局应当算是中国小胜,标志就是美国的势力被大面积的从我亚洲邻国清除,美国在国际上承认了“一个中国”,总结这场对抗,对我们预测中美再次对抗的结局具有显示意义。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在半个世纪的中美对抗中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呢?
第一、核威慑束缚了美国战争狂人的手脚
大家都应该有印象,在柏林、东京、巴格达、贝尔格莱德,美国的轰炸机群铺天盖地,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但是中国与美国交战多年,中国国土上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场面。中美对抗,是在核时代下的对抗,在相互核威慑的条件下,战争的双方就要极力避免战争升级。这样,美国的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实际上,美国的战争狂人曾经数次企图进行核攻击,但是巨大的风险迫使他们放弃了这种选择,并且放弃了可能导致战争升级并最终可能引发核战争的选择,因此,美军不得不在朝鲜的群山和越南的丛林里进行人与人的较量。
第二、美国内部利益集团的分歧动摇了美国战争意志
按照美国的说法,美国是最民主的国家,按照我们的说法,美国是不同的利益集团轮流坐庄。这样的政治体制导致美国人在战争中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引发不同利益集团的分歧。1952年11月5日,共和党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在总统大选的投票决战中,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发动朝鲜战争的杜鲁门,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位总统。在竞选中,艾森豪威尔曾向美国选民许下诺言,他将“集中精力结束朝鲜战争,体面了结这件事”。1969年1月 20日,尼克松就任美国第37位总统。为了使美国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拔出腿来,他在就职演说一开始,就迎合美国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表示:“我们陷人了战争,需要和平。”“我们陷人了分裂,需要团结。”这样的场面同样出现在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中,针对小布什的“情报门”、“虐囚门”,与其说是美国民主制度对美国对外政策的自我调整,不如说是民主党对共和党的借机发难。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实际战场态势看,实际是相持局面,中方和其代理人并没有能力彻底击败美国,美国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实力也足以支持其继续热战下去,但是,美国战争意志的动摇了,所以他们退缩了。
第三、中国的长期坚持促成了美国内部的分化
当然,对于唾手可得的胜利,美国内部还是相当一致的,没有我们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长期的坚持,也不会促成美国利益集团的分裂和美国国内反战情绪的高涨。有两句名言美国人应当牢牢的记住。其一是,毛泽东说“美帝国主义想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 其二是,“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战场上也休想得到。”
第四、战场上中国避实击虚打疼了美国
坚持也不是硬挺着挨打,不有效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也不可能长期坚持。我们的战法就是抓住美军最薄弱的环节,扭住不放,直到彻底打垮之。说美国的陆军弱,实际是相比较美国的其他兵种而言,美国陆军战斗意志薄弱、后勤补给复杂、易被我地面部队扭住,因此就成为历次热战中的主要打击对象。对付美军的空中优势,我们打藏结合,美国的空中力量也是屡遭打击。美国的海、陆、空、核四只力量,打惨陆军,打跑了空军,美军的气焰就被压下去了。
第五、中国具有一个超豪华的军政领导集体
能战的军队,还需有敢战的领导。在和美国这个超强军事帝国的较量,我们的一个有力的法宝,就是有一个富有斗争经验、具有斗争精神、掌握斗争技巧的军政领导集体。我们重温这些名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等等等,全是经验老道的政治家,还有就是军事方面的十大元帅、十位大将、55名上将。由这些人组成的领导集体,是中华民族史上难得一见的超豪华军政领导集体。美国的民选总统败给这样一群人,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
第六、中国民众众志成城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热情,对新生活的向往,使民众焕发出改天换地的劳动热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我们最终在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胜利的保证。
第七、前苏联提供军事技术
并经过我们消化吸收形成了杀手锏武松打虎,还要拎一根哨棒,我们与美国对抗,没有先进武器是不行的。我国的军事工业体系,是前苏联协助建立的,而且苏联还想我们提供的当时比较先进的武器,这点是不容否认的。例如朝鲜战场上的米格15、越南战场上的米格21,还有萨姆2、SS-N-2导弹、潜艇、火炮、快艇、坦克、雷达等等等等,当时我们的武器,全部是一水的苏式装备,没有这些装备,我们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同时,我们可以引以为毫的是我们对引进装备的消化吸收能力和战法创新能力。这些引进装备和我们的消化吸收与再开发,使我们在整体军事力量薄弱的情况下,有几项管用的杀手锏,这也是我们对抗美国的重要保证。
第八、当时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适应战争的需要
以中国的国力,为什么可以长期对抗美国,而经济还能发展?如果不是文革的错误,发展可能要更快一点。关键就是但是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现在提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要提倡之,而是说计划经济更适应战争的需要,这就和前苏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一样。
第九、独立自主的外交活动拓展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当时的外交政策可以描述为主动出击,一切受美国威胁压迫的国家就是我们的朋友,对于美国的盟友,则是又打又拉,结果是收获不小、花费也不小。但从国际形势看,以中国为首的一群穷国天天找美国的麻烦,也是有力的支援了中国与美国的对抗。
上述九点,是我们在与美国对抗中占得上风的原因。
我们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我们目前能够做到上述九点,不仅可以再次战争美国,甚至可以提前打消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意图。
那么,我们的现状如何呢?
