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矿难频发影响中国国家形象

中国情诗名句排行榜,哪一句你最钟情?(16-20)

http://bbs.voc.com.cn/viewthread.php?tid=1955024&extra=page%3D1

 

16、司马光: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张先: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今 日 看 点 : 20091128 ▲◆★●■☆

 

矿难频发影响中国国家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央检查4万亿投资、发现问题数达2151个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091127/1513059.shtml

 

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发射越来越难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9-11/27/content_2958220.htm

 

理直气壮造航母 犯我必遭惩罚

http://mil.qianlong.com/37076/2009/11/27/4662@5300038.htm

 

 美《新闻周刊》记者眼中北京与上海的“差异”

http://bbs.qianlong.com/viewthread.php?tid=2466687

 

美机构发布全球核武报告 称中国核弹分布全国14处

http://news.ifeng.com/mil/3/200911/1127_341_1453470.shtml

 

 

矿难频发影响中国国家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09-11月27日电/《国际先驱导报》报道,2009年11月21日零晨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但一场巨大的灾难正悄悄地降临黑龙江省鹤岗市新兴煤矿500米深处的528名矿工。“瓦斯浓度超标,情况危急!”1点37分,瓦检员告急。工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地向地面撤离。2点30分,爆炸发生了。528人中有107人的生命终止在“11.21”。今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中国矿难发生了。

  “我们觉得很奇怪,世界上很少有国家会像中国这样,矿难频发。这一点外国人很难理解。”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驻北京首席记者吉米.福洛库鲁斯直言不讳,《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遇到他时,他的同事们刚刚就黑龙江矿难发了一条新闻,吉米说,“中国正在世界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矿难频发,给中国在国外的形象大大减分,影响很不好。”

  鹤岗矿难成为世界话题

  这起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瓦斯爆炸事故被认为是近两年来最严重的矿难,事故发生后,许多外媒都在显要位置刊登了这起矿难的新闻,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等均派记者赴鹤岗报道,中国矿难再次成为世界话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煤矿安全问题备受指责,这次也不例外。美国《华盛顿邮报》22日的文章写道:“一夜之间突然翻番的死亡人数,让21日发生在中国东北的矿难成为今年最严重的矿难,并再次突出了中国糟糕的矿井安全记录。”法新社的报道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中国的生产安全令人担忧,中国在矿业、工厂和建筑工地每年有数千人死亡,在利润和生产需求的推动下,安全要求往往不能被足够重视”。《纽约时报》认为,尽管中国高官对煤矿事故表示关注近些年越来越常见,并再三要求提高安全生产措施,但恶性矿难仍不断出现。因为最近6年,煤炭价格一直很高,吸引了很多企业加入这一行业。

  与以往有些不同的是这次爆炸矿井的身份引起普遍关注。“中国经常发生煤矿事故,但周六的这起煤矿爆炸不太寻常。”《纽约时报》这样写道,“因为它涉及中国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的黑龙江龙煤集团经营的一座大型煤矿。”香港《苹果日报》称鹤岗煤矿是“黑龙江四大矿区中煤质最好、产量最高的煤矿;安全设施也是内地最先进,有地下定位及煤气自动监测系统。龙煤集团是黑龙江大型国企,内地520家国有重点企业之一。”

  以往的矿难大多数发生在一些政府设法关闭的小型无证煤窑,近年来,中央政府关停了数百家规模较小的私营煤矿,或将它们并入国营煤矿,后者通常被认为更安全。而在被认为比小型私人煤窑更安全的的大型国有煤矿发生安全事故,外媒用了“异常罕见”一词来评价,认为不排除是今年内地提早进入寒冬,能源供应紧张,为加快采煤而忽视井下安全导致出事。

  美联社的评论称“此次矿难凸显出政府在维持产量的同时加强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华尔街日报》则认为事故凸显出电煤大量需求背后的高昂的人命代价。

事故不断损害中国形象

  矿难事故在中国发生率很高,虽然自2002年以后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依然保持在全球较高水平,这令中国陷入一种尴尬的处境。

  在众多外媒看来,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安全生产,是导致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私营矿井,老板都把煤炭产量提高到超出生产条件允许水平的程度而忽视安全措施。”尤其是私营煤矿,更是声名狼藉,“不少矿主生活穷奢极欲,却吝啬于投资煤矿的安全设备,只求最快最多地榨取利润。”以至于“中国工人死伤人数之多已经使中国在国际上出了名,蒙了羞”。

