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有多少中国人能攒够500万养老?

中国最经典八首爱情诗词

http://bbs.voc.com.cn/topic-2443797-1-1.html

 

  第三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之所以倾倒众人在于它用虚幻而绝美的景色代替了爱情的描写;所有热烈的追求,焦急的渴望与艰辛的等待都化在一片水雾迷茫中;淡淡的忧伤和着萧索的秋后,让人不由自主地迷失。偶然间想起神话的歌词“风中摇曳炉上的火,不灭亦不休”,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不灭亦不休”,但是的确如同“风中摇曳炉上的火”,飘摇而难以捉摸。

 

今 日 看 点 : 2010-0810 ▲◆★●■☆

 

南海问题,中国的挑战越来越大

http://news.stnn.cc/ed_china/201008/t20100809_1390908.html

 

中国富豪捐光财产未必是福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8-10/083120863651.shtml

 

中石油为何懒于追责急于表功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8-10/040620861392.shtml

 

有多少中国人能攒够500万养老?

http://blog.ifeng.com/article/6836465.html

 

美国媒体称:中国高估自身实力可能造成中美冲突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0889

 

政治风气影响标点符号 中国再次大修"国史"(图)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8/news-gb2312-1138688.html

 

四位学术带头人现身说法:科学家为什么想当官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8-09/145820858189.shtml

 

 

南海问题,中国的挑战越来越大
http://news.stnn.cc/ed_china/201008/t20100809_1390908.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0-08-09: 美国之音中文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美越军事关系升温平衡中国南海影响》,作者为记者海彦。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星期天(8日)造访越南,停泊在重要港口岘港外水域。有分析认为,美国和越南这两个前敌手近来关系不断升温表明,越南希望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保持介入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同时美国在韩国天安舰被击沉事件后,也提高了维持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兴趣。

  作为纪念美国和越南上个月建交15周年活动的一部分,驻扎在日本的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在上个月与韩国高调举行为期4天的联合军演后,星期天抵达越南岘港访问,而岘港则是越南重要的海港城市。有报道说,岘港是越南实际控制帕拉塞尔群岛(中国称西沙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中国称南沙群岛)上一些有争议岛屿的起跳点。

  美国和越南的关系近年来明显升温。美国最近证实正在与越南就一项民用核能合作协议进行磋商,与越南分享民用核能燃料和技术。另外,美国与越南就中国需要与相关邻国磋商解决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也达成共识。上个月,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的亚洲安全论坛上,呼吁中国与周边邻国和平解决南海岛屿领土争端问题,表明美国希望维持亚太安全与稳定的愿望。

  美国一改以往就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中立的立场,令中国不满,因为中国宣称拥有对整个南海以及有争议的西沙和南沙群岛岛屿的主权。

  澳大利亚国防学院越南问题专家卡尔·萨耶表示,越南不支持围堵中国,但是希望美国在这一地区保持介入以平衡中国。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关系专家阿瑟·沃尔顿也表示,美国也在弥补和加强在这一地区影响,提醒中国美国的影响力并未消退。

  台湾亚太防卫杂志总编辑郑继文表示,越南在南海岛屿领土与能源开发权争夺上,与中国矛盾最大。因此,越南与美国的关系增长是必然趋势。

  他说:“美国和越南关系的增长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在整个南海问题上,越南和中国的矛盾是最激烈的,目前控制的岛屿相当多。而且,越南还与一些石油公司探讨合作探勘南海地区的石油。所以在一些岛礁的领土争夺,和未来能源开采权的抢夺方面,越南与中国的针锋相对未来只可能加剧。”

  不过,亚太防卫杂志总编辑郑继文称,由于中国近年来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威力,周边国家也做出回应,因此,如何解决南海领土争端问题未来出现复杂化。

  他说:“美国想参与、扮演某种角色,目前看是很明显的。当然,这几年,南海周边的相关国家也是冷眼旁观中国方面的一些发展,充分关注到中国在南海地区,她的海空兵力是大幅地增强,感到来自中国方面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也因此,周边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军事投资,那当然最明显的就是越南。这次把美国因素搀杂进来,大幅增加了日后问题解决的复杂度与困难度。我想,对于中国当局来说,挑战、未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北京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家苏浩教授表示,美国在亚太的影响是事实,中国并无意排斥。他认为,美国没有必要构建抗衡中国的战略安排。

  他说:“现在美国确实也和越南的关系在加强,那么越南是南海问题争端国的相关国家之一。外界看法呢好像是华盛顿和越南关系的加强似乎有一种抗衡中国的意图在里面。美国在东亚的存在是一种事实,中国也并没有这么一个意图排斥美国在东亚的存在。我不希望美国有这么一种意图,是不是要建构一个从东北亚到东南亚一种似乎抗衡中国的这么一种安排。我想这种安排事实上是没有意义的,不会有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苏浩教授表示,美国改变以往对南海问题的立场可能与中国明确表示南海是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所在有关,不过苏浩教授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反应过度。