第一、核威慑
虽然美国在搞NMD,但是我国的航天技术也是突飞猛进,我们有自己的核报复能力,这比朝鲜战争时期要躲在苏联的核保护伞下可靠得多。
第二、美国的利益集团依然存在分歧
美国自诩为民主、人权、法制的圣地,赤裸裸的强盗嘴脸也比以前大为收敛。美国人的日子比以前活的更舒坦,因此只要不是去炸他的帝国大厦,他们也不会同仇敌忾的去支持战争。
第三、我们已无法承受长期的与美国对抗
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显现出对出口、对外资、对技术引进的依赖,长期战争,必然引发经济发展的停顿。
第四、具体军事策略,依然是避实击虚,而且依然有效
从现实看,避实击虚与其说是谋略,不如说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即便如此,美国人面对这样的战法同样是惊弓之鸟。面对台海危机,美军的航母增加到7艘,部署在韩国、日本的兵力大幅调整,足见我军对美依然构成严重威胁。
第五、领导层的“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很好的执政理念关键在于落实。
第六、民众政治选择、利益选择的多样化,但是在维护国家主权这点上,还是众志成城。
第七、引进装备、消化技术和自行研发,使我军具有新时代的“杀手锏” 。
这方面的具体事例,不在赘述,大家有目共睹。当年我们别说打美国航母,恐怕在大海上想发现一条10万吨的巨舰都十分困难。现在我们通过引进装备、消化技术、自行研发,打沉一、两艘美国航母应当不是问题,美国驻韩日的基地也被我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直接瞄着脑门,可谓鸟枪换炮。
第八、市场经济不适应战争需要
市场经济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但是战时就显露弊端,尤其是目前大搞“国退民进”,更是埋下隐患。当初SARS,北京出现抢购风,为了稳定民心,北京市商委急调大批物资驰援北京,并且明令商委系统的国有商业企业必须把米面等生活必需品摆在商场门口敞开供应,颇有解放初期陈毅在上海决战奸商的阵势。这只是个SARS而已,还不是美国的巡航导弹漫天飞舞,我们的国有企业还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即便如此,也是吓出一身冷汗。如果全部民营的话,大家就等着民营企业家发慈悲吧!