  中国的煤矿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危险的煤矿之一”,而在中国当矿工则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这是中国经济
全速增长景象的另一面。”法国《解放报》评论道,“矿工在为中国经济机器的全速运转付出沉重代价。”香港《东方日报》则将其称之为“带血的GDP”,因为“内地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就有一个人死亡。”

  在吉米看来,外国媒体之所以关注中国矿难,是因为这暴露中国现在迅速崛起中的社会问题:中国虽然成为了超级生产大国,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只注重片面地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不关注劳动者的生存安全保障和基本权益保障。

  中国中央政府对减少事故所做的种种努力被高度肯定,但在频发的事故面前,这些措施的效果却受到质疑。“中央政府虽然三令五申,但是地方政府落实起来还是存在诸多漏洞。”吉米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我们关注这背后是否有地方政府和生产企业的权钱交易。”事实上,地方执法者常常与生产企业达成某种默契,为私人煤矿充当保护伞甚至直接参与开采煤矿的生意,“一些官员就是煤矿的大股东”已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而“为了避免自己与非法企业的关系曝光,地方官员总是习惯性地瞒报”。这些行为常为外媒诟病,使中国地方官员形象不佳。

  为此,中央政府颁布问责制政策,要求“地方政府最高官员需对辖区内重大事故负责”。但在香港《南华早报》看来,“我们可以轻易让县长、市长甚至市委书记停职或免职,可我们却不能开除所有与富人有关系的各部门负责人,富人会向与他们直接联系的官员行贿”。德国《世界报》也表示,“中国曾自豪地宣称已开除了4500名与煤矿私下勾结的地方干部,却无法解决隶属利益集团的官员和监管机构腐败堕落问题。”香港《新报》同样认为,“仅靠摘除行政官员的乌纱对防治矿难成效不彰,不对有关责任人施以严厉的刑罚处治,不对矿主判以重罚,禁止其再涉足煤矿业,恐怕不足引起煤矿经营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避免矿难一再发生。”本来有助改善中国形象的问责制反而成了诟病的对象。

治理需要上升到国家形象高度

  鹤岗矿难发生后,许多外媒都捕捉到了中国领导人与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画面,“但这种正面报道不会太集中,西方媒体习惯于报忧不报喜,各大媒体多把焦点集中在遇难矿工悲痛欲绝的家属身上,政府的安抚不到位,以及他们的抗议等都被突出,这会对中国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在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看来,“其实许多海外读者甚至都不知道黑龙江在中国的哪里,但如果一次次发生类似的事故,负面的效应就会不断积累,久而久之海外读者就会对中国矿难建立起一个相当负面的印象。”

  专家们呼吁,今后的矿难治理还需上升到国家形象的高度,因为不仅国人在看,世界也在看。曾担任过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的周世俭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矿难各国都有,但都没有我们的人
员死亡率高,这一是因为我们设备普遍比较落后,二是安全检测系统跟不上,另外就是太过于强调GDP,这次鹤岗矿难就是为追求产量而忽视了安全。以后我们一定要重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宁愿少出媒,也要保人保安全,不使中国的国际形象蒙受损失。”▲

中央检查4万亿投资、发现问题数达2151个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091127/1513059.shtml

2009年11月27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肖明 北京报道

去年11月以来,24个中央检查组奔赴全国31个省(市、区),对“4万亿”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三轮检查。

在11月24-25日举行的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第三轮检查汇报会上,最近两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被通报。据新华社报道,第二、第三轮实地检查2472个项目,发现各种问题2151个,目前第二轮检查发现的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第三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正在整改之中。

此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何勇在2009年第22期《求是》上撰文指出,前三批中央投资现在部分地区还存在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工程进展缓慢的问题,特别是公益性建设项目和涉及民生项目的进度比较滞后;不少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仍然偏低,影响了中央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何勇指出,对前三批中央投资项目,已督促有关方面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及时发挥效益;对已下达计划的第四批中央投资项目,其中续建项目要督促加快施工,新开工项目要督促尽快开工建设。

本报记者从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了解到,有关加快农村和水利中央投资的会议已经召开,要求地方在今年年底前加快进度,将前三批中央投资项目完成。