  他说:“今年年初,美国在和中国对话的当中呢,中国提出了南海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中国对于南海的核心利益实际包括台湾、包括南海,包括中国的周边一些地区,是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周边国家利益更多的融和。美国通过中国这么一个核心利益的表述,就把中国视为一种扩张,甚至还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抗衡中国,我想这样一种理解是没有意义的,也不符合现在的时宜。”

  近日,越南政府抗议中国在南海争议地区进行地震探测活动,而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指挥官也发表声明,称美国一直视南海为国际水域,敦促中方在有争议的水域应当采取负责任的行为,不要引发政治和安全的问题。对此,中国外交部重申对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反对任何侵犯中国主权的言行。来源: 美国之音    编辑:张振国 ▲◆★●■☆

中国富豪捐光财产未必是福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8-10/083120863651.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0日 中国青年报: 最近,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号召富豪们捐出至少一半身家用于慈善事业,已得到美国40名富豪响应。两人计划今年9月来中国,明年3 月到印度,游说富人捐款。但世界首富、墨西哥人卡洛斯·斯利姆近日已公开拒绝两人的号召,称其财产必须用于向重要的社会工程放贷。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发出号召以来,国内舆论通过赞扬美国巨富的“财富观”,向国内富豪作出了道德暗示。中国贫富差距巨大,数千万人还衣食、看病有虞。如果中国富豪跟美国富豪一样热心慈善事业,很多穷人就会成为受益者。    

  但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到底是靠慈善,还是靠发展?也许两者并不矛盾,慈善与发展,我们可以鱼与熊掌兼得。经济发展了,社会财富增加,每个人都蒙其利。而富豪捐钱做点善事,也会有人受益,社会就会多些暖色。    

  问题在于,慈善指向消费,而发展有赖于扩大生产,两者还是存在矛盾。慈善与发展的关系,在不同的国家也大不一样。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增长已达极限,发展无求于积累,富豪捐钱无损于经济运行。而在像中国、印度和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巨大,财富必须变成要素,投入生产。    

  假设中国富豪捐出全部私产,整个国家彻底均贫富,每个中国人的年收入也不过3800美元。相比之下,美国人是接近4万美元。均贫富的中国人还是很穷,由此可见,慈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的第一要务还是发展。而发展离不开投资,需要资本,也就离不开富豪的私有财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私有财富作为资本投入生产,参与利润分配。财产是私有的,但作为资本进入
生产和流通领域后,私有财产实际上已经社会化了。    

  回头再看私有财产和慈善,我们就会有新的认识:美国富豪倡导的慈善,实际上是把私有财产抽离生产领域,用于救济穷人,资助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而富豪不捐出私有财产,其财产也不是被富豪消费了,其绝大部分还是在生产领域为社会服务。    

  就拿墨西哥富豪卡洛斯·斯利姆来说,他现在拥有535亿美元财富,但他没有私人飞机,不喜欢奢侈品,生活开销全部从自己2.4万美元月薪中支出。他的535亿美元私产,实际上还是被社会占有着,这跟捐了有什么两样?    

  美国富豪,实业家有之,投机分子有之,遗产继承人有之。钱不捐出来,未必有利于生产,倒真有可能被奢侈消费掉。中国积累私人财富的时间不过30 年,亿万富豪大抵是些实业家,从投资的需要来看,他们不是钱多得要捐出一半,而是资本积累不足。近几年来,中国已有一批上市民企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崩盘,民企经营者则走入穷途末路。最近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在资金方面,也不得不寻求“外援”。   

  美国经济非发展中国家可以同日而语,美国富豪的“活法”也非中国企业家可以效尤。早在1901年,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就宣布“停止为获得更多的财富而奋斗”,他卖掉公司,全部私产用于慈善。比尔·盖茨从微软抽身,做全职慈善,也是在他登顶世界财富榜之后。如果中国企业家把财产从生产环节抽出来,不事生产,而学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做慈善,那决非中国之福。▲◆★●■☆

中石油为何懒于追责急于表功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8-10/040620861392.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0日  大洋网-广州日报

  据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职工的材料中反映,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日前召开了“7·16”火灾事故抢险救援表彰大会。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及下属9个单位和197人分别被授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8月9日《中华工商时报》)。

  孤立看这次“抢险表彰会”,似乎无可非议,因为在大连油管爆炸事故抢险救援中,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也是有功劳的,但若将表彰会与“7·16”火灾事故联系起来整体审视,不难发现这个“抢险表彰会”是个“黑色幽默”,足以刺伤公众的眼睛。