第九、外交政策,韬光养晦,利弊难说,不说也罢
通过对比,发现当初战争美国的几个基本条件还都在,而且有的还变的更加有利,有些已经丧失或减弱。通过简单的一加一计算,似乎还是中国再胜一阵的态势。但是,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美国军事实力超强,但是就是陆军不禁打,拖累了美国全军。所以,任何一点的不利因素,都可能导致我们的失败。所以,面对台独的嚣张和美国的狂妄,我们也是心里没底。
★日本争常为何腰杆又硬了
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最后「冲刺」受到沉重一击,但日本并没有放弃努力。最近更是铆足了劲,发起了新一轮「冲刺」。
今年3月,日本政府在「争常」问题上曾底气十足,志在必得,公然摆出绕开中国、拉其它地区选票来包抄东亚的态势。在这一傲慢姿态下,日本根本就没把东亚邻国放在眼里,反而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大打出手,三面树敌。孰知4月份以来形势急转直下,中国、韩国均爆发大规模的反日示威,日本一举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亚洲的强烈反对之声传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促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不得不表示:日本要想成为常任理事国,首先须得到亚洲邻国的支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得不在4月22日在印尼的「亚非峰会」上,当着百多名亚洲及非洲的政治领袖的面,对二战时日本侵略亚洲各国造成的损害,公开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道歉」。
但事隔仅一月,日本的「争常」腰杆又硬了起来,又打起了它那一套「远交近攻」的拳法来。一方面,日本对中国和韩国仍然不时有挑衅行为,5月16日,首相小泉表示今后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5月17日,日本政府称,有18名日本国民的户籍设于钓鱼岛,另有26名日本国民设籍于竹岛。另一方面,日本正对亚洲和非洲各国展开外交攻势,以便构筑「包围圈」,形成一个「中国难以反对的国际环境」:先是连出「三招」,包括承诺经援巴勒斯坦、计划对韩国游客实施永久性免签入境制度和要求日本各驻外大使全力拉票,然后在5月16日,又和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四国集团」向联合国成员国散发一项决议草案,要求将安理会理事国从目前的15个扩大至25个,并增加包括以上4国在内的6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还狮子大张口,要求新常任理事国应该「拥有与现有常任理事国同样的职责和义务」,其中包括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日本为何敢把弯下的腰重新挺直呢?这和美国转变对日本「入常」的态度有很大关系。正是美国政策的变化使日本及其它三国再次看到了今年「入常」的希望。
朝核令美转?
美国4月初的态度是:反对为联合国改革设时限,希望安理会的改革各国能达成广泛共识,这等于是在反对日本「入常」。但4月28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说:「美国强烈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还放弃了「一致赞同」立场,表示联合国改革不应该要求所有成员国的一致赞同,美国欢迎改革尽早取得成果。5月6日,一个日本超党派议员访美团于会见了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斯。该团团长「透露」,伯恩斯表示:美国正着手对作为常任理事国而拥有否决权的中国做说服工作,以「使其不阻止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
美国的态度为何突然转变?笔者认为,这和朝核问题有很大关系。近期美国对朝鲜(港称「北韩」)的关注日益升级。美国的研究部门认为,朝鲜有制造12至16枚核武器的能力,而且称朝鲜有能力装备核导弹打击美国本土。一向出言谨慎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也指出,朝鲜可能拥有最多6枚核弹。朝鲜也十分配合美国的预测,不仅向太平洋试射导弹,还承认已从宁边核反应堆中取出8000根废核燃料棒。朝鲜是否有核武要等它让外界知道它真的进行了核试才能明确。这一轮美朝的较劲很可能只是一种心理战。自小布殊2001年入主白宫后,美国将朝鲜定性为「邪恶轴心」、「无赖国家」、「暴政前哨」,为了保证美国自身的安全,又由于美军在伊拉克抽不开身,美国一直希望通过国际压力令朝鲜放弃核武。朝鲜虽然很想得到美国的经援,但有伊拉克的前车之鉴,金正日也深知一旦没了核威慑力,金氏政权肯定会被美国推翻。朝鲜仗着中国、韩国不会停止对它的援助,对美国也毫不示弱。朝核问题一时陷于僵局,为了分担朝鲜的核威慑力,美国只好借日本牵制朝鲜。
美国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不愿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二战中美日结成的宿怨是无法化解的,尽管现在日本对美国俯首贴耳,可双方心里都明白,这种关系不会永远保持下去。但基于亚洲目前的局势,美国权衡利弊最终做出了支持日本「入常」的选择。而且美国还出现了「应该允许日本拥有核武器,这样可以帮助它抗衡来自中国和朝鲜的威胁,也可以减轻美国的负担。」这样的论调。正是美国企图利用日本分担朝核风险,才不得不在日本「入常」一事上做出了让步。,尤其是此风险迫在眉睫不容拖延。
法俄可能挺日