地方资金到位率偏低

根据此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的要求,前三批中央投资项目要在9月底以前100%动工,配套资金要100%到位,有问题需要100%整改。

不过,实际情况是,部分中央投资项目在具体执行中并未能达到三个100%。

以农业投资项目为例,根据10月21日-10月31日的最新统计公报,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农业投资项目中,中央投资到位16.86亿元,到位率 99%,与上期持平。地方政府配套投资到位3.1495亿元,到位率仅仅为49%,但已较上期提高6个百分点。项目开工6535个,开工率59%,较上期提高2个百分点。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副司长李远华告诉记者,目前中央投资整体进展良好,比如农村饮水项目投资目前正在加快步伐,今年投资的152亿元有望完成。有些项目进展慢,主要原因是地方的资金配套能力稍微差些。“这些问题正在解决,地方应该想办法保证配套资金,否则会影响进度。国家提出在年底完成前三批投资的要求没有变。”他说。

根据了解,目前水利投资也存在部分项目进展慢、地方资金配套不足的问题。水利部的统计显示,第二、第三批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要求地方配套共计 225.0亿元(包括银行贷款)。截至11月10日,各省(区、市)已下达地方配套投资计划224.6亿元,占要求配套的99.8%。计划未全部下达的有山东、青海和新疆。

11月24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加快完成2009年扩大内需水利投资建设任务视频会议上指出,总体而言,扩大内需水利投资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同时,“在投资计划完成、配套资金落实、项目开工率、建设进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离中央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他说。

扩大内需第二、三批水利投资计划,国家要求9月底前实现前述3个100%,但截至10月底,还有个别项目没有开工、部分地方配套资金没有落实,少数发现的问题没有整改到位。

扩大内需第四批水利投资计划,国家要求10月底前100%开工、地方配套资金100%落实到位、发现问题按期100%整改到位,但截至10月底,项目开工率和地方配套投资到位率尚未达到要求,部分项目的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尚未完成。

敦促地方加快投资步伐

何勇在《求是》上撰文还强调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督促将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配套。督促地方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强化对政府担保融资的监管,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金融机构信贷风险。

何勇强调,各级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要及时总结经验,把握工作规律,推动建立健全中央投资项目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从目前水利部公布的水利投资的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看,省级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较好,未到位资金主要是市县配套,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

陈雷建议,对财政困难的欠发达市县,省级财政要加大配套力度。地方也应该做好水利投资缺口分析测算工作,多向上级汇报,争取加大省级财政资金和中央转贷资金用于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欠发达县市的支持。

陈雷也指出,一些省采取多种办法筹集资金的方式可以借鉴。“大规模水利建设投资需求量大,光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难以满足建设投资需求,必须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多措并举增加水利建设投入。”▲

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发射越来越难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9-11/27/content_2958220.htm

      2009-11-27 本报特约记者 苏清“莫斯科时间24日17时19分,俄罗斯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一枚“质子-M”运载火箭,该火箭上搭载了一颗欧洲通信卫星。”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中心新闻发言人宣布。

  这枚“质子-M”运载火箭上搭载的通讯卫星,将为欧洲、非洲和中亚地区的用户提供电视和广播数字信号服务。按照计划,该火箭本应于当地时间11月23日发射,不过在23日火箭发射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哈萨克斯坦政府紧急叫停了发射行动。

  镜头转回到23日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巨大的“质子-M”运载火箭已经在发射台上准备停当,工作人员正紧张地进行发射前的最后检查。发射场指挥中心技术人员也已进入各自岗位。眼看着预定发射时间17点19分即将到来,人们翘首等待庞然大物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人们没想到,整个发射场突然传来取消发射的指令。“这不是俄罗斯方面的原因。”面对沮丧的客户,发射场负责人解释说,“哈萨克斯坦方面不许火箭升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或者可以说屡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发射的最后关头,在我们即将按下按扭点火的时刻,才送来了不允许发射的通知。”发射场新闻官员抱怨说。

  对于23日的发射中止事件,有消息称,是发射场方面与当地没有就火箭残骸的预定坠落地点沟通一致。不过发射场方面表示,所有相关文件早已送交哈萨克斯坦官方。还有消息称,之所以出现发射被叫停的情况,是因为俄罗

退出移动版