  大连“7·16”火灾事故是一场生态灾难,污染海面50平方公里,生态危害可能持续十年左右。而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公安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称,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及相关单位对此次油港爆炸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既然权威部门已经认定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是责任单位,那么,最紧迫之事,应当是厘清谁是责任人,继而问责,然后再将赔偿摆上桌面。至于抢险,说白了,既是一种义务,又是一种过错补救。退一步讲,即便有功,但功不掩过。因此,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对自身应该担负的过错与责任视而不见,而以“功臣自居”召开“抢险表彰会”,实在有悖于事故的严肃性和警示作用。

  在此,笔者不得不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在整个事件中,相关方表现出来的担当令人钦佩。比如,多名政府高官因此事辞职谢罪;责任方英国石油公司多名CEO宣布辞职,英国石油公司还将创建一笔200亿美元的基金用于赔偿漏油事件的受害者。

  而反观我们一些企业,事件爆发后,未见哪位官员辞职谢罪,更未见企业高管辞职,或主动向社会道歉,或拿资金补偿损失。相反,责任未究,就载歌载舞开“表彰会”了。试问,企业的社会责任哪里去了? 有关部门应该对相关责任人依法问责,不能一边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害,另一边却开着表彰会,逍遥责外。▲◆★●■☆

有多少中国人能攒够500万养老?
http://blog.ifeng.com/article/6836465.html

   2010-08-09: 科恩兄弟曾拍过一部很著名的电影《老无所依》。 他们以惯常的黑色幽默,讲述了一个德州西部牛仔意外获得黑帮200万的意外之财,然后陷入漫长而绝望的被追杀苦旅,逃亡竟成为唯一的生存方式。

   越来越多的中国老人将上演真实版的《老无所依》。他们不可能获得意外横财,但却难逃被孤独、贫困、疾病袭扰的厄运。

   除非你在60岁攒够500万——按现在物价涨幅3%计算,到时可以过上富足老年生活。最不济你也需要在退休时拥有170多万元,这样可以过上优质老年生活。

   这不是危言耸听。

   媒体报道,在第八届世界华人保险大会上,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协会中国发展中心秘书长郑森源语出惊人:中青年人应该作好“空巢养老”的准备,必须从现在起留出自己“过冬的粮食”。

   但要获得富足老年的经济基础,你需要从30岁始规划,每年应该拿出6万多元用于投资。而要达到优质老年的标准,则需要从30岁开始规划,每年应该拿出2万多元用于投资。

   尽管郑秘书长疑似在为各保险理财机构当托,也姑且不论目前投资渠道多么狭窄——炒房似乎是唯一靠谱的,但其揭示的问题还是一针见血。

   在贫富差距相当严重的中国,按照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7175元看,每年能拿出数万元进行投资的一定是少数先富群体。

   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麻烦的是,现在多数中国老人忧患了一生也难翻身——年轻时叫穷人,死时竟可能成穷鬼。

   古时的解决方案是养儿防老——但现在独生子女一代的标志80后都三十而立了,都开始有新的独生子女了,有出息的都在奋斗,不少还在为美国奋斗,不可能照顾老人;没出息的根本养不起老人,八成还得啃老——“养老防儿”的趋势日益加剧。

   很多人因此怪计划生育政策,天天呼吁放开二胎。越有钱的人声音越强烈。

   其实,对于穷人来说,结合目前的体制不公、阶层分化、就业压力和教育现状,多生孩子不一定能改变家族命运——当然我希望更多的寒门子弟能获得公平博弈的机会,能让含辛茹苦的父母夕阳无限好,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拼爹游戏泛滥、贫富世袭严重,且看不到短期改良的希望。

   子女靠不住,还得靠自己。一是希望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早日实施——但由于体制性不公阴霾浓重和既得利益集团阻挠,短期工资大幅提升的可能微乎其微;二是中彩票——其概率仅仅高于遭雷劈。

   没有收入,何来投资,即使投资,股市又像赌场,没内部消息只能当分母;楼市——现在又在宏观调控,且门槛高得连收入高出国人十倍以上的欧洲人投机炒作都吃力。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目
前的窘境是:老人可能晚景凄凉,孩子可能被教育谋杀。

   在“空巢养老”、“未富先老”已成定局的背景下,只能靠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

   但现实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相当薄弱。也就是说,多数中国老人连基本退休生活都成问题。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会长刘光和披露,据统计,2008年国家投入社会福利事业103.1亿元,仅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0.16%,相当于当年GDP总量的 0.034%。这意味着在世界上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国家祖国,每个老人获得的国家福利只有45元。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养老床位 23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1.4%,与发达国家5%-7%相去甚远。