另外,在4月份国际上关于安理会改革激烈的争论中,国际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组合,使日本重燃「入常」的希望。法国为了加强对抗美国的力量,积极促进其老搭档德国「入常」,为了能使德国「入常」,法国也积极支持日本「入常」。俄罗斯虽然表示安理会改革应充分协商、不设定时限,但俄罗斯有媒体报道,俄罗斯可能通过支持日本「入常」等措施换取日本同意只归还齿舞和色丹两岛。日本虽然很难同意俄罗斯的设想,但很可能会将计就计,首先诱使俄罗斯作出有利于日本「入常」的表态。同时,由于日本等「四国集团」加紧外交活动,一些先前沉默的国家现在也开始表态。
但是,《纽约时报》5月15日发表文章披露,美国已经对日本等四国发出警告,如果它们不放弃对否决权的奢望,美国就不会支持它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其实,日本只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员,哪怕是一个只做四年的半常任理事国,对于这个对历史不负责任的「侵略国」来说已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了,正因为这样,日本在否决权的问题上也采取了灵活和弹性的立场。四国联盟要求新增加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样拥有否决权,但是措词委婉,并且留有余地。决议草案说:「新增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拥有和现任常任理事国同样的权利和责任。」
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大岛谦三则在单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四国今后在关于否决权的谈判中「有必要采取弹性立场」。
根据四国草案的「三步走」计划,联大在6月份对草案进行讨论和表决,7月中旬选举出新常任理事国,此后两周内通过修改《联合国宪章》的决议,其中每一步都要获得联大191个成员国三分之二多数的认可,同时得到所有5个常任理事国对修宪的批准。可以肯定的是,四国「入常」的道路上依旧障碍重重。但如果草案6月获得通过,就已经是一个决定性的胜利了,因为改革的大方向一定,日本通过其外交手腕和财力,要再迈过第二、第三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来源:香港《观察星报》 第38期 文/羽思)
★拿“美国号”当靶子使 美国为何自沉美国号航母?
对于此次试验的意义,美国海军司令部认为这是“军事造船业所必需的”,因为美国海军造船业研制人员至今仍在使用二战时期的计算数据,“显然已经不能符合现代要求”。这个解释固然在理,但在本人看来,美国海军拿“美国”号航母当靶子使,背后的深远意义或许还不止这些。 首先,二战后,美国航母舰队就再没遇到过什么对手,这10多年进行的战争都是以航母战斗群为攻击平台,欺压几乎没有还击能力的国家。在无对手的情况下,航母战斗群抗击现代立体、全方位、多波次饱和攻击的能力如何,在美军内部一直存在争论。而这次试验或许可以用事实和数据来结束辩论,冷静地审视其航空母舰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生存能力问题。
其次,在军事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攻击武器的提升仍然高于防御性武器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多尚未在实战中检验但却是针对航空母舰的新武器的出现,让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前苏联军事战略家曾提出,航母战斗群在海上抗不住陆基先进远程武器和水下、空中、水面的高速密集攻击。例如,前苏联研发的“日炙”导弹便以攻击美国航母为“己任”,一旦航母进入其射程,那么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而航母一旦被击沉,不仅损失巨大并对战役直接影响很大,而且对官兵的心理和士气的影响也很大。
第三,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认定,21世纪的下一场真正大型战争,特别是“危 及美国航母”的战争将发生在“西太平洋地区”,因此,美国非常有必要先行一步对航母在未来的西太平洋战争中需要加强之处展开研究。
航母是美军实施“前沿存在”、实行远洋作战任务的核心力量,是美国干涉国际事务不可或缺的工具。美国总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我们最近的航母在哪里?”对于应对西太地区未来可能发生冲突的方案中,美军同样未能跳出这一定势思维。比如说不久前美国空军司令部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在“美国企业协会”内部研讨会上公然叫嚣武力介入西太冲突,炸沉一切敌方军舰,他所称的利器是驻日本冲绳的美国空军,同时承认也不可能没有航母。
美国如果介入万一发生的西太冲突,必然会动用航母。而靠近西太的美国的航母则可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台湾媒体认为,靠近西太的美国航母有七大致命弱点:一、目标大,兵力多,难以隐蔽;二、防空网络存在漏洞,易遭攻击;三、舱面设备易受损,自身事故隐患多;四、作战消耗快,后勤补给依赖大;五、防御超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能力弱;六、缺乏对付水雷的有效措施;七、对潜攻击能力相对较弱。这七大软肋成了美国航母介入西太冲突最大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自然觉得研究航母的弱点,已经变得非常必要。
北京青年报/时雨
★日本“入常”机会有多大?
阮次山文章:
新华网消息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刊登著名专栏作家阮次山的文章,分析日本“入常”的机率。文章认为,不论日本“入常”的意图为何,由于改革安理会不但兹事体大,而且涉及美国的重大利益,不但改革难在今年实现,恐怕在十年内也都难获通过。因此,日本“入常”,恐怕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至少在十年内,是入不了的。
加入联合国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国是日本现代外交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日本社会的一大梦想。
从去年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方案后,日本政府即展开积极的国际游说工作。首相小泉纯一郎在2004年9月20日向联大发表演说时即明白表示:“我国认为,日本过去所扮演的角色已为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这几个月来,日本政府向国际间宣扬的上述“扎实基础”包括:
一、日本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贡献良多,譬如为联合国维和经费提供了五分之一的款项,曾派自卫队往印度洋参加赈灾行动;
二、日本每年负担联合国19.468%的经费,仅次于美国,日本志愿捐献近21亿美元的其余经费;
三、日本为全球各种人道活动捐赠大量经费。
改革方案难以一致通过
从日本在国际间散发的游说资料可以看出,日本坚持“入常”的最大理由是:日本在联合国及国际社会间已充当“财主”的角色,安理会“有必要”让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
由于修改联合国宪章是“重大问题”,需获全体会员国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尤其安理会的改革,包括中国、美国及俄罗斯在内的五个常任理事国认为,此问题必须获会员国“一致同意”,而非通过联大投票的方式解决,因此,这项自1945年联合国创建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革工程,恐怕不是日本所期望的那么简单。
为了促成联合国的改革,安南曾在2004年委组了一个包括中国前副总理钱其琛在内的委员会,研究并草拟改革方案。该委员会在去年12月向安南提交了一份报告,安南根据此报告乃在今年3月中旬向联大提交一份全面改革方案,并促请联大今年召开各种特别会议讨论,以期在今秋的大会年会中表决通过,安南也从此时开始不断游走各国,希望联合国在今年能有所突破。
根据这套改革方案,联合国安理会的结构有两套改革模式:
A模式:在现有五个常任理事国外,增加六个常任理事国,为了顾及常任理事国的区域性普及原则,增加的六个常任理事国有两个在亚洲,两个在非洲,一个在拉丁美洲,一个在欧洲。目前各方均认为,亚洲的两个“候选国”最有希望的是日本与印度,欧洲是德国,拉丁美洲则为巴西,非洲的争议较大,尚无“众望所归”的国家;
B模式:不增加常任理事国的席次,只是把非常任理事国的席次扩大,增加八个非常任理事国席次,同时把目前非常任理事国的任期两年改为四年,而且连选可以连任。值得注意的是,无论A模式或B模式,新增的常任或非常任理事国都没有否决权。
美国并不希望扩大安理会
其实,从联合国的本质而言,改革联合国的方案中最困难的莫过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改革,因为当年创立联合国的中、美、英、法、苏,当然要身为全球安全事务的“群龙之首”,手握任何安理会决议案的否决大权。在冷战时代,东、西两大阵营也就透过美国与苏联,运用其在安理会上的否决权,既角力也维持了全球权力的均衡。
在冷战时代美、苏角力结束后,其实最需要运用安理会否决权并执世界牛耳的是美国。因为借着美国对法、英的影响力,只要中、俄不运用否决权,美国几乎可以主导任何在安理会票决的决议案。因此,对于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数目的方案,美国必然拒绝,否则,若增加具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数目,等于稀释了美国的权力与影响力。美国如果在某一议案上防止其他“常理”否决,过去只要游说二、三个国家,如今要游说八、九个国家,不但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失败的可能性。
就拿日本来说,过去日本因为政治与经济原因对美国一向唯马首是瞻,如果日本成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否决权,有此利器在手,日本等于增加了对美国交易的筹码,在经济贸易的关系上,恐怕就不再那么听任美国宰割。