   1999年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十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成就举世瞩目。遗憾的是,各项配套的社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国家福利投入始终没有真正同步上升,被各方天天视为的教育也从未到达GDP总量的4%。

   联合国预计,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这意味着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电影《老无所依》中,代表公平正义的老警长一面惊异于社会的变化、人性和法制观念的没落,一面感叹世界已超出他们的控制之外,怀念那曾有的公正和人性的温暖。

   我不希望这是大多数中国老人的宿命。▲◆★●■☆

美国媒体称:中国高估自身实力可能造成中美冲突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0889

  文章提供 于 2010-8-9  作者: 约翰•李   文章译者: 汪析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崛起与战争之路

  一战前4年,英国政治家诺曼•安杰尔在其作品中称,军事征服已不适用于当代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今天,许多决策者按照相同逻辑,预测中美可以避免战争。但这些人可能错了。这正是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所暗示的:就如上世纪欧洲的情况一样,对塑造亚洲未来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而非经济。中国的崛起很可能引发在安全领域跟美国的激烈竞争,导致世界这两大经济体之间大有开战可能。

  这与时下的普遍看法相左。一般认为,美中关系会有个良性未来——这基于一种观点,即美国可以驾驭中国,办法是鼓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全球秩序中崛起。在华盛顿,持这种看法的大有人在。

  但历史告诉我们,米尔斯海默的警告不可忽视。一战前,英德法每年的贸易额分别占到其GDP的52%、38%和54%,且大量贸易发生于彼此之间。但经济上的彼此依赖并不足以防止悲剧性事件升级。

资料图:解放军红旗-7型防空导弹攻击空中目标

  如今,中国所宣称的“和平发展”似乎也是扎根于牢固的经济基础。为了维持高速发展,中国需要亚洲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至于美国,华盛顿没人想看到跟中国爆发冲突,特别是在美国还正在打两场战争的情况下。

  虽说目前为止,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和美国为“驾驭”中国崛起所作的尝试成功避免了两国开战,但近来外交领域的战火——围绕中国重申南海主权、称其属于北京 “核心利益”——印证了一些学者过去10年来所持的看法,即上世纪初欧洲的局势有可能在今日东亚重演。若论战略目标,在经过数十年的故步自封后,中国正重新进入一个并非由自身建立的地区秩序。随着中国崛起,它会日益迫切地要保护其“核心利益”。

  邓小平执政以来,中国的大战略是避免与比其强大很多的对手(如美国)发生冲突,同时打造“综合国力”。但历史一再证明,不是基于战略利益的和谐,而是靠政治手腕和克制建立起来的和平具有天生脆弱性。由于没有亲历伤痕累累的中国近代史,该国未来的领导人会更加坚定自信。甚至现在,他们认为中国在确保其外交政策目标方面进展过于缓慢。危险在于,就像 100年前德国在欧洲那样,中国高估了自身实力,低估了美国的力量和决心——加之战略上的不满和急躁——会加速造成灾难性的误判和失误。来源: 环球时报▲◆★●■☆


政治风气影响标点符号 中国再次大修"国史"(图)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8/news-gb2312-1138688.html

 新京报 于 2010-08-08:  点校本前四史曾为国庆十周年献礼作品。

2006年4月,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专家论证会后,专家们合影,坐于前排中间的老者为任继愈,徐俊为国史修订工程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后排左三)。

 新中国二次大修“国史”修什么?

  中华书局总编辑讲述重修理由,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因受时代局限存在缺憾,重修5年后完成

  - 对话动机

  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新中国成立后整理出版点校本,是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但由于当时政治、经济、学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点校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憾。

  2005年,中华书局着手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修订准备工作。今年7月11日,第四次修纂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预计2015年全部完成。此次为什么要修订?如何修订?本报对话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

  – 对话人物

  徐俊 中华书局总编辑,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为何重修国史?

  “存有缺憾,阅读不便”

  新京报:为什么要对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进行修订?

  徐俊:先要了解的是,宋元以来历代都有整理刊印正史的传统,形成不同时期的通行版本,如宋代通行的“十七史”、明代通行的“二十一史”,清乾隆时期整理刊刻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是近代最通行版本。

  新京报:历次校刻,重点都是什么地方?

  徐俊:重点是文字校订和勘误,也有些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如清朝的殿本前后两次校刻,就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进行较多改动,此外,《明史》殿本与库本差异甚大,《元史》乾隆殿本与道光殿本也多有不同。

  新京报:最近一次整理是什么时候?

  徐俊: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指示下,中华书局组织实施“二十四史”的整理,形成第一部有完整标点校勘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第一次将全套正史从古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