因此,在表面上,美国一直扬言支持日本“入常”,最近,在日、德、巴西及印度四个极有意“入常”的国家中,美国公开表示不支持德国,却表示支持日本,这种表态其实只具“口惠”作用,因为美国一来一直反对安南的改革方案,二来根本反对任何扩大具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名单。美国政府在5月4日即公开表示,想“入常”的日本、印度、巴西及德国除非不享有否决权,美国不会支持它们“入常”,因此,日本驻美大使加藤良之失望地说:“安理会可不跟飞机一样,有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之分。”
十年之内难有结果
其实,日本的外交决策者过去一直缺乏真知灼见。日本早该知道,从国际现实的观点去看,“入常”几乎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梦,因为美国政府无论由何人入主白宫,都不太可能把美国在安理会内的权力基础动摇,美国也不可能全力推动只有日本方可“入常”的方案,既加入“区域性普及”原则,美国自不愿增加头痛,只能“全套性”反对。
到目前为止,由于安南的安理会改革方案中加入了“区域性普及”原则,更增加了此方案的难度,譬如意大利即全力反对德国“入常”,巴基斯坦也反对印度“入常”,阿根廷反对巴西入常,因此,前不久,由意大利发起的联合国“咖啡俱乐部”号称已得百十多个国家反对改革方案。虽然“咖啡俱乐部”由于各“会员”难以团结,难以为继,但是,这种倾向已显示出,改革安理会的建议案想获得全体会员国三分之二通过已十分困难,想获“全体一致同意”更难如登天。
从日本方面分析,思想现实如日本政界人士当然知道,无论哪个改革方案,日本即使能“入常”,也不会具有否决权,闹了半天,只能成为一只没有牙的老虎,一般人对日本如此大费周章地“入常”目的,难免有些不解。
我个人认为,日本争取入常的目的主要在于:
一、借着进入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机会,争取海内外接受其修改宪法第九条(不能派兵海外)的正当性,因为既为常任理事国,日本理应更积极派兵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此为借口,日本即可获国际及国内认可其修改“和平宪法”的行动;
二、想和中国在安理会平起平坐,平抑其数十年来在安理会地位不及中国的怨气。
不过,不论日本“入常”的意图为何,由于改革安理会不但兹事体大,而且涉及美国的重大利益,不但改革难在今年实现,恐怕在十年内也都难获通过。
因此,日本“入常”,恐怕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至少在十年内,是入不了的。
新华网 2005年05月25日
★中法蜜月与中国的转型
熊培云
一:从初恋到蜜月
巴黎的冬天,在大西洋的暖流里。中国农历大年初四晚,巴黎的钢铁巨人艾菲尔铁塔也换了红妆。是夜,巴黎纷纷扬扬下了场小雪。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巴黎。年届七十的老巴黎,法国总统希拉克先生,携同妻子去奥里机场迎接胡锦涛夫妇。四十年前的今天,桀傲不驯的戴高乐将军不顾美国的反对与中国建交,中国从此突破西方世界的封锁,走出外交孤立,走进国际事务的大舞台。
中法两国亲密接触有三次。除近半个世纪的两次外,寻根探源可以追溯到十七八世纪。当时在中国和法国都出现了长治皇帝。前一位是死后养活了若干导演的康熙大帝,总共在位60年(1662-1722),后一位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以“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闻名于世,在位共72年(1643-1715)。据史料说,当时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康熙传》在欧洲一度很畅销。
中法三次交流热,大体可分为两次初恋一次蜜月:
十七八世纪,两位皇帝君王相惜,基本上属于文化上的初恋,精神上的平等交流。不同的是初恋之后,法国节节上升,于十八九世纪走向文明的顶峰,拥有了好多殖民地,而中国没有恋出私毫结果,渐渐自困长城,从此江河日下,及至清廷末年,只赚了个半殖民地的国衔向中华民国交差。
毛泽东与戴高乐时期属于政治上的初恋,彼时两个民族浴火重生,心念奋发图强,只因先天营养不良,后天环境恶劣,因此需要相互扶助,彼此壮胆。
现在是第三次,“中法全球伙伴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接触,开始进入蜜月期。和前两次不同的是,此时中国龙正处于上升时期,而法国鸡却原地踏步。巴黎的报章称,“中国的飞速发展让欧洲觉醒”。
法国的“高卢鸡文明”,决定了他们在启蒙时代担当的先锋角色。对于觉醒,法国人天生有良好的嗅觉,甚至戎马一生的拿破仑将军,都忙里偷闲,预言中国一旦醒来将震惊世界。但他没有预料到,二百年后,中国一旦醒来,将惊醒欧洲。现在法国的书店里摆满了中国研究的书籍,为醒来的中国跑龙套,当义务宣传员。从路易十四、拿破仑、戴高乐,直到希拉克,高卢鸡和他的领袖们习惯向东看其实是与他们对觉醒的天生敏感是有关的。
有学者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也有学者站出来反对,谓其狂妄。其实,二十一世纪是不是中国的世纪并不重要,关键是中国已经醒了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万不可再错过,不能再昏睡过去。中国从1840年开始转型,多少艰难困苦!好几次转得都不行了,其症结就在于当日中国醒来又睡去。一个人倘使被关在黑屋子里,没有什么光亮,间歇性地睡去自是必然的事。
二:以法国为支点–轻舟已过万重山,继续向前。
在总结康熙与太阳王时代的中法交流时,巴黎集美博物馆的科学顾问德斯洛希对记者说:“十七八世纪,中国精神开始以法国为起点,逐渐渗透到全欧洲。”
应该说,二百年后的今天,法国仍是中国打开欧洲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希拉克对中华文明的尊重,常溢于言表。这既因为他继承了戴高乐的政治遗产,也和法国文明对中华文明的某种认同有关。可谓文化政治与市场政治兼而有之,前者是研究法国外交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文化上虽然法国属于西方文明,但是对于人生的态度,与东方文明有更多相似。这也是为什么老庄、孔子、易经、太极、风水等东方文化在法国流行的原因。不久前巴黎的中文馆开了麻将课,引来不少好学的法国人,原因是大家都说麻将是禅宗,属于哲学的范畴。一听是哲学,法国人便蜂拥着去报名了。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让人想起中国农村那些处于半封建半没了地状态的农民,整天围着麻将桌转,原来内底里都是乡村哲学家。
如爱德华·赛义德所说,东方主义是个用来奸污的词汇,因为东方不能代表自己,只得任由西方评说定义。欧洲与中国,同属亚欧大陆,若是需要,又何偿不能定义出个欧亚文明来。至少,法国文明与中华文明有极深的渊源和相似性,法国人常说“文化例外”,这些例外其实很容易在中华文明中找到,否则法国也不会被人称作“欧洲的中国人”。以中国近代所受法国文化的影响和法国在欧洲的中心地位,如今以法国为窗口,搞好中国与欧盟未来的关系,不啻是条捷径。希拉克关于台湾问题的表态,让陈水扁紧张万分,也是因为怕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言在欧洲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几天前,陈水扁又紧张了一回,因为欧盟外交事务专员索拉纳说,应法国的提议,可能要取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倘使解禁,台湾前些年自法国买的那些武器大概只能当玩具了。
在政治上,现在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其实像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对福利、教育以及社会公正的追求,更是其国家无法比拟。中国以社会主义为出发点,与世界接轨,而现在的世界又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以法国这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桥梁纽带,应该说更接近中国国情。二十年来,中国改革的成绩,地球人都知道了,地球人也看到了不少中国人提着数码相机手提电脑在欧美学游,让一些黑人阿拉伯人看着直犯醋意,但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中国远未获得世界应有的尊敬,原因之一便是当下中国权贵资本主义与血浆经济并行,社会公正与公民权益被有意无意地践踏了。“数字化生存”成了某些官员的护身符,而民众的幸福指数接近为零甚至是负数。
没有传统,文明会失去根基,如漂荡在水上的浮萍;没有效率,难免被淘汰出竞争队伍;没有公正,一个社会迟早会自毁于内爆。回顾2003年的中国底层情势,围绕着被拆迁者自焚案、孙志刚案、黄静案、宝马案等看似渺小的事件,其危险征兆与抗洪大堤出现管涌、川东油田井喷并无区别。幸甚中国参与型民众担当道义之责与务实的新一届政府一起有所作为,盘点2003终算是令人欣慰的一年。本文作者相信,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只有在中国文化上的延续、美国经济上的效率和法国政治上的公正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中国的二十一世纪才不会失去,也才有可能建立东方文明的二十一世纪。寻找公正,这应该是中法文化年中不容忽略的政治内涵,它不仅是中国领导人游走于国际社会纵横捭阖惊心动魄的一幕,它更有启蒙的意义。
三:希拉克为什么“磕头”?
中法新蜜月引来颇多争论。
希拉克的热情,受到来自左派阵营的恶意攻击,称这个“聋子”听不进意见,只为了北京的钱不要高卢人的面子,和一个“专制国家的领袖”如此亲近,“玷污了法国的民主价值”,是“中国的电报员”,“拍北京豪客的马屁”。德国的新苏黎世报索性用了个标题,“法国向胡锦涛磕头”。当希拉克表示反对台湾以公投之羊头卖台独之狗肉时,台湾的“民主”陈水扁先生也按纳不住当老师的欲望,要给希拉克上民主课,责备希拉克“干涉内政”,把自己花银子请人来干涉干涉的风流往事忘了个精光。对希拉克的近乎夸张的礼仪,中国的异见人士也借机大做文章,称“堕落”。
希拉克为什么“磕头”?经济上我们可以先参考一下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分析:
“希拉克自1995年任法国总统以来,一直争取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胡锦涛出访欧洲首先到法国,这至少说明,希拉克的友好言论和人权问题上的外交辞令取得了成果,爱丽舍宫把胡锦涛的法国之行视为一项成就。这一胜利应该使法国人得到安慰,因为法国尽管做出了一切努力,中法经济关系仍然远远落后于中德关系。在中国的欧洲贸易伙伴中,法国屈居第四位。法国以嫉妒的心情看着德国,在对华贸易额方面,德国是法国的三倍。希拉克希望这次访问能改善双方的经济关系并扩大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多边机构中的合作。”统计部门的数字是,2003年,中法贸易额为134亿美元,而中德贸易额在头11个月的时间里就超过370亿美元。
不容否认的是,法国中央集权式的管理制约了法国经济的发展,法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主要是依靠大合同。比方说卖飞机,或核电站。现在希拉克要做的是,双管齐下,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大合同不丢,另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去中国投资,增强普通贸易。中法两国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随着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市场会更加庞大。有个细节是,当胡锦涛在波旁宫演讲中提到中国“移动电话用户也超过2.6亿户,平均每月还新增525万户”,台下议员几近喧哗,慨叹中国商机魅力无限。
法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有先进技术。中国优先进行能源、交通、农业和环保等方面建设,而法国在这些领域里恰恰是强项。以水处理为例,法国的自来水生喝不会闹肚子,塞纳河常年碧波荡漾。不过,面对中国这个大市场,法国同样要面对强悍的竞争对手,比如在交通方面,法国的TGV高速列车与德国西门子高速火车,空客公司要面对美国波音。法国在经济上重视中国,是因为中国必须得到重视。
如法国外交部一位发言人说:两国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密切。“六四”之后,法国挑头对中国施行制裁,两国关系降到最低点。这种状况在希拉克担任总统之后才有所改变。法国之所以比较重视中国的立场,是因为法国主张多极主义,希望不仅仅有一个超级大国,而是希望世界上有很多强国,惟其如此,法国文明才不会在美国化的浪潮中被淹没。希拉克曾经十分无奈地说,我很抱歉不能用英文对你们发表演讲。中国也提倡多极主义,所以在这方面两国容易找到利益共同点。美国的霸道与矮化欧洲是欧美分裂的根源,欧洲因此看到了新生的中国,并冀望在二十一世纪能够在经济与政治上与美国抗衡。中国国情也不过如此。近年来,有不少国民抱怨中国国力日强外交反而偏弱,其症结即在于中国深陷恐美、反美又与过分依赖美国的怪圈,所以将目光投向欧洲,以求闯出一条大国外交的新路,走出外交上长期处于“强烈愤慨”却无计可施的尴尬状态。一年来,中国新领导班子外交活动的最显著特点是全力推动了中国的全方位外交,说到底就是要走出这种困境。国际政治,无外乎利益抉择。正如有分析人士指出,从政治方面看,中国要走向国际,最重要的是搞好中美关系,解决台湾问题,发展中国经济,都要中美关系的配合。但美国的对外战略,欧洲始终是其重点,美国的对华政策摇摆性很大,必须外力促进,而欧洲是重要的外力,如果中国活跃的大市场能够吸引欧盟国家加大对华投资,那就是对美国最大的外力影响。胡锦涛此处出访,法国关于台湾问题明确的态度,中国与欧盟合作的远景,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以及非洲石油订单,